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生活计算题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答案

(答案及解析)“生活与消费”计算练习题

一.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1.我国确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所代表的新技术能够 A

A.减少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提高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不变D.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提高

[解析]新技术的采用必然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因此,本题选A项。

2.(2001年全国政治,18)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一同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__,而商品的价值总量__。C

A.越大越大B.越小越小 C.越小不变 D.越大不变

[解析]: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一同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与小。而价值总量则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故正确答案选C。

3.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D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收入60元,某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后,生产一双皮鞋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为2小时,在4小时内生产2双,仍按60元每双的价格出售,收入应为:60×2=120(元),故正确答案为D。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C.16克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

5.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6.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答案:B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纯熟水平下制作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畸形的生产条件下,请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纯熟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此题正确答案是B。

7. 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B )

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D. 1.25元

[考查内容]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思路点拨]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以后,原来的价值量是现在的(1+25%)倍,或者说原来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现在平均到了(1+25%)单位的商品中,则现在的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故选B。

[解题启示]本题的设计意图很好,将经济学和数学结合了起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提高25%的理解,提高25%后,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1+25%)倍。

8. 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 )

A. 110亿元

B. 120亿元

C. 130亿元

D. 132亿元

[试题解析]解法一:本题以某国M商品生产为背景,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属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数量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因此,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00亿元×(1+10%)=110亿元。故选A。

解法二: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这说明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2008年该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故选A。

[解题启示]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实为干扰因素。

10.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C )

A. 100亿元和110亿元

B. 110亿元和110亿元

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说明:

⑴只考虑第一个条件,即劳动者数量的增加。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①劳动者数量增加,产品数量也相应增加10×(1+10%)=11亿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不变,单价也不会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也不变。

③11×10=110亿元

④同上

⑵在第一个条件基础上,再考虑第二个条件,即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集约型增长方式。

⑤11×(1+10%)=12.1亿。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同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应增加。

⑥“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了单位商品价格不变。

特别说明:这一点应该是说不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会相应降低,这是会导致单位商品价格下降的决定性因素,除非其它的影响价格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正好抵消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怎么还能说:其他条件不变呢!所以,我认为,这道题硬伤太大了。本题在网上饱受争议和抨击。

⑦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⑧12.1亿×10=121亿。

10.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B )

A. 12元

B. 12.5元

C. 18元

D. 18.75元

解析:⑴首先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15元÷(1+50%)=10元

⑵在考虑货币贬值的因素:10元÷(1+20%)=12.5元

11.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B)

A.364

B.400

C.520

D.776

解析:⑴今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60÷(1+30%)=200(元)

⑵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00×2=400(元)

12.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C

A. 2

B. 4 C.8 D.16

13.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B)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⑴2008年销售收入:10万件×6元=60万元

⑵2009年销售收入:10万×(1+10%)×6元=66万元

⑶66-60=6万元

1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答案:C

解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是要明确题干中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故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2008年一样是:100×6=600(万元)。因为2009年该国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6元×(1+20%)=5元,故2009年该国甲种商品的价值量是5元,故C符合题意,此题考生容易误选A项。

15.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长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天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厂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说明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可以

A.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减少单位劳动时间的商品产量

C.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D.减少商品的个别价值

解析:本题沿用了2008年的计算题类型,但是难度稍低。旨在考察商品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的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材料以某家工厂为例来说明问题,说明分析问题时,要着眼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企业内部分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说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即降低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

16.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A)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17.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老多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C)

A.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

18.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A)

A.5元6元

B.10元12元

C. 20元24元

D.8元16元

19.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这说明(A)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C)

A.80,84 B.84,80

C 84.64 D.84,100

解析:计算分两步完成:(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2)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正确答案:C

二.纸币发行量和汇率的计算题

1.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 )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1000/4=250 设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X则500X=250 推出X=0.5

2.假定2008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l元,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出现了较明显的经济现象。 A

A.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

B.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

解析:A.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00÷5=6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2000亿元,因而l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故选A项。

3.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 B )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

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4.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D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欧元升值5%,则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小张购买5欧元的小饰品,原来应支付5×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10.5=52.5元人民币

5.2005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2007年4月10日1OO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这说明( A )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④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6.在我国外汇市场上,2007年1月1日,1 00美元=771.99元人民币;2008年1月1日,100美元=730.40元人民币。材料反映了(D)

①人民币升值了②人民币贬值了③美元升值了④美元贬值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2007年1月1日100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2008年1月1日能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这说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