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100型柴油机设计文献综述

4100型柴油机设计文献综述

4100型柴油机设计文献综述
4100型柴油机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柴油机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非凡的便利,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同凡响的动力。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柴油机技术先后出现了三次质的飞跃。[1]

在工业发达国家,载货汽车基本上全部使用柴油机。近年来,随着柴油机采用涡轮增压、中冷、直喷、尾气催化转换和颗粒捕集器等先进技术,柴油机排放已达到欧Ⅲ、欧Ⅳ排放标准,因而也掀起了小轿车柴油机化的高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等大型汽车公司的小轿车也采用了柴油机。

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短缺的我国,发展柴油车将是未来汽车工业的重点之一。根据国家汽车发展规划,“十五”期间,柴油车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要从2000年的29.7%提高到35%左右,中型车要全部实现柴油化。目前我国柴油轿车、柴油微型车生产刚开始起步,一汽大众已经开发出捷达、宝来柴油轿车,在国内部分城市上市。[2]

柴油机的压缩比高,热效率高,其燃料消耗量比汽油机低30%~40%,加上车用柴油与车用汽油相比加工成本又低5%,随着世界各国对汽车节能的普遍重视,汽车发动机向柴油机化发展已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3]

除燃料消耗量比汽油机低外,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还具有功率大、寿命长、动力性能好的特点,它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比汽油低45%,一氧化碳与碳氢排放也低,但其氮氧化物排放略大于汽油机,有害颗粒排放大。[4]

二、4110型柴油机的用途:

4110柴油机陆用时,配以皮带轮、联轴器、离合器作为农业排灌、发电机、电焊机、空压机、水泵、碎石机及建筑机械等动力;船用时,配上倒顺车离合器。减速齿轮箱后,可用作渔轮船动力,内河航运主机及轮船辅机。[5]

三、4110型柴油机的结构特点:

1、机体:汽缸体和曲轴箱铸成整体,两侧有检查孔,汽缸套为湿式,用球墨铸铁制成,耐磨性好。

2、曲轴:用球墨铸铁制成,经正火处理后,提高了机械性能,耐磨性好。

3、汽缸盖:每缸一盖,进排气道都安置在一侧,另一侧装有喷油机,缸盖用铸铁制成。

4、连杆用45#钢模锻而成,杆身为工字型,大头为平切口。

5、活塞用铝合金制成。装有三道气环和二道油环,第一环为多孔镀铬,活塞销为优质钢渗碳,表面淬火。

6、配气机构,进排气门为耐热钢制成,凸轮轴用球墨铸铁。

7、润滑系统为压力飞溅复合式,油泵为等级齿轮泵。

8、调速器为机械离心全程式。

9、用单体式喷油泵,喷油器为单孔轴斜式。[6]

四、柴油机的现状与发展:

七十年代初,受世界石油危机和首次出台废气排放法规的影响,柴油机省油和低HC、CO排

放的特点再度受到关注,工业界开始了新一代柴油机的研究开发,旨在提高柴油机动力性并减少废气排放和噪声振动。这为柴油机在轿车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世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新材料和测试装备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个机遇提供了技术可能。其后20多年,柴油机新燃烧方式、直喷燃烧系统、增压中冷、电子控制高压喷射、EGR和四气门结构等新技术均已发展到实用程度,对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和优质柴油的开发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代车用柴油机已具有高热效率、高功率、高扭矩和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升功率增长超过15%,直喷式柴油机燃油耗比汽油机低20%~30%,废气排放达到欧III~欧IV标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体上比汽油机低45%,噪声振动也基本上达到汽油机的水平。因而商用车柴油化进程明显加快,柴油轿车获得推广使用。[7]

中国加入WTO,世界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生产也由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因此,目前在中国已建立了一批内燃机零部件外资企业,包括:电控系统、油泵油嘴、增压器、电机电器、活塞、活塞环、轴瓦、机体缸盖铸件和滤清器等产品领域。对国外资源的利用弥补了内燃机零部件行业技术和装备的诸多不足,促进了关键零部件的产品升级,也为车用柴油机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技术发展方面的突出变化是围绕环境保护的主旋律而加快了电子控制、高压喷射、直喷燃烧室、增压中冷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使中国车用柴油机的技术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但中国车用柴油机产品水平与国外相比总体上落后10~15年,产品品种还“缺轿少重”,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仍严重制约整机产品的发展。排放法规方面中国正以大约迟于欧洲5~8年的速度推进,要实现从欧II到欧III、欧IV的跨越还面临不少困难。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储备不足。由于经费投入、管理机制和科研手段等多种原因,中国柴油机界对国际柴油机的领先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够、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更难以有所创新和突破。[8]

