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1 学案(人教版必修3)

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1 学案(人教版必修3)

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1 学案(人教版必修3)
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1 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1课时雨林的环境效应及其脆弱性编号:04 【学习目标】了解热带雨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一、森林资源及其现状

1.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提供木材。

2.森林的生态效益

(1)①,稳定大气成分;(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繁衍物种,维护

②;(4)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3.原始森林

(1)分布:③和热带雨林地区。

(2)原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3)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是④。

4.森林减少导致的问题:⑤失调,生态环境恶化,⑥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热带雨林的分布、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特征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分布在⑦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2)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⑧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2.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着全球大气——被称为⑨“”;

(2)具有促进全球⑩、调节全球的作用;

(3)世界宝库。

3.雨林生态

(1)优势表现:全年,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长迅速。

(2)脆弱性表现: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一旦被毁,地表植

,生态系统陷于崩溃。

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

布有什么特点?

(2)热带雨林为什么被誉为“大自然的总

调度室”?

(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

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

4

)

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

,

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

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起来。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

请你代表这些国家说出你的理由并绘制

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带丛林的木材公

沿海国家心

系木材公司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 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图,回答下列问

题。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

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有些同学认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决定着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4)亚马孙雨林被毁

,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 读温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温带草原系统中,养分集中于;而在热带雨林系统中,养分主要储存

于。

(2)图中箭头M表示N表示

(3)为什么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

考查点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降水多生物残体分解快B.热量充足生长季节连续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4.雨林有“长着森林的沙漠”之说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似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方法技巧练

图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箭头代

表空气的垂直运动)

(1)A处降水类型为_________ _。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 _。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C.本区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

2.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D.加拿大的北部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吸烟滞尘、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

物多样性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6.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B.B—土壤

C.C—生物D.D—供给养分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7~8题。

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8.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二、综合题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

壤免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不断形成

的______ 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

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

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

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__________作用增

强,导致________ __,没有了树木,____________

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

土壤侵蚀、____________ 等严重问题。

(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____ 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会使其他资源及其_______ _发生变化。

第2课时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编号:05 【学习目标】 1.识记雨林开发计划的内容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从全球利益出发,阐述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一、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破坏

(1)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①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②。

(2)直接原因:③。

(3)主要活动:过度的④(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2.雨林开发(以亚马孙开发计划为例)

(1)修建⑤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⑥、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4)⑦、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二、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面临形势:每年有大约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制止,“绿色腰带”将彻底消失。

2.矛盾冲突:雨林保护与当地⑧之间的矛盾。

3.理性选择:应该把⑨放在第一位。

4.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⑩、生态旅游等。

(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

(3)设立?,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4)森林?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雨林?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建立?。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材料巴西的人口分布图。

1.为什么巴西的北部人口很少?

2.为什么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

带雨林?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

别是什么?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互动探究] 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河流域

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

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

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57 000名移民来到这里。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__。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为了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巴西政府修建了长达5500

多千米的亚马孙横贯公路,试评价

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 读教材图2.25“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和图2.26“热带雨林的保护”,回答下列

问题。

(1)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雨林开发与保护?有哪些方案?

(3)西欧人与巴西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若你是当地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

保组织官员或开发商,你是如何看待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的?

(4)亚马孙地区诸国关于保护雨林的六项具体措施是什么?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惟一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②移民亚马孙平原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查点二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3.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

4.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其原因不包括()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软木来源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方法技巧练

图解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

阅读“巴西人口分布图与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亚马孙流域由于周围的国家全都是____________国家,发展水平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而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________________农业为生,人口稀少,对自然环境索取不多,至今仍保存了大面积的原始雨林。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政府开始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造成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破坏,试回答造成亚马孙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一、选择题

1.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D.巴西政府对亚马孙流域的大规模开发

2.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人类的开发导致雨林破坏严重。据此回答3~4题。

3.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

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

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6.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读下表,完成7~8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7.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8.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 保护教案 【课标细化】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生态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⑶环保价值: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资源的现状: 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②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⑵森林资源减少(破坏)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有道理。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CO2 、放出O2的作用,当森林砍伐后,大气中的CO2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2) 教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学会运用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问题一:什么叫百家争鸣(即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有哪些?“百家争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百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争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派和代表;; ; 问题二:请根据课本及提示简要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性质?影响?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 成

范文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同步试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关于现存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②多分布于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的地区③亚洲、大洋洲分布最广④部分已变为永久性的农田和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6—8题 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7、“绿色腰带”是指: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绿色植物 8、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9—12题 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 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 7)。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 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⑶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知识分享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 案)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与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1.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危害。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活动式、探究式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作用吗?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是目前全球森林资源在急剧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新课学习: 一、森林资源及其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森林资源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 1、森林资源的作用 师:(投影)森林资源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二是作为环境资源,具有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 投影练习:请说出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植物环境效益。 过渡:森林资源对人类有哪么多的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森林资源都有哪些类型吗? 学生回答。 2、森林资源的分类 师:森林资源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

