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碳汇林业

碳汇林业

碳汇林业
碳汇林业

目录

1.背景2

1.1碳汇交易3 1.2森林碳汇4

2碳汇经济4

2.1林业的碳汇价值4 2.2开发碳汇林业经济5

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6

3.1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7 3.2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7 3.3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8 3.3.1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8 3.3.2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8

1.背景

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量增加而使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化石燃料石油的依赖和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引发全球变暖。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林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负面影响。

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

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业化国家的减限排额度和时间表,还在3.3和3.4条款引入了温室气体吸收汇,允许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获得的碳汇用于抵消工业和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减限排量。同时还在第6条规定可通过包括林业活动在内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汇来抵消减限排额度。

1.1碳汇交易

根据《京都议定书》,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定,一些国家在本国内难以完成既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只好到国际上购买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根据京都市场碳交易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68美元,非京都市场交易价格为每吨1.34美元。2005年,国际碳市场的总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而2006年达到250~

300亿美元,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如果造林后能测算出能够降低的二氧化碳量,就可以到国际市场进行碳交易。

1.2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二氧化碳,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最新研究的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二氧化碳上升的办法。

2碳汇经济

2.1林业的碳汇价值

碳汇林业是气候变化的伴生物。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150.47吨。以云杉为例,一棵在30年内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公斤左右,而经过核证后的碳汇量是有经济价值的,这使得“植树”的价值重估。凡是希望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的公民,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林业碳汇基金倡导的是一种“零排放”理念,如经过计算,约11亩人工

林就可以吸收约为20.2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部排量2.0的汽车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以往,林农植树造林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退耕还林”补助,每亩仅200余元。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和碳汇交易引入,按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的造林项目,在植树造林中可以实现植树的工时收入、满30年后第一轮砍伐的分配收益、林地种植养殖项目收益和长达30年的“森林碳汇”交易收益。

2.2 开发碳汇林业经济

开发碳汇林业经济同时要避免以提供低价值初级产品为主的经

营模式,转向深度挖掘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林业产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就是林业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新产业链的一部分。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是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采集林下枯落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支撑生物质能源产业。合理设计,发展混交林、加强林下养殖,林业管理,甚至发展生态旅游,都是挖掘森林附加经济值的良好途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类似于如下的完整产业链:“集苗圃培育→植树造林→木材加工→家具、地板→生物质能源→化工等。

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

并非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交易,商品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清晰的产权。对于现有的森林来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碳汇成为了“公共物品”,没有明晰产权。因此,现有森林碳汇的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此外,森林有固碳的功能,但森林碳汇指的是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到的净吸收量才是碳汇。森林碳汇的开发不但对于土地有要求,还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学来监测、核查,最后由相关机构进行核证后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提出的试验设计中林业碳汇的项目也应该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可交易的“森林碳汇”作好把关。

3.1 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

在国际合作的机制下,发达国家承担了强制减排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责任。国内的森林碳汇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卖给国外有减排任务的买家。主要的项目来源有:

1、 CDM(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项目: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2、自愿减排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3、中国绿色碳基金下的碳汇林:由组织者募集的基金进行投资及管理。

3.2 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

1) 不同的标准下,均要求该土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无林地。

a)、对于1990年之前就存在的人工林,其仍然具有碳汇功能,但属于森林管理范畴,不能作为合格的森林碳汇项目活动。

b)、对于1990-1999年在无林地上营造的人工林,虽然满足造林或再造林的定义,但规则规定不能申请和注册成森林碳汇项目。

2) 拟议碳汇林地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7) 为证明项目土地的合格性,项目参与方需提供以下证据:

a)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或土地覆盖图、森林分布图。

b)不同时段的航空照片,卫星影像。

c)地面调查报告(实地植被调查、参与式访问调查)、土地登记册和林权证等。

3.3 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

“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至少在过去50年内不曾为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过去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无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再造林活动限于在1989年12月31日不为森林的土地上发生的再造林。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

3.3.1 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

a)要求是本地种,不能有入侵种,对于遗传修饰生物体,如转基因品种,要特别小心。

b)若有外来种,需要论证外来种的必要性,并提供证据证明对环境没有明显负面影响。

3.3.2 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广西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Eucalyptus 桉树;P.massoniana 马尾松;Formosana 台湾铁松;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1850547.html,nceolata:杉木。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四川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Platycladus orientalis:侧柏(柏树,片柏,片松);Betula Luminifera 光皮桦; poplus szechuanica ;Betula albo-sinensis 油松;magnolia officinalis 厚朴(木兰科木兰属); larix gmelinii 落叶松; quercus acutissima 麻栎; pinus massoniana 马尾松;cupressus chengiana 岷江柏木; cunninghmia lanceolata 杉木; pinus tabulaeformis 油松; picea asperara 云杉。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通过林业碳汇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拓展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铜鼓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在低碳时代迎面而来的今天,越早进入碳汇市场越早受益。 一、碳汇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涉及林业、农业、能源等16个领域。在林业中主要体现为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测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但并不是现有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储存都可以称为林业碳汇,必须通过实施项目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才可产生。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吨二氧化碳,释放出吨的氧气。森林几乎可以被称为天然且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固碳机”。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二)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卖方,指通过实施碳汇开发项目从而产

