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简

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简

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简
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简

外科学简答题

外科学考试重点 一。颅脑外科 1、什么就是颅腔得体积/压力关系??答:在颅腔内容物增加得早期,由于颅内得容积代偿作用,颅内压变动很小或不明显。当代偿功能得消耗终于到达一个临界点时,这时即使容积少量增加也会使颅内压大幅升高,这就就是颅腔得体积/压力关系。 ★2、颅内压增高得临床表现有哪些??答:颅内压增高得三主征:头痛、呕吐与视乳头水肿。 (1)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复视,阵发性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 (2)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 (3)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门饱满,头颅叩诊呈破罐声。 最后可导致脑疝、 ★3、什么叫小脑幕切迹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答:小脑幕上占位病变或严重脑水肿常常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疝出到幕下,压迫损害患侧中脑、动眼神经及阻塞环池与中脑导水管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得临床表现,称为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主要有:①颅内压增高症状 ②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③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且逐渐加深 ④早期患侧瞳孔短时间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亦 逐渐散大。 ⑤对侧肢体出现锥体束征或偏瘫,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4、颅底骨折得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答:临床表现:①伤后逐渐出现皮下血淤斑。颅前窝骨折位于眶周、球结膜部位,颅中窝骨 折位于耳后乳突部位,后颅窝骨折位于枕下及上颈部皮下、 ②鼻、口咽部出血与/或脑脊液耳鼻漏。 ③颅神经损害症状、颅内积气等、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 5、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指征??答:①脑疝形成患者。 ②CT估计幕上血肿超过30—40ml,脑室系统受压与中线移位;幕下血肿超过10ml,脑 室受压或脑积水征。 ③脑幕上血肿小于20ml,幕下血肿小于10ml,但脑室受压明显或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积 水征明显,ICP大于2、67kpa或临床症状脱水治疗无好转且恶化,CT复查血肿扩大或迟发性。 ④广泛脑挫裂伤虽无颅内血肿,但就是保守治疗情况下出现脑疝或ICP大于4kpa、临 床症状恶化者。 6、脑震荡得概念? 答:脑震荡就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头部位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得脑功能损害而无确定得脑器质改变、病理上没有肉眼可见得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7、开放性颅脑损伤得治疗原则? 答:伤后24-48小时应彻底清创, 伤后72小时以上,无明显感染者亦应清创,酌情做伤口全部或部分缝合,待后二期处理、8、颅脑损伤病人得主要观察得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答: 主要观察项目有: 1、意识状态判断病情轻重得重要标志,就是最重要得观察项目。临床以呼喊病人得名 字、压迫眶上神经与疼痛刺激等观察病人得反应,将意识分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 护理进展 1病情观察 1.1意识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应用冬眠疗法[2]。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1.2瞳孔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一侧瞳孔进行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

