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初二级语文课文言文练习《短文两篇》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总分10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6=24分)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俱

备: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

4、夕日欲

颓: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8分*4=32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

1、“书”的意思是(2分)________,“答谢

中书书”的意思是(3分)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5分)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分

*2=10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分)

5、本文分_____层(2分),写出各层大意(12分)

《记承天寺夜游》(总分10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8=32分)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3=2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2分*6=12分)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4分*2=8分)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分)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

二是 ____________ (3分*2=6分)

5、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5分)

6、《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10分)

《答谢中书书》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记承天寺夜游》

1、《东坡志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政治家,苏洵,苏辙“三苏”

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的苦闷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5、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6、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文学知识、文言词句 2、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2、背诵课文 策略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二分钟演讲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入复习课提问引出教学目标复习文学知识复习生字强调壁的写法区别:璧玉、碧绿 文言文学习是这学期的学习重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针对大家在考试中存在的会说不会写,或者是自以为会写,一写就错的现象,今天这节复习课,要求大家不能光说,要用手写,解决你考试中会,还不得分的现象。 问:复习一篇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复习?文学知识、生字、文言词句、思想感情,朗读背诵。

二、屏幕出示复习内容: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朝______。 3、两岸石bì() yuán()鸟乱鸣昔日欲颓()沉lín ()竞跃与( )其奇者亦未寝()藻xìng()交横 三、朗读背诵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答谢中书书》图片出示《记承天寺夜游》图片两副图片同时出现齐读一遍,指出问题后,读第二遍。指名两人朗读齐诵,指名背诵。 复习文言词句总结翻译规律:1、组词法2、替换法3、调序法归纳思想感情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愉悦之情和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悲凉、漫步的悠闲 板书设计提纲 27、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doc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 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 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 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 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单元 3《短文两篇 蝉 贝壳》导学案

3短文两篇蝉贝壳 设计者:曾祥茂审订者:杨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与态度: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抢答,朗读,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预习课文 (一)掌握下列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收敛(liǎn) 颤动(chàn)宽恕(shù) 卑微(bēiwēi) 聒聒(guō)一丝不苟(gǒu) 短暂(zàn) 脆(cuì)弱 2、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三)A.阅读课文《蝉》,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同学们尝试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学生探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短文两篇测试(答案)

《短文两篇》测试题答案 1.苏轼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三苏 2.略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悦,自古以来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翻译略) 8、A 9D 10C 11.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部编语文精练系列-16《短文两篇》导学案

16《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借助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托物言志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翻译重点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节操。 【学习重点与难点】1、借助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文言常用词语,了解两文的写作方法。 一、学前准备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 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熟读课文,尝试流畅地翻译全文。把你有疑问的字词或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字词】 陋室míng()唯吾德xīng()案dú()可爱者甚fán() yū( )泥 zhuò()清涟而不妖不màn()不枝 xiè( )玩 二、学习新课 【整体感知】 1.读了这两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谈一谈。 2.你能流畅地翻译全文吗?同桌合作,尝试一下!把不会翻译的地方作好标记。 【探究平台】 1、在疏通文意之后再读课文,你觉得作者写《陋室铭》的目的是要突出什么? 2、回答下列问题,思考本文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呢? (1)本文围绕陋室如何具体描写“惟吾德馨”?哪句写景,哪句写交往的人,哪句写做的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3、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和品质?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初二级语文课文言文练习《短文两篇》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总分10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6=24分)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8分*4=32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 1、“书”的意思是(2分)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3分)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5分)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分*2=10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分) 5、本文分_____层(2分),写出各层大意(12分) 《记承天寺夜游》(总分10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8=32分)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3=2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三、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2分*6=12分)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4分*2=8分)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分)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导学案精品

13 短文两篇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读书。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为什么要读书呢?怎样读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篇谈读书的文章。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重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难点) 谈读书 一、文本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先哲的高论。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重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难 点) 3.让学生充分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点)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以哲学 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 除此之外,还写有法律、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本名邓拓,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写作背景 《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 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 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 言”(这是《随笔》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 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不求甚解》 选自《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 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 (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人教新课标版.doc

用心爱心专心1 《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 _ _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 (5)往来无白丁 ..之乱耳 ..(6)无丝竹 (7)无案牍 ..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用心爱心专心2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 用心爱心专心3 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短文两篇导学案

课前预习: 1、积累相关的名言警句及名人读书的事例 2、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由学生谈)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学生进行交流)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1)给加粗字注音并识记 怡情博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 狡黠味同嚼蜡滞碍阐证吹毛求疵 (2)、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3)、说说文章中作者所运用到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三、合作交流文本探究 品味文章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质疑问难 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短文两篇 练习题

11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不超过11个字)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另外,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 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无忧】《短文两篇》导学案

【名师教无忧】《短文两篇》导学案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着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流俗,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第一课时《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交流点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④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 ⑤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5.作者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6.背景链接 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7.文体链接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测试[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3题。 狡默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 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张摘句 ....,而应推敲细思。……读 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A__,数学使人__B__,科学使人__C__,伦理学使人__D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__E__ 1.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将它们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四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选项: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 我会选:A.③ B.① C.④ D.② 3.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填在文中E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B )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 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 4.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 字句,有时不求甚解 ....,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 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 ....、粗观其貌即可。 5.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比喻论证)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3)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举例论证) 6.(2019·湖北十堰中考,有改动)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 是没有魅力的, 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也许甚至当然 B.也许甚至虽然 C.因为所以即使 D.因为所以虽然 7.为纪念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