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医学预防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预防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预防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预防复习重点

1、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健康决定因素: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

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从全球性预防策略和各国政府策略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建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

众的社会措施。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起诊断、早期预防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病的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等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发病专率:发病率按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种族、职业、婚姻状况、病种等特征分别计算,称为发病专率

2、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a、分布论: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不是随机的。按以下方面:人群特征、时间

特征、地区特征

b、病因论按病因的自然社会属性大致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饮食行为因素、机体

因素

c、健康-疾病连续带

d、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

e、数理模型

f、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观测法(描述法和分析法)、实验法、数理法具体见书18页图

4、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a、发病率: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某期间(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由于影响发病率的因素很多,所以在不同资料进行比较时,要注意可比性,如考虑年龄、性别等构成的影响,要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此外,疾病报告。登记、记录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也影响发病率的准确性

b、罹患率:计算方法同发病率。

与发病率相比,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c、患病率:现患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

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高低与发病率的和病程有关,主要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d、续发率: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适用于较小的群体单位,计算时需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可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e、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

f、病残率=病残人数/调查人数

g、死亡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注意分母必须是分子相应的人口,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若人口构成不同,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

h、病死率=某时期内某病死亡人数/同时期患该病人数

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注意不同医院接受病人的病种、病情、病程等是否可比I、存活率=随访n年仍寻获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病例数

研究存活率必须有随访制度。首先确定随访起始时间及终止时间,一般以确诊日期、手术日期或住院日期作为起始时间。N通常以1、3、5或10年计算

5、疾病分布的形式

a、地区分布

城市出生率比较稳定,各类易感者有相当的比例,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常年发生。高血压。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职业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农村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骨节等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及地方病发病率高于城市

疾病的地方性包括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

b、时间分布:包括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c、人群分布:年龄分布(方法:横断面分析、出生队列分析)、性别、职业、社会阶层、

种族或民族、行为特征、婚姻状况、流动人口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按调查表的填写者不同,可将调查表分为自评和他评。

调查表中的内容分为:备考项目、分析项目。

现况研究: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分为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

现况研究的种类:

1、普查:就是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均进行调查。

2、抽样调查方法:

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的一部分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要求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随机数字表等方法抽取n个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2)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

方法。

3)分层抽样:是将调查的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再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4)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以群组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作为调查对象。

5)多级抽样: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

抽样误差:整群抽样>单纯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暴露: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于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其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因此,病例对照研究验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有限,一般只能初步检验病因假设,而难以证实因果关联。3、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书本52-53):重点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

1、列出四表格

2、假设检验

3、估计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

OR: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指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OR值的意义:同RR(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概率之比),指暴露于某因素者发生疾病的概率是不暴露于某因素者的多少倍。当RR=1时表示暴露组发病概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概率相等,暴露与疾病无关;当RR>1时说明暴露组发病概率大于非暴露组发病概率,暴露增加了发生疾病的危险,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当RR<1时说明暴露组发病概率小于非暴露组发病概率,暴露减少了疾病的危险,是疾病的保护因素。RR值越大,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OR值可信限估计:当样本OR值不等于1时,但其95%可信区间包含了1时,说明总体的OR值有可能是1,即因素和疾病之间可能无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书54)

队列研究: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1、属于观察法2、设立对照3、由“因”至“果”的,符合时间顺序4、确证暴露于结局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的类型:(书55)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资料分析及结果解释(书58):重点

累计发病率:队列研究中,若研究对象为固定队列可计算累计发病率或死亡率。

发病密度:队列研究中,若研究对象为动态人群,为观察期间发病例数与观察人时数之比。

实验流行病学:也称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实验法或流行病学实验,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地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1、要施加干预措施2、是前瞻性观察3、必须有平行对照4、随机分组。

研究方法分类: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实验、个体试验)

临床试验:将临床病人随机分为随机实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于该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偏倚: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分为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从而部分或全部的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称之为混杂偏倚。

混杂因子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必须与所研究的疾病的发生有关,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必须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3、必须不是研究因素与疾病病因链上的中间环节或中间步骤。

混杂偏倚的判断、测量(书76)

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书本83)

建立假设的方法:逻辑推理方式,分为: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

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1关联的强度2、关联的重负性3、关联的特异性4、关联的时间性5、剂量-反应关系6、关联的合理性7、实验证据8、相似性