意识障碍[2],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颅内压的监护 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目前颅内压监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H20(1cmH20=叭098kPa)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特别在颅脑手术后,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h达高峰。因此,术后3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2]。李珍兰等[4]主张伤后或术后连续监护ICP的同时监测脑灌注压(CPP),认为同时监测ICP和CPP,不但能了解颅内压,同时还能了解脑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含氧量。监护一般约1周左右。在ICP、CPP的监护下采取有效的降颅压措施,可避免滥用脱水剂而引起的并发症。通过观察ICP、CPP发现,ICP<20cm H20、CPP>95cm H20的病人预后良好;ICP>82cmH20、CPP<68cmH20者预后较差。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分析和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分析和治疗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 顾性分析本院67例重型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患者,观察其血钠升高的程度与持续时间,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根据血清钠的数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32例:血钠值为151~160 mmol/L;Ⅱ组23例:血钠值为161~170 mmol/L ;Ⅲ组12例:血钠值> 170 mmol/L。结果3组病例比较,随着血钠的升高,血钠升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死亡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60 mmol/L 时死亡率明显升高。 标签:颅脑损伤;高血钠;预后;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往往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尤其以高钠血症的发生率最高,高钠血症的出现常常提示患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1]。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死率达73.0%~82.4%,患者血钠浓度越高,预后越差[2]。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本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7例,其中,男48例,女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4.3岁。入院24 h Glasgow 昏迷评分均≤8分,患者既往无内分泌病和肾脏病史。 1.2 方法 入院后或减压术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查患者血钠值,若血钠值> 150 mmol/L,且持续3 d以上,则纳入试验组。余予以脱水、止血、抑酸、抗感染和催醒等常规治疗相同,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24 h出入量,按正常需要量补充水、电解质,限制患者钠盐摄入,根据患者血钠值,鼻饲温开水200 mL,Q2 h~Q4 h,每日监测患者血钠值,根据其血钠值调整补液量。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1.0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伤后3~14 d出现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且血钠值逐渐上升,最高者达182.3 mmol/L。血钠值为151~160 mol/L 32例;血钠值为161~170 mmol/L 23例;血钠值> 170 mmol/L 12例。高血钠持续时间3~7 d 45例;持续时间>7 d 22例。3组病例比较,随着血钠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60 mmol/L可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这与Venkatesh Aiyagari DM等[8]报道是一致的。故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血钠值超过160 mmol/L,一旦血钠值超过此值时,应积极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参考文献] [1] 袁慧琳,沙瑞娟,张宙,等. 高钠血症对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3(2):115-116. [2] 潘宝根.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07,29(9):1004-100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发表时间:2015-03-25T14:34:05.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高小华陈焕新杨雄[导读]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高小华陈焕新杨雄(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 742300)【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均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 急,病情严重,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并发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安全转运【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35-01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患者昏迷6h以上或者清醒后再次昏迷的为重型颅脑损伤[2]。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为紧急抢救、清创、抗感染以及手术治疗。为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7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4.8)岁;初步抢救时间为30-125min,平均抢救时间为(52.1±22.7)min;受伤原因,车祸致伤89例,高处坠落摔伤71例,重物撞击致伤24例,其他原因致伤26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51例,脑挫伤32例,脑干损伤31例,脑疝29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本组210例患者的昏迷评分为3-9分,平均分为(5.3±2.8)分。 1.2诊断标准 患者深度昏迷,且连续昏迷6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方法 本组210例患者在转运手术室或后续治疗之前均经急诊初步抢救。 1.3.1院前急救准备根据120预警终端系统提示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基本信息,通知急诊医生准备好监护仪、气管插管盘、呼吸机等相关的急救器械。 1.3.2院内急救措施患者进入抢救室之后,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通气,避免出现严重脑缺氧情况,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予以吸氧支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如果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和器械辅助通气。迅速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观察有无内出血状况,及时清创包扎出血伤口,对骨折部位予以固定。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声音、疼痛等多种刺激方式,观察患者的反应能力,判断是否出现意识障碍。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过程初步判断患者的脑损伤类型,若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常为硬膜外血肿,若昏迷程度持续性加深,常为急性颅内压升高或脑疝,若患者虽深度昏迷,但对外界刺激有轻微反应迹象,常提示患者病情出现好转。 1.3.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属于哪种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损伤范围大,出血过多,会直接干扰其呼吸系统的正常循环,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为发现休克的早期迹象,需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焦虑不安、尿量减少等症状,则提示有休克的可能,应当及时对症处理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已出现休克的明显体征,需要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扩容,采用代血浆进行输血治疗。针对颅内高压症状,对血压稳定者给予脱水剂及利尿剂治疗。为预防中枢性高热,避免脑血管的扩张增加脑部代谢,需要做好脑温监测工作,及时采取必要的高热治疗措施。部分患者伴随应激性溃疡症状,多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所致,其致死率高达50%,因此,针对应激性溃疡的高发期(伤后3-7d),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恶心、腹胀、喉痒、肠鸣音增强等迹象,一旦确诊,需要立即采用止血药物和制酸药物治疗。 1.3.4安全转运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行CT头颅扫描,观察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和出血部位。转运过程中,要带好急救器械和药品,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头部,防止颠簸,如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次,防止窒息。对烦躁无法配合CT检查者,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安定,待患者镇静后再行检查。经CT检查后,一旦确定手术方案,应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同时做好术前备血、皮试等准备工作,携带必要的急救物品,将患者送往手术室,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情况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其中休克32例,颅内高压19例,中枢性高热10例,应激性溃疡3例,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均好转。结果见表1。 表1 急救情况(n,%)

外科学重点简答题大全(普外)

