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_朱金

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_朱金

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_朱金
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_朱金

145

2015年第12期

第31卷□ 朱 金,陈可石,诸君靖

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

0引言

随着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以跨部门合作、公开评审和市民参与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乡村竞赛制度已成为人们参与乡村建设、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及延续乡村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1],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兴起。欧洲的乡村竞赛制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包含宣传推广、村民参与和运作方式等内容,并在制度设计和评审标准上形成了成熟的审核体系。例如,德国制定了以“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社会文化活动、建造构成与发展、绿色构成与发展、景观中的农村”为核心的乡村竞赛审核制度,以激发乡村自主性发展的潜能,增强村民对于乡村文化、生态保育的意识[2]。日本、台湾等亚洲地区的乡村竞赛制度发展于21世纪初期,主要以乡村景观和新农业的形式,强调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日本通过“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推广自然环境优美的农村乡町,让农业及乡村关怀深入人心[3];台湾以“十大经典渔村选拔活动”的方式,展示当代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新魅力[4]。考虑到村民的参与性及乡村竞赛制度发展的成熟度,本文以德国为例,借鉴其在乡村竞赛制度发展中村民参与、制度设计及评审标准等经验,解决我国乡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

1总体制度层面:德国乡村发展政策与乡村竞赛

制度的关系

德国乡村发展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强化生产基

地功能、开发乡村地区特有的财货与服务、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乡村经济与社会问题及增加乡村地区的吸引力[5]。为落实上述政策目标,德国政府提出“乡村永续发展”的理念,并以“整合农村发展”①的观点来拟定乡村发展计划,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自然保护与景观维护等,强调以乡村社区竞赛制度引导参赛乡村在永续发展的理念下,依据社区自身条件,提出乡村社区的发展或转型计划,提升乡村地区的生活品质(图1)。

2制度发展层面:德国乡村竞赛制度的发展背景

与制度设计

2.1德国乡村竞赛制度的发展背景

德国的乡村竞赛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民自发性的美化家园活动,在初始阶段主要通过景观绿化的方式,塑造舒适的生活环境,随后逐渐扩展为全面的农村社区美化运动[6]。1961年,德国联邦农业部正式加入由民间发起的美化农村整治活动,并将其转换成全国性的乡村竞赛制度。1975年,德国联邦农业部出台农村更新计划,将乡村竞赛制度提升为乡村发展的政策基础[7]。其后的40年中,结合时代的发展,乡村竞赛制度不断完善,并指导着德国的乡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永续发展的总体建设目标。

2.2德国乡村竞赛制度的制度设计

德国的乡村竞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到目前已有半

个多世纪的历史,形成了乡村竞赛目标设定、乡村竞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1006-0022(2015)12-0145-05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C 朱 金,北京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诸君靖,规划师,现任职于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

146

赛组织单位、参赛乡村资格、分级竞赛制度、评审团组织及荣誉颁授的乡村竞赛制度设计体系[5](图2)。2.2.1乡村竞赛目标设定

德国乡村竞赛目标的设定主要以联邦农业部的乡村发展政策与乡村社区发展方向为指导原则,协助乡村社区确认其在乡村空间、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定位。依据乡村竞赛目标的指导原则,无论是乡镇政府还是农村居民,均可参与到对乡村社区未来的构想及实际营造过程中,并通过村民自主性提案等形式,提高其自发参与的意识,协助乡村自主且持续地维护、发展当地的生活空间[7]。例如,1961~1997年德国乡村竞赛的主标题均为“我们的农村应更美好”,1998年添加了“我们的农村有未来”的副标题,乡村竞赛目标也从最初单纯的整治家园,逐渐发展为乡村社区的永续发展。2007年开始,德国乡村竞赛正式将“我们的农村有未来”作为主标题,将实现乡村未来愿景与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目标。德国通过乡村竞赛主标题的设定,明确地定位了乡村社区的发展方向,引导着乡村建设从战后的整治需求向注重环境保护、生活品质的乡村永续发展转型。2.2.2乡村竞赛组织单位

德国乡村竞赛由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共同为乡村居民搭建起公平、公正的参与平台。其中,主办单位为国家农业发展最高权力部门—德国粮食农业

部及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部,主要职责是积极动员各州及地区政府,号召各乡村积极参与乡村竞赛;承办单位为带动并领导乡村居民自发性活动的德国园艺协会,主要职责是组织各基层乡村社区在竞赛中的各项活动,激发村民自主参与乡村建设的创造力;协办单位由代表各行各业的6个非营利组织(地方乡镇社团联盟、德国农业中央委员会、联邦交通建筑住宅部、联邦环境自然保育核能安全部和德国农村妇女协会等)构成,主要职责是为乡村竞赛的顺利举办提供地方人力支持、住宅设计咨询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乡村建设服务。2.2.3参赛乡村资格

