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配方方解

中药配方方解

中药配方方解
中药配方方解

名方篇

真武汤(称玄武汤)《伤寒论》

组方:茯苓15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生姜10克制附子5克

用法:煎汤,每日三次,每日一剂。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天两次。

适应症:用于治疗阴虚证而引起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由于表阳虚,内阴寒,外虚热,内水冲而引起的心惊头昏欲倒,腹痛下痢,大致可归纳为:

○1阳症的流感,肺炎,胸膜炎,肺结核。

○2神经系统痴患,神经衰弱,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3心脏病中的心瓣膜病,心力衰竭,心悸,浮肿等。

○4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低下,肠炎,肠结核胃下垂等。

○5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和肾萎缩。

○6半身不逐,疟疾,湿疹,老年性瘙痒症,遗尿。

方解:茯苓逐胃内积水,镇静上冲之气,白术助茯苓去水,芍药补里虚,调整胃肠功能;附子的温补力很强,和生姜一起,提高新陈代谢的活力,恢复元气,由于有些药力的综合作用,使体液得到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而治心悸并使元气恢复。

药物功效:芍药为活血、茯苓为利尿药,干姜为驱风附子为温中药。

附记:本方适用于阴虚证所致之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症,表阳虚,内阴寒所致之心悸、头昏等。

苓姜术甘汤《金匮要略》

组方:茯苓20克干姜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或共细为末(或制成蜜丸),每次5g,每日三次。

适应症:用于腰以下发冷的表证。治腰痛、腰冷,坐肾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白带多,以及皮肤湿疹,溃疡等。

方解:主要治疗寒湿证,具有温表利水作用。茯苓、白术逐表湿利水;干姜温表利水;甘草和干姜一起,温里补下焦,有制止尿频的作用。

本方用于治表寒证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等,具有温表作用。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组方:当归15克川芎15克芍药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

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

适应症:本方用于体虚贫血、足冷、乏力、月经不调等症。

如贫血、低血压,腰腿发冷月经不调,不孕症,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和神经质。

方解:当归补血润血,治贫血,芍药理气止痛;川芎补血理气;茯苓利水;白术、泽泻利尿。通过本方药物的综合作用,对妇科虚症和心、脑、肾、神经、肌肉疾患,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治例摘录:○1病人为一中年妇女教师,一年内自然流产三次休虚乏力,既往下垂。此次妊娠给予当归芍药散,至妊娠分娩前连续服用,安产一男孩。

○2病人为53岁妇女,患胃炎已三身,近有头痛、耳鸣、心悸、尿昼白强阳性,面色苍白,腹部柔软,血压200/100毫米汞柱,脉弦细。给服当归芍药散后,病症渐减。三胀、恢复工作。

附子汤《伤寒论》

组方:制附子10克茯苓20克芍药20克白术20克人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三次。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日三次。

适应症:治因寒水侵表里而背恶寒身痛,手足发冷者,如感冒、流感而脉沉背恶寒,以及神经痛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

腹痛,腹寒半身不遂脑溢血面瘫,如娓腹痛,中枢性麻痹等病证。

方解:本方是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附子各白术而成,附子温表里之寒,治恶寒和疼痛,白术和附子一起逐表里之停水,茯苓和白术,治胃内外之停水;人参补虚,调节体内水分之不均衡;芍药补里虚,治恶寒疼痛通过这些药物的协同作用,温散表里寒邪,调理气血药物功效;附子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人参补气,

附注:本方为温表止痛方,对寒侵表里引起的恶寒身痛,手足发冷等症有疗效。

人参汤(理中汤)《伤寒论》

组方:人参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人参可另煎同服。

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

适应症:治肠胃虚寒之方剂,如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胃扩恶阻、胃溃疡、糖尿病、肾

萎缩、咯血和呕血、以及胃痛和四肢发冷等病症。

方解:人参补胃肠之虚;调节体内立水份;干姜协助人参,温肠胃利水;白木利肠胃之温;甘草助人参补肠胃之虚,加附子,称之为附子理中汤,人参被气,白木健肠利温。

四君子汤《和刘局方》

组方:人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次5g,每日3次。

适应症:本方是治元气不足,消化不良有贫血倾向的基本方,用于治胃肠虚弱,食欲不振,贫血,呕吐,腹泻,老年人虚弱出血,贫血,四肢无力,脱肛遗尿,夜尿等症,临床时使用加味。