生碳汇的业主,将开发的碳汇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买方,即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在无法降低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可以采用购买碳汇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买卖双方的这种交易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老百姓通俗地称为“卖空气”。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9个碳汇交易试点中心。我省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初步确定了170多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企业名单,今年起省内可开展碳汇交易。 (三)开发流程。林业碳汇项目从开发至交易共有6个步骤,时间跨度预计为10-15个月,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0―20年。步骤依次是:开发―审定―备案―监测―核证―签发。1.开发。由项目业主委托咨询机构,依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项目设计文件。2.审定。项目设计文件完成后,递交由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第三方审定机构进行审查、网上公示等。3.备案。对于通过审定的项目,组织专家组评审,递交地方和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4.监测。项目获得备案后,即表示如果项目按计划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业主或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5.核证。项目业主按照监测报告计算碳减排量,并按项目设计中预定期限接受核证机构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6.签发。获得核证报告的项目,即可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签发核证碳减排量。发改委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技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62吨氧气。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森林碳汇及潜力

森林碳汇及潜力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急剧上升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及气候异常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1]。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CO2的重要碳库,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86%以上和土壤碳库的73%。森林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相当于人类活动所释放碳量的10倍之多。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对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也具有重要意义[3]。近20年来,国内外学界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全球层面上或是国家层面上的森林整体碳储量估算研究[5-8]。这些研究由于涵盖的生物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基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模型等的复杂多样,估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彼此间也缺乏可比性。另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乔木层,对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的研究较少,以致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较小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经营管理,需要对省、地、县等不同区域层面的森林碳库分别进行研究。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也是我国木材主要产地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缺乏关于贵州省森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森林碳汇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估算其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和经济林碳汇现状,旨在了解贵州省的森林碳汇现状,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并据此进一步说明森林碳汇对减少全区域碳排放的重要贡献。 1试验地概况 贵州省地处东经103o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平均海拔1100m,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7×106hm2,森林面积7.03×106hm2,森林覆盖率39.93%。乔木林5.49×106hm2,竹林1.1×105hm2;活立木总蓄积 3.10×108m3,其中:乔木林蓄积3.03×108m3。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2000~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汇总数据[9]。

碳汇交易小知识

碳汇交易小知识 一、什么是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二、碳汇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共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条款下的CDM碳汇项目,属于京都规则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京都市场,也称配额市场;另一类是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属于自愿市场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自愿市场,又称项目市场。 三、碳汇交易市场的诞生 政府每年都会给企业分配相应的碳排放指标,如果年底审查时发现企业排放量超标将给予严厉处罚。那么已经超标的企业如何做到不超标?没错,购买指标。有指标严重不足的企业,也有指标绰绰有余的企业,有买家,有卖家,交易市场也就自然形成,这也就是京都市场。 既然有了京都市场,为何还需要自愿市场的存在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自愿市场上的价格更为低廉,此外还有交易更为多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极大等优点。也正因自愿市场价格低廉,许多企业纷纷想从此购买大量指标,然而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性,规定企业在自愿市场的购买量只能在超标额度的一定比例以内。 当然,也有买家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购买碳汇信用以实践低碳生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四、林业碳汇交易类别与基准 (1)造林类。按国际要求,造林用地需从1989年12月31日起即没有林木,国内因一些原因降低门槛,只要在2005年2月16日后造林用地没有林木即可。做碳汇交易时需提供当时卫星图片或其他资料证明造林用地在规定日期之前即没有林木。 (2)森林经营类。首要要求森林林龄为幼龄或中龄,近熟林和成熟林不能进行碳汇交易。另外,可交易的量仅为通过人为经营管理多增长的部分,森林自然增长的不计入交易。 (3)种植竹子。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量达到《京都议定书》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碳汇交易” [1] 的“ 碳汇交易” 。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在11 月11 日公布的2011 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 月 1 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义乌交易试点11 月 1 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 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 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 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 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 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 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 吨。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 1.95 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 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 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 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 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 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 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 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 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此外,目前CDM 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面对国际碳市场,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市场准入手续繁杂,交易成本十分高昂,所以目前全球CDM 林业碳汇项目非常有限,买家很少,所以常常是“有行无市” 。或成突破口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改造实行减排二氧化碳,每吨的成本一般约要100 美元;而通过林业碳汇,每吨的成本大概10 美元。而作为交易对象,林业碳汇相对其他碳减排方法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效果真实可见。相比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 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 更新时间:2010-6-1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