筛检:也叫筛查,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金标准:我们把目前被公认的最可靠、最权威的、可以反应有病或无病实际情况夫人诊断方法叫金标准,亦称标准诊断。

诊断试验和筛选试验的评价(书93)

评价指标(95)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102)

联合应用的方法:并联试验、串联试验、并联、串联混合应用

临床预防服务: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书148)论述题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

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维护计划: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危险因素等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什么、何时做等。

倾向因素: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通常先于行为,包括知识、信念、价值观、态度等。

促成因素: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干预项目、服务、行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行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如:健康食品的供应情况、保健措施、医务人员、诊所等。

强化因素: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这类因素来自行为者近旁的人。如配偶、亲属、医生、教师、同伴、长辈等;当然也包括行为者自己对行为后果的感受,如社会效益(如等到尊重)、生理效益(如通过体育锻炼后感到舒展有力、经治疗后痛苦后缓解)、经济效益(如得到经济奖励或节省开支)、心理收益(如感到充实愉快)等。健康行为的发生发展受到多个水平的因素影响:个体内部因素、物质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公共政策因素。

行为变化阶段5个顺序:1、无转变打算阶段2、打算转变阶段3、转变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行为维持阶段。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书169)

1、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

3、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对行为的形成、

改变至关重要。4、情感5、环境6、强化。

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根据适合的场所分为适合于社区的戒烟措施和临床场所所戒烟措施(书175):

1、减少被动吸烟的策略及措施

2、减少新吸烟的策略及措施

3、适合于社区戒烟的策略及措施

4、适合于卫生保健系统水平上开展戒烟的系统策略及措施

5、临床场所医生日常诊疗时的戒烟策略及措施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组营养水平指标

蛋白质: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约占人体体重的16%,每天约有3%的人体蛋白质被更新功能:构成人体组织和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组成成分,调节机体生理过程,能量来源

必需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

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

必需脂肪酸:EFA,指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功能: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胆固醇代谢。

缺乏必需氨基酸可导致皮肤湿疹样病变、脱发、婴儿生长发育迟缓。

膳食纤维: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胃肠道中消化酶消化的且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主要来源于植物细胞壁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亲水胶体物质及木质素

二、知识点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增强胃肠功能,利于粪便排出2、控制体重和减肥3、可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4、预防结肠癌

成人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

矿物质包括无机盐(常量元素、宏量元素、微量元素)。

必须宏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多的占人体总重量1/万以上(每日需要量大于100mg)的元素,包括钾、钠、钙、磷、镁、氯、硫7种

必需微量元素:元素在组织中浓度不超过250ug/g,若该元素的摄入量低于某一限值,总会导致一种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或该元素是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有机结构的组成成分来源及缺乏症:(来源按好坏顺序)

1、钙:奶及奶制品、小虾皮、海带、黄豆及其制品。正常成人膳食钙的AI为800mg/d。

缺乏:骨骼病变,如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过量:肾结石、奶碱综合征

2、铁:(人体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

海带、黑木耳。正常成人膳食铁的AI为15mg/d(男)、20mg/d(女)。

缺乏:缺铁性贫血;过量:慢性铁中毒导致器官纤维化

3、锌:动物性食品、海产品、红色肉类及动物肝脏。成人RNI为15mg/d(男)或11.5mg/d

(女)

缺乏:生长迟缓、性成熟受抑制、味觉和嗅觉异常、食欲减退、伤口愈合延缓、皮肤干燥、粗糙、面部痤疮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过量:一次超过2g以上,胃肠道反应(上腹疼痛、腹泻、恶心、呕吐)

维生素: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来源及缺乏症:

1、维生素A: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是人类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食物

(富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食物(富含胡萝卜素)——西兰花、芒果、菠菜、生菜、小白菜、胡萝卜、红心甜薯。

缺乏:成人膳食维生素A的RNI为800ugRE/d(男)700ugRE/d(女)。缺乏:夜盲症、干眼病、严重失明;过量:急慢性及致畸毒性、高胡萝卜血症

2、维生素D:鱼肝油、奶油、鸡肝、鸡蛋

缺乏:成年人膳食维生素D的RNI为5ug/d。缺乏:婴儿、儿童的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过量:维生素D中毒

3、维生素C:新鲜蔬菜和水果(柿子椒、番茄、菜花及各类深色叶菜;柑橘、柠檬、青

枣、山楂、猕猴桃)

