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备同步练习沪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备同步练习沪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备同步练习沪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备同步练习沪教版

第2节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备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药品中能用如图8-K-1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获得平稳气流的是( )

图8-K-1

A.石灰石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碳酸钙粉末和浓盐酸

D.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2.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图8-K-2

3.2017·桂林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依据的二氧化碳性质是( )

A. 密度

B. 颜色

C. 气味

D. 熔点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

③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的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5.如图8-K-3是小科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图8-K-3

6.某同学组装成如图8-K-4所示装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8-K-4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7.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8-K -5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________装置或E 装置。

8.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8-K -6中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K -6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代号,下同),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是:

①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 +CO 2

②NH 4HCO 3――→加热NH 3+H 2O +CO 2

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 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 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绍兴图8-K-7中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醋与蛋壳的主要成分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图8-K-7

1.2017·淮安改编根据如图8-K-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8-K-8

(1)图B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应该检查装置的________,然后再添加药品。

(3)欲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时,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贵港改编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8-K-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K-9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一个)。

(4)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达标巩固]

1.B

2.A [解析] A装置中导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排出。

3.A [解析]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

4.C [解析] 添加药品时,应按照先固后液的顺序,以防液体四溅。

5.D [解析] 验满二氧化碳需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C [解析] 将铜丝往下移动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反应开始,将铜丝往上提,使尼龙布袋与稀盐酸分离,则反应终止,所以通过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7.(1)铁架台(2)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满(3)D

8.(1)试管集气瓶(2)B C

(3)A 生成物中有NH3,使制得的CO2不纯

9.A C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解析] A装置中通过控制弹簧夹,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所以A装置可以起到甲图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C装置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矿泉水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否则不满。

[直击中考]

1.(1)分液漏斗

(2)CaCO3+HCl―→CaCl2+H2O+CO2气密性

(3)D

(4)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1)试管长颈漏斗

初三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A)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重庆卷】2020年6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O2 B.CO C.粉尘 D H2O 2、【2020贵州遵义】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A.加肥皂水 B.静置沉淀 C.加入明矾 D.加热煮沸 3、【2020云南】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略大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D.能供给呼吸 5、【2020湖南长沙】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6、【2020青海】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7、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8、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 9、【2020江苏扬州】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气体 B.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大于CO2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亭中学顾丽娅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维生素C泡腾片、澄清石灰水、水、试管、导管(带橡皮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实验)向烧杯的水中加入一粒“糖”(预先准备好的维C泡滕片)。 (现象)杯中嘶嘶冒出大量气泡,最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汁。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习题2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习题 一、填空题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收集二氧化碳用法,因为。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用。 3、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反应能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蜡在氧气中燃烧 2、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能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气法 B、向下排气法 C、排水法 D、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 3、用干冰灭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可先与空气反应 C、可保证可燃物受潮 D、可降温和隔绝空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向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干冰可以直接变成气体,说明不存在液态的二氧化碳 5、制取二氧化碳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大试管 B、集气瓶 C、水槽 D、导管 三、简答题 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 a b c (2)指出装置中的错误: ① ② ③ (3)将装置中的错误改正后,如要用它制取二氧化 碳,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蜡、煤、纸、木材等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后也生成二氧化碳。 3、(1)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能否制二氧化碳?选择制取某气体的装置要考虑哪些问题? (2)实验室里的硫化氢(H2S)气体,一般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制取硫化氢的装置可选用(下图的编号)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法 收集。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课件与习题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认识氧化反应。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4)认识水的组成;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 (5)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知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6)了解天然水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体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间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思路。 (4)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水的组成。 (5)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来水的一系列净化过程,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及使用硬水带来的危害;了解水的净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表等形式来了解水资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利用电解水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能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水资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是具体从化学角度系统的研究物质开始,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台阶。本章以学生熟悉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为载体,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法、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分析与讨论、调查与研究活动。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化学领域。 本章教材共分为“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的水”等三个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氧气的性质及制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概念;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所用的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等知识;水的组成与净化,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又以水为载体,将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以上内容也都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 (2)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3)知道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并从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 铁架台、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大烧杯、试管、镊子、药匙、止水夹等。 药品:碳酸钠、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打开雪碧、可乐、啤酒等饮料的封口,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二氧化碳的气泡)怎样验证呢?(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好,让我们来试一试(教师用可乐饮料做演示实验),我们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了。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可推出可乐饮料中逸出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怎样制取的呢?本节课我们将一

