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二章绪论、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方面。

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心理学研究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和()等。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

6.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7.认识过程包括()、()、()、()和()。其核心的心理是()

8.个性倾向性包括()、()、()、()、()、()。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10.()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

11.()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

二、选择题

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

5.()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6.()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7、“谈虎色变”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三、判断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2.心理现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以,在研究它的时候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活动。()

4.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人和动物的心理都差不多。()

5.所有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解释心理的实质。()

6.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2.“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实例分析

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传说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舍,从“其舍近墓”到“近居市旁”,最后“徙舍学宫之旁”,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第三章注意

一、名词解释: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

二、填空题:

1.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和()三种。

2.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和()。

3.()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4.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

5.注意的广度体现了注意在()方面的特征。

6.注意的稳定性表现了注意在()上的特征。

三、选择题:

1.人在高度注意时,其注意指向的范围()。

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显著2.刺激物的强度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强度是指刺激物的()。

A.相对强度 B.绝对强度 C.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3.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

A.绝对新异性 B.相对新异性 C.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4.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广度

5.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作笔记,这属于注意的()。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6.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是维持()的重要因素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8、“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注意()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9、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四、判断题

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

2.通过观察人注意的外部表现,完全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其内部的注意状态。()

3.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分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4.注意的转移要受注意原来紧张度的影响。()

5.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征有关。()

6.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维持学生的注意无关。()

7.注意的分配不受所从事的活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

8.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指注意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

9.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10.由于无意注意缺少目的性,必然会导致学习上的分心,所以要努力避免它。()11.相对强度的刺激比绝对强度的刺激在引起无意注意的过程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义。()

12.大家正专心地看书,突然一个人尖叫了一声,大家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结果造成了注意的转移。()。

五、问答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3.课堂教学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4、课堂上学生的分心应如何控制?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第一印象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成()和()。

4.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和()等现象。

5.“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现象。

6.“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

7.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造成的。

8.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9.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

10.知觉具有()、()、()和()四种基本特性。

1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的。

二、选择:

1.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思维

2.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觉选择地对象的刺激物是()。

A.在运动的背景上继续运动的物体 B.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

C.在空间上距离远,不连续的刺激物 D.形状相似的一组刺激物

3.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

A.肤觉 B.平衡觉 C.运动觉 D.机体觉

4.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知觉恒常性

5.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6.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明显

7.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

A.感觉适应 B.感觉能力 C.明适应 D.暗适应

8.感知觉反映的是()。

A.经历过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当前出现的事物 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

9.感受性是指()。

A.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D.感觉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错觉

A.时间 B、运动 C、大小 D、方位

四、判断

1.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许多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3.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它。()

4.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5.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6.即使刺激不完备,我们仍能保持对知觉对象的完整认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理解性。()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9.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10.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不容易被感知。()

11.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地位。()

12.只要人体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

13.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发展。()。

14.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

15.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这是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

16.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

五、简答题

1.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第五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

记忆、再认、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二、填空题:

1.记忆是()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和()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3.记忆可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和()四大类。。

4.三级记忆说根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和()三个阶段。

5.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记忆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的现象,叫记忆的()。

6.提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

7.遗忘的心理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它们分别是()、()和()。

8.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9.遗忘的规律是()。

10.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它包括记忆的()、()、()和()。

11.老师一时叫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却能迅速从名册中找到,就其提取方式来说,属于记忆过程中的()。

12.一般来说,画家善于()记忆,数学家善于()记忆

三、选择:

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

A.感知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2.识记内容主要是以()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 B.情感和事例 C.表象和语词 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

3.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

A.感知觉 B.幻觉 C.错觉 D.后像

4.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保持量最小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

5.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来完成的。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形象记忆

6.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 D.改变记忆的速度

7.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A.情感记忆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

8.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A.再认 B.重现 C.恢复 D.保持

9.填图题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

A.识记 B.重现 C.保持 D.再认

10.学习后立刻睡觉,其保持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更好,这是由于()的缘故。

A.超额学习 B.记忆恢复 C.无倒摄抑制影响 D.无前摄抑制影响

11.记忆保持曲线最早由()提出。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遗忘平缓 D.基本不遗忘

13.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保持量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 B.成正相关 C.成反比 D.成负相关

