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概论 期末试题汇总

心理学概论 期末试题汇总

心理学概论 期末试题汇总
心理学概论 期末试题汇总

心理学概论期末试题汇总

2014年12月

一、判断题(共20分,1分*20)

二、选择题(共20分,2分*10)

三、名词解释(共20分,4分*5,任选五题回答,多做按前五题算)

1 感觉登记

2 习得性无助

3 差别阈限

4 前摄抑制

5 验证性偏见

6:情绪

四、简答题(共20分,10分*2,任选二题回答,多做按前二题算)

1 感觉适应是什么,如何应对;(没有清晰记忆,欢迎补充)

2 根据强化理论谈谈如何强化,举例说明;

3 人为什么会遗忘;

五、论述题(20分)

结合《感觉与知觉》《思维》《动机》《情绪》四章内容,谈谈影响幸福的因素。并结合自己生活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总结:本人由于各种懒惰,全学期投入课程时间很少,基本可算突击。考前两小时正式开始复习,用一个小时过了一遍教学网上老师官方给出的“心理学概论学习手册”,小睡二十分钟,然后起床去教室又看了二十分钟学习手册。

考试感觉——大部分知识点都能记住或至少有印象。考点基本全在学习手册上,如果仅仅为了复习考试则无需其他教材辅助。课件可以作为内容相对细致一些的介绍,辅助使用——但是无论手册课件,结构都比较混乱,点比较散(这点其实手册还是比课件好很多)。不过好在知识点总量并不太多,时间稍微充裕一些的话,把大部分知识点记住,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建议: 1 学习手册为主。课件为辅(也可不用)。其他的对考试不会再有太大提高,完全凭兴趣。

2 选择题,判断题,看完学习手册,把后面的题看完,就差不多了。无需专门花时间。实在自己心里没底的,也可以针对往年题考察的知识点再查缺补漏一下。

3 名词解释题。学习手册里面的心理学陌生名词一定要理解说的是什么,比如“习得性无助”,课件只有抽象定义很难看字面直接理解。这些词老师在课上会详细讲解并给出案例——这里要强调,案例对于形象理解名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听课,上网查,连定义带案例一起看。名词解释题无论对分数还是对答题心理都具有极大影响。非常重要。

4 不要像我一样这么作死。这门课程复习难度并不大,即使时间很紧,拿出6小时到10小时,完全足够将90%以上的知识点明确记住。

5 往年题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诉你大致会怎么考,除此之外,意义不大——包括本贴中的题。把知识点记住是稳健通过期末的关键。

名词解释,大家背的时候要有侧重,那些听起来调调的东东一定要注意。。。

背了俩周末89分。。感觉还可以,毕竟选这个通选课是照着兴趣选的

2013年12月

判断: 1. 现代心理学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研究来探究事物间因果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2. 马克斯洛认为底层需要和高层需要可以同时存在。(应该是对的吧)

3. 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对)

4. 信度低一定效度低

5. 用红笔划重点是依据知觉的选择性

6. 智商比情商重要(对)

7. 社会地位高的人总体来说比社会地位低的人幸福感更高(对)

8. 比奈是第一个使用智力测验的人,并且第一个使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错)

9. 范式的三种成分:理论假设,公认的比喻,公认的方法。

10. 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对)

11. 斯金纳认为行为塑造的关键是模仿

选择: 1. 下列哪个是负强化(……小明遵守了纪律,老师不再没收他的玩具……)

2. 一件白衬衫在亮灯的房间内和户外看上去颜色不同,但是人们都知道它是白的……这是知觉的(选项有理解性,恒常性……)

3. 掩耳盗铃属于哪一种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绝对阈限感觉登记应激双盲实验习得无助

知觉定势

简答题: 1. 为什么学习课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应该如何改善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2. 干扰理性思维的因素

3. 比较分析操作条件作用和经典条件作用

论述题:大学生为什么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困扰?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动机》,《情绪》等章节的心理学知识解释

2012年6月

一、判断(20*1=20)

1、信度是测量能否取得想要的效果的能力,包括经验指标和外部指标。

2、桑戴克的“尝试-错误”假说得到完型心理学研究结果的支持。

3、视锥细胞对光线敏感,能在昏暗环境中产生视觉。

4、痛觉很大程度上受期望、信念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5、图式可以影响编码,但是不影响提取。

