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认识自己,答案在你心中

讲座地点:佛山

相信我们有不少同事,通过广州日报这个心理专栏可能会读过他的一些文章了已经。那他也是广州日报心理专栏的作者。并且他有很多的著作,包括《心灵的七种兵器》《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等等。好,那我们事不宜迟,马上把我们今天的时候交给武老师大家掌声欢迎。

非常荣幸获得这次邀请,一般讲课下午讲的时候都会稍稍有点紧张,因为担心大家困。不过后来上了一些催眠课之后,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体验。就是我真的想跟大家说,如果你真的很困,你就不妨试一试,今天在听课的时候你就睡着。但睡着之后呢,你要做一件事,就是你最好做个梦。把你的梦记住。当你醒来的时候,可以问问说:武老师,我刚才做了个梦,那个梦里是什么意思?也许你们就会很到很特殊的答案。但是也许你会发现好像你自己都知道那个梦是什么?当然还有很可怕的事情发生。你可能会做梦的时候发现,你梦见武志红了。那你可能对我梦见我一些秘密。但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我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去上(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学催眠)催眠课,那个催眠的老师呢,被称为是全球NO1。他催眠的功力特别厉害,一上他的课就会睡觉。如果只是听他讲课就没事,就会很专心。但是这个老师他每天上午或下午他至少会做一个个案。他就给那个个案做催眠。这个老师会说:想让我给你做催眠机会很难,但是你们可以搭便车。比方他在给那个人做催眠,他就让我们想象,你就是那个人。看看会怎样?结果我一这样尝试,我就会睡着。这个老师会说呢?他说:睡着是最低级的催眠。高级的催眠是,你好像陷入很深很深的状态,但是你的头脑又很清醒。你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什么。我经常会有点后悔,我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老师一催眠,这时间就过去了。但是后来有一次,我发现很神奇。因为我是那种打个瞌睡都会做梦的人。所以那一次呢,这个老师在给一个女人做催眠。那个是涉及到一个婚姻的问题。那个女人会说,她非常讨厌他的老公,她觉得她的老公不能干。她们家收入比较低,他不像个男人。对这个家支撑不够。总之,她对自己的丈夫有很多的愤怒,很多指责。但是,我在老师给她做催眠的时候,我就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了那个女人的事情。等我一醒过来,我就知道,这个女人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梦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梦里头是她和男人偷情,就是她有婚外恋。所以呢,她有了婚外恋之后呢,很内疚。非常非常内疚,但是内疚的时候,我们很不舒服。会很讨厌这种感觉,所以她就把内疚转移了。她就转移成愤怒。那么这是大家注意这是在亲密关系中非常非常常见的一个事情,也许在工作关系中也会有。那个经常很愤怒的人,实际上是他有很多内疚。因为内疚和愤怒,它那个内容及情绪是一样的,都是愤怒。但是当那个愤怒向内的时候,这就是内疚,当愤怒向外的时候,它就是指责。很多人特别特别不喜欢内疚,所以很容易去指责。那么我做了这个梦,老师就让我分享。我说老师我做了一个梦,好像我梦见了一些很特殊的事情。我说是关于刚才那个个案的。这个老师说,这个老师特别厉害。这个老师到了什么地步呢?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说话,或者你简单说,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你的意思是什么?后来这个老师说,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内在世界。他意思就是说,你不要把这个梦的内容说出来,你就到此为止吧。

所以我跟大家讲,如果你今天很困,你就不妨试试,看你睡着。然后你看看你会做些什么梦?那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之前也会有跟你们人力资源部有些沟通,知道很多朋友你们现在喜欢就是有一本卖得特别好的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我也看过,作者是尹建莉,我觉得那本书写得也只有一个妈妈才能写出那样的书来,那很不幸我没有孩子,也不打算要孩子。所以就是这种书我是写不出来。但它那个书里基本的观点,我觉得特别好。这个其实说实话,好老师是根本没法跟好妈妈相比的。今天在座的我看多数

也都是女士。就假如你们现在的孩子比较小,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起步。如果你能做到一个好妈妈,那真的是功德无量。而且还有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是孩子越小的时候,你做得越好,等孩子长大了,你麻烦就越少。所以我们就是,心理学会说得很夸张,我有次讲座来是来佛山。就是来佛山的一个心理咨询机构,也在讲孩子很小的时候和父母的关系,结果有一位男士非常焦虑,讲的时候,他说武老师你讲了那么多问题。那我该做点什么呢?他就有点结巴,很着急。后来我就问他,你的小孩多大了?他说:一岁。我说这真的很遗憾,一岁之前孩子对你不怎么关注的。就是说白了你不怎么重要。你的重要性,就是给这个妻子,你给她怎么样的支持,什么样的帮助。但是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一岁之前,对孩子来讲爸爸有点不存在。但是爸爸什么时候才开始发挥作用呢?随着年龄的长大,一般会说到了三岁,爸爸的作用才会变得比较明显。到了六岁,爸爸的作用就会变得更明显。到了十二岁,爸爸的作用就非常非常的明显。但是在很小的时候,有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我今天所要讲的,叫客体关系理论。它会认为在三岁前,妈妈是唯一。但这样讲,有些朋友立马就会觉得这担子有点重。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你现在做得比较OK的话,以后会省很多很多事情。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课的一个主题。

我这样讲的时候很有趣,我明明在讲一个好妈妈很重要,为什么我又在说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我在干什么呢?我好像又在说好妈妈很重要,但是你又不是孩子的答案。那我们是什么呢?孩子的他的人生的答案是什么?我讲一个这个,接下来这一点呢,是犹太教的一个传说:就以色列人,犹太教一个传说,传说呢?上帝问撒旦还有耶稣,我准备把人类交给你们来养育,你们要制订一份计划书。我看看你们怎么去养?撒旦给的计划书非常简单,上帝呀,你只需派两个天使就可以了。一个掌管奖励,一个掌管惩罚。你给我这两个天使,我就可以把人类管好。那么耶稣的计划书就是,给人类自由意志,让人类走自己的路。但是让我与人类共生死,做人类的榜样,启发他们如何享受生命。并让他们知道上帝是爱他们的。当然这后面这段话会比较复杂,关键就是第一句,给人类自由意志,让他走自己的路。那么这时候,我就想问一下大家,在你小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是耶稣还是撒旦?那么在你现在,你觉得自己在做什么?这样讲起来会有些重。但其实呢,我说一个题外话,现在不是那个富士康已经十二连跳了是吗?十四,已经十四了?我昨天看才十二,今天就十四了。完了,很恐怖。但是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如果让我说的话,郭台铭的管理体系,就是撒旦。奖励,惩罚。非常的鲜明,并且执行起来很厉害,但是这里面没有人情味。而且惩罚过于严重,惩罚比奖励的策施要多很多。而奖励跟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实现他的效益,实现他的GDP。所以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就完全是奖励跟惩罚。最后呢?我的说法就是,在富士康的里头,每个人被撕成了碎片。你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你作为一个人,你是没有尊严的,你也没有价值。你所有的就是你为这个富士康的体系做了点什么贡献?而这个体系很庞大,它在深圳,它就有45万人。然后它有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就是管理的办法特别多,那么在这头,你会怀疑呢?你作为一个人,就好像你的意志被否定,你做什么不由你。而且再一个呢就是,当你有了不满,当你有了愤怒,当你受伤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错的。然后就是最后,我自己的形容就是自己整个人被撕成了碎片。最后你也开始怀疑,到底是我错了,还是富士康错了?这时我们会更倾向于自己错了,所以选择了自杀。那么这个就稍稍讲远一点,我们再回到今天的话题上来。

那么假如父母无形中在用这个撒旦的计划书,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甚至还是一个做得比较好的撒旦,我讲这个的时候,我就希望大家你先把你的角色放在,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是怎么长大的?先不要急着,你立即就要做一个好妈妈。那个真的很不容易,说实话。你想做一个好妈妈,想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你有没有去认识你和你自己父母的关系,你和你自己的养育者的关系,如果你认识到这个了。你才会真的是能做到一个好妈妈。因为我的很多的来访者都是说,武老师我很想做一个好妈妈,很想做一个好爸爸。但是为什么我

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的脾气呢?我为什么总是莫名奇妙地做很多事伤害我的孩子呢?那是因为你没有认识你自己。所以当你只是掌握一大堆办法,但是你没有认识你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办法。要么只能用几天,要么就是那些办法你根本用不了。似乎好东西摆在你面前,你就是学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去认识你自己。你没有去认识你和你的妈妈,你和你的爸爸,或者你和你的养育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今天讲的希望大家先把自己放在你是一个孩子,你是怎么长大的?当这样思考的时候,可能会受益很多。

那么我讲的这个面具人,我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发现,好像我挺特别的,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个班花,在我前面坐了两年。最后毕业留言的时候,在我那个留言本上写:她说武志红,你是一个别里科夫。别里科夫大家知道吗?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俄罗斯的小说嘛,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个人把自己装得严严实实的不出来,她说,你围棋第一,象棋第一,最后考试也是第一。但是你根本就不敢走出你的世界。她就说我是一个躲在套子里,不敢跟这个世界交往的人。我觉得她已经愤怒,为什么呢?她是我们班的班花,在我座位前面坐了两年,但这两年我从来没有主动跟她说过一句话。所以她有些受伤了。但那个时候我也真的很腼腆,那个时候我觉得就是有点情窦未开的状态。我的成熟很晚。但是那时候很奇怪,我不怎么跟女生主动说话,但是我们班的男生,如果对哪个女生有好感都会过来问我,说武志红,你怎么看这个人?后来我跟他们一讲,他们觉得很惊讶。后来我们宿舍的一个哥们说,武志红,你怎么搞的,你是不是?就是好像我从来不怎么跟她们说话,我一说呢又说头头是道。而且那时候发现果真如此。所以他们不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我那时候也不是很明白。后来读大学,我学了心理学,有一次,就有一个很特殊的事情发生。我们班有三个美女,有二个就是辣妹,就是那个四川的。有人很喜欢她,有人就很不喜欢;你有个性的话,就会有这种代价,有人就会特别喜欢你,有人就会讨厌你。而且我们班还有一个清纯的美女。我们班的男生都喜欢她。但是关于清纯,这个很有意思,我在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北京人的择偶观。会发现男人最喜欢的就是清纯的女人。但是清纯是什么呢?其实我会警告你,警告男人。你不要对这个很执着,为什么呢?我文章中讲过,人是相反的。这个世界是相反的。人性是相反的。越清纯就越混乱。那么举一个例子,就是洒井法子。洒井法子肯定是很多男人心目中的女神。但是大家最后都会知道,洒井法子的世界是何等混乱。那么我接着再讲就是,但是这个清纯的美女,我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她经常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感觉她像是透明的。我好像有透视眼,能看到她背后的东西。但是我跟大家说,我没有特异功能,这只是一种感觉。我也根本没有透视眼,但是我经常,总之呢,我觉得好像经常看不到她。后来她跟我一个最好的哥们谈恋爱。我觉得我有义务把我的这种感觉告诉他。我这个哥们听了之后大吃一惊,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到?他说:她没有自我。那我这哥们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个女孩的心是空的。这个女孩的内心非常非常的空虚。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体会过这种感觉。如果你没有体会过,那最好不过了。当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你感觉不到自己是谁的时候,那种麻木是非常非常的痛苦。所以这个女孩后来有一个特殊的事情,就是一开始我们班的男生都喜欢她们,结果除了我之外。但是后来呢,大家逐渐地基本上就没有谁喜欢她了。为什么呢?就是比较今天晚上,我们宿舍第一次发现这种事情是,我们大家聊天,有一个哥们说,我今天看见谁谁谁和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男孩在一起,另外一个说你搞错了吧,我明明看见她和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男孩在一起。第三个人又说,你搞错了吧。结果他们三个人都是对的,因为那个女孩可以同时和几个北大的男生谈恋爱。而且呢,还同一天跟几天北大的男生交往。所以她的生活真的很混乱。后来,我就问过那个哥们。我说,她这个样子,你为什么还和她在一起。但我那个哥们说的话,让我很感动。他说,我理解她。但这什么意思呢?我这个哥们知道这个女孩的心是空的,她的心是麻木的,甚至她的身体都是麻木的。那她怎么能活过来呢?她就需要刺激,谈恋爱会给她很多刺激是吗?爱得死去活来的,那里会有很多刺激,所以她同时谈几次恋爱,或者谈几场恋爱。那么当时我就明白了,哦原来我看不见她这种感觉,