缺乏症:成人正常膳食维生素C的RNI为100mg/d。缺乏:坏血病

4、维生素B1:谷物、动物肝脏、蛋类、瘦肉类

缺乏症:成人正常膳食维生素B1的RNI为1.4mg/d(男)1.3mg/d(女);缺乏:脚气病

5、维生素B2:动物肝、肾、心、蛋黄、乳类;绿色蔬菜、豆类

缺乏症:成人膳食维生素B2的RNI为1.4mg/d(男)1.2mg/d(女);缺乏:口角炎、眼睑缘炎阴囊皮炎

6、叶酸:肝、肾、蛋、鱼、绿色蔬菜、坚果类、大豆类

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近期发现与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有关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宜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指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能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宜的膳食

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取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膳食结构:居民消费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

四种模式:日本模式(膳食平衡模式)、动物型饮食模式、植物型饮食模式、地中海模式

社区预防服务: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人群为对象的综合性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服务

社区诊断: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诊断四个步骤:确定所需要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诊断

社区动员:指通过发动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社区健康发展目标的群众性运动

社区重要问题中,问题d是优先问题

目标的确定对确定策略、选择干预措施、制定具体行动计划、评估方案及评价健康社区预防服务计划实施后的影响非常关键。5个特征:SMART——Specific(明确、具体)、Measurable(可测量)、Appropriate(现实、恰当)、Reasonable(合理)、Timed(特定的时间框架)

社区预防服务的评价主要包括3种类型: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总结评价

环境根据环境的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

公害病:有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和公害一起回答)

公害事件:严害的公害可引起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一次污染物:指从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其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身发生变化,或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水体受含磷、氮等污水污染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污染物二等作用剂量与健康损害的相互关系: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即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生物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在接触其有害作用的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多种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单独作用、加强作用。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书227):

1、直接危害

A 急性危害:污染物浓度高,短时间大量吸入所致

B 慢性危害:非为慢性中毒和慢性非特异性影响,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所致

C 远期危害:致突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2、间接危害

A 温室效应

B 形成酸雨C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痛痛病因含镉废水污染农田所致;三致作用是指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环境化学物质暴露于健康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是危险度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定容评价阶段的开始。

危险度评价:是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危险度评价的核心内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高血压: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慢性病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疾病。

冠心病第一、二级防治内容可归纳为ABCDE防治法:

A.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B.β阻滞剂、控制血压、控制体重指数

C.戒烟、降胆固醇、中医药

D.合理饮食、控制糖尿病、复合维生素

E.运动、教育、情绪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内科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 二、简答题: 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三、论述题: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 实验诊断 1.临床血液学检查 一、血常规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2.临床意义:A、相对增多 B、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大小异常3.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临床意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小板增多、减少 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1.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 2.血糖增高及降低 3.血清钾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临床免疫学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蛋白、粪颜色 物理诊断 1.甲状腺肿大的分级 2.脾脏肿大分度 3.肝脏触诊 4.视触叩听的定义,包括哪些内容 5.罗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6.叩诊分类及临床意义 7.心脏检查 8.心尖搏动 9.心律 10.心音 11.额外音 12.杂音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临床医学概要外科复习题答案

1、关于火烧灭菌法,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紧急情况下可用B.95%酒精点火直接燃烧 C.锐利器械易于变钝失去光泽 D.保持方便,为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方法 E.只适用于金属器械的无菌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A.15cm的区域 B.10cm的区域C.8cm的区域 D.12cm的区域 E.30cm的区域 3、正常血浆渗透压为()。 A.290~310mmol/L B.180~310 mmol/L C.290~400 mmol/L D.60~100 mmol/L E.100~200 mmol/L 4、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A.增高 B.不变 C.下降 D.低钾 E.高钾 5、正常血钾浓度是() A.5.5~6.5 mmol/L B.3.5~5.5 mmol/L C.3.5~4.5 mmol/L D.4.0~6.0 mmol/L E.5.0~7.0 mmol/L 6、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A.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呼吸变得时浅时深 7、呼吸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 A.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 B.不能充气排出Co 2 增高 D.肺泡通气过度 E.合并肾功能衰竭C.血液PaCo 2 8、在行椎管穿刺时,出现第一个落空感觉,则提示穿刺针已刺破() A.棘上韧带 B.棘间韧带 C.黄韧带 D.硬脊膜 E.蛛网膜 9、各种神经纤维粗细不同,最后被局麻药所阻滞的纤维为() 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 C.运动纤维 D.感觉纤维 E.植物神经

