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池钓浮标制作

池钓浮标制作

池钓浮标制作
池钓浮标制作

池釣浮標製作(一) - 芒草浮標

切割工具

尺,鉛筆,便條紙用作量度標體圓周及將圓周分開等份;美工筆刀及替換刀片用於浮標頂部及底部切割取形;美工刀及替換刀片用來切斷標體素材、竹棒及纖維棒;"3M"隱形膠紙防止芒草在施工過程期間爆裂;Cutting Mat保護工作檯於固定標示桿及標尾於標體時,用作輔助以取得中心點。

模具

用電腦程式繪畫模具,打印後用雙面膠紙貼在塑膠管上,用筆刀取出模具。

接合及定形工具

"3M"隱形膠紙用作包紮標體定型;木工用白膠漿在文具店有售(建議使用圖中品牌);小圓銼及砂紙捲成棒狀;濕毛巾一條於標體素材定形及上膠時清潔用。

打磨及拋光工具

小手工刨造竹腳時用;小木塊及180號砂紙;800號水磨砂紙,擦銅水及白光布拋光用;可調較力度之電批。

加固用品及塗料

毛鉤用之Multi-strand line(由多股極細尼龍線組成),及AA膠用以加固標示杆及標尾與芒草之間的接口;日本Winners地板漆(用作浮標底漆及光亮漆,釣魚發燒友有售);Mr. Color天拿水大瓶及小瓶裝(小瓶裝天拿水用完後,用來存存放浮標漆,減少大瓶浮標漆接觸空氣硬化機會);Mr. Color油性營光模型漆,白、黑、紅、橙、青黃各一瓶,用以塗製標示杆;TAMIYA 模型油筆1號及3號各一支。

2) 浮標設計

對浮標各種設計及其特性的一些見解

2.1 浮標愈長(由標示桿頂端至標尾底部),翻身動作愈慢;兩支負載相同但長度不同的浮標,較短一支浮標的翻身動作會比長的一支為快。

2.2 浮標產生浮力的位置,愈接近浮標底部,浮標的穩定性愈弱。相對標尾愈長,浮標的穩定性愈高。如下圖兩支竹腳浮標,前面一支長標腳浮標較後面一支短標腳浮標相對地穩定。標腳亦可採用不浮水物料製造如碳纖維棒製造,以增加浮標的穩定性,但這樣亦會減少了整支浮標的浮力。

2.3 竹腳浮標所產生的魚訊較活潑,但所產生的雜訊亦會較多;碳纖維腳浮標可過濾部份不必要的魚訊,可增加魚訊的準確性。

2.4 浮標標體頂部造型愈尖,上浮訊號愈明顯;相反卻可提高「上浮訊號」的準確性。

2.5 浮標斜面部份造成塌陷型斜面(concave slope),魚訊較活潑,但卻會減少了整浮標的浮力。突型斜面(convex slope)設計可增加浮標的浮力,亦可過濾部份不必要的魚訊,增加魚訊的準確性。下圖前面一支浮標的斜面部份帶有少許的塌陷型斜面,後面一支則為突型斜面設計。

2.6 標示桿長度的設定:用於釣魚時,揚竿後,浮標會躺在水面上,當鉛片到達某個深度將浮標向下拉動,浮標開始立直,立直後浮標會再慢慢地向下沉,直至魚餌到達釣點為止。在實際情況下,很多魚訊都會在浮標立直後至魚餌到達釣點這一段期間出現,長標示桿可延長這一段時間及及增加這一段距離,使浮標顯示這些魚訊的機會增加。一支有14目釣4目的浮標,會比一支只有8目釣4目的浮標多了6目的距離及時間。但長標示桿亦帶來了翻身較慢的限制。

2.7 浮標每一個部份的設計都有其優點,並且相對地帶來了另外一些限制,沒有一組設計是可以包含所有優點而完全沒有限制。所以在設計浮標時應先設訂浮標將會作出的訊號反應,然後再著手設計。而模具是作為修改浮標時的依據。

設計浮標沒有一定的準則,以本頁第一張照片短竹腳浮標為例:修長的標體,短竹腳帶來了靈敏及大浮力的效果,為改善浮標穩定性而改用粗碳纖維棒為標腳,原則上是可行,可是浮標的浮力卻因此減少了,同時浮標標體的面積沒有改變,水阻跟原來的設計一樣;如將標體改短,將竹腳加長,同樣地可改善穩定性,雖然浮力減少了,但因浮標的面積減少,使水阻亦同時減少了。這樣以浮力來換取浮標的穩定性及靈敏度,如何作出取取捨全憑設計者的取捨。

