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

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

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
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

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方面转移,部分茶区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因此推广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已迫在眉睫。现将其技术总结整理如下:1、茶园机械化修剪的好处与手工修剪相比,机剪的主要优点:一是提高功效,不误农时。手工修剪1公顷成年茶园需用工30个,而1部机械两人操作日修剪量为2/3~1公顷,可提高功效10倍以上。这样有利于在全年茶园最佳修剪期完成此项工作,不误农时。二是可明显改变园相。机剪可使采面平整,便于茶园管理和采摘,因此机械采摘茶园必须先机剪。三是节约修剪成本。机剪直接成本(人工工资、维修费、油耗等) 150元/公顷左右,是手工修剪的30%。四是降低劳动强度。可以把茶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2、机械化修剪应选择的机种轻、深修剪可选择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双人抬式修剪机或日本进口川崎双人抬式修剪机。国产机价格适中,易配件,但耐用性差;进口机价格高,耐用,配件稍难,两种机型使用效果基本相同。台刈和半台刈修剪应选择茶园台刈专用机。3、适宜机剪的茶园类型现有茶园修剪机适合对茶园一年一度的轻修剪和3~5年一次的深修剪。轻修剪是每年整齐茶树采摘蓬面,促进腋芽形成和生长,便于采摘和减少花果的一种轻度修剪方法。要求修剪程度轻,仅剪去蓬面突出枝,剪平为度,且剪口每年需提高2~3厘米,以便保持一定厚度的绿叶层。茶树经过几年采摘和轻修剪后,树冠上形成很多浓密的细小衰退分枝(俗称鸡爪枝),影响产量和品质。深修剪是每隔4-5 年剪去蓬面上10-15厘米

深的一层“鸡爪枝”。要求修剪量大,不留或少留绿叶层,剪面平整、整齐,以达到恢复树势,提高育芽能力的目的。4、茶园机剪的时间轻修剪的最佳时间为停采封园后的9月底至10月中旬,一般以剪后伤口能愈合、腋芽能形成但不萌发为最适时,过早腋芽萌发,过迟伤口愈合不好,会推迟春茶萌芽时间;其次为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深修剪最佳时间为高、中档春茶采后的谷雨至小满,也可在春茶前的立春到惊蛰期间修剪。台刈和半台刈的最佳时间在春茶萌发前的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还可在春茶采后及时进行。

5、茶园机剪的方法对须机剪的茶园应先清除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茶枝和枯桩,以防损坏修剪机械。机剪操作手应全面了解机械性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副手要求身体强壮,技术熟练。使用的汽、机油不得含有害物质如铅等。修剪时深度要适宜,运行要平稳,速度要均衡。

6、茶园机剪后的配套管理一是增施肥料,促发新梢。对深修剪或台刈茶园必须迅速补充肥料,一般配合浅耕除草松土667平方米施尿素20-30千克或者有机生物肥30-40千克。二是可用修剪的枝梢就地覆盖或用作物禾秆覆盖茶园空行,保水增肥,促进新梢萌发生长。三是注意防治病虫害。修剪后及时喷一次浓度较高的杀虫药剂,避免害虫危害新梢。四是深修剪的茶园萌发新梢后要留3-5厘米再进行一次轻修剪方可正常采摘。

茶鲜叶机械化采摘项目规划

茶鲜叶机械化采摘项目规划 1. 项目背景及意义 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 80%~90% ,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 70% 。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在名优茶生产中,由于要求鲜叶原料幼嫩、匀齐,标准严格,茶叶采摘的劳动力投入更高,有些茶区名茶采摘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0%多。 茶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速,同时茶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比较效益近年来有所下降,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茶业外的行业转移,靠大量劳动力支撑的茶业生产发展,尤其是名优茶生产发展均因鲜叶原料采摘劳动力不足而受制约,机械化采茶将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希望所在。 2015年,信阳市茶园总面积187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全市783.74万人口,其中茶农约93万,茶叶从业人员近百万。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是茶农,每7个人中就有1人是从事茶业工作的。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6个,其中国家级及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各1个;全市拥有百万资产的茶农30余户,茶园面积超过300亩的种茶大户300个;茶叶集贸市场100余个;茶艺馆、茶楼30多家。

机械采摘能有效的提高采摘效率,相对于手采属于无选择性采摘,采下的鲜叶匀度较差,鲜叶质量不如手采叶。采摘细嫩,芽叶均匀一致是名优绿茶鲜叶的基本要求,鲜叶质量直接影响名优茶的经济效益,如能通过一系列的栽培措施和采后分级处理,使机采鲜叶经处理后能达到不同等级名优茶鲜叶的要求,对名优茶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通过在浉河区董家河乡、浉河港乡等地建设茶园1万亩,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对茶园进行整修,统一进行机械化采摘。项目建设期五年。 3. 项目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采茶机都是针对大宗茶生产时采摘茶树鲜叶用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动力带动刀片运动,快速剪切并收集茶树芽叶,从而达到采摘茶叶的目的。日本对采茶机的研究较早,可追溯到 1910 年,从采茶剪的出现算起,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日本上世纪70 年代茶叶机械化采摘基本得到普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对六个主要产茶县的统计调查显示,春茶机采达80% 左右,夏茶机采高达91% 。其后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始应用推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紫阳县夏秋季高温多湿,茶园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土壤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季继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搞好茶园管理。一方面保证多采夏秋茶,另一方面可使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增加,促使第二年春茶芽头的早生、快发,延长茶树的高产年限,提高茶叶产量,提高全年茶园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茶园耕锄 夏秋季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二次,第一次5月中、下旬,第二次7月上、中旬,耕深7至8厘米。通过中耕除草,疏松采茶时践踏板结的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清除杂草,使茶树根系提高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力。熟化土壤,加厚耕作层。把表层较肥的土壤,连同其中的杂草,肥料、有机残落物翻入下层,供根系吸收利用。 秋季深耕改土:耕翻深度一般多在20至30厘米。深耕能把浅耕不到的下层土壤翻耕疏松,从而大大改善通气透水状况,提高蓄水供肥供水能力。深耕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雨季过后进行,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护根的目的。条形茶园深耕顺茶行横向耕挖,泥土从下向上提,使茶行根颈部“上空下壅”。 浅耕培土:主要作用在幼龄茶园上,耕翻深度一般浅于10厘米。

