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单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2.科学一词源于(拉丁语)3.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19世纪)4.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5.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哪种论断反映当时人类已经看到科学的重要作用(知识就是力量)6.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英国科学家和数学家(罗素)率先发起了和平运动8.雷切尔与1962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科学的研究力作叫(寂寞的春天)9.1969年第一个直接以STS命名的计划的制订者是(康奈尔大学)10.发现能穿透物体的X射线的是(伦琴)11.提出“四体液说”的是(希波克拉底)1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是(汉代周髀算经)13.标着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步形成的是(九章算术)14.

(几何原本)以严密的演绎逻辑把建立在一些公里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一个严整的体系。15.《数论》的作者是(丢番都).16.(古印度人)是最早使用烧制砖建房的人。17.第一次科学革命的起点是(天文学革命)18.1873年物理学家(麦克维斯)完成了著作(电磁学通论)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19.第一次技术革命至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宣告完成,其标志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20.(爱因斯坦)提出了E=mc2 质能关系式。成为研究原子核裂变现象转化为原子能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点。21(1957年苏联第一课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终于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22.证伪主义的创始人是英国奥地利裔犹太哲学家(波普尔)23.研究纲领模式的创始人(拉卡托斯)24.在历史之一的模式中,范式论发展模式创始人(托马斯 . 库恩)25.从技术

发展的实践综合模式

来看,“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开发研究”三

者并重的是(美国模

式)26.从技术发展的

实践综合模式来看,政

府适度干预及跨国联

合创新的是(欧盟模

式)27.对科学技术发

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是(生产实践)28.马

克思在(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著作中

提出“异化劳动”学说。

29.马尔库塞在《单向

度的人》中认为科学技

术发展促成物质生活

的丰富,导致人的生存

异化30.成功的克隆了

第一个人类胚胎的是

(韩国)31.2004年英

国政府向(纽卡斯尔大

学)颁发了克隆人类胚

胎的合法执照,这是人

类第一张关于克隆人

的许可证。32.世界上

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

化的国家是(荷兰)33.

《新唐书.魏知古传》

的作者是(欧阳修)34.

清雍正二十年允礼主

持编纂的是《工程做

法》

35.作为现实的生产力,

其发展的质与量、水平

与规模直接反映着一

个社会文明状况的是

(21世纪工程哲学知

道委员会)36.导致三门

峡水库成为问题工程

的原因是(工程决策环

节)37.自20世纪40

年代起,以美国“曼哈

顿”计划位标志,各国

纷纷制定各种科技规

划或计划,使科技研发

活动进入以计划规划

为主导的时代。38.加强

美国信息产业基础设

施建设的庞大计划是

(“信息高速公路计

划”)39.最早提出生态

学的概念的是(恩斯特.

海克尔)39.世界上第一

个为全面控制CO2 等

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

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

济和社会带来的不利

影响的国际公约是(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40.根据“巴厘岛路

线图”的规定,2009

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

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

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

根议定书),以代替

2012年将要到期的《京

都议定书》。41.十八大

报告指出(科技创新)

是提高社会生产和综

合国力的战略支撑。42.

古埃及人的计数法是

(10进制)42.美国

发射阿波罗号飞船,把

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

是在(1969年)43.(集

成电路)的诞生使得第

三代电子计算机出现。

44.(普朗克)与1900

年建立量子论。44.系统

总结了古希腊医学自

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

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

医学理论的是(盖伦)

45.1992年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召开的地

点是(里约热内卢)46.

在古希腊开创了生物

学分类之先河的是(亚

里士多德)46.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在(1946年)

问世.47.我国现存最早

的药物学专著是(汉代

《神农本草经》48.(古

代两河流域人)绘制了

世界上最早的星图。

49.1876年(贝尔)发

明了电话并设立了第

一个电话公司。50.1883

年戴姆勒发明用于汽

车的(燃油发动机)51.

超循环论的建立者是

(艾根)52.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空间站发射于

(1971年)53.提出了

求任意次幂正跟方法

的是北宋贾宪的《黄帝

九章算法细草》。54.

联系最为广泛的科学

组织是(科学学会)。

55.李伯聪教授的《工程

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

在》标着着哲学的创

建。56.被后人称为“古

代科学巨匠”的古希腊

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的

是(阿基米德)57.1893

年在翻译介绍日本书

目时首先使用科学一

词的是(康有为)58.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

论创立于(1905)年59.