方解:人参能温补五脏和补脾胃之元气;白术燥脾胃内停湿;茯苓引胃内浊水流出;甘草调补五脏。

药物功效:人参补气,白术健脾利湿,茯苓利尿药。

附记:本方对患者无力,面色苍白,语言、手足无力者,效果卓著。

《参苓散》

【处方】人参酸枣仁白茯苓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主治】睡中汗出;安神益智;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

【方解】人参中医药理“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西医药理“1、调节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抗疲劳;2、提高机体免疫力、适应性(耐受力);3、增强造血功能;4、保护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5、扩张血管,降低血压;6、增强人的生命力和促进阴部血液循环提高性欲;7、增强肝脏解毒功能;8、调节内分泌等。

酸枣仁中医药理“养肝,宁心,安神,敛汗”;西医药理“1、镇静、催眠作用;2、安定样作用;3、镇痛、降温作用”。茯苓中医药理“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西医药理“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兑水冲服或加红糖制成蜜丸,每服三钱。

功效:养血活血。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

方解:熟地、芍药补益气血,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行气,当归调中、能活血又能补血,此方能活血、能行气,方能益补。

出至—《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始于见《医宗金鉴》。

《天麻川芎丸》

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或以粉直接服用),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④方解:天麻的中医药理“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西医药理“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川芎中医药理作用“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西医药理作用“镇静安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抗放射作用”。

——摘自《元·御药院方》

附茶方: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摘自《本草纲目》

验方篇

美容养颜方

成份:党参、当归、川芎、黄芪、阿胶各10 克,四种中药。

功效:美容养颜,增加皮肤水凝光泽,淡化色斑,细化毛孔,美白。即可用于气血不足或血凝气滞的月经量少、时间延长、有血凝块等月经不调。

用法:阿胶加等量黄酒化开,调入其余药,冷后切块。一个星期吃两次。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气强则血液运行顺畅;川芎行气、当归补血活血,气血活则全身机能活跃,阿胶补血,补血名药。此方做到了气血同补,补、活、通、调的同步组合。

中药粉剂面膜效验方

成分:白芷、白术、白茯苓、薏仁、白芍各等份。

功效:美白皮肤、淡化皮肤斑点、提亮黯淡、发黄肤色、对抗粉刺、暗疮。PS:如果痘痘不是首要皮肤问题,可以用本方一起解决,如果是,则建议使用针对性面膜。

用法:洁面后取本品8克左右,加入清水(偏油性加酸奶,偏干性加牛奶)成分搅拌成糊状,薄敷于脸上,约20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净即可。

方解:白芷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古代美容方中多用之。

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美容主要用其除湿排毒、止汗锁水功效。

茯苓功效:“美容功效同白术”

薏苡仁功效:“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活血调经止痛、利尿、消水肿的作用。尤其是所含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

白芍功效:“其美白作用应主要归功于"除血痹,破坚积",使血脉流通,清除微小血管中的“垃圾”,使面部色斑消退”。

《葛根美体方》

葛根、薏苡仁、黑芝麻、黑豆各等量

功效:美体瘦身,调节女性体内雌激素,延缓衰老。也可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用法:上述共细为末,取50g粉,加入200ml水,调匀,再加白糖,一同服用。也可调和好后,在微波炉高火3分钟,后食用。

方解:葛根含丰富的葛根异黄酮,风靡日韩的丰体美食,其独特的清货、养颜、排毒之功使众多的女性趋之若鹜。

黑芝麻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丰润美体的作用。

薏苡仁常食可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能清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等,皮肤粗糙的人宜多食。

黑豆含丰富的大豆异黄酮,有类雌激素的作用,能延缓衰老,保持年轻态。

冠心病中药粉剂配方,代表方:复方丹参滴丸

丹参、三七、冰片。

用法:每次1-1.5g,每日3次。作为粉剂用,冰片可以不用加入,直接使用丹参粉、三七粉等份兑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方解: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对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④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①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②抑制过度增生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丹参食疗作用: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注意:这一部分就是和三七具有相通功效与作用,但不是丹参的强项。

丹参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

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冰片的功效与作用:

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心率减慢,冠脉流量改善, 心肌耗氧量降低,延长赖缺氧时间。