6、精神分析心理学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研究问题。

7、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前瞻性地提出可以根据人所作的梦预测其未来行为。 8、催眠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催眠师。

9、正面事件如结婚、升学等不会引起应激。

10、动机越强烈,越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11、TOT现象证明了有时提取失败是暂时的,也证明再认比回忆容易。

12、对预测个体成功而言,EQ比IQ更有效。

13、韦克斯勒首先提出心理年龄的概念,即儿童达到一定智力分数的平均年龄。

14、沃尔夫的假说是语言塑造思维。

1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2。

16、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新信息的提取,称为前摄抑制。【剩下的忘了】

二、单选(10*2=20)【未按顺序】

1、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使科学家能更充分操作变量? A、案例研究 B、自然观察 C、实验研究 D、调查研究

2、看到个子矮而强壮的人就觉得是举重运动员,这属于()。 A、原型启发 B、【忘】 C、代表式启发 D、可用式启发

3、下列关于REM说法错误的是()【只记得正确选项】 B、REM是睡眠的第四个阶段。

4、下列哪个不属于操作条件作用? A、鸽子通过啄钥匙来获得食物。 B、照相机闪光灯一闪,小强眨了一下眼。 C、婴儿啼哭让母亲给他喂奶。 D、小明为得到老师表扬而举手回答问题。

5、在高楼上俯视行人,他们的大小和小孩一样,但我们并不会把他们当做小孩,这是知觉常性中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距离恒常性

6、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是()。 A、促进 B、阻碍 C、二者 D、没有作用

7、反映意识、注意和觉察的效应是()【又是只记得正确选项】 A、鸡尾酒会效应

8、韦伯定律可表述为()。 A、(deltaI)/I=K【这个是对的,其他选项都是在描述别的定律,具体忘】

9、行为的倾向取决于行为的环境效果,这是()提出的()。 A、斯金纳,行为律 B、桑戴克,行为律 C、斯金纳,效果律 D、桑戴克,效果律

10、研究表明,年龄、收入水平相当,但教育水平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这个研究中的自变量是()。 A、年龄 B、收入水平 C、消费模式 D、教育水平

三、名词解释(六选五,5*4=20)

1、范式

2、最小可觉差

3、知觉

4、问题解决

5、功能性固着

6、防御机制

四、简答(三选二,2*10=20)

1、从学习理论角度提供解决乱停车问题的方法。

2、给了《大学》里一段话,要求运用情绪概念和情绪分类理论分析儒家的“正心”说。

3、简要对比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举例说明。

五、论述(1*20=20)从心理学角度评述小悦悦事件。

最后一题我还答了社会观察学习,防御机制(合理化,投射什么的)

2010年12月

1、名词解释5*4(六选五)

思维

双盲研究

启动效应

问题解决

期望-效用理论

潜伏学习

2、简答三选二

干扰知觉的因素?

干扰理性思维的因素? \

心理学家如何解释遗忘现象?并举例说明

3、论述

压力是什么?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个体如何应对压力?

2009年12月

三、名词解释(6选5)

1、错觉

2、混淆变量

3、行为塑造

4、短时记忆

5、代表性启发

6、知觉常性

四、简答题(大致,3选2)

1、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并说明其启示。

2、试从学习理论解释大学同学关系融洽或者紧张的原因,并说明如何处理同学关系。

3、结合心理学的理论说明如何改善记忆效果,并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2选1)

1、人在问题解决、判断、决策等认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2、什么是应激(压力)?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谈谈应该如何应对压力。

2009年06月

一、判断 20*1

二、选择 10*2

1、罗杰斯的理论认为以“”为中心的思想,意在了解一个人的“现象经验”即他们如何认识现实存在,如何体验自身和世界。(以人为中心,以现实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以场景为主心)

2、杯弓蛇影的条件刺激(杯,弓,蛇,影)

3、中学生学会吸烟与那些心理学理论无关(强化,模仿,替代强化,依赖)

4、舌尖现象的信息是属于哪个记忆种类(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感觉登记)

5、下面哪个是用来测量无意识动机的(TAT,wais-r....)