就是因为她没有自我。那时候我就觉得武志红这个感觉能力挺厉害的。那么这个是我在高中的时候,不好女孩说话,但是呢?我好像能够对她很了解。后来又工作,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再回顾自己那时候短短的一生,二十多年的人生。我会想我的感觉好像从来没有欺骗过自己,但后来发现还是有一次,把我给骗了,就是在我的印象中只有那一次。就是我的感觉是不准的。而且感觉之所以不准,还是因为先动了一些念头,所以最后感觉才不准。所以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的时候,我的这个看人的感觉非常非常的准。那么这个为什么呢?我们今天会讲到。这是我在大学的时候,通过这件事,我就明白我有一个很特殊的感受能力。后来我来到广州日报工作,就是我们那一年广州日报招了很多人,一共招了156个人。然后一多半都是女生。结果我们培训的时候,跟我一起的时历史系的哥们,然后每天中午或者晚上回去他都会问我:你怎么看这个女孩,你怎么看那个女孩?那个时候就是我已经和女孩很主动地说话了。所以就没有原先的那种不说话也有感觉,但这样一来就会更完整,知道的更多。然后我就跟那个历史系的哥们,就跟他讲,那个女孩怎么样,那个女孩怎么样。结果有一天中午回去他特别兴奋,他说武志红今天座在你右边的那个怎么样?我就觉得很惊讶,等我一回忆的时候,我完全记不起来座在我右边的那个女孩长什么样了。然后这个哥们就说:哇,武志红,对你太失望了,那是最漂亮的。确实,后来那是我们报社的社花。那我觉得很惊讶,我说好,那我晚上我再看看。到了晚上,我一见到那女孩,我就知道那就是她。但是见到了就会知道,如果不见到,我想不起她是长什么样子的?后来,我第一时间,又座在她的左边。我看着她,很认真地看着,同时跟她聊天,还给她讲心理学的,还给她开了一堆玩笑。但是看了半天,我实在看不出他有多漂亮,我完全没感觉。后来回来,我就给那个历史系的哥们就讲,我说不觉得,我觉得好普通呀。一点感觉都没有。然后那哥们说,对你真的很失望,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你那番鬼话了。但是接着还是会问我怎么看其她女孩。但是后来很夸张,一来到广州日报,就是我们一培训结束,我就知道真的是美女。为什么呢?三个哥们过来跟我换座位,因为那个女孩座在我前面。因为当时我有女朋友,所以他们就说武志红既然你有女朋友,把机会让给我吧。但是我喜欢座在最后,所以没有把座位让给他们。然后后来又很有意思,她住的地方又离我很近。所以有时候,我们经常会一起下班,但是一起上班的时候很少。有时候还会一起吃宵夜。后来认识了三个月,我终于发现,真的是挺漂亮的。这很奇怪是吗,就是说那时候我就觉得我这个人真的是怪呀。有时候,我能看见别人都看不见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我又完全看不见别人都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后来我想明白这是为什么,我就跟那女孩聊天,就是会经常,就是有些时候就是你跟我有点亲近,但是又不是很亲近。这时候我说话有点肆无忌惮,会什么都说。比方我那些同事,我都会点评过他们,但是如果很亲密的关系,或是很生疏的。我一般都会有些顾忌,就会讲得比较少,后来我跟那个女孩聊天,就讲到我这种感觉,还讲了我这个判断。那这个判断是什么呢?这个女孩是潮汕美女,潮汕有一种美女,非常非常的经典,贤妻良母,小家碧玉,绝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女人。她努力地去做,男人梦想中的女人,做得太成功了。以至于把自己搞丢了。所以我看不见她。因为她不存在,她存在的只是一个壳,一个面具。结果后来有一次,就是我去汶川,汶川地震之后,我去汶川,呆了一星期。回来的飞机上,我就跟一个老师,也是学心理学的。我们就讲到这个,那个老师他说:他正在写一个论文,那个论文就在写人类各个文化中的种种面具。然后他就把这种人称为面具人。然后他也讲了个故事,很夸张。我这个朋友呢,他在一个省里就是在一个大学里做研究。就比较有名气。经常有人请她,有一次呢。那个省政府的秘书办宴会。就是连着办了三次。请她过来,然后第三次的时候,她对一个帅哥,真的很帅长得,她非常和蔼可亲地问他,我们认识一下吧,怎么称呼你呀?我这个朋友是当想和你亲近的时候,有一点点肉麻的那种感觉。她很喜欢把某个人称为弟弟或是把某个人称为姐姐,总之她就很喜欢跟人姐弟相称。她年龄稍稍有点大,好像又想把人当成弟弟这样跟人打招呼,后来那哥们愤怒了。说范老师,我就是这个宴会的主人,我是第三次请你了。

你怎么还不记得我是谁?你看他就是那个省政府的秘书,然后是这个人在主持这个宴会,已经主持到第三次。这个人请了她,而且他长得很帅,很会做事情。而我这个朋友既然记不得他。所以那个哥们很受伤。那我这个朋友呢,这个人叫范老师。她怎么说这件事呢?她也是同样的观点,这个男人在做绝大多数女人都梦寐以求的那种男人。做得太成功,结果把自己给搞丢了。那个这个我会说看不见的美女,看不见的帅哥。这种看得见,看不见,大家有体会,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比方说:今天晚上,你们七八个人刚认识一起去吃饭。你会发现有些人很鲜明,你一眼就能记住她,这个人不一定长得很特殊,但他就是很鲜明,你一下子就记住他了。有些人呢,吃完饭了,你就忘了。根本记不起来,这个人是谁,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他的名字,他的形象你总是对不上号。包括我做咨询的时候,遇到有些来访者,有时候我觉得很惭愧,假如不学心理学的话,就会觉得非常惭愧,为什么呢?我一个小时收费五百块钱,他跟我聊了一个小时,然后第二次又来了。打开记录本,在他来之前,我一般都要做点准备工作。看那个记录本,我记得内容,我完全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长得什么样子,总之呢我一点感觉都没留下。如果不学心理学就会很内疚,你看这个人这么亲密地来跟你谈话,你既然记不起他是谁来,但是学了心理学我就没有这个内疚。我会知道是他传递一个信号,传递一个东西,让我忽略他。总之他是一个注定要被忽略的人。如果他不改变的话。那么这种人,他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会说完美是一个面具。那么再回到这个尹建莉这本书上来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家要注意,你千万不要做完美妈妈,你也不要做完美的妻子,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是一个巨大的防御。什么意思呢?一般常见的完美妻子,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这个类型的,完美妻子。她会这样说我已经仁至义尽,我做到问心无愧,那么接下来什么意思,这个家里出了任何问题都不是我的事,都是那个家伙的事。你看这就是完美妻子的真正的含义。我做得这么完美,在这个夫妻关系里,我没有任何责任。问题全在那个男人的身上,当然如果是完美丈夫就成了问题全都在那个女人身上。那假如你做完美妈妈,那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完美妈妈是很可怕的,那意思就是,我做妈妈都已经做到了最好,所以呢,这个孩子出任何问题都和我无关,都是这个孩子自己的问题。所以尹建莉她用的那个词叫好妈妈,那么什么是好妈妈呢?我自己的定义就是:愿意承认自己会有问题,愿意承认在和孩子的关系可能有缺点,并且呢,愿意去改变,而且呢,就算改不掉也没关系。只要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儿。并且你看到那个错误,愿意承认那个错误在那儿,我觉得这已经是好妈妈了。你不需要帮到完美,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你看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你好像不管怎么努力就是解决不掉它,那你怎么办?那你知道它在那儿,你承认它在,就已经很好了。

那么这也就是说呢,完美妈妈是个面具。而真实的妈妈她是活生生的。虽然有问题,但是和孩子建立一个真正的关系,这个妈妈真的是带着自己的心,带着自己的感觉在和孩子在一起。那会非常不一样。

那么刚才这两个故事呢。还引出了一个我自己的概念,是内在评介体系和外在评价体系,不过我第一次有这种概念呢,是我当时在大学的时候追一个女孩,结果后来那个女孩跟我交往了一段时间,她说武志红怎么会有你这种人。我说怎么了,我这种人怎么了,她说:你难道不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你自己吗?她的意思是说,她认为所有的人都会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我们是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看自己是谁。而我当时很惊讶,我说我知道我是谁呀,我干嘛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呀,别人的评价那是他的事呀,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那个时候,我也才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到原来有人对别人的评价是那么那么在乎。而那个女孩也是第一次发现还有我这种人。基本上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的理解,我知道我是谁,这时候我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我不需要别人的评价;但是很多人呢,好像自己的自我是模糊的,混沌的,不清楚的,要不断地问别人,你怎么看我,我是怎么回事?然后再通过这些东西来认识自己。那么再进一步讲呢,就是我的评价体系是,内在的评价体系。我的自我评价体系

是内部的。是自己内在都很清晰的。所以这叫做内在的评价体系。而像我那个女朋友,包括很多人都是一个外在的评价体系。那为什么我的那个同学,还有我的那个同事,就是两个看不见的美女会这个样子呢?就是他们在做男人梦寐以求的女人。我那个同学呢,还不能这样讲,而我那个同事,她就很经典。你怎么做别人梦寐以求的女人呢?你就要特别特别注意,那个男人是怎么想的,大家想要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去按照别人的评价,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你自己。假如你这么做,你就很可悲,你就把自己给搞丢了。遇到我这种人,就会出现那些奇特的反应。

但是我们反过来又要问,为什么有些人是内在的评价体系,有些人是外在的评价体系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关键就是,最初评价你的人那一定是你的父母。假如父母特别喜欢评价我们,在你的童年里头,你的那些重要的养育者,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然也可能是养父母。他们特别特别喜欢评价你,而且要求你按照他们的评价去生活。那这个时候,你就会形成一个外在的评价体系。那么相反,假如你很幸运,你真的遇到了好妈妈,甚至你还有一个好爸爸。他们在告诉你,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想,你要尊重你自己,你自己想怎样做,你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尊重它就好了。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就很幸运,因为这真是要用幸运来讲。因为这样的父母很少,那么你就会形成内在的评价体系。这是说,你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你自己的内心,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而心理学会讲呢,像这种从来不评价自己孩子的,多数源自于一种东西,无条件的爱。什么叫无条件的爱?孩子你这样我爱你,你那样我也爱你,就是我有一个来访者他是他们那个省的,估计排名在前十的那种富豪。然后她和她的老公各自都有很大的企业,但是他们的孩子就一塌糊涂。然后去加拿大留学没戏,去澳大利亚留学没戏。现在又要去美国留学,反正就是遇到了很多麻烦。而且呢,他们最终最害怕的是孩子有可能活不下去那种感觉。孩子可能要有自杀,这孩子还是那种好孩子,就是他没有成为那种游手好闲,或者就是乱花钱,乱玩女孩这种问题少年,他没有成为这种人。但是他是一个软弱,懦弱,懒惰,是这么一个好人。那么后来,这个男孩第一次转变,很重的这种转变。来自他爸爸给儿子讲了这么一番话,就是这个女人呢,我给她做咨询做到第三次的时候,她回去把这个咨询的过程讲给她的丈夫,结果她的丈夫很神奇,自己悟出了一句话,那就是对儿子这样讲。那时候他儿子拿到一个美国录取通知书,但那个学校呢在美国要排前一百名。就差不多一百名,大家会知道北京大学,其实世界也是不入流的大学。真的是这个样子,我虽然是北大毕业,但我知道自己学校的实力。那么美国呢,如果你排在第一百名,那是非常非常好的学校了。但是同时就意味着,在这个学校里压力会很大。所以后来他的爸爸就对儿子这样讲,他说:儿子,如果你想上这个学校,那很好;如果你觉得这个学校压力很大。想等一等,等一个容易上的学校,也可以。那意思就说,你在这也行,你在这也行。如果你去了美国你适应得很好,你喜欢上美国的环境,你想这辈子就在美国呆下去,那很好,如果你觉得美国你不喜欢,或者你适应不了,你想回来,也可以。如果你回来了,你觉得做我们这种人很好,那可以;如果你觉得你就想做一个平民老百姓,就想过我自己很简单的日子,那也可以。总之呢,无论如何,你都是我的儿子,我都爱你。当然呢,最后这句话,是我加上去的。

前面他的爸爸传递的就是,你在这儿也行,在这儿也行。结果后来这个妈妈在旁边看着,看见这儿子好像一朵花一样,逐渐地从心里升起,在他脸上绽开。开得心不得了,笑了好几天。一星期的那脸上的笑意都不能消散。后来就有个事情很直接,像原先他们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搞签证什么的,都是爸爸全陪。就是爸爸必须督促他,监督他,每天看着他才能够去做这些事情。而且,才能做好。如果你让他自己去签证,一定给你搞砸。其实搞砸很简单,他是不想去嘛。但是现在呢,等他爸爸对这个男孩说了这一番话之后。结果呢,有两个月时间,爸爸没有做任何的监督,这个儿子自己搞定了签证的所有的事情。当然这个孩子后来又出现了很多的波折,但是好像真的是在考验这一对父母,这一对亿万富翁的父母,是不是能够做

到无条件的爱。结果呢,现在这个妈妈觉得自己越来越稳,她觉得自己的内心真的是相信了这一点。真的是做到了这一点,无论你怎样,你都是我的儿子,妈妈都爱你。结果她的儿子,儿子松起来了,儿子真的是好像他的世界打开了。然后看见他的儿子的变化,她很满意。那么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不过你的儿子越小,你给他无条件的爱越容易。为什么呢?这个前几天我跟我女朋友吵架,我女朋友这样说,她说她希望我能顺着她就是很多时候。她说,她举了个例子。比方有个公司要跟我合作,并希望在我的博客上挂一个链接。然后,这个链接我已经挂上去了,不过我的女朋友觉得不好,她希望我能把它撤掉。我说,我觉得做人要讲信用,并且要有一种稳定嘛,你不能说你昨天挂着,今天又撤掉,这像什么话呢。结果这事呢,后来找我谈了好几次。后来我就问她,我说你到底想说什么呀。为什么这事整天找我谈,又这么小的事情,后来她说,她想了想她说她很希望有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要吃蛋糕,然后我就说,哦,然后我就给她买回来了,然后说,哦,我不吃,我要吃别的。那也无所谓,这蛋糕扔了都无所谓。她就想要这种感觉,就总之呢,我要满足她的这种任性的这种需要。她就觉得这个时候,我是爱她的。然后我就想了想说,这个感觉很容易理解。你那个是蛋糕呀,但这个涉及到我的信用问题。那我想说这个是什么呢?一个一岁的孩子,你要给他无条件的爱,你要满足他,那很容易是吗,相对来讲要容易很多。不就是吃点东西,不就是玩一会儿,不就是不睡觉,不就是非得要哭两下吗。它很容易。但如果是一个成年人,一个三四十岁,或者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他要想别人给他无条件的爱,对方会受不了,因为那个压力太大了。那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女士,一般常见于女士,你们现在是不是无形中在向自己的老公要这个无条件的爱,要他满足你的任性。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的东西,他承受不了。那么但是如果你现在有了孩子,那个三岁孩子的任性和三十岁成年人的任性,那个重量完全不一样。那么其实有条件的爱呢,它本身就是一个评价。它会怎么说呢,你学习好我才爱你,那么这样一来,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分裂。我们知道精神疾病中最可怕的叫精神分裂症,是吧。但是那个分裂是怎么发生的呢?你成绩好,我才爱你;那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成绩不好我就不爱你。结果这个孩子内心就有分裂发生了。我成绩不好,父母就真的不爱我了吗。我有很多来访者和心理医生朋友谈到了孩子的个案,尤其是从这个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小学其实已经开始了,但一般到初中和高中才变得特别明显。大家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一还不错,到了初二初三就不行了。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的学习成绩好,这是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父母,其实孩子不怎么在乎老师的评价,我们认为孩子会很在乎老师的评价,但是在我看来他在乎老师的程序如果是十分,那他在乎妈妈的程序就是一百分,甚至一千分。那个差别非常的巨大。其实,很多的孩子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成绩出问题,就是其实他已经撑不下去了。太累了,好像这样被爸爸,被妈妈推着往前学,往前走,拼命地学习,他不情愿。其实这种累呢,是一种内心的较量。因为他内心里有一种声音,一种声音是我希望妈妈爱我,我希望爸爸爱我,所以我要听他们的,我要按照他们的来;但是同时又有另外一种声音说,那我的自由意志是什么,如果我按照父母的意志去行动,那我还是我吗,我还存在吗。所以呢,他会做较量,这种较量非常累。一方面要听,一方面要不听。一方面要做父母的乖孩子,一方面要做自己。那我很累。在小学的时候,他的现象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初中,到了高中,他撑不住了。他可能一下就放弃了,我就是学习不好,难道你就不爱我了吗,我就是做个坏孩子,难道你就不爱我了吗。所以,如果这边太厉害,你会发现,假如你这边到了九分,那么你的孩子干脆就会他就在这边呆着了。那么这也就是心理学讲的叫天花板效应。你看这个天花板这么高,我怎么够都够不着,那我干脆就不够了。那我们会讲,这是有条件的爱。所以呢,这会涉及到一个神话,就是有一个说法,就是父母有三种,一种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鼓励他,另外一种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否定他,那么还有一种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忽略他。那么大家知道,最糟糕的是忽略,那么其次是否定,那当然最好的就是鼓励。但是在我看来,孩子不是那么需要我们鼓励他们,