其主要作用在于疏松茶园表层土壤,同时兼除杂草。由于深度较浅,对茶树根系损伤不多。幼龄茶园行间比较空旷,土壤直接受到日晒雨淋,容易形成板结层。因此,在生产上,茶园浅耕于一年中就要多次进行。 二、茶树合理修剪 1、生产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每年10-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轻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3~5厘米剪去蓬面枝叶(或从蓬面往下压5-8厘米)为度。中小叶种茶树轻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略弧形为宜,这样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宽度,对提高单产有利。经过轻修剪可以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密度,增强茶树长势。 (2)、深修剪:每年5-6月或9-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以剪除“鸡爪枝”层为度。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仍要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年限。 2、衰老低产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每年的5-6月或9-10月对育牙能力弱,对夹叶比重大,两轮间歇期长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进行重修剪,:以剪去原树高的1/3-1/2(离地高度30~50厘米)为宜。过轻,效果不显著;过重,树势恢复慢,影响产量。重修剪时要注意留下粗壮桩头,剪除干净细弱枝条,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现结合我镇茶园实际,特制定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及地点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任务2500亩。一是生态茶园1900亩,。二是在村老地块建设以台茶系列(台茶1号)为主的乌龙茶特色基地600亩(套种覆荫树),其中镇级特色基地500亩,村级特色基地100亩。 二、建设内容 2014年我镇生态茶园建设内容以套种云南樱花为主的覆荫树,共种植覆荫树2500亩,种植覆荫树20000株。在每亩种植9棵覆荫树的基础上(覆荫树每亩种植云南樱花树苗7株,坚果树苗种植2株),动员群众按标准放养茶树160株,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三、技术要求 一是每亩按行距9米,株距8米的规格种植苗高不低于1.5米的覆荫树,二是按照行距1.5米,株距2.8米的规格每亩放养茶树160株,放养茶树要有标识。 四、政策补助 一是农户每户每亩在7月28日前打足40厘米×40厘米9个种植坑塘后,由镇人民政府补助苗高不低于1.5米的树苗,由农户在领到树苗的2天内完成种植,并进行管护。二是通过适当修枝或插标示物等形式,农户每亩按标准完成放养茶树160株。 农户完成以上两项建设内容后,并经县、镇两级验收通过,待县级拨付补助资金后,镇人民政府用县级拨付兑现我镇的生态茶园建设资金一次性补助农户每亩100元作为管护费。 五、时限要求 7月25日完成宣传动员和组织打塘工作;7月31日前完成每亩9株覆荫树种植;8月20日完成每亩160株茶树放养。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组织推进我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加强苗木筛选和采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材料、宣传栏、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生态茶园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指定专人负责把好苗木的选择和采购关,保证在7前31前按时种植。 (三)相关要求。各工作组要进村入组做好群众宣传动 员工作,按技术要求督促好覆荫树套种、茶树放养工作,并做到底数清,面积实。此次抽调工作时限至8月30日。 此方案,遵照执行。篇二:x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市、县茶产业暨生态茶园建设推进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确保我乡生态茶园建设目标任务 顺利完成,特制订《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关于江苏省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及发展设想

xx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及发展设想 潘强1汤茶琴2徐德良2(1、无锡市滨湖区农机推广站, 2、xx茶叶研究) 茶叶是江苏省传统农业产业,以优质、高效在全国茶产业中独具特色,江苏省茶叶产业生产管理技术、加工技艺、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9年,我省茶园总面积47.04万亩,茶叶产量15700吨,产值接近14亿元,成为我省丘陵山区和沿湖茶区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 茶叶也是产业链最长的农产品,跨越农业和食品业两大领域。一般规模茶厂都拥有包括茶园(鲜叶管理)、茶厂(生产加工)、仓库(仓储保存)和销售(包装销售)的全程产业链。因此,茶叶产业对从业者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涉及茶叶技术人员、田间作业人员、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包装作业和仓库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和销售类从业人员。其中,田间管理、鲜叶采收和茶叶加工方面用工需求最大,劳动强度高。此外,茶叶生产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劳动力分配不均,使用工难问题加剧。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转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高强度、低回报的农业生产工作逐渐被劳动者所鄙弃;劳动力密集型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缺少生机和活力;等等现象使农业用工紧缺问题日渐成为当前阻遏农业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迫使农业产业技术核心的转变。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无疑是解决产业发展用工问题的唯一方法。 一、茶叶机械发展现状 我国从解放初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开展了茶园管理机械及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了适合大宗茶生产的茶园机械化作业单机设备。进入80年代,大宗茶产业发展面临危机,名优茶产业应运而生。以精细采摘和加工为特色的名优茶生产使面向大宗茶生产的茶叶采摘机械乏人问津。而随着生产承包责任制的