14.拉法格曾称马克思的头脑就像军港里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从记忆的品质看,这是记忆的()好的表现。

A.敏捷性 B.准备性 C.持久性 D.准确性

15.“张冠李戴”主要是记忆的()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 B.准确性 C.持久性 D.准备性

1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

三、判断

1.记忆所反映的过去经验必须是个人经历过的事物。()

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象,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鲜明、完整。()

3.个体保存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是语言逻辑记忆。()

4.感觉记忆的迅速消失是因为刺激物迅速消失的缘故。()

5.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

6.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

7.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

8.再认和重现的关系,犹如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一样,是属于记忆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基本过程或基本环节。()

9.无意识记的本质是没有记忆。()

10.由于无意识记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和片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防止无意识记的参与。()

11.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12.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

14.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曲线中的一条。()15.在材料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16.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

17.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

18.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必须综合考察一个人的各项品质。()

19、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五、案例分析

1.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

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还给了老师。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如何解释?

2.“曼谷”是泰国首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这对许多人来讲,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容易记住,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由哪些?

2.及时复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七、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产生。

第六、七章思维、想象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想象、思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思维、问题解决、情感、心理健康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建立()的过程。

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和()。

3.无意想象最极端、最明显的例子是()。

4.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独立程度和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

5.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它可分为()和()。

6.工程师设计建筑物是()想象中的()想象。

7.()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

8.创造思维在行为的特征主要有()、()和()。

9.在众多纷繁的感情中,按情绪状态可分为()、()、()三种。按社会内容分()()()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

11、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的指标有()()()()

三、选择题:

1.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

2.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

A.上课走神B.做梦C.发烧说胡话D.灵感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A.再造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做梦

4.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们常常从众多人物事例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这一过程属()。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理想

5.吴承恩构思“猪八戒”形象的过程属()。

A.表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的主要差异是()。

A.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D.独创新颖

7.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

A.直观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创造思维

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抽象和概括B.比较和分类C.分析和综合D.系统化和具体化

9.动机对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动机过分强烈时,解决问题的效果是使()。

A.问题迎刃而解B.问题不能解决

C.解决问题的效果呈上升趋势D.解决问题的效果下降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

A.有分析无综合B.有综合无分析

C.有具体无概括D.有形象无抽象

11.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创造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

12.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体验是以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

13.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地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趣

14.猛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愤怒、绝望等,属于()。

A.心境B.热情C.激情D.应激

15.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

A.心境B.应激C.激情D.激动

16、“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灵活性

C、直觉性

D、间接性

四、判断:

1.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2.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我没到过大草原,但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却出现了大草原的情景,这自然是我创造想象的结果。()

4.梦是一种消极的无意想象。()

5.贯穿思维过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概念。()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8.人的情感不仅产生于认识过程,反过来又给认识过程以影响。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是因为美你才爱他,而是因为你爱他才美。”()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激情状态的表现。()

10、“鲸不是鱼”这是思维“推理”的表现()

11、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不来源于客观现实()

12、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13、“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五、简答题

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有何区别与联系?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八章意志

一、名词解释

意志、心理冲突

二、填空

1、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并与克服()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行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表现。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2、意志行动可划分为()()两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

3、意志品质主要有()()()()

4、“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的作用。

5、“前怕狼后怕虎”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三、问答

简述意志、认知、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个性心理

一、名词解释:

个性、学习动机、能力、智力、性格、气质、需要

二、填空题:

1.个性心理结构包括()和()。

2.需要按起源分为()和()。

3.“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比喻人的个性具有()。

4.个性的()是我们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的依据。

5.按能力的倾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6.构成智力的因素主要有()、()、()、()和()。

7、马斯烙将人的需要分为()()()()()

8、个性最本质的特征是()而不是()

三、选择题:

1.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性格D.能力2.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

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

3.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感知B.实践C.需要D.财物4.学生喜欢看电影是属于()。

A.物质需要B.自然需要C.精神需要D.社会性需要5.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是()。

A.同步的B.能力发展快C.能力发展慢D.基本同步的6.韦氏量表属于()能力测验量表。

A.一般B.特殊C.创造D.言语

7.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领域中最常见。

A.音乐和绘画B.语文C.数学D.体育

8.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心理过程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情感过程