参赛乡村资格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规模、空间独立性与农业属性3个方面:①人口规模,即规定参赛的乡村社区为乡镇单位,其居民人口数不得高于3 000人,且该地区具有典型的乡村特征;②空间独立性,即规定参赛的乡村社区位于非都市计划地区内,且在不同乡村聚落之间有明显的距离间隔;③农业属性,即规定参赛乡村社区的居民能自主参与并维护当地的生活空间,创造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归属感。乡村参赛资格的确定,为参与竞赛的乡村提供了具体的规范,有效控制了乡村建设的人口数量、规模,避免了乡村建设过程中“拆乡并村”、盲目求大、无视乡村传统肌理及忽略乡村自然风貌的破坏式建设行为,有效地保证了乡村建设的质量。例如,2007年德

国乡村竞赛参赛村Born 村是由700多户家庭、总计2 200人组成的乡村聚落,居民仍旧延续着传统屋舍坡屋顶的建筑风格,并通过保护乡村周边的河流水系、山体绿化带,维系着聚落整体的田园风貌特色。

2.2.4分级竞赛制度

德国乡村竞赛采用分级竞赛的方式,其分级竞赛制度主要是由联邦政府统筹规划竞赛目标与审查规范的制度性框架,从而引导各邦政府的作业方式。但在实际的运作上,各邦政府仍可针对地方的特性与需求,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乡村竞赛的评审细则与访视流程(图3)。具体而言,可通过乡村竞赛行动者、地方社团、社区居民与政府官员的共同参与,以政府引导为辅、以村民自主参与为主的形式,在“县级—初赛”“邦级—复赛”“联邦级—决赛”3个阶段中整合多方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完善乡村竞赛制度[8]。在竞赛获胜乡村名额上,为避免地方政府“以量取胜”的投机性竞争策略,联邦政府规定各邦以其报名参赛的乡村数量来换算出决赛时胜选的乡村数。德国总共有16个自由邦,基本上各邦的参赛乡村数量在100个以上,且每增加200个参赛乡村,则增加一个可参加全国决赛的胜选乡村名额。此外,为保障全国范围内所有参赛乡村都能获得最终晋级邦级、联邦级决赛的机会,德国乡村竞赛对于已经胜选的乡村采取暂时退赛制

度。暂时退赛制度有两方面内容:对于

图1 乡村竞赛制度在乡村发展政策中的定位[5]图2 乡村竞赛制度设计体系[5-10]图3 德国乡村分级竞赛制度[5,8] 

当年获得金牌奖的乡村社区,放弃其未来两次晋级联邦级竞赛的机会,即推延到第三次才能恢复其联邦级参赛资格;对于连续两次入围邦级竞赛的乡村社区,放弃其一次晋级邦级竞赛的机会,即推延到第二次才能恢复其邦级参赛资格。2.2.5评审团组织

为保障竞赛评审的公正性,德国依据功能取向及专业分工原则,整合不同领域的人才组成评审团,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参赛乡村进行评审。具体而言,德国的乡村竞赛评审团由主席、副主席及代表不同行业的8个任务小组(如绿色整体意象及其发展、乡村社区与景观、生态整体表现、经济整体表现、发展概念与经济创新、社会与文化生活、建筑整体意象及其发展、竞赛活动策划)共同组成,且依照其职责轻重分配不同名额的评审人数。例如,在德国第21届乡村竞赛的专业分工中,评审团总人数为15人,其中主席及副主席占5人,8个

任务小组占10人。

2.2.6荣誉颁授

德国将乡村竞赛视为深化乡村社区

营造的手段,故联邦政府对其的定位在

于创造一个公平、公开、透明且专业的

竞赛平台,鼓励乡村自主性的内生型发

展[9]。因此,联邦级乡村竞赛的奖励主

要以荣誉奖的颁授为主,无实质性的奖

金发放,具体采取公开表扬的方式,将奖

励分为金牌奖、银牌奖与铜牌奖3个奖项。

但对于胜选的竞赛乡村而言,能获得国家

级的奖状,属于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对村

民参与及农村建设成果的认可。

3制度运作层面:德国乡村竞赛制度

的评审内容与运作方式

3.1德国乡村竞赛制度的评审内容

德国乡村竞赛的评审内容以联邦政

府制定的竞赛规定为基准,各邦竞赛的

评审内容、运作方式则在联邦的制度框架

下,依据各邦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弹

性调整[10]。具体而言,联邦级竞赛的评

审内容包括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社会文

化生活、建造构成与发展、绿色构成与发

展及景观中的农村5个考核项目,并分

别占有评审内容的相应比例(表1)。

(1)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强调在乡

村未来的发展构想与规划中乡村社区居民

与乡镇政府的合作性,以及在乡村地方产

业潜力发掘与发展定位方面提出具体的规

划建议,并针对农业发展中的相关经济问

题提出改善乡村生活品质的方案。

(2)社会文化生活,即依靠乡村社区

中的相关社团组织,整合不同年龄层的

社会团体,共同推动乡村社区文化活动、

公共生活的建设。

(3)建造构成与发展,即关注、提升

乡村社区的生活与居住品质,通过保护

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25%)○乡村是否提出未来发展的构想? 社区居民如何被纳入参与机制之中?当地社团、组织、企业与政府如何被纳入参与机制之中? ○乡村提出的发展构想是否具备未来发展性?是否有考虑到人口的发展?地区的发展?其他行动者的共识?是否有考虑到社会与文化活动、建 造构成与发展、绿色构成与发展、景观中的农村等其他审查项目?

