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SO 105 E03氯水

ISO 105 E03氯水

ISO 105 E03氯水
ISO 105 E03氯水

ISO 105-E03:1994(E)

氯水洗色牢度(泳池水)

1.仪器和试剂

1.1合适的仪器应包括一个带有旋转架的水浴缸,旋转架应可支放容量为550ml±50ml

的不锈钢杯(直径75mm±5mm,高125mm±10mm),钢杯底部距旋转架中心为45mm ±10mm,旋转架/钢杯旋转速度为40±2/min。水浴要控温在规定温度±2℃。

1.2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包括如下组分:

活性氯:40g/l到160g/l;

氯化钠(NaCl):120g/l到170g/l

氢氧化钠(NaOH):最多20g/l

碳酸钠(NaCO3):最多20g/l

铁(Fe):最多0.01g/l

溶液必须现配现用。

1.3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包括100mg/l的活性氯,pH=7.50±0.05。

用3级水准备溶液,溶液需现配现用。

溶液1:用1L水稀释20.0ml的次氯酸钠(NaOCl)。

溶液2:KH2PO4,14.35g/l。

溶液3:Na2HPO4.2H2O,20.05g/l,或Na2HPO4.12H2O,40.35g/l。

取25ml溶液1,加入过量的碘化钾(KI)和盐酸(HCl),用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产生的碘,用淀粉作指示剂。耗费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用Vml表示。

pH为7.50±0.05的工作液组成如下:

溶液1:705.0/V ml

溶液2:100.0ml

溶液3:500.0ml

稀释至1L。

在使用前,用pH计测量pH值。若有需要,用0.1mol/l 的氢氧化钠或0.1mol/l的醋酸调pH值。

1.4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包括50mg/l的活性氯,pH=7.50±0.05。

按1.3所述步骤配制溶液,溶液1用量为705.0/2V ml。

1.5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包括20mg/l的活性氯,pH=7.50±0.05。

按1.3所述步骤配制溶液,溶液1用量为705.0/5V ml。

1.6磷酸二氢钾(KH2PO4)。

1.7 Na2HPO4.2H2O,或Na2HPO4.12H2O。

1.8 pH计,精确至0.02。

1.9 3级水

1.10 变色灰尺。

2.测样

2.1织物40X100mm。

2.2若是纱线,织成织物大小40X100mm,或集成一束,长100mm,直径5mm,两头捆

绑起来。

2.3若是松散织物,梳理整齐压成一片40X100mm,称重后缝在涤纶或聚丙烯布上。3.方法

3.1按100:1取溶液(即溶液的体积是布重的100倍)。倒入钢杯,放入测样。开动机器

1h,设温27±2℃。

3.2取出测样,挤压去除多余溶液,室温下光线柔和悬挂晾干。

3.3色变评级。

4.报告

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4.1标准号,如ISO 105-E03:1994。

4.2测样的必要信息。

4.3色变级数。

4.4所用的溶液浓度。

次氯酸钠(NaOCl)的标定

1.取20ml次氯酸钠(NaOCl)置于容量瓶,用水稀释至1L。(可取5ml配制成250ml)

2.用容量瓶配制0.1mol/L的硫代硫酸钠。(可配制250ml,取硫代硫酸钠6.2043g)

3.配制淀粉指示剂:

此指示剂必须现配现用。

烧杯中盛放1.00g的可溶淀粉,滴加少许蒸馏水。边搅拌边加入100ml的沸水,

使溶液至少沸腾1min。

冷却至温热(约25℃)。

加入3.0g的碘化钾,并搅拌。

(可用0.5g淀粉,50ml沸水,1.5g碘化钾配制)