五、柴油机的技术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世界汽车工业继续面临全球环境污染和石油资源匮乏等问题,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都把“降低汽车污染对环境的冲击和节约能源”列为21世纪汽车技术的前沿问题,而且对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有所共识、也就是“三箭齐发”-燃料电池等未来动力的开发,清洁燃料发动机的开发,以及柴油机、汽油机的改进开发。对车用柴油机而言,重点方向是进一步降低油耗、NOX排放和颗粒物排放,以满足未来更严格的燃油耗法规和排放法规。今后技术开发将重于进一步优化燃烧过程、开发更为有效和实用的排气后处理系统以及采用新的低硫优质燃料。[9]

中国应在目前已经开展的研究项目基础上,对直喷燃烧室、四气门、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喷射和EGR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早日掌握到实用程度。同时展开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应配合石油业界进行低硫柴油的开发。在开发途径方面,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自行开发与国际合作、引进相结合。[10]

六、参考文献:

[1] 向红,梁正文.车用发动机的发展前景[J].交通标准化,2002,(12):141-145.

[2] 陈因达.发展我国车用发动机的战略思考[J].上海汽车,2004,(11):1-6.

[3] Bahram Khalighi ,Daniel C Haworth, Mark S Huebler. Multi-dimensional

Port-and-In-Cylinder Flow Calculations and Flow Visualization Study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ifferent Intake Configurations[J]. SAE 941871, 1994.

[4] 周龙保编.内燃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ERICH J. SCHULZ . . Gregg Divis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McGraw-Hill,Inc ,2000

[6] ARTHUR W. JUDGE. High Speed Diesel Engines. CHAPMAN&HALL LTD ,1957

[7] I. Lilly. L.C.R. Diesel engine reference book. Butterworth and Co Ltd ,1984

[8] 柴油机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柴油机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

[9] 张宗杰.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南.上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10] 动力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 动力工程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鱼缸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信息采集技术与Android技术简介 李洋 (一)智能鱼缸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居环境或是休闲娱乐场所都安装各种各样的观赏型鱼缸,而保持一个适宜水族生活的环境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针对水族生活环境的净化和改善的设备有很多,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鱼缸控制系统有:换水器、加氧泵等改善水质的设备,但是它们大多是非智能化的、单独工作的器件。如果仅仅把多个单独的设备组成一套多功能的鱼缸控制系统,需要投入的费用较大,同时多个单一器件机械化的组装之后,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并且不便于管理控制,该系统则是从系统集成开发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开发,根据当前市场上的需求,形成了一套集自动充氧、自动水位控制进排水、灯光照明和自动喂食等功能为一体的控制系统。系统以STC12C5A60S2 单片机为核心,实现对鱼缸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手机端APP与人进行信息交互。 (二)嵌入式技术 1.嵌入式技术简介 嵌入式系统被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4个部分组成,它是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可独立工作的“器件”。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面向应用、功能定制、资源受限、响应要求高、性能稳定、无自举开发能力,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应用对象系统指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 2.嵌入式技术发展环境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1999年1月访华时预言,4~5年后嵌入式智能(电脑)工具将是PC和因特网之后最伟大的发明。嵌入式技术已进阶成智能核心的关键性技术,随着云端运算的技术与环境逐渐成熟,各国政府均倾全力推动物联网、泛在网甚至未来网络的发展,牵动信息科技产业的技术发展走向。智能系统已向具备更方便的使用介面,支援各式无线网络传输与容量更大的储存装置。预估智能系统出货量将增加到2015年的33亿部,为处理器市场贡献1,000亿美元营收,而大陆占全球MCU市场比重20%,预料到2015年将成长到50亿美元。物联网给嵌入式智慧系统、特种电脑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许多公司正在从底层BIOS到嵌入式系统、特殊驱动程式、应用软体中介软体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及特点 嵌入式计算机在应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各种通用计算机,一台通用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中就包含了5~10个嵌入式微处理器,键盘、鼠标、软驱、硬盘、显示卡、显示器、Modem、网卡、声卡、打印机、扫描仪、数字相机、USB集线器等均是由嵌入式处器控制的。在制造工业、过程控制、通讯、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消费类产品等方面均是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技术密集;2)资金密集; 3)高度分散;4)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三)传感器技术 1. 传感器技术简介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前沿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在现代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所提供的大量可靠、准确的信息,不仅能代替人的五