○如何落实发展构想?乡村不同的行动者有哪些贡献?目前实现了哪些计划?对于工作机会的维持或创造、新收入来源的开发有哪些贡献?

○是否考虑到国家永续发展策略的重点主题(如二十一世纪议程)?

社会文化生活(20%)○是否有特殊性时代或性别的社区组合,或者已成立跨时代的组织?

○社团或村民提倡组织对于乡村生活、乡村发展有何贡献?

○对于乡村历史传承、乡村传统的保存与宣扬做了哪些事情? ○如何安排托儿所、幼儿园与学校的设备(如玩具、运动设备)?

建造构成与发展(20%)○对于建筑整体印象与发展采取哪些措施?是否将乡村视为整体建筑展演中不可取代的要素来持续发展?新住宅与工商业区的兴建是否可展现出 乡村持续发展的成果?是否已将闲置的农业用地或建筑元素转换为其他用途?

○针对形塑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与建筑物,采取哪些维护与利用措施?对于古迹建筑物的保护,是否有适当的修复措施?是否能与当地意象有 和谐连接的关系?是否使用亲善环境与当地典型的建材(如原料与颜色)?是否有贴合空间秩序的指导架构(如地方建设规范或建设计划)?上 述空间秩序架构如何发挥指导效果?

○社区共用的建筑与公共场所的现况如何(如学校、游乐场、运动场、乡村广场、水井与纪念古迹)?

○乡村如何处置现有的土地?空间与聚落发展是否有节约有效的土地利用?地方建设、街道与广场设计及功能或建材的选择,是否符合乡村的 需求?

绿色构成与发展(20%)○绿化措施对于乡村社区有何重要性?依据哪些原则来建构当地公有与私有地的绿色构成?开放空间的营造,是否呼应农村的特色?植物种类 与品种的选择标准(如装饰价值、适地适栽性)如何?土地配置与维护是否亲善环境?由乡村社区广场、墓园与道路绿篱所构成的整体意象如 何?绿色构成如何处理特别的建筑元素(如自然纪念场址、墓园)?社区居民对于绿色构成投入程度如何?

○乡村如何处理当地接近自然的生活空间与高生态价值的土地?是否已描述当地生活空间与土地的特殊性?是否将接近自然的生活空间与土地 融入当地的绿色构成之中?是否有促进与保育稀有动植物的措施?是否采取接近自然的维护与经营方式?

○如何建造、利用与维护观赏花园、住宅花园、菜园与学校花园?

○如何将上列花园融入当地意象之中?如何运用蔬菜与水果?对乡村内在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具有哪些改善成果?

景观中的农村(15%)○对于乡村外部环境、周边景观是否考虑相互的联系? 原有的湿地、池塘、小溪是否予以保护?在乡村景观的空间设计上是否维护了人文景观 的多样性?

○在植物选择上是否优先使用当地物种?是否可以增加乡村景观的多样性?

表1 联邦级竞赛评审项目与查核内容[5,8-10]

147

2015年第12期 第31卷

与维护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同时注重资源节约、使用亲善环境与当地典型的建材,营造生活氛围浓厚的乡村社区。

(4)绿色构成与发展,即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社区绿化与园艺景观、动植物保育等措施,营造贴近自然的乡村生活环境。

(5)景观中的农村,即强调对景观多样性的维护,以及对当地植物的使用,从而促进乡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5,8-10]。

通过乡村竞赛评审标准的确定,明确乡村建设的查核内容,有力地引导着社区参与、文化传承、公共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多样性的维护等具体项目在乡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落实,推动乡村永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以获得德国2007年乡村竞赛金牌奖的雷苓豪森村为例,该村位于德国西边北莱因邦、欧普市的丘地上,共有397人、约100户家庭,以林业经营为主。在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方面,该村积极动员每一位村民参与社区未来建设的讨论,对所提意见进行归纳整理,提取出可指导乡村社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并通过持续不断地向公共部门争取经费补助,将意见建议演化成详细的村庄未来发展计划书,从而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与空间景观的相互协调,落实其未来的发展构想与规划;在产业创新上,该村依据自身乡村环境的优势,发展社区民宿与观光旅游服务,通过将闲置建筑再利用的方式,重新赋予传统农村建筑新的功能与活力,如将畜舍、谷仓和废旧厂房改装成接待游客的旅店、餐馆等,有效整合了废弃资源,拓宽了乡村社区的经济收入来源。透过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行动,该村为村民创造了165个就业机会,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社区相关工作的积极性,成功实现了乡村社区从农业生产到旅游发展的转型。在社会文化活动方面,该村成立了射击社、林业合作社、水资源社、狩猎合作社、青年社和天主教妇女社等10个农村社团,并以此为平台共同讨论社区的文化建设、休闲、青