3) 模具製作

3.1 利用個人電腦繪畫出紙樣,方便日後作出修改。下圖紙樣用PowerPoint製作,可造出一套四支的碳腳浮標。浮標頂部採用4剖接法,標底採用2剖接法。這一款浮標穩定性高,下沉動作明顯,上浮動作較少但準確度高,標示桿用9目設計,有利浮標翻身較快。可用於釣羅非,或白鯽(魚訊較多的情況下使用)。

將模具打印在紙上,並將紙樣剪下,再用雙面膠紙貼上PVC膠管上(可使用承載商品浮標或纖維捧的膠管)。在頂端較闊的一面留1至1.5cm空位。

用筆刀由上而下追沿著印線將模具割開,下刀時不需要刻意將PVC膠管完全割開,只須割開一條刻位便可,但用刀時儘量做到由頂到底,一氣呵成,不要中途將筆刀離開物件。

沿著刻線將PVC對折按實,便可輕易地將模具完全分開。

當模具完全分開後,用手指輕按模具兩邊,以增加弧度。

完成。

4) 素材的裁剪

現時我們稱為蘆葦浮標所使用的製作材料主要是芒草,及高粱。因蘆葦管身中空,用來製作浮標反而不太適合。這些材料屬於天然素材,所以每一支素材的質量都不相同。一支優質的素材應該是管身筆直,圓周接近正圓形,內絮飽滿。

如用全剖製作法,應揀選下圖左內絮較為飽滿一支,如用半剖製作,右手面一支內絮空心亦可使用。

同時左手面一支素材較為嫩身,外層纖維部份較薄,比重亦較輕,做出來的浮標亦會偏向靈敏。但缺點是因外層纖維薄,做成浮標後可供修改的空間較小,而且標體亦會較為單薄不耐碰撞,容易受到損壞。右手面一支素材較為老身,外層纖維部份較厚,但好處是做出來的浮標可供修改的空間較闊,而且標體亦會較為紮實耐碰。

按標體所需的長度,用美工刀裁出一截素材,在切割位置之纏上一層3M膠紙,可防止切割時素材爆裂。

將便條紙剪出一條長形紙條,在其中一角用鉛筆塗黑,將紙條緊緊的包在素材外面,這樣便可將素材的圓周印在紙上。

在紙條上將圓周長度量度後分成四個等份並畫上記號,再將其中一個等份找出中心點。

以裁剪標身底部為例,先在素材劃上一條平行線。

利用先前預備好的紙條協助,將素材分成兩個等分,及找出兩個等分的中心點,然後在素材上畫上另一條平衡線,將素材垂直分成兩個等分。

按模具需要的長度,在素材上量度好並畫上記號,再用3M膠紙在記號後面纏緊。將模具其中一邊對齊平衡線並用膠紙固定位置。

重複步驟6至7三次,便可完成畫出需要切割的置。

用筆刀沿著記號切割。

切割好後用小圓銼將底部約1cm的內絮除去。

再利用捲成長條狀砂紙,小心將底部3mm的纖維層磨薄,這一個工序是要確保素材能堅固地與標腳接合。

同樣地將標身頂部分成四個等分,用模具畫出要切割的地方,惟要注意在最前端要留2mm 作為紙口,其作用是增加素材與標示杆的接觸面,使素材能堅固地與標示杆接合。

同筆刀將頂部5mm的內絮除去,再用條狀砂紙將頂部2mm(紙口)的纖維層磨薄。、

5) 素材的定形

用濕毛巾將切割位置包裹30分鐘至2小時,利用水份將素材的纖維層變軟。

變軟後的纖維層會變得有柔性,可用手指在邊緣兩旁輕輕擠壓,使切割位置弧度增加。

用3M膠紙代替繩,將素材纏緊成型,但最後2cm的位置暫時不需要纏緊,方便插入標腳及調較軸心。因素材吸收水份後變得柔軟柔,用繩來纏緊容易留下繩索痕跡,用膠紙代替便沒有這毛病,而且做出來的弧度亦會較順暢。