很多时候,你的鼓励是一种干涉,你的鼓励是一种入侵,你的鼓励是一种评价。那这样一来,你反而会破坏孩子的那种感觉。比方讲到这个,我们讲个爱因斯坦的例子,爱因斯坦四岁前都被认为是弱智,因为他四岁才学会说话,但是那时候他在干什么呀,谁知道呢。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就在思考相对论了这个问题。父母要去评价,评价就意味着你要理解。据说,到现在全球都没有多人少能明白相对论是什么,那他的父母会明白吗。那我讲课的时候,就会特别喜欢讲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会说小孩子嘛,我们要常去管他,要去指引他。这意思就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指引者,父母是孩子的导师,我活了几十年了,我的人生经验那么宝贵,我要教他。但大家想一想,也许今天在座的朋友还比较OK,是吗。你们觉得做自己孩子的导师好像还说得过去,如果你是一个农民,如果你是一个下岗工人。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你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你还做孩子人生的导师。那资格从哪儿来的呢?但另外,我会常讲一个例子,你想做孩子人生的导师,但是你能做到这个水平吗,就是你真的的会比自己的孩子水平高吗。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我们心理学说的那种足够好的妈妈,接着我会说妈妈不要完美,不要太好,足够好就行了。但要做到这个,其实也很不容易。但我那个朋友呢,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我认为是足够好的妈妈。他的儿子,就是那种非常有力量,自我感很强的人。他是在广州做那个北大的培训,后来她带着儿子去北大培训部,请一个北大培训部的,就是我的一个老师,请他吃饭。然后吃饭的时候,这个老师就对这个小孩子说,小孩喝酒吗。就有点那种居高临下的口吻。那他儿子七岁,这个小孩就对我们的老师说,要小孩喝酒是违法的。小心我告你,你会被关到监狱里,关多少多少天。然后那个朋友就很尶尬。他就是这个做北大培训,这个人就是他的领导,结果呢她儿子这样讲,虽然是小孩子,但是她感觉我那个老师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但这是七岁的时候,他儿子这样讲的,六岁的时候,她们在麦当劳吃饭,然后一个妈妈催自己的儿子,说快点快点,你快点吃呀。咱们赶紧去听课。又是上兴趣班,不知道在座的多少朋友,你们的孩子在上兴趣班。而且也不知道多少父母,多少朋友,你们会对孩子这样讲,快点快点快点!我现在发现一个铁律,真的没发现有例外。你越这样说,你的孩子就会越慢。这是一个铁律,没有见过例外。那么这个孩子被这个妈妈催得很厉害,这个儿子就把饭一推,说:妈算了,我不吃了。我们走吧。然后,这个妈妈就暴跳如雷,说我花钱为你买的,你怎么就不吃了。反正就是歇斯底里地在麦当劳里发作。后来,这个六岁的小男孩受不了了,就走到那个妈妈跟前,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她说,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妈妈?

然后这个妈妈落荒而逃,带着自己的儿子。麦当劳的那个吃的也不要了,赶紧就跑了。你看这个时候,你知道这个孩子很厉害是吗》但是他最厉害的事情发生在三岁。三岁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带着他的儿子散步,在小区里散步,迎面一条流浪狗,假设它流浪狗吧,反正就是脏兮兮的,就这样走过来。这个妈妈本能性地说了一句,真丑!那个三岁的小男孩,就说,妈妈,你怎么可以对狗狗这么没礼貌,但是其实这句话也很普通,我相信很多朋友听说过。关键是下面的话,狗有狗的模样,你觉得狗狗丑,说不定狗狗觉得自己很可爱。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谁能想出这么众生平等的话来。这种概念,你能教吗。你教不了。那我那个朋友这样讲,听到儿子这样讲,目瞪口呆,傻了。既不否定,也不鼓励,也谈不上是忽视。你看,这是一种真正的,我会认为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你不要急着去给孩子做什么事情。心理学会说最好的妈妈是怎样的呢?尤其在一岁半到三岁这种关键期,一岁半到三岁是第一人叛逆期,这个时候,我们说好妈妈会怎么做呢。甚至在一岁半之前,这个妈妈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妈妈就是陪着他,妈妈只要在就行了。只要在场,和他在一起,看着他,甚至你在做你的事情,那么这个孩子他会玩,你会发现这个孩子很有趣;他自己玩一会儿,看你一眼,玩一会儿,看你一眼,他在干什么呢?——看看妈妈在不在,只要你在就行了,你在他就会很放心地去玩。其实,我们会说这是非常好的状态。当然孩子出了问题了,他摔倒了,他撞墙了,他要哭了。他会传递,妈妈,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需要你过来。那么这个时候,你再去帮他。

其实这是最好的状态。我们会说妈妈很多时候,你可以做一个孩子非常非常好的陪伴者。但你知道这是什么呢,这是好的心理医生和来访者的状态。特别好的心理医生绝对不是夸夸其谈,像我今天这样,我在咨询室里头完全不是这种状态,聆听,陪伴,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把我作为心理医生的种种高见讲给对方听,甚至强加给他。我知道北京有一个心理医生,因为当年他是比较早的心理医生,比较早就有名了。他经常对来访者这样说,我要你这样做,你不这样做,你有问题是活该。你看这就是,我不知道在座的你自己的父母有这样的状态,而你现在做为父母也难免会有这样的状态。那么这是什么,就是想把你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妈妈做一个陪伴者就很好了。我还常常讲一个例子,就比方说一个孩子在看一朵花,他看得很入迷,简直是入神,投入,好像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讲都不存在了。这时候妈妈过去说,哦,好孩子真棒,看这朵花都看得这么久,跟妈妈讲讲,你看这朵花都看出什么感觉来了。这时候你就在破坏了这个孩子和这朵花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或者更进一步讲,你破坏了什么,你破坏了专注力。大家留意过孩子的专注力吗,其实关于教育理论很多都是错的,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四十五分钟,只能记住二十分钟到四十分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这里当之有道理,什么意思呢。你要听我讲,你要听我的,孩子的注意力只有二十五到四十五分钟。但是,你注意孩子如果做他喜欢做的事,你看看他注意力是多大,那是无限的似乎。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蚂蚁搬家,我可以连看三天,吃饱了没事干,就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那你说我现在到底看出什么来了,现在全忘了。只是模模糊糊得只记得有这回事,看蚂蚁搬家可以看三天。再就是往那个土堆上挖洞,也可以无限地挖,一挖挖一天。似乎干的事都很无聊,但是这时候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专注。你的注意力非常非常集中。那讲到专注,专注的相反是什么?多动症是吗?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有多动症,到目前为止,我发现的多动症,都一定伴随着一个整天对孩子说: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要这样做,要那样做。一定有一个人在他身边不断地这样念叼。不是妈妈就是爸爸。不是爸爸妈妈就是爸爸奶奶,外公外婆。总之呢,在他身边整天有一个人这样讲,你是错的,你要听我的,你要按照我的来,不要按照你的来。结果他随时都在破坏孩子的注意力。那么这个接下来,我们也会专门讲一下。

也就是我讲的评价的杀伤力,本来呢孩子和这朵花,孩子和这个事物之间是没有隔阂的。那个连接很好,但是呢,如果父母太喜欢去评价,你就在孩子和事物的联系间建立一道墙。这样孩子做什么事就都会想一想——妈妈会喜欢吗?爸爸会同意吗?他都会这样想。所以他做什么事都会出现障碍,都会出现犹豫。那么再讲一下多动的事情,我们来讲大人之所以要教孩子,要管孩子。因为我们有一个理论,就是我们比孩子高明。但这是真的吗?其实我现在都明白,即便是心理学家,最好的心理学家他也不能懂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就像是最好的心理医生,他的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我不知道来访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知道来访者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一个心理医生真的活出了这个原则,他就是最好的心理医生。那么父母呢,你也需要这种原则。我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相信孩子他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比方我讲的第一个例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我们称为奢侈。因为我是北方,我们家吃那个馒头,或者吃饼。那时候你会发现,如果有个小孩的话,三岁左右。他要馒头吃,你怎么办?一般你不能给也一整个是吗?你就会撕一块给他,小孩能吃多少?哇,撕一块给我,叭,给你扔一边去。甚至躺在地上嚎啕大哭,那你怎么办?我们家至少不会把孩子拎起来,扛扛几耳朵,小样的,怎么干。我们不会这样做,我们就会尝试,你把那大块给他,他会要吗,不要的,照样给你扔一边去。最后,就会发现唯一的解决办法,真是唯一,再拿一个馒头给他,就可以了。馒头还好,如果他吃饼怎么办?北方还烙饼,如果你没有切好之前,他要吃饼,那你要是撕一块,他也照样不干。他要拿那一整个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还有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大人对孩子是多么地无知。饼干碎了,是西方的一个用来笑话那个应对不了挫折的人。我们都知道小孩什么,手里拿个

饼干,饼干那么小是吗?饼干一碎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要完蛋了,他在那哭得稀里哗啦。就简直是哭天抢地,就像我们失恋一样。怎么会这个样子呢?如果不说饼干碎了这件事,我们就会说这个孩子太奢侈了,不节俭。这么小都不节俭,长大了一定要败家。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按照一种理论,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大家要注意我说的是经常,不是一定。叫做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那个一整个馒头是完美的,撕一块就不完美了。一张饼是完美的,撕一块就不完美了。一个饼干是完美的,碎了就不完美了。饼干碎了大家都知道很可怕,一碎就成了碎沫是吗。那他当然会觉得这种感觉很不好。但是假如在他这个阶段,不去干涉他,不去经常地评价他。那段时间你会有些麻烦,比方我现在有记忆,因为我虽然没有生小孩,但我哥哥的年龄比我大很多,我带过他的孩子。但那段时间家里经常这儿一块馒头,那儿一块馒头,这儿一块烧饼,那儿一块烧饼,到处都是。但是如果你那段时间不要去干涉他,至少干涉不要太多,这段时间完美,就是比较安全地渡过了。这个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感觉——完美感,或者叫做完整感。那么我会说,我很荣幸,有这种感觉。就是我看一个事物首先是看一个整体。我首先形成一种整体的感觉。我要按那个整体的感觉去做事情。当然讲到这也涉及到一个事情。这个才是我真正第一次明白,我看人这么有问题,也这么奇怪。我那时候应该是读大二,然后认识一个女孩,后来又认识我一个哥们。后来我们三个就义结金兰。那个我最小,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哥哥。就我们干兄弟姐妹是吧。结果呢,那个哥们就对那个女孩一见钟情。后来我就问他:她是挺有魅力的,但是你怎么对她一见钟情呢。他说,哇,那个女孩的腿太长了,我说:真的吗?后来他觉得很惊讶他说:武志红,你这个咋这样呀,她都跟你认识三个月了。就是那时我们认识三个月了,那个女孩也喜欢我们,经常我们有来往。他说,你都见了三个月了,难道你不知道她腿长得不合比例吗?我说真的假的呀,或者下次又见到她我就跟着那女孩看,她只有一米六八,但她的腿要比我的腿长,而且当在北大校园里散步的时候,我会看到,她明显要比那些同等身高的女孩的腿要长五厘米以上。那真的很夸张。所以当时我就觉得很惊讶,我说我怎么对这些东西没有关注,那我觉得这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就是我真的就是看的这种整体的感觉,我第一眼就形成一种整体的感觉。那么这种感觉从来不欺骗我,但是假如你这种完美感被破坏,你会怎么样呢?你会形成完美主义,什么叫做完美主义呢?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你再叫完美主义。就是有完美主义的人看见的都是不完美。而有这种完美感的人,你会经常看见完美,完整。OK,这样子就好了。但这样听起来就是,这样容易满足,这多不好呀。但是至少以我自己的经验证明,我写文章有这种完整感很好,在我喜欢的事情里头,我觉得有这种完整感很好。其实在我就有点自吹自擂了,我会发现从大学做兼职开始一直到现在我基本上是做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做到最好。就是没有什么其它说法,就是都是最好。在广州日报我做地国际新闻,后来又做心理专栏,做心理专栏的时候,我对我们的老总说,但说了我有点后悔,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知道收敛,我当时策划那个心理专栏的时候,我就叫我的一个老总说,你放心,我做一定做全国最好。结果后来,我这个老总就很受不了,因为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后来就对我的主任说,他说武志红看上去挺谦虚的,怎么这么不知道怎么说,要做就做到全国最好。结果他现在得承认,毫无疑问,这是最好。后来做国际新闻的时候,我做得远远超出我们报纸的需要,最后就生出一个梦想,我要成为国际问题专家。像美国大选,伊拉克的战争,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会做预测,十拿九稳。十次里次一般的预测都会准七次。那么这些东西会来自于哪里,就是这种大局观,你要看整体。你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那么大家会看到这种大局观就来自于这么小的事情。当你现在有了孩子,当你有了这种观念,在这种时候,你不去干涉他。你可能会收获多么好的东西。那么这个相应的就是,有一个事情,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应该就是CCTV1当时在搞一个节目,就是一加一嘛,城市一个孩子,山里一个孩子,要城市里的孩子给这个山里的孩子一个礼物。结果那城市里的孩子哭成一片,都抱着自己的礼物说:我的,我的。然后,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把这个礼物给那些山里的孩子。结果那个中央

电视台的主持人说,看这些孩子都被惯坏了。只有白痴才会这样说,说得很难听。因为这个主持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孩子在干什么,孩子一定要先形成这个我的,他一定要先形成这种感觉,这种概念,他才能给。他一定要先得到,他才能给。这是我做治疗的一个现象,很多的父母,很想爱自己的孩子,但就是爱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内心得到的爱很少,就相当时个罐子,里面水很少,现在要你把这水倒给别人。你怎么倒呀,你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东西,你不去看,不去处理。你会发现,经常是有心无力,你会做得很努力,但是你会发现总有一种不情愿。那么问题就出在这,当然刚才我讲这个例子就是孩子一定要先形成——我的,他形成这种概念,他才愿意去给。如果你小时候强迫一个孩子去给,长大了这个孩子要么就成为一个超级超级愿意给别人的人,但是他会活得很累;要么就会成为一个吝啬鬼。就是你看小时候和长大了经常是相反的。所有的研究中国人的老外都会说,中国人特别好面子。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好面子?因为你小时候没有面子,小时候大人会无情地伤害你的面子,伤害你的尊严,在中国做小孩是没有尊严的。所以我们长大了,才会特别要面子。你会发现经常童年和成年是相反的。休息十分钟,大家再回来。

好,请大家回来了;那我现在想问一下,有朋友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是有什么想分享的?我可以回答一两个问题,接着再讲继续的内容。

武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总是希望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一致的哦,但是家里面父母一代,公公婆婆一代,还有侄子跟老公,其实教育方式都会不同,那么这种情况要怎么去处理会比较好呢?因为像今天来听武老师的课,就知道要不去干涉孩子的行动,要支持他,要鼓励他;但是回到家里后,可能其它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是向这个方向去走的话,那么作为妈妈怎样去处理会比较好呢?