6、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急促的呼吸,梦境的出现,梦幻和梦游,ab都有)

7、讲述记忆曲线的规律(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没有规律,。。。)

三、名词解释 7选5 5*4

1.双盲

2.范式

3.习得无助

4.内隐记忆

5.替代性学习

6.卡特尔因素论(应该是卡特尔二因素论智力一章讲的,包括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7. 第七个是期望-效价理论

四、解答题 3选2 2*10

1.心理学研究方法

2. 奖惩为什么不总是有效。原因,举例

3.。。。。。(忘了。。。。)

五、论述题 2选1 1*20

1.动机的至少三种理论,举例。。

2.结合心理学的性质,为什么心理学容易被人误解。。。。

2008年12月

一、判断 1*20

侦查理论依赖于刺激的物理强度。不知对错,觉得不同理解,答案不同。

二、选择 2*10

人有时单凭一只眼睛就可以感知深度(远近)信息,此时依据的线索不包括: (A)结构级差(B) 线条透视 (C) 视网膜视差 (D)遮挡(阴影)可能选C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启发式?常见启发式思维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减肥效果不好?请从心理学角度说明。

3,什么是期望效应?如何从实验研究角度来控制期望效应。

(一种回答:简答1就是那个思维偏差啊再看看课件补充两句第二个是学习那章要稍微灵活点运用了。。第三个是单盲双盲)

四、论述题

1,请说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至少三种),代表人物,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2,如何改善记忆?说明具体措施及其心理学理论依据。

2008年6月

判断:

相关研究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

马赫带是明暗对比更加明显,侧抑制作用。

催眠易感性相对稳定,顺从的人格的人相对容易接受暗示。

经过学习,人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并且控制梦的方向。(即清明梦,Lucidity)

选择:关于学习不对的:A持久,B可观察,C因为经验,D行为或行为倾向选B

2007年12月

一、判断(25题,每个1分)【和学习手册上差不多,似乎就有几道不同,想到的人可以补充】

二、选择(11题,算前10题,每个2分)

1、色盲问题

2、案例研究属于哪派?

3、人像/花瓶属于哪种知觉原理?

4、“驱力减少理论”属于哪派?

5、某人外出旅游以缓解学习压力,属于哪种?阳性强化,阴性强化,惩罚,?

6、关于差别阈限的说法

7、选描述学习不正确的一项:稳定,?,经验,行为或行为倾向

8、飞机与火车一样安全,属于哪种偏见?便捷式启发,验证性偏差,功能性固着,客体与原型的相似性

9、选择不是操作条件作用的一项:鸟啄钥匙找食物,同学举手获老师赞赏,婴儿啼哭找奶吃,相机闪后人眨眼

10、第十题是关于什么便捷性启发的,什么一直提到的国家容易被记起之类的色盲的人通常看不见红绿色/任何颜色/视锥细胞缺乏光敏色素

11、大概是成就需要问题,选择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动机

三、问答(5题,每个8分)

1、简述心理学研究过程需要经历的步骤

2、简述心理学家怎么解释记忆遗忘现象

3、简述问题解决的中西方差异

4、简述马斯洛需求理论

5、举例说明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异同

四、论述(1题,15分)

什么叫应激(压力),论述应付压力的方法,并结合大学生特点谈谈如何减轻压力

2007年6月

6.睡眠者在REM截断往往伴随 A.荒诞的思维 B.生动的梦境 C.梦游或梦话 D.B、C都对

简答题:

A卷:为什么要设计单盲和双盲实验?

B卷: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2006年06月

[感觉判断题考得很细,还有几题是根本都没听说过的理论…选择题还好,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是精华区的思考题,只是让举例子就有点困难,要多搜集一下。回忆的判断题只是大致意思,不保证完全正确。论述第一题也是(选的是第二题,第一题就没怎么看)。题号与试卷上的不保证一致。]

一、判断题(1*24)

1.搬了新家以后,记住了新的号码,然后发现原来的号码不记得了,这是倒摄抑制现象。

2.如果知觉以错误的方式让你感受到刺激,那就是产生了错觉。

3.在整个**的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动阶段(REM)的时间逐渐减少(大概是这个意思)

4.**-间隔程序的反应速率高,抗退化能力强(没听说过)

5.当行为反应的被试对“我应该做什么”,“实验应该要我如何去做”产生了预期,而不受实验条件

控制的去反应时,就发生了安慰剂效应(记不太清了…………)

6.…………经验智力,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聪明”,“商业头脑”。(前面不记得了)