新建茶园管理技术规范

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 新建园技术规范 起草单位:武汉安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执行时间: 选择园地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主干道,园区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污染源,土壤理化性状良好,pH值4.5-6.5,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首先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成片集中的土地建立丰产茶园。其次,选择缓坡地带或坡度在30°~40°的坡地建立坡地茶园,也可建成丰产茶园。再次,充分利用山地、坡台地,经开垦后建成概念上的大茶园。 土层厚度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的砂质壤土,酸碱度PH值4.5~6.5;年雨量在15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8-25℃。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整个茶区符合“戴绿帽、束绿带、穿绿鞋”,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开沟建成等高梯地茶园,种植沟深0.6米,宽1.5-2米。台面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竹节沟,山顶、山箐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实现抗涝排水,保持水土作用。 茶园绿化 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栽种的速生优质树种,以深根、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枝叶疏密适中的果树、经济树种为佳。茶园中覆荫树种选择:合欢、银杏、山苍子、天竺桂、油茶、桂花、等;在空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可选:香樟、香椿、苦楝、桂花、罗汉松、山茶花、杉木等,乔灌结合种植;防护林和山顶可选:杨梅、香樟、罗汉松、杉木、楠木等树种。 生态位配置:在以茶为主体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上、中、下三层结构,即树木-茶树-绿肥植物(矮杆)。茶园内覆荫树每亩种植乔木树8-10株,约30米茶行一株,错落有致栽培;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每3-5米种植1株或适当密植。 绿化树管理:加强对防护林、行道树、覆荫树的肥培管理,提高成活率。当覆荫树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应及时进行适当整枝、修剪,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茶树的正常生长。 道路水利 适当拓宽茶园主干道和支道。主干道要便于农用车辆通行,利于运送茶园农资、鲜叶,支道不低于1.5米,形成方便的茶园交通网络。 主要建设排蓄水系统,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排蓄水系统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在茶园上方开挖防洪沟,拦截山洪,引入排洪沟;茶园内侧开竹节沟蓄水,园区选择靠近水源或雨水汇集较多的地段,根据地形、水源和灌溉面积配套建设蓄水池、小水窖,铺设管道或开挖水渠,实现茶园水利,

茶园管理制度

茶园管理制度 一.建设要求 区位要求:交通便利,离茶叶初制厂的直线距离5km以内;规模要求: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开地条件和生态要求;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坡度在25°以下,土壤PH值4.5-5.5.茶树栽种品种应为国家和省级无性系良种。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基地附近及上风口以及河道上游无明显和潜在的污染源,且土层深厚、养分较高,排水良好,起伏较小的坡地和能适应于机械作业需要的地域。 二、茶园规划 建设新茶园前,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对生态有机茶园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制度出具体的发展和实施方案。 1.道路规划。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 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道路网。 干道。干道是全国的交通要道,贯穿园内各作业单位,并与附近的交通公路等道路相衔接。道路宽2-3m,能供汽车来往行驶。 支道。宽1-2m,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 步道。宽0.5-1m,作为下地作业和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与干、支道相接,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 2.水利规划。做好园区内排水沟、灌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排水沟 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

界处;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排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 水。 隔离沟。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隔离雨 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 纵沟。顺坡设置,可利用原有溪沟,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 横沟。与茶行平行设置,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 使蓄积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水排入纵沟。 3.生态环境规划 茶园建设还需做好生态环境的规划。重点做好茶园防护林带、 遮阴树(经济林)、风景树木、果树、花卉等规划设计,以形成 生态立体茶园,便于调节茶园综合生态链,增强幼年茶园抗病 害能力,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同时茶园还可规划套种如花生、 豆浆等农作物。 三、茶园建设 整理基地。我区田间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9月份作物收割完毕后就应该开始准备茶园开垦工作。山坡茶园在9月后及时砍掉杂灌开始准备茶园的建设。 坡地茶园建设:首先清理地面的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恳,开垦深度应在50cm以上。除尽树根、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应在30cm 以上。 田地茶叶建设注意以下几点:

勉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勉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茶园管理是成年茶园创造高产优质、夺取当年丰产丰收、实现高效目标和幼年茶园培育强壮骨干树冠、迅速成园见效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要不失时机的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成年采摘茶园管理: ㈠轻修剪:春季成年采摘茶园以轻修剪为主,剪去受冻枝叶、枯枝和鸡爪枝,一般剪去树冠蓬面10—15厘米,为越冬芽萌发、旺盛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修剪宜早进行。高山茶园修剪应在春分前即3月20日前结束,春季不宜进行深、重修剪。 ㈡耕锄追肥:利用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加、茶树逐渐恢复生长发育的有利时机,及时浅锄、松土,提高地温,蓄养水分,及时补充营养肥料,增施茶树容易吸收利用的无公害肥料(如有机复合肥等),禁用美国二铵和硝铵类肥料。耕锄深度为15—25厘米。每亩用肥量应掌握在30—50公斤,开沟施入覆土,沟深15—20厘米。应在3月20日前结束。 二、幼年茶园管理: ㈠定型修剪:对1年生、树高在25厘米以上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统一保留高度20—25厘米,其余全部剪去,在春分前后完成该项工作;对树高在50厘米左右的两年生茶树,可先采春茶,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统一保留树高45—50厘米,其余全部剪去。 ㈡浅锄追肥:为培养丰产型树冠,春季及时浅锄松土,锄去杂草,提高地温、蓄含水分和养分。耕锄深度15—25厘米,施肥开沟深度15—20厘米,亩施30—50公斤有机或无机复合肥等无公害肥料,为茶树旺盛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 三、新植无性系茶园管理: ㈠修剪保苗。为防止茶苗失水,在栽植后全面剪枝定型的基础上,迅速剪除萎蔫枝叶,最大限度减少茶苗叶片等表面蒸腾,减少茶苗水分散失。 ㈡灌水保湿。及时灌水,有明显干旱地块和失水茶苗的园地,确保晴天每天或隔天灌水一次,使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保证茶苗不失水、不萎蔫。 ㈢合理间作。在茶园耕作行(大行)间套种一行豆科、绿肥或玉米,实现植物遮阴、改良土壤、增加收益之目的。 ㈣遮阴防晒。为阻止烈日直晒,选择搭棚、覆盖稻草、秸秆等质量轻、遮阴效果好、透气性强的材料,及时遮阴防晒,减少茶苗受晒失水。 (本资料非正式文件,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最新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讲课教案