10、麻醉前用药目的在于() A.消除病人紧长,焦虑及恐惧心情 B.降低病人痛阈 C.减少睡液分泌,以防发生误吸 D.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射 E.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11、应用浓缩白蛋白的适应证为() A.术后软弱、不愿进食 B.慢性腹泻 C.严重营养不良D.急性低血浆蛋白症 E.消化道瘘 12、对病人营养状况的评定方法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人体测量 B.三甲基组氨酸测定 C.内脏蛋白测定 D.白细胞计数 E.氮平衡试验 13、成年病人手术后禁食期间,下列静脉输液中,哪项是错误的() A.液体总量2500ml/天 B.等渗盐水1000ml,5%~10%葡萄糖溶液1500ml C.禁食超过3天者,补钾3~4g/天 D.维生素C500~1000mg/天 10~50mg/天 E.维生素B 6 14、肠外营养制剂的含量在有以下成分中那些是不需要的() A.葡萄糖 B.脂肪乳剂 C.复方氨基酸溶液 D.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E.适量抗生素 15、外科感染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B.常用明显的局部症状 C.多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D.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E.以上均错误 16、处理破伤风的伤口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彻底清创术B.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C.反复氧化剂冲洗伤口D.伤口应尽量予以缝合 E.用1%高锰酸钾湿敷 17、破伤风病人气管切开的主要指征是() A.呼吸中枢麻痹 B.肺部感染 C.抽搐频繁而不易用药物控制 D.胸腹肌强直,呼吸受限 E.吞咽困难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 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

预防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E)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C.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态健康模式是(D) D.环境—人群—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B)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C)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B) B.慢性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D)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B)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B) B.心脑血管疾病 13.罹患率适用于(C) 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 14.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治愈该病,则(D) 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15.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C) 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1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17.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包括(A) A.暴发、散发、流行 18.疾病的流行是指(C) C.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 19.关于患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20.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形式(A) A.流行 21.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 A.患病率 22.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23.罹患率是指(D)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24.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E.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 2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26.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如下表: 疾病日本人日本移民美国白人 非美国生美国生 冠心病(男)100226163481 宫颈癌100523348 以上资料说明(D) 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 27.某地区1980年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D D.病死率 28.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C) c.罹患率 29.某地进行糖尿病普查,可得出(C) C.糖尿病患病率 30.1983年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万~1.1/万。判断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2.症状学 3.稽留热 4.弛张热 5.呼吸困难 6.三凹征 7.缺铁性贫血 8.心绞痛 二、单选题 1.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 A ) A.支气管哮喘 B.阻塞性肺气肿 C.喉头水肿 D.心源性哮喘 2.使用计算机技术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检查( D ) A.X线摄片检查 B.X线透视检查 C.X线造影检查D.CT检查 3.脉搏成人正常值是B A.40-60次/分 B.60-100次/分C.100-120次/分 D.80-120次/分 4.昏迷患者所采取的体位是A A.被动体位 B.自动体位 C.强迫体位 D.辗转体位 5.病原体进人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C ) A.病原体的数量 B.病原体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D.病原体的侵袭力 6.女性,25岁,患甲亢4个月,无突眼,甲状腺I度肿大,首选的治疗是A A.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B.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症状后手术治疗 C.立即手术 7.以下问诊内容,哪句欠妥:C A.“您感觉哪里不舒服?” B.“您发热一般在什么时间?” C.“您疼时伴有左肩部放射吗?” D.“您每天排便几次?” 8.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的分层,以下哪项属于高危险组D A.高血压l级,不伴有危险因素者 B.高血压l级伴1~2个危险因素者 C.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 D.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 9.缺铁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铁利用障碍 B.胃肠道吸收障碍 C.慢性失血 D.需要增加 10.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保健指导,下列哪项错误(A ) A.居室应美化适当放置花、草、地毯 B.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 C.戒烟 D.避免进食可能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蛋 1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抗菌治疗应首选( A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丁胺卡那 12.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是( A ) A.幽门螺杆菌 B.胃动力异常 C.十二指肠液反流 D.非甾体类消炎药物13.男,34岁,餐后上腹疼痛10年,反复发作,近2周加重,体查:上腹部轻压痛。餐后上腹部疼痛钡餐检查发现胃小弯侧龛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C ) A.慢性胃炎 B.急性胃炎 C.消化性溃疡 D.胃食管反流病 14.女性,30岁,突然腰痛,卧床不起,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高倍视野,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C ) A.发热 B.膀胱刺激征C.高血压 D.肾区叩击痛 15.哮喘性重度发作时,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提示病情最为严重( D ) A.口唇发绀 B.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神志恍惚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18682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B )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下述哪项为额外心音( D ) A.第三心音 B.第四心音 C.心包叩击音 D.心包摩擦音 采用0~5级的肌力六级分级法,如果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属于( B ) A.肌力0级 B.肌力1级 C.肌力2级 D.肌力3级 心脏听诊时可以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 C ) A.心脏杂音 B.第二心音 C.期前收缩 D.开瓣音 听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 )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的叩诊音为:( D ) A.实音 B.清音 C.鼓音 D.浊音 页脚内容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一般位于( B ) A.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 B.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 C.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0.5~1.0cm D.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1.0cm 正常成人肝脏在右肋下缘触诊一般不超过( B ) A.0.5cm B.1.0cm C.1.5cm D.2cm 确定心脏收缩期开始的心音是:(A) A. 第一心音 B. 第二心音 C. 第三心音 D. 第四心音 E. 第五心音 腹部听诊时,可听到哪一种正常的声音?(C) A. 动脉杂音 B. 摩擦音 C. 肠鸣音 D. 振水音 E. 静脉杂音 患者伴有大量腹水时,为了解定有无肝脏肿大,最好采用哪种触诊手法?(D) A. 单手触诊法 B. 双手触诊法 C. 钩指触诊法 D. 冲击触诊法 E. 胸膝位触诊法 页脚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与考点