外科学考试重点 一.颅脑外科 1、什么是颅腔的体积/压力关系? 答:在颅腔内容物增加的早期,由于颅内的容积代偿作用,颅内 压变动很小或不明显。当代偿功能的消耗终于到达一个临界点 时,这时即使容积少量增加也会使颅内压大幅升高,这就是颅腔 的体积/压力关系。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1)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复视,阵发性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 (2)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 (3)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门饱满,头颅叩诊呈破罐 声。 最后可导致脑疝。 ★3、什么叫小脑幕切迹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小脑幕上占位病变或严重脑水肿常常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 致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疝出到幕 下,压迫损害患侧中脑、动眼神经及阻塞环池和中脑导水管等,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主要有:①颅内压增高症状 ②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③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且逐渐加深 ④早期患侧瞳孔短时间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对光 反射消失,对侧瞳孔亦逐渐散大。 ⑤对侧肢体出现锥体束征或偏瘫,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4、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答:临床表现:①伤后逐渐出现皮下血淤斑。颅前窝骨折位于眶周、球结膜部位,颅中窝骨 折位于耳后乳突部位,后颅窝骨折位于枕下及上颈部皮下。 ②鼻、口咽部出血和/或脑脊液耳鼻漏。 ③颅神经损害症状、颅内积气等。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 5、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指征? 答:①脑疝形成患者。 ②CT估计幕上血肿超过30-40ml,脑室系统受压和中线移位; 幕下血肿超过10ml,脑室受压或脑积水征。 ③脑幕上血肿小于20ml,幕下血肿小于10ml,但脑室受压明 显或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积水征明显,ICP大于2.67kpa或临 床症状脱水治疗无好转且恶化,CT复查血肿扩大或迟发性。 ④广泛脑挫裂伤虽无颅内血肿,但是保守治疗情况下出现脑 疝或ICP大于4kpa、临床症状恶化者。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跌伤、坠落伤,打架伤。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干损伤等。按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①死亡组和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②死亡组和存活组CT环池形态及脑疝发生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③死亡组和存活组血糖、体温、血钠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凝血功能异常、CT环池形态改变、脑疝形成、血糖、体温、血钠的代谢异常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危险因素 随着交通的发达,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统计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占整个创伤患者的85%。而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总死亡率保持在30%~50%左右[1]。我们拟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跌伤、坠落伤,打架伤。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干损伤等。按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男性2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3.5±9.2)岁。存活组男性4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4.8±8.7)岁。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 1.2入选标准①明确的头颅外伤史。②入院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颅脑损伤者。 1.3方法治疗包括降颅内压、呼吸循环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治感染、止血、脑神经保护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行开颅手术治疗。 1.4评价方法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资料。 1.5统计学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死亡组和存活组凝血功能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 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 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 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 低颅内压。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 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 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 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 采用脱水疗法。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 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 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 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 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 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 持续4~6h。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 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 解质平衡紊乱。 1.3 亚低温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肛温为32~34℃,可 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体位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 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 0.1℃。 1.4 过度通气目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 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 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 行操作。 1.5 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后昏迷患 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15~20mmHg即为异常。若颅内压>40mmHg为严重高 颅压。监护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测压管脱落。伤口有脑积液外渗、监护仪显示高颅压报警、 患者意识出现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体位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1)体位

外科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精)