年培训与生活照顾等公共事务,凝聚了集

体力量,成为村民自主参与乡村活动的

最便捷方式。在建造构成与发展方面,

该村大多建筑为黑瓦白墙的典型德国桁架

屋建筑,村民共同出资维护、延续社区内

部的传统建筑意象,在保留建筑整体风貌

的同时,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等方式,赋

予其新的空间功能,营造出具有浓厚文化

气息的生活氛围。在绿色构成与发展方面,

该村十分注重社区内部景观环境的营造,

通过建筑物前院花园、街道旁的绿篱、乡

村广场的绿草坪及墓园内的花草栽种串联

成绿带,形成整体的景观绿化系统,营造

出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相互融合的生活环

境。在景观中的农村方面,该村周边有农

田、谷地及河流等自然景观,村落发展

以保护周边自然环境为原则,限制乡村

的外扩建设,注重维护湿地、池塘和田间

树木等景观要素,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

与多样性风貌的乡村意象。

3.2德国乡村竞赛制度的运作方式

德国乡村竞赛的评审时间为期约一

个月,采用评审委员到各参赛乡村实地

评审的方式。具体运作步骤如下:①在

正式评审开始前,于5月份召开联邦评

审会议,确定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②6月份召开研讨会确定针对各邦级参

赛乡村的竞赛评审项目;③评审委员于

8月份亲临各参赛乡村展开正式评审,

评选出获奖的乡村;④10月份组织获得

金牌奖的乡村召开经验交流会,促进不

同乡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⑤来年

1月份进行正式的授奖仪式,并以博览

会交流会的形式,结合书籍、展板和多

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优秀乡村在社团

建设、景观维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建

设成果;⑥来年2~5月为联邦政府鼓

励当地乡村参与竞赛活动的引导期;⑦来

年6月份,结合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的

力量,对于下一届参赛的乡村进行宣传、

辅导,动员更多的乡村参与到竞赛中。

由此可见,德国通过评审委员会人员组

织、奖项授予、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及

宣传动员的系统流程,保障着乡村竞赛

的正常运行,以及优秀乡村建设案例的

选拔,从而促进乡村的更新与完善。

4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

我国大陆地区对于乡村建设的探索

由来已久,依据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4个阶段②,其中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

建设,首先于2002年党的“十六大”

报告中关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

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的重大任务中被提出;2008年党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变

革农村基本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及公共

事业,将乡村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使

其成为发展中的重要政策[11];2012年党

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目

标中提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

乡村发展思路,我国大陆乡村的发展进入

全面建设时期。但由于大陆乡村发展竞赛

制度研究的滞后,且研究重点集中于乡村

发展的概念辨析、时间脉络梳理和空间地

理分布[11-13],以及在政府推进中以政绩

目标考核为标准的强势行为,导致大陆乡

村发展呈现出精英式评审、透明性缺乏、

未来发展不明确、村民参与度不足及运营

管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11-14]。德国发展

成熟的乡村竞赛计划及其在乡村建设项

目的评审标准、发展定位、村民参与和

运作方式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完

善我国乡村发展制度、促进乡村永续发展

及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4.1以乡村竞赛制度为基础,搭建乡村

发展的交流平台

我国大陆乡村发展由于缺少相应的

竞赛制度,使得乡村建设在项目选拔中

的透明度不足、在效果宣传上缺少相应

的交流平台。因此,可借鉴德国乡村竞

赛计划的经验,通过建立乡村竞赛制度,

148

采用分级的方式,制定“县级—初赛”“省(市)级—复赛”“国家级—决赛”三级竞赛流程,并依据各地区及城市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构建我国大陆乡村建设项目系统的选拨机制,为不同地区的不同乡村建设项目搭建起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同时,借助乡村竞赛制度平台,对参赛的乡村采用荣誉奖励的方式,并宣传获奖的优秀乡村,介绍其成功的经验,形成良性的乡村建设循环,从而推动我国美丽乡村计划的全面开展。

4.2以评审项目内容为核心,指导乡村建设方向

我国大陆乡村发展由于具体的评审内容不全面,导致在具体的乡村建设项目评审过程中偏向于主观性,呈现出大量乡村建设项目迎合官员喜好的现象,使得乡村未来发展不明确的问题突出。借鉴德国乡村竞赛计划的经验,通过建立类似“发展构想与经济创新、社会文化生活、建造构成与发展、绿色构成与发展、景观中的农村”的评审项目内容,从乡村未来发展构想、文化传承、乡村产业、社会活动及景观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完善我国大陆乡村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合一”的建设路径,全方位指导乡村建设。此外,由于各地区乡村建设特色不一样,在具体的评审项目内容中,可依据相应情况调整项目内容及其所占比率,使之符合乡村自身的发展条件,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4.3以村民自治为主,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