病毒性肝炎 1、我国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中,最常见的是:HBV(乙) 2、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传播 3、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指标。(抗-HBs (+)) 2、最易转为慢性肝炎的类型是(HBV) 3、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重要评估指标。() 4、目前预防各型肝炎的重要方法。(打疫苗) 5、治疗急性肝炎的关键措施。(足够休息、营养) 6、转氨酶异常即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填空题: 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经过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2、所谓的乙肝“大三阳”是指HBsAg阳性、HBeAg 阳性、抗-HBc阳性。 3、所谓的乙肝“小三阳”是指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简答题: HBV的结构 (1)Dane’s颗粒(包膜――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是HBV复制主体)――环状双股DNA ,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e 抗原(HBeAg)(可溶性蛋白))、(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 病毒性肝炎的五类分型 HA V(甲)、HBV(乙)、HCV(丙)、HDV(丁)、HEV(戊)。 1、请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急起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尿色渐加深,少数有类似感冒样症状。2)、黄疸期:退热,上述症状缓解;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黄染(2周内达高峰);肝功能明显异常;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肋下1—3cm);压痛、叩击痛,部分脾肿大。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渐复正常。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何? 1)、粪-口传播:HA V 、HEV;2)、体液传播:HBV、HCV、HDV、HGV :⑴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后肝炎(PTH),⑵污染的医疗器械,(3)密切生活接触;3)、母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感染HBV,孕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传播,分娩后传播;4)、性接触传播:HBV、HCV ;5、医院内传播: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传播,五型均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哪些? 1)主要因素: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2)、次要因素:高体重、冠心病家族史、职业、饮食因素、A型性格、高半胱氨酸血症、感染等。 2、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3、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阵发性压榨样或紧束样胸骨后疼痛,可向心前区及左上肢放射,持续约数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酯制剂后可完全缓解。 4、是否所有心绞痛都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呢?否 5、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 6、发作时治疗:1.立即停止活动;2.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首选) ;3.亚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甘油喷雾剂,救心丸等 急性心肌梗死AMI 1、临床表现(症状):1)疼痛: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2)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3)胃肠道症状:1/3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痛,腹胀,呃逆;4)心律失常:前壁心梗合并A VB提示病情严重;5)低血压和休克;6)心力衰竭 2、心肌梗死最显著的症状是什么?剧烈胸痛 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有:1)病理性Q波;2)抬高的ST段弓背向上型;3)T波倒置。 4、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敏感指标);CK的同工酶CK-MB源于心脏,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 5、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是什么?再灌注心肌 子宫颈癌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2、病因:①性行为:过早性生活、性伴侣多、不洁性生活等;②婚姻:早婚早育、密产多产;③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16和/或18 型); ④高危男子—阴茎癌、前列腺癌、前妻曾患宫颈癌;⑤经济状况、种族、地理环境等。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概要2010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皮肤粘膜出血——由于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出现自发性或在轻微外伤后血液由毛细血管内进入皮肤或粘膜下组织的症状。临床上以血管疾病和血小板疾病多见。 2.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 3.体格检查——是指医师运用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4.心脏杂音——是指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的,由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产生的异常声音,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此较长、性质特异、可与心音分开或连续、甚至掩盖心音。对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 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完整的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期、加强生命支持期、延续生命支持期。 二. 填空题 1.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 36~37 °C之间。 2.颅脑疾病、颅外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3.皮肤粘膜出血的基本原因很多,临床上以血管疾病和血小板疾病最为多见。 4.溶血性黄疸患者皮肤多呈浅柠檬色。 5.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的症状。 6.左心衰竭而出现较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迫采取端坐体位呼吸。 7.尿频、尿急和尿痛常同时出现,又称为膀胱刺激征或尿路刺激征。 8.临床上常用良好、中等和不良三个等级描述营养状态。 9.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10.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 4~5 次/分。 1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12.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又称为“改善生活方式”的治疗,是所有病人治疗的基础,均需采用。 13.在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期,主要是要迅速建立有效的通气和人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 题0 一、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卡上把相应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70分)。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出现: A、奇脉B、水冲脉 C、交替脉D、不整脉 E、任脉 2、心原性水肿的特点是: A、早期局限于身体低垂部位B、活动后水肿消失 C、先见于眼睑及颜面D、突发非凹陷性水肿 / E、以腹水最突出 3、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反复发生房颤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B、动脉栓塞 C、肺部感染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左心功能不全最重要的症状是: A、左心室扩大B、心前区疼痛 C、呼吸困难D、畏寒发热 E、咳嗽,咳血丝痰 5、心绞痛的典型疼痛部位是: … A、剑突下B、胸骨下段 C、胸骨后上、中段D、胸骨后中下段 E、上腹部 6、有关心包炎,下列哪项不对 A、急性者可伴渗液B、脉搏在吸气时增强 C、以结核性心包炎多见D、可出现心前区疼痛 E、Kussmaul征可阳性 7、右心衰最早出现的体征是: A、奔马律B、奇脉 C、紫绀D、颈静脉充盈 《 E、双下肢浮肿 8、一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上二楼出现心悸气促,心功能为: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E、五级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的主要特征是: A、早搏B、窦性停搏 C、窦房阻滞D、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 E、心动过缓