当代最热门的生物工

程技术的核心是(基因

技术)。60.古代《数学

九章》的作者是(秦九

韶)。61.当代主导技术

群的核心是(信息技

术)62.“医学之王”伊

本森纳的《医典》是阿

拉伯医学的一本百科

全书,既论述了卫生

学、生理学、药物学又

承载了大量的临床实

践。63..交流电动机发

明于(1888年)64.科

学发展模式中进化注

意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马诺.邦格)65.美国

政府自1992年提出建

设(信息高速公路)等

一系列高技术经济导

向政策,对美国经济的

持续增长起了巨大作

用。66.1896年发明无

线电的是(马可尼)

67.1870年发明电力炼

钢炉的是(西门子)68.

人体血液循环理论建

立的标识是(哈维出版

《心血循环运动论》。

69.世界上第一部建筑

学著作《论建筑》的作

者是(维持鲁维)70.

(黄帝内经)中提出脏

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

中医药学理论的奠定

基础。71.1847年(亥

姆霍兹)出版了《论力

的守恒》,论证了能量

守恒定律并建立了热

力学第一定律。72.建立

了量力学理论,并提出

著名的测不准关系的

是(申农的《通讯的数

学原理)多选 1.科学与

技术的主要区别表现

为他们的(目的和任务

不同、解决问题、研究

过程和劳动特点、发展

进程、社会功能和价值

标准)2.按照技术为生

产服务的功能可将技

术分为(生产性技术非

生产性)3.从社会条件

的角度看,STS产生和

发展的社会土壤是(和

平运动、环境运动和人

权运动)4.交叉学科的

特点包括(研究问题的

实践性、研究对象的复

杂性、研究主题的群体

性)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发源地是(美、英)

5.(沃森、克里克)发

现和建立了脱氧核糖

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

构模型,揭开了生物遗

传密码。6.20世纪60

年代,(河外星系的谱

线红移和微波背景辐

射)现象的发现,使多

数天文学家认可了宇

宙大爆炸的假说。7.第

三次技术革命形成了

以(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为核心的技

术群。8.属于跨学科研

究成果的是(申农的

《通讯数学原理》、维

纳的《控制论》、贝塔

朗菲的《生命问题》、

哈肯的《协同学导论》、

曼德布罗特的《大自然

的分形几何学》9.我国

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是(张衡、祖冲之、郭守敬)11.一般所谓的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知识论、历史主义、结合实践模式)10.科学决策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问题设计、方案择优、行动实施)12.技术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仿生学发展模式、科学拉动模式、社会需求推动模式)13.科学的谁会支持系统包括(教育支持、实验技术装备、经济支持、信息支持、科技管理支持)14.20世纪下半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意志高度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其中分别由美国、欧洲、日本的(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15.科学和技术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科学和技术在生产关系变革中起重要作用、对生产关系基本环节的影响、对管理与经营的影响、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16.科学与技术既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人类精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改进、推动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明主的扩大、推动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17.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路径可表现出知识的转向问题,其表现为(唯理化、标准化、中立化、外在化)。18.马尔库塞的观点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社会,它包括的内容有(政治方面、生活方面、文化、思想方面)19.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伦理问题包括(克隆技术、安乐死合法化、基因工程、新材料科学、网络信息技术)20.工程的本性包括(集成性、人文性、社会性、实现性)21.规避工程灾难的基本路径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决策、健全法治、增强工程主体的责任意识、增强工程主体的伦理观念)22.工程批评的特质包括(明确的社会主体性、特定的对象性、公开的透明性、深度的明主

性、双向或多项的沟通

性)23.实施可持续发展

的总体目标包括(可持

续能力不断增强、人口

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经

济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4.《京都议定书》在减

排途径上提出的灵活

机制包括(情节发展、

联合履约、排放贸易)。

25.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会NSF的使命是(推

动科学的发展、推动国

家的健康、繁荣和福利

事业的发展、保障国家

安全)26.NSF的核心

价值观由下列哪方面

构成(远景、追求卓越、

扩大范围、责任感)27.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体

系中,教师的职责不能

充分发挥,其主要表现

在(教材几乎是学生全

部的知识来源、应试教

育是目前任然普遍存

在的教育状态、科学信

息对于学生生活的影

响都被忽略了、教师成

为治丧创的专断者)28.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的教师素质的特点包

括(综合性、开放性、

社会性)29.科学、技术

与社会教育的具体课

程设置,一般来说要遵

循的原则包括(一体化

教育的原则、复核科学

发展规律的原则、一体

化教育的原则)30.科学

家特定的思维和行为

方式包括(探索创新、

实事求是、崇尚真理、

严谨踏实)31.人的心里

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

又影响着人们的现实

活动,人的心理主要包

括(感觉、记忆、情绪、

意志、性格)32.(发现

电磁感应规律、提出电

磁场的概念、发现电解

定律)33科学、技术与

社会的基本导向包括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

策导向、科学技术研究

导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教育导向)34.微积分的

创立者是(牛顿、莱布

尼茨)35.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主要数学贡献有

(证明了勾股定理、证

明了关于平行线的定

理)36.当今科学技术异

化表现在(生态的破

坏、社会的单向度、知

识的转向、心理的变

异)37.3C革命中的

“3C”指的是(通信、

计算机、自动控制)