7.……理论认为,当高层次的需要无法满足时,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就会加强。

8.感觉登记容量有限(大致是这个意思,反正肯定是错的)学习,是因为经验而使有机体的反应

方式发生改变。

9.某个国家的名字在某某新闻媒体上出现机率最多,那么人们在被调查认为的人口最多的国家时

很容易选此国家,这属于表征性启发。

10.韦克斯勒首次分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感觉适应是适应性提高的现象。

二、选择题(2*10)

1.在实验室插拔电线时不慎触电之后,你开始对电源插座发怵,此时的条件刺激是(插座、电源、…)

2.小王说出去度假可以减缓工作压力,这里的度假是(正强化、负强化、…)

3.___的提取不需要有意识的回忆,而___的提取需要努力有意识的回忆。 A、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B、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C、描述记忆;程序记忆 D、程序记忆;描述记忆

4. 色盲患者 A通常不能分辨任何颜色 B将绿色物体知觉为红色 C视锥细胞缺乏光敏色素 D 通常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

5.小李的一贯特点是成就需要高,其典型行为是: A.选择轻松的职业 B.倾向追求现实、有挑战性的职业 C.害怕失败 D.A和B

6.睡眠者在REM截断往往伴随 A.荒诞的思维 B.生动的梦境 C.梦游或梦话 D.B、C都对7. 传统的智力量表主要测查_____方面的智力 A.音乐 B.体能 C.言语 D.人际

三、简答题(5*8)(六选五)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人格中的特质理论

4.简述加纳的多重智力理论

5.什么叫双盲设计,有什么作用

6.什么叫做负强化,并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1*16)(二选一)

1.总结你知道的学习方法并说明。

2.什么是应激?根据你的生活体会及学习的知识说明怎样调整情绪,面对压力。

2005年12月[百度贴吧发的整理]

[正确性未知,请选择性参考]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1、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心理学并非是一门统一严谨的科学。(对,心理学是前范式科学)

2、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错,1879年德国冯特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3、心理学能描述人的行为,但不能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错,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

4、心理学不同流派之间在研究方法上是统一的。(错,研究方法不一致,而且差异很大,例如心理动力学主要用个案研究,行为主义则主要用实验法。各个学派内研究方法大致是统一的。)

5、心理学具有统一的理论体系。(错,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所以有很多的学派。范式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学科的一套基本理论假设和相应的研究方法以及对于研究对象的一套比喻。像物理学,它的一套比喻和理论假设就是原子分子的结构模型以及很多相应的运动规律,采用数理逻辑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而心理学之所以被称为前范式科学,就是因为各个学派在这些方面都没有统一。)

6、弗洛伊德创立了心理动力学。(对)

7、早期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要研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错,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简单的社会心理现象/反对研究意识,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注重实验研究。)

8、詹姆斯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错,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倡导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

9、行为主义心理学只关注人们的行为,并不关注人们所处的环境。(错,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10、心理动力学通过实验室研究,提出了人格的冰山结构。(错,通过案例研究)

11、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都主要以实验研究为研究方法。(对)

12、心理动力学关注“生病”了的个体,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以正常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对)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实施者一样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这被称为单盲研究。(错,双盲研究)

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试图探讨事务之间的因果关系。(错,是实验研究)

3、测量行为时,如果前后两次测量非常一致,我们说测量效度高(有效)。(错,是信度高)

4、效度指的是测量能否得到要测的东西。(对)

5、心理学家试图研究男女之间在不同饮酒程度下驾驶的安全性差异,在此,驾驶安全性是自变量。(错,不同的饮酒程度是自变量,驾驶的安全性差异是因变量)

6、心理学一般把应招募而参与实验操作的人称为主试。(错,称为被试)

7、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对)

8、实验研究中,如果混淆变量不能完全排除,则应将它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对)

9、心理学实验中,控制组与实验组所经历的所有实验条件都不能相同。(错,只有自变量不相同)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疼痛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信念、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对)

2、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值时,绝对不可能引起个体有意识的感知。(错,当达到相对阈值时即可)

3、一般的感觉适应现象中,个体的感知能力总体上是提高的。(错,减少)在一般的感觉适应中,个体的感知能力总体上是下降的。例如走到厕所里,刚进去的时候很臭,过一会感觉就没那么强烈了,这就是嗅觉的适应。大部分的感觉适应都是感知能力下降的。唯一的例外是“暗适应”,就是从亮的地方走到暗的地方,开始的时候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逐渐看清楚了,这个时候的适应是感知能力增强的。