利用Cutting Mat上的縱橫線來協助確定標腳沿著軸心插入標體,每次插入最多1cm,並須重新覆核軸心位置及標腳的平衡位置。檢查軸心位置可轉動標體,在最小四個到八個不同度數(0°,90°,180°,270°)來檢查軸心位置。如果標腳沿著軸心插入標體,在每個度數觀察標腳的插入位置都是相同,而且標腳與標身是一直保持平衡的。

最後將整支標體底部纏緊,如在插入標腳時花去太多時間,以至素材變得乾燥失去軟柔,可用濕毛巾包裹令標體再次軟化,方可纏緊。

待一天到兩天後將膠紙除去,標體底部已經固定成型。

確定以下的位置完全塗上適量的白膠漿

- 在切口上

- 纖維棒插入標體的部份

- 與纖維棒接觸的內絮部份

- 底部1cm,與及與及頂部5mm位置最後用綿繩將切口接合,接合的流程跟步驟3至5一樣,在第4步驟時不用花時間較正軸心,因內絮已印上了軸心的位置並形成了坑道,只須將標腳或標示杆沿著軸心坑道插入便可。待繩索固定後用濕毛巾將溢出的膠漿抹去,再覆核軸心位置及纖維棒是否平衡插入標體。白膠漿需要一至兩天乾燥時間。

6) 粗胚打磨

待白膠漿完全乾燥後便可拆繩及除去膠紙。圖左一支浮標剛拆去繩,用美工刀將黏在素材表面已凝固的膠漿括走,經打磨後便會如圖右一枝浮標。

將電批扭力調較至最弱。並將浮標尾部緊夾,用砂紙輕輕按著浮標,開動電批將浮標打磨至圓滑。按著砂紙所使用的力度必須要輕,不然碳纖維棒會被扭傷甚至破壞整支浮標。此時必須要有耐心保持一個適當的力度慢慢地進行打磨。

電批打磨完畢後,再用砂紙跟著浮標素材纖維的走向打磨,以除去用電批打磨時所產生之橫紋,這樣才可顯出素材的天然美。假如標身將會塗上其他的顏色,這個工序可以免卻。此時必須要有耐心保持一個適當的力度慢慢地進行打磨。

請注意標身與纖維棒接合的地方,有2-3mm的素材(紙口)完全緊貼著纖維棒(紅圈中心位置)。這個部份非常關鍵性,可以確保浮標不會在使用時爆開。而加線強補工序只是一個輔助性質。

用AA膠將Multi-strand line纏在標尾及標示杆的紙口上。

上好線的紙口(白線對上部份)。這一部份將在塗上色目時被遮蓋。

完成好的胚體,可進最後一個著色工序。

7) 浮標著色

浮標著色有幾個基本步驟:

標體上底色,將素材表面的微細罅隙完全填平,並將標體打磨至順滑;

塗上裝飾塗層;上字及裝飾圖案;標體上保護亮漆;

拋光;

標示杆上色目

上漆的手法可用噴漆方式或者是手上漆方式來進行。如採用手上漆方式,可將漆油儘量多加稀釋液,採用多次塗層的策略來達到心中的效果。這個示範所用的漆油與稀釋液的份量比例是約1:1至1:2之間的比例。同時為了顯示素材的天然美,底漆用保護亮漆來代替,使素材的表面可以展示出來。另外為了保護色目不會褪色,與及減低標示杆的水阻,所以標示杆亦會塗上亮漆及進行拋光工序。

為了加固浮標,塗色目的工序亦會放在最前,這樣當為標體塗亮漆時,可在最後一個色目加厚塗漆,其作用有三:

方便打磨,使標示杆與標體間的接口可打磨得更順滑;

因最後一個色目加厚,讓標示杆與標體間的接口受力點向前移,減少接口爆開機會;

加固最後一個色目的表面,使色目不易給魚絲損壞。

因螢光漆是透光性,所以做出來的色目會較為不顯眼,如在白色底上漆上螢光漆效果會較為顯眼。雖然有人提出螢光漆透光性在浮標向光使用情況下(釣者面向光源),色目會有放大效果。但曾經在釣場將兩者作出比較,發覺兩種方法在向光情況下的效果都是一樣「差」。所以現時塗色目時只採用有白色底漆的一種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