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辐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该理论主要来自于双生子研究。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纵向研究历经的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不可能像横向研究那样数量大;被试的流失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可能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长期的纵向研究还可能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3)聚合交叉设计:结合横向和纵向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组群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

--优点:能够区分年龄效应,组群效应和测量时间效应,确

定不同年代的人经历的发展变化是否相同。

--缺点:程序复杂且费时又昂贵;是最有效的研究设计,但是仍然存在研究结果能否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4)跨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优点:能更好地形成理论,能对变量作出更全面的考量,能扩大变量范围,有助于分清变量并确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由近及远: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生理发展从大肌肉延伸至小肌肉,故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1)反射行为

2)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

5)激发潜能(ERP)

6)操作性条件反射

7)设备

(8.高振幅吮吸法)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1.感知运动阶段:

①在这一发展阶段,婴儿有组织的感觉和动作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清楚和明确。

②婴儿所表现出的是某种完全实用的、边感知边做的被动作束缚的智慧功能,尚没有表现出沉思和反省的信号操作能力。

③皮亚杰将婴儿的认知描述为前符号、前表征和前反省的“感知运动能力”。并将该阶段划分成六个分阶段,分别是:反射练习期、习惯动作时期、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尝试错误期、符号问题解决阶段。

2.前运算阶段:

①儿童在诸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等现象中,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心理表征迹象。

②前运算儿童尽管获得了这种符号思维,但是他们缺乏一些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式,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③皮亚杰还认为他们的思维常常表现出其他三个特征: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受知觉外表的支配(直觉性)以及在同一时刻只关注或集中于某一个情境的一个方面(中心化)。④该阶段主要可分为两个分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思维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①皮亚杰将运算界定为某种用于转换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构,该阶段的特征性成就就是进行具有可逆性的心理运算能力。

②具体运算思维能够去中心化。

③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原则是同一性原则。

④该阶段的思维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可逆性、守恒性、传递性。

4.形式运算阶段

①儿童开始能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

②既能考虑当前情境,也能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

③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的推理。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

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

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3)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4)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

(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主要表现在言语功能、词性、句子结构的分化等方面。

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从单、双词句到简单句到复杂句的过程,结构越来越严密,意义也越来越明确。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单词句是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

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确定。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事件可能性策略。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

2)词序策略。指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的顺序来理解句子;3)非语言策略。受情境影响,如外界参照物线索。预期也是非语言策略的一个方面。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表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

人脑先天所具有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正向情绪或积极的情绪占优势(严重缺乏积极情绪会使人变得冰冷和残酷)

2)情绪稳定

3)情绪体验丰富多样(情绪贫乏会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挫折)

4)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逃避或否认或压抑)

5)适时、适地、适度的表达情绪(以符合社会规定的“表达规则”)

6)能及时地、合理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避免不良情绪随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烈和泛化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从生物学到社会性,从直接到间接,由外部到内部。

2)从情绪的表现看,从外显的到内隐的,从里外一致到表里不符,从混沌到统一。

3)从情绪的内容看,社会性情绪逐渐增多,生物性情绪体验减少。

4)从对情绪的意识和识别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5)从对情绪的控制来看,盲目的冲动—受外部控制—自我控制,逐渐学会自我按照社会需求的方式适时、适地、适度的表达情绪和行为。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父母是否在场;

2)环境的熟悉性;

3)陌生人的特点;

4)抚养者的多少;

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6)婴儿早期接受的刺激的多少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玛西娅对青少年深度访谈后,提出了四种青少年同一性类型或状态:

同一性获得:即青少年在考虑了各种选择后对某一特定同一性作出承诺的状态;

过早自认或同一性拒斥:即青少年在没有充分探索和考虑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过早地承诺某一种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延缓:已探索了多种选择,但他们还未作出承诺,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焦虑,体验着心理冲突;

同一性扩散:既不去探索也不去思考多种选择。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柯尔伯格研究认为,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具有三个阶段:(1)性别认同(2-3岁):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2)性别稳定性(4-5岁):即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3)性别恒常性(6-7岁),即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含义:广义的依恋是指个体对另一个体的长期持续的积极地情绪联结。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特定的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类型:A类型:回避的;B类型:安全的;C类型:反抗的研究者大多数儿童属于安全依恋型,A、C两类又称不安全依恋。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对照料者的安全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

2、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

3、儿童与照料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4、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客体中心阶段:儿童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玩具或东西上,而不是儿童本身。

2)简单互动阶段:儿童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儿童的行动。

3)互补性互动阶段: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社会交往,可以看到模仿已较普遍,还有互补或互惠的角色。在发生积极的相互交往时,还常常伴有哭和微笑之外的合适反应,如语词的、情绪的反应。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

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对于这一问题有多种解释。——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幅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是: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启发(自己编的啦):在教育工作中,有的过分地强调环境的影响,有的过分强调儿童的资质等先天遗传条件,这些都是不妥当的。因此,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并弄清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其地位。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受社会性质的制约,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种社会生活条件,从这一意义说来,教育和社会生活条件一样,也是一种环境影响。我们一方面要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要反对关于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的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总是通过他们的活动、通过他们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当然也包括遗传因素)实现的。总之,认为遗传和生理成熟制约着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则在这个条件下决定着发展的过程,而教育则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吉布森(Gibson)和瓦尔克(Walk)设计了一个“视崖(Visual cliff)”实验。

目的:研究儿童对深度知觉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结果:36名被试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人“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结论:实验表明,婴儿早已有了深度知觉,但不能断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在出生后的六个月中学会的。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评价p93:

1)为该领域带来了某种关于儿童本性,以及他们认知发展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的新视角。

2)并非无懈可击。该理论不可能适用于任何认知发展的情形,并且对认知变化如何产生所作的解释不够具体。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思想性甚于它的实证性。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1)关于思维的起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他的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是不是简单的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2)关于思维的结构,皮亚杰认为,思维的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为格式。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

(3)关于思维的机制,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认知结构的生长变化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低级的智慧适应是把动作加以组织,同时又修改原有的动作组织;高级的智慧则是把经验内容加以组织,同时修改原有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世界。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技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评价:P93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一.学习论:强调后天环境和学习对语言的获得具有决定性影响。

1.模仿说--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传统的模仿说:阿尔波特(Allport,1924)---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还把模仿和强化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认为模仿是强化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选择性模仿说: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1975)---儿童是有选择的模仿成人的语言,这种模仿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功能上相似;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2.强化说--斯金纳(B.F.Skinner,1957)

认为环境因素,即当场受到的刺激和强化历程,对言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重要条件。

二.先天论:否定学习和环境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强调先天禀赋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N.Chomsky)

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人类先天具有普遍的语法能力,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由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

三.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Jean Piaget)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表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所具有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相互作用论--维果茨基等人

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特别重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认为语言发展受到先天的、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语言结构产生于语言的社会交往功能,只有在交往中发挥实际的功能,这种结构才能习得。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的作用。儿童和他人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在其中儿童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但它不能解释儿童语言获得中的许多问题,也不能排除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强调本能的作用强调自我的作用

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

青春期为止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trust vs.mistrust)。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0-1]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和怀疑感(autonomy vs.shame)。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1-3]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initative vs.guilt)。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有两个:发展良心和获得性别角色。[3-6]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industry vs.inferiority)。该阶段的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必须勤奋地学习,但同时又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6-12]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identity vs. identity confusion)。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12-20]

6)亲密对孤独[20-40]

7)繁衍对停滞[40-65]

8)完整对绝望[65以后]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埃里克森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着眼于把儿童看做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而不是单从某个心理过程的发展来研究儿童。2)埃里克森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