黄芪盐炒25克,茯苓50克,为末。

每服5克,白汤下。治气虚白浊,除湿固表。

方解:黄芪中医药理“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西医药理“1、正常大鼠饲以含黄芪粉末的食物1周后,测其耗氧量比服药前逐渐增加。2、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3、本品能使管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循环畅盛,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4、实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5、黄芪磨成粉末加入饲料给大白鼠喂服3日,有阻抑实验性肾炎的作用。6、黄芪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能维持数小时。7、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

茯苓中医药理“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西医药理“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

出自—《经验良方》。

《银花决明茶》

金银花10g、生山楂片10克、决明子5克、砂糖25克

用法:上述共细为末,每次3g,每日两次.

功能:清肝降火、通便,消脂明目。也可用于减肥、高血压、高血脂

方解:金银花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同时具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

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西医药理作用具有通便、降脂、降压、抗菌和护肝作用。

《气阴两虚方》

西洋参、三七各30克,丹参45克,灵芝60~9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用于气阴两虚形成的有心悸、胸痛、气短、口干等症状。常见于情绪不好爱发火、口干舌燥食欲差、浑身没劲总犯困。都市白领一族,平时工作忙碌、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而且睡眠往往不足,很容易使脏腑功能受损,最易导致气阴两虚。

方解:西洋参在这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与其它参类不同,西洋参是一种“清凉”参,其味苦、微甘,性凉,具有滋阴补气、生津止渴、除烦躁、清虚火、扶正气、抗疲劳的功效,很适合夏季“清补”。

三七、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和外周微循环。

灵芝补气,扶正固本。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中医名方 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1、益气通瘀 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 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中药方剂

06年中医考研专业核心笔记总结中药方剂 一、解表药 1.1 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 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2 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2.1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 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2.2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2.3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2.4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 腐蚀赘疣 熊胆:清 热解毒、止痉、明目2.5 清虚热药 青藁: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 泻下药 3.1 攻下药

泡脚中药配方(最全整理)

中药养生泡脚配方大全 泡脚的作用:1、清洁皮肤的作用。2、扩张血管作用。3、降低血液粘稠度。4、缓解肌肉痉挛。5、镇静作用。 泡脚水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以30~38度为宜,但最好不要超过40度。 泡脚容器的要求: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3、结构可买一些微电脑浴脚器。 泡脚时间的要求:1、每天安排泡脚几次: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2、每天什么时间泡脚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点1次,晚上睡前1次,因为睡前泡脚对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进入“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境界。广为流传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3、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宜:一般为30分钟以上,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泡脚与按摩的关系:传统的泡脚不包括按摩,现在有了新变化,有些厂家已生产出泡脚与按摩同时进行的泡脚盆,如没买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它按摩这样结合起来效果最好。 泡脚的注意事项:l、注意卫生。2、切忌求快。 3、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断才能受益终生。4、儿童禁止泡脚。5、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脚。6、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脚,包括急性外伤出血,如泡脚会引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泡脚水的组成:泡脚水—般取自来水、河水、等为基水。通过泡脚治病的可根据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 高血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肝脾肿大:三棱15克、莪术15克、延胡索15克、乌梅10克。 遗精、早泄:仙鹤草4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芡实30 克、女贞子30克、狗脊15克、桑葚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 足跟、足踝关节痛: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 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将泡脚方剂煎汤至2000毫升左右,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上下为宜。 泡脚中药组成:双花10g、大黄15g、元柏20g、红化15g、地榆炭25g、白芷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白花蛇舌草20g、蛇床子 20g、附子10g,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钟,凉至40℃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 本组病人均糖尿病,坏疽伤口清创消毒,并加强足部护理 少女痛经中药泡脚: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 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

执业中药师考试方剂歌诀-大全

方剂歌诀-大全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辛凉解表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扶正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温下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妇科常用中成药

妇科常用中成药 龙血竭胶囊 血竭性平,味甘咸,无毒,入血分,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养血生血、消肿定痛、止血敛疮等功效,被誉为“活血圣药”。 【成份】龙血竭。辅料为硬脂酸镁、白炭黑。 【作用类别】本品为骨伤科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三次;外用,取内容物适量,敷患处或用酒调敷患处。 艾附暖宫丸 【成份】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适应症状】痛经。 【作用说明】主要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抑菌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日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八珍益母丸