4.配制10%的盐酸

5.锥形瓶中加入25ml溶液1,0.5g碘化钾,8ml溶液4,此时溶液为红褐色。加入2ml

溶液3,溶液变为墨蓝色。

6.滴定管中加入25ml的溶液2。

7.记录滴定管的最初读数a,开始滴定,至锥形瓶中溶液变为无色,记录滴定管溶液读

数b。所用滴定体积即为V=b-a。

8.滴定三次,三次的滴定体积之差不得超过1ml,取平均值得到V值。

《氯水成分的探究》说课稿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案 化学科唐丽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第二课时。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是学生学习了Cl2与金属、Cl2与H2反应的基础,对Cl2性质的进一步探究。对氯气性质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步学习卤素性质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本节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研究其它非金属及其分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HCl 、NaCl 与AgNO3溶液的反应,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知识,因此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在探究氯水的成分实验中,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氯水中含有的粒子。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用轻松愉快的实验观察和探究来描述本节内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认知水平的提高,是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一是个转折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进取心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教学中应注意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给学生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感觉,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学习。 三、教学目标 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融合和落实,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设计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并认识和掌握次氯酸的漂白性; (2)能完成氯气与水的化学反应及分析新制氯水的成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和反应事实,学会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感受化学探究的乐趣,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大胆猜想、主动思考、分析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善于发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氯气有毒,但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和化学技术至关重要,体现了对立统一和辩证唯物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水_电解质代谢与运动