3)埃里克森重视教育的作用,不仅指出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还提出了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

4)埃里克森虽然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作了重大修改,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伊底移向自我,并十分重视自我与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以及从某些具体问题来看,埃里克森仍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

5)其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一样,也没有很好地得到实验证明。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一是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先天素质和气质、体貌特征以及成熟速率。

比如成熟速率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就男孩来说,早熟的男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容易表现出独立、自信的人格特征,更可能成为受同伴推崇的人物。晚熟的男孩依赖性强一些,反抗性也强一些,较易表现出侵犯性行为;就女孩来说,晚熟的女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当然,早熟者似乎比晚熟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尽管这种差异不如男孩之间的差异大。

早熟和晚熟的孩子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缩小,但还会有一些痕迹留存。如早熟者似乎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时间要早一些,还比较注意比较注意给人留下好印象,有时显得刻板、过分约束自己;晚熟者在的个性方面比较灵活,果断,有洞察力,但容易生气、放纵自己。

二是社会化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团体组织和机构,以及网络、广播、影视、书报杂志等媒体。

比如父母的教养类型,在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和权威型中,权威型父母是较理想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提出了合理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了适当限制,设立了恰当的目标,一贯地、一致地支持并坚持孩子执行这些目标。同时他们对孩

子的成长表现出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参加家庭决策。这种教养方式是理性的、严格的、民主的、耐心的。既坚定地要求服从,又努力促成其独立,是以爱为基础的。

(电视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电视已经成为了家庭的成员。关于电视与家庭及儿童个性的发展有以下研究结果:——电视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冲突,也可能增加家庭成员的紧张度。

——攻击性的电视节目会导致部分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其攻击性增强,出现更多的暴力行为。

——电视看的太多与学业成绩差有正相关。)

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

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玛西娅对青少年深度访谈后,提出了四种青少年同一性类型或状态:

同一性获得:即青少年在考虑了各种选择后对某一特定同一性作出承诺的状态;

过早自认或同一性拒斥:即青少年在没有充分探索和考虑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过早地承诺某一种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延缓:已探索了多种选择,但他们还未作出承诺,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焦虑,体验着心理冲突;

同一性扩散:既不去探索也不去思考多种选择。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有两个分阶段:

①集中于自我时期;②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

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特点:

①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绝对认同规则)。

②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坏的,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

③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④儿童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⑤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特点:

①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

②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

③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

④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⑤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的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1)前习俗水平:儿童基本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包括法律道德和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换两个阶段。

①儿童对是否的定义,是说一个人为了避免惩罚,应该服从规则。(服从和惩罚定向)

②儿童发展了简单的交互的道义。(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2)在习俗道德水平,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包括个人之间的相互期待、相互关系和一致性和社会体系和良心两个阶段。

①最初强调做一个“自己和他人眼光中的好人”,意思是有良好的动机,表现出对别人关心。(好孩子定向)

②社会观点取得了优先地位。儿童不仅关心对社会秩序的遵守,而且也关心对这个秩序的维持、支持和论证。(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3)在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因为这些原则有内在的正确性而不是由社会确定它们是正确的。它包括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和普遍的伦理原则两个阶段。

【重点归纳】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1)人类种系心理发展

①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动物心理学)

②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民族心理学)

(2)个体心理发展(研究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也就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发展的变化有三个特点:系统性、连续性、持久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从出生到青年前期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儿童特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17、18岁左右)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探明儿童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还探究儿童的认知、情绪、自我意识、个性以及社会化等领域的特殊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特殊与一般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

?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关于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量的积累;阶段性:质的飞跃。

?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

?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实质是一个人的特征和情境变化均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首先提出动物印刻行为,后期研究用“早期学习”代替“印刻”。);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代社会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进化论的影响。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于20世纪初首次用问卷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兴趣等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A.Binet)首创用智力量表进行个体差异鉴别,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A.Gesell)提出了婴幼儿发育常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建立的儿童情绪的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胚种期(组织和组织分化期);胚胎期(细胞和组织分化期)--内胚层-消化系统和器官腺体、中胚层-肌肉、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胎儿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高级准备”)

?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胚胎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各种重要的器官的分化和生理系统的产生在这个时期出现。

?妊娠的头三个月是关键性的,四分之三的流产发生在这一阶段。

?胚胎期和胎儿期的初期是对致畸因素最为敏感的时期。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孕妇的营养、疾病、药物、情绪状态、年龄与胎次;辐射、出生状态(缺氧、早产、低体重儿)?<身体的发展>: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共四个时期)

1.身高和体重:有两个最快的发展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第二个高峰期在青春发育期。

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

·个体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在最初的六年内继续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着,学前期已接近成人水平。

·淋巴系统的发育在第一个十年中表现出一种特殊的速度,10岁时达到成人的200%,之后淋巴系统功能逐渐退缩。·生殖系统的发育在童年期(第一个十年)几乎没有什么进展,而在全身第二次发育开始以后才迅速地发展。

?儿童身体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远近原则(中部到边缘,由近及远)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重量的增加

--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偏侧化。

--脑电图的波形改变:儿童大脑的成熟顺序是由后往前: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脑的反射活动

?手眼协调:看见东西并能抓住它。用眼睛控制手的活动,并把手准确地伸向物体所在的方位。

?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

?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成熟(重要因素);教养方式;环境。动作训练的前提是成熟,对儿童动作的训练要在其成熟早期开始,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

?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个体视觉可能在4-5个月胎儿期内已经发生了。

?目前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有三种: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测定婴儿辨别颜色的方法有: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

?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之前一直在增长,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丧失。

?婴儿抚触训练主要是针对新生儿和婴儿进行的,训练者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进行抚摸、按摩等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减轻焦虑,增加机体免疫力。

?时间知觉:没有直观的形象、无法直接感知、相对性、主观性。

?幼儿是观察力初步形成时期,表现为四个方面: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

?

思维(认识)的起源--皮亚杰(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思维的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皮亚杰称认知结构组织的基本单元为格式(scheme)。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的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儿童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operation)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

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2、同化和顺应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个过程。

——同化(assimilation)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accommodation)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3、平衡。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地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思维发展阶段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客体永久性的形成,是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从自我中心状态的第一次解除,标志儿童已把主客体分化开来,能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三山任务”

——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不守恒性:守恒是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现象学因果性: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而不管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儿童获得了守恒性,形成了群集结构。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取得守恒性的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几种典型的守恒性实验:

—数目守恒: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物质守恒: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长度守恒: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液体质量守恒:液体守恒实验

—面积守恒:

—体积守恒: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重量守恒: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群集结构>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形式运算阶段(11、12-成人)--儿童思维此时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儿童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单元:

一、图式(schemata)--图式是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此处的图式与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schema)不同,它指的是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特征组合或事件程序。比如教室的图式、会议的图式、起床的图式等。

二、映像--映像是一种感觉印象,或表象,是对事物知觉后留下的直观印象。

(当信息还停留在知觉水平,没有被进一步理解和加工时,我们会采用映像的方式保留相应的信息。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知觉映像更明显,他们更多地使用映像来解决问题。)★相对简单、低级;都是对事物、场景的真实的表征;都是年幼儿童经常使用的认知单元。

★映像比图式更为全面、复杂,图式是映像中的一部分或片段。

三、概念或范畴--概念是对一组对象或事件的符号表征。它通常表示的是有相同特征的一类事物,比如:水果、鸟等等。——概念的功能:

★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有助于儿童形成知识体系。

★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儿童概念的发展特征:

★概念的内涵逐渐与成人一致。如对“昨天”的认识。

★在思维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概念。

★能更好地用词描述概念。

四、判断--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判断(或命题)。如:鸽子是鸟,铅笔是文具,树是植物等。在儿童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判断。

