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冯至诗歌《我们准备着》细读

冯至诗歌《我们准备着》细读

冯至诗歌《我们准备着》细读

北京大学工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子阳

冯至(1905——1993)是中国著名现代诗人,曾被鲁迅评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十四行集》《昨日之歌》、散文集《伍子胥》等。其中《十四行集》创作于处于抗战中期的40年代初。在那个充满动乱和战争的年代,面对特殊时代的现实,冯至用自己的方式思索生命以及死亡,并将其所思灌注于创作《十四行诗》中。而作为《十四行集》的开篇之作的诗歌,《我们准备着》则集中反映了诗人对世界、命运、存在的体察和对生命、死亡的感悟。

《我们准备着》全诗如下: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一、承受、领受的意义及其与对世界、命运、存在本身的体察的关系1.承受、领受对应着奇迹的两个不同方面,表达出对对存在的体察的积极态度。

诗在开头提到了“领受”,在结尾提到了“承受”。领受指接受(好意)、顺从,承受指接受、经受(压力)、禁受。“领受”和“接受”的对象是“奇迹”,这说明了“奇迹”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纵观全诗,“奇迹”在诗中对应的意象是“彗星”和“狂风”。彗星象征着短暂、美好,象征着人生中绚烂的一笔;狂风象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暗含了个人在时代浪潮面前的渺小感。同时可以看到、第三段中写道,“一次交媾”、“一次危险”,这也与“好”和“不好”相对应。因此,“领受”和“承受”分别对应着奇迹的两个方面。

这里我们注意到,在第一段和第四段,彗星和狂风的顺序相反。对此可以如此解释:第一段处意为在我们生命遇到最绚烂的时光时,却受到了时代的波及;第四段处意为即使我们的生命受到了“狂风”的冲击,我们生命中的“彗星”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会带领我们超越生命的无常。所以,作者使用“领受”和“承受”,表达出一种对自身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身存在的认可、对自身意义的追求。

2.承受、领受表达的主客观性表现出了对命运的体察,凸显了诗的主题“承受”和“领受”于人而言都是被动的,这说明“奇迹”的发生并不是人能控制的。这就表明了“奇迹”发生的客观性;但是作者的“准备着”表达出了主观上要积极地为迎接奇迹发生做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要赞颂的,与其说是奇迹本身,不如说是为了迎接奇迹的准备过程。正如第三节中诗人赞颂小昆虫,它们为生命迎来“一次交媾”、“抵御了一次危险”,在生命的最高潮体验中结束自己“美妙的一生”。诗人认为生命中死亡并不可怕,人生的意义便是为“彗星”准备着,用包含了我们身心的全体、死生的全程的“我们的整个生命”去领受辉煌瞬间的来临,“向死而生”就成为诗人诗中的重要的生死观,“准备着”领受生命的高潮才更有意义。

二、“小昆虫”的意象和主题的关系

1.“小昆虫”是对上文的诠释

诗的第二节写道,“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在这个发生奇迹的瞬间,“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这拥抱,是生命与彗星、生命与狂风的拥抱,是生命与奇迹、生命与时代交融的时刻。我们生命的所有过去,都是在为这个时刻而准备着,因而在这个生命的过去的悲欢和即将来临的辉煌相交的时刻,回忆展现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这个过程,怎能不使人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呢?因而第三节中出现的“小昆虫”意象,可以说就是上文

中的“我们”,是“我们”形象的一个代言物体,其精神与“我们”所追求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2.“小昆虫”是一个弱小生命的形象,凸显了主题

在时代的巨浪面前,个体只是颠簸的一叶小舟。而客观来看,“小昆虫”无疑更是软弱的,因而用它来指代脆弱短暂的生命非常合适。它“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抵御了一次危险”,它短暂的一生便结束了。但是,这种在在生命与奇迹相融合的时刻、在生命达到顶点与高潮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结束的生命,于作者看来,这一生是“美妙的”。解志熙说,“在这里,生命的美妙与死亡的庄严令人惊心动魄地交织在一起,给全诗增添了一种严峻的色调和沉重的力度”,这是十分精辟的。即使生命渺小软弱,仍视生命的高潮为奇迹、视生命为美妙、视死亡为庄严,这很好地反映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本诗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的主题。3.“小昆虫”也反映出生命的责任感、庄严感,增强了诗的现实意义小昆虫虽然渺小,但它的生命也是庄严的,它也将大自然赋予它的交媾繁衍的庄严的生命责任作为自己生命的高潮,也有不惧危难的存在勇气。这在当时的抗战背景下,也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它无疑鼓舞了人们,即使生命微小又脆弱,也应当不惧死亡的严峻考验、尽到自己的责任,向死而生,追求生命的高潮,这对当时的人们是一种激励。

三、总结

承受、领受对应着奇迹的两个不同方面,表达出对对存在的体察的积极态度;承受、领受表达的主客观性表现出了对命运的体察,凸显了诗的主题。而“小昆虫”是对上文的诠释,是一个弱小生命的形象,凸显了主题,也反映出生命的责任感、庄严感,增强了诗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冯至的诗《我们准备着》通过诗化的语言,表达出并赞颂了人生中少有的奇迹体验和自觉主动地为奇迹准备的过程,反映出诗人向死而生的生死观和认真对待生命、迎接生命奇迹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世界、命运、存在的体察。

参考文献:

解志熙,诗与思——冯至三首十四行诗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1992年03期

周棉,论冯至的十四行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