收稿日期:2006203202 作者简介:李振斌(1950—),男,山西太谷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第21卷第3期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Vol .21No .3 2006年9月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 mal University Spet .2006 水、电解质代谢与运动 李振斌,林松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 运动过程中,由于水和电解质代谢的丢失,常影响到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运动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运动成绩。文章就水和电解质代谢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前、中、后适量地补液予以综述,以期为运动中补液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运动;水;电解质;补液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71(2006)03-0120-03 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的产生和蒸发有利于释放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但伴随着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而运动中合理补液,对保持体液平衡,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1 运动与水 1.1 水与机体代谢 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作为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其重要性仅次于氧气。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电解质,不仅可以作为身体的构成成分,更重要的是其参与机体的诸多生理、生化代谢反应。概括来说,水具有组成细胞、排泄废物、保护组织、传输营养物质及气体、维持血液容积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 。人体内的水必需保持出入量的平 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饮水及排液来进行的;而在运动状态中,排汗会引起了水的大量流失,因而必须通过合理补液才能达到平衡。 1.2 运动与水 1.2.1 运动前的水合作用 运动前的水合过程,不仅是为下一次运动做准备,同时也是对上一次运动亏空的补偿过程。人体运动时通过大量排汗来调节体温,汗液丢失量可超过30g ?m in -1,而排出的汗液来自体内的水分,水的大量丢失就会使机体出现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等情况。运动前的水合过程就是使运动造成的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运动前补水不充分,机体在已有的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状态下参加运动,会严重影响散热能力,使体温迅速升高。研究发现,机体中心温度上升越快,心血管系统压力就越大,循环血量、心搏量下降也越快,从而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运动发汗会明显的使血 浆量、总血量及分布到活跃的肌肉组织的水分及营养减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较大[2]。 1.2.2 运动中水的变化 在运动和训练中,体内新陈代谢可比安静时代谢增加5~15倍来支持骨骼肌的收缩。而机体内能源物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只有25%转化为机械能,余下的75%转化为热能积蓄在体内,机体为使体温不致过度升高,必须强化散热机制。出汗是机体在运动时保持低温的主要机制,对于加大热量的散发,限制体温的上升是非常有效的。但汗液的丢失,导致循环血量的不断下降,反而影响体温调节功能。研究表明,一般人每日出汗0.5L 左右,但跑步1h 左右的出汗量达到此量的2~3倍[3]。人体若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机体的耗氧量显著增加,而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能源物质经过燃烧被氧化分解成CO 2和H 2O,从而使体内代谢水增加[1]。但是,代谢水的增加量远不能补偿运动时水分的丢失。因为在氧化分解能源物质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必然使体温迅速升高,而要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就不能破坏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此时只能通过增大排汗量来维持这个动态平衡,保持正常体温。运动实践证明,运动时的排汗率同其运动强度呈正比,一次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失水量可高达2~7L [4]。Costil [5]等人通过对运动训练而导致运动员失水的研究发现,轻度脱水时,水的丢失主要来自于细胞的外部空间,而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细胞内失水量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在有任何大肌肉群参与收缩活动的体育运动中,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和较长的运动时间均有体内水分的丢失,并且其丢失量与运动时的环境温度、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呈正比关系。 2 运动与电解质 在高温环境和产热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机体排汗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Fe2+ C.Ca+ D.K+ E.Mg2+ 正确答案:A 2.肠梗阻病人血清钾检测值为2.9mmol/L临床上一般不表现为 A.口舌 B.皮肤苍白 C.反常性酸性尿 D.四肢无力 E.ST段降低 正确答案:B 3.成人血清钠检测值为125mmol/L,估计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的量为 A.0.80~1.00g B.130~1.50g C.1.05~1.25g D.0.25~0.45g E.0.50~0.75g 正确答案:E 4.低钾血症时,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心脏传导阻滞 B.肌乏力 C.心电图改变 D.心脏节律异常 E.口苦、恶心 正确答案:B 5.男性,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 A.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酸中毒 C.低钾性酸中毒 D.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E.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正确答案:A 6.低渗性脱水主要指 A.血钙低 B.血磷低 C.血钾低 D.血镁低 E.血钠低 正确答案:E 7.幽门梗阻病人呕吐10天,血压90/75mmHg。血钾3.1mmol/L,pH7.5,应诊断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 幽门梗阻病人呕吐致酸性胃液丢失过多,pH7.5说明存在失代偿性碱中毒,患者无过度通气,因此C是正确的。 8.女性,50岁,因反复呕吐5天人院。血清钠118mmol/L,脉搏120次/分,血压70/50mmHg。应诊断为A.轻度缺钠 B.重度缺水 C.重度缺钠 D.中度缺钠 E.中度缺水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 根据血清钠水平可诊断重度缺钠。 9.等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为 A.化验检查见尿比重在1.010以下 B.短期内体液的丧失达体重3%时有休克 C.休克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D.明显口渴 E.化验检查见血清Na+降低 正确答案:C 10.代谢性碱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 A.尿量低于30ml/h B.尿呈碱性 C.尿呈酸性 D.尿量钾含量减少 E.尿量超过60ml/h 正确答案:A 11.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是 A.5%葡萄糖 B.平衡盐溶液 C.小分子右旋糖酐 D.等渗盐水 E.5%碳酸氢钠 正确答案:B 12.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肾 B.肝 C.肺 D.皮肤 E.缓冲系统 正确答案:A 13.低钾血症错误的临床表现是 A.常与镁缺乏同时存在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化学课程标准》节选 2.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来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共安排三个课时进行学习,其中氯水的成分探究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氯作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与前一节中的硅在性质上体现了极大的差异。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氯气能与金属及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后,本堂课主要学习氯气和水的反应,重点研究氯水的成分。氯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既能为随后学习硫和氮提供学法指导,也给将来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论分析预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检验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氯气漂白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氯水的性质及其对应的成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氯水的成分分析、氯气的漂白原理 教学难点:开展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后,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通过化学实验去认识和研究物质的性质。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书写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经常错写或漏写,根源在于学生对反应的原理认识不深刻。 2.学法指导

为了弥补学生的认知短板,本节课一方面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设计并实验获得感观印象,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体验中牢固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法分析 1.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形成“合理猜想”,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最终结论。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2.实验用品:氯气、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Na2CO3溶液、无水硫酸铜、红纸条、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 四、教学流程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选择题