★概念和判断是儿童思维的产物,是儿童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后发展起来的,是对事物进行抽象加工后的产物。概念是判断的组成单元,判断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概念以一定的关系组成的。

★概念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映像是感性知觉的产物。概念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但又超出了具体的事物;映像必须直接依赖于具体的事物。

◇信息加工阶段

1、感觉登录--即感觉记忆或感觉贮存,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完全保留刺激的本来属性,保存时间很短,大约250毫秒左右。常见的感觉记忆形式有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2.注意--

<婴儿>的注意为无意注意,随着年龄的增大,婴儿的注意范围日益扩大,能够注意外界环境中更多的刺激。

<幼儿>的注意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形成过程中。

①幼儿的注意不稳定,非常容易在外界刺激下转移注意力。有研究表明,1岁儿童看一个玩具的时间仅能维持2秒钟,到2岁时能维持8秒钟以上。5-6岁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注意稳定性可以达到7分钟。

——影响幼儿的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如果活动符合儿童的兴趣,适应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如看动画片时可以保持30分钟。

②幼儿注意的另一个特点是注意范围扩大。较小的幼儿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只注重节目中的视觉形象如人物的长相、服装、动作等,较大的幼儿则对人物的对白、情节感兴趣。

③幼儿注意的第三个特点是注意策略的使用。较小的孩子还不能使用注意策略,5—6岁的孩子在注意中可以使用一定的注意策略。

<小学阶段>儿童注意的有意性逐渐提高,具备一定的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

①注意的控制性提高。儿童能够根据目标提醒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因此注意的稳定性提高了。

②具备一定的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比如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可以在复杂的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弹钢琴时将注意力分配到自己的两只手上。

③能够使用一定的注意策略。

——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很多种具体的方法,比如走迷宫、紊乱线条追踪、随机数字表中寻找某个数字等,都可以训练孩子注意的稳定性。

3、记忆--按照信息加工理论,记忆过程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短时记忆是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是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

——从记忆容量来说,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从加工过程来看,短时记忆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能进人长时记忆。

——从保存信息的性质来看,短时记忆的信息多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长时记忆的信息则以符号编码为主。

(1)婴儿记忆的发展--婴儿的记忆发展表现为再认能力和回忆能力的提高上。

(2)幼儿记忆的发展--基本记忆能力的发展

——短时记忆:有研究发现,5岁儿童平均能记住4个数字,12岁儿童能记住6~7个,大学生能记住8个。对感兴趣的东西幼儿可以记得更多一些。

——再认能力:儿童的再认能力超过回忆能力。

——记忆策略的使用:学前儿童一般不会自发地使用记忆策略,在成人的要求下,他们可以进行复述,或将同类事物组织在一起进行记忆,通过理解或联想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加工来帮助记忆,这一能力学前阶段的儿童还不会。有研究表明,如果将记忆的任务和儿童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任务比较简单,幼儿也可以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3)儿童记忆的发展--童年期儿童开始正式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有意记忆,所以童年期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记忆策略的发展

复诵策略(机械重复的策略)的使用;组织策略的使用;精细加工策略的使用(会使用这一策略的人并不多,到初中时期应用这一策略的人才会迅速增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会使用试图回忆的方法帮助自己记忆。

◇元认知: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力,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1)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对认知对象的知识和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或情感体验,它可能出现在认知前,也可能出现在认知后。

——元认知监控:主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活动。

2)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元认知行为:

1、计划--在执行任务之前计划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如何进行活动,或采取什么办法进行这些活动。

2、激活认知规则和策略--能够自发寻找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则。

3、监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4、控制分心和焦虑--按照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活动上,抵制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控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

5、评定结果--学习结束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学习进程进行评定。

◇儿童元记忆能力的发展:元记忆(metamemory),是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元记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自己记忆广度的估计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学龄儿童的估计比较接近实际,四年级学生基本达到了成人的水平。(2)有关记忆材料与任务的知识:学前儿童已经认识到材料越熟悉越容易记,材料数量越多越不容易记,到学龄期儿童能意识到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也影响记忆效果。

(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学前儿童已经知道了一些记忆策略,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了解的记忆策略越来越多,但会使用的还不多,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复述策略、分类策略,但到了六年级才会发现复述策略比分类策略更有效,在学习中更经常地使用分类策略。

2、记忆的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伴随着认知活动产生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才能产生元认知体验。因此学前儿童的元认知体验还不丰富。

关于记忆的元认知体验是由关于记忆材料难易的判断或情感体验组成,小学儿童已经能逐渐对所学材料进行判断,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3、记忆监控:儿童的记忆监控能力是逐渐发展的。有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到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记忆监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总的来说,元记忆在小学阶段发展得比较快,但水平有限。学校教育对儿童元记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数原则(格尔曼):一对一原则、稳定-次序原则、基数原则、抽象原则、次序无关原则。

?婴儿的语音知觉与成人的语音知觉一样,具有范畴性。

?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0-1岁)

1.反射性发声阶段:1个月左右: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婴儿的哭声可分为两种:分化的和未分化的。

2.牙牙语阶段:通过牙牙语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

——不到10天的婴儿已经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

——1个月的婴儿其肌肉运动已经能和成人语流的停顿同步。——几个月的婴儿已具备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即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听准音)

2.语词理解:

——8-9个月,婴儿已经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表现对语言作出相应的反应,但这时的反应是对包括语言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

——11个月左右,婴儿开始真正理解词的意义,对语言做出反应。

儿童此时对词义能理解,但不能说出词,这种不能主动说出的语言叫被动性语言。

?语言发展期

◆语音的发展: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和普通的声音不同,它是有一定意义的。

儿童是以音位为单位来获得语言。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有很多变体,他们通过区别特征掌握语音。但儿童不是学习个别的、孤立的单音,而是通过学习词来学习语音的。

儿童不是在被动的模仿成人,而是主动探索,形成自己的语音体系。改变(替代、同化、删除)和选择。

◆词义的发展

10-15个月期间,婴儿说出了第一个词。随后的几个月便是所谓的“一词期”。认识到词可以代物是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就。

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

幼儿词汇中各类词使用频率高的特点是: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幼儿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

◆句子的发展

1.句子的产生: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

——不完整句

(1)单词句(1-1.5岁):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

掌握单词句的特点:单词句与动作紧密结合;单词句的含义不十分明确,词义笼统;词性不确定。

(2)电报句(1.5-2岁后):这种句子表达一个意思时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是成人的电报文件。

——完整句

(1)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

(2)复杂句是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连接或相互包含组成的单句。

——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意义关联的单句组合起来构成的句子。

2.句子的理解:

(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句子越复杂,儿童理解起来越困难,这主要取决于句子表达的事物关系的复杂程度及理解其所需的认知活动的困难程度。同时,句子的句法复杂性、所用连词的特点对句子的理解也有影响。

(2)理解策略: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是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智力理论的发展>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多因素论(桑代克):社会智力、具体智力、抽象智力。?群因素论(瑟斯顿):智力可分成若干种基本能力因素。?因素的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第二层分为两大因素群:言语和教育与机械和操作;每一大因素群又可分为若干小因素群,每个小因素群下又有许多特殊因素。

?流体智力:先天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随神经系统的成熟不断发展,相对不受教育和环境等影响。达到顶峰后开始衰减;晶体智力:后天通过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发展起来的智力,到达顶峰后一直保持到老年。(卡特尔)

?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三维度分析智力结构:内容、操作、成果。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八大智能: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观察。?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分智力、情境智力、经验智力。