起来研究。 【板书】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接上节课顺序:3.奇妙的身份鉴定) 活动与探究 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板书】一、反应原理 【知识回顾】在第1节,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 表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回顾 (2)教师总结:由刚才的知识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验满方法,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也就是确定反应物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确定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来研究二氧化

奇妙的二氧化碳(2)

奇妙的二氧化碳(2) 一、学习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基本实验技能 三、学习与交流 1.实验室里常用 和 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为 。 2.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 法,原因 是 。一般不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 是 。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5.取一只“可乐”的空瓶子,使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再注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过一会儿可以看到(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这时,打 开瓶盖会比较困难,其原因是 。 四、课堂练习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并震荡 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 a : b : c : d : (2)瓶b 中装的固体药品是 ;仪器a 中装的液体药品 是 ; (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之为 ,这是因为二氧化 碳 ,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满,采取的措施 为 。 a b c

五、检测反馈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打开盛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的活塞;(2)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3)按要求连接好仪器;(4)检查装置气密性;(5)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 B.(4)(3)(1)(2)(5) C.(3)(4)(2)(1)(5)D.(3)(4)(1)(2)(5) 2.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是()洗刷这层固体物质可用 A.水 B.稀盐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3.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 B.颜色、气味 C.紫色石蕊试液 D.澄清的石灰水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的气体判断错误的是()A.一定是二氧化碳B.一定不是氧气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氮气 5.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A.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入足量的紫色石蕊试液中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是。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是。 六、学习反思:

1.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 教学内容: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生!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性的多,基础性强,学好初中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同学们中考后两个多月的长期暑假,会遗忘掉不少化学内容。因此,我们准备用2~3周时间复习初中内容,切实做好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为学好高中化学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的复习内容准备按4个专题进行。主要形式是问题设计,问题分析。争取以题带理。 这节课我们首先进行专题一的复习。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 化学物质无处不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在我们的周围,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化学正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一门科学。可以说化学物质无处不在,正是化学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魅力无限!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酒精可用作液体燃料() (2)用铜或锌可以冶炼金() (3)铁桶可以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4)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 (5)用催化剂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6)利用太阳能将水变成氢能源() (7)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8)铜的性质不活泼,是制造餐具、炊具的良好材料() (9)熟石灰可用作食品、衣物存放的干燥剂() (10)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轮船的理想材料() 二. 物质变化随时发生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前者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后者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如冰的熔化、酒精的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酿酒、制药、炼铁、钢铁生锈、食物腐败、蜡烛燃烧等等都包括多个复杂的化学变化。日常生活生产中物质变化随时随地发生,往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常蕴含着多个复杂的变化。例如蜡烛的燃烧,既有石蜡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物理变化,还有石蜡蒸气和烛芯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本身所表现出的状态、颜色、气味、挥发性、密度、熔点、沸点等,我们称之为物理性质,而物质只有在化学反应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例如酸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碱中和、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波的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在标况下,降温至-183℃变为色的液氧,继续降温至-218.4℃变为色状固态氧。 试题演练: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注意:现象的描述不能混淆;烟和雾;光和焰;现象要完整。 常考点:(1)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内的原因是: 。 铁丝燃烧的实验 (2)需要在铁丝末端系一火柴梗的目的是:。 (3)需要将铁丝扭曲为螺旋状的原因:。 (4)点燃火柴梗后,待,再将扭曲为螺旋状的铁丝伸入瓶内。 (5)瓶底加入少量水或沙的作用是。 (6)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是。 (7)实验中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8)铁丝燃烧火星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9)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的优点是、。硫燃烧的实验: (10)瓶底也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试题演练: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3)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或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氧化性 (1)定义:化学反应中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或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2)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 (3)典型的缓慢氧化反应有:、、、。试题演练:铁丝燃烧和铁生锈的产物是否相同:。 3.氧气(或氮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原理:。 所属变化类型:。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②③。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②试管口放一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 ③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前需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时机是什么: ⑥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集满气体后应,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⑦实验结束后应先,后;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⑨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 ⑾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 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随堂检测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随堂检学】 一、我来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据报道,某网吧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火灾,现场除三位学生外无一生还。这三位学生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边卧在地上向外爬行。他们逃生主要是利用了()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卧在地上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而湿毛巾可以防止灼热的空气烫伤呼吸道并吸收毒烟。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人工降雨B.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灭火D.用作化工原料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A.它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7.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冰—OH2 B.生石灰—CaCO3C.石灰水—CaO D.干冰—CO2 8.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前者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 9.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

