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头颈部动脉CTA 与DSA 对比分析

杜晓兢1,唐笑先2,原 杰2,赵 杰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44例患者头颈部动脉CT 血管成像(CTA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的对比分析,探讨CTA 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三方法 搜集2013年1月 2013年12月临床怀疑有头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A 检查,选取每位患者的12支血管(双侧锁骨下动脉二双侧颈总动脉二双侧颈内动脉二双侧椎动脉二双侧大脑前动脉二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并与DSA 结果对照三结果 44例患者共有528支血管,CTA 发现94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轻二中二重度狭窄及闭塞者分别有30处二13处二32处二19处;DSA 发现97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轻二中二重度狭窄及闭塞者分别有24处二15处二34处二24处,得出CTA 诊断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灵敏度91.5%,特异度97.5%,假阳性值2.5%,假阴性值8.5%三结论 CTA 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三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计算机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狭窄 中图分类号:

R814.43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 .issn .16721349.2014.11.02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11134902 近年来,

随着高端螺旋CT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头颈部动脉CT 血管成像(CTA )由于其检查速度快二操作简便,一次性成像提供由主动脉弓到颅内血管与中

枢神经系统相关的全部信息[1],在头颈部动脉病变诊

断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了临床的关注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4例行64层螺旋CT 头颈部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资料,全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证实,以探讨CTA 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1月 2013年12月临床怀疑有头颈部血管狭窄经CT A 诊断并经DSA 造影证实的患者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36岁~79岁三病程2d 至9年三临床症状:头痛2例,眩晕20例,颈部不适2例,脑梗死25例,恶心呕吐9例,肢体活动不利22例,言语不清10例,记忆减退3例,口角歪斜3例三1.2 64层螺旋CT 扫描方法 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 机三首先扫定位像以确定扫描

范围(自主动脉弓至头顶),然后常规扫描,之后选取降

主动脉为感兴趣区三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0mL/s 的流率在肘前静脉注入(60~70)mL 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和60mL 的生理盐水,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在降主动脉监测Ct 值,当Ct 值超过100HU 时,自动触发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管电流150mAs ,准直0.6mm ,螺距1.2mm ,旋转时间330ms 三1.3 图像后处理方法 将所得图像重建层厚0.75mm ,间隔0.6mm ,卷积函数值B25f ,然后将重建的薄

层图像行二维及三维后处理,通过各种后处理方法得到清晰图像,方法包括:CPR 二MIP 二MPR 二VR 三1.4 图像的评价方法 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 )的标准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2]

三具体评价方法:选定相应的原始轴位图像,测量

狭窄处残腔的直径,应用此公式:(Dn Ds )/Dn ?

100%,Dn 表示正常血管的直径,Ds 表示狭窄处的血管直径三轻度:0~29%,中度:30%~69%,重度:70%~99%,闭塞:100%三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13.0,以DSA 为

标准,通过χ2

检验计算CTA 检出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二特异度二假阳性值及假阴性值三2 结 果

44例行头颈部CT A 检查的患者,

全部做了头颈部DSA 造影检查,其中26例术前做了颈部血管超声,8例术前做了头颈部MRI 检查三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时,超声是首选,若结果是阳性,则应进行CT A 检查,狭窄程度达到

70%~99%者则应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3]

三本研究中44例行DSA 检查者共有528支血管,其中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者共有97支;相同患者行CT A 检查者发现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者共有94支三44例患者中最终以DSA 为对照,CT A 结果中得到了与DSA 较高的一致性,灵敏度81.5%,特导度97.5%,假阳性值2.5%,假阴性能值

8.5%(见图1二图2)

三31例做了颈部血管球囊扩张及头颈部血管支架植入术,11例不适合手术,保守治疗后出院三详见表1二表2三

表1 两种方法检出血管狭窄及闭塞结果支

动脉 CTA 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合计 DSA

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合计左侧锁骨下动脉532010441110右侧锁骨下动脉3130723319左侧颈总动脉5220941207右侧颈总动脉4220850207左侧颈内动脉617216428519右侧颈内动脉318214239317左侧椎动脉20641220529右侧椎动脉

