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管理基础期末复习大纲精讲

信息管理基础期末复习大纲精讲

信息管理重要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重点)

1、信息的概念(重点,复习时需展开)

信息的定义及要素(掌握)

要素:

①语义要素: 信息有了语义才具有信息价值

②差异要素: 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③传递要素: 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

④载体要素: 负载信息的物质称为信息载体

信息的特征及分类(掌握)

⑤普遍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⑥动态性:信息在不断发展更新;

⑦依附性:信息依附于信息载体;

⑧相对性:不同的认知主体获得信息各不相同;

⑨可传递性:信息可以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传输,传输的成本低于其他物质;

⑩可共享性:信息被他人获得后,原信息持有者没有其他损失,即信息是非消耗的;

11可加工性:信息可以变换形式;

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的发生领域划分: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原始信息和派生信息;

3.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消息、资料和知识;

4.按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5.语法信息: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通信工程)

①语义信息:考虑其中内容因素的信息(信息检索)

②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信息服务)

③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感知、理解、效用,划分层次主要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信息。

6.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语音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等。

7.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

8.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重难点)

(1)一次信息

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活动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等。

(2)二次信息

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简单加工产生的一类信息。如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二次信息的形成是信息从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化的书目控制过程。它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

(3)三次信息

三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深加工产生的一类信息。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期刊书目、百科全书、年鉴等。这类信息包含文献著者、编辑者、信息加工者的创造性劳动,信息所含知识是经过鉴别、提纯和综合的。

2、信息化发展阶段及信息产业的特征

信息化: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将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

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化进程是一个由内向外逐步渗透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

信息产业的特征:信息产业: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

特征:

①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②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型产业;

③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

④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增值高效益型产业;

⑤信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⑥信息产业是省资源、省能源、低公害的社会公益型产业。

3、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信息管理的概念(掌握)

信息管理(狭义):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存贮、检索和分析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设备、技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即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的发展(掌握)

1)古代信息管理时期(工业革命前)

2)近代信息管理时期(工业革命——二战)

3)现代信息管理时期(二战后)

4)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5)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第二章(重点)

1、主要信息源的概念及采集方法

1)口头信息源/个人信息源/零次信息源:

定义:是指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

采集方法:访问交谈、召开会议、问卷调查、信息咨询等

2)实物信息源

定义:是指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生物标本、产品样品、工艺品等。

采集方法:反求工程、现场观察法

(反求工程:通过对样品的材质、造型、规格、色彩、传动原理、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人们可以猜度出研制、加工者原先的构思和加工制作方法,达到仿制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目的,这就是反求工程。)

3)文献信息源/记录信息源

定义:是指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息内容储存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类信息源。如各种书籍、期刊等等。

采集方法:信息检索

4)数据库信息源

定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

采集方法:信息检索

5)组织机构信息源

定义: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内产生的信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社团组织、企业等)

采集方法:访问交谈、内部刊物、组织机构的信息公开等.

2、信息整序及其主要步骤(重点,复习时需展开)

信息整序:把传递中的杂乱无序的信息整理为系统有序状态的活动

信息整序的成果包括:目录、题录、索引、书目数据库、简介、文摘等(二次信息)

综述、述评、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百科全书、年鉴等(三次信息)

步骤:1)优化选择——鉴别、筛选信息

2)确定标识

——确定信息的基本特征,用于识别信息

①确定标识:确定信息的基本特征,用于识别和定位信息

②标识依据: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外表特征:与信息内容无关的特征(题目、作者、出处、作者工作单位、专利号、报告号等)

外表特征的加工:

著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物质形态进行描述加工的过程。

方法:

●文献型信息:已有成熟的标准和规范。

●非文献型信息:有两种加工方法。其一,转化为文献型信息;其二,直接描述事物

的名称、外形、内容、性能、生产者及生产时间、地点等。

④内容特征:该信息涉及的中心事物和学科属性(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摘要等)

内容特征的加工:

标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的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加工的过程。

信息标引通常可分为以学科分类代码作为信息标识的分类标引(分类法)和以主题语词符号作为信息标识的主题标引(主题法)两大类。

3)组织排序——按一定规则和方法将信息排列成有序的集合

4)改编重组——将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

3、信息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概念:信息产品是由信息及物质载体构成,分为物理信息产品和数字信息产品。

(注意:所有信息产品都可以数字化)

特征:

1)易传递性和非消耗性;

2)效用滞后性和价值差异性;

3)唯一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4)价值的时效性和累积性;

5)经验产品性;

6)产品成本的独特性。

分类:

●内容类:新闻资讯、音乐、影视、游戏、图片、书刊、技术成果、专利、文献资料、研

究报告等

●工具类:软件、数据库、搜索引擎、网站等

●服务类:咨询、培训、专利代理、检索、翻译、通信服务等

4、信息商品化的条件及障碍

条件:

●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信息需求,突出了信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从物质中独立出来

●知识产权法使信息的共享受到限制

障碍:

●信息的公益性使一部分信息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信息的后验性使人们无法预先了解信息的功能和效用,这就使信息消费具有高风险性●信息的易传递性和共享性使信息商品的购买量小于需求量

●信息的效用滞后性和差异性使人们对信息价值的评价差异较大

5、信息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重点,复习时需展开)

价格机制:

一.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

a.信息成本

b.信息市场的供求情况

c.行业竞争情况

d.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化

e.信息商品的时效性

二.信息商品的特性对定价的影响

特性一:零边际成本

影响:传统商品中普遍使用的成本定价法一般不适合信息商品,不可能通过一次交易收回所有成本;先进入者容易垄断市场,形成垄断价格。

特性二:后验产品

影响:效用成为信息商品定价的主要依据;用户掌握了更多定价主动权。

竞争机制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许多卖者,而且各个卖者提的物品大体上相同。

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上有许多卖者,但各个卖者提的物品相似而不相同。

完全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原因:关键资源由该企业拥有;有政府支持。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即竞争不太激烈。

第三章

1、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分析——纵向结构分析

信息需要(客观的需要)——信息需求认识到的需要)

——现实需求(表达出的需要)——信息提问(向信息服务机构提出的需要)

2、信息服务的类型

文献提供服务、报道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

3、信息检索(重点,复习时需展开)

1)信息检索: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算法,从大量的信息集合中找出用户所需信息的

过程。检索原理:检索体温--匹配--文献标识

2)检索类型: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多媒体检索

3)检索工具

1.手工检索工具:

a.参考工具书:字词典、百科全书、手册、指南、名录、年鉴、统计资料等;

b.检索工具书:书目、索引文摘等

2.计算机检索工具:

a.联机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网络检索系统

4)检索途径

1)基于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

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

2)基于外表特征的检索途径

题名、著者、机构(著者所在单位、出版机构)、代码(专利号、标准书号(ISBN)、标准刊号(ISSN)、馆藏号等)

5)检索技术

①布尔逻辑检索技术

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

逻辑或(+,OR):表达检索词间的并列关系。可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

逻辑与(×,AND):表达检索词间的交叉关系。可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

逻辑非(—,NOT):表达检索词间的排除关系。可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但要慎用

举例:检索:“打印机驱动程序”检索表达式:打印机AND 驱动程序

检索:“微型计算机”方面的信息检索表达式:微型计算机OR 微机OR电脑

检索:“人工智能”方面的信息(不含电影)检索表达式:人工智能NOT斯皮尔博格

②面向互联网的检索技术

信息推送技术、信息拉取技术、信息推拉技术、知识发现技术(KDD)

智能信息推拉技术(IIPP)。

6)检索步骤

①分析课题,明确检索需求

②选择检索工具

③选择检索途径,构造检索式

④调整检索策略

⑤获取原文

7).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

1)直接访问相关网站2)利用搜索引擎3)利用网上数据库

第四章

1、几个概念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共享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将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台独立计算机、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

局域网: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广域网:是覆盖广阔地理区域的数据通信网,目前最大的广域网是Internet。

中继器:主要用于局域网的扩展。

交换机:主要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连。

路由器:主要用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连。

网关:主要用于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之间的互连。

ntranet:企业内部网.,指的是一个特定机构与其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的通信网络。

2、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的比较(一维条码的不足和二维条码的优势、特点)

一维条码的不足:

?必须通过连接数据库提取信息才能明确条码所表达的信息含义

?能表达字母和数字,而不能表达汉字和图形

?单位尺寸的标签信息容量小

二维条码:用分布在平面(二维方向)上的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来表达信息的条码技术。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表达信息,不仅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信息,而且能够表达汉字和图形。

二维条码的特点:

?高密度(可以把产品信息全部存储在一个二维条码中,要查看产品信息,只要用识读设

备扫描即可,因此不需要连接数据库,真正实现了用条码对物品的描述)

?具有纠错功能(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的二维条码同样可以识别)

?可以表示多种文字

?可表示图形数据

?可引入加密机制

3、物联网的要素和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要素:信息感知、传送网、信息处理

4、信息安全需求与信息服务

第五章

1、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计算机等的概念

1)数据仓库: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

据集合。

2)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的技术。包括:统计、分析、综

合、推理、预测等。

3)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简称OLAP) 又称多维分析,它对数据仓

库中的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和展现,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原始数据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4)人工智能:

广义:通过对人类智力活动奥秘的探索与记忆思维机理的研究,来开发人类智力活动的潜能、探讨用各种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途径,使人类智能得以物化与延伸。

狭义: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思维功能的科学。

5)专家系统是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6)神经计算机是一种能够仿效人脑信息处理模式的智能计算机。

2、人工智能的两种实现途径

①专家系统——基于传统计算机的智能信息处理,面向功能模拟

②神经计算机——基于神经计算机的智能信息处理,面向结构模拟(生物智能方向)

第六章

1、信息系统的类型

①事务处理系统

②知识工作支持系统

③办公自动化系统

④管理报告系统

⑤决策支持系统

⑥主管信息系统

2、信息系统两种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1).生命周期法

基本思想:采用结构化、模式化、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以用户为中心。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被划分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与维护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2)原型法

基本思想:首先,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系统开发的初步模型—原型;然后,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直至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3、各种典型信息系统(重点,复习时需展开)

1)决策支持系统

2)商务智能

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egence,BI):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它包括数据访问、数据和业务分析,以及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实质:将企业各种数据及时地转换为企业管理者感兴趣的信息(或知识),并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大支撑技术: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

3)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供应链管理内涵:1. 供应链管理把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成员单位都考虑在内了,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再经过配送中心到渠道商。

2.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总是力图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

3. 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有机结合成一体这个问题来展开的,因此它包括企业许多层次上的活动,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

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

CRM:是企业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以提高组织的赢利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加强竞争优势。内容:

与客户进行沟通所需手段(如电话、传真、网络、Email等)的集成和自动化处理;

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三部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产生客户智能,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5)电子商务系统

概念:狭义的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进行的商业活动。

广义的电子商务:通过各类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而不仅仅限于Internet上。

●类型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售前服务:向潜在用户提供全面有用的信息服务,刺激消费需求,方便购物决策;

售中服务:向用户提供全面的交易配套服务方便交易,包括商品查询、网上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

售后服务:帮助客户解决产品使用中的问题,排除技术故障,提供技术支持,传递产品升级或改进的信息以吸引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等。

第七章

1、知识管理的概念(理解)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进行识别、获

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美国得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

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精髓: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

(一)知识的识别

1)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2)知识的特性:财产性和实践性。

3)知识的类型:

从知识的所有者角度划分:个人知识、组织知识。

从知识的可明述性和共享成本的角度划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从知识描述的对象角度划分:

a.关于事实的知识,也被称为元知识、

b.关于规则的知识

c.链接性知识。

(二)知识应用的途径

1)建立可靠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

2)创新组织管理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的方式

①建立团队型组织。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共享应用和创新

②设立知识管理机构

③建立充满活力的知识更新环境

(三)知识创新及主要内容

简单地说,知识创新就是: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使之转化为市场适销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包括:

企业文化创新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3、知识管理战略(理解)

编码战略:战略核心是计算机。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储存在数据库中,企业员工都可以方便地调用。对于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而言,采用编码战略比较合适。

个人化战略: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是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享。在这里企业中,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储存知识。对于采取定制产品策略的企业,采用个人化战略比较合适。

第八章

MRP、MP RⅡ、ERP、BPR、CIMS、虚拟企业、SIS等概念及基本原理(重点,复习时需展开)

虚拟企业

又称虚拟公司、虚拟组织、扩展企业、虚拟集成、网络化企业、企业动态联盟等。

定义:目前,虚拟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核心:由不同的实体组织构成,但这些实体组织并不属于一个完整化、内部化的组织实体,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实体企业在地理空间、组织边界上的界限。

方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企业核心能力资源进行外部整合

目的:迎合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扩展企业的功能范围和能力

MRP物料需求计划

定义:根据产品订单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

基本思想:在需求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

MRP基本构成:

主生产计划(MPS) \产品结构与物料清单(BOM) \库存信息 .

制造资源计划 MRPⅡ

MRP-II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它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RP

概念: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

是面向供应链、面向流程的管理思想;

是综合了各种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基本原理:ERP仍以 MRP为核心,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延伸

在企业内部,延伸到生产、财务以外的其它部门。

在企业外部,延伸到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和客户。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定义:是通过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把企业的经营销售、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过程控制等全过程组合在一起的技术。

战略信息系统(SIS)是适应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而出现的,同虚拟企业的运作方式相对应,SIS是一个通过网络联结起来的“虚拟信息系统”,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应能随企业竞争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题型:

单选题:20*1分=20

多选题:5*2分=10

名词解释题:5*3分=15

简答题:3*8分=24

论述题:1*11分=11

案例分析题:1*20分=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