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日期:2015 年11月19日

一.基本概括 ①自然地理概括:本观光茶园设计在福建武夷山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全年降水量1960毫米,年均气温19.7℃。春季气温回升,春雨连绵,但常出现春寒。春末夏初(5~6月)为雨季,多暴雨。局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盛夏,天气炎热。间或出现地区性雷阵雨和在台风影响下的降雨,雨后又常发生旱情。秋季气温逐降,雨量少,天气干燥。冬季多西北风,气温低,经常凝霜、结冰、下雪。 ②地形地貌概括:主要是以平整的场地为主。存在高差的地方,上、下层景观空间界线,一般釆用台阶或者平台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以绿化组团的形式对观景效果不佳、存在高差的挡墙、断面进行遮蔽处理。 ③区域社会经济概况:该区域经济主要靠旅游业和茶叶,每年政府都会花大资金开发旅游业,环境治理的不错,茶叶生产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茶叶是武夷山地区的龙头产业,但武夷山地处山区,与沿海城市经济还是差很多,所从总体来说经济发展的不够好。 二.可行性分析 ①旅游资源分析:该茶园在武夷山地区,其突出的地貌是丹霞地貌,。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其中天游峰、虎啸岩是其代表景点,青龙大瀑布也不错,当然最好的是九曲漂流了另还有十八寨景区和一线天。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 ②区位条件分析:园区西临崇阳溪、东靠大王峰路,交通便利,在选址方面,符合了“应地制宜,合理选址”的原则。园区与印象大红袍演艺区邻而建,与印象大红袍演艺区、茶叶博物馆共同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休闲项目组团。园区以风光秀美的武夷山自然风景区作为项目的整体背景。在园区内,可以仰望大王峰,远眺玉女峰,武夷山水的灵动秀美尽收眼底。 ③客源市场分析:茶园地处武夷山里,来武夷山旅游的人们经过此茶园可以到茶园驻足,感叹观光茶园的魅力。武夷山产的大红袍知名国内外,爬山爬累的人们来到茶园自然会来上一泡大红袍,享受武夷山的美景;此观光茶园主打武夷文化,能够吸引情操高的游客,来到观光茶园不仅可以享受美景,还可以品尝文化火锅,快哉快哉。所以茶园的客源市场自然不在话下。 ④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市场定位是面向爱茶人士,能提供一定消费的人群。茶园有武夷茶叶博物馆,武夷名丛展示园,来旅游的人们可以坐上观光车或者自己开车来到观光茶园(观光茶园与山脚通了公路)了解武夷茶叶文化和武夷名丛。经营策略是保证质量,提供好的服务,突出文化和休闲两个重点。此观光茶园规模要大,各项设施要齐全,要满足顾客需求,观光茶园要让顾客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使他们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 三.茶园规划与设计 ①主题思想:以“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为设计主题,用雕塑、壁画、铺装、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共同展示武夷茶文化的内涵。功能定位为集休闲、游览、参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茶园。项目以展示武夷山传统茶文化和茶史,宣扬武夷茶文化,再现武夷

茶园员工管理规范

基地生产管理规范 岗位职责: 生产经理: 1、负责执行和监管茶园年、季、月度生产作业。并学习制定生产计划。 2、负责每天观察和及时报告茶园病虫害、草、肥水情况。并定期做基地全面巡视工作。 3、负责组织安排施肥、除草、防虫治病等生产工作,设备维修、安全环保计划。 4、组织安排并督促基地人员全面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落实基地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 5、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和及时完成采购任务,做好采购记录(以便比价、议价)。 6、做好基地人员定期考核和评比; 负责做好基地种苗的培育、筹划、安排和调配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定期巡视基地的种植、养护、管理等现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纠正,实施种植、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生产指导: 1、负责制定茶园年、季、月度生产计划;