4、研究显示,男性的色盲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对)

5、知觉常性反映了人先天具备的一些能力,它无须借助后天经验。(知觉不是完全天生的,也不是完全后天习得)(错)

6、疼痛是纯粹的生理现象,与信念、期望等文化因素无关。(错)

第四章学习

1、正强化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错,正负强化都会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2、负强化在本质上等同于惩罚。(错)“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负强化”指的是个体原来处于一种不利的情境当中,如果通过某种行为帮助他改变了这种情境,那么这种行为会得到强化。例如:假如我在生病,这是一种不好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通过吃某种药让我好转了,那么以后我生病的时候都倾向于吃这种药。这是一种负强化。其结果是增加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惩罚”指的是个体作出一个行为之后,得到一个负面的反馈,那么个体会有意识的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例如:小孩做错事情会挨揍,那么以后这样的错会尽量少犯。惩罚的结果是减少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的。

3、光线的波长同颜色感相对应。(对,色觉刺激又三个物理属性:波长、光波强度、光波纯度,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属性则是色调(我想就是颜色感)、亮度和饱和度)

第五章记忆

1、短时记忆信息主要按听觉或言语特性进行编码。(对)

2、精细复述指一遍一遍地重复信息,在不理解信息意义的基础上保留信息。(错,应该是维持性复述)

3、在记忆研究中,再认一般要比回忆显得容易一些。(对)

4、程序性记忆可以进入大脑意识。(错,不能进入心灵意识)

5、一个诚实、认真的人所做的证词是完全值得信赖的。(错)

6、记忆研究发现,干扰是遗忘的重要因素。(对)

7、短时记忆将信息保留20-30秒,决不可能超过一分钟。(对)

8、感觉登记容量有限(神秘的7)(神秘的七是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在7个单位左右,例如7个数字,7个字母什么的。)(错,感觉记忆不同于短时记忆,容量是很大的)

9、启动效应是外显记忆的一种表现。(错,内隐记忆)

10、部分报告法用来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错,测量感觉记忆的内容)全部报告法是指让被试者依次报告全部的刺激,但实际上报告时会遗忘一部。部分报告法则采用随机原理,让被试的报告分阶段进行,可以有效控制遗忘的影响。

11、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都会被知觉到。(错,感觉记忆中的很多信息是不能被意识到的)

第六章思维和语言

1、表征性启发指人们熟悉某客体的某种功能之后倾向于忽略该客体的其他功能。(错,这应该是功能性固着)

2、语言的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通过转换语法相联系。(对,转换语法试图界定人们用于将表层结构转化为深层结构或相反的规则)“转换语法”就是一种内化了的语法结构,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在

看到句子时能理解意义,同时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合乎语法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每个人的转换语法可能是存在差别的,所以有的句子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意思。

3、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心理(思维)形式,主要通过语言表达。(错,概念不是思维形式,而是心理表征)

4、概念有内涵(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延(概念的范围)。(对)

5、问题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错,找到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别,识别和选择可能的算子,应用算子,继续使用算子直到差异消失)

6、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中间过程构成问题空间。(对)

7、言语的精细复杂化受后天的影响。(对)

8、规则算法很大程度上靠得是经验原则。(错)规则算法就是根据逻辑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解题方式。规则算法就是按照一套标准程序去解决问题,不走任何捷径。启发式正好反过来,是利用我们的经验走一些捷径的。

9、决策中可能有很多意识不到得动机、情绪等非理性成分。(对)

10、沃尔夫的假说认为是语言塑造思维。(对)

第七章智力

1、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学到大学,人的智商与学习成绩相关一直显著不变。(错)

2、天才(智商高的人)往往比较古怪。(错,整体来讲,智商高的人大部分还是正常的)

3、传统智商概念主要指人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对)

4、比奈智力测验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它首次使用年龄智力的概念。(对)

5、韦克斯勒首次分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对)

6、斯坦福大学推孟首次使用智商的概念。(对)

7、智商高的人创造性就高。(错)

8、智力测验应该最大程度的减少语言和文化偏差。(对)

9、 spearman的智力双因素理论将智力分为: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两个因素。(对)

10、智力的定义在不同文化是普遍而统一的。(错,有差别)

第八章意识

1、多数人不容易受催眠师影响而进入催眠状态。(对)