?智力的PASS模型(戴斯):P:计划;A:注意-唤醒系统;S:加工(两个S代表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

?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量表:1905年发表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后经过多次修订。

该量表中首次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2.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对比-西量表进行修订,1937、1960、1972、1982和1986年又分别修订。

该量表首次提出了智力商数(IQ比率商数)的概念。

该量表包括儿童组(3—14岁)、普通成人组和优秀成人组。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别包括儿童智力量表、成人量表、学前儿童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其中儿童智力量表适用6—16岁儿童。

该量表中首次引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从此以后其他智力量表也都采用了该概念作为衡量智力的标准。

4.婴儿的智力测验

婴儿智力测验制定的难度很大。正常儿童在婴儿期所测得的智力分数几乎不能预示到儿童期的智力。

婴儿智力测验在预测智力有缺陷的儿童未来的学业成绩上确有相当的有效性。

目前应用较广的婴儿测验:

(1)格赛尔发展程序表

1947,美国耶鲁大学,格赛尔及其同事制定

测量出生4周至6岁的婴幼儿的发展程序表。包括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以及与人们交往的行为。

(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由贝利及其同事在格赛尔发展程序表的基础上制定。

主要测量出生后2个月至2.5岁的婴儿。

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及婴儿行为记录三项。

该量表已经制定了常模。

该量表对早期发现婴儿的情绪、感觉和神经系统是否有缺陷有很大帮助。

?智力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先快后慢

(1)一般人的智力发展自3、4岁至12、13岁呈加速发展,13岁后发展变慢--13岁之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儿童期,智力增长的趋势不是等速的,先快后慢的发展曲线)(2)智力发展速度与停止年龄与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关系,智力低的人发展速度慢,停止年龄早;智力高的人发展速度快,停止年龄晚。

(3)智力发展大约在25岁达到顶峰--25岁以后智力停止增长。(v=0)

?智商的稳定性:

(1)婴儿早期智力测验的预测性较低,说明婴儿期智力发展尚不稳定。

(2)4岁时测得的智力分数对以后有较好的预测性。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聚合式、发散式、交叉式。

?初级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情绪,自我意识情绪是有认知和意识参与的人类独有的情绪。

?情绪的四成分:

情境(当前的事件、回忆、思考,甚至先前的情绪体验都能引起儿童的情绪)

身体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的、神经的生化变化,如心率、血压、皮肤电、内分泌等的变化)

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声音等)

情绪体验(有意识的情绪体验在个体知觉到情绪或说得出情绪名称时发生。语言是情绪体验的关键)

?情绪具有情绪识别、情绪感受、情绪表达、情绪控制四个维度。

?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伊扎德发展出“最大可识别面部运动编码系统”,考察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微笑:自发性微笑(0—5周),也叫内源性微笑或生

理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以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月开始)

?年幼儿童常常使用两种重要的情绪表达规则:“亲社会规则”和“自我保护性规则”

?儿童情绪的获得: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儿童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的害怕的反应通常被称为怯生。?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条件下,安排患者逐渐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类似“冲击疗法”)

模特塑造法:通过榜样或模特的积极示范来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绪,获得正确的行为。

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的发展;理智感的发展;美感的发展

?儿童情绪获得的理论有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四种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实现: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和独特的个体,自我的各个方面是统一的,有自我发展的连续感,自我认识和别人对其的认识是一致的。

同一性延缓:正在经历探索,尝试各种选择,但是还没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

同一性拒斥:过早地接受了价值取向和目标,尊重和认同权威,对传统的价值观很感兴趣,缺少反思。

同一性混乱:个体缺乏清晰的方向,对自己是怎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有形成清晰的意识。

?最初的个性或气质--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易养型、难养型、迟缓型(慢慢活跃起来的)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点红实验”。结果:15个月大的幼儿开始能够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这标志着儿童客体的自我产生。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绪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偏高。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的分化;自我中心—“假想观众”和“个人寓言”;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逐步实现自我同一

?性别是带有生理、心理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每一性别的特征。?性别同一或性别认同是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性别角色的认同是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

?个体认同自己的性别及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区别男女性别角色的过程或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性别差异的表现:

——身体和动作方面:女孩从出生开始在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上就比男孩快,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男孩从受精开始就表现出身体生长的脆弱性。

——认知方面:

①男女性别差异有年龄倾向,从学龄期开始女孩开始明显优于男孩,但到青春期这一优势开始下降。男孩到青春期后智力开始逐渐优于女性,直到青春期结束这一优势开始逐渐结束。

②男女在语言、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在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女孩比男孩更多地参加社交活动,易于合作,而男孩喜欢攻击,对物更感兴趣。

?双性化与无性教育:双性化(Androgyny)是希腊语词根,意思是男性化和女性化混合和平衡。这是一个很老的概念,有其在古典方法论、文学和宗教中的根源。双性化是一个有意义的人格指标,是心理健康化的标准。其教育意义是:着力培养男女学生人格双性化,形成理想的性别角色,消灭性别图式,防止传统的性别图式的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起,比姆等心理学家提出要使个体从文化强加的男性化、女性化限制中解放出来。既有男子气,又有女子气的个体是存在的。双性化个体要比性别类型化个体更健康,更有适应性。应该从儿童期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养,使儿童动的人与人之间的很多差异,而不要去强调性别差异。

?鲍尔比在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依恋的概念。

?艾斯沃斯用“陌生情境技术”来测量1-2岁儿童的依恋水平。

?劳伦兹曾用“印刻”一次来描绘小动物的依恋过程。

?同伴的作用:

——同伴是强化物

——同伴是范型

——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

——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儿童友谊分为五阶段(赛尔曼):未形成友谊;单向帮助

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同伴地位:受欢迎儿童;一般儿童;被忽视儿童;被排斥儿童;争议性儿童。

?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观点采择(自我中心的观点;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自我反省;相互角色采择;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交往技能的训练。

?儿童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和劳动。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学龄期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逐渐增多,游戏逐渐减少。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心理学家。他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的判断》是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临床法(谈话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所做的回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对偶故事法:每次出示两个接近的故事,让儿童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交互决定论;替代强化;观察、模仿和自我强化)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外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关系性攻击、社会性攻击)/情感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和攻击性攻击/个人推动的攻击和社会推动的攻击/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攻击。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梳理榜样;认知的影响;角色扮演;社会文化环境(最大的环境影响因素);父母的利他行为;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其他媒体等主旋律内容。

?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只觉得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羞愧感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时产生的心理状态。--3岁儿童已经出现萌芽状态的羞愧感。学前期儿童已经能够产生羞愧感。

?儿童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

?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特点是管得住,放得开,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

?自我控制的测量:

——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测验

——图形配对测验

——迷津测验

——抵制诱惑测验

——延缓满足测验

?自我控制训练:有意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自我监督;