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的产生,土木工程就已经产生,从开始对房屋的追求只限于遮风挡雨到现在追求艺术、安全、多功能,这其中有着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这期间科学发展相对滞后,土木工程的发展也很缓慢。然后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动了土木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到今天土木工程已经发展成一门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出现了很多的分支。当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同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 一、土木工程的概念及领域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内容广泛,既包括工程建设的对象如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运输管路、隧道、运河、堤坝、港口、飞机场、电站、给排水及防护工程;也包括材料、设备、勘探、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其主要的学科分类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空调及通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 二、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固定性指施工地点固定,选定施工地点后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流动性:流动性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及同一个工程工人作业空间的流动性;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不同的工程其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协作性和综合性:工程的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协作配合完成,各单位的配合协作对施工的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工程都有很多分部工程组成,涉及很多专业,综合性较强;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干扰,一般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三、传统施工技术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修订稿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 综述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 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

智能台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关于“智能台灯的设计与开发”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最后一个阶段特别重要的一个作业,它能让我们将大学四年学习的课本知识联系到具体的应用当中去。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能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要求我们了解并掌握硬件知识,软件知识,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等,为以后独立工作贡献社会做大学期间最后的准备。 我选择的设计题目是智能台灯的设计与开发。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已逐步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患有近视眼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尤其突出。由于没有正确使用台灯,当光线变得昏暗时忘记及时打开台灯,或者长时间在高亮度的台灯下工作,久而久之,都会对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市场上已出现了具有调亮功能概念的台灯,但其仍不具备成熟的自动调亮功能。本设计所制作的智能台灯具备手动和自动调节两种模式,同时还加入了人体检测功能,可实现人走灯灭。在保护视力的同时,也为节能环保做出了一份贡献。 二、主题部分 2.1传统台灯与智能台灯的区别 传统的台灯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为了实现照明,既不节约也不环保。而智能灯的主要含义是除了智能灯体,还有一个手持智能控制设备,智能灯控制设备具备计算能力和网络联接能力,通过应用程序,功能可以不断扩展。智能灯的核心功能是控制、灯光效果、创作、分享、光与音乐互动、光提升健康和幸福。 2.2智能台灯的发展方向 2.2.1、走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化照明 智能化灯将从纯粹的智能功能的发展转向更注重人的行为的智能灯控。以人的行为、视觉功效、视觉生理心理研究为基础,开发更具有科学含量的,以人为本的高效、舒适、健康的智能化照明。 2.2.2、满足个性化、层次化的照明 智能技术与灯光控制的结合使照明更进一步地满足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群体的照明需求,是使照明从满足一般人的需求到满足个体、个性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这也应该是智能灯的发展方向。 2.2.3、智能技术与新光源及新照明技术的结合,创造崭新的照明文化 智能技术和电子开关等新照明光源和照明技术的结合,将构筑崭新的照明技术平台,其应用领域从智能家居照明到智能化的城市照明,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并且正在创造一种崭新的高技术和高科学思想含量的照明文化。智能化照明的出现是灯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2.3此款台灯的有关技术知识 本人设计的智能台灯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技术,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模—数转换技术,电子电路技术以及有关的编程知识。 2.3.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它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如锆钛酸铅系陶瓷、钽酸锂、硫酸三甘钛等制成尺寸为2*1mm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 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这几门课程的知识,须完成的建筑和结构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主要的图纸任务如下:

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中,安全性是首要目标。智能小区安全性的实现,除了人为的因素外,主要依靠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 关键词:智能小区/住宅/安防系统 为了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我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中外文献,这些文献为我本次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多帮助,以下这些文献就是我在本次毕业论文书写过程中所用到的参考文献,现将其列举如下: 文献[1]以保障安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它包括以现代物理和电子技术及时发现侵入破坏行为、产生声光报警阻吓罪犯、实录事发现场图像和声音提供破案凭证,以及提醒值班人员采取适当的物理防范措施的各种设备。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根据智能小区内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满足小区全面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应根据智能小区的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形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技术体系。 文献[2]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其各子系统的配置,须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程及智能化居住小区的规范、标准,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的集成应以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方式来实现,应能适应工程建设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文献[3]智能小区一般通过在小区周界、重点部位与住户室内安装安全防范装置,并由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水平。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住户室内安装家庭防盗或紧急求助报警装置,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联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摘要: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低于普通建筑,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建筑是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对能源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各国对绿色建筑已有成熟的评价标准。低碳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全寿命期周期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在不同阶段低碳建筑的评价内容,并对低碳建筑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08-0265-02 一、低碳建筑的内涵 达到什么标准的建筑可以称之为低碳建筑?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此尚未能有明确的定义。Mlecnik[1]将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定义为低碳建筑。 李启明等人认为,可参照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 本文认为,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或者达到国际或国家绿色认证的建筑,且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行为符合低碳要求的建筑可称之为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更为前沿的课题,零能耗建筑是建设领域内减少二氧化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3]。 中国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