12227123410左侧大脑前动脉1001100011右侧大脑前动脉0001100011左侧大脑中动脉010*******右侧大脑中动脉00055

00044

合计

30

13

32

19

24

15

34

24

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课题(No .200906) 作者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硕士研究生(太原030001);2.工作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030001) 通讯作者:唐笑先,E mail :tyfxp73@163.

com 四

9431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腹腔动脉造影

腹腔动脉造影 *导读:上腹部脏器的血供主要来自于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动脉,熟悉腹腔动脉的解剖形态与变异,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上腹部脏器的血供主要来自于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动脉,熟悉腹腔动脉的解剖形态与变异,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利用尸体解剖和血管造影对腹腔动脉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而利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进行研究的较少。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 得到广泛应用,由于MSCT 扫描速度快,能进行多期相血管扫描,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获得高质 量的三维图像。 MSCT 的扫描速度快,是单层螺旋CT 的2. 6 倍,扫描效率为其4. 1 倍, 血管强化效率为其2. 5倍。MSCT 是容积扫描,允许对图像层厚和层间距进行薄层再重建,能在无须延长扫描时间和对比剂的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血管重建图像。 对介入插管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上腹部脏器病变介入治疗时,首先必须行腹腔动脉造影, 因此明确腹腔动脉的起始位置就非常必要。造影时将导管成形后,头端在T12中至L1 上的左侧慢慢勾探,导管较易进入腹腔动脉。若导管头端不能进入腹腔动脉,则患者可能存在开口异常,可将 导管钩探范围扩大到T11~12椎间隙到L1~2椎间隙。熟悉腹腔

动脉起始位置的分布情况,可以避免盲目插管,以减少曝光的时间。当造影发现腹腔动脉分支血管缺如,应考虑到腹腔动脉的变异情况,如脾胃干型、肝胃肠系膜干型等。 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下夹角呈锐角8617 % ,呈钝角13. 3 %。当呈钝角时,应用Cobra 与肝导管,其导管尖端向上易进入腹腔动脉。当单纯应用腹腔动脉造影时,Simmons 导管也是可以的, 但要超选腹腔动脉的分支就应使用Cobra 与肝导管。当呈锐角时,应用Cobra 与Simmons 导管均可,也可将肝管头端拉直由下向上缓慢推进导管。在介入手术前充分估计所需导管的类型,既可以节省手术时间,也为患者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 肝动脉的超选择性插管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等介入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而导管能否进行超选,与肝动脉的走行及形态密切相关。。在行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时,认识到肝动脉的变异对于治疗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肝动脉变异较多,使得肝癌血供可有多个动脉来源。肠系膜上动脉DSA 是观察肝动脉解剖变异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当作腹腔动脉造影时,肝右动脉部分或全部不显影时,或肝总动脉不显影时,必须作肠系膜上动 脉造影。 DSA 虽然能够显示腹腔动脉的解剖及走行,但只能反映立体血管的平面图像,空间定位性能较差,且是一种有创的检查。MSCTA 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上述血管管腔的情况,还能提供管壁的病理表现及相邻血管与组织结构的情况,是一种能较满意显示腹腔