积极鼓励;榜样;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人工智能复习重点

人工智能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30分) 1、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注意不是Rengongzhineng!!) 2、任课老师的名字:郑波尽邮箱:zhengboj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1481861.html, 3、据说还会考亚里士多德的功绩……(你们自己去网上查查,老师说是常识来着) 4、可能会出选择题的几个点:黄帝的“指南车”、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亚里士多德的形 式逻辑、布莱尼茨的关于数理逻辑的思想、“机器人”一词的来源。 5、AI(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 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6、研究对象:模拟人类智能 7、研究目标:研究看上去具有人类智能的系统,解决需要人类智能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简答题。 1、图灵测试:三个重点 (1)一个测试者,一个受试者,一台机器 (2)所有交流信息无泄漏 (3)如果提问者区分两者的正确率小于50%,则可以认为机器具有智能 2、希尔勒的中文屋子: 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的,以英语作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中英翻译手册。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用中文回答出问题,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希尔勒中文屋子的实验表明用图灵测试来定义智慧还是远远不够充分的) 3、人工智能的思想流派: (1)基于符号处理的符号主义(Symbolism) 人类思维的基本单元是符号,思维过程是对符号的处理过程,自然语言也是用符号表示的 理论基础: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有限合理性原理:人类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合理性 (2)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 人工神经网络是典型代表,其理论基础是脑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能力,以及大规模并行,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处理的特点.可以处理不确定性问题. (3)以演化计算为代表的演化主义(Evolutionism) 模拟自然界的生物演化过程入手,以解决智能系统如何从环境中进行学习的问题. 理论基础为达尔文的进化论。 (4)以多智能体系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Actionism) 在没有对简单的智能系统有清楚的了解和大量的实践以前,不可能准确地理解构造更为复杂的人类智能的方法。从简单的系统开始,逐步构造出更为复杂的系统理论基础为控制论Cybernetics 。 三、程序题 1、倒水问题(14分) 一个10升的桶里有10升水,现有3升和4升两个空桶,如何得到5升的水?用程序实现。

人工智能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xx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人工智能》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开卷出卷教师: 考试专业:考试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在(D )年 A.1946 B.1960 C.1916 D.1956 2.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两个最重要最广泛领域为:B A.专家系统、自动规划 B. 专家系统、机器学习 C. 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D.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 3. 下列不是知识表示法的是 A 。 A:计算机表示法B:“与/或”图表示法 C:状态空间表示法D: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4. 下列关于不确定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C 。 A:不确定性知识是不可以精确表示的 B:专家知识通常属于不确定性知识 C:不确定性知识是经过处理过的知识 D:不确定性知识的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 5. 下图是一个迷宫,S0是入口,S g是出口,把入口作为初始节点,出口作为目标节点,通道作为分支,画出从入口S0出发,寻找出口Sg的状态树。根据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搜索的路径是 C 。 A:s0-s4-s5-s6-s9-sg B:s0-s4-s1-s2-s3-s6-s9-sg C:s0-s4-s1-s2-s3-s5-s6-s8-s9-sg D:s0-s4-s7-s5-s6-s9-sg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三家:符号主义、进化主义和连接主义。 2. 问题的状态空间包含三种说明的集合,初始状态集合S 、操作符集合F以及目标

状态集合G 。 3、启发式搜索中,利用一些线索来帮助足迹选择搜索方向,这些线索称为启发式(Heuristic)信息。 4、计算智能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内容,涉及神经计算、模糊计算和进化计算等。 5、不确定性推理主要有两种不确定性,即关于结论的不确定性和关于证据的不确 定性。 三名称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答:(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2)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3)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以“电子束搜索”特点抑制搜索空间的计算量爆炸的搜索方法,它能以解空间的多点充分搜索,运用基因算法,反复交叉,以突变方式的操作,模拟事物内部多样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高度适应性,其特点是操作性强,并能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极小点,使问题快速地全局收敛,是一类能将多个信息全局利用的自律分散系统。运用遗传算法(GA)等进化方法制成的可进化硬件(EHW),可产生超出现有模型的技术综合及设计者能力的新颖电路,特别是GA独特的全局优化性能,使其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进化能力获得更充分的发挥,为在无人空间场所进行自动综合、扩展大规模并行处理(MPP)以及实时、灵活地配置、调用基于EPGA的函数级EHW,解决多维空间中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开通了航向 (4)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5)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集合中自动抽取隐藏在数据中的那些有用信息的非平凡过程,这些信息的表现形式为:规则、概念、规律及模式等。它可帮助决策者分析历史数据及当前数据,并从中发现隐藏的关系和模式,进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数据挖掘的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献检索》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成为情报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C )。 A.选择、综合、分析 B.综合、筛选、重新组合 C.知识、传递、效益 D.筛选、组合、系统化 2.下面对查全率和查准率描述错误的是( A )。 A.若某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查准率也会相对较高 B.查准率为检出的相关文献量占检出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C.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反映文献标引深度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 D.查准率和查全率存在互逆关系 3.下面对叙词语言描述正确的是( A )。 A.叙词语言是后组式语言 B.叙词语言是非规范性语言 C.叙词语言是字面组配 D.叙词直接取自文献中有实际意义的词 4.下面哪项不是代查代检的服务项目?( D ) A.专题文献检索服务 B.论文发表快速通道检索证明 C.论文收录与引用情况报告 D.电子阅览服务 5.个性化导读服务的原则是( C )。 A.预测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B.选择性原则与针对性原则 C.主动性原则与双向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 6.读秀电子图书的专用全文阅读器是( C )。 A. DjVu B.Acrobat Reader C. ApabiReader D.SSReader 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能检索出含有“肝炎疫苗”、“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肝炎减毒活疫苗”、“肝炎灭活疫苗”等文献的检索式是( B )。 A.肝炎?疫苗 B.肝炎%疫苗 C.肝炎*疫苗 D.肝炎$疫苗 8.EMBASE com数据库中检索韩冬季(Han Dongji)的文章,检索式输入错误的是( C )。 A.Han D.J B.Han D J C.Han DJ D.Han D. 9.支持视觉搜索的数据库是( D )。 A.PubMed B.SinoMed C.EMBASE.com D.CINAHL 10.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师生发表的文献,可用的检索式是( B )。 A. Peking Univ AND hosp B.Peking Univ SAME hosp C. Peking Univ WITH hosp D.Peking Univ NEAR hosp 11.以下不属于特种文献的是( B )。 A.专利文献 B.期刊论文 C.学位论文 D.会议论文 12.我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的有效期分别为( C )。 A. 20年、15年、10年 B.10年、20年、10年 C.20年、10年、10年 D.15年、10年、10年 13.下面错误描述Google的是( B )。 A.Google属于综合性搜索引擎 B.Google属于元搜索引擎 C.Google属于通用型搜索引擎 D.Google不属于专题搜索引擎 14.下面为开放获取期刊网站的是( D )。 A.NSDL B.维基百科 C.读书公园 D.DOAJ 15.关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著者6人以内全部著录,6人以上加“等”字

2019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答案

个人精品文档资料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
1.智慧社区包含的核心内容是它可以起到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信息的收 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通过物联网使服务的提供能够和需求结合在一起,最 终使人们得到更加优质的、更加相对便宜的、更加有效的、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正确
错误
2.农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以个人为个人提供基础服务为基础。 正确
错误
3.尽管中国 2015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没 有根本改变的。
正确
错误
4.受尊重需求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正确
错误
5.养老服务链的形成可以直接使得老年服务商有针对性的布局服务网,提高效 率。
正确
错误
6.在老人生活中安装监控摄像头只是为了能更好的保障老人安全,不会影响日 常独立生活。
正确
错误
7.智慧养老若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将风险和预警服务结合起来。
欢迎大家下载学习
1

个人精品文档资料
正确 错误 8.当前社会中,最为突出的大数据环境是物联网。 正确 错误 9.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制造数据。 正确 错误 10.云计算提供的支撑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大数据的分析、研发的问题。 正确 错误 11.以大数据来促进我们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正确 错误 12.医疗大数据主要来源于制药企业、临床数据、社保基金利用率和患者的数据。 正确 错误 13.医疗健康数据的应用主要有药物研究、门诊诊断、病人行为及其相关数据与 管理医疗社保基金。 正确 错误 14.人工智能在国际关系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
欢迎大家下载学习
2