我国大陆乡村发展由于政府在推进过程中扮演着强势角色,以及精英式的评审方法,使得乡村发展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少数政府领导及专家的手中,导致村民参与度不足及运营管理困难。借鉴德国乡村竞赛计划的经验,以村民自治为主,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完善我国大陆乡村发展中参与机制的不足。通过成立乡村社团、新农村社区工作坊等,为村民提供意见收集及传达的交流平台,同时引入专家、学者提供技能等方面

培训,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提升其综合

素质,增强其自主参与乡村建设、项目评

审的积极性。此外,政府应转换其主导角

色,为村民提供经费补助等政策性优惠,

利用现代化的咨询技术推进乡村发展的宣

传工作,积极配合、引导村民的开发建设,

形成“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与“自上而

下”的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5结语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城

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目标至关重要。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在乡

村建设项目制度设计、评审标准、运作

方式等方面的经验措施,对于促进我国

大陆乡村发展中建立乡村竞赛制度、搭

建乡村发展的交流平台、明确乡村发展的

评审内容、指导乡村建设方向及完善乡村

社区的参与机制具有借鉴意义。在实际的

应用过程中,各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

结合不同的乡土风情、人文特色,创造出

符合自身条件的乡村发展措施。

[注 释]

①整合农村发展:这是一个兼含外在干预与

地方激励的持续性发展过程,通过中央行

政资源的重新分配,强化与善加利用乡村

资源,降低乡村地区的比较优势,并以改

善乡村村民的生活、维持与提升乡村的价

值为目标。其基本精神在于将村民作为发

展主体,主张由地方控制与管理资源的发

展自主性。

②我国乡村建设的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帝

国时代乡村建设阶段;第二阶段为民国时

期乡村建设实验阶段,包括以村民自治实

验为代表的阶段、精英主导下的“乡村改

造运动”阶段、南京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乡

村建设及共产党革命根据地乡村建设阶

段;第三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

放以前乡村建设实验阶段,包括新解放区

的乡村建设及“乡村社会改造”式的乡村

建设实验阶段;第四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

的乡村建设实验阶段,包括以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实验及城乡统

筹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实验阶段。

[参考文献]

[1]庄孔韶,赵旭东,贺雪峰,等.中国乡村

研究三十年[J].开放时代,2008(6):

4-21.

[2]王俊豪.德国乡村竞赛制度规划与发展

评析计划成果报告[R].2007.

[3]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

舒适农村建设活动”介绍与思考[J].

村镇建设,2004(8):40-42.

[4]Liu C Z.The Village Renewal in

German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aiwan[J].农业经济半年刊,

2001(69):129-165.

[5]王俊豪,刘小兰,江益璋.德国乡村竞

赛制度之评析[J].台湾农学会报(台

北),2010(4):301-324.

[6]祝瑞敏.德国乡村印象—景观中的农

村[J].水保技术(台北),2008(4):

254-261.

[7]Liu C Z.A Study on the Citizen Par-

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Village

Renewal-the German Experience[J].

农业经济半年刊,2002(71):157-193.

[8]Strube S.Euer Dorf Soll SchSner

Werden:Lndlicher Wandel,Staatliche

Planung und Demokratisierung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M].

Gottingen:Vandenhoeck & Ruprecht,

2013.

[9]Schomburg K.Untersuchung Zur

Berlagerung Von Frderprogrammen

in Der St Dtebauf Rderung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nach

Art.104b Des Grundgesetzes)[J].

S p r i n g e r B e r l i n H e i d e l b e r g,

2013(3):121-129.

[10]蔡建福,江益璋.德国乡村竞赛的评析

与台湾推动类似制度的思考[J].农业推

广文轩,2007(52):255-263.

[11]王伟强,丁国胜.中国乡村建设实验

演变及其特征考察[J].城市规划学刊,

2010(2):79-85.

[12]周逸先,宋恩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及其历史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2):18-23.

[13]刘彦随,龙花楼,张小林,等.中国农

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 498-1 505.

[14]温特军.中国大陆的乡村建设[J].开

放时代,2003(2):29-39.