【处方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气,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适应症状】月经不调。 【作用说明】主要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兴奋子宫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田七痛经胶囊 通则不痛寒则温调虚则补之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成份】三七、延胡索、小茴香、五灵脂、川芎、冰片、蒲黄、木香,辅料为二氧化硅。 【作用类别】本品为痛经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用法用量】口服,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3~5粒,一日2~3次。【规格】每粒装0.4克 大黄庶虫丸 Dahuang Zhechong Wan

中医药方大全(免费)

中医药方大全 颈椎病方 [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颈病消晕饮 [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 [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 [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硷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组织间水肿消退,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止痛活血化瘀中药药方大全

葛根 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着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 方解

血府逐瘀汤 【方剂歌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 愈。 【配方组成】: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 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 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四物汤 【方剂歌诀】: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方解】: 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尤为多用。 【配方组成】: 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使用方法】: 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 【功效和作用】: 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 【临床应用】: 1.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入阿胶、棕榈炭等。? 2.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郁调经止

中医经典方剂

.'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风寒感冒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原方主治:【主治】。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荆防败毒为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防风解表;败毒散类方。如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所以对于解表之力独彰。寒热之性不显,皆可服用。(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中医治疗虚劳的中药方剂大全【中医宝典】

. 中医治疗虚劳的中药方剂大全【中医宝典】 方剂主治:虚劳血淋血虚虚热虚弱虚喘虚咳虚劳虚劳咳嗽虚劳虚劳-中药补虚劳-中药补虚劳-方剂虚劳不足-方剂虚劳寒热-方剂虚劳咳嗽-中药虚劳咳嗽-方剂虚劳羸瘦-方剂虚劳赢瘦-中药 艾叶汤安神丸安息香汤阿魏丸百补保真丸白豆蔻散白豆蔻丸白凤膏白茯苓散白茯苓汤白茯苓丸败龟散百合汤百花煎白龙骨丸白龙丸白前饮白芍药散白术散白术汤白术丸白薇散白薇丸白雪糕白羊肉汤白羊肾羹白药酒白芷散柏子仁散柏子仁丸巴戟散巴戟丸八灵散斑龙脑珠丸斑龙丸半夏散半夏汤半夏饮保和汤保精汤保金汤保命丸保命延寿丹保阴煎保真汤八石散八味圆八仙藕粉八仙饮子八仙滋补丹八珍丹奔豚汤荜茇散荜茇丸鳖甲柴胡汤鳖甲地黄汤鳖甲煎丸鳖甲散鳖甲汤鳖甲丸鳖甲猪肚丸槟榔大黄汤槟榔散萆薢散萆薢丸补肺膏补肺散补肺汤补肝散补肝汤补骨脂散补骨脂丸补劳茯神散补劳饮补脾丸补气汤补气丸补肾羮补肾肾沥汤补肾汤补肾丸补肾虚磁石丸补肾养脾丸补髓膏补天丸补胃丸补虚杜仲丸补养汤补益白薇丸补益柏子仁丸补益苁蓉獭