简答题 1 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 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 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什么是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3.5mmol/L。 常见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5 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 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 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 40 ml/h后,再静脉补钾。 6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 5.5mmol/L。 常见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7 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 答:?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降低血钾浓度。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③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等。 8 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③肾功能不全。 9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③缺钾;④利尿剂的作用。 10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 11 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脑外伤昏迷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脑外伤;昏迷;预后脑外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往往较长,昏迷持续1个月以上者属长期昏迷。脑外伤昏迷促醒是初步目标,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在清醒基础上恢复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并恢复智能。我院自1997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昏迷时间大于1个月的共有80例,经前期抢救和后续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其中56例促醒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11~66岁,平均49岁。致伤原因:车祸64例,高处坠落伤14例,钝性打击伤2例。 1.2 临床表现入院时浅昏迷47例,深昏迷33例。GCS评分:3分11例,3~5分22例,6~8分47例。瞳孔变化:双侧瞳孔散大23例,单侧瞳孔散大47例,无瞳孔散大10例。CT表现:硬脑膜外血肿13例,硬脑膜下血肿30例,脑内血肿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1例。 1.3 治疗情况 1.3.1 初期抢救及过渡期治疗 13例硬脑膜外血肿及30例硬脑膜下血肿均开颅清除血肿;21例脑内血肿有11例开颅清除血肿,10例保守治疗;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均保守治疗;11例广泛性脑挫裂伤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有65例行气管切开术。对高热患者用降温毯及冬眠合剂使体温下降到32℃~35℃,以利度过昏迷急性期。 1.3.2 后续康复治疗 2~3周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其措施包括:(1)加强鼻饲管、气管切开导管双管管理,增加营养,防治肺部感染、癫痫、高热等并发症。并逐渐训练经口进食拔除鼻饲管,训练咳嗽反射拔除气管导管,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拔除导尿管。(2)高压氧及光量子血疗法,交叉或重叠进行。(3)脑保护剂、脑代谢活化剂及促醒药物选择应用,脑积水分流12例,头颅CT随访检查发现合并有交通性脑积水且进行性加剧者,亦是意识障碍加重,长期昏迷原因之一,脑室腹腔分流后可望转清醒,本组9例恢复意识,3例仍持续植物状态。(4)针灸治疗。(5)中药促醒。(6)肢体功能锻炼与语言训练。 2 结果恢复意识54例,平均昏迷时间95天(30~334天),3个月内恢复意识35例(64.8%)。20例恢复工作或学习,19例生活自理,15例仍需他人照顾。持续植物生存15例(18.8%),历时6个月~7年。其中6个月~1年4例,1~2年4例,2~3年4例及>3年3例。死亡11例(13.8%),伤后昏迷至死亡时间2个月~6年。平均210.8个月。其中2个月~1年5例,2~5年4例及6年2例。本组死亡11例,入院时GCS评分均为3分,其中合并伤4例。 3 讨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1个月以上称为脑外伤长期昏迷[1]。昏迷的机制主要是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受到损害,其次是中枢整合机构,弥漫性的大脑皮质受到损害。欲使长期昏迷患者恢复意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先决条件:昏迷早期丘脑下部损害与呼吸紊乱已基本控制。颅内血肿已清除,颅内高压改善,一般情况基本稳定。(2)基础条件:全身支持,管理好鼻饲管及气管切开导管,鼻饲匀浆混合液,保证足够营养和热卡,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并加强对肺部并发症及癫痫的防治。文献报道脑外伤后长期昏迷者有53.7%~63.0%恢复意识,说明只有部分脑外伤长期昏迷患者可恢复意识。若有可信指标能预测昏迷预后,对有可能苏醒者加大治疗力度,以缩短昏迷期,从而早日恢复意识。如预测指标确实提示不可能苏醒者,也不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头颅CT与BAEP对脑外伤长期昏迷的患者预后估价可提供明确客观指标。头颅CT首次扫描明确颅内病变,随访检查可了解颅内结构动态变化,在意识恢复期,持续植物状态以及死亡患者之间的变化是不尽相同的,意识恢复者脑干密度变均匀,基底池、环池显现,而持续植物状态及死亡者脑干密度仍不均,基底池、环池增宽,并伴有脑萎缩或脑积水等改变。BAEP所反映的脑干电生理活动异常,不受意识影响,能较精确地反映脑干不同平面的功能状态,是评价脑干损害的客观指标,对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BAEP结果若严重异常揭示传导结构和功能永久障碍,难以或无法恢复,预示昏迷时间长,死亡或致残率高;轻或中度异常,提示神经传导结构和功能可逆性受损,尤其伤后3个月内BAEP改善,可望意识恢复。脑电功率谱直接反映大脑皮质电位活动,它依照的是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脑电图是严重脑外伤良好的预测指标。本组所进行的脑电功率谱检查也获得同样结果,在持续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损伤脑区慢波θ、δ波功率增强,α波功率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2)

1、诊断脑挫裂伤的辅助检查一般选用 A、CT B、B超 C、X线 D、血液检查 E、颅内压测量 2、判断颅脑损伤患者有无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眼睑淤血 B、球结膜下出血 C、呕吐 D、脑脊液漏 E、严重头痛 3、诊断颅底骨折最重要的依据是 A、意识障碍 B、脑脊液漏 C、脑脊液检查 D、颅底骨质凹陷 E、CT检查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的程度及有无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损伤概述、脑挫裂伤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因为颅底部硬脑膜与颅底粘连较紧,容易随骨折撕破。颅底与鼻窦及中耳鼓室相邻近,所以颅底骨折会出现脑脊液鼻漏或耳漏。颅底骨折常因出现脑脊液漏而确诊。眼睑淤血、球结膜下出血、呕吐、严重头痛并不是颅底骨折特异性的表现。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骨骨折解剖概要”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其诊断主要依据是出现脑脊液漏。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骨骨折解剖概要”知识点进行考核】