A型题 1.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C.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 D.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 E.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电解质是指 A.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B.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C.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D.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E.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和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正常成年男性体液含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40%-50% D.60% E.70% 4.细胞内外液的含量 A.是固定不变的 B.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 C.主要由动脉血压变化来决定其动态平衡 D.主要由细胞膜两侧渗透压决定其动态平衡 E.主要由肾排出尿量的多少决定其动态平衡 5.关于胃肠道分泌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胃液中H+是最主要阳离子 B.胃液中HCO3-是最主要阴离子 C.肠液中Na+是最主要阳离子 D.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高于或与血清中K+大致相等 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A.H+ 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阴离子 8.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9.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蛋白质 B.球蛋白 C.K+ D.Na+ E.Ca2+ 10.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 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血浆大于细胞内液 D.基本相等 E.组织间液小于细胞内液 11.高渗性脱水是指 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145mmol/L的脱水 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0)].血清钠>135mml/L的脱水 C.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l/L[31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 D.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5mmol/L的脱水 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 12.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C.肾血流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E.细胞外液减少 13.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散热减少 B.产热增加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E.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14.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45mm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等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高渗性脱水 D.水肿 E.低渗性脱水

探究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探究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说课稿 王登霞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探究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说课总结六个方面对该实验探究内容作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探究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这一内容为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气的性质》的一个方面。氯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学好这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专题一氧化还原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及巩固,也为以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和如何认识新物质打下基础。 “氯水的成分及性质”的探究是高中化学课本中将化学实验与探究理论有机结合的典型,对“氯水的成分”的学习,不是简单分析或者直接给出,而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使知识合理地呈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真理,获得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化学老师在教学中时时要把握的,本节课中实验贯穿始终。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巩固,同时也为高中学生实验素养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 2、探究理论 “科学探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将该理念运用于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就是想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体验独立完成探究的过程,享受探究活动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了解氯气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4.能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已经了解了氯气的部分性质,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另外青少年学生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渴望动手,这为实验探究过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氯水性质的探究,能说出氯水的成分,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理解其具有的性质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等渗性缺水】 --原因 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大量呕吐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大量放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大面积烧伤早期; --表现 ①症状: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 ②体征: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等 ③丧失达到体重的5%(25%细胞外液):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不稳或下降→血容量不足 ④丧失达6%-7%(30%-35%细胞外液):严重休克 --治疗 ①补充细胞外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②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细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5%,需从静脉快速滴注3000ml(按体重60kg计算); ③血容量不足不明显时:可给上述用量的1/2~2/3,即1500~2000ml。 女,55岁。恶心、呕吐、少尿6小时,呕吐量大,无口渴2年前有腹部手术史。此时患者最可能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高渗性脱水 B.稀释性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渗性缺水 E.等渗性缺水 『正确答案』E 【低渗性缺水】 --病因 (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如反复呕吐。 (2)大面积慢性渗液。 (3)应用排钠性利尿剂未补充钠盐。 (4)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表现 ①轻度缺钠:血钠130~135mmol/L,疲乏、头晕、手足麻木; ②中度缺钠:血钠120~130mmol/L,上述症状+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站立性晕倒; ③重度缺钠:血钠<120mmol/L,神志不清,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休克。 --治疗 ①补充高渗盐为主; ②补钠量=(142mmol/L-实际血钠值)×0.6(女性为0.5)×体重; ③1gNaCl中含钠17mmol/L。 一般应将需补钠量分次逐步纠正,当天先补1/2量 低渗性脱水主要指 A.血钾低 B.血钙低 C.血镁低 D.血钠低 E.血氯低 『正确答案』D