[收稿日期]2015-09-28

149

2015年第12期 第31卷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镇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为XX中心村建设和建成区整治。 一、XX中心村系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耕地面积2560亩,现有住户258户,人口1156人。大光社区根据规划,确定原XX 村为中心村,进行旧村整治和改造,面积7.94公顷。新村建设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给排水、供电、污水处理、网络宽带、有线电视、休闲广场、公厕等一应俱全,绿化、亮化、美化同步实施。 二、XX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 加强领导,从规划起步。镇成立了XX镇集镇建成区整治工作领导组,并结合实际,邀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成区整治进行了科学规划,科学确定了“一纵一横、一场一库、八个节点”为重点整治内容,辅以背街小巷整治。 突出重点,从治脏入手。镇自筹资金8万元,更换了镇区垃圾桶,购置了15辆垃圾车;自筹15万元,对建成区0.5平方公里日常垃圾清运和街道秩序整治实行市场化发包, ___解决“杂物街头堆,垃圾

满天飞”的问题。利用建成区整治专项资金18万元,疏浚沿街支渠1700米。投入90万元,整治延伸了镇区下水道1680米。 强化措施,从治乱破题。拆除街道违章搭建12处600平方米。投入4万元,在寿六路东侧新建一处街头停车场,有效解决了市民停车难问题。投入15.6万元,在堰北支渠两侧加装了护栏,提升了景观品味。投入100多万元,对沿街商铺墙体立面进行了规范整治。招商引资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农贸市场,规范了街道经营秩序。投入60万元,对背街小巷进行硬化改造提升。 提升品味,从基础加强。投入100万元,对堰苏路、苹果街1060米路段进行“白加黑”改造。投入26万元,对街道和巷道进行了绿化提升,打造镇区“微景观”。投入4万元,在镇区大光新街重要节点增设了文化墙。投入40万元,在镇区南侧建设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配套公厕一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实施组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

城市管理精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城市管理精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X-202X年)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到202X年乡村振兴可取得重大突破,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明显。到202X 年末,我镇美丽乡村(镇级)达标创建基本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区级)试点创建XX个左右,创建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XX个左右。以推进全域旅游为契机,注重乡村风貌研究。 二、计划任务 (一)美丽乡村创建 1.村庄改造。本镇201X-202X年完成改造XX户左右。201X年为3066户,年内完成80%以上工程量,明年一季度全面竣工;201X、202X年两年结合生态环境整治“无违村”创建,201X年实施村庄改造6个行政村(.....)XX户以上、202X年实施计划村庄改造3个行政村(....)XX户以上。村庄改造计划已列入政府性投资项目储备计划,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要求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推进,

同步做好环卫设施项目的推进。 2.美丽乡村达标创建(镇级)。根据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成果,本镇规划保留村庄为X个,保护村X个,撤并村远期引导X个,撤并村有序减量X个。按照美丽乡村达标创建(镇级)全覆盖的目标,在已创建X个的基础上,三年再创建X 个村,平均每年推进5—6个村以上,我镇每年一季度底前 向区新农办申报创建村名单和具体创建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生活污水治理、环卫设施改建等项目。 3.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区级)。在镇级达标创建的基 础上,力争再创建X个左右美丽乡村示范村(区级),每年 推进不少于X个村。我镇以村庄规划编制、规范土地流转、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五违四必”及公共安全五项整治到位 为前提,编制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区级)建设规划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接区整合相关建设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4.市级示范村创建。按照到202X年全市创建100个市 级示范村的目标计划,在201X-202X年期间,力争每年创建1—2个左右市级示范村,累计创建不少于X个。具体按照区下达的年度创建工作计划要求,做好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申报、创建工作,认真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二)美丽乡村长效管理。以《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意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个人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个人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个人工作总结》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篇一: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武阳乡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方村,原名江村,有史七百余载。地处歙县南乡大洲源双溪河下游,坐落于皖浙交界白际山余脉丛山之中,东邻洽河、南依虎坝,西接武阳村,北连新近发现的有皖南土楼群之称的阳产自然村。境内峰峦叠翠,水清见底,龙岩尖凌空于村之东北方,虎坝山耸立于村前,村后背依雄劲的后山尖。俯瞰方村,犹如三星鼎峙,气象宏伟。村庄环绕双溪河三面,其河波光潋滟,澄净如练。方村乃“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之画里村落,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方村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村由村、方岭下、车川、山旗寨、铁坞太、虾形等自然村落组成,20XX年3月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后,耕地面积20XX多亩,园301亩,山林3638亩,人口1600余人,丰富的林、茶、桑、果、菊花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村级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20XX年村集体

收入达5万元精品,人均纯收入1080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建设成果 在县、乡政府的正确指导,村两委的全力部署,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程非常顺利。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因此我乡以全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为重点,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村里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积极投入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党员、组长、代表们的意见,共同谋划建设项目。通过宣传发动,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好乡村建设的效率 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我乡去年委托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方村进行规划设计。以建设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居住区为目标,对健身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道路交通和绿化、给水排水、污水处理、最全面的电力电讯、部分居住房等进行设计规划,为方村以后的美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特色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特色工作总结 明确责任,发挥村三委班子的主导作用。村三委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承诺的重要内容,全体村干部都担起了创建工作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美丽乡村特色工作总结,欢迎参考! 美丽乡村特色工作总结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升光村结合市、区、镇关于美丽乡村创建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以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为目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广泛动员,创新破难,全面提升环境、产业、服务和素质“四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水平。现将有关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升光村位于义桥镇西南面,为半山区,村区域面积达4.8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经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由簉岭、何家桥、郭村、塘坞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16