肝丸补益地黄丸补益阿胶丸补益方补益覆盆子丸补益附子丸补益甘草丸补益干地黄汤补益干漆丸补益黄耆浸酒补益. . 煎补益椒红丸补益石斛丸补益养荣汤补益钟乳天雄丸补中益肾汤参附汤参归散参苓河车丸参苓建中汤参苓散参苓饮子参苓煮散参术膏参术散草豆蔻散草豆蔻丸草还丹草神丹柴陈解托汤柴胡鳖甲汤柴胡鳖甲丸柴胡鳖甲饮柴胡当归汤柴胡煎丸柴胡秦艽汤柴胡散柴胡四物汤柴胡汤柴胡丸柴胡饮柴胡煮散柴芩解托汤菖蒲浸酒常山汤陈橘皮煎丸陈橘皮丸沉香阿魏丸沉香百补丸沉香散车前草饮车前叶散车前子散车前子丸彻视散赤茯苓散赤茯苓汤赤芍药散赤石脂丸抽胎换骨丹川大黄丸川椒丸传尸丸除烦宁燥汤炊饼丸出毛丸磁石酒磁石木香丸磁石散磁石丸葱豉酒苁蓉补虚益气方苁蓉汤苁蓉丸寸金散寸金丸大鳖甲丸大补黄耆汤大补黄庭丸大补益散大丹大腹皮汤大腹饮大琥珀散大黄耆丸大黄散大黄丸大黄蟅虫丸大建中汤大麻仁丸大麻仁饮当归没药丸当归木香汤当归散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汤当归丸当归饮子丹砂丸丹砂饮大酸枣汤大通丸大菟丝饼大效没药丸大竹叶汤调肝散雕胡饮调元百补膏调元百朴膏调中汤地肤子丸地骨皮散地骨皮汤地骨皮丸地黄煎地黄煎丸地黄金粉散地黄散地黄汤地黄丸丁香酒丁香散丁香丸地仙散冬虫夏草酒豆蔻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 15g 苍术 15g 当归 陈皮 8g 炮姜 8g 附片 6g 12g 法半夏 12g 茯苓 10g 香附 10g 川芎 肉桂 6g 丹参 25g 莪术 10g 10g 海藻 8g 闭经方I 号:(补气血) 熟地 30g 山药 15g 紫河车粉 15g 白芍 9g 生枣仁 9g 沙参 9g 人参 6g 杜仲 3g 柴胡 3g 菟丝子 12g 12g 鹿角粉 白术 30g 当归 龙眼肉 9g 6g 丹皮 6g 闭经n 号 党参 15g 天花粉 15g 益母草 旱莲草 15g 柏子仁 黄芪 15g 金银花 12g 黄柏 15g 红花 12g 桃仁 12g 甘草 6g 杜仲 15g 15g 12g 黄岑 香附 15g 玄参 12g 陈皮 15g 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 1 方 白术 15g 仙鹤草 12g 阿胶 10g 血余炭 党参 15g 三七粉 5g 炒蒲黄 10g 茜草 10g 12g 甘草 9g 白芨 12g 消炎止血 2 方 党参 20g 白术 15g 阿胶 18g 三七粉 生地榆 30g 血余炭 15g 煅龙骨 30g 芡实 12g 荆芥花 30g 煅牡蛎 30g 10g 益母草 15g 旱莲草 15g 仙鹤草 15g 方: (主治月经不调 ) 10g 赤芍 10g 荷香 10g 茯苓 10g 调经 1 当归 川芎 6g 丹参 10g 泽兰叶 10g 益母草 30g 香附 10g 小 调经 2 方: ( 主治痛经 ) 当归 10g 赤芍 10g 王不留行 10g 怀牛夕 香附 10g 10g 广木香 10g 乌药 10g 元胡 10g 刘寄奴 10g 功血方 1 号 熟地 (另) 15g 甘草 10g 20g 山萸肉 15g 桑寄生 怀牛膝 12g 地榆炭 12g 杜仲 30g 侧柏叶 12g 30g 海螵蛸 25g 白芍 25g 地骨皮 15g 仙鹤草 生牡蛎 15g 旱莲草 25g 功血方n 号

中医经典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

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 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 (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 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2.疏散风热剂 【代表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集医药大全 目录 药物药性效 (2)

药性口诀 (3) 解表方剂类 (5) 清热方剂类 (6) 泻下方剂类………………………………………………………………………… 11 和解方剂类………………………………………………………………………… 13 温经方剂类………………………………………………………………………… 16 消导方剂类………………………………………………………………………… 20 止血方剂类………………………………………………………………………… 20 理气方剂类………………………………………………………………………… 21 止呕降逆方剂类…………………………………………………………………… 22

安神方剂类………………………………………………………………………… 24 祛风化湿方剂类…………………………………………………………………… 24 活血方剂类………………………………………………………………………… 26 镇痉方剂类………………………………………………………………………… 28 止咳化痰方剂类…………………………………………………………………… 30 止痛方剂类………………………………………………………………………… 32 化湿利水方剂类…………………………………………………………………… 34 补益强壮方剂类…………………………………………………………………… 37 治痈疡方剂类……………………………………………………………………… 42 驱虫方剂类………………………………………………………………………… 44