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秦朝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可以传世万代,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请同学们思考并看书。教师介绍一下汉武帝,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考1:汉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考: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措施:①用布衣为相;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已有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地区为例,介绍其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具体体现为热带雨林被破坏。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森林的作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了解却非常有限,甚至陌生。很难把雨林的开发、保护与全球环境紧密联系。更难把雨林的保护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紧密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比较淡漠。 高二年级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深度很强。但高二学生学习科目较多,时间紧。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资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亚马孙地区不同时期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推理热带雨林资源的破坏对亚马孙地区的影响和危害。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雨林的作用和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被毁坏的原因。 3.雨林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措施如何? 难点: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数据资料、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方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质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知识结构: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 中朝(内朝):决策机构 两汉:汉承秦制外朝:执行机构 东汉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隋朝:三省制度建立,三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决策 唐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执行(吏、户、礼、兵、刑、工) 门下省:审议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分割军权 宋朝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三司制:分割财权 中书省:行政机构 元朝枢密院: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两汉汉武帝:设刺史( 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州、县两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唐朝 中后期藩镇割据局面 路、州、县三级制 北宋 派文臣做地方官,消弱地方的实力 元朝: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 (三)总结从元到汉的演变趋势 1、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严格控制地方行政 2、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形成。解释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 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课本的前言部分,引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

中央,君权与相权此消彼长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根据史实说明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收到的成效如何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2、讲述新课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朝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一劳永逸,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也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让我们来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回放。 (学生阅读) 补充历史背景,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材料中心内容,主要是强化皇帝的个人独尊、皇权的至高无上。对汉朝中央政治制度与秦朝的进行比较。 1、史称“汉承秦制”,西汉以布衣为相,借鉴了秦朝的制度,但也有所变化。(教学中注意秦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设问汉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课标题“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泛指众多学派或学者;争鸣主体,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士”;争鸣主题,是救世(为君主提供治理国家的方法),争鸣实质是各家救世方案之争;争鸣内容,主要是学术问题与社会问题,如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治国理政——德治、法治还是兼用,等等;争鸣形式,包括口头述说(述)和著书立说(作);争鸣特点,是互相批驳和彼此吸收。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基础和前提。①政治上:其一,从贵族政治(世袭)到官僚政治(选任)。夏商周是早期国家,是贵族政治,官员由世袭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遭到破坏,官员“选任制”逐步确立,即贵族政治逐渐走向官僚政治,由重血缘到重才学,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被打破。其二,“士”的崛起——养士、用士之风盛行。西周时期,“士”是最低等级的、没有封地的贵族,不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士”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来自受到教育的平民。“士的崛起”是指“士”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外因,是各国争霸争雄,争抢人才,不看血缘看才学,如士争凑燕、楚才晋用、秦王嬴政收回“逐客令”;内因,是“士”有才学。综上,政治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议政机遇和人才基础。国之大事由“肉食者谋之”到下层的士亦可谋之。“士”作为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代言人,周游列国,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获得重用。②经济上: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铁器、牛耕的推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贵族阶层衰落了,

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个体手工业者、职业商人等不同阶层。综上,经济变革为百家争鸣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士”可以成为一个脱离生产的阶层或群体而大量的存在。众多新旧阶级或阶层的代言人“发声”,才有可能“百家争鸣”。如有人认为孔子、老子、庄子代表没落贵族,孟子、荀子、商鞅、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墨子代表平民百姓(手工业者)等。③文化上,从官学到私学,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其意义,一是壮大了“士”的群体,推动了不同学派的形成;二是思想文化不受官府垄断、控制,自由讲学、自由传授有利于民间各种不同思想的产生与争鸣。综上,文化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思想条件(学者多、学派多;思想、学术自由)。(2)西周春秋时期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百家思想不是无源之水。如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时期,但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整理的“六经”,即是西周时的六部文献。孔子的以民为本、以德治国、重视礼乐等思想,就是继承了周初周公的思想。2、主要学派及代表十家九流。最主要学派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3、历史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是中华民族第一次精神觉醒。主要表现:由夏商西周时期对天命、鬼神、祖先的崇拜到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崇拜与重视。表现:①反思人与自然(或者“天”)的关系:此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天”(或神)的创造物,人没有独立性,即所谓“天人合一”。由“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是一种进步。如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是天人合一论者,荀子主张利用自然、战胜自然,是天人相分论者。②反思人与人的关系: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等差之爱),爱惜民力,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韩非子主张君贵民轻,墨子主张兼爱(无等差之爱)。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1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b、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难点: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型:新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用幻灯片播放热带雨林的视频资料片和森林的图片 【板书】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概述: 【设问导思】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那么森林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森林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它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我们可以简单记为“水 气净美无(物)尘沙”。 水——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无(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指导读图】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 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森林分布的成因是什么? 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 4.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使学生掌握森林的分布与现状 【案例分析】教材30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且进行总结。 【过渡承转】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 【视频展示】环保影片《后天》相关片断 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恶果有更为形象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保护雨林刻不容缓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视频展示】播放介绍热带雨林的录像 【读图分析】读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 1. 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 2. 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第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课标题“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泛指众多学派或学者;争鸣主体,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士”;争鸣主题,是救世(为君主提供治理国家的方法),争鸣实质是各家救世方案之争;争鸣内容,主要是学术问题与社会问题,如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治国理政——德治、法治还是兼用,等等;争鸣形式,包括口头述说(述)和著书立说(作);争鸣特点,是互相批驳和彼此吸收。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基础和前提。①政治上:其一,从贵族政治(世袭)到官僚政治(选任)。夏商周是早期国家,是贵族政治,官员由世袭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遭到破坏,官员“选任制”逐步确立,即贵族政治逐渐走向官僚政治,由重血缘到重才学,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被打破。其二,“士”的崛起——养士、用士之风盛行。西周时期,“士” 是最低等级的、没有封地的贵族,不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士” 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来自受到教育的平民。“士的崛起”是指“士”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外因,是各国争霸争雄,争抢人才,不看血缘看才学,如士争凑燕、楚才晋用、秦王嬴政收回“逐客令”;内因,是“士”有才学。综上,政治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议政机遇和人才基础。国之大事由“肉食者谋之”到下层的士亦可谋之。“士”作为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代言人,周游列国,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获得重用。②经济上: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铁器、牛耕的推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贵族阶层衰落了, 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个体手工业者、职业商人等不同阶层。综上,经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3课