38.1955年奥巧阿和孔

勃用酶促法人工合成

的是(脱氧核糖核酸即

DNA、核糖核酸即

RNA)39.社会管理信

息化主要表现在(管理

内容信息化、管理方式

科学化、管理队伍知识

化)40.按照劳动手段在

劳动过程中不同的地

位和作用可将技术分

为(直接劳动手段、简

接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的技术)41.现代生物工

程包括(基因工程、细

胞工程、酶工程、发酵

过程、蛋白质工程)42.

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

生活方式变化的总特

征有劳动工具从简单

到复杂再到简化的过

程、人类活动空间的不

断扩大、人类生活的日

益改善、物质产品来源

与品种的更新)43.“大

科技”的特点是(科研

项目规模大、靠大型科

研集团联合攻关、所需

经费投入总额巨大、科

研管理网络宏达巨型、

科研设备尖端、庞杂)

填空题1.科学结构的

门类应该划分为(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人文

科学和交叉科学)2.较

早的给技术下完整的

定义的人是18世纪末

法国科学家(狄德罗)

3.1972年,联合国在斯

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

规模空前的人类环境

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

《只有一个地球》的报

告.STS形成和成熟的

标识是(获得科学化发

展)形成三大导向,实

现了基本立场的转变。

4.1991年美国《科学新

闻》杂志在对世界重要

科技新闻进行全面回

顾时,将(科学、技术

与社会)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单独列出来。5.

古代科学及时是指近

代科学产生之前世界

各文明古国所产生的

科学技术,他包括东方

四大文明古国、古希

腊、古罗马、和(古阿

拉伯)的科学技术知

识。6.(门捷列夫)发

现了元素周期律。7.科

学技术一体化最深刻

的根源在于当代科技

革命,本质上是场(技

术革命)8(决策)时

现代管理的核心。9.科

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

种(理性活动),而且

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

集中体现。10.在人类的

思想史上,最早看出技

术影响力的是英国(弗

兰西斯培根),他关于

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

影响深远。11(科学技

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

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

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

素。12.(社会生产)是

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检

验标准。13.1996年,

英国的罗斯林研究所

的威尔模特博士缔造

的绵羊(多利)的诞生,

标志着人类第一次用

动物体细胞无性繁殖

的哺乳动物获得成功。

14.生态环境问题已经

成为全球性问题,其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全球

环境和气候)问题。

15.2007年,中国政府

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方案》,表

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

法律、经济、行政等手

段,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16.国际公认解决全球

气候问题的基本准则

就是坚持(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在环境利

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

责任和现实责任分配

方面作出安排。17.建设

创新国家,(科技是关

键,人才是核心,教育

是基础)18.生态文明)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

高级状态,也是继原始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

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

文明)19.古希腊最早研

究人体解剖的认识(阿

尔克芒)20.为了贯彻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

必须继续大力推进科

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创

新战略)。21.科技进步)

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

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

焦点。22.《中国21世

纪议程》是制定我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

件。23.1783年拉瓦锡

创立了(氧化燃烧说)

引起了化学革命。24.

《圆锥曲线》一书的作

者是古希腊的(阿波罗

尼)。25.中国的造瓷技

术与11世纪,传到了

波斯和阿拉伯国家。26.

亚历山大里的亚的工

程技术在公元1世纪达

到高峰,(希罗)在他

的《机械术》中记载了很多机械说明。27.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使磁针偏转的效应,第一次展示了电和磁的联系。28.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各国承诺把(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的道路。29.约在公元前4世纪我国的丝织品就远销国外,汉代以后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30.在苏美尔人建立起奴隶制城邦时期他们就发明了文字开始时是(象形文字)后来演变成楔形文字。31.监狱公元70-82年的古罗马最大的建筑物是(罗马大角斗场)32.1986年(杜柏克)主张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基因组程序列。