2、心理学指出,人一般每晚都要做好几次梦。(对,一般人平均一夜做梦4-6个)

3、人在催眠状态下并不因催眠师的暗示而完全失去自我。(对)

4、心理学所说的白日梦,指虚幻、不切实际的梦想。(错,即我们平时说得走神了)

5、催眠大师能施展技法让绝大多数人进入催眠状态。(错,只有四分之一)

6、成绩好的孩子很少做白日梦。(错,大学生平均有一半时间在做白日梦)

7、可催眠性受个体暗示性高低的影响。(对)

8、白日梦是意识的一种正常状态。(对)

9、做梦越多,睡眠效果就越不好,人就越容易疲劳。(错)

10、可以用酒精来提高心情。(对)因为它可以抑制与焦虑有关的肾上腺激素。酒精抑制了会导致人焦虑的神经递质的传递,所以可以提高心情。

第九章动机

1、驱力、诱因是动机的近义词。(错,前两个词可以看成是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

2、心理学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行为。(错)

3、动机成分通常指行为的指向,但不涉及行为的强度。(错,既有指向又有力度)

4、吃饭的时候越多,人们通常会吃得越多。(对)

5、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是需要分层的,其中安全的需要是第一位的。(错,生理需求)

6、马斯洛认为只有第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对)

7、动机越强,活动的效果就越好。(错,例如在体育比赛中,中等最好)

8、本能是早期解释动机的概念,弗洛伊德最早将它用于解释人类的行为。(错,不是弗洛伊德)

9、行为主义者认为消除紧张感,可以使行为得到强化。(对)

10、有没有吃饱只与吃的多少有关。(错)

第十章情绪、应激和应付

1、情绪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可能不一致。(对)

2、应激、意味着生活中的负面影响。(错,好事也可以令人抓狂,范进中举)

3、合理化,是使个体愉快情绪最大化的无意识应付策略。(错,使个体负情绪最小化的无意识应付策略)

4、行为主义情绪观点指出,趋避系统分别与正情感和负情感相关联。(对)

5、按照心理动力学观点,人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而这些情绪体验会影响思想、行为甚至健康。(对)

2005年06月

简答

●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控制电影电视?

[从社会学习理论解释为什么要控制电影、电视的播放内容?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可以进行学习。人们重复榜样的行为这样一种观察学习称为示范作用。人们通过观察在其他人身上的反应来了解一种行为的后果,称为替代性条件作用。由于观察学习的作用,电影、电视具有强大的舆论效果,因此我们对于电影、电视的播放内容要始终加强控制。]

●如何解释梦?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智力测验有什么局限性?

●什么是先天语言获得装置

●举例说明两种肥胖原因

●什么是单盲双盲设计,为什么这样做?

论述

如何改善记忆?从创始人,评价,等方面评述心理动力学,认知学派,行为主义。

*什么叫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联系”。举个例子,就是说起水杯,你就会“联想”到和水杯物理特性,用途……等等一切相关的东西。这些东西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你认识意义上的水杯,其中,“你认识意义上的水杯“就是那个很难搞懂的”心理模型“了。