氯水的成分及化学原理

氯水的成分及化学原理 氯水的成分及化学原理 酒泉市实验中学杨国光 氯水的成分及化学原理 酒泉市实验中学杨国光 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通常情况下,2体积氯气溶于1体积水中可制得饱和氯水),它是卤素一章的重点。氯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试剂,有着与氯气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氯水成分复杂和性质多样,表现及其应用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掌握,现将其成分及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归纳如下。 一、氯水的成分 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在氯水中存在如下三个平衡: ①Cl 2+H2O ②HClO ③H 2O HCl+HClO H ++ClO一 H ++OH― 所以通常认为新制的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Cl 2、H 2O 、HClO ;四种离子:H +、Cl -、ClO 一及少量OH ―。久置的氯水,其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将发生变化,这是由于氯水中存在如下反应:Cl 2+H2O HCl+HClO、2HClO 2HCl+O2↑。最后导致氯水的黄绿色消失,pH 减 小,因此久置的氯水可视为HCl 溶液。如不做特别说明,一般所说的氯水是指新制的氯水。正因为具有上述化学变化,氯水通常现配现用,如果要储存备用,也应该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二、氯水的性质 由于氯水成分的多种多样,使得氯水具有下列多种性质。 1. 表现Cl 2的性质 氯水中含有Cl 2,所以氯水呈黄绿色,由于Cl 2具有强氧化性,当向氯水中加入强还原性物质,便可与Cl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氯水能使润湿的KI 淀粉试纸变蓝(用于对Cl 2收集的验满),能与Na 2SO 3、FeBr 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 2SO 3+Cl2+H2O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 A.1%~2% B.3%~4% C.5%~6% D.7%~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 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外科学题库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低血钾症一般不表现为B A.碱中毒 B.碱性尿 C.心电图出现U波 D.恶心呕吐 E.腱反射减弱 2.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一般不表现为D A.面部潮红 B.心率加快 C.呼吸深而快 D.尿液呈中性 E.呼气有酮味 3.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B A.尿钾含量减少 B.尿量低于30ml/h C.尿量超过60ml/h D.尿呈酸性 E.尿呈碱性 4.禁食禁水成年患者每天正确的水与电解质补充量为B A.水2000~2500ml,钠10g,氯化钾5g B.水2000~2500ml,钠5g,氯化钾4g C.水3000~3500ml,钠5g,氯化钾3g D.水1500~2000ml,钠3g,氯化钾2g E.水1500~2000ml,钠4g,氯化钾2g 5.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主要器官是C A.肺 B.缓冲系统 C.肾 D.皮肤 E.肝 6.代谢性碱中毒伴有的电解质紊乱是A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镁缺乏 D.高钙血症 E.高钠血症 7.低钾性碱中毒常出现于B A.尿毒症 B.胃肠减压 C.术后少尿 D.挤压创伤 E.输血过量

8.低钾血症的患者,补钾后病情仍无改善时,应首先考虑缺乏A A.镁 B.磷 C.钠 D.氯 E.钙 9.低钾血症错误的临床表现是B A.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 B.均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C.常与镁缺乏同时存在 D.严重时可发生多尿 E.发生碱中毒时尿呈酸性 10.男,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B A.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C.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D.低氯低钾性酸中毒 E.低钾性酸中毒 11.女,45岁。幽门梗阻行持续胃肠减压半月余,每日补10%葡萄糖2500ml,5%葡萄糖盐水1000ml,10%氯化钾30ml。2天前开始出现全腹胀,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每日尿量1500ml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A A.低钾血症 B.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高钠血症 E.低钙血症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2.幽门梗阻患者可发生D 13.重度肺气肿患者可发生A 14.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是B 15.女,20岁。因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幽门梗阻引起反复呕吐15天入院,测得血钾值为3mmol/L,动脉血pH7.5,首选补液种类应为E A.乳酸、氯化钾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等渗盐水 D.葡萄糖盐水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是一种发病于全身的疾病,病因源于脱水征(高渗综合征)、水中毒(低渗综合征)、高钾血症、钙离子代谢异常等疾病影响,人体电解质数量出现改变、电解质紊乱,导致不同的机体损害,从而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致使人体体液酸碱度稳定性被破坏。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障碍,常为急性起病,轻者出现精神活动减退软弱无力、疲倦等抑制状态,情感淡漠、寡言少动、动作迟缓、木僵状态。 症状体征:水中毒(低渗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常为急性起病,轻者出现精神活动减退软弱无力、 疲倦等抑制状态,情感淡漠寡言少动,动作迟缓,木僵状态。 二、主要病因 1.脱水症(高渗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水分缺乏而出现的躯 体及精神障碍,其原因大致有:①水分摄取量不足,如意识 障碍、吞咽障碍时。②水分排出过多,如高热、胃肠疾病时 的呕吐、腹泻肾脏、肝脏、肺部等疾病时及利尿剂的长期大