其实,我觉得对那个一致很可怕,那个东西。比如,如果爸爸打孩子,那妈妈也打吗?其实我觉得那个很可怕的,这个一致呢,经常是表面上的和谐,表面上家庭问题比较少。但是可能隐藏的问题就会非常非常可怕。那么我觉得不一致是必然的,是吗?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年代,怎么可能会一致呢?其实我的理解里,因为接下来,我会讲到,因为我们的根本动力就是做自己,就是活出自己的意志来。你看,这就是耶稣的计划书,给人类自由意志。说白了,你要给孩子自由意志。其实,这是我们的根本诉求,我们每个人最在乎就是这个,我自由吗?就是我有没有在按照我的意志去生存,这是我们本身的意志,但为什么会出问题呢?其实来到我的咨询室里的人,都是因为找不到自己了,自己的意志被打压得太厉害,才会出问题。所以做父母怎么做呢?其实,在我的理解里,对于孩子来讲只要在他的重要关系里,只要有一个人对他说,做自己,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他就会定在那儿。因为这就是我的本性,我本来就稳稳地站在这儿,但是周围所有的人都对你说,听爸爸的,听妈妈的,听大人的。然后孩子就晕了,我好像我自己是错的,我就要听别人的。所以才会出问题。所以你很难对丈夫说,你要改变你的方式,或者你对的父母和他的父母讲改变你的方式。但是你可以对孩子讲,尊重你自己。就是只要你这样讲就够了,尤其是你当妈妈的支持他,那真是了不起的东西。那么这边还有吗?

就像刚才那位同事,我家里也有同样的情况,我的儿子就一岁九了,平时带他呢,就是由我妈妈,由我爸爸;还有就是我的奶奶。但是就每一个家长,就带二天。然后我就是,像刚才她说的那个情况会出现,包括我跟我先生的意见都会有不同。我先生的方式比较偏向于他那个老人家的那个思想,就是我婆婆在家的时候经常会对孩子说,不要这样子,不要那样子。比如,不要关门,会跌倒的,不要这样子。搞得家里就像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我觉得很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饭的时候,我老公会觉得追他半条街不是问题。但是我对这个问题,就非常的在乎。我就觉得孩子已经一岁九了,在他有这个能力自己去吃饭就让他自己去吃饭,反正就是意见有非常多的不一样。这样我就会经常在公司,就早出晚归这样子。我就非常的担心,然后,我又问过我先生,我要不要辞职去专门带儿子,带到他三岁。

关于这个,我会说里面最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轮流带他。这是最糟糕的事情,很糟糕,我真的要跟你讲。如果你能够做到,就赶紧停止这样做。要稳定,但是刚才讲的要一致,我是讲要是大家一致破坏孩子那怎么办?但是稳定很重要。在孩子三岁前。那个扶养者,主要的抚养者要稳定。就是很多时候,就像大家责任分摊,两天归这个大人,二天归那个大人。这是很不好的。或者至少一定要在你的家里。不要变来变去,今天在你们家,明天在婆婆家,后天又去你父母家。这是非常糟糕的。就是至少要稳定在你的家庭里。或者至少稳定在一个家里。比方,我讲一个个案,是这样子的,那个人他特别害怕坐汽车,尤其是小轿车,他一进入小轿车,他就会晕,他觉得特别特别痛苦。后来知道怎么回事,他的家族,他的父母都是豪富,就是在他小时候,都已经很富有了。但是大家都很忙,这种家庭。他们怎么带孩子呢,就是谁有时间,谁就带。所以对这个孩子来讲,他的记忆就是不断地这个人开着汽车送给那个人,而且那个人也是坐在汽车里。然后,那个人再把他接走。其实,小时候,在孩子三岁前,就是要注意一件事,要少分离,分离要越少越好。因为分离的创伤在孩子三岁之前是不能承受的。那个是很重的东西,所以就是说孩子在三岁之前这个抚养关系一定要稳定。不是这样子的,就是白天的时候,是我妈妈带;晚上我会带他回家。哦,那你这个晚上也是个很稳定的信息。就是晚上什么时候,他都和你在一起,那也很好。问题就是,现在老人家带的方法,跟我们的那个方法,有时候我接受不了。在这个问题上你可能是没有办法,你没有可能去改变老人。就是你可以坚持你的看法,尽可能地给一些你认为的一些做法一些空间。但是就是毕竟,我儿子跟他们的时间会比我多很多;因为一早就是,八点钟到晚上五点六点这样子他们才分开。

然后到晚上八点钟才回到家。

那这样的话,你觉得没有办法,那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办法。你可以教孩子,你可以告诉他。在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内心里出现两个声音。你问问哪个是你的声音,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这个是巴菲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不是他接受。巴菲特每年不是有个慈善舞宴吗。大家竞拍,谁出价最高可以带着七个人还是八个人过来跟他一起吃饭。有一年一个美国人花了六十三万美元,竞到这个资格。后来,那个时代周刊,还是新闻周刊就问这个人:巴菲特跟你说了什么?然后,这个人就说,巴菲特一再向我强调,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这是他成功的第一信条。因为他的老爸从小就告诉他,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特殊,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个时候,你需要的就是尊重你自己的感觉。所以虽然你的孩子可能会白天跟这个,跟那个,但是孩子一定和妈妈的连接是最深的。你有一个巨大的权力,巨大的空间。你可以支持你的孩子,让他相信自己。

那他现在才一岁九,那他会听得懂吗?

听得懂,听得懂。很简单呀,比方说,你刚才讲到,你先生追着孩子满条街吃饭。孩子为什么要跑呢?他在传递一个信号,就是我不想吃。是不是?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在他童年的回忆里头,很夸张,涉及到我刚才讲的这个话题。大人比孩子高明吗?那我这个朋友是一个做导演的,就是他的回忆就是奶奶满条街追着他跑。然后手里拿着勺子说:乖吃饭,别跑了。但是我觉得很惊讶,我说干嘛呀,吃饭要这样跑呢。而且还有个电视广告,就是有一个妈妈追一个小白免,就是女儿打扮成小白免嘛,然后让她吃饭,女儿就跑,怎么抓都抓不住,后来让她吃了药,然后这个女儿就开始吃饭了。这是那个药品做的广告。为什么要吃药呢?你为什么要追着孩子满街跑呢?他难道不能自动调节吗,是吧。后来,我就问我那个朋友。聊聊,然后就不断地回忆起来了,她奶奶是怎样让她吃饭的。就是她在跟奶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说奶奶吃饱了,然后她奶奶就说:多吃点。然后他又说,奶奶吃包饱了;奶奶又说:多吃点,男孩多吃点有力量。然后,又说奶奶吃饱了,奶奶又说:多吃点,小孩子嘛,长胖点更可爱。吃饱了不撑吗?所以他就要逃。他就在逃避这个吃饱了被撑的感觉。所以你会发现每一个时候,都是一个选择。这个孩子是按照他的来,还是按照别人的来?他都在面临种种选

择。这个时候,你就要告诉他,尽可能地尊重你自己的感觉,尊重你自己的选择。就可以了。你当然现在跟他讲道理不够是吗,因为现在孩子对讲道理没有兴趣。但是你就是和他在一起呀,你可以通过行为来支持他,等他再大一点点,你再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这是你可以做的。好了,我们就先到这儿,呆会还有十五分钟的分享。我们接下来讲下面的内容。

其实养育孩子的两个原则放在一起,但是大家可能都看这为本书,叫做〈爱和自由〉,给孩子爱,但同时给他自由。那本书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买。就是我会认为这是国内最好的幼儿教育专家写的书。当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未必会很成功,但是我觉得那本书真的会特别特别好。就是爱和自由。那么爱是什么?其实假如妈妈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就是假如一个孩子很幸运有一个好妈妈,那么这个孩子首先他会非常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会怎样呢?这个孩子会很稳,而且这个孩子会很容易信任别人。但是这个信任又不是傻信任。明明别人要骗他,他还去信任,不是这个。不是不加判别力的信任。而是他真的又可以判别,又容易信任别人。而且真的是信任。那么这是有安全感的人才能做到的。那么像刚才我讲的那个例子,尤其大家可以去注意,一岁关到三岁的孩子,现在你的孩子一岁九个月,那这个时候也许你会看到,那个小孩子经常自己玩一玩,然后再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或者玩一玩,看看那个抚养者在不在?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抚养者最好的角色就是陪着他。坐在那儿,你坐在那儿,或者你在那儿呆着,你是什么作用呢?你就是一个安全,你就是一个安全岛的象征。你和孩子在一起,他就会觉得很安全。有了这个安全感,他就可以去探索世界。他就可以非常充分地去探索世界。但是假如这个安全感很缺,那他就根本没有心去探索世界。比如往前走一步,然后回头一看,妈妈不见,立马就开始哭了。就是这样,别说什么探索了。但是呢,当他在探索的时候,尊重他的选择,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去做。我也会常讲一个例子,比方说一个孩子在这儿,几米外有一个球,这个子要爬过去拿那个球,做妈妈的可能就会觉得心疼是吧,哎哟,孩子要爬很久,说不定还要摔两跌,那我做妈妈的的人,叭叭,几步过去拿过来给他玩不就得了吗。如果你这么做,你就会破坏他探索世界。看起来,你是在心疼他,实际上他是通过这么小的事情在磨炼自己。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我效能感。什么叫自我效能感呢?就是我觉得我很有力量,我觉得我能做很多的事情,我觉得我很有效能,很有能量。那么这种感觉从哪儿来呢?这个孩子通过完成那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他就可以形成满足感。这个满足感就是,你看我多棒,我都可以这样做。是他完成的,所以你不要,关键不是那个球。关键的不是拿到那个球,关键的是去拿球的这个过程。他在爬,他在用他胳膊,用他腿,用他身体的力量,那么当他完成了他的目标,这个时候他觉得我很棒。那个这个时候,假如妈妈帮他拿了球,那就是妈妈很棒,我很差。所以大家知道,这个自由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呢,心理学还有个概念叫挫折商,我们说要给孩子挫折,这个要给孩子挫折是个很糟糕的概念。有一个哲人说得好,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受挫的过程,还需要额外地别人给吗。你不给就会受挫,但是最好的受挫的年龄呢,就是一岁半到三岁的时候,他要去拿那个球,刚会走路,哐,地摔了一跌。摔疼了,哭了。但是这种小挫折,你看多容易应对呀。而长大了,长到十四五岁就是,我的学习问题,我能不能自己解决;长到二十多岁,就是我的工作,我能不能自己搞定。等到恋爱了,就是我的女朋友,我能不能自己搞定。生孩子了,孩子由谁养?你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应对的挫折是逐渐升级,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的孩子在做的那些很小的事情。他在通做做这些很小的事情形成,我很棒,我有能力。在形成这种感觉。如果在他小时候,形成这种感觉。长大之后,就会很有力量。所以大家真的是要重视,他的这些很小的事。那么现在再讲一下,这个客体稳定性,为什么心理学老讲三岁以前妈妈和孩子不要分离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和自己的小孩做一个游戏,躲猫猫是吗。你躲起来,然后最简单的就是,把脸一捂,然后再张开,孩子会很开心,如果是妈妈跟孩子做,孩子会更开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多少大人想过躲猫猫是怎么回事?因为我家里养猫,因为猫也有这种特性,我们家有三只猫,加菲猫,挺傻的那种。你拿一个玩具,如果你拉得很快,蹭一下就不见了,