10、女性,42岁,体格检查时于胸骨左缘第二助间听到递减型叹气样舒张期杂音,最可能是: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狭窄 : C、三尖瓣狭窄 D、二尖瓣狭窄 E、二尖瓣关闭不全 11、洋地黄中毒的最重要的表现是: A、恶心、呕吐 B、昏迷 C、头晕、头痛 D、视力模糊 E、心律失常 12、不是肾小球肾炎共同表现的是 A、血尿 B、管形尿 C、蛋白尿 D、高血压 E、肾功能衰竭 13、肾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项目是 A、血肌酐 B、尿素氮 : C、内生肌酐清除率 D、菊粉清除率 E、肾血流量测定 14、肾素主要由何组织产生 A、肾皮质 B、肾髓质 C、肾小球 D、肾小管 E、近球旁器 15、血尿的标准是尿常规检查沉渣中每高倍视野>个红细胞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 16、我国慢性肾衰的常见病因是 A、糖尿病肾病 B、高血压肾病 C、狼疮肾炎 D、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E、多囊肾 急进性肾炎 17、男性,28岁,间歇颜面水肿5年。查:血压190/100mmHg,Hb85g/L,尿蛋白(++),尿RBC4-6个/HP。对病人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K+、N+ B、BUN、Cr C、肾脏B超 D、血常规 E、尿蛋白定量 18、不属于风湿病特点的是 】 A、属自身免疫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病变基础 C、病变常累及多个系统 D、临床表现相似 E、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反应 19、OA的靶器官病变部位是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题,含答案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肺炎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A.肺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炎症。 B.大叶性肺炎亦称肺泡性肺炎。 C.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主要决定于宿主和病原体的因素。 D.肺炎在X线胸部检查时有明显的肺实质炎性浸润。 E.HAP常发生于高龄,有心肺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20岁既往健康的男性患者,因受凉后突起畏寒高热,咳嗽,痰中带血3天来门诊就诊。WBC 17.6×109/L,N 82%,有助于诊断的首选检查是:(A) A.X线胸片 B.胸部CT扫描 C.维支气管镜 D.痰细菌培养 E.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3.疑诊支气管扩张的咯血病人,应尽早进行下列哪项检查:(A) A.高分辨CT 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C.MRI D.胸片 E.痰菌检查 4.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A)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慢性肺脓肿 D.肺结核 E.支气管扩张 5.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D) A.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B.支气管扩张 C.肺间质纤维化 D.慢性支气管炎 E.脊柱胸廓畸形 6.女性,55岁,慢性咳嗽咳痰气喘15年。肺部X线片示:肺动脉段中度突出,右心室增大。最可能的诊断是(D) A.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B.房间隔缺损 C.原发性心肌病 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E.以上均不是 解释: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关于典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B) A.发作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川北医学院2010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题A