33.科学和(民主)支撑近代文明的两大基石。

34.在进入科学高技术时代,(信息)的作用是日益重要,成为与人力、资本并列的第三大战略资源。35.科学共同体以(科学奖励)作为内部的运行机制,一次对科学家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36.科学理性)是现代文明的灵魂,是提高人的意识,促进社会行为理性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37.1755年(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发表,提出星云说,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规律的第一个窗口。名词解释:1.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2..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领域。总括来说STS就是探求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机制的综合性研究领域。3.交叉科学:指若干门单一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4.科学革命:狭义的科学革命是指某一学科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即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取代或推翻原有的科学理论;广义的科学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代的科学活动所发生的重大变革。5.技术革命是指某一项技

术领域或某一技术系

统中的重大突破;广义

的技术革命是指改变

社会生产技术基础的

整个技术体系的根本

性变革。6.社会管理的

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

技术成果,使社会生产

和社会组织程度越来

越有序化的过程。7.信

息管理:就是通过信息

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即在信息的收集、检

索、分类、存储和传输

的基础上,把信息与信

息、信息与人、信息与

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

不断创新。8.科学技术

化:是指在总体的科

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

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

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

研究作为其辅助部分。

9.产业结构:是指社会

生产领域中各个生产

部门之间的关联方式

和量的比例关系,它是

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

分以不同规模和速度

发展的综合结果。10.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

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

的一定的客观的经济

关系,是主要以生产资

料的所有制为本质,由

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

一体。11.生活方式:是

以人们生活活动的形

式和行为特征表现出

来的体系。狭义的生活

方式指包括衣、食、住、

行在内的人们日常生

活方面的生活方式,广

义的生活方式是指包

括物质的、政治的、精

神的等一切生活活动

领域的生活方式。12.

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

认识的形式、方法和程

序,它反映了人们对世

界的理解水平以及认

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人

类精神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的总的体现。13.

科学技术的异化:是指

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

及其应用原本是为了

造福人类,但现代工业

化社会由于单纯执着

于工具理性下的合理

化诉求,而忽视了价值

理性,结果导致科学技

术的应用不是实现人

的本性并解放人,而是

损害、束缚、操纵人。

14.科技伦理:是对科技

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

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

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

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

原则、道德规范。15.

工程:是指作为有价值

取向的主题,为了满足

其特定需要,以一定经

验知识和科学理论为

基础,以一定技艺或技

术为手段,以一定程序

或规则为运作机制变

革现实的建构性的对

象化活动及其成果。它

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

下,对科学、技术、人

文以及人力、物力和财

力等众多因素的集成。

16.工程批评:是以广大

公众为主体或主角,通

过与”工程家”、决策者

以及政府部门的管理

者对话的形式,对特定

的有待决策的工程项

目发表看法或意见、提

出批评与建议。17.创新

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

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竞

争优势的国家。18.生态

文明:是指人类在对自

然充分认识与尊重的

基础上,在利用自然为

人类服务并实现人类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

程中,所取得的全部文

明成果的总和,这意味

着一种人类与自然相

互交融的状态。19.科

学:科学是关于外部世

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

是人类追求世界客观

规律的精神活动及其

智力结果的体现形式。

20.模式: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机制、表现形式、

主要特征和内在机制

等规律性问题的概括

和描述。21.科学理性:

科学家特定的思维和

行为方式逐渐被社会

所采纳和接受,成为精

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成为人们指导自己

的社会行为的一种规

范。22.科学技术的伦理

规范:是指在科技创新

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

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

定动作了科技要作者

及共同体应该恪守的

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

行为规范。23.形象思

维:形象思维是凭借事

物的形象表征事物与

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通过对事物形象的

联想、想象与组合来认

识事物和过程。它是一

种整体思维方式,主要

来自人的经验的积累,

不仅带有具体性,而且

带有形象性。24.技术:

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

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

发展成的各种工世、操

作方法与技能。25.信息

以术:是应用信息科学

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

息产生、传递、处理的

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

术,他们相当于人的感

觉器官、神经系统、思

维器官和效应器官。26.

科学共同体:科学家是

科学的主体,科学家的

互相联系所构成的群

体。27.道行观念:是人

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

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

上,对具体现象的内在

联系和本质特的认识。

28科教兴国战略:是指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

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

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

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

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

移支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

的繁荣强盛。简答题1.