1、颅脑损伤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患者躁动时若无脉搏增快,应警惕患者出现了 A、脑疝 B、锥体束征 C、休克 D、昏迷 E、大出血 2、颅脑损伤的患者现场急救措施下列正确的是 A、无外出血表现而有休克征象者,可不补充血容量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用吗啡止痛 D、开放性脑损伤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尽快将膨出的脑组织回纳 E、昏迷患者采取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3、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总分低于多少表示昏迷状态 A、2分 B、3分 C、8分 D、14分 E、15分 4、关于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护理,错误的是 A、每天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 B、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浸湿及时更换 C、脑脊液鼻漏者,可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 D、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 E、禁忌做腰椎穿刺 5、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最重要的观察指标是 A、体温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意识 6、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病情时,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宜首先观察 A、瞳孔 B、呼吸 C、脉搏 D、血压 E、神志 7、重症脑损伤未休克病人的最适宜的体位是 A、平卧位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例关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9-16 地点:ICU病房 参加人员:ICU全体护士 主持人:杨传香 病史汇报 患者沈祖明,男,50,籍贯重庆,工人,汉族, 因“因被发现呼之不应1+小时”于2015-08-21 14:05入院。入院前约1+小时前患者被人发现躺 在电梯井底层,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出血、畸形, 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含少许咖啡色样物质,非 喷射状,无抽搐及二便失禁。遂由同事送入我院 急诊。与家属商议后收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入科时查体:T;测不出℃,P120次/分,R26 次/分,BP100/33mmHg(去甲肾上腺素 1.5ug./kg/min),SaO2 94%,经口气管插管, 距门齿22cm,呈深昏迷状,左侧瞳孔直径约3mm, 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颞部

可见多处头皮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纱布部分侵湿,右侧上眼睑明显肿胀、青紫,双耳可见少许活动性出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无肌紧张。右侧髂部、大腿肿胀、青紫,扪及波动感,四肢冰凉,可见多处擦挫伤,无明显畸形。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无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预防接种史,系统回顾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常住本地,无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疫区居住史,吸烟史多年,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多年,量较少,每次1两左右,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婚姻、生育史:已婚,适龄结婚,育有1儿。家族史:父亲已去世,具体死因不详,母亲健在,子女健康,无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诊断: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月15日第29卷第1期J Mod Med Health,January15,2013,Vol.29,No.1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至今病死率仍然在30%~50%[1],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现代急救医学和创伤医学的难题之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常起到关键作用。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26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分析两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及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观察组),26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8~72岁,平均40岁。其中车祸伤17例,坠落伤15例,打击伤14例,跌打伤6例,其他伤6例。观察组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8例;格拉斯哥昏迷测量(GCS)评分:3分3例,4分2例,5分2例,6分9例,7分8例,8分8例。对照组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6例;GCS评分:3分1例,4分2例,5分2例,6分7例,7分7例,8分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受伤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伤后患者原发性昏迷在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障碍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GCS评分为3~8分[2]。 1.2.2院前急救方法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对有创伤出血患者给予止血、包扎,立即清除口腔、鼻道和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或分泌物,防止误吸和窒息,对有舌后坠的患者立即将舌体拉出并置入口咽通气管;如上述措施仍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时,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内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抗休克治疗,对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及呋塞米20mg脱水、利尿、降颅内压;呼吸、心搏骤停者给予心肺复苏。经现场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用救护车将患者接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1.3统计学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x±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受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观察组最短时间15min,最长50min,平均(25±10)min;对照组最短时间15min,最长300min,平均(70±1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预后比较观察组中重度伤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21例,对照组中重度伤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19例;观察组预后良好11例,对照组预后良好7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是创伤外科中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3-4],其继发性损伤往往重于原发性颅脑损伤,及早去除引起继发性损伤的因素,减轻患者的继发性损害,将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h呈现第1个死亡高峰,患者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在临床上被称为严重创伤救治的“黄金1小时”。此阶段抢救患者必须分秒必争,因此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尤显重要。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急救组患者受伤后至获得救治平均时间为(25±10)min,而对照组为(70±18)min,院前急救组获得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可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及早纠正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等二次脑损伤因素,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而对照组由于患者家属缺乏相关的急救意识,搬运时颠簸过大,不注意头部保护,致使颅内出血加重,甚至出现脑病而危及生命;或由于舌后坠,痰液未及时清除致呼吸道堵塞而加重缺氧;再加上未及时用药,长时间脑缺氧、脑水肿,致使患者预后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率明显高于院前急救组(P<0.05)。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对重度颅脑损伤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和手术后患者应入住ICU,予以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检测,观察呼吸、意识、瞳孔改变情况,动态观察GCS评分,有条件者可行颅内压监测;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处理;控制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5],采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不能很快清醒的患者和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促进肺部引流,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6]。消化道出血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早期予以奥美拉唑预防,早期胃肠营养,可预防消化道出 [7]。。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梁金虎,石克(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二医院急诊科,山西大同037031)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观察组),26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平均时间为(25±10)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预后良好率为3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P<0.05);重度伤残及死亡率(65.6%)低于对照组(73.1%)(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失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对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颅脑损伤;预后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3.01.0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519(2013)01-0095-02 表1两组患者预后比较[n(%)] 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32 26 n 11(34.4)a 7(26.9) 21(65.6)a 19(73.1) 预后良好重残及死亡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95·