量应用等③在摄取高浓度的糖、盐蛋白质等情况下,引起水分缺乏。 2.水中毒(低渗综合征):指作为溶质的血清钠在体液中较水的缺乏更严重,故又称低血钠症(血钠低于120mmoL/L)。引起低渗综合征的原因颇多: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见于手术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精神病患者的过度饮水等。②钠离子减少临床常见于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的病人长期使用利尿剂,糖尿病时的慢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或持续的呕吐、腹泻、出汗过多等使钠过多丢失,偶也可由于钾缺乏使钠离子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等。 3.高钾血症:钾离子和钠离子儤一样,儤是机体内环境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对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动、心肌功能、神经肌肉的应激功能健康搜索以及维持体液的张力和酸碱 平衡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 5.0nmol/L,血钾浓度超过5.5nmoL/L时称高血钾症,当肾功能衰竭,发生少尿或无尿时血清钾可显著升高,输入过多或过速的含钾溶液,外伤、运动过度、消耗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溶血反应时,心力衰竭、心肌病以及糖尿病性酸中毒等均可使钾的耐受力减低,而引起钾中毒。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题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A 4.B 5.D 6.D 7.C 8.D 9.C 10.E 11.A 12.E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B 20.C 21.C 22.D 23.D 24.B 25.B 26.D 27.A 28.A 29.E 30.D 31.D 32.D 33.C 34.D 35.B 36.D 37.C 38.D 39.D 40.B 41.D 42.E 二、问答题 1.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因为: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2.简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 ①大量消化液丢失,只补水或葡萄糖;②大汗、烧伤、只补水;③肾性失钠。 3.试述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 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了体液量的相对恒定。这一动态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功能来实现。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率(GFR)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称之为球-管平衡,当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球-管平衡失调时,便会造成钠、水潴留,所以,球-管平衡失调是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常见于下列情况: ①GFR下降;②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③肾血流的重分布。 4.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单位严重破坏时,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减小;②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以及继发于此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水肿。 5.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与哪些因素有关?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能引起球-管平衡失调,这是全身性水肿时钠、水潴留的重要发病环节。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功能增强的因素有: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是引起钠、水潴留的重要因素;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③利钠激素分泌减少,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则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④肾内血流重分布使皮质肾单位的血流明显减少,髓旁肾单位血流量明显增多,于是,肾脏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强。 以上因素导致钠水潴留。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习题)

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C.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 D.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 E.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电解质是指 A.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B.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C.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D.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E.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和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正常成年男性体液含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40%-50% D.60% E.70% 4.细胞内外液的含量 A.是固定不变的 B.是处于 不平衡状态的 C.主要由动脉血压变化来决定其动态平衡 D.主要由细胞膜两侧渗透压决定其动态平 衡 E.主要由肾排出尿量的多少决定其动态平 衡 5.关于胃肠道分泌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下列 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胃液中H+是最主要阳离子 B.胃 液中HCO3-是最主要阴离子 C.肠液中Na+是最主要阳离子 D.胃 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高于血清

E. 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与血清中K+大致相等 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E .H+ 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阴离子 8.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9.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蛋白质 B.球蛋白 C.K+ D.Na+ E.Ca2+ 10.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 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细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潮州市金山中学化学组黄洁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⑴探究氯水中存在的成分 ⑵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应用(自来水加氯消毒、次氯酸漂白性的 应用、漂白粉的制备与使用等) 2、能力培养⑴通过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 能力 ⑵通过探究、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自来水加氯消毒”、“次氯酸漂白性的应用”、“漂白 粉的制备与使用”等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氯水中存在的成分 三、讲课类型:实验探究课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边讲边实验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⑴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药匙、镊子、集气瓶 ⑵实验药品:氯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水、氯气、碳酸氢 钠固体 ⑶实验用品:红纸 ⑷教学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设计:

附:板书设计(主要框架)

氯水成分的探究 一、氯水中含有的粒子: H2O、Cl2、H+、Cl-、HClO、ClO-、少量OH- 二、漂白粉的制备、使用与保存 (1)、制备: 漂白粉 2Ca(OH) 2 + 2Cl2=CaCl2 + Ca(ClO)2 + 2H2O (有效成分) (2)、使用: 工业上:Ca(ClO)2 + 2HCl =CaCl2+ 2H ClO 生活中:Ca(ClO)2+ H2O + CO2=CaCO3↓+ 2H ClO (3)、保存:密闭、避光、保持干燥 小结: “氯水”粒子小结 氯水微粒集群贤, 水分氯气次氯酸, 次氯酸根氯离子, “氢氧”“氢离”喜谈天。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一氯》来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共安排三个课时进行学习,其中氯水的成分探究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氯作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与前一节中 的硅在性质上体现了极大的差异。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氯气能与金属及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后,本堂课主要学习氯气和水的反应,重点研究氯水的成分。氯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既能为随后学习硫和氮提供学法指导,也给将来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论分析预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检验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氯气漂白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氯水的性质及其对应的成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氯水的成分分析、氯气的漂白原理 教学难点:开展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二、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后,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 共识,即通过化学实验去认识和研究物质的性质。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书写氯气与 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经常错写或漏写,根源在于学生对反应的原理认识不

深刻。 2. 学法指导 为了弥补学生的认知短板,本节课一方面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设计并实验获得感观印象,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体 验中牢固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法分析 1.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形成“合理猜想”,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最终结论。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2. 实验用品:氯气、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 酸化的AgNO溶液、Na t CO溶液、无 水硫酸铜、红纸条、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 四、教学流程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容量及分布】 体液:水+溶质约占体重60%;分为:细胞内液(ICF)40%,细胞外液(ECF)20%,包括组织间液15%、血浆5%。 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和含量有明显差别,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阴离子以Cl-最多,HCO3-次之。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是K+,阴离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质离子。 【体液的渗透压】 1、决定水通过生物膜(半透膜-细胞膜、血管内皮)扩散(渗透)程度。 2、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 正常血浆渗透压: (mOsm/L)=2×[Na+(mmol/L)+K+(mmol/L)]+BUN(mg/dl)

/2.8+Glu(mg/dl)/18 第一节水平衡紊乱 一、容量不足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水的摄入与排出 水平衡调节方式 1、渗透压调节: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 血容量调节:肾脏—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分类 1、真性容量不足(脱水): “脱水”定义:脱水在身体丢失水分大于摄入水分时产生,当体液容量减少,超过体重2%以上时称为脱水。脱水往往伴有失钠,因水钠丢失比例不同,按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分为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分肾性、非肾性。 2、不伴体液丢失容量不足

⑴心排量下降;如心衰;⑵血容量增加:如败血症,肝硬化腹水;⑶严重低蛋白血症:急性胰腺炎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病史失水的原因。 2、临床表现口干乏力,坐卧位△舒张压≥10mmHg。 3、实验室结果:尿比重、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升高等。【治疗】 1、处理原则:去除诱因,防止体液继续丧失。 2、补液种类和效果: 5%GS1L=血容量75ml;0.9%NS1L=血容量200ml;胶体更多。 3、补液量: 失水量(ml)=△比容/原来比容×体重(kg)×0.2×1000。正常比容:男0.48,女0.42。 应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1500ml;第一天可补充1/2~2/3,老年或有心血管病者应避免快速大量补液引起肺水肿。 、 二、容量过多 定义:指体内总水量过多,常伴高钠,但循环血容量可能正常或降低。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氯水成分的实验探究