一、简述题: 1、简述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治疗的具体措施。 ①.戒烟;②.减重;③.限酒;④.运动;⑤.少盐;⑥.低脂;⑦.低热量;⑧.补充钾、钙、镁。另外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注意调整情绪,不紧张急躁等。 2、简述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原则。 ①.隔离患者,对其用具及居住环境消毒。 ②.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③.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加强支持,预防并发症。 ④.合理对症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性抗感染。 ⑤.加强公共场所通风及消毒。讲究卫生、勤洗手。 ⑥.加强全球性流感监测、疫情观察及报告、病毒分离和鉴定, ⑦.对有条件的易感人群可使用疫苗。 二、多选题: 1、在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期,ABC方案指的是ABC。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D.电除颤 E.气囊面罩给氧 2、下列选项中,属于症状的是ABCE。 A.咳嗽 B.腹胀 C.头痛 D.心脏杂音 E.心悸 3、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三凹征”指的是ABD明显凹陷。

A.胸骨上窝 B.锁骨上窝 C.脐 D.各肋间隙 E.剑突下 三、单选题: 1、在对肝癌患者体格检查时,用手在其腹部扪及肝脏肿大,肋下3cm,剑下4cm。此体格检查方法属于B。 A.视诊B.触诊C.叩诊D.听诊E.嗅诊 2.、某患者因“咽痛3天,吞咽不畅1天”就诊。查见其扁桃体明显 红肿,已超过咽后壁中线。则其扁桃体肿大为C度。A.ⅠB.ⅡC.ⅢD.Ⅳ E.Ⅴ 3、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体检发现气管移位偏向B侧。 A.左 B.右 C.前 D.后 E.后下 4、以下哪一项检查不属于腹部视诊的内容。B。 A.腹部外形 B.腹壁紧张度 C.呼吸运动 D.腹壁静脉 E.胃肠型及蠕动波 5、体检中触及脾脏肿大,其最右缘越过前正中线3cm。则描述为:脾肿大第3线B cm。 A.-3B.+3C.×3D.÷3 E.“3” 6、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A。 A.脑复苏 B.恢复自主呼吸 C.恢复自主心律 D.建立有效的通气 E.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7、A是患者感受最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迫使患者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现病史的主线或主要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收集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 体征:是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生命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质量的指标。 发热: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其提问调定点超出正常范围。 咯血: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少量:<100ml/24h;中等量:100~500;大量:>500或一次大于100 MRI成像原理:MRI是人体氢核质子在巨大、恒定、均匀磁场中受射频脉冲(RF)激动后共振,经接收线圈接收后计算机处理的人体断面图像。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用力呼吸,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主要病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严重慢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 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循环内分泌的激活两个方面的临床综合症 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心尖搏动。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颈静脉怒张:颈外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2/3以上),提示颈静脉压增高。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某种诱因使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周围血管阻力明显上升,引起血压骤然上升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现象,发生的机制为交感神经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中丢失引起的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以儿童和女性人群尤其是妊娠妇女的发病率最高。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继续感染等。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