20第二十章 颅脑损伤(外科学第七版)

第章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cramocerebral trauma, head injury)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scalp injury)、颅骨损伤(skull injury)与脑损伤(brain injury),三者虽皆可单独发生,但须警惕其合并存在;其中性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第一节头皮损伤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多因钝器伤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图20-1)可分为皮下血肿(subcutaneoushematoma)、帽状键膜下血肿(subgalealhematoma)和骨膜下血肿(subperiostealhematoma)三种。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作鉴别。帽状键膜下血肿因该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见于颅骨受损之后,如产伤等。 图20-1头皮各层示愈图 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4-6周才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的扩大。为避免感染,一般不采用穿刺抽吸。处理头皮血肿时,要着重于考虑到颅骨损伤甚至脑损伤的可能。 二、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scalp laceration)可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出血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处理时须着重于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对头皮裂伤本身除按照压迫止血、清创缝合原则外,尚应注意:①须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脑损伤处理;②头皮血供丰富,其一期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三、头皮撕脱伤 头皮撕脱伤(scalp avulsion)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扯,使大块头皮自帽状健膜下层或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所致。它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治疗上应在压迫止血、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的前提下,行中厚皮片植皮术,对骨膜已撕脱者,需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至板障,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条件允许时,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血管吻合、头皮原位缝合。 第二节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颅骨骨折的伤者,不一定都合并严重的脑损伤;没有颅骨骨折的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毕竟,颅骨骨折的存在提示伤者受暴力较重,合并脑损伤几率较高。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fracture of skull vault)与颅底骨折(fracture of skull base);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与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与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开放性骨折和累及气窦的颅底骨折有可能颅内感染或骨髓炎。 一、线形骨折 颅盖部的线形骨折发生率最高,主要靠颅骨X线摄片确诊。单纯线形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但应警惕是否合并脑损伤;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所在部位时,要警惕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需严密观察或CT检查。骨折线通过气窦者可导致颅内积气,要注意预防颅内感染。 颅底部的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 (一)颅前窝骨折(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 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01血斑(“熊猫眼”征)以及广泛球结膜下癖血斑等表现。若脑膜、骨膜均破裂,则合并脑脊液鼻漏(CSF rhinorrhea),脑脊液经额窦或筛窦由鼻孔流出。若筛板或视神经管骨折,可合并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二)颅中窝骨折(fracture of middle fossa) 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并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蝶窦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颖骨岩部,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时,则合并脑脊液耳漏(CSF otorrhea),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至鼻咽部,可误认为鼻漏;常合并第w ,脑神经损伤。若累及蝶骨和颖骨的内侧部,可能损伤垂体或第II.III,IV,V,vI脑神经。若骨折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因动静脉瘩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参阅第二十三章第五节);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的破裂,可发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三)颅后窝骨折(fracture of posterior fossa) 累及颖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痕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痕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后缘附近的骨折,可合并后组脑神经(第Ix -)a脑神经)损伤。 诊断颅底骨折的诊断及定位,主要依靠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疲血斑的迟发性、特定部位以及不是暴力的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