怎么认识科学的本质

属性:※科学是反映客

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体系。※科学是一种探

索真理、生产知识的社

会活动※科学是一种

特定的社会建制※科

学是特殊的社会生产

力※科学是社会文化

的基本形态 2.怎么识

持续术的本质特征:※

技术是客观的物质因

素和主观的精神因素

相互作用的产物※技

术是直接生产力※技

术是人们改造、控制、

利用和保护自然的一

种动态过程。3.STS提

出了哪些新的理念:※

新的科学观※新的价

值观※新的发展观※

新的教育观4.简述STS

学科产生的背景:※科

学和技术时代的呼唤。

科学、技术与社会兴起

的历史条件集中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科技发展带来重大的社会问题;三是对科技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社会运动的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兴起的社会条件有:和平运动、环境运动、人权运动。※学术思想的演变。从学术条件的角度看,对STS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二是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转向;三是交叉科学的兴起。5.简述STS形成的历程。STS 形成和成熟的标志是获得学科化发展,形成三大导向,实现了基本立场的转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大导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立场。

6.简术21世纪STS发展的趋势:※全球化趋势。※多样化趋势※有机化趋势※技术化趋势※人文化趋势※生态化趋势。6.简述交叉学科的基本形态:※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科学。

7.简术古代中国的主科学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在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创造了独具特的科学技术,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和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1)技术。※陶瓷技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四大发明(2)科学。※农学※中医药学※天文学※数学

8.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有哪些特点:※以动态的历史主义方式看待科学发展,具有证伪主义发展模式所没有的优点,强调了收敛式思维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主体性条件,突出了新生力量、年轻人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鲜明的面向未来,着眼于未来的积极的科学研究心态。※把“范式”变革作为科学技术发生的标志,突出了认知结构和学科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关键

性作用。9.简术技术发

展的经典模式:※仿生

学发展模式。仿生学发

展模式是起源最早的

技术发展模式,德国技

术哲学创立者卡普提

出的人体器官投影说,

揭示了技术手段是人

体外化和自然人化的

结果,认为技术得化的

过程是人体不断外化

和自然不断人化的过

程,实际就是技术发展

的仿生过程。※科学拉

动模式。这是由技术的

自然属性,即技术的科

学规定性所决定的,由

于人们认为“技术是科

学的应用”或“科学是

技术之母”并基地于科

学理论向技术转化速

度加快的现实,于是推

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动

力是科学的推动作用。

※社会需求推动模式。

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

性,即技术的社会依存

性所决定的,由于技术

的最终成果是产品,而

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为

市接受的产品技术,才

有生存和发展机会,因

此,社会需求、市需求

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

力。10.科学技术对决策

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哪些方面。※高效、

可靠的信息技术,可以

比较全碉搜集有关信

息,迅速、准确地整理

信息,为正确决策奠定

基础※预测手段的发

展和预测的科学化,早

用科学的定性或定量

方法,如直观判断法

等,对未来进行科学预

测,作为确定目标和制

订计划方案的依据。※

决策研究定量化,即利

用运筹学、统筹法、决

策论等现代科学技术

成果对所确定的决策

目标进行量化论证。※

评价和选择方案手段

的科学化,也就是利用

科学的方法,如价值分

析法、决策树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等,对各种

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评

价以确定最优方案。1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

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密切注视科技发

展的现关和趋势,坚持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观。邓小平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论断,体现了

他一贯重视科学技术、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学说的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内涵。“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

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

要素中的主导因素(2)

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3)