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4]。 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建筑业需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能源,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污染排放到空气中[5]。建材从原材料提取、制造和运输到工地过程中会产生“次级效应”,由于对能源消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6]。为了正确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考虑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 期的每个阶段[7]。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对建设项目或建筑产品的可持续能力有定量化的掌握。 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建材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能源消耗、建筑工人的交通、建筑物的废物处理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 Hacker,De Saulles and Minson等[8]测算了建材的隐含碳排放和施工用具能耗碳排放。Yan,Shen and Fan等[9]计算了建材的制造和运输、建筑设备的能耗、原料处理的能耗及建筑废弃物的处置阶段的碳排放。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低碳建筑测评估做了研究,采用了国际上碳排放的测算方法[10-14]。不同文献对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所侧重的阶段有所不同,详见表1。 在瑞典,政府部门采用自上而下的投入产出碳排放评价方法来代替LCA评价法,按建筑项目的活动和部门来分解测算碳排放[15]。该方法将建设领域分为新住宅建设、房屋重建和装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部门来分析,与全生命周期评价不同的是,该投入产出评价未考虑原材料的供暖值。通过研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碳排放量最大,而房屋重建和装修部门的碳排放量较低。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的BREEAM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内涵既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应用,人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将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1.1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 年内,还要建设400 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2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控制工程文献综述