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717户,人口2490人,党员128人,有耕地面积2080.76亩,山林面积2747亩,年人均收入1.2万元。 我村经过三年的整治村与生态村建设,尤其是加大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后,村内基础设施齐全,全村道路硬化面积达40000m2,道路绿化面积10000m2。村内文体基础设施齐全,建有标准篮球场二个,室外健身场七个,室内健身室一个,公园一个,标准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内设办事服务中心、警务室、棋牌室、电视播放室、图书室等场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广播、有线电视、通讯设施等网络设施完备。 至今获得了市级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平安农机示范村,区级整治村、生态村、文明村、文化村、综治示范村、先进集体、先进党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村级和谐班子等各项荣誉称号。 我村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2010年之前还是区级贫困村,但是经过努力,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1万元,村级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补助及土地出租等,今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上级补助及地方特色项目开发,另外还将抓住华东地区电网落户我村这一机遇,积极开发各个项目,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去年我村成功创建了区级生态村、新农村特色村,其中在生态村建设过程当中,主要完成了新农村的污水管网建设,这将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新农村特色村的成功创建将我村今后的开发定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曾经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曾经经历二次世界大战,今今天它又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历经沧桑却从新崛起,迅速发展,这些都源于德意志民族在各个时代文化的发展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文化就是指人类的确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这些集中体现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信念、思维方式、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研究方式、处世态度。通过这砦来影响每个人的信仰、理想、价值、人格、认识等。由此我们看出,社会的真正核心是文化,更确切地说是人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人文精神。一个民族文化的确立,先有民族精神的孕育,然后有一种宗教信仰或哲学运动的产生,在这过程中使用社会上的每个人的思想或得更新,从而在生活工作中改变社会的面貌。从大的方面讲,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自觉能动性取决于文化这一核心,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 德国之所以在起伏的历史中沉浮不定,其中的文化的影响使其深刻的。首先,路德的宗教改革体现了现代精神。他强调个人的人格至上,以每个人的良心来指导个人的行动。这一点使个人从当时的宗教盲从,宗教压迫是解脱出来,使教徒可以去怀疑,去思考,让他们更具理性化。这一点从路德教的教义中有所体现。信仰不靠盲从,而与内心求知冲动怀疑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相对论,就与他的怀疑精神密不可分。正是他敢干向牛顿力学体系提出怀疑,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才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路德教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从爱因期坦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社会上总是说我们国家缺乏创造力,深究其中原因,有些人提出提高国民素质,多培养高级人才,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对需要改变的东西并没有多大改观,其实要增强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要从最核心的文化上着手。并不是说我们也来办一个路德教就够了。这些关键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是这些有根本性的改变。 在教育方面,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虽然在战争中败给了拿破仑,自己的半壁江山也被他人占有,并且有巨额的战争赔款,但他在这种服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力主办大学。他曾经说过:“这企图家必须用它的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上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穷的最好手段。”这一点恰好与抗战时期延安的情况相似。当时共产党刚完成万里长征,在延安这样艰苦环境中办起了延安抗大,并且一次次的掀起学习浪潮,使延安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不仅融和了各个层次的人,而且为抗战和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文化环境方面,国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用其宽松的政治环境,无论这位学者的观点是这样还是那样,只要其理论言之成理,就有一席之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有交流有碰撞的思想才是有活力的思想。因此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理性化的领导阶层,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这也正是德国在二战后能够从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出生在德国的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说是德国文化的又一贡献。马克思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我们的启 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专题名称】 【专题号】G0 【复印期号】2004年02期 【原文出处】《》(昆明)2003年05期第30~33页 【作者简介】霍桂桓,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进程,文化要素逐步进入经济活动领域,全球文化市场正在形成。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 研究与开发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意义,制定了灵活多样的文化政策。在加入WTO、文 化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在继续 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同时,研究二次现代化的新情况,奠定文化政策基础,实现文 化观念的转型与文化管理体制的转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0X(2003)05-0030-04 当前,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内的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与开发,以及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已经在有关学术研究部门开展起来,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的参与及合作。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和引介西方主要国家的文化政策,并结合其具体国情现状对这些文化政策进行比较全面和准确的理解、探讨及研究,对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显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因而也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文化现状和文化政策特征 根据我们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渠道掌握的资料(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某些材料和数据已经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编印的《文化政策调研》上,但读者可能由于保密方面的原因无法看到这份刊物;需要这些材料的读者,请直接与该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联系索取。)来看,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虽然都在关注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但由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当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其社会文化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文化政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综合看来,我们可以把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现状和文化政策特征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美丽乡村是安徽省20xx年度省级中心村,位于郭庙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有260户居民,1003口人,耕地1260亩,其中土地流转860亩,主要产业有西瓜、草莓、薄荷等,经济效益明显,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群众生活富足,乡风文明,环境清洁,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扎实、群众拥护。 二、主要做法 明确思路,科学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在建设之初,郭庙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标准要求,聘请xx县规划局技术人员多次现场测绘,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面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编制了高标准规划方案。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成立了由郭庙镇党委书记xx任组长的xx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具体负责,村三委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出力,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尚书记高度重视,每周召开一次推进会,现场协调、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研