最新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总结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总结(化学汇总)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化学式:N2):78%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实验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教材P27)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再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 弹簧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 + 5O2 ==== 2P2O5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完全,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不影响实验结果。可否用硫代替,为什么?不能,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3)步骤④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为瓶内体积的1/5。 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因而水倒流。 此实验的结果通常水进入集气瓶不足1/5,试分析原因:1.红磷用量不足,集气瓶中氧气没有消耗完。2.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3.装置漏气。 此实验的结果水进入集气瓶超过1/5,试分析原因: ?4)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通过该实验可推论出该气体的性质有氮气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1)几种主要成分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①氮气(教材P28):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标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主要用于化工原料、制冷、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灯泡中充氮、食品包装充氮等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超导实验提供低温环境等。 ②稀有气体(教材P29~30):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主要用作保护气(体现化学性质)、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激光、制冷以及医疗(液氦冷冻)等。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作者:————————————————————————————————日期: ?

身边的化学物质(3) 主讲: 黄冈中学教师舒宝生 一、复习策略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除外)。 (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挥发性易挥发(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难挥发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盐酸、硫酸的特性 (1)盐酸:挥发性(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①由于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若用稀盐酸制H2、CO2时,H2和CO2气体中会含HCl气体杂质。 (2)浓硫酸(H2SO4) ①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④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碱 1、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气体) 2NaOH+CO2=Na2CO3+H2O(可用于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H2O=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①工业:制漂白粉 用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学案 沪教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2)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知道二氧化碳过多对人的危害。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 3.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的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 1.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反应表达式的书写。 课前准备: 收集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产生和消耗途径、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实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交流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实验】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2.将第一步实验中得到的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拓展阅读】溶洞的形成。 【故事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思考为什么进入洞中的狗会死而人不会死。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交流讨论】: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如何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 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山洞里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课堂练习 1.有一瓶无色无味气体,如何证明它是二氧化碳? 2.你有几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3.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你知道是什么吗?如何除去? 4.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石灰水中,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5.下图中各装置内依次出现哪些现象?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写出反应表达式。 板书设计: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 4.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检验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教学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一71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1、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2、下列物质加入到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 A.Zn B.Cu C.K 2SO 4 D.NaOH 3、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AgNO 3 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K 2CO 3 溶液D.Na 2 SO 4 溶液 4、用稀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的原理是() A.FeO+2HCl═FeCl 2+H 2 O B.FeO+2HCl═FeCl 3 +H 2 O C.Fe 2O 3 +6HCl═2FeCl 2 +3H 2 O D.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O 5、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 ..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 3·H 2 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 A.鸡蛋清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玉米粥7、下面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HCl、Na 2CO 3 、NaOH B.H 2 SO 4 、BaCl 2 、KNO 3 、NaOH C.CuSO 4、Na 2 CO 3 、NaOH、KCl D.NaCl、KCl、HCl、NaNO 3 8、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 3、CaCO 3 、NaOH、CuCl 2 、NaCl和Ca(NO 3 ) 2 中的一种或 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Ⅰ中药品Ⅱ中药品Ⅲ中药品 实验1 块状大理石、浓 盐酸 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2 MnO2、H2O2溶 液 白磷 热水(80℃) 白磷 冷水(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可观察到Ⅱ中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B.实验1,可观察到Ⅲ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实验2,装置Ⅱ、Ⅲ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Ⅱ中的白磷发生燃烧 D.实验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2 . 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一致的是:()