它不感兴趣。你一定是慢慢地,拉过来,哎,就在墙角那儿,出来逗它一下,然后又不见了。它就会感兴趣,会跑过来找。但是那个东西,如果你扔得太快了,你扔得不见了,它就不感兴趣,但如果你扔一个球,它还看得见,它就会很兴奋地去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猫的智商会比较低,它会认为那个不见了就不存在了。你看,那个球你扔得太快了,不见了。因为球已经没有了嘛,它就没感兴趣了嘛。那么对孩子来讲,你看妈妈这么重要的人,不见了。那是什么感觉,那是要死掉,要撕心裂肺,那种痛苦。而这个妈妈呢,你看玩躲猫猫的时候,叭一下不见了,叭一下又出现了。哇,先是我最在乎的人不见了,接着我最在乎的人又出现了。你看这开心多大呀。所以躲猫猫为什么那么好玩,原因就在这儿。但是到了三岁的时候,前提就是如果这个扶养比较OK。那么到了三岁这孩子就会形成客体稳定性,什么叫客体稳定性呢?妈妈出差了,他知道妈妈还在,那么这个感觉没有形成之前,就是妈妈出差了,妈妈不见了,妈妈没有了。所以,你会知道,孩子如果喜欢你,你要走。他会撕心裂肺地哭,原因就在这儿。对他来讲,那不是短暂的离开,而是消失,那是没有。他会非常在乎这个东西。所以我们会说,孩子在三岁前,要尽可能地给他一个稳定的扶养关系。那么当然第一选择就是妈妈。如果是妈妈的确有自己的工作,的确的自己的事情,你脱不开身,那么你用一个替代妈妈。比方说,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你找的保姆,也要稳定。你不要来回的换。总之,就是各种东西,你都可以稳定,要么稳定在你的家里,要么稳定在一个家里。如果是一定要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那就让他们带。你不要今天有时间了,又把孩子接过来,你没时间了,又把孩子送走。对孩子来讲每一次分离都是一次失恋。那个程度比我们成年时候,那个失恋的程度一点都不轻。那么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大家知道失恋对我们来讲都很痛苦,但是有些人完全不能承受失恋的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童年遭受过太严重的分离,他长大了之后,变得特别特别不能接受。而一个人假如在形成了很好的客体稳定性,就算是失恋,那他接受起来,也容易很多。所以这个概念会很重要。但是妈妈和孩子的关系要很好,但是同时呢,要注意那个空间,要注意不要太多地去侵入它,去干涉它。如果你做得太多,那会怎样?就是我有一个心理医生朋友,因为我们都知道足够好的妈妈这个概念,后来她觉得自己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后来我问她,那你觉得自己是,那你的证据是什么?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猜三句就能猜中我孩子想的是什么?哇,这真的好厉害。我说,那你就举个例子,其实我已经知道这种东西已经很有问题。于是就让她举例子,然后她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她们去天河城玩,然后她儿子突然间哭得不想走,然后他丈夫就想用男人的方式解决,比如把他扛在肩上就把他背走,后来她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就蹲下来,很耐心地问她的儿子:宝贝,是不是这么回事呀?儿子说:是。你看第一次就猜中了。后来,我让她再举个例子,后来她举到第三个例子,问题就出来了。有一天早上,她们家儿子和她们分房住,她儿子住一个小床,她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去抱抱他,亲他一下。结果那天过去呢,这边亲,他就跑到那边;那边亲,他就跑到这边。反正,总之,不让妈妈碰他。后来,我这个朋友就问儿子。发生什么了,儿子?猜了第一次,没猜准,第二次,没猜准。第三次,就问他,哎,是不是做恶梦了?于是,他儿子就有点委屈有点愤怒地说,妈妈变成了一条蛇。他的意思就是我做了个恶梦,妈妈变成了一条蛇。呆会又跟妈妈讲,他在梦里头梦见妈妈是一条粗大的,五彩斑斓的蛇。然后,后面还带着很多小蛇追他,张开大口要把他吃掉。他拼命地跑,怎么跑都跑不掉。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妈妈对孩子太了解了,或者说她对了解孩子这个兴趣太大了。她就完全要把孩子吞掉。其实她很多时候,想了解孩子就是要控制孩子,要掌控孩子。因为她是一个安全感很低的人,她又很在乎儿子。她会觉得如果她能随时知道儿子在想什么,会有安全感,或者她就会觉得她跟儿子很亲密。而当儿子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她就会觉得跟儿子很疏远。但这是她的事情,这不是他儿子的需要。这个讲起来有很深的道理,我不多讲。但是,总之呢,就是这个妈妈把儿子抱得太紧了。国内有个心理学家叫曾奇峰,他过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没有秘密,他就不能长大。那反过来也是,

如果你的老公在你面前没有秘密,他就会想跑。当然,对男人来讲也一样,如果你希望掌控你太太的所有的信息,那么你的太太也会想跑,但是这种事情多数的时候会发生在女人的身上。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留意我最尽几期在广州日报的文章,或者是我的博客。我最近几期都在写这个男人和女人为什么有这种区别?如果父母呢,随时都要去调查,随时都要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这真的是,我会说这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爱,你会把孩子紧紧地包住,孩子会特别受不了。那么接下来一个反思,那么在座的朋友,我特别感兴趣。你们至少有一个抽屉谁都不可以侵犯,或者你们至少有你们自己的房间吗?就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知道很多朋友你没有这个荣幸的。大家愿意举手吗,有谁至少有个抽屉是神圣不可侵犯?能举一下手吗?就是在你父母的家里,你作为孩子的时候,至少有个抽屉神圣不可侵犯?能举下手吗?好。看来是有那么七分之一,八分之一。我有一个朋友,二十七岁了。一个男孩。当然他有他的房间,他也有书桌,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锁。因为只要有锁他父母就暴跳如雷,主要是他爸爸。他有个很经典的故事,我的文章中也讲过,就是说:他有一天回到家,然后喝了口水,就是把水杯放在这儿,然后他爸爸就走过来说:哎呀,你怎么能把水杯放在这儿呢?你要把水杯放在这儿嘛。然后他爸爸就把水杯挪到那儿去了。但是他有感觉,如果他一开始就把水杯放在这儿,他爸爸就会走过来说,哎呀,你怎么能把水杯放在这儿呢,你应该把水杯放在这儿嘛。总之呢,都在说,你做得不对。你的选择是错的,你要按照我的来。其实这是一种控制。那么我这个朋友呢,他二十七岁,他的房间还没有锁。他也没有他自己的一个空间。后来我给他一个建议:我说给你的房间上一把锁。告诉你的父母,当然你可以先跟他们商量,在他们进你的房间之前要先敲敲门,如果这一点一个星期时间做不到,你就要给你的房间上把锁。结果,他们没有一次能做到这一点,后来他就给自己的房间上了把锁,结果他的父亲暴跳如雷。那么他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然会有一个很深的原因,这个我们不具体多讲。但是不管怎样,如果你想做一个好妈妈,想做一个好爸爸,在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地长大,要有意识地给他越来越大的空间,可以先给他一个抽屉,再给他一个房间,再以后把整个人生交给他,也不叫交给他,就是不去干涉他的人生。甚至,你可以把这个当作一个成长的仪式。其实在我们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东西,就是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会在不同的年龄会举办一些仪式。比方说八岁的时候举办一个仪式,十五岁了举办一个仪式,那么这些仪式特别的重要,因为讲到这儿,我第一次对这个仪式的重要性有领略。就是二十七岁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女孩我去送她上一个课,我跟她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送她去上课,结果后来被她们班的人看到了。结果后来被他们说:你怎么跟这么老的男人谈恋爱?其实我们那时不叫谈恋爱,后来我这个朋友呢,就哈哈大笑地把这些话告诉我,当时我心里特别地难过,我说我已经这么老了吗?但是想了想,我已经二十七见了,的确不年轻了。但是那时候,我二十七岁,就总觉得自己二十二三岁似的。就根本没有这二十七岁的概念,因为在我们现代人的人生里,我们没有这些成长的仪式,没有这些成人礼。所以,我们可以向古代,甚至向欧美学习。在你孩子长大的时候,在一个决定性时候,给他一个仪式,比方说:八岁,十八岁给他一个仪式,十五岁你给他一个仪式。在他很小的时候,你就给他一个抽屉,这个抽屉是神圣不可侵犯。我在我们家里做过这样的事情,我就养一只猫嘛,最初是养的一只白猫,它特别特别可爱,就是谁见了都想抱它。因为它那时样子都很粘人,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猫经常躲我们,但是它非常有趣,它会这样子,看见你的时候会——猫猫地叫几声,然后再往前后几步,然后又停下来,然后又回过头来,然后又——猫叫一声,然后你又过去,它又跑。所以这个就很有趣,后来我就跟我女朋友商量。因为在我们家里有一个纸箱子,那个纸箱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它在那个纸箱子里,我们就不能过去抱它。就是不能过去干涉它,你不能以任何理由去,因为原先是只要我们喜欢就过去抱它,就过去玩它。结果只要它在那个纸箱子里,我们就不会对它有任何的干涉。结果后来,我发现那个纸箱子对它变得很重要。有一天电闪雷鸣,我们都不在家,结果它就跑到那个纸箱子里拉了

泡屎,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大家会觉得拉泡屎似乎很不好,但是那个纸箱子让它觉得很安全,所以呢,在它觉得最害怕的时候,它就跑到这个纸箱子里呆着。因为电闪雷鸣时间太长,它就不敢出来,所以就在那里面拉了泡屎。这当然这是我的解释。所以给孩子一个空间非常的重要,尤其作为女性,尤其作为中国的女性,给你的先生一个空间,也非常重要。因为我自己的说法,中国的男性呢,普遍小时候被妈妈抱得太紧,所以呢,他们特别想挣脱这种很紧的感觉,但是又不敢挣脱。所以呢,和女性在一起的时候,或者说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他很想有个独立空间,但是又不敢去争取,又不敢说出来,他只能偷偷地做这件事情。你最好要有这个意识给他空间,要不然的话,会出很多麻烦。那么我会说,这是理想的亲密关系,无论你和你的孩子,还是你和你的先生;你们有很大的一部份是重合的,但是呢,你们又有各自的一个空间。那个各自的空间是对方不了解,也没有必要去了解的。那么我会说,这就是理想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吞并的关系呢?就是这个样子,吞并的关系也会见于成年人,但是相对来讲比较少,多数会见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希望,如果你很在乎一个孩子,你总想和他亲近,你总想百分百地去了解他,但是大家想一想,你曾经百分百地把自己交给任何一个人吗?你没有过。就算你有这个意愿,我知道尤其很多女性爱的时候就希望爱得任何一点空间,一点距离都没有。把所有的东西都让他知道,也所有的东西都要知道他。你真的要问问自己,你真的百分百地把自己交给一个人吗?你没有。那么你又怎么能希望一个人百分百地属于你?那么在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头,就是我觉得她有个理念,我觉得她讲得特别特别清楚,我想特地澄清一下。我们说你要带孩子,我觉得懂孩子比教孩子要好。我特别讨厌教育,更不用说塑造。因为什么呢?教育就意味着我教你,我来育你。实际上在那个亲子关系里头,大家会注意到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关系。你作为妈妈,你跟你的孩子之间建立了一个怎么样的关系模式?而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赶所做的事情的内容,经常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比如作为一个爸爸,把孩子踹一脚,说上学去。你觉得这件事很好,你踹他一脚。实际上你踹他一脚的时候,你和他建立的那个关系模式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如果要我说的话,我会说:好关系胜过好知识。或者叫做,好关系胜过一切。这也是心理学的说法。现在心理学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其实这个关系是什么呢?如果让我来说呢,关系就是我们的性格。我们老讲个性是吧,每个人的个性决定我们的命运,你的个性决定你的一生。性格又是什么呢?性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也是按照现在心理学的说法,性格是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那么这怎么理解呢?我们讲到自信,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同学对这个逻辑学感兴趣?从逻辑学上来讲,不存在自己相信自己这回事,或者更准确地来讲,不存在A相信A,B相信B;那么存在的是什么呢?A相信B,B相信A。所以我们讲自信这个词实际上是个伪逻辑。同样,也不存在自卑这回事,那存在的是什么呢?存在的是,你内在的一部份相信你内在的另外一部份。或者更具体的来讲就是,你内在的的小孩对获得内在的父母的爱充满信心,这就叫自信。或者是你内在的父母很信任你内在的小孩,这也是叫自信。什么叫自卑呢?是内在的小孩对获得内在的父母的爱没有信心。那么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你小时候,比较准确的来讲,在你六岁前,大家注意这是一个相对的数字,不是一个绝对的;在你的父母相处的过程之中父母给你留下的印象,父母给你造成的种种体验。你会把他内化到内心深处。那就是内在的父母。比方说爸爸踹你这一脚,这一脚爸爸的这个形象会留在你的身体里,真的是留在你的身体里。就是现在很多研究发现,你记忆是有物质的,所以它是真的留在你的身体里。那么这一刻,你的爸爸会内化你的内心深处。那么什么是内在的小孩呢?我作为一个孩子,我的种种感觉,种种感受,种种体验。我会留在我内心深处,这就是一个内在的小孩。那我跟我爸爸相处的时候,爸爸经常踹我。我那就可能会这样子,是吗?那我长大了之后,我就有一个内在的小孩是这样子。所以虽然我可能看起来会成为爸爸那样的人,一个非常暴躁,似乎是很自信,非常有力量的男人。但是其实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小孩是这样的。这个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它就叫做性格。这个讲起来也会很深,可能我们今天也讲不了特别多。那么这种内在的关系模式,它为什么会决定我的命运呢?因为父母怎么跟你相处,你小时候你和你的重要亲人怎么相处,长大了你会把你的这种关系模式转移到你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大家会明白小时候,你怎么跟父母相处,长大了你就会怎么跟别人相处。那么命运,命运不主是你遇见谁吗?是吧?你是老遇见贵人,还是老遇见害你的人?那么这就是命运。但这个命运是由你内在的关系模式逐渐地向外投射,向外展现的结果。那么讲到这儿大家要警惕一句话,这句话非常普遍,在中国在国外都会有,就是:做了父母才明白了父母的苦心。这句话真的要非常非常的警惕,因为我们讲到投射,就是要把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出去。当你没有孩子的时候,你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以内在的小孩自居,然后你从这个内在的小孩的角度出发,你就会看到妈妈爸爸这样对你,你是多么痛苦。你内心里会很多体验,很痛苦。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你的角色一下就变了,你可能就会那个内在的父母发挥作用,你就开始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孩子,你立马就觉得这样做,原来是可以的。那么当你这样想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在父母那儿遭受的痛苦,在孩子的身上再受一遍。所以做了父母才明白父母的苦心。这句话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漏洞。那么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就是我行,你也行;我行,你不行;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其实大家明白,这就是我们跟人相处的东西是吧。有些人似乎很自信,但是你会发现你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很自卑。那么通常我会说这种自信,是假自信。因为这个人趾高气扬。他要打压你,把你搞得很自卑。那么这时候,你要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子,是因为他只是以内在的父母自居,而他内在的那个蜷缩的小孩还在,他要将那个自卑的小孩投射给你。把你要变成这个样子,那么这是我行,你不行。但还有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信就是我们讲的如沐春风。就是有些人就是让你那么舒服,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很自信,而你也很自信。你在他面前,也会变得感觉越来越好。同时不觉得那个人在你心目中变得越来越差。好像你们俩都很好。那么我会说这是一种真正的自信。那么还有这个自卑,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多数人的状态,我不行,你行。那么,我行,你也行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会有点少,显得凤毛粼角,会比较少。比如我自己会跟很多朋友谈到,经常谈那个万科房地产的老总王石。就是有很多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偶像,为什么呢?因为王石那么大的帝国,但他一年多数的时候都在探险,游山玩水。很爽,是吧。那么大的地盘,而自己做很少的事。我就跟我的这些企业家朋友探讨,为什么王石可以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放权。权力同时也是责任,我把权力下放,责任地就下放。我就变得很轻松。这个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我的周围的朋友里头,能做到放权的企业家少之又少。但是为什么放权那么好,你又不放权呢?那说起来,可能大家会说两点。第一点就是:我的属下不能干,第二点就是:他们很能干,但是不可靠。后来有一次,跟一个小老板谈的时候,我当时觉得他很信任我,于是我就跟他说:如果你有信任别人的内心,那么你总是可以找到信任别人的理由;如果你的内心是不信任别人的,那么你总能找到不信任别人的理由。那么接着大家知道王石的房地产经常会听到他手下的得力大将跑出去了,然后自己办了房地产公司,然后成为他的竞争对手,甚至呢他手下的得力大将投靠其它的公司,然后过来和他作对。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改变他放权的做法。因为他有我行,你也行的内在世界。那么怎么样可以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来呢?你很爱他,但是又给他自由。因为你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就在意味着你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爸爸相信你。所以就在说,你真的很棒。一开始这种子就是这么种下的。但是我也得说,据调查中国百分之八十七的CEO都被自己的父母暴打过。你看打孩子还有好处。百分之八十七的CEO成为这种人,但是同时我也得说,还有更厉害的人,也是这种家庭里长大,比方有四个世界级的强人。他们的家庭结构一模一样,斯大林,希特勒,毛主席,萨达姆。他们的家庭结构一模一样,什么样的家庭结构呢?爸爸非常暴力,经常把孩子打得死去活来,当然萨得姆是继父,但是呢,妈妈很柔弱,非常的软弱。然后很爱自己的儿子。你看这是一个

