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选择题库大全(答案完整版)

毛概-选择题库大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B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D )A.刘少奇B.朱德 C.邓小平 D.王稼祥

3.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D.国民革命运动中

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5.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

A.遵义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中共七大

6.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C )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

7.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C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8.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标志是(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 B )上提出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五大11.邓小平理论是(B)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改革与开放

C.战争与革命 D.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3.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是在( D )

A.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B.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

C.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

14.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 B)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

D.党的十五大上

15.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发展是提出(C)

A.理论联系实际 B.学以致用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6.下面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的是( D )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经济发展全球化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化 D.南半球贫困化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D )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D.执政为民

1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20.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本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

加以( 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22.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D )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23.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B)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4.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C)

A.在认识上突破姓资姓社的束缚

B.提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5.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D)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

A.科教兴国”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

D.“三个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为(BCD)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BCD )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BC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 毛泽东思想

4.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ACD)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B.社会主义必须具有特色

C. 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D. 必须以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5.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ABCD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6.邓小平理论是(ABC)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创立的理论

7.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D)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8.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BCD )

A.马克思主义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9.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

(ACD )

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十大关系》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1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BCD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11.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BCD )

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12.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有( BCD )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13.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指出中

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ACD )

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这“三个规律”是( ABC )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改革开放的规律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C )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是( ABCD )

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7.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ABC )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D. 加入世贸组织

18.进入21世纪,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BD )

A.增加党员队伍的数量

B.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加强党性教育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B)

A. 刘少奇B.毛泽东

C.邓小平 D.王稼祥

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C)

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 )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 B )

A.1949年

B.1978年

C.1989年

D.1992年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B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为人民服务

6.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D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C )

A.思想更开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争论的干扰

8.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C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

9.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B )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10.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B )

A.遵义会议上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C )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

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

书是( D )

A.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B.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C.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D.南方谈话

1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D)

A. 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4.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 C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D )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C)

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B)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D)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C)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解放思想就是( CD )

A. 一切从经验出发 B.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CD )

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CD )

A.体现时代性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D.富于创造性

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BCD )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ABC )

A.马克思主义精髓

B.毛泽东思想精髓

C.邓小平理论精髓

D.是党的工作作风

6.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是指( BC )

A.凡是正确的都要坚持

B.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要坚持维护

C.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D.凡是党中央的决定,都要照办

7.“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BC )

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8.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BD )

A.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9.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AC )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

C. 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

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 ABCD )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1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 ACD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2.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ACD )

A.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

B.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问姓"社"姓"资"

C.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

排斥

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 )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签订《南京条约》

C.五四运动

D.建立新中国

2.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 )

A.军队问题

B.工人问题

C.农民问题

D.知识分子问题

3.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B )

A.知识分子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 )

A.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5.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C )

A.民主政治斗争

B.群众运动

C.武装斗争

D.农民运动

6.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D )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本主义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B )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D )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 )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0.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1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C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2.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和论述的著作是( A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13.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部文献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A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D )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的阶级是(ABCD )

A.无产阶级

B. 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ABCD )

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经济一党专政,不

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4.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CD )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5.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 ABCD )

A.无产阶级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在统一战线中实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C.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D.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CD )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7.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

( ABCD )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8.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 CD )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 ABD )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D.批评与自我批评

10.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ABD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BCD )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 B )这一过渡形式实现的。

A.限制 B. 国家资本主义

C.协商 D. 合作社

2.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 )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

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B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C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5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

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B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D )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1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D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ABCD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 BCD )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BCD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BC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5.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BCD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B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 )

A.本质 B.特征C.目标D.原则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C )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B )

A.坚持治理整顿 B.发展经济

C.发展科技和教育 D.发展民主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B)

A. 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9.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 A )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

A.改革B.发展

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

12.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B )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B.“三个有利于”

C.是否受到人们的赞成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

13.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B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4.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B)

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1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B )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1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 C )

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它的经济计划性不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

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D)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

D.姓“资”姓“社”的问题

18.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是(A)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原则是指( AB )

A.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共同富裕

C.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ABCD )

A.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人民利益目标,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C.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D.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 BC )

A.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D.马、恩等经典作家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问题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BCD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淮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 ABD )

A.突出生产力目标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B.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C. 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是革命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

征的传统观念

8.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 AD )

A.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 B.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

C.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 D.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

9.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ACD )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10.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BCD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主要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发挥作用(ABCD)

A.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

B.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劳动复杂程度

C.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D.促进管理科学化,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

12.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 BCD )

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 处于摸索之中

D.不是完全清楚

13.之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D )

A.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4.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 ABCD )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5.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BCD )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1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C )

A.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B.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D..前者搞计划经济,后者搞市场经济

17.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农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统

计表明,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至2008年的2200万人。

这一实践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BCD )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18.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BC )

A. 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 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D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建设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C.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C )

A. 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

D.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5.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

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完备,不成熟

C.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水平很低

D.处于并特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C )

A.四个现代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我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是(A)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报告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发展生产力与落后的经济体制的矛盾

B.发展生产力与科技、教育体制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1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B )

A.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建设精神文明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

( A )

A.展开

B.重要内容

C.核心内容

D.组成部分

14.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C)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BCD )

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BCD ) A. 我国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C.农业人口还占很大比重

D.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

3.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ABCD )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B.社会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D.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ABCD )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方面具体表现为( ABCD )

A.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D.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ABCD )

A.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B.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C.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D.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相互关系为(ABCD )

A.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了道路、制度,领导和指导思想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

C.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

D.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BCD)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9.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ABC)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10. 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目标是(ABCD)

A.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B.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B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AB)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ABCD )

A.社会主义道路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党的基本路线是( ABC )

A.党在一定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

B.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C.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

D.基本纲领的展开

15.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括( ABCD )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证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B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D )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C )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物质利益原则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B )

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B.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D.可以照搬外国经验

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B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6.“三个有利于”标准( B )

A.是判断姓“社”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7.“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8.改革的重点是( A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9.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是( D )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1 .我国对外开放( A )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

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12.198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我国决定建立( B )

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C.沿海十四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1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 B )

A.1995年1月1日 B.2001年12月11日 C.1948年1月1日 D.1950年3月6日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

A.靠自己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15.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D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D.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16.我国的改革( C )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对象是根本制度

1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8.实行对外开放是( A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