大学人工智能期末考试题库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试卷(1)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问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人工智能是何时、何地、怎样诞生的?(5分) 答:人工智能于1956年夏季在美国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诞生。(3分)1956年夏季,美国的一些从事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和神经学研究的年轻学者,汇聚在Dartmouth大学,举办了一次长达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认真而热烈地讨论了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以代表有关机器智能这一研究方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 2.行为主义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之一,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分) 答:行为主义,又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这种观点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所以被称为行为主义),它不需要知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其原理是控制论和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 3.什么是知识表示?在选择知识表示方法时,应该考虑哪几个因素?(5分)答:知识表示是研究用机器表示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的般方法,是一种数据结构与控制结构的统一体,既考虑知识的存储又考虑知识的使用。知识表示实际上就是对人类知识的一种描述,以把人类知识表示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结构。对知识进行表示的过程就是把知识编码成某种数据结构的过程。(3分)在选择知识表示方法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能否充分表示相关的领域知识;(2)是否有利于对知识的利用;(3)是否便于知识的组织、维护和管理;(4)是否便于理解和实现。(2分) 4.框架表示法有什么特点?(5分) 答:框架表示法有如下特点:结构性、继承性、自然性。(5分) 5.何谓产生式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5分) 答:把一组产生式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一个产生式生成的结论可以供另一个产生式作为已知事实使用,以求得问题的解,这样的系统称为产生式系统。(2分) 产生式系统一般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规则库、综合数据库和推理机。(3分) 6.产生式系统中,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哪几种?请分别解释说明。(5分)答:产生式系统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双向推理三种。 正向推理:正向推理是从己知事实出发,通过规则库求得结果。 反向推理:反向推理是从目标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证已知的事实。 双向推理:双向推理是既自顶向下又自底向上的推理。推理从两个方向进行, 直至在某个中间界面上两方向结果相符便成功结束;如两方衔接不上,则推理失败。

人工智能期末考试卷(1)评分标准及标准答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试卷装订封面 人工智能期末考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智能具有五个特征,分别为① 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 ②记忆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2. 机器的③ 感知能力是让机器自动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而知识的自动 获取一直是智能系统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3?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可分两大阵营:④ 联接和 ⑤符号。其中⑤符号的理论基础为数理逻辑。 4. ⑥问题规约方法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变换为比较简单的子问题,子问题再转换为更简单的 子问题,最终将问题转换为对本原问题的知识表示方法。 5. 鲁宾逊提出了⑦归结原理使机器定理证明成为可能。 6. 当某个算符被认为是问题求解的决定步骤时,此算符为⑧关键算符。 7. 宽度优先搜索与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的一个致命的缺点是当问题比较复杂是可 能会发生⑨组合爆炸。 8. 语义网络⑩方法是1968年由J.R.Quilian 在研究人类联想记忆时提出的心 理学模型。1972年,Simon首先将⑩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二、简答题(共30分) 1. 什么是A*算法的可纳性?(4分) 答:在搜索图存在从初始状态节点到目标状态节点解答路径的情况下,若一个搜索法总能找 到最短(代价最小)的解答路径,则称算法具有可采纳性。 2. 在一般图搜索算法中,当对某一个节点n进行扩展时,n的后继节点可 分为三类,请举例说明对这三类节点的不同的处理方法。(8分) 答: 把SNS中的子节点分为三类:(1)全新节点,(2)已出现于OPEN表的节点,(3 )已 出现于CLOSE表的节点;/后二类子节点实际上意味着具有新老两个父节点;(3分)*加第1类子节点于OPEN表,并建立从子节点到父节点n的指;(1分) *比较第2类子节点经由新、老父节点到达初始状态节点s的路径代价,若经由新父节点的代价较小,则移动子节点指向新父节点(2分) ?对于第3类子节点作与第2类同样的处理,并把这些子节点从CLOSE 表中移出,重新加入OPEN表;(2分) 3. 请简述不确定性推理的含义。(4分) 是一种从不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 性但却有是合理或基本合理的结论的推理过程。 4. 若S={P(x)V Q(f(x))「P(a), n Q(y)},请画出与该子句集对应的语义树, 为什么可以用封闭语义树来判定子句集的不可满足性?(14分) 答:H={a,f(a),f(f(a)), ……}(1 分)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献检索》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成为情报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C )。 A.选择、综合、分析 B.综合、筛选、重新组合 C.知识、传递、效益 D. 筛选、组合、系统化 2.下面对查全率和查准率描述错误的是( A )。 A.若某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查准率也会相对较高 B.查准率为检出的相关文献量占检出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C.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反映文献标引深度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 D.查准率和查全率存在互逆关系 3.下面对叙词语言描述正确的是( A )。 A.叙词语言是后组式语言 B.叙词语言是非规范性语言 C.叙词语言是字面组配 D.叙词直接取自文献中有实际意义的词 4.下面哪项不是代查代检的服务项目( D ) A.专题文献检索服务 B.论文发表快速通道检索证明 C.论文收录与引用情况报告 D.电子阅览服务 5.个性化导读服务的原则是( C )。 A.预测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B.选择性原则与针对性原则 C.主动性原则与双向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 6.读秀电子图书的专用全文阅读器是( C )。 A. DjVu Reader C. ApabiReader

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能检索出含有“肝炎疫苗”、“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肝炎减毒活疫苗”、“肝炎灭活疫苗”等文献的检索式是( B )。 A.肝炎疫苗 B.肝炎%疫苗 C.肝炎*疫苗 D.肝炎$疫苗8.EMBASE com数据库中检索韩冬季(Han Dongji)的文章,检索式输入错误的是( C )。 A.Han B.Han D J C.Han DJ D.Han D. 9.支持视觉搜索的数据库是( D )。 A.PubMed B.SinoMed C.EMBASE.com D.CINAHL 10.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师生发表的文献,可用的检索式是( B )。 A. Peking Univ AND hosp Univ SAME hosp C. Peking Univ WITH hosp Univ NEAR hosp 11.以下不属于特种文献的是( B )。 A.专利文献 B.期刊论文 C.学位论文 D.会议论文 12.我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的有效期分别为( C )。 A. 20年、15年、10年 B.10年、20年、10年 C.20年、10年、10年 D.15年、10年、10年 13.下面错误描述Google的是( B )。 A.Google属于综合性搜索引擎 B.Google属于元搜索引擎 C.Google属于通用型搜索引擎 D.Google不属于专题搜索引擎14.下面为开放获取期刊网站的是( D )。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语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 ………………………………………………………………装……订……线…………………………………………………………………………………………………………… …………………………

人工智能期末精彩试题(卷)

XXXX2017至2018 学年第 1 学期 《人工智能技术》 课程考试( A )卷 计科 系 级 专业 学号 一、选择题:(2分×10=20分) 1. 人工智能AI 的英文全称( )最早于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提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也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 A .Automatic Intelligence B .Artifical Intelligence C .Automatice Information D .Artifical Information 2. 所谓不确定性推理是从( )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 )的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却是合理或者近乎合理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A .不确定性,确定性 B .确定性,确定性 C .确定性,不确定性 D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 3. 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研究分支学科叫( )。 A .概率推理 B .神经网络 C .机器学习 D .智能搜索 4. 下面几种搜索算法中,不完备的搜索算法是( )。 A .广度优先搜索 B .A*搜索 C .迭代深入深度优先搜索 D .贪婪搜索 5.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 ),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 .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B .和人一样工作 C .完全代替人的大脑 D .具有智能 6.在一个监督学习问题f:x →y 中,输出y 的值域是连续的,例如实数集R ,那么这是一个( )问题。 A .分类 B .聚类 C .回归 D .降维 装 订 线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最早时间是在()。(分)分 A、1997年 B、1981年 C、1971年 D、1961年 2Siri是一种()系统。(分)分 A、动作识别 B、信息处理 C、图像识别 D、语音识别 3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的是()。(分)分 A、罗素 B、图灵 C、希尔伯特 D、笛卡尔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分)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动物群居的原因是()。(分)分 A、有安全感 B、有效率 C、易于捕食物 D、有力量 6被称为“机器学习之父”的是()。(分)分 A、奥斯卡·兰格 B、怀尔斯 C、迈克尔·乔丹 D、希尔伯特 7在政府报告中,()的报告使用“机器智能”这个词汇。(分)分 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8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个()博弈。(分)分 A、经济 B、市场 C、零和 D、合作 9下面关于人类社会的群体智能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需要法律与道德的约束 B、个体智力高但自私 C、个体无条件服从集体 D、需要集体智慧结晶 9最早诗歌生成模型称为()。(分)分 A、Word Apple B、Sophia C、Word Salad D、Sara 10机器人的三定律中第一条是()。(分)分 A、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B、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 C、机器人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D、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