心理学试题1

心理学概论试卷一 一、判断题 1、刺激物的强度变化和相对运动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与个人状态有关的刺激通常较易引起有意注意。× 3、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必须要学会如何保护对事物的兴趣。√ 4、控制加工既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作业,又可以随时应对环境变化。× 5、儿童的无意记忆能力要比有意记忆能力强得多。√ 6、信息在感觉记忆系统的滞留是在无意识水平下进行的。√ 7、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必须要受到注意才可能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 8、抑制说和干扰说一样,都认为遗忘的信息仍然存在,只是发生了提取困难,但干扰说认为提取困难的原因在于受到了其他动机驱使的干扰。× 9、顿悟与其他问题解决方式一样,是有效的解决问题手段。× 10、如果问题表述的方式与解决的途径间的关系不明显,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11、定势总是使人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使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 12、功能固着往往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13、动机越强,越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4、中等程度的情绪兴奋水平有利于在百米赛跑中赛出好成绩。× 15、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 16、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17、智力就是指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18、性格指在一个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19、一定的社会实践需要一定的人格特征,也培养着一定的人格特征。√ 20、重测信度的时间间隔一般在一个月,作用比较准确。× 21、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能力称为元认知。√ 22、由于个体心理发展进程与整个人类心理发展进程存在着异构关系,所以通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去推知文明进程是不可行的。× 23、对个别动作产生的物理经验加以抽象就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知识。√ 24、无论生理上成熟与否,只有认知机能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依恋。× 25、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26、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27、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答案的方法。× 28、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779年。× 29、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以正常人、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30、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3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但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取决于刺激本身的特点和人自身的状态。√ 33、知觉加工主要包括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赋予加工对象意义。√ 34、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35、遗忘对于人类来说是完全消极的。× 36、动机越强烈,问题解决的效率将越高。× 37、信度不高的心理量表,效度肯定不会高。√ 38、所谓“我行我素”是指缺乏自觉性的人。× 39、能力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0、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格式”就是指认知格式。√ 4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30题。) 1.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2.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3. 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4.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5.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6.只有一定强度的刺激才可引起感受器的反应。() 7.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要比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效率高得多。() 8.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9. 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10.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11. 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2. 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3.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14. 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15. 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16.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17. “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18. 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9. 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2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21. 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22.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而是一种迅速完成的过程。() 23. 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24. 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25. 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26. 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27.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28.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29.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30.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想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 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社会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3.()是依靠对自己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两大部 分。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和 验证期。 A.马斯洛 B.勒温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C.默里 D.罗杰斯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和。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8、气质的 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分)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9.能力是一种()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10. " 一俊遮百丑 "、 " 一坏百坏 " 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1 、自我意识 1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单元练习题复习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单元练习题复习题 1 《心理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需要层次论的倡导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 2.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学流派 A精神动力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 B自我实现 C交往与尊重 D认知与审美 5.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被称为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6强调研究可测量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心理学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A.曹操的奸诈 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C.士兵的士气高 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8.促进前科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心理学 B.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D.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 9.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都是: A.异常行为的原因 B.身心关系 C.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D.人的行为的原因 10.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 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 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 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 二、多选题 1.心理学学科性质有 A自然科学的性质 B社会科学的性质 C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D 综合交叉的性质

2.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性原则 3.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把人的灵魂分为哪几部分 A植物灵魂 B动物灵魂 C上天灵魂 D理性灵魂 4.十九世纪三位德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为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是 A达尔文 B缪勒 C笛卡儿 D洛克 E赫尔姆霍兹 F 费希纳 5.下列那些理论属于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A潜意识理论 B人的两个带有两极性的本能 C人格理论 D梦的解释 E泛性论 6.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发起人为 : A.马斯洛 B.阿吉里斯 C.罗杰斯 D.麦格雷戈 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大类 : A.生理需要 B.缺失需要 C.心理需要 D.生长需要 8.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相比突出表现在 :

(完整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

最新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这说明: 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B、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 质前提 C、环境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成为现实 D、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 用 ()2、“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3、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4、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A. 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 形式运算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5、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和知觉 B. 记忆 C. 想像 D. 思维 ()6、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幼儿() A. 气质特征的表现 B. 能力特征的表现 C. 性格特征的表现 D. 思维特 征的表现 ()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 B.言语 C.情绪 D.表象 ()8、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呈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再造想像 B.创造想像 C.无意想像 D.幻想 ()9、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关的是( ) A.生理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社会性适应 D.脑成熟 ()10、某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表现为精力旺盛,待人热情,但冲动,易感情用事,他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1、“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测查的是() A.婴儿的深度知觉 B.婴儿的大小知觉 C.婴儿的形状知觉 D.婴儿的方位 知觉 ()12、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研究指出,如果17岁儿童智力为100%成熟的话,那么,儿童4岁时已达到() A.成熟智力的三分之一 B.成熟智力的二分之一 C.成熟智力的三分之二 D.成熟智力的四分之三 ()13、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1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15、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实验心理试卷