科学技术引导着社会

生产的发展方向(4)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

知识经济模式的出现。

12.简术科学技术对经

济结构的影响:※科学

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

响※科学技术对社会

劳动结构的影响※科

学技术对消费结构的

影响※科学技术对国

际结构的影响。13.简述

科学技术对政治生活

的主要影响。※科学技

术导致新的社会阶层

出现。人们利用所掌握

的知识、信息、技术去

获得货币和物质财富。

这是人类历史上早就

存在的途径,随着科技

的发展,知识致富、信

息致富、技术致富正在

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

现象,形成人们致富的

新途径,由此也相应地

形成三种新的社会阶

层;科技企业家阶层、

经营管理阶层和工人

中的富裕阶层。※社会

各阶层的人数比例正

在由过去的金字塔形

结构转变为纺锤形结

构。当代工业发达国家

中,由于科技企业家阶

层、经管理阶层、工人

中的富裕阶层的形成

和发展,社会的中产阶

级人数迅速增加,这就

形成了中两头小的纺

锤形结构※传统的廖

方式受到挑战,随着居

家工作、电信上班人数

的增加,随着全日制工

作方式向弹性时间工

作方式的变化,在工业

发展国家中有相当一

部分人的工作已不再

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

那种廖工作。14.简述科

学技术是决定生产力

发展因素的原因。※科

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

的素质。※科学技术改

进和革新劳动资料※

科学技术扩大了劳动

对象的来源※科学技

术扩了劳动对象的来

源※科学技术使生产

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

15.怎样理解社会生产

实践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根本动力:社会物质

生产的需要对科学技

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主

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

对工具改革、工世和劳

动技能中的成功经验

需要加以概括、总结,

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

从经验形态向理论形

态的发展。二是生产技

术的革新和进步提出

了许多人们从未研究

又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

发展。16.简述经济对科

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经济支持与经济况争

的推动性。※经济体制

的推动性。17.为什么工

程是具象化的科学、技

术与社会。※科学、技

术与社会关系的最为

具体、最为丰富、最为

现实的体现就是工程,

因为工程处于自然—

科学—技术—工程—

产业—经济—社会这

一链条的关节环节,一

端连接着科学、技术与

自然相涉,一端连接着

个业、产业、经济与社

会相关涉。※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互动,根本

说来是通过工程活动

这一媒介发生的。如果

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的话,那么只能是在潜

在意义上而言的,工程

才是现实的生产力,并

使作为潜在的生产力

的科学、技术得到社会

实现,发挥其应有价

值。18.从科学、技术、

工程序的三元关系说

明工程的多维性。※工

程有集成性、社会性、

人文性和实现性等本

性※技术、工程可以转

化为科学※科学的应

用可以转化为技术、推

动技术的发展,而技术

利用科学又能拉动科

学的发展。※技术能应

用于工程,表现为对工

程的推动,而技术一旦

应用就转化为工程。19.

简术中国的科学技术

发展战略。※为了贯彻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

们必须继续大力推进

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

创新战略,这两大战略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国家创新战略,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20.简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科教育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的原则※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21.哲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哲学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的指导。※哲学思考能够味为科学技术研究者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推测※探计哲学问题有助于解决科学问题。22.简述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科学和技术发展必须服务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社会需要。※科技、经济、社会在运行机制方面互相协调,即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与三者自身的运行机制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建构新的社会道德观。23.简述科学技术社会化与科学技术化的特征。※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社会行为理性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社会发展生态化24.简述工程的社会功能:※吸纳社会劳动力,提供个人必要的就业场所※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塑造文价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建造“属我世界”,拓展“类”生存空间※打造生活样式,成就人类文明。25.我国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所具备条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备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坚持对外开放,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科技革命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26.简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可持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2019年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doc

药物治病机理 青毫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内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红零素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蛋白质 2019年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 4第1题【单选题】 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答案】: D 【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所以在人体健康细胞中不可能发生④和⑤过程;青毒森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而不是抑制DNA的复制;结核杆菌体内也不发生④和⑤过程r所以A、B、C都不正确。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 ①、②和③过程,即DNAM制、转录和翻译,故D正确。 [分析]本题需要对概念深度理解。要求学生识记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的理解。 4第2题【单选题】 在绿色消费的概念中,包括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答案】: 【解析】: 【解答】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选择,适者生存,化学杀虫剂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害虫,但是仍然有少量的昆虫能够生存下来,可以生存下来的害虫世代繁衍下去,日积月累,能够抵抗这种农药的害虫越来越多,目然就产生抗药性了,人类就要尝试其他更剧烈的农药来对付这些“适者“?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有利于和不利于环境{耕的消奏行为,意在考查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必背知识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征: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A 尊重书本知识,但不迷信;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B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因)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1)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3)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亡和灭亡。 ●内涵: ①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存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