不受伤害 11使用量子计算机进行大数分解,需要的时间是()。(分)分 A、15万年 B、1年 C、1秒 D、10秒 12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一种()智能。(分)分 A、不对等 B、平行 C、对等 D、相反 13强化学习的框架是智能体()通过观察当前状态作出相应动作。(分)分 A、S B、A C、Agent D、Environment 14()被堪称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分)分 A、爱因斯坦 B、霍金 C、牛顿 D、图灵 15“机器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作家的小说中。(分)分 A、德国 B、美国 C、瑞士 D、捷克 16人工智能读片的过程体现为()。(分)分 A、信息-传递-判断 B、图像解释-图像获取-图像分析 C、图像获取-图像解释-感知结果 D、图像获取-图像处理 17下面选项中关于“墨子号”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属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B、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 C、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 D、发射于2017年 18在人工智能的()阶段开始有解决大规模问题的能力。(分)分 A、形成时期 B、知识应用时期 C、新神经网络时期 D、算法解决复杂问题时期 19古代()发明了运粮工具“木牛流马”。(分)分 A、曹操 B、诸葛亮 C、鲁班 D、张衡 20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机器人“小冰”所写的诗集叫()。(分)分 A、《歌尽桃花》 B、《三生三世》 C、《那天,阳光正好》 D、《阳光失了玻璃窗》 21人的大脑每秒钟做不到()。(分)分 A、处理1Gbits B、2000个关注 C、无数反应 D、7个短暂记忆 22人通过算法赋给机器的智能属于()。(分)分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卷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A ) (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人力、资本 (C)物质、能源、管理(D)信息、管理、人力 2. 就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而言( D ) (A)信息是一种物质(B)信息是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3.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D ) (A)美国数学家哈特莱(B)美国数学家维纳 (C)中国数学家华罗庚(D)美国数学家香农 4.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 B ) (A)依附性与可传递性(B)知识性与共享性 (C)共享性与价值不定性(D)可传递性与共享性 5. 如果分别以检索词a、b、c在某数据库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都能得到相

应的检索结果,结果不为0,下面哪个检索式表示检索结果数最少( A )(A)a and b and c (B)a and b or c (C)a or b or c (D)a or b and c 6. 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学位论文属于( B )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7. CNKI 是以下哪一种称谓的简称( C ) (A)清华同方(B)重庆维普 (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扩大检索范围的方式是(B ) (A)使用“逻辑与”(B)使用“逻辑或” (C)使用“逻辑非”(D)使用优先运算符 9. 下列能够检索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是(D ) (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B)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D)超星数字图书馆 10.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正确答案是( C ) (A)专刊说明书、索引、文摘刊物(B)期刊论文、私人笔记、百科

人工智能【期末复习题】

《人工智能期末复习题》 1 ?群智能与脑智能: 脑智能是一种个体智能,是宏观心理层次上高级的智能。 群智能是一种社会智能(系统智能),属于微观生理层次上低级的神经元。 2 ?计算智能与符号智能: 符号智能就是符号人工智能,它是模拟脑智能的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说的传统人工智能或经典人工智能。 计算智能就是计算人工智能,它是模拟群智能的人工智能。 3. 搜索:顾名思义,就是从初始节点出发,沿着与之相连的边试探地前进,寻找目标节点的过程(也可以是反向进行)。 4. 知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及其规律的认识,知识还包括人们利用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 题的方法和策略等。 5. 自然计算:就是模仿或借鉴自然界的某种机理而设计计算模型,这类计算模型通常是一类具有自适应、自组 织、自学习、自寻优能力的算法。 6. 机器学习:顾名思义,机器学习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学习行为,或者说让计算机也具有学习的能力。 7 ?模式识别:则指的是用计算机进行物体识别。 &决策树学习: 决策树是一种知识表示形式,构造决策树可以由人来完成,但也可以由机器从一些实例中总结、归纳出来,即机器学习而得。机器学习决策树也就是所说的决策树学习。 9 ?从系统结构看,智能计算机分为智能硬件平台和智能操作系统两大部分。 10 .人工智能的三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 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表示”、“运算”、“搜索”则是人工智能的三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 11 .从所承担的工作和任务性质来看,Age nt的分类: 信息型Age nt、合作型Age nt、接口型Age nt、移动型Age nt 等。 12 .用计算机来实现状态图的搜索,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树式搜索和线式搜________ 13 .智能机器人至少应具备哪四种机能? 感知机能-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以便进行自我行动监视的机能;运动机能-施加于外部环境的相当于人的手、脚底动作机能;思维机能-求解问题的认识、推理、判断机能; 人一机通信机能一一理解指示命令、输岀内部状态,与人进行信息交换的机能。 14 .知识获取大体哪三种途径:(1)人工获取(2)半自动获取(3)自动获取 15 .知识发现主要有这些方法:(1)统计方法(2)机器学习方法(3)粗糙集及模糊集(4)智能计算方法(5)可视化 16 .从模拟的智能层次和所用的方法看,人工智能可分为符号智能和计算智能两大主要分支领域。 17 . PRPLOG语言的三种语句分别是:事实、规则和问题___ 18 .产生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产生式规则库、推理机和动态数据库,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二次文献信息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2.学科化服务 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 3.网络电子图书 以电子图书形式发行,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交易为主要支付手段的图书。 4.专利文献 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地区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5.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 6.书目数据库 是指存储某些或某一个领域的二次文献书目数据的一类数据库。 7.个性化导读服务 又称阅读指导服务,是图书馆针对各类型读者,采取各种措施主动诱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提高其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的一种教育活动。 8.双词频控制检索 指对一个检索项中的两检索词分别实行词频控制,也就是一个检索项使用了两次词频控制。是针对单项双词组合检索而设置的。 9.专利法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人的权 利和义务的法 10.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11.参考数据库 指为用户提供信息线索的数据库,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参考数据库包括

(精选)青岛科技大学2016-2017-1人工智能期末考试题

一、谓词逻辑证明 1、设有前提: (1)凡是大学生都学过计算机; (2)小王是大学生。 试问:小王学过计算机吗? 解:令S (x ):x 是大学生 M (x ):x 学过计算机; a :小王 上面命题用谓词公式表示为: )()2(a S 我们进行形式推理: [前提] )()()2(a M a S → [(1) US] )()3(a S [前提] )()4(a M [(2) (3) I3] M(a),即小王学过计算机。 2、用谓词公式表示下述命题。 已知前提: (1)自然数都是大于零的整数。 (2)所有整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3)偶数除以2是整数。 ))x (M )x (S (x )(→?1