其他方剂类………………………………………………………………………… 44 现将药物药性疗效药性口诀列下: 1. 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 2.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 3. 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桑枝、臭梧桐、 4. 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 5. 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 6. 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 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 8. 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 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 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妇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调经剂 (一)活血行气调经剂 (1)大黄蛰虫丸:活血破瘀,通径消癥。瘀血内停所致癥瘕,闭经。 (2)益母草颗粒:活血通径。血瘀所致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 (3)妇科十味片:养血疏肝,调经止痛。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4)七制香附丸:舒肝理气,养血调经。气滞血虚所致调经,月经量少,闭经 (二)补虚扶正调经剂 (1)安坤颗粒:滋阴清热,养血调经。阴虚血热所致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2)八珍益母丸:益气养血,活血调经。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 (3)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4)女金丸: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月经不调。(三)温经活血调经剂 (1)少腹逐瘀丸:温经活血,散寒止痛。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2)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四)固崩止血剂 (1)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阴虚血热所致月经先期。 (2)宫血宁胶囊: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血热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宫缩不良及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结所致。(五)安坤除烦剂 (1)更年安片:滋阴清热,除烦安神。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证。 (2)坤宝丸: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肝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症。 第二节:止带剂 (一)健脾祛湿止带剂 (1)千金止带丸:健脾补肾,调经止带。脾肾两虚所致月经不调,带下病。 (二)清热祛湿止带剂 (1)白带丸:清热、除湿、止带。湿热下注所致带下病。 (2)妇科千金片:清热除湿,益气化瘀。湿热瘀阻所致带下病、腹痛。 (3)妇炎平胶囊: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湿热下注所致带下病,阴痒。(4)花红颗粒: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5)消糜栓: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 (6)保妇康栓:行气破瘀,生肌止痛。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第三节:产后康复剂 (一)化瘀生新剂 (1)生化丸:养血祛瘀。产后受寒,寒凝血瘀所致的产后病。 (2)产妇康颗粒:补气养血,祛瘀生新。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耳聋不绝。 (二)调理通乳剂 (1)下乳涌泉散:舒肝养血,通乳。肝郁气滞所致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硬作通、胸闷胁痛。 (2)通乳颗粒: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产后气血亏损,乳少,无乳,乳汁不通。 第四节:疗杂病剂 (一)活血消癥剂 (1)桂枝茯苓胶囊:活血化瘀消癥,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以及产后恶露不尽。

经典方剂30首

经典方剂30首附件1: 一、经典方剂目录 1、补中益气汤 2、参苓白术汤 3、六君子汤 4、生脉饮 5、香砂六君子汤 6、玉屏风散(汤剂) 7、归脾汤 8、四物汤 9、桃红四物汤 10、六味地黄丸(汤剂) 11、杞菊地黄丸(汤剂) 12、十全大补汤 13、半夏泻心汤 14、逍遥散(汤剂) 15、银翘散(汤剂) 16、桂枝汤 17、九味羌活汤 18、麻黄汤

19、小青龙汤 20、止嗽散(汤剂) 21、白虎汤 22、普济消毒饮 23、当归六黄汤 24、导赤散(汤剂) 25、葛根芩连汤 26、龙胆泻肝汤 27、葶苈大枣泄肺汤 28、四逆散(汤剂) 29、当归四逆汤 30、骨科壮骨关节丸 经典方来源于以下中医古籍文献、专著及专病专方手册: 1、《医宗金鉴》清.吴谦 2、《中医妇科学》罗元恺主编 3、《方剂学》谢鸣主编 4、《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吴孟超、郑伟达主编 5、《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 6、《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黄春林、邹旭主编 7、《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罗云坚、黄穗平主编 8、《专病专方手册》广东一方

二、经典方剂介绍 1、【方名】补中益气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①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 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 力。 ③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伴气短乏力。 【组方】黄芪20g,炙甘草9g,人参10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当归10g,炒白术10g。 2、【方名】参苓白术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①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或吐或泄,四肢乏 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②脾肺气虚痰湿咳嗽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神疲乏力,面

最新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ShúQián DìHuánɡSàn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Kuài Tānɡ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TiěShuāTān ɡ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

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常服快气,不拘时候。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Sān Bèi Tānɡ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各五两。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用途用量:沸汤点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ǎo LǐZhōnɡTānɡ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制法:上碎同碾,淹一宿,焙乾,碾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泠,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用途用量:每一钱,沸汤点,空心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挝脾汤拼音:WōPíTānɡ处方:麻油四两,良姜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半。制法: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之。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用途用量:每服一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