A.2KClO32KCl + 3O2 ↑ B.2HI + Cl2 =2HCl+ I2 C.C+ CO22CO D.CO+ CuO Cu + CO2 3 .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雾 D.铁丝能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 .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5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6 . 铺设火车轨道时,技术人员常利用反应:2Al+Fe2O3Al2O3+2Fe,无缝焊接铁轨,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因为需要高温条件,所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C.该反应中还原剂是Al D.该反应说明铝比铁的化学性质活泼 7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不变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不变,但反应速率变慢 8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用MnO2来区别水和双氧水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9 .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人教版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 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 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 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 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 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 C+O 2=CO 2 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 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 反应生成Cu 和CO 2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 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 2O 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 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 物 质 纯净物 单 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通电 2H 2 ↑+ O 2 ↑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性质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温室效应跟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 3.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实验等获取有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二氧化碳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用品: 教师演示器材:二氧化碳制取装置1套,汽水2瓶,软塑料瓶一只;试管3只,集气瓶3只;250mL烧杯1只,蜡烛2支(一高一低),火柴1盒,石灰石,稀盐酸。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火柴1盒,酒精灯1只,试管4只,试管夹1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汽水1瓶,大烧杯1只,蒸馏水,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问题引入:课件出示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五个关键词:温室效应、汽水、植物粮食、人工降雨、灭火,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物质。引出课题。 2.阅读材料: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交流讨论,归纳整理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3.教师介绍: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4.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视频展示干冰升华;图片展示干冰的应用。 5.活动探究一:二氧化碳与汽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展示几种常见含二氧化碳的饮料。 (2)观察汽水标签,发现二氧化碳和碳酸。(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二氧化碳饮料成分中没有标注“二氧化碳”却标了“碳酸水”? (3)打开汽水瓶盖,观察现象。 (4)在两只洁净试管中各倒入少量蒸馏水。倒掉一部分汽水,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轻轻晃动汽水瓶,将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一只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 (5)往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观察颜色。 (6)加热通过二氧化碳的那只试管中的溶液。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交流讨论,归纳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分解反应。 6.活动探究二:二氧化碳的检验。 将汽水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教师指导:利用该原理检验二氧化碳。总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7.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8.师生共同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9.课堂练习。 思考题:(1)你还有哪些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

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 0.94 % ,二氧化碳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二、氧气 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4)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1)氧气和木炭反应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 C + O 2??→?点燃 CO 2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符号表达式:石蜡+O 2点燃CO 2+H 2O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内壁有水雾出现,倒入石灰 水会使之变浑浊。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符号表达式: Fe + O 2 ??→?点燃 Fe 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红磷燃烧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 + O 2??→?点燃 P 2O 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镁带燃烧 文字表达式: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符号表达式: Mg + O 2 ??→?点燃 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氧化反应:(1)剧烈氧化: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如:各种燃烧 (2)缓慢氧化:缓慢的氧化反应。如:新陈代谢,金属锈蚀,食物腐烂, 有机肥的腐熟。 4.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5.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是 物理 变化。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分离氧气的。首先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使空气 液化 。将温度控制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之间,将沸点较低的液态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颜色: 紫黑色 )制氧气 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如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①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②装: 装入药品 ; ③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 ,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④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 预热 后 集中药品加热 ); ⑤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 连续而均匀冒出 再收集); 怎样判断是否收集满? 当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 ; ⑥移:实验结束后先 从水中移出导管 ; ⑦熄:最后 熄灭酒精灯 。(防止试管冷却,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2)双氧水制取氧气 药品:双氧水(6%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颜色: 黑色 )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