产生世界级强人的家庭模式。但是可能多数人最后,就出问题了。那么还有第三种人,其实第三种人,是大多数人,尤其在中国,还有俄罗斯。多数人都是第三种人。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多数的第三种人都是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不行。但这个差别怎么会产生呢?为什么有些人就总是这样假自信,而我们多数人都显得有些唯唯诺诺呢?接下来,我们讲到认同,你看内在的关系模式,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关键是你认同你哪一端。比方对希特勒和毛主席来讲,他们俩小时候都有同样的时刻,就是爸爸在捧他们的时候,这故事真的一模一样,就是在捧他们的时候,突然非常倔强,爸爸反而变得尊重他,甚至从此以后,不打他了。然后从此他就学习到,我要变强。我变得越强,我就会越安全。然后,他就变成爸爸那样的人。他变得比爸爸还要暴力。那么心理学会说,这叫向强者认同。你最终会发现,在你的家庭里,鼓励你变成一个强者。而且,那个强者是可以欺负弱者的。但是在多数人的家庭里,我们会说我们还有人情味,是吗。你不会做得很过份。虽然我会说第三种人看起来没有第二种人那么好,但我同时会讲这个世界的苦难多数都是第二种人造成的。所以,从我的心里头对第二种人没有丝毫的崇景,没有丝毫的崇拜。我在高中的时候,就觉得拿破伦是个什么东西而来,然后干了什么不觉得对他有什么崇拜。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的荣耀,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的灾难。而且灾难远远大于荣耀。但是我们第三种人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很简单,乖,听话就可以了。那么在座的朋友,在你们长大的过程之中,你们有谁有这个例外,你们父母在夸你的时候,不会说,我们家的孩子很乖,我们家的孩子很听话。而你现在做了父母,你夸自己的孩子,有谁能做到,你不夸自己的孩子很乖,很听话。当你在这样夸你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鼓励他,你越听我的,我越爱你;你越乖,我越爱你。最后,这个孩子就干脆一直这样子。最后,就会成为这第三种人。但是第三种人,总好过第四种人。第四种人,是这个恶性新闻事件的主角。郑民生,邱兴华,马加爵;还有像北京大兴灭门案的李磊。那么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上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你留意一下那些个我会称为的杀妻事件。杀妻事件是什么呢?有个女人要跟男人分手,或者男人怀疑以为女人要跟他们分手,或者男人怀疑女人以为女人给他们戴了绿帽子。他就把女人杀了,而且经常一杀就是全家。大家可以留意这些杀妻案。我自己做地总结,因为我是在2006年5月开做心理专栏。那时候我感觉是一周大概有一二起这样的事件,就只说新浪网的社会新闻版。但是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就到了一天一起;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觉得这个事件非常非常的关键,黑砖窖。发生了黑砖窖事件,从此这个杀妻事件就变成一天一起。到了2008年下半年,到了一天数起,现在是每天数起。就是我真的会发现,我们的这个国家,我们的人性,我们的内心在朝着越来越可怕的方向发展。所以大家会知道马加爵很厉害,因为马加爵是第一个,这股浪潮的第一个。他第一个发出了这个声音来,我们的这个国家要变态了,于是他先变态。那么他们的逻辑是什么呢?女人要离开我,对马加爵来讲就是室友对我不好;那就好像在对我发了同种声音,我不好。那我要了你们的命,是不是你们更不好?我不行,但是我要你们的命;你们就比我更不行。就是这样的一种逻辑结构。但是我们说这第四种人虽然很危险,但是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危险没有第二种人大,因为顶多就是杀一个人,或者顶多是杀几十个人。最终还是被捉,被枪毙,被灭掉。但是第二种人,他会成为这个世界的荣耀,但是他真的也是这个世界的灾难。我们再讲一点就是,有一点点深的东西。我们前面讲过有条件的爱,是吗。有条件的爱,就会制造分裂。就是你成绩好,妈妈才爱你,妈妈才在乎你。那么同时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成绩不好,你就不会得到爱。所以对这个孩子来讲,他就会觉得如果我成绩好,就是个好孩子,我就是个好人,在内心里就会把这个划成,我是一个好的。但同时呢,他会觉得如果我成绩不好,我就会不被爱。但我刚才讲到的成绩好,成绩好还是一个比较OK的事情。那么讲到乖的话,就是说,我乖,我听话,我就是好的,我就是个好人。我不乖,我不听话,我就不被爱。所以在座的朋友,我从面相就可以看出来,你们当中很多人可能这辈子都还没有叛逆过,为什么呢?因为叛逆不好,叛逆是坏孩子才干的事,所以呢,

我不要叛逆。因为这是一种压力,因为你会认为,这个好我是什么东西呢?这是你和别人打交道的资本。每个人都在乎关系,每个人都想获得关系里的认可,但你不自觉得你只会使用一招,通常我觉得只有一招,少数人有两招甚至三招。但多数人就只有这一招。你可能认为你用这一招的时候,别人就会接受你。当你不用这一招的时候,别人就会不接受你。所以呢,当你和别人亲近的时候,你就用这一招;当你想跑远一点的时候,你就用相反的招数。所以呢,当你和父母相爱还有希望的时候,当你撑得住的时候,你就做好孩子;当你觉得很绝望了,天花板效应,好像你无论怎么着,我就是不认可你。那你怎么办?你就跑到这边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叛逆。那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我刚才讲到乖,成绩好,还算比较好的。还有一个东西,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受限制的关键点,非常重要,很关键的地方。你之所以世界打不开,你的内心不能够变得更丰富,关键就在这儿,你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只有一招。而且你那一招你从来都没有看过。比方,我讲到这个很依赖,大家知道这个依赖有时候会到什么地方。有一天,我接到我一个同事电话,然后我这个同事说:哎,他说,武志红,我要好好跟你谈谈。我说:怎么了?他说,我觉得自己有问题。我说,发生什么事情了?他说,我男朋友来跟我商量,他朋友就是离我们报社开车都要一个小时。那段时间他们热恋嘛,他男朋友每天开车一个小时到我们报社来接她,他们家离我们报社走路只有七分钟,然后他开车把她送回去。而且要目送她走进小区的门口,然后他才能够开车走。然后,后来这个男人就很累。后来他就对我那朋友说,咱们商量一下行不行?我来回这里两个小时,这样会很累,我一周来三天行吗?我这个朋友觉得这样合情合理是吗?于是就答应了,但那次回去的时候,走在路上越想越气。到家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个念头出来,我要跟他分手。这就是依赖。这是她在玩什么游戏呢?对很多女人来讲,当然男性也挺多的,但还不是特别多。这叫依赖的游戏,他会认为自己越依赖,越无助;似乎觉得在男人的眼里就越可爱。所以呢,当她想在乎一个人的时候,她会变得非常非常依赖。其实她很渴望这个时候,这个男人跟她很亲近。但是关键是一个成年人的依赖,那很沉重。你会很受不了,如果是一个三岁女孩的依赖,你会受得了。但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的依赖,你会受不了的。所以很多男人就想跑,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你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你仅有的一招,当你觉得危险的时候,你对这一招就变得更加执着。所以当这个时候呢,在你的亲密关系里头,如果老公说,受不了,受不了,离我远点,我要空间。这时候,你会怎样呢?老公跟你发出的信息你完全收不到,你完全没有听到老公跟你讲,我要有个空间。你这时候仅有的感受就是,啊,老公很冷淡,离我越来越远;那你怎么办?你会变得更依赖。因为在你的潜意识深处,你必须,你只有变得很依赖,父母才会爱你,才会接受你。所以你现在会认为你只有变得更依赖,你的老公才会更接受你;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我知道在广州有这样的事情,一个女人,老公该送水了,是不是要打电话要某个地方给我送水比较好?桶装水,该送了,她在家,老公在公司。她要给老公打个电话,跟老公商量一下。这桶装水怎么办?依赖得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那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她的老公烦透她了,但是越烦她,她变得越依赖。结果你会发现变得恶性循环,最后这个男人就会想跑。当然离婚并不至于,但是再找一个女人,或者是其它的事情。但是同时呢,反过来讲还有独立,有些人会对独立特别执着。他一定要非常非常独立。什么时候都要独立,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小时候,他会认为当他表现出独立的时候,父母会对他说,你真棒。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跟父母建立一个很好的关系。所以长大之后,他就对独立变得特别执着。但是独立同时就意味着你不给别人机会呀,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说,爱是什么?在那个真正的爱没有发生之前,在那个心灵感应没有发生之前,爱是什么?爱就是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的付出。你对那个人付出越多,你就会越爱他。其实,你爱的是什么呀?你爱的是你对那个人的付出。那假如你很独立,那别人根本没有机会对你付出。那怎么办呢?别人就会觉得离你很远。所以这个时候,别人会对你说:我好希望接近你,好希望能离你近一点。但我好像没办法走近你。

当然这个时候通常是男人,当然女人也很多,他就会觉得:哎呀,这个人我很在乎他,希望能跟他走近一些。因为这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游戏,你会认为这是你仅有的招数。让你可以保留住这个关系。让你可以把关系变得更亲近。大家真的要看看,你的那一招是什么?你最擅长的那一招是什么?那么还有就是受虐狂,这个今天也不讲太多了,其实受虐狂也很简单。因为被虐待也比被忽视好。因为捧你的时候,我还和你在一起是吗。我还和你建立关系,其实我们最渴望的就是有关系,有这个关系里的亲近和认可。那么最可怕的就是疏远,孤独,什么都没有。所以如果小时候老被打,长大了就会爱上被打。因为你会觉得似乎只有这个时候才是亲近的,爸爸妈妈才会和你在一起。那么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在中国:愚孝。愚孝是什么呢?你现在结婚了,但是好像你的配偶和你的孩子不算什么,你的心还在你父母那儿,还在原生家庭里。你对父母好得不得了,你为了得到父母对你一分的满意,然后对你们家做出十分的牺牲。我有好多来访者,老公已经四十多岁了,然后他妻子才会说:我现在才觉得你是我老婆。我现在才觉得你是我老公。为什么呢?之前,那个男人,那个女人,还属于他的家庭。而愚孝怎么发生的呢?小时候,你是最被忽略的那个孩子,所以你会知道中国的孝顺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东西,为什么呢?孝顺总是伴随着被忽视,这是孩子对父母的愚孝,总是伴随着这个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是。这个孩子被忽视。大家看看《二十四孝》那里面的一些故事。那故事很恶心,非常恶心,极度恶心。但是你能看出来一些东西,那是什么呢?那些所谓的孝子基本上都是小时候严重被忽略,而长大了之后变成了愚孝。因为被忽视是最可怕的,被忽视就很远,很远。但是等我长大了,我变得有力量了。我发现我可以给父母钱,我可以通过拼命地牺牲自己,然后让父母觉得对我有依靠,对我有一些依赖。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会像吸毒一样上瘾。通过付出巨大的东西,让父母获得一点点的满意。那对这东西就会上瘾。这是愚孝。而且呢,你可以看到,你可以为了让父母有那么一丁点满意,你甘心自己去做炮灰,甚至你还要让你的配偶,让你的孩子去做炮灰。那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至少十分之一的人会有这种局面。男人女人都会有,而且一定可以看到。那个愚孝的孩子一定是被忽略得很厉害的孩子。这是你仅有的一招,你会认为你必须超级超级地付出,你的父母才会对你有些认可。所以,好好地看看你那一招。那么还有性感。假如一个男人特别爱开黄色玩笑,一个女人总是穿得很性感。或者总是很容易跟别人上床,那么这伴随着什么呢?那么经常也可以回溯到童年,你会发现父母在和他建立关系的时候,对他的性的部份特别关注。上次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男人就是说,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我老婆有问题。我儿子一岁大了,经常在我老婆的大腿中间滚来滚去。他意思就是说,并且他老婆从来不穿内裤。因为她孩子只有一岁多,这也很正常是吧;但他接着写到一点就显得不对劲,这个妈妈经常去亲吻儿子的生殖器。那么你看这个行为,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当有这个性唤起的时候,妈妈对他是最亲密的。好么等这个小男孩长大了这后就会变得很麻烦,尤其是在性上。就总之呢,大家要好好认识你每天都在坚守的那一块,你每天都在使用的那一招。那是你的好我。无论你现在变得多好,或者是变得多么让人不满意。你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为了让人认可你。要好好地去认识,这边有什么。这个阴影里边有些什么东西?那些东西你要好好去看,还要把它活出来。到了那个时候,你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你会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人,但是现在如果只有这一边,你的人生是非常局限的。