2、收集、记录生产报告,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并指导、检查、监督生产。 3、负责制定各种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督查; 4、考察与学习其他的白茶基地。 5、完成部分采购任务。 6、统筹管理生产基地。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宜。 负责组织编制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设备维修、安全环保计划;负责组织、技术员、生产员、机械手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对其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和评比; .负责组织拟定本部门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及控制; 积极贯彻园区的管理方针与经营政策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以及设备、设施配置规划 负责制定各种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督查;负责做好基地种苗的培育、筹划、安排和调配工作; 负责按照生产规程要求组织安排施肥、灌溉、除草、防虫治病等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是最常见的农作物,是很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种植时要想实现丰产,对于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尤为重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可分为苗期管理、拔节长穗期管理以及开花结实期管理。一起来看看详细的管理技术吧。 1、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在出苗到拔节期前,一般是生长到7-8片真叶时,这时叶色浓绿,叶片宽厚。这时要做好蹲苗措施,首先做好土壤的干湿度,保持上干下湿状况,土壤水分要在60%左右,这样可促进根系发育膨大,还能使根系扎根更深,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有利于生长中期的吸水抗旱性。另外在也要做好防旱防渍措施,在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当阴雨天气时,未免根系渍水,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涝。

2、拔节长穗期管理 拔节长穗期主要是在拔节到出雄穗的这段时间,一般历时一月,这时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一起进行的,主要是以穗分化为主。这时主要注意的是水分管理,在拔节期极易遇到春旱,是否觉定浇水要视当地的降水量而定,在此期间如果当地的降水量不足,就要及时浇水保持植株水分需求。而且这时气温升高,蒸腾作用较大,水分极易被蒸发,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要及时灌溉才能获取高产。在玉米抽雄时间段,对水分极为敏感,干旱时必须浇水,否则会影响到产量,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防涝,而大风气候要及时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开花结实期管理 开花结实期在玉米抽雄到成熟这段时间,一般历时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此时时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影响它的产量的因素有授粉、水分以及光照等,在抽穗杨花时,水分不足,植株授粉不良,结实率较低,而且还易导致茎叶早衰,这时需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而在灌浆期浇水要慎重,不宜盲目的浇水,到了灌浆前期要适当的控水,到了后期在增加水分,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而这时也是植株早衰的使其,要及时施肥防止植株早衰,还要做好大雨气候的排水防涝措施,避免土壤积水过大,导致通透性较差,使根系不能正常呼吸,影响养分的吸收。另外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性,可减少空杆现象的发生,在授粉不佳时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一、春季茶园管理技术 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春茶是当年茶叶生产中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季茶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时期,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及早抓好春茶生产,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春茶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早施催芽肥。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的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茶园比较,全年增产10%-20%。春肥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用量占全年总用量的40%-50%。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氮、磷、钾比例为3:1:1的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一般的投产茶园春肥亩施尿素30公斤配施磷钾肥。催芽肥在春茶萌发前25天施用为宜,一般亩用25-35公斤化肥或速效性化肥在茶树根部周围开沟施用,在茶行间挖条形沟,沟深20cm~30cm,施肥后应及时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同时,在3月底或4月上旬茶树刚萌发时喷放“叶面素”、“爱农”、“一喷早”等叶面营养液,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但雨前、雨后和气温高的中午不宜喷施。 (2)浅耕松土。虽然大部分茶园秋、冬季进行了深翻,但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春茶前还应该浅耕1次,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同时浅耕能铲除冬春杂草,减少养分与水分的损失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3)病虫害防治。实行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春茶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危害,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如果需要应选用“天王星”等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茶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适时采摘。茶树具有“早采早发、迟采迟发”的特征,为了多采名优茶可适时偏早开园,当茶树有10%左右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茶。在春芽先期,茶叶品质优异,应及时采摘,以抓质量为主,每隔3-5天采一次。中期抓产量每隔4-5天采一次。后期采养结合。春茶采摘的关键是要适度嫩采,确保春茶开园早。根据新梢成熟度进行开采,成熟度以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为标准,春茶当采摘面上有60%左右的新梢达采摘标准时开采,大面积茶园应适当提前嫩采。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回加工厂,确保鲜叶原料洁净、新鲜,并适时加工茶叶。 (5)合理修剪。修剪宜在春茶萌发前30-40天进行,先修剪海拔稍低、东南坡向,树势较强的茶园,后修剪其它茶园。轻修剪的茶园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枯死枝”、“病虫枝”、“突生枝”,一般剪去5-7厘米。对分枝过密而树势弱或冻害严重的茶园,则要重剪,时间要延迟到春茶采摘后进行。成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应及时修剪,修剪程度应根据茶树生长势强弱和衰老程度不同,而选择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并结合施肥补充养分恢复树势。 (6)预防倒春寒。预防倒春寒,可采取茶园覆盖,熏烟防冻等方法,但日常所用的,最简易的方法是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在茶树蓬面上覆盖稻草、薄膜、遮阳网等覆盖物,保护茶树抵御春寒的侵袭。