新的。 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知识拓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肯定与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关系: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 (2)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创新)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依靠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依靠实践创新)(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的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谁在创新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首先,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目前,世界人口仍然在大量地增加,许多国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有减少的趋势,因此,用现代生物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是必经之路。具体的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目前设计的作物种类有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对我国来说,人多地少,国家对生物技术极为重视,已经培育了水稻、棉花、小麦、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植物种苗的工业化生产。利用植物微繁殖技术还可以培育出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由于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分生细胞常常是不带病毒的,用这种细胞在试管中进行无菌培养而繁育的小苗也是不带病毒的,减少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一生物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蔬菜、药用植物和农作物快速繁殖,实现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种。 四、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现代农业均以化学肥料为施肥肥料,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的板结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化肥的生产也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科学家正在利用生物技术将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作物的根际周围的微生物体内,期待微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既可以减少经济化肥,又可以预防环境污染。 五、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农药,生产绿色食品。由于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以及筛选新农药的艰难,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也利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在国家经济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国民经济的提高有很大支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和草原资源有限,新型病毒的感染,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利用生物技术将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多莉”的产生,意味着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同样有可能进行动物的大量快速的无性繁殖, 它们具有更优良的品质。在这些优良品质的动物中,它们的抗病性、抗感染性得到提高,不容易发生瘟病,而且许多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量下降,提高人类健康。同时,科学家也致力研究优良草种和饲料,让动物减少患病,增强免疫力,更快的生长,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品质的优良,畜牧业更加走向高端市场或国外,将有力带动养殖户和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 其次,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新药物开发、新诊疗技术、预防措施、新的治疗技术方面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诊断,科学家研制出许多新型疫苗进入人体试验,有效控制了一些传染性疾病。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既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又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又如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高特异性的DNA诊断新技术,用途十分广泛。 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治疗,导入正常的基因来治疗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设计恶性肿瘤、遗传病等多个治疗方案在实施中。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利用生物技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将使人们深入认识到许多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将能够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的能源危机普遍存在,能源短缺严重,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专业:艺术设计学号:姓名:吴思繁 摘要: 本文是关于科学技术革命与实践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在研究中采取了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方法,内容涉及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技术与产业革命史等多个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影响力对人类影响 前言: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它包含人造器物,科技活动的制度和体制、科技活动的行为规

范和科技价值观念。尽管它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而当它一旦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往往是分离开来,他们各自独立的发挥着作用。技术的进步往往是依靠传统技艺的提高和改进,只凭经验摸索前进。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及理论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光,影响程度之深,更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达到了高度结合。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1).在经济发展方面 1.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以及国民收入的增加 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逐渐提到第一位。1950-1970年期间,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平均为48%。到了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上升为60%-8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 以我国为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的关键阶段。经验表明,处于这一时期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前景,一种是重视引进、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节 生殖健康人教版习题精选二十四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节生殖健康人教版习题精选 二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据报载,一名高龄妇女顺利产下一名试管婴儿,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福音,在生物学上试管婴儿技术属于 A、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B、无性生殖、体内发育 C、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D、无性生殖、体外发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无性生殖 B、都属于细胞工程的技术范畴 C、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都体现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设计试管婴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合适的胚胎的处理问题是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B、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C、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政府的审批而试管婴儿则不需要,这是因为前者技术复杂有一定的危险 性,而后者技术上已经很成熟 D、若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也是该技术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培育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试管婴儿”的产生是有性生殖②克隆动物的产生是无性生殖③“试管婴儿”是辅助生殖的技术④可以用雄性动物的体细胞核进行克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试管婴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取卵细胞要选择健康的 B、选取精子数量要超过每毫升20000万个 C、精卵结合要通过显微注射技术 D、直接移植受精卵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班级:大06数学1班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展现出其不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应用于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安全。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状前景对策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认知与神经科学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及生物安全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7年全球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比2006年增长12%。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doc

A 、 B 、 C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 4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援料/n 沽杜污花co 流节 A 、 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厌氧性细菌 B 、 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C 、 污泥中的细菌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需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D 、 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用翼轮旋转,增加生活污水中的含氧量,使得好氧性细菌育绸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A 错误。污泥中的 细菌应主要是异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C 正确。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产生较多的 无机盐能实现物质循环,但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D 错误。 4第2题【单选题】 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大豆 大肠杆菌 线虫 酵母菌 【答案】: B 【解析】: 【解答】发菜属于细菌,与大肠杆菌相似.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f 属于基础课题,学生孰记即可,难 度不大 .