那么稍稍多讲一点东西,很多的女性怕黑是吧,还有的是怕鬼。那么怕黑怕鬼在心理学上是怎么讲呢?我现在也学了很多神奇的东西,也逐渐相信除了六合之外,也可能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存在。但是心理学呢,我觉得对这个怕黑怕鬼的解释特别好,什么叫做怕鬼呢?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你不能给这孩子很好的三年的陪伴,或者很完美的三年,如果是三年你觉得很难,你至少要做到三个月,或者你至少要做到半年。为什么呢?如果半年安然地度过去了,然后获得很好的照料,这孩子以后成为精神分裂症,严重的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就很低。如果这个孩子在六个月之前遭受了重大的创伤,比如说被父亲拿起来

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五年级7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五年级7篇 《爱的教育》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五年级,欢迎阅读与借鉴! 爱的教育读后感1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一本1924年,是作者耗时十年的经典作品。《爱的教育》出自于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它主要讲述一个四年级小学生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许多发生在学校、班级与家庭里的故事。在生活中每天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不同的是主角有着一颗纯真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所有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动人地世界。以学校教育为背景,对父母地爱护与老师地关怀及其辛劳充满了崇高地敬意。它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了正在成长中地我们地心灵,也感动了众多教师与家长。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把“爱”变现得动人真切,淋漓尽致。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地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了人生地善良与纯洁。它包涵了作者对社会中下层生活艰辛地深切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地热枕赞颂。 这书真的充实了我的假期。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令我阅毕全书后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伏。 爱的教育读后感2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翅膀。我看过许多书,书上的许多人物我都喜欢,我最喜欢的是《爱的教育》中的人物洛贝谛。 洛贝谛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是父母的的掌上明珠。一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离开父母后不小心摔倒在马路上。这时一辆汽车向孩子疾速驶来,眼看就要撞上那个同学了,洛贝谛见此情景,勇敢地跳过去,一把抓住了孩子往后拖。孩子得救了,可他的脚却被碾在了车轮下…… 读到这里我非常震惊,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也许不会勇敢上前。我为自

家庭生活故事作文600字我与父母的读书比赛

家庭生活故事作文600字我与父母的 读书比赛 习作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读书。这次比赛至今令我回味无穷。 那天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突然,电视没了信号,屏幕上一闪一闪的,爸爸就关掉了电视。我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突发奇想,说:“我们来一场读书比赛吧!”爸爸妈妈目瞪口呆,迟疑了一会儿说:“好啊!”他们各自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说:“10分钟后开始。” 刚刚过了5分钟,我已经闻到了“火药”味儿,心想:“他们的实力也不弱啊!没事,我可是通过语文老师的高效阅读训练的呢!”10分钟到了,第一局是我和爸爸先来,我们都各读了一遍,然后开始复述。随着妈妈的一声开始,我和爸爸就抓紧时间读了起来,我憋得面红耳赤。妈妈喊:“停!”我和爸爸开始比赛复述读过的文章。我抓住老师给我说的7个固定程序一举赢了爸爸。下一局是爸爸和妈

妈比,我刚说开始,比赛就进入到了白热化,他们声嘶力竭地读着,一个个脸上像镶嵌了红宝石一样。我看着秒表,3分钟了,“停!开始复述!”爸爸用了上一局我赢的经验,一下子就把妈妈打败了。我和妈妈也比了一场,妈妈却用创新的意识把我给打败了。我说了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啊!”爸爸妈妈都笑了。 这场充满欢声笑语和紧张气氛的比赛已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习作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读书。这次比赛至今令我回味无穷。 那天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突然,电视没了信号,屏幕上一闪一闪的,爸爸就关掉了电视。我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突发奇想,说:“我们来一场读书比赛吧!”爸爸妈妈目瞪口呆,迟疑了一会儿说:“好啊!”他们各自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说:“10分钟后开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本1~4段,回答5~7题。 5.第2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6.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7.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参考答案】 5.C(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本来面目”带有比喻色彩,从上下文来看,应指婴儿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A、B项都不完全,D项没有抓住“本来面目”的比喻义来说。) 6.D(关键是对“消极”一词的理解。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7.B(文中第二、三段说,孩子生长、发育后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又说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据此可以判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父母对孩子的爱感悟心得

父母对孩子的爱感悟心得 父母赋予了孩子不可回避的生命,孩子成为了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于是这场以爱为名的旅行就开始了。 令人感动的深度好文 父母在情不自禁的状态下赋予了孩子不可回避的生命,孩子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投身到这个原生家庭,于是一场爱的旅行就此开始。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家里的一切鸡飞狗跳都是爱的狂想曲,父母亲手忙脚乱的呵护着小心肝的吃喝拉撒,稍有不慎便会觉得如临大敌,乱了阵脚,直到看见小心肝露出呆萌的笑容,那一个个如履薄冰脸上也能笑的花枝乱颤。 等孩子再长大一点,曾经的小天使就要变身啦,他开始有脾气,有需求。累弯了腰的父母开始初尝小家伙的叛逆,不过此时的小呆瓜还很弱小,面对身边的这些大块头们,明显不能势均力敌。于是小呆瓜选择一哭二闹三卖萌,管你来势有多凶猛,最后都得化作绕指柔。父母也觉得委屈,曾经的棉花糖,恨不得含在嘴里,现在的小恶魔,恨不得呼上一巴掌。可是父母的直来直往终究抵不过小呆瓜的四两拨千斤,最后父母被温柔的KO。 慢慢的小呆瓜变成了淘气包,到了人闲狗不爱的年龄,这场爱的旅行开始有分歧,这些分歧往往让大家毫无防备,措手不及。淘气包开始认知社会的多面性,开始体验被认可的喜悦,被孤立的慌乱,被戏弄的愤怒,被比较的悲哀。父母开始马不停蹄的追赶,追赶时间,追赶排名,追赶别人家

孩子的优秀,追赶淘气包的不让人省心。 于是爱的旅行变成了追击战,孩子在前面玩命的跑,高喊着有本事来抓我呀。父母在后面喘着粗气,咬牙切齿小兔崽子,等我追上你就完了。这是一场速度与耐力的考验,父母与孩子在各自的立场上互不妥协,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中国有句俗话,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这一局,孩子被强硬的KO。 从此,父母开始立威,与孩子的关系不再是唯恐伺候不周,小心肝会撇嘴。而是明确的君臣关系,少bb,执行!也是由于父母在此刻种下了不容挑战的因,才会有淘气包时刻惦记着谋反的果。于是爱的旅行不再民主,变成了愤怒的小鸟已在弓上,纵使风光无限,要去的地方还是弹弓说了算。 渐渐的淘气包变成了少年侠,无论从生理、心理还是智商基本上都能与父母抗衡了,少年侠的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孩子开始摒弃以往的逆来顺受,要求民主独立,父母虽然威严还在,但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原来一巴掌一嗓门就能解决的事,现在除了伤在手痛在心以外,毫无作用。于是父母开始改变策略走苦情路线。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到桌面上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到潸然泪下,讲到感天动地,然而讲者有心听者无意。的确,含辛茹苦喂养大的孩子,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揪着父母的心。 爱本身并没有错,也许,只是我们用错了爱的方式。用爱的名义封锁了孩子的视野,堵住了孩子的心,所有一切似乎都是为应证那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爱的教育六月读后感汇编

爱的教育六月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小编收集整理的爱的教育六月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的教育六月读后感【一】读过此书,我被这种种高尚的爱感动着,但我更深刻的感受不是来自关于“爱”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安利柯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爱的教育。 书中的安利柯是一个活泼、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小男孩儿,他的健康成长得益于父母、老师、舅舅等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作为安利柯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安利柯的成长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他们总是善于发现安利柯身上微不足道的问题,及时地从正面以最好的做事经验和自己的身体力行教授给孩子,让自己的崇高的品行和博学影响着孩子,以生动、富有哲理的话语去引导、教育、感染孩子,使安利柯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着爱的营养,不断地校正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时时、处处、事事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 我相信读过《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家长,都会象我一样,在被感动的同时也想成为安利柯父母那样优秀的家长。所以,让我们跟着这本书,向安利柯的父母学习一下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爱的教育六月读后感【二】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

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 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六月读后感【三】我认为《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

父母与孩子读书感言

父母与孩子读书感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有助于增长孩子的读书兴趣,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父母与孩子读书感言,欢迎阅读! 父母与孩子读书感言 1 人生有很多感觉快乐的事情,而陪孩子读书也算其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读好书,长大后才有好的前途,有好的出路。”这是儿时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勉励,现在我也用来教育我的孩子。 因为家务和工作的繁忙,给自已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时间如梭,我的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了,为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扩充她的知识面,在学校和老师的“亲子读书”倡仪下,我和孩子一起拿起了书本,在书的海洋里吸收着书籍带来的精髓和清新。我为女儿买来了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三百六十五夜故事》。为了让她能从故事中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得到更多的启发,我还专门为她精心挑选了一本《读给孩子听的心灵智慧故事》;为了孩子在写日记和小作文的时候能得心应手,我为她挑选了《好词好句好段》,孩子收获不小。 通过这次读书活动,孩子虽然才上二年级,但平时说话和写日记的优美词语和语言组织能力有相当大的提高,这给她以后融入社会能和别人很好的沟通有很大的帮助。

亲子读书活动是个很好的建议,我们再忙也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陪孩子一直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我相信,好的书籍给我们的孩子有个好的将来影响是无穷的。 父母与孩子读书感言2 20xx年,孩子小学四年级又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在这学期,孩子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从孩子的写作中我感到孩子的写作知识进步太大了,这正是这学期陪孩子多看一些课外书籍的结果。 如何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得丰富知识,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要在写作中用上平时读书中学到的好的词语,只有多读、多看多用脑子去想,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其次,提高孩子的读书的兴趣,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购买一定的书籍,经常和孩子聊天,在聊天中发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可以多给孩子做些小游戏,适当买些小玩具等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不要让孩子感到读书的枯燥无味,挑选一些内容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怎样去理解书中的内容,理解了书中的内容,让孩子去写作,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去提高孩子独立写作的能力。为了让孩子更好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我经常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给孩子阅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特意结合孩子的特点布置一个书房,在墙壁上贴一些提高读书兴趣的图画。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教师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执笔人:曾令舟审核人:梅文霞编写时间:2011.10.04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爱的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各阶段的特征。 2.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3.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父爱与母爱的特点,认识如何形成“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重点) 2、认识爱的对象的发展。(难点) 知识链接 弗罗姆,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弗罗姆的母亲整天抑郁寡欢、情绪低落,父亲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是个只知赚钱的商人。弗罗姆:“我之所以着手心理学的研究,恐怕是当时我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缘故。那样谨小慎微地在父母身边,我没有发疯,这就要感谢上帝和归功于其他方面对我的影响了。”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这本专著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一门艺术。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有爱的理论还不会爱,还必须把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结合起来,那么爱就会成为一种艺术。弗罗姆认为,各种形式的爱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他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的关心,那里就根本没有爱。课前自主预习 1.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熟记。 一刹.那(chà)给.予(jǐ)休戚.相关( qī)辜.负(gū归根结蒂.(dì)罪孽.(niè)惩.罚(chéng )咄咄 ..逼人(duō)专横.(hèng)2.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主要集中在哪两段。找出理解文章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 ——作者观点: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 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8、9段。 3.找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的一句话。 ——第4段“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起过渡作用。4.找出体现“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发展”的语句。 ——第1段: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第2段: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 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第3段: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 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

爱的教育读后感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篇 《爱的教育》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爱的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假期间,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受很多。 这本书是由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编写的。他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用日记的形式记叙了学校与家庭中发生的事情。每一篇都洋溢着爱的旋律,人肺腑,扣人心弦,为我们展现一个温暖的世界。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乐观向上、善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好青年。他的父母亲和姐姐、老师、同学都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教导他如何做人,安利柯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书中的故事有的凄美有的欢乐,让我仿佛融入到了他们当中。 看了之后,我懂得了很多,我知道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同情弱小。看了之后,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爱”分很多种,有对祖国的热爱,善良的母爱,宽大的父爱,对同学的关爱,对学习的喜爱,对弱者的怜爱,对物品的珍爱。我们也要有一颗纯真、善良、充满爱的心。我们更要学会感恩,感恩生养我的父母,感恩给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过我的同学。 《爱的教育》就好像一只动听的乐曲,一杯冲洗我心灵的清水,一桌美味的精神大餐……

相信人人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篇二:爱的教育读后感】这本书是意大利亚米契斯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一个11岁的少年。他为了自己祖国的尊严,抛弃了那三个旅客给他的金币。并怒气冲冲地对那三个旅客说他们侮辱了他的祖国,他一分钱也不要。为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而放弃了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很然我肃然起敬。 书中还有一个文章叫弟弟的女老师,我非常尊敬文中的女老师,她代替这些孩子的母亲替他们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尽管老师非常辛苦,但是还有一些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发出责备。我想让这些母亲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个老师,你到底会不会照顾得这么无微不至呢?你会不会把孩子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你会不会进到一个老师的职责呢?如果不能就不要再个老师添麻烦了。 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如那个爱国的少年,卡隆帮助弱者等等等等。还为我们介绍了数不胜数的的各种爱,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都找来看看。 【篇三: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范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范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一): 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

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谈了“爱”。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