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围只有三条路: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从而满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业的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从目前情况看,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确实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但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者在技术上均面临着诸多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工业国通过“碳汇”项目,利用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作用,中和固碳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一条速效、现实的出路。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处于

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统计、

碳交易讲解(碳汇市场最全讲解《扫盲版》)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必须控制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此为目的,我们国家引进了一种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就是以控制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进行的市场交易。 经过政府的主管部门核定,控排企业会取得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超出所分配的碳配额时,超出部分需要参与碳交易到市场上购买,如果企业实际排放少于碳配额时,结余部分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 目前国内碳交易的试点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庆、福建、广东和深圳。以上各试点省市分别制定了控排企业的纳入原则和门槛。 全国统一碳市场纳入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排放企业 纳入门槛: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我公司目前在碳资产管理方面涉及的业务:企业碳资产管理/托管服务;企业碳信用抵押融资、碳债券、碳期货等碳金融服务;碳资产管理能力的建设服务。 我公司碳资产开发方面主要设计的项目:光伏、风力发电项目,煤层气/沼气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填埋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及热电联产项目、燃料替代项目、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森林碳汇项目。 开发模式分为“纯咨询模式”和“共同开发”两种模式,现在主要应用的是更适合市场的“共同开发”模式:我公司与项目业主方开设一个共管账户,所有收益相关的资金都会经过此账户,由我司与业主方共同监管、监督。

(整理)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现状与前景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 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 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 2 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 2 CO 的目的。现阶段我国虽无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2 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发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 2 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而且必然再高速发展下去, 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CO 排放也将持续增加。寻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广州市森 2 固定能力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州林及其它类型生态系统CO 2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 本文根据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青山绿地工程”的执行状况,以广州市林业 “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基础,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在对广州市林业 碳储量现状与固碳潜力、化石燃料消耗结构动态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现有 森林的碳汇功能作出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几点建议。 2、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状况 广州市 2006年GDP约为1978年的140倍。“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82%,由2001 年的2841.6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54.23亿元,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产业结构上,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十五”期间第一、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10期 文/高沁怡 根据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合理制 定相应的林业碳汇发展策略,并重点做好相关基础与技术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与项目健康发展。 近期,国内外关于碳汇的疾风骤起,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 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 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 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我 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已在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法律框架中得到确认。从理论上讲, 林业碳汇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以预期,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林业碳汇作为合格碳交易品种纳入碳交易体系的碳市场数量将会继续增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在全球各碳市场中林业碳汇所占份额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项目,需要符合严格的项目开发方法学(技术标准)与不同碳市场的交易规则;二是由于不同碳市场其 产生背景、主要目标与交易规则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碳市场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有不同 要求,并且相关规则尚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实践中,因开发主体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相关要 求与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开发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市场交易造成了 困难。 有鉴于此,在充分了解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把握林业碳汇市场未来 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特点,明确我国未来林业碳汇开发策略,对于我国加快推进林 业碳汇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森林经营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林业在气候变化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 的多重效益,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在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中,《京都议定书》设立了 3 种“灵活机制”,尝试使用市场手段减缓气候变化,为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林业碳汇交易创造了条件。《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并未把林业纳入减排市场,随着国际气候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 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林业碳汇才得以进入减排市场并成为重要的交易 标的。需要指出的是,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由企业、组织或个人自发购买,交易量都不大。随着 国际社会在实现减排目标时更加注重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管制市场将林业碳汇纳入碳 市场体系,作为企业的抵消减排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开始逐步活跃。其中,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将林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为其分配碳汇配额,增量碳汇可直接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为林业部门增汇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激励。 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全球林业碳融资额已超 60 亿美元。截至 2016 年,全球有超 过 1500个林业碳汇项目正在运作或开发,林业碳汇交易总额达 6.621亿美元。其中,管制市 场为 5.514 亿美元,自愿市场为 7420 万美元,另有一小部分来自非市场机制下的碳汇交易。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引言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 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 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内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内,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

处于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

论森林碳汇价值评析及其运用展望(一)