9.根据巴甫洛夫的分类,强二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相当于气质的()。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某人的神经系统偏重于强、平衡而不灵活,心理特征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语言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韧、执拗、淡漠。此人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每种气质类型都是()影响的结果。

A.先天因素B.遗传C.先天和后天D.环境和教育

12.性格的形成依赖于()。

A.血型B.体型C.激素分泌水平D.社会生活条件

四、判断:

1.需要是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兴趣就是爱好,两者毫无区别。()

3.同一个人的同一种活动可能是几种动机同时支配的。()

4.需要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

5.个性具有稳定性,因此人的个性是无法改变的。()

6.动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从事活动的能力和目的。()

7.教学种采用适当的体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而智力平常的。()9.智力测验不仅能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还能诊断某些疾病。()

10.常言道:“人心莫测”,可见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能测量的。()

11.智力包括语文、数学、运动、绘画、音乐所需的能力,其中语文能力和数学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12.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

13.受人的生物组织制约的气质不太容易改变,而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性格,比较容易改变。()

14.不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而同一气质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15.同一性格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气质。()

五、简答题

1.动机和需要有什么关系?

2.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如何?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概念解释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深层内在的特质不变或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即“个性”。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如群体人格。 人格的社会性: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投注:投注是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分为三种:自我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自己,如自恋者;幻想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如做白日梦者;对象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某人、某物或某些团体活动上。 生活风格: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不同。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形成过程在儿童4、5岁时。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机能自主: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基本焦虑:儿童所具有的,觉得自己是孤立、无能为力的生活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故意的世界上的一种感情。 能、外能: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特质。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相似;外能是一种动力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 里比多:Libido的译音。也称性本能。指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去寻求满足,获得快感。他的“性”是广义的。不是男女之间的性爱的性,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皮肤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两种主要的性本能:都是异性爱的倾向,一是恋父情结,一是恋母情结。 特质: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它是能够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阿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它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能产生行为和引发行为,并且同一种特质,对不同刺激以同样方式反应;同一刺激,由于特质不同,产生的反应不同,不同于习惯也不是态度;特性:相对概括和持久性、有焦点、活跃性。 自卑感:阿德勒术语。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的动力因素。早期主要指生理缺陷。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由自卑感,产生补偿的需要,不断的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即是人格发展的基本过程。 个人构念:凯利术语。即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现象场:罗杰斯术语,指个体觉察到的刺激。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内容(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2)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表1-1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1. 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2. 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2)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强化的次数增多而得到巩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也都有泛化和分化的现象。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与刺激物呈现的次序不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在前,反应在后(即S→R),强化物是同刺激物结合出现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动物的操作反应发生在强化刺激物之前(即R→S),并且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才能得到强化,强化物不是与刺激物相结合,而是与操作行为相结合。所以,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主动操作而得到强化的。 第二、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与所达到的程度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在动物的先天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有机体的反应是不随意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在动物后天习得的操作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其机体的反应是可控制的、随意的。 3. “望梅止渴”、“谈梅生津”分别说明了什么? (1)“望梅止渴”是指吃过酸梅的人,看见了酸梅就会分泌唾液。这是在大脑皮质的第一信号系统下产生的。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谈梅生津”是指讲到“酸梅”这个词时,也会分泌唾液。这是在大脑皮质的第二信号系统下产生的。第二信号系统

“学习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学习心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2.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B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斯金纳 D. 加涅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C )。 A. 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B. 学习习惯的养成 C. 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D. 知觉的重新组织 4.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B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 机械学习 5.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安德森 B. 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 桑代克 6.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的知识,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这属于教学中的( A )。 A. 逐级分化策略 B. 整合协调策略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多表征策略 7.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是( B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 记忆策略 二、多选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E )。 A. 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 学习是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C. 个体由于成熟等因素发生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D. 物种越低级,学习在其生命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E.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 学习理论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A、B、C )。 A. 布鲁纳 B. 托尔曼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E. 斯金纳 3.根据麦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包括( B、D、E )。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普通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分别介绍如下: ①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 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然而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意识现象,它对人的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病人,其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 ①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等。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②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③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解释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④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是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出现了神经系统之后才真正产生的。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人的一生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⑤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又会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