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技术 培养丰产型基地除了选用适宜优良品种外还需要合理剪采来培养育能力特强的树型,如光良种,没有培育理想的树型,一方面也影响良种品质形状。对幼龄树来说,务必从定植时开始抓起,根据品种分枝形状进行定型修剪,即茶苗移栽后,应立即进行定型修剪,留下3~4片真叶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顶芽,当腋芽萌发长到一芽4~5片叶时,枝条基本成熟时留2~3片叶采一芽二叶,夏秋季以同样的方法留叶分次采养,用以采代剪方法培养树冠骨架,在此基础上,次年春夏秋茶继续采 用“以采代剪”的方式培养树冠,冬季进行一次平剪为下年投产培养广阔密集采摘面,对于投产茶树来说也需要每年进行轻剪或深修剪,一方面有效控制树冠高度,另一方面不断更新产生枝条,提高树冠面育芽能力,同时运用合理采摘技术,适当留养,合理控制树冠能力幅度,这样才能有助茶树保持旺盛的育芽能力。 茶叶的采摘 采茶原则,一是坚持采养结合法,幼龄茶园在采摘时必须注意留养,保证以采摘时生长期内有一批新叶留养在树冠上,在采摘过程中注意采养结合技术,即“采面养底、采中养侧、采高养底、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采摘技术,这样既能保持树冠上有一定的叶面进行光合作用,为上面采摘一定的养分,促进多发芽和分枝数,扩大树冠采摘面从而达到产量、质量、养树三结合的目的。因此在采摘方面应注意春茶宜早采,嫩采名优茶和高中档茶,以留鱼叶为主,即《一叶初开为主》,夏茶应留1叶采摘秋茶适当留叶采茶原则。同时要注意及时采下对开叶,因为多叶不及时采开而留在树上,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也给茶树生长带来较多的弊端,如对开不及时采下来会抑制和推迟下批新梢发芽减少采茶批数,对开叶多占空间位置,叶片老化较快生长功能下降,影响光合作用也增加养分消耗,因此必须强调及时采下对开芽是一项增产的重要措施。 肥培管理 茶树生长得好坏,茶叶产量品质的高低与施肥种类、数量密切相关,施用的肥料量营养成分相结合保证茶树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因此应坚持合理的科学施肥方法,现结合本文作者经历施肥方法如下: 以重施腐熟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飞为次冬施重肥每亩施花生饼10公斤猪鸡粪200公斤,茶叶专用肥30公斤,氮磷肥30公斤,混合搅拌均匀后开深沟施下,然后盖土施肥时间应在11月秋茶结束后最好。春茶结束前应加夏茶肥料,每亩施尿素30公斤或施粪水50担,夏茶技术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 茶叶是XX区传统特色产业,目前全区共有茶叶种植面积X万多亩,年产量XX多吨,年产值XX多万元,注册茶叶生产企业十几家,拥有“XX”牌三山玉叶、“妙手”牌天赐玉叶、“海和森”茶叶、XX惊茗、七顶玉叶等名优品牌,其中玉叶茶屡屡在全国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为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近年来,XX区农机化管理站在茶叶机械化生产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着力推动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一、XX茶叶生产机械的发展现状 区农机化管理站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在全区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机械。截止XX年底,全区茶叶生产机械总动力1172kW, 总台数627台,其中茶叶剪修机105台,采摘机40台,揉捻机112台,多功能理条机78台,杀青机49台,扁形茶叶炒制机138台,其它茶叶机械105台,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管理与加工的初步机械化,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农的劳动效益。 (一)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现状 全区很多茶园虽已有多个作业环节开始利用机械进行作业,但茶园管理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由于市场缺少适用的机械或因为价格原因,茶园的中耕作业、施肥作业、植保作业及灌溉作业基本是依靠

人工完成。对于修剪作业,由于目前市场上修剪机械技术成熟,价格合理,我区许多地方茶园修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二)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相对于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来说,我区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茶叶加工机械品种多,机型比较齐全,基本上满足了我区茶叶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的茶叶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根据加工需要,可完成茶叶的初、精加工。 二、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还较低, 茶园管理机械化工作进展不快。 1、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缺乏。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短缺,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缺少配套适用的耕作、施肥、植保、灌溉等机具。因茶园管理机械对生产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如开展机采工作,对山地茶园的坡度、梯面、道路、品种、栽培方式等各种基础条件都有适当的要求,而目前不少茶园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机采等机械化管理工作。而我国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茶园田间管理机械种类不全,且生产的大都是一些通用类机械,其不适用于茶区作业。 2、茶叶加工机械设备较落后。虽然我区每年的茶叶机

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

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应用意义及现状 (一)技术应用意义 茶叶大多种植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小型化、多功能是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特点。在茶园管理中,茶园作业劳力消耗占整个茶园管理80%以上,其中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过程中用工量最大,也是实现机械化难度最大的一项作业。国内许多地方的大宗茶叶采摘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名优茶采摘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名优茶采摘机械化几乎为空白。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采摘机械化问题已成为各地名优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转移,部分茶区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张,从而造成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茶叶这个传统密集型产业造成了剧烈冲击,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亦增加了成本支出,而国际大宗茶价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迫切需要实现茶园管理机械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技术应用现状 茶园管理机械化主要包括耕作、中耕施肥、植保、节水灌溉、修剪采收。茶园耕作施肥方面,仅有-些小企业从事茶园耕整机械生产,产品性能、数量都无法满足全市茶叶发展的需要,而目前国内茶园施肥机械产品很少。病虫害防治方面,植保机械品种多,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园病虫害防治要求。灌溉装备方面,节水灌溉设备已能够满足茶园的灌溉要求,但应用很少。茶叶修剪采摘方面,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园管理对修剪采摘机械的需求,目前柳州在大力推广,应用广。全柳州茶园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小型多功能管理机、茶园修剪机、低容量喷雾机、单人及多人手持式采茶机、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等。 二、技术内容 (一)技术定义 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是指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利用各类先进、实用机械实施耕作、中耕施肥、植保、节水灌溉、修剪、采收等生产过程的技术。 (二)技术路线 耕作→中耕施肥→植保→节水灌溉→修剪→采收。 (三)技术要点