论森林碳汇价值评析及其运用展望(一)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及机制。由于温室效应加剧以及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加之森林吸收CO2投入少、成本低,因此,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要求促进可持续的造林、营林和森林更新来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众所周知,林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多以林产品价值来体现,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则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令人鼓舞的是,国际碳汇交易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让我们看到碳汇功能可通过国际碳汇市场,使林业生态效益有了实现市场化和货币化的可能。而要进行森林碳汇交易,首先要测算森林碳汇的价值量。本文以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对其森林碳汇的价值量进行估测,同时也分析了该森林碳汇价值量对于评价和实现龙草坪林业局森林生态效益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森林碳汇抵押融资的设想。 1森林碳汇价值评价理论 1.1森林碳汇是一种资产 石桂峰(2002)在其文中引用了《现代经济词典》资产定义:“由企业或个人拥有并具有价值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资产之所以对物主有用,或者是由于它是未来事业的源泉,或者是由于它可以用于取得未来的经济利益。”根据定义可以得出森林碳汇是一种资产:首先,森林碳汇作为一种功能,无论对人类还是非人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森林碳汇是一种资源;其次,森林碳汇不具有实物形态;再次,森林碳汇由林木所产生,应该有其归属的主体;最后,森林碳汇可以在未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1.2森林碳汇应确定其产权 马洪等(1989)指出产权即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形态,指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持有的归属权(包括所有或占有)、收益权和处分权(包括转让)等权益的总称。森林碳汇作为资源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也存在产权管理问题。只有明确产权关系,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资源有效利用的内在机制,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市场化工作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森林碳汇也将是森林生态效益资产化、市场化的抓手,这是由其客观存在且可计量、可交易特征决定的,因此,森林碳汇应明确其产权。 2森林碳汇价值评价方法 2.1碳汇量估算方法 HelmutLieth(1975)指出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约有85%的陆地生物量集中在森林植被。估算碳汇首先要推算森林生物量。徐新良等(2006)以及郭志华等(2002)指出对于以省、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为对象的区域森林生物量估计,主要方法有两类: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估计方法和基于遥感信息技术的估计方法。其中,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方法包括BrownS(1984)(1989)提出的平均生物量法、BrownS(1992)和KauppiPE(1992)提出的生物量换算因子法以及FangJY(1997)和方精云等(1996)(2002)提出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目前,这些方法在森林生物量、森林碳估算以及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森林类型的林分生物量与林分材积比值(即换算因子BEF)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林龄、立地、个体密度、林分状况等不同而变化。因此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将单一不变的平均换算因子改为分龄级的换算因子,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国家或地区尺度的森林生物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林分材积综合反映了林龄、立地、个体密度和林分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换算因子的函数,以表示BEF的连续变化。 2.1.1换算因子BEF的计算 方精云等(2002)利用倒数方程来表示BEF与林分材积之间的关系,即:性。由该式可以推算出区域范围内森林生物量。 2.1.2区域范围内森林生物量的计算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0:19.4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冯素静[导读] 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牙克石市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办 022159 【摘要】碳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发展林业的碳汇,有助于我国的林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中,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发展的今天,在机械化进程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依赖机械,在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的时代中,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全球的温度变暖。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但同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穷、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林业碳汇活动来增加森林碳汇供给,是重要的“碳去除”途径。相对于工业减排,林业碳汇更具成本有效性(Richards and Stokes,2004),且存在多种效益,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一、林业碳汇情况 (一)碳源与碳汇 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的来源,如土壤中、岩石中、海燕中、生物中都是碳的来源,在生活和工业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造成全球温度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陆地面积逐渐减少,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全球变暖的情况。森林和实地等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汇集二氧化碳,所以被称为碳汇。 (二)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 通过对森林管理,减少对森林树木的毁坏和进行再造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大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了储备碳能源的功能,这一过程被称为林业碳汇。而通过森林植物、树木等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森林碳汇。 二、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的关系 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者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提供森林碳汇的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提供其他副产品,例如保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水文服务等。这些重要的森林生态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生态服务的支撑,但经济增长又会影响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具体来说,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口压力和粮食需求较大,农业生产率和林业经济收益较低,这使得林地转变为非林业用途;同时,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也可能导致毁林或森林退化,使森林成为碳排放源。但是,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临界值后,技术进步使农业生产率提高,效率低下的农业用地得以退耕还林;农业人口加快非农化转移;居民对良好环境的支付意愿提高;政府增加对森林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够使得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和增长,使森林成为碳汇。 有研究发现,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促成这一转变的缘由是7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造林运动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类生态修复工程(Fang et al.,2001;Pan et al.,2004),中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林业建设成果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分不开。然而,由于学科分隔的原因,国内研究较少关注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森林面积和立木蓄积量的预测 中国政府在自主减排承诺中明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其中,2009年提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15年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按照FAO(2011),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9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为135.85亿立方米,由此可推算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为: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23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达到148.85亿立方米;2030年,立木蓄积量达到180.85亿立方米以上。按照GFPM的模拟结果,基准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中国森林面积将分别达到2.5亿公顷和2.61亿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85.42亿立方米和200.14亿立方米。因此基准情景下上述林业发展目标能够如期达成,高速增长情景下上述目标同样能够如期达成(见表1)。这证实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看,这些目标仍然是较为保守的估计,因为2015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2020年的立木蓄积量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容易出现路径依赖,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如果与实际情况更为贴切,则可能激发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的更大潜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