肝脏血管性疾病

肝血管性疾病 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头面部曲张静脉团或注射性食管静脉曲张时,尚需考虑到肝脏血管性疾病。大多数的血管病变是肝脏疾病的并发症。 第一节Budd-Chiari综合征 Budd-Chiari综合征是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引起的,以腹痛、大量腹水和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病因有多种(表39-1)。 表39-1 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因 高凝状态感染肿瘤其他 抗磷脂综合征阿米巴肝脓肿肾上腺癌乳糜泻 抗凝血酶III缺乏曲霉病支气管癌Crohn病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丝虫病肝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狼疮抗凝因子化脓性肝脓肿平滑肌肉瘤腔静脉隔膜阻塞 骨髓增生性疾病包囊虫病白血病口服避孕药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盆腔蜂窝织炎肾细胞癌妊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吸虫病横纹肌肉瘤肉状瘤病 蛋白C缺乏梅毒外伤 蛋白S缺乏结核 镰状细胞病 一、临床特征 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因流出道阻塞的程度不同而变异很大,可以无症状或出现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流出道阻塞的症状。超过85%的患者有肝肿大和腹水,40%~60%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和侧支循环开放(下肢浅表静脉曲张,胸腹及背部浅表静脉曲张,流向向上)。急性阻塞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痛、恶心、呕吐、肝肿大和腹水,可有轻度脾肿大和黄疸。大多数患者呈现少于6个月的亚急性病程,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肝肿大、轻至中度腹水和脾肿大,黄疸不突出。病程超过6个月的慢性阻塞者主要出现乏力、曲张静脉出血、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或营养不良等失代偿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症状。急性肝功能衰竭少见,一般发生于所有肝静脉迅速且完全阻塞时。 二、诊断要点 (一)生化检查 无特异性表现。早期肝功能正常或仅轻微损害,还可有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转氨酶>1000U/L。 1.Doppler超声和CT Doppler超声和CT是早期诊断所必需的,敏感性达85%~95%,可评估肝周血管解剖、血流特征和阻塞的部位。Doppler超声见肝中静脉近下腔静脉开口处有强回声小光斑(血栓),肝静脉三个分支变细,尾叶增大,左叶和右叶肝萎缩,下腔静脉距右房6cm处有局部狭窄,狭窄前段扩张,可见腹水及胆囊壁“增厚”,后者实际是胆囊长期浸泡在腹水内所致征象。 CT显示肝尾叶增大、腹水、肝尾叶/右叶比值由正常的0.37增至0.6或以上,并可见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侧支循环,注射造影剂强化可示下腔静脉肝内段变窄,肝内肝静脉主要分支消失。MRI对慢性阻塞患者亦有诊断价值。 2.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造影 导管法兼可测压,可显示阻塞部位、程度、范围以及有无外来压迫;同时可显示肝静脉

肝脏血管瘤 影像片

肝脏血管瘤 摘要: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途径。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肝血管瘤才会显示右膈肌抬高,消化道气体受压改变,而且无特异性,当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血管瘤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途径。 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肝血管瘤才会显示右膈肌抬高,消化道气体受压改变,而且无特异性,当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血管瘤的可能。 1.B超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简单易行而无刨伤性,属首选影像学方法。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2.CT CT平扫下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可多发或单发。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脂肪肝内血管瘤密度较高。瘤内机化较多时呈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有时瘤内可显示不定形钙化。瘤体直径>5cm时,肝叶有明显的变形,表现膨胀性局限性突出,边缘光滑整齐。CT增强造影对肝血管瘤的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与肝癌的鉴别上,肝血管瘤与肝癌在平扫图像上多表现椭圆形低密度影,二者cT值(P>0.05)亦无鉴别意义,因此增强检查必不可少。根据血液在肝血管瘤中的特殊变化,“两快一慢”的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必要检查手段。 肝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密度,有学者把这种征像简称为肝血管瘤特有的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而肝癌的cT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像,即为早期(动脉期)整个病灶达到均匀或不均匀之高密度,随后迅速下降与密度上升的肝实质密度接近,2-3min肝实质CT值开始下降与继续下降的病灶密度接近,从而出现两次等密度交叉征,然后对比剂迅速排出,恢复到平扫时的低密度影。肝转移瘤则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有原发病史。在CT增强早期。其边缘或整个病灶出现明显强化。但在肝门静脉期对比剂基本排出,有的可有“牛眼”征,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很少出现等密度充填,可与肝血管瘤相鉴别。 3.MRI MRI对本病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不会遗漏较小的病灶。T1弱信号,T2 高强度信号,是鉴别肝癌的重要指征。T2WI表现为特征性的“灯泡征”样高信号,如静脉注射钆螫合物(Gadolinium chalate)增强扫描可查及直径<1.5mm的血管瘤,并能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时间的延长是成人肝血管瘤的特征,对儿童则提示血管瘤内无血栓形成。应注意的是,源于胃癌、肉瘤、类癌的肝内转移灶可呈均匀高信号,即所谓“灯泡征”。与肝血管瘤极为相似,此时需结合临床病史、肝血池显像、肝动脉造影和肝细针穿刺活检等加以确诊。 4.动脉造影肝血管瘤动脉造影是肝血管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因为海绵状血管系由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