春季茶园的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茶园的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在春季茶园的培育管理并不是所有的都一样的,根据茶树的生长时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案,主要分为幼龄茶园、成龄茶园和衰老茶园三个阶段的不同管理。 一、幼龄茶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1、合理间作:闲行严格按照规范套种要求,套种作物以豆科为主,与茶带相距30厘米以上,严禁套种高杆及攀沿作物,忙行严禁套种。 2、合理疏苗、培育壮苗:对丛生密植茶园,按每穴留3—5株壮苗的要求,除去弱小茶苗,培养健壮茶苗,疏苗时使用枝剪将多余的弱小茶苗从根颈部剪除,切不可手提拔除。 3、合理修剪:根据树龄、苗情适时修剪,可分为定型修剪与轻修剪,定型修剪是苗高达到25—30厘米,有1—2个分枝时,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顶部多余部分,留侧枝。轻修剪是在上年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0厘米剪去以上部分的枝条,时间以惊蛰前后为佳,最迟必须保证在萌芽前。 4、及时施肥:春夏季是茶苗生长的旺盛时期,必须及时补充茶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一般在春茶萌动前十五天左右施入,根据其生长周期按少量多次施肥原则进行。 5、病虫防治:根据虫情,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针对绝大部分茶园虫害为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叶螨类、黑刺粉虱等,可采用“天王星”、“印楝素”、“鱼藤酮”、“绿晶”等生物农药对症防治。

6、及时除草抗旱:采用人工或农机具清除杂草,切忌不可用牛犁,防止茶园荒草,可采用化学除草。旱时充分利用塘、堰、库等水源灌溉抗旱,同时采用茶树保水抗旱剂和茶园铺草等措施增加茶园抗旱力,检查整修茶园排水沟渠,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二、成龄茶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1、适时轻修剪:必须在2月中下旬以前对成龄茶园进行轻修剪,一般在棚面上剪去徒长枝、病虫枝、受冻枝叶,高度为3—5厘米左右。 2、及时追肥:在轻修剪的同时及时进行开沟施肥,以保证春茶萌动生长所需养分,一般施入茶叶专用肥80—100斤亩。 3、浅耕除草:在3月上旬对茶园进行浅耕除草,一般对茶园浅耕深度为10—15厘米,达到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的目的。 4、清沟排渍:在春季对茶园的排灌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整修,做到灌能进、涝能排。 三、衰老茶园改造 1、台刈培蔸:针对衰老茶树,春茶前进行台刈,能使树势长势良好,对今后长期增产极为有利,以离地面5—10厘米处刈去,切口要求不要破裂,最好向阳倾斜,光滑清洁,台刈后用药物进行消毒或采用黄泥封口。 2、加强肥水管理:对台刈的茶树要及时补充养分,加强肥水管理,使其快发新梢。 3、疏枝修剪:衰老茶树更新后形成的新枝不如茶树幼苗分枝有

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说明

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日期:2015 年11 月19 日

一.基本概括 ①自然地理概括:本观光茶园设计在武夷山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境气候差异较大。全年降水量1960毫米,年均气温19.7℃。春季气温回升,春雨连绵,但常出现春寒。春末夏初(5~6月)为雨季,多暴雨。局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盛夏,天气炎热。间或出现地区性雷阵雨和在台风影响下的降雨,雨后又常发生旱情。秋季气温逐降,雨量少,天气干燥。冬季多西北风,气温低,经常凝霜、结冰、下雪。 ②地形地貌概括:主要是以平整的场地为主。存在高差的地方,上、下层景观空间界线,一般釆用台阶或者平台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以绿化组团的形式对观景效果不佳、存在高差的挡墙、断面进行遮蔽处理。 ③区域社会经济概况:该区域经济主要靠旅游业和茶叶,每年政府都会花大资金开发旅游业,环境治理的不错,茶叶生产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茶叶是武夷山地区的龙头产业,但武夷山地处山区,与沿海城市经济还是差很多,所从总体来说经济发展的不够好。 二.可行性分析 ①旅游资源分析:该茶园在武夷山地区,其突出的地貌是丹霞地貌,。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其中天游峰、虎啸岩是其代表景点,青龙大瀑布也不错,当然最好的是九曲漂流了另还有十八寨景区和一线天。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 ②区位条件分析:园区西临崇阳溪、东靠大王峰路,交通便利,在选址方面,符合了“应地制宜,合理选址”的原则。园区与印象大红袍演艺区邻而建,与印象大红袍演艺区、茶叶博物馆共同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休闲项目组团。园区以风光秀美的武夷山自然风景区作为项目的整体背景。在园区,可以仰望大王峰,远眺玉女峰,武夷山水的灵动秀美尽收眼底。 ③客源市场分析:茶园地处武夷山里,来武夷山旅游的人们经过此茶园可以到茶园驻足,感叹观光茶园的魅力。武夷山产的大红袍知名国外,爬山爬累的人们来到茶园自然会来上一泡大红袍,享受武夷山的美景;此观光茶园主打武夷文化,能够吸引情操高的游客,来到观光茶园不仅可以享受美景,还可以品尝文化火锅,快哉快哉。所以茶园的客源市场自然不在话下。 ④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市场定位是面向爱茶人士,能提供一定消费的人群。茶园有武夷茶叶博物馆,武夷名丛展示园,来旅游的人们可以坐上观光车或者自己开车来到观光茶园(观光茶园与山脚通了公路)了解武夷茶叶文化和武夷名丛。经营策略是保证质量,提供好的服务,突出文化和休闲两个重点。此观光茶园规模要大,各项设施要齐全,要满足顾客需求,观光茶园要让顾客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使他们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 三.茶园规划与设计 ①主题思想:以“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为设计主题,用雕塑、壁画、铺装、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共同展示武夷茶文化的涵。功能定位为集休闲、游览、参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茶园。项目以展示武夷山传统茶文化和茶史,宣扬武夷茶文化,再现武夷山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茶园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茶园建植与改造、茶园管理、茶叶采收等内容。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长期依赖人工作业,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茶树品种、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配置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充分考虑绿色生产发展的要求。 一、茶园建植与改造 (一)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应注意保持水土,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1.茶园应建于平地或缓坡地。坡度≤15°的缓坡地应进行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的以梯级茶园进行建设施工。 2.道路建设与修整。主道一般宽4m,是茶园的交通道;支道一般宽2.5m,是运输耕作等机具的运行道路;生产管理作业道宽度一般在1m以上。 3.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二)茶园整地 新建茶园应先进行初垦作业,将沟壑地块填平整成坡地,一般要求坡度≤25°,耕作深度70cm~80cm。适用机械:

挖掘机、铲车、装载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复垦深度30cm,通常采用轮式拖拉机配套圆盘耙、旋耕机等进行作业。 新建茶园应采用150cm以上大行距种植,使用挖掘机、大型开沟机等进行开沟,开沟尺寸一般不低于:上口80cm,底宽65cm,沟深70cm。 (三)茶苗种植 1.品种选择。新建茶园优先选择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 2.开沟施肥。移栽前按种植行开施肥沟,底肥深度30cm~40cm,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与土壤拌和、覆土,施肥后仍有8cm~10cm的深度。 3.移栽定植。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等高种植,每穴移栽茶树苗2株~3株,株与株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20cm以上。移栽后及时浇水。 4.初次修剪。栽苗、浇水后进行初次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以减少植株水分蒸腾。 5.铺草保墒。初次修剪后及时铺草,铺草厚度5cm~10cm,宽度80cm~100cm,亩均铺草600kg~800kg,使根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二、茶园管理 (一)茶树修剪

茶园幼龄期管理技术要点

茶园幼龄期管理技术要点 幼龄茶园是指茶苗定植至正式投产前(三年)的茶园,在这段时期内,茶苗正处在成长阶段,同时它对不良因素的抗御能力较弱,所以必须加强管理工作,为快速成园和创建高产稳产茶园打好基础。幼龄茶园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一、防止渍害 对于原为水稻地和山塘地的易积水新建茶园,要在茶园积水部位的最低处开沟,将积水及时排出茶园,以免造成渍害,伤根死苗。同时,要在茶园来水处开挖截水深沟,阻断地表流水进入茶园。 二、抗旱保水 1、培土当年移栽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进行培土,可在茶苗周围30厘米左右培上一层碎土,以减少水分蒸发。 2、灌溉当年移栽后,夏季旱期较长,采用上述防旱措施后,视干旱程度可辅以人工灌溉,在6月下旬齐苗之后干旱之前,每丛浇上半瓢清粪水(50升水对三四瓢猪粪尿),随即覆盖,并在茶株两边培土。在特别干旱季节应每半月浇1次水,每次每亩浇水量不少于3000公斤,也可每半月引水排灌一次跑马水(注意:水灌半沟即可),湿润土壤后,即切断水源。 三、耕锄除草 幼龄茶园除草可结合浅耕培土进行,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避免与茶树争夺养分。每年进行3一5次,深5—10cm左右,特别是春草、夏草和秋草要及时铲除,不能伤根,在茶苗周围15厘米左右的杂草必须手工拔除,以免伤苗,同时进行培土。但当年新种茶园,在夏季干旱时期,夏草不可除,以留草保湿保苗,否则,易松蔸伤苗,成造死苗。 四、补苗间苗

新建茶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死苗,茶苗缺丛须及时补植,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影响茶园的产量和美观,因此,应在种植当年开始到种植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选择同龄、同品种的茶苗移栽补缺。 五、合理施肥 茶园施肥分基肥、追肥两种。基肥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追肥则在各季节茶芽萌发时追施。幼龄茶园的基肥,每亩施200公斤复合肥或菜籽饼;追肥以人粪尿或速效肥为主:茶苗栽种当年,因根系不发达,不能动土,应用打洞施肥法分二次施下,每亩施稀人粪尿6担,速效肥50公斤,时间为5月上旬和7月上旬;二龄的亩施稀人粪尿15担,茶叶速效肥150公斤,分三次于3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施下;三龄后的追肥每年要分三次进行,各次的用肥比例为5:3:2。施肥时要求离根茎4-10cm,浅沟施入覆土,树势越大越向外移;以免茶苗根茎被肥料灼烧,同时便于养分被茶苗根系吸收。 六、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应考虑茶苗的生长速度,当茶苗长至30cm左右(种植一年苗),主茎粗3m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15—20cm为宜,剪去主枝,主枝即在剪口下2—3个腋芽萌发成第二层骨干枝;第二次修剪(种植二年亩)高度在第一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第三次修剪(种植三年苗)高度再在第二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每次修剪时树枝修剪部位都必须充分木质化,否则腋芽萌发分枝角度小,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效果。第三次修剪后,芽叶萌发时即可以进行轻采,实行以养为主,以采为辅,要做到“采高养低,采心养边,采大养小”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的茶树高度掌握在45—60厘米,这时骨架已经形成,以后再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定型修剪时期原则上都应在一年生长结束后休眠期(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修剪。 遂川县茶业管理办公室 二O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