工程控制基础文献综述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本学期初步学习了工程控制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该门课程,我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了十篇有关工程控制的期刊文献。深入阅读后,我进行了总结,并对工程控制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本文是对搜集和阅读的文献的综述,旨在简要的介绍工程控制的发展和应用。我所搜集的期刊均来自中国知网,其中包括工程控制的发展史和在车辆、电力及机器人方面应用的文献。 二、文献综述 1.智能控制工程研究的进展 自1985年在纽约召开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会议至今,智能控制已经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智能控制在控制机理和应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相互融合,通过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和结构来设计用于解决复杂的各种非线性问题的控制策略,并已在各种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Agent和Multi Agent System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构建基于Agent 的集散递阶结构的智能控制系统为智能控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理论研究取得进步的同时,国内外的研究者均意识到智能控制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计算仿真的层次上,智能控制应该直接面向传统控制难以或无法解决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面向实际工程应用。 2.车间运输小车的智能控制 工厂运输是协调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工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及生产率。目前,加工中小产品机械加工车间运输系统主要有空间运输和地面运输两种。空间运输主要是小吨位桥式起重机和电动葫芦,其控制方式多为下拉线式,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设备复杂,功率消耗大,投资高。2)操作不方便,运输效率低。3)只适应车间内部运输。 地面运输主要采用叉车及手推运料小车,叉车需专人驾驶且无固定轨道,在车间内运行极不安全,手推运料小车需人为动力,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本设计的有轨运料小车,利用了 PLC 的编程简单,工作可靠,硬件组合灵活,不增加外部控制电器即可实现任意复杂逻辑控制等特点,实现了运料小车的智能控制。 小车应具有两种控制方式,即:呼叫自动响应控制和手动点动控制,正常情况下应使用前一种控制方式。两种控制方式必须实现互锁。呼叫自动响应控制:每个机床处各设一个呼叫按钮。由于意外或故障导致小车在非呼叫工位处停车时,不响应任一工位处的呼叫信号,只能采用手动控制进行纠正。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 发表时间:2017-10-19T18:37:35.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胡陈红[导读] 摘要: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身份证号:42010519840422xxxx 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只有遵循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原则,抓住设计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本文对相关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进而总结得出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业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能在其全寿命周期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以降低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已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建筑设计师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发展健康、舒适、简单、高效的绿色建筑,切实提升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推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确保人的身心健康,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有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体体现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布局等等方面。比如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低毒或无毒的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应采取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方式,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保证室内相对的温、湿度。 2.2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设计一般都会将主体建筑作为主要依据,追求环境空间和主体建筑的协调一致,包括造型风格、材质、色彩、比例等。而要想将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性的设计变为现实,则必须借助特定的科技手段。因此,建筑环境的设计还必须坚持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2.3共生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生态建筑,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这要考虑到人与另外的植物动物相互和谐的关系,共生性原则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具体表述为某种个体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处于共同生产、共同生活的相关现状。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3.1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1)在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环节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目标。这里所指的绿色建筑理念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实体及其建设施工实践环节,更是要回溯到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去。从源头层面实现更加具有实践发展特征的绿色建筑理念,在满足施工项目客观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生产耗能低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施工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持建筑行业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态势。 (2)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过程时间跨度往往都比较长,这个阶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从施工到拆除整个过程中是最高的。想要有效而充分地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就要以使用阶段为重点。秉持科学、系统、合理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所有使用细节的整体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平面布局、体形系数和朝向等设计及墙体材料与结构、门窗材质、屋顶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冷热桥等部位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有效地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总体能耗的目标。 3.2绿色建筑的遮阳与保温 绿色建筑的遮阳措施有:适当对建筑的诸如侧窗屋顶、天窗、中庭玻璃顶等部位,进行遮阳设计。遮阳方式可采用平板式遮阳板、木质、布帘、百叶等。也可利用人工构件来实现遮阳,如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格栅式遮阳;最后,利用绿化植被等自然因素也能实现遮阳。 绿色建筑的保温节能措施主要有:规划建筑物于避风向阳的地段,争取主要房间有较多日照;减小建筑体型系数及建筑表面的凸凹面;建筑外墙及屋顶使用建筑保温材料;在建筑与外界密切接触的部分设置缓冲区;提高门窗保温性能;围护结构的防潮构造设计等。 3.3平面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因素做好考察。只有建筑的朝向能够设计合理,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所以,设计师需要先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光照特点进行必要的平面设计,朝向设计主要选择朝南。这样的设计能够预留比较多的合理空间,不仅能够防止夏天的阳光直射而且能够在冬天起到保暖的效果。整个建筑的耗能还要受到建筑形态的影响。 3.4重视对于建筑整体的设计 绿色建筑的实现与设计方案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建筑物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积极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能简单地引入相关的环保设计技术,或者只是注重其中一方面的设计,而忽略建筑的整体状况。在热带地区,很难发挥建筑的保温蓄热功能,而在极寒地区,如果门窗没有进行良好的密闭性措施,则很难发挥保温材料的相关作用。当资金较为紧张时候,要节约相关的保温材料,对低温地区进行重点保护,而一些能够自己产生热量的建筑,也要做好相关的保温工作。 3.5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如在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可对一些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保温材料等加以回收,经过二次加工和改造,在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利用到新建筑中。另外,太阳能和风能是两种清洁能源,并且用之不竭,又无污染,可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中。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和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此外,通过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能源。采用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纤维保温材料等,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抑制环境的恶化。 3.6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南京工业技术学院 实训中心组群建筑设计 专业建筑学 班级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 XXX 所在学院城建学院 2013年1月1

1 引言 近年来,在全世界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营建育人为本的优质学校建筑成为人们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建筑普遍“忽视”空间的育人设计,建筑功能基本停留在“能用”、“达标”和“安全”上,未能有效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也未能适恰彰显一校的品质学校文化。 借助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尽显校园文化的魅力”的理念引领下,基于理性考据和案例实证分析,开拓性地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建筑学等视角建构了学校建筑的理论基础,并对学校建筑的育人功能展开了深入分析,带领读者细细品读学校建筑蕴含的丰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该书为教育规划者、建筑设计师、学校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规划设计或探讨学校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能为新校园营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2 学科领域研究 作为一个相对晚熟的研究领域,对学校建筑的研究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显然,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者对此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之间关系认知的深入程度,将在本质上决定学校建筑研究的质量。其次,与该研究领域较为密切的学科领域是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和美学等,这些学科一方面通过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贴身”学科与学校建筑建立间接的学术关系,另一方面也常常通过这些学科的独特研究视角直接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例如历史学视角下的学校建筑演变史研究。当然,还有众多其它学科与学校建筑密切相关,它们的研究视角同样可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校建筑研究。 学校建筑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它作为载体还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经济与文化面貌等的具体体现者,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未引起我国当代学术界的太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在学校建筑领域面临着重大的理论问题与严峻的实践挑战,主要表现在:近几十年来鲜有学者对其开展过系统的理论研究;不仅专业研究机构缺乏,而且不论是建筑学界、教育学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