氯水成分的实验探究 ——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生对氯水成分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初步认识次 氯酸的性质,同时认识到氯水是由多种成份构成的复杂体系,从而表现 性质的多重性; ②使学生认识到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区别; ③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②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③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假设—设计方 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探究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对氯水成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②通过分组实验,加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③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重点:氯水的成分;次氯酸见光分解;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用实验探究氯水的成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6支)、滴管、烧杯、玻璃棒、镊子; 2、药品: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氯气瓶、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pH试纸、石蕊试剂、石蕊试纸、有色纸条。

教学设计: 问题一: 氯气溶于水,是简单溶解,还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你的观点推测氯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1.氯气只溶于水,氯水含有以下粒子:________________; 2.氯气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氯水含有以下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请根据你的观点,根据提供的物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检验,将结果填入下表: 问题二: 氯水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或使PH试纸变红),很快又褪色,请思考:是什么物质使变红的试剂又褪色呢(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是氯气吗?怎样验证? 演示实验:将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氯气瓶中,观察;将干燥的纸条润湿,再伸入氯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干燥的氯气______漂白性(填具有或不具有);如果氯气不具有漂白性,那是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提示:结合方程式Cl2+H2O→HCl+______;根

水和电解质代谢

第十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体液的组成成分是 A. 水、无机盐、核酸 B. 水、无机盐、糖 C. 水、无机盐、脂类 D. 水、无机盐、低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 E. 以上都不是 2.体液量最多的是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浆 D. 淋巴液 E. 组织间液 3.新生儿含水量约为 A. 60% B. 50% C. 75% D. 80% E. 65% 4.关于水的含量在个体间的差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成人多,老年人少 B. 胖者多,瘦者少 C. 婴儿多,成人少 D. 男性多,女性少 E. 瘦者多,胖者少 5.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 钠离子 B. 镁离子 C. 钾离子 D. 钙离子 E. 锰离子 6.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钙离子 D. 镁离子 E. 锰离子 7.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是靠哪种物质的移动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E. 水 8.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是 A. HCO3- B. Cl- C. HPO42- D. Pr- E. SO42- 9.按摩尔电荷浓度计算,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高于细胞外液,因此渗透压 A. 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 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基本相等 D. 细胞内液大于组织间液 E. 以上都不是 10.血浆与组织间液的重要差别是 A. 渗透压不同 B. 钾离子不同 C. 钠离子不同 D. 蛋白质含量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11.有关水的功能错误的是

A. 调解体温 B. 运输物质 C. 防御作用 D. 润滑作用 E. 促进、参与化学反应 12.各种消化液体丢失后,共同缺乏的电解质是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氯离子 D. 碳酸氢根离子 E. 钙离子 13.成人每日最低需水量为 A. 1000ml B. 1500ml C. 2000ml D. 2500ml E. 500ml 14.正常成年人每日尿量约为 A. 500ml B. 1000ml C. 1500ml D. 2000ml E. 2500ml 15.人体每日最少尿量为 A. 2500ml B. 500ml C. 1500ml D. 350ml E. 150ml 16.不能进食的人每日最低补液量为 A. 2500ml B. 500ml C. 1500ml D. 350ml E. 100ml 17.既能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又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离子是 A. Ca2+ B. Mg2+ C. Cl- D. OH- E. K+ 18.对ADH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促进肾远曲小管分泌H+,重吸收Na+ B. 促进肾远曲小管排K+,重吸收Na+ C.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 促进远曲小管对K+的吸收 E. 以上都不对 19.对于醛固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促进肾远曲小管对K+的重吸收 B. 它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C. 属于含氮类激素 D. 促进肾远曲小管分泌H+, 排K+, 重吸收Na+ E. 以上都不对 20.一次摄入大量水分后,尿量增加是由于 A. ADH分泌减少 B. ADH分泌增加 C. ADH分泌不变 D. 与ADH分泌无关 E. 以上都不对 21.大量出汗可出现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以上都不对 22.影响ADH分泌的因素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