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03年—07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附答案) ★2007年★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 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 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 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 D ) A对偶比较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 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 C ) A色光的混合 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 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 D ) A分贝 B色 C美 D方 8、记忆广度是( 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 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 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 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 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2006年★ 1、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属于( B ) A刺激特别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 C被试特点自变量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 A )A信度 B效度 C敏感性 D高限效应 3、斯蒂文斯在制定比例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 B ) A差别阈限法 B数量估计法 C最小变化法 D恒定刺激法 4、邓德斯C反应时又叫( D ) 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 5、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目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目的关系是( C ) A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比辨别刺激的数目多 B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C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D选择反应时数目要和辨别刺激的数目每次实验时都不一样 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刺激的( D ) A空间辨别特性B适应特性C颜色辨别特性D时间辨别特性 7、吉布森在用视崖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时,他选择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指标是( B ) A婴儿向视崖深的一边爬B婴儿向视崖浅的一边爬 C婴儿向妈妈站的那边爬D婴儿向妈妈相反的方向爬 8、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被试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限。两点阈是一种( A )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 9、许多实验证明了赞琼的假设,即其他人在场使被试的主导反应( B ) A减少了B增加了C没有变化D时高时低没有规律了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D 3. 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C 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 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B 5.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 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B 6. 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 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B 7. 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 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A 8.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D 9.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B 10. 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 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D 11. 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C 12. 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 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A 13. 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D 14. 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 A. 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B 15. 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B 16. 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D 17.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20000赫兹 B. 1000~4000赫兹 C. 16~20000赫兹 D. 1000~5000赫兹【答案】C 18.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 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B 19.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 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C 20. 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 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B 21. 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 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D 22. 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一、单选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 B 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陈述性知识; B、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 C 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 B 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4、 C 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组织; D、精制性复述 5、 C 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整体性原则 6、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 A 。A、自动化阶段;B、熟练阶段;C、巩固阶段;D、稳定阶段 7、 C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8、 D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9、 C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成就归因 10、 D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11、 C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2、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D 。 A、命题和命题网络; B、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C、策略性知识; D、知识的表征 13、 B 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精制性复述 D、组织 14、 A 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5、 B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认知; B、学习; C、习惯; D、教学

心理学期末试题

心理学2008年试卷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括号中。(20*1分=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 D )及其规律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生理变化 C、行为过程 D、心理和行为 2、“自然、真实”是心理研究中( A)方法的主要优点。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D ) A、扩散 B、集中 C、兴奋 D、反射 4、飞行员在飞机上升和下降的5-6分钟内需要对飞机性能做出200多次的关注,此时反映出注意的主要特征是( C )。 A、范围B分配 C 转移D、稳定 5、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 A )关系。 A、反比例 B、正比例 C、常数 D、对数 6、严格而言,夜晚驾驶室内的灯光应关闭,是为了防止( A )现象出现,。 A、明暗适应 B、视觉对比 C、感觉干扰 D、感觉差异 7、电影是依据( D )现象的原理而摄制和放映的。 A、空间知觉 B、眼动 C、错觉 D、似动 8、将物体的物理特性在头脑中登记的过程是一种( B )。 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外显记忆 9、主体依据事物外部特征将物体记忆,只是一种( C )记忆策略。 A、精细记忆 B、精确记忆 C、机械复述 D、有意记忆 10、位置处在中间的材料往往遗忘多,说明记忆材料会受到(D)的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前摄、倒摄两种抑制 11、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它说明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是( C )。 A、材料性质 B、数量 C、时间 D、检查指标 12、一般说来,复习的时间分配对记忆效果会产生影响,分散复习往往要( A )于集中复习的效果。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

心理学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蓝色字体部分是同学们问得较多的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 3.指向;集中 4.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5.客观事物;需要 6.客观规律 7.内心冲突 8.扩散;集中;相互诱导 9.气质/性格 10.道德感 11.全体学生 12.学生观 二、名词解释 1.创造能力:是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P171) 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89) 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P100) 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P118) 5.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网上) 6.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P99) 7.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P22) 8.非智力因素: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

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P143) 9.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47) 10.感觉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P53) 三、单项选择题1—5 DBB C B 6—10 ADABB 四、多项选择题1.ABD 2.CD 3.BCD 4.ABCD 5.ABCD 五、简答题1.画简图说明遗忘的规律. 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 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P73) 2.简述采取决定阶段的主要环节。 答:采取决定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规定行动的方 向和轨道,是在脑中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酝酿和抉择的过程。它包 括以下几个环节:(1)动机的斗争。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 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2)目的的确立。行动目 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 志就越坚决。(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方法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顺利实现。(4)计划的制定。计划 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5)决策的作出, 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 标。(P133)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答:(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事物是创造不出来的。 (3)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失去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 (4)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 (5)灵感的作用。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P90) 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答: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的特点:(1)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发散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醒目的范围和维度。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3)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间接,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P99) 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等。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是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 (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