第一单元第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B)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汉初中央直辖的郡和人口远远少于各王国控制的郡和人口,地方王国对中央形成了挑战,这说明王国势力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人口和州郡数目的增长变化,A、D两项排除。 2.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根本目的是(A) A.加强中央集权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王国的实力,实行“推恩令”,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3.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C)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控制着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本题选C项。 4.(2018·河南郑州一中高一期末)《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D)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质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文自习】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 秦汉隋唐北宋 元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汉武帝时设立“_______”决策机构,且起用布衣为相;东汉时“___________ ___”。 2、隋唐三省六部制: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二府三司”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二府”。 4、元“一省二院”指在中央设_________和枢密院、 __________。 二、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 秦汉初汉中后期隋唐 北宋元

郡县郡国州郡县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路府州县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___________。 2、汉武帝东汉末年,设州为________,长官为刺史;东汉末 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为__________。 3、唐太宗设____,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 的行政实体。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_局面。 4、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将道改为路。 5、元朝在地方实行__________,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_的开端。 【思维能力提高】 1、汉承秦制的含义以及主要表现。 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3、宋朝是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4、隋唐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的?如何认识唐朝设立的“道”? 5、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册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基础自测] 读图L2-2-1,回答1~2题。 图L2-2-1 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无关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量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②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热带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据国外某网站2018年11月15日报道,巴西环境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说,亚马逊森林破坏的速度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近30%,巴西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制止砍伐森林这种犯罪行为。据此回答4~5题。 4.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坏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②非可持续性的木材采伐③砍伐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为促进世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婆罗洲之心”是一个跨三方国界的、旨在保护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环境保护项目,它覆盖了赤道附近22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带,并拥有众多野生物种。婆罗洲岛所属的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政府已在2006年3月27日巴西第八届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正式启动该保护项目,并承诺支持项目的实施。 材料二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婆罗洲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

教学设计(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教学设计 揭东二中高二地理组钟珊佳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和措施,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提问导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讲授 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森林作为 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作用,并做简单分 析,重点强调其生态功效和环境功效。 理解。让学生学会 归纳信息。 过渡展示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设问:目 前世界主要的森林分布在哪里?最大的、 保存最完整的是哪片森林? 思考回答。 引出亚马孙 热带雨林。 讲授 新课 展示图片说明热带雨林的主要三大 分布区,设问:15°S-25°S的马达加斯 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为什么也有热带雨林分布?(东南信风、 地形、暖流的共同影响)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亚马孙雨林的 全球环境效应的三大体现,教师加以分析 解读。 观察示意图,思 考分析,回答问 题。 阅读教材,归纳 信息。 拓展思维。 培养学生信 息获取和归 纳能力。 过渡热带雨林以其庞大的生物量著称,具 有明显的生态优越性,但同时雨林生态也 是脆弱的。 理解。引出雨林的 脆弱性。 讲授 新课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热带雨林生态 脆弱性的体现,教师结合示意图分析讲 解,并通过课本的活动题(迁移农业)加 以论证。 阅读教材,思考 理解并完成活 动题。 让学生学会 知识迁移。 小结总结归纳森林的作用,热带雨林的全 球效应及其脆弱性的体现,并通过练习进 回顾知识点,完 成练习题。 知识反馈,巩 固提升。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姓名班级制作人:沾化一中钟绵玲孙守枝时间:2014.10.26 【目标导航】 【高考回顾】(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知识梳理】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森林的重要作用 (1)经济效益:重要的,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效益: 请你结合示意图,以“气、水、净、美、尘、沙、物”为线索简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2.森林分布 3.世界森林现状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 (3)世界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强烈→ 旺盛→ 生物生 长迅速 → 群落 高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作用,土壤非常。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 (3)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 ? ? ? ? ?修建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人教版]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与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1.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危害。 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活动式、探究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因为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 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7)。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