结论: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一半为整数的数。 化F1 F2 F3 ?G的子句集。 F1: x (N(x)GZ(x) I(x)) F2: x (I(x)(E(x) O(x))) F3: x (E(x) I(s(x))) G: x (N(x)(I(s(x)) O(x))) 解:F1 F2 F3 ?G的子句集为 (1)?N(x) GZ(x) (2)?N(y) I(y) (3)?I(z) E(z) O(z) (4)?E(u) I(s(u)) (5)N(a) (6)?O(a) (7)?I(s(a) 3、设已知: (1)能阅读者是识字的; (2)海豚不识字; (3)有些海豚是很聪明的。 试证明:有些聪明者并不能阅读。 证首先定义如下谓词: R(x):x能阅读。 L(x):x能识字。

I(x):x是聪明的。 D(x):x是海豚。 将上述各语句翻译成谓词公式: (1) (x)(R(x)L(x)) (2) (x)(D(x)?L(x)) 已知条件 (3) (x) (D(x) I(x)) (4) (x) (I(x) ? R(x)) 需证结论 用归结反演法来证明,求题设与结论否定的子句集,得: (1) ? R(x) L(x) (2) ? D(y) ?L(y) (改名) (3) D(a) (4) I(a) (5) ? I(z) R(z) 归结得: (6)R(a) [(5), (4),{a/z}] (7)L(a) [(6), (1),{a/x}] (8)?D(a) [(7), (2),{a/y}] (9)Nil [(8), (3)] 二、框架语义网络显示 1、试实现一个“大学教师”的框架,大学教师类属于教师,包括以下属性:学历(学士、硕士、博士)、专业(计算机、电子、自动化、……)、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解: 框架名:<大学教师> 类属:<教师> 学历:(学士、硕士、博士)

(完整)人工智能复习总结讲解,推荐文档

第1章概述 1、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几种定义。 2、掌握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主要学派及其认知观。 3、一般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及其认知观: (1)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数理逻辑。 (2)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仿生学,特别是对人脑模型的研究。 (3)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控制论。 第2章确定性知识系统 ?重点掌握用谓词逻辑法、产生式表示、语义网络法、框架表示法来描述问题,解决 问题; ?重点掌握归结演绎推理方法 谓词逻辑法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于表示确定性的知识。它具有自然性、精确性、严密性及易实现等特点。 ?用一阶谓词逻辑法表示知识的步骤如下: (1)定义谓词及个体,确定每个谓词及个体的确切含义。 (2)根据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概念,为每个谓词中的变元赋以特定的值。 (3)根据所要表达的知识的语义,用适当的连接符号将各个谓词连接起来,形成谓词公式。例1:设有下列事实性知识: ?张晓辉是一名计算机系的学生,但他不喜欢编程序。 ?李晓鹏比他父亲长得高。 请用谓词公式表示这些知识。 (1)定义谓词及个体。 Computer(x):x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Like(x,y):x喜欢y。 Higher(x,y):x比y长得高。 这里涉及的个体有:张晓辉(zhangxh),编程序(programming), 李晓鹏(lixp),以及函数father(lixp)表示李晓鹏的父亲。 ?第二步:将这些个体代入谓词中,得到 Computer(zhangxh) ?Like(zhangxh, programming) Higher(lixp, father(lixp)) ?第三步:根据语义,用逻辑联结词将它们联结起来,就得到了表示上述知识的谓词 公式。 Computer(zhangxh)∧?Like(zhangxh, programming) Higher(lixp, father(lixp)) 例2: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1)人人爱劳动。 (2)自然数都是大于零的整数。 (3)西安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4)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必读《水浒》。 (5)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6)他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人工智能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人工智能期末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xx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人工智能》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开卷出卷教师: 考试专业:考试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在(D )年 2.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两个最重要最广泛领域为:B A.专家系统、自动规划 B. 专家系统、机器学习 C. 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D.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 3. 下列不是知识表示法的是 A 。 A:计算机表示法B:“与/或”图表示法 C:状态空间表示法D: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4. 下列关于不确定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C 。 A:不确定性知识是不可以精确表示的 B:专家知识通常属于不确定性知识 C:不确定性知识是经过处理过的知识 D:不确定性知识的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 5. 下图是一个迷宫,S0是入口,S g是出口,把入口作为初始节点,出口作为目标节点,通道作为分支,画出从入口S0出发,寻找出口Sg的状态树。根据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搜索的路径是 C 。 A:s0-s4-s5-s6-s9-sg B:s0-s4-s1-s2-s3-s6-s9-sg C:s0-s4-s1-s2-s3-s5-s6-s8-s9-sg D:s0-s4-s7-s5-s6-s9-sg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三家:符号主义、进化主义和连接主义。 2. 问题的状态空间包含三种说明的集合,初始状态集合S、操作符集合F以及目标状态集合G 。 3、启发式搜索中,利用一些线索来帮助足迹选择搜索方向,这些线索称为启发式(Heuristic)信息。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卷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 A ) (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人力、资本 (C)物质、能源、管理(D)信息、管理、人力 2. 就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而言( D) (A)信息是一种物质(B)信息是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 (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3.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D) (A)美国数学家哈特莱(B)美国数学家维纳 (C)中国数学家华罗庚(D)美国数学家香农 4.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 B) (A)依附性与可传递性(E)知识性与共享性 (C)共享性与价值不定性(D)可传递性与共享性 5. 如果分别以检索词a、b、C在某数据库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都能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结果不为 0,下面哪个检索式表示检索结果数最少( A) (A) a and b and C (B) a and b or C (C) a or b or C (D) a or b and C 6. 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学位论文属于( B)

(A)零次文献(B) 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7. CNKI 是以下哪一种称谓的简称( C) (A)清华同方(B)重庆维普 (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扩大检索范围的方式是( B) (A)使用“逻辑与” (B)使用“逻辑或” (C)使用“逻辑非” (D)使用优先运算符 9. 下列能够检索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是( D) (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B)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D)超星数字图书馆 10.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正确答案是( C) (A)专刊说明书、索引、文摘刊物(B)期刊论文、私人笔记、百科全书 (C)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期刊论文(D)字典、手册、年鉴 11. 以下四种信息检索语言中,不受《词表》控制的是( D ) (A)标题词语言(B)兀词语言 (C)叙词语言(D)关键词语言 12. 下述各项中,影响数据库质量的是( D) (A)检索式是否正确(B)检索者是否正确分析检索课题 (C)检索词的选择质量(D)数据库的信息量 13.以下哪个不是纸质文献的记录手段( D) (A)手写(B)油印(C)胶印(D)雕刻

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答案(80分上)

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答案 1.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分) 2.到()年,几乎所有的算法都使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分) 3.()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教授Tomaso Poggio明确指出,过去15年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分) A.计算机视觉 B.语音识别 C.博弈论 D.机器学习 6.()是指在各个领域都比人类要强的人工智能。(分) A.超人工智能 B.强人工智能 C.弱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 7.()宣布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人类连接组计划”“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分)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8.我国在语音语义识别领域的领军企业是()。(分) A.科大讯飞 B.图谱科技 C.阿里巴巴 D.华为

9.()是人以自然语言同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综合性技术,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分) A.语音交互 B.情感交互 C.体感交互 D.脑机交互 1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分) A.必然要求 B.基础条件 C.核心要义 D.根本目的 11.最经典的西方健康研究——佛雷明翰研究开始于()。(分) 年 年 年 年 12.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规定了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部署和设想。(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B.《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C.《“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13.据清华原副校长施一公教授研究,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占死亡人数的28%。(分) A.癌症 B.心脑血管疾病 C.神经退行性疾病 D.交通事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