4第3题【单选题】 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彳 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不会发生的是()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答案】: 【解析】: [解答】被夕房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因为缺少天地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T型培长. 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衍,将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生物入侵的特点,属于常考题。 4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乂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答案】: 【解析】: 【解答】生物净化的实质是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故选C.【分析】主要考查生物净化的』楚的了解生物净化的原理。 4第5题【单选题】 在绿色消费的概念中,包括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 急需关于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提问者:露雨风桐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上充满了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探索生物界的奥秘,从中获益良多。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与生物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 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 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 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 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 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课程中应当充实这方面的内容。 展望21世纪的科学技术 21世纪的科学研究将在四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个层面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物质科学,由此将深化人们对物质世界和字宙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第二个层面是生命科学。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全部测序工作基本完成,预示着新世纪生命科学必将酝酿着新的突破,将引发对解读基因密码规律的探索,从而使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能够找到生命起源及其演化过程的谱系,发现生命遗传、生殖与发育、生长与衰老、代谢与免疫等机制。同时通过对人类基因密码的解读.-些重大的疾病基因将被发现,使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得到治疗。 第三个层面是地球与环境科学。21世纪,地球与环境科学将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从工业经济时代的注重矿产资源,逐步转移到重视新能源、水、耕地和生态资源,研究对象从陆地更多地拓展到海洋、太空等。 第四个层面就是对人脑与认知的研究。21世纪,人类将在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和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几个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将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意识、思维的本质,为攻克脑的疾病提供基础。同时为开发智能计算机、仿脑的信息系统以及能像人一样思维和动作的机器人创造了条件,这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无可限量的影响。 生物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极大地丰富了生物科学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的急剧膨胀迫使人们寻求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去组织这些数据,以利于储存、加工和进一步利用。而海量的生物学数据中必然蕴含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这些规律将是解释生命之谜的关键,人们同样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协助人脑完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工作。另一方面,以数据分析、处理为本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于是,一门崭新的、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学科?生物信息学?悄然兴起。 生物信息学的诞生及其重要性 早在1956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盖特林堡召开的首次?生物学中的信息理论研讨会?上,便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的概念。但是,就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而言,它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信息学才获得突破性进展。 1987年,林华安博士(Dr. Hwa A. Lim)正式把这一学科命名为?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此后,其内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实需要的变化而几经更迭。1995年,在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个五年总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物信息学定义: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生物信息学不仅是一门新学科,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开发工具。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生物相关系统中信息内容与信息流向的综合系统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

《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惟有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利益问题,以及意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才能帮助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事件和问题时,能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和决策。 二、课程内容 下设4个主题,分别是“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 三、实施策略 1.在高二年级开设,15课时,每周1课时; 2.面向年级全体学生,由一名教师担任课务(或由其他教师兼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3.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才能,坚持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放眼社会,感受身边的生物科学,体悟生物科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检查教学质量,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促进自己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评价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从

知识、态度观念和能力三个方面,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当体现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应当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四)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通过平时提问、交谈、实验报告、形成性检测等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如形成性检测结果分析、对学生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作出评价、观察记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或课题研究活动的程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3)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目标导航: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问题导学: 1.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含义及方法论要求 (2)辩证法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2.辩证法的本质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3.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1.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 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 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 否定。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的割裂,主张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 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分歧一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分歧二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分歧三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想一想:有哪些哲学原理要求具有创新精神? 四、误区警示: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 4.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5.凡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6.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五、疑难解析: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 ) A 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D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3.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 B ) A事物量变的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4.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C )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看到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盆中的小孩一起倒掉 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D青少年学生要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和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6.郑板桥有诗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C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A )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影响人类未来的十大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谷张发宝博士:影响人类未来的十大生物科学技术 ——用生物科技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物谷(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12242586.html, 张发宝博士):生物科学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有自主改造基因的能力,于是各种梦想就应蕴而成。然而哪些技术会与人们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以下我们列举了十大生物技术,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以下一些领域将成为人类攻关的热点,它们不仅带来给我们的是一项项的技术,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新型药物研发。靶向,RNAi,疫苗,纳米运输成为关键词。 虽然现代医药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大量疾病缺少真正有效的手段,如艾滋病等许多病毒性疾病,中风,心血管等退行性病变,以及许多遗传性疾病。另外,现代的经典的药物,也在与微生物的斗争中,疲于应付。不断的变异的细菌,使得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吃力。 其实,真正的新药,不仅是药物的本身,还包括药物的载体(运输)和高度特异性。许多药物效果很好,但是作用太过广泛,或无法靶向应用,或无法到达靶器官等,使得许多原因不在于没有这个药,而在于没有办法将药物靶向性作用于这些病变组织。如RNAi技术成为人类治疗病毒性疾病,肿瘤等有力的武器,但是现在却没有办法让它能够安全地运达病灶并发挥作用。 在未来,靶向性药物,纳米药物将成为药物研究过程中重要的载体,而与传统的药物结合,共同构成真正强有力的治疗工具。 2 组织工程与器官移植 随着干细胞的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目前已经能对某些细胞的分化方向进行人工控制,使得人类对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期待得到空前的提高。当然,目前的技术离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新的技术,如三维组织培养,定向分化技术使得人类能够在体外复制出一些简单的组织。对于复杂的组织和器官,相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仍然有可能成为现实。 3 个性化医疗时代 传统的医疗技术,是治病的技术,不是治人的技术。而随着人类基因组、SNP、代谢组学等的全面了解和蛋白质组学的逐步了解,为个性化医疗开辟了新的曙光。 根据不同病人的基因表型,进行有针对性地用药和治疗,达到最低的副作用,最高的敏感性和效果。这是人们期待的事实。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