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

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父母关爱子女的诗歌: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4..《母别子》唐.白居易 5.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9.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5.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父母关爱子女的格言: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2.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3.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4..“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贝多芬 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 1. 有狠心的儿郎,没有狠心的爷娘 2.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4. .世界上一切都可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5.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作文之读后感: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尤其是那些讲述同龄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卡罗内更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斥骂甚至动手打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多么可敬的孩子啊!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作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莱谛,还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和卡罗内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残忍,多么渺小呀!虽然我上前掏尽所有的零钱给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残酷的生活现实,但至少可以给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丝温暖吧。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我有时也会因为小事而与他们吵架。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这本书我以最快的速度读完了,的的确确流了惭愧的眼泪和感动的眼泪。我深深体会到

和父母读书的心得体会

和父母读书的心得体会 自从妈妈和我一起读书后,我觉得自己更爱读书了。书,妈妈不知给我买了多少本,老师建议我们看的必读书目,妈妈一本不少的全给我买了下来。妈妈买东西从来不看价钱,只要对学习有好处,妈妈一定买。平日,妈妈每天都和我一起读书。有时,碰巧妈妈没空,姐姐就和我一起读。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读书,读的是《亲爱的汉修先生》。当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看,可是妈妈和我一起看了看,说;“这本书其实很好看,就是你没用心去看。这本书里有一个小男孩给汉修先生写的信,还有他自己写的日记。”妈妈又说:“你以后也要学着每天都记日记。”从那时起,我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把当天发生的事儿记下来。 以后,我要妈妈给我买更多的书,和妈妈一起读书的感觉真好,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和妈妈一起讨论讨论。我要读更多的好书,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父母是严厉的,总是望子成龙,因此,不准我看电视,不准玩,不准看闲书等总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书令我和父母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次,放学晚了,我妈妈来学校接我回家。我回家后突然想起我上次买的《童话故事集》,便想拿出来和父母一起分享一下。于是我从书架上一取下,连看也没看一下,就拿到了妈妈面前。妈妈一看书,便说:“宝贝儿,你什么时候想看这种类型的书了?”我一瞧书,原来我粗心拿错了,这是《给您的孩子留一片自由的天空》,我对妈妈说了我拿错了,可妈妈却说:“宝贝儿,既然拿来了,就看一看吧。” 我虽然对这本书没兴趣,但妈妈开了口,就只好一起看看。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妈妈和我把书看完了。看完书后,妈妈对我一反常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前是她错了,她不该处处管着我,经常不给我自由,她还说自己会改正!我听了,感动极了!妈妈态度的改变,多亏了这本书呀! 是呀!书中说得好。做为父母不该处处管着孩子,不要把孩子的自由藏起来,不要让孩子没有童年,让他们理直气壮做孩子,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呀!自由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的童年。童年是孩子的,做父母的应该给予孩子自由,孩子玩累了,自然会学习,说不定,还能考一个意想不到好成绩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导入 出示视频《family 》,是啊,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在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文章的引领下,站在理性的高度去探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出示教学目标)齐读 1、知识目标: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回馈社会。 三、教学设计 1、自主学习 2、学习落实 3、情感体验 一、自主学习 1、预习文本,感知文脉。 a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析题: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 只包含一个方面 孩子的爱是被动的、感性的、幼稚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包含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两个方面 孩子的爱是主动的、理性的、成熟的 b 、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 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1—3段) 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4—8段) 综合父母,使孩子达到健康成熟(9—10段) 2、精读课文,阐发探讨 (一)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就一起看看呵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父母的爱有哪些特点? 1、体察母爱(在文章中找出关于母爱的句子,并概括母爱的特点) 母爱:本质:无条件 代表:自然世界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获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懦弱、封闭、自私)溺爱 作用: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2、研品父爱(过渡句P 48第4段由母爱→父爱) 父爱:本质:有条件 代表:思想世界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冷漠、强势,专横) 作用:正视困难,勇于承担,有责任感。 3、你怎样看待父爱母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其中你是否认同作者对父爱是有条件的分析。 ①研读第8段,辩证地看,理性的分析,只有了解父爱、母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对父母的爱。 ②作者观点:“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侧重研究父爱。慈母严父,母亲的爱我们都能感受到,而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不是父亲不爱我们? (补充一则新闻):一个初中生沉迷于网络,三天四夜没有回家,父母亲到处找他,结果在网吧门口,找到了面容消瘦的儿子,父亲和母亲找到儿子后,会怎样对待儿子? 母亲可能会怜爱地望着他,父亲可能会扇他一巴掌。那么父亲的打骂是不是说明他不爱我们呢? 父亲也是爱孩子的,父亲的爱是有条件,并不是不爱孩子,只是表达方式,立足点(我作为母亲比较注重孩子身体健康、快乐与否,着眼于眼前;而他的爸爸,比较注重孩子学到了什么精神成长,着眼于未来)不同而已。所以对于父爱的理解,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更敏锐的感觉去体会。 父亲母亲都是爱我们的,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他们用爱的翅膀带着我们飞翔。 4、既然父母之爱如此伟大,那么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怎样呢?出示图表,让学生完成。 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①句式分析:因果倒装句 因为……,所以…… ②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被人爱”“需要别人”是原因,“爱人”是结果

父母对子女爱护感悟心得 如何爱孩子

父母对子女爱护感悟心得如何爱孩子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父母对子女爱护感悟心得如何爱孩子。 父母在情不自禁的状态下赋予了孩子不可回避的生命,孩子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投身到这个原生家庭,于是一场爱的旅行就此开始。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家里的一切鸡飞狗跳都是爱的狂想曲,父母亲手忙脚乱的呵护着小心肝的吃喝拉撒,稍有不慎便会觉得如临大敌,乱了阵脚,直到看见小心肝露出呆萌的笑容,那一个个如履薄冰脸上也能笑的花枝乱颤。 等孩子再长大一点,曾经的小天使就要变身啦,他开始有脾气,有需求。累弯了腰的父母开始初尝小家伙的叛逆,不过此时的小呆瓜还很弱小,面对身边的这些大块头们,明显不能势均力敌。于是小呆瓜选择一哭二闹三卖萌,管你来势有多凶猛,最后都得化作绕指柔。父母也觉得委屈,曾经的棉花糖,恨不得含在嘴里,现在的小恶魔,恨不得呼上一巴掌。可是父母的直来直往终究抵不过小呆瓜的四两拨千斤,最后父母被温柔的KO。 慢慢的小呆瓜变成了淘气包,到了人闲狗不爱的年龄,这场爱的旅行开始有分歧,这些分歧往往让大家毫无防备,措手不及。淘气包开始认知社会的多面性,开始体验被认可的喜悦,被孤立的慌乱,被戏弄的愤怒,被比较的悲哀。父母开始马不停蹄的追赶,追赶时间,追赶排名,追赶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追赶淘气包的不让人省心。 于是爱的旅行变成了追击战,孩子在前面玩命的跑,高喊着“有本事来抓我呀。”父母在后面喘着粗气,咬牙切齿“小兔崽子,等我追上你就完了。”这是一场速度与耐力的考验,父母与孩子在各自的立场上互不妥协,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中国有句俗话,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这一局,孩子被强硬的KO。 从此,父母开始立威,与孩子的关系不再是唯恐伺候不周,小心肝会撇嘴。而是明确的君臣关系,少bb,执行!也是由于父母在此刻种下了不容挑战的因,才会有淘气包时刻惦记着谋反的果。于是爱的旅行不再民主,变成了愤怒的小鸟已在弓上,纵使风光无限,要去的地方还是弹弓说了算。 渐渐的淘气包变成了少年侠,无论从生理、心理还是智商基本上都能与父母抗衡了,少年侠的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孩子开始摒弃以往的逆来顺受,要求民主独立,父母虽然威严还在,但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原来一巴掌一嗓门就能解决的事,现在除了伤在手痛在心以外,毫无作用。于是父母开始改变策略走苦情路线。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到桌面上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到潸然泪下,讲到感天动地,然而讲者有心听者无意。的确,含辛茹苦喂养大的孩子,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揪着父母的心。 爱本身并没有错,也许,只是我们用错了爱的方式。用爱的名义封锁了孩子的视野,堵住了孩子的心,所有一切似乎都是为应证那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权利选择原生家庭,长大之后没有资格挑战父母的权威,走进社会更无法制衡善变的种种,孩子选择顺从还是叛逆其实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无数天真烂漫的小精灵在生活的流水线中被爱心满满的父母塑造成中规中矩的样子,贴上各种标签,陈列在社会的货架上,没有主见没有创新,但有顺从,有乖巧,也许还有深深的恨与不甘,然而父母却浑然不知。 有些孩子选择用极端的手段终结这样的生活,有些孩子决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给沾沾自喜的父母致命一击,更有一些选择逃离或者沉沦。这些难道就是我们爱孩子的目的吗?这到底是爱的旅行还是爱的厮杀? 孩子没有错,他只是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父母没有错,他们只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孩子把把关,让那些曾经伤害到自己的陷阱远离这些可爱的孩子。 让我们重新约定爱的旅行吧,一起携手保护我们的爱,一起用脚步丈量多彩的世界。我们的

《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爱的教育》适合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 下面是小编奉上的《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不知从家长们的角度看,小说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范文一 这个暑假,我陪着孩子一起走进《爱的教育》的世界,领略着安利柯的父亲对孩子的殷勤教导与安利柯经历蜕变的成长命途。一天一天,一页一页,就连原本带着不满、无法静下心来的我,竟是这样肆意地闯进了这样爱的世界,又更何况是孩子呢? 这本书好似是台照相机,记录着生活中的善与恶,也同样记录着同学间、师生间、亲子间的点点滴滴,呈现一派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稚嫩却不乏警醒,作为已为人子母的我,有时也不禁感叹,这本书蕴含着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咀嚼消化,并用于自己本身现状。若是这样,这本书收益的人群将会是父母、孩子、师生甚至这整个社会。 克洛西无疑是孩子们的榜样。残臂穷困的他丝毫没有丧失志气,在破旧的阁楼上依旧能忘我地读书,正所谓“风雨不动安如山”,他不正是如此吗?看到此,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凌然正气,掷地有

声,一下子就能撼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弦。 克洛西与周总理的精神不也是现在孩子们最缺乏的吗?一会儿叫苦,一会叫累,不懂得珍惜现在他们虽拥有的一切。记得着名语文教师谌卫军写过这样一首诗“我是一只鸵鸟,将头埋进幻城,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我却得了夜盲症。”如今的孩子们都是这样的一只只“鸵鸟”,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却缺乏着精神上的馥郁,有着我们给他们的桎梏,失去了他们自由飞翔的空间。 我认为家长们的心是一样的,爱着孩子,却受着万般折磨。在放与不放间踌躇,像鹰一般残忍,我们不忍,像放鸢一般寸步不离,孩子不愿。而在这本书中,我认为家长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 有一点我认为在日常教育中,家长可以尝试的,那便是用书信来教育孩子。在书中,安利柯的父亲与母亲在教育他时,很多时候采用了这种方法。当安利柯的母亲看到安利柯在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乞丐前冷漠地走过后,便写了一封信教育他应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并告诉他穷人受施舍后的祝福会给自己快乐和健康。 这种方式的教育既有利于避免与孩子间面对面的冲突,还可增加孩子启发的时间。并且还能记录下一次次的教育过程,让孩子能够永远铭记。我国着名翻译家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则是如此。《傅雷家书》中一篇篇父亲对儿子的

我和父母的读书故事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呀!读书可以让你开拓眼界,走向精彩的世界。阅读一本好书,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拓宽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阅历,净化我们的心灵。在书中,你可以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交谈,你可以和人类最优秀的思想对话。读书,还能让我学到最优秀的语言。 我们家很久以前就开展了每个人每星期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推荐的《夏洛的网》。 记得那一天,我把书推荐给爸爸妈妈,自己偷偷高兴:这本书一定能让爸爸妈妈感动,这可是E·B·怀特一生写的三部童话中最让我感动和温暖的童话呀!星期二,中午回家,我看见了爸爸眼中闪动的泪花,我兴奋起来,暗暗佩服E·B·怀特能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文章。晚上,我看见一向不哭的妈妈的眼眶红了。哇!我成功了!我推举的《夏洛的网》成功了! 星期五,我盘腿坐在地上,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这本书。首先发言的是我,我说:“《夏洛的网》不错就不错在感人的结尾——夏洛让威尔伯能有个安享天年的未来,而自己的生命却走到尽头……夏洛用蜘蛛丝织出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救了威尔伯,更织出了友谊﹑爱和温暖。”“嗯……”爸爸皱皱眉,说:“你说得必然很好,但你有没有发现E·B·怀特在写时十分注意细节,从小弗恩让威尔伯从爸爸手里逃出去,并像妈妈一样悉心照料着小威尔伯,给威尔伯喂奶,推着小车带威尔伯去散步都可以看出小弗恩对待小猪比我们家溪茜对待兔子要好。”爸爸故意在后面开了个小玩笑,我刚开始有点生气,但后来一想,爸爸说得对,我只是看到了结尾,却没看到故事的发展以及很好的描写,可见爸爸很用心地在读书呢!不一会儿,妈妈引导我,说:“你爸爸说得对,你应该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能发现什么。”我立马拿起书,仔细地看着,不一会儿,我发现了怀特的描写很细,顺序很清楚,可见他是多么用心地在写文章呀! 这一次“我与父母共读书”的活动让我更喜爱书籍,我明白了,书籍就是力量。俗话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同学们,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远不朽的精神,让我们走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导读:关于父母爱的名人故事1: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余秋雨)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调课。校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我终于打听到了妈妈最后说的话。保姆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等到家乡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尼姑庵里开办小学时,老师们发现我已经识了很多字,包括数字。几个教师很快找到了原因,因为我背着的草帽上写着4个漂亮的毛笔字:"秋雨上学",是标准行楷。 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关于父母爱的名人故事2:一个靠捡垃圾把儿子养大成明星的母亲(孙红雷)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 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母亲讷讷的声音,几秒钟后那家的门"嘎吱"开了,却很快又"哐当"一声关上了,伴随着没好气的一声:"又来借钱?我们没有钱!"孙红雷鼻子一阵发酸...... "走,妈,今天我陪您一起去捡破烂。"一个周末,13岁的孙红雷主动牵起了母亲的手,那天,母子俩直到天色发黑才回家。第一次随着母亲外出做事,孙红雷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漂在臭水沟里的塑料瓶子,母亲不惜脱了鞋走进发黑的脏水里;在一家书店前见到几张破牛皮纸,他刚捡起来就被老板呵斥:"滚!叫花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