究解决,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创新机制,群众参与 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义务监督员,确保了工程质量,在庭院整治方面,我们向村民发放倡仪书,每周开展一次清洁、最清洁户评选,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评选最清洁的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措施,提升了居住品味。在垃圾处理上,聘请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户户配备垃圾筒,实行户收集村处理,达到了村庄整洁效果。在乡风文明方面,我们根据xx庄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每月开展一次张西好人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我们郭庙有一位盲人教师--郭岳,去年12月被评为“安徽好人”。 产业发展,助力脱贫 近几年,xx村西瓜产业迅速发展,仅xx村西瓜种植面积已超过1500多亩,亩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另外,草莓、薄荷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土地流转率在70%以上,我们注重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三、取得成效

2019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2019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一年,X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市委“X”和县委“X+X+X”战略重重落地,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大花园”X“精品园”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指标,开展系列攻坚和难题破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新台阶。 一、X年工作总结 (一)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系统编制了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美丽形态、美丽生态、美丽业态、美丽文态、美丽治态”五大动动计划,统筹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的支农资金项目X个作为振兴项目。并认真履行乡村大花园专班职责,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组建专职专班、确定部门专员、形成联络网,打破信息壁垒串联各部门,增强乡村大花园建设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 同时,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理念,推动农民集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进城入镇一批、中心集聚一批、特色保留一批、面上搬掉一批”的思路,统筹现有资金、土地、人口等要素资源,全面实施“公司化运作+市场化安置”的异地

搬迁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产业向中心村、中心镇、城区集中集聚。 未来将继续在中心城区建设集聚小区X个、面积X亩,五年内再集聚农村人口X万户,X万余人。今年X月X日,我县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民集聚工作现场推进会,农民集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 持续开展示范乡镇、精品村创建,将原有的X个精品村扩面到X个行政村,在原来的四条风景线创建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一环五线”。今年重点打造灵山江休闲运动线,计划通过白姑线沿线环境风貌提升和精品村打造,系统串联X花海、龙和渔业园(国际垂钓中心)、龙山青少年户外运动中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区块,联合形成一条打造集产业发展、户外健康运动、田园自然亲子、乡村艺术创意、江南文明溯源于一体旅游经济产业脉。 目前,白姑线和方渡线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面上,X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X个,安排财政专项资金X万。美丽乡村EPC项目已完成官村村水系改造、道路白改黑、景观节点等子项工程建设,后田铺村婺剧公园建设已完成进度X%。根据最新省委下发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评价标准,完成相关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待市初评。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德国文化崛起的启示

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启示 内容摘要: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上升,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 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他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 交力、资源力。近代以来的德国,先后经历统一后的崛起与二战后的复兴与再统 一这两个历史转变过程.并崛起成为当今仅次于美、目的第三大强国。近代以来 的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迅速提升。并成为当今世界第四 大强国。尽管中、德之间综合国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 起过程中,中国要特别正视各方面实力方面与德国的巨大差距,借鉴德国成功崛 起的经验,尽快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关键词:德国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国防文教地理资源 引言 2008年8月美国发布的棉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超过德国,但综合国力依然不敌美、日、德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德国的发展尤为值得借鉴。德国在二战之后,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教、外交等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创造经营的结果。当前的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与美、日、德等工业化强国还有着很大差距,更何况单纯经济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德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强国,自1871年以来,德意志民族不仅经历了统一一分裂一再统一的坎坷历史,而且还经历了早期崛起一沦为废墟一民族复兴的曲折道路。对于近代德国的崛起历程,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道:“德意志,一块盛产诗人和哲人的土地,一个崇尚思辨、拥有渊深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一度是世界历史的旁观者,却在短短百余年间以雷霆之势闯入历史舞台,将原属地理概念的德国,变为强大的民族实体、工业化强国,称雄世界。他的成长之路有诸多智慧值得借鉴,纵向比较德国崛起,有利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且看德国给我们什么启示。 1德国历史 1.1简述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12.1

***乡镇城乡统筹建设服务中心 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工作计划 2014年,是***乡镇城乡统筹工作重要的一年。科室主要任务是:全力深化“十村示范、百村创建”工程,创建万全美丽乡村,积极推进全镇农房集聚改造,加快土地流转和利用,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 一、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根据***县美丽乡村“顶层设计”要求,以“四美、三宜、两园”建设为目标,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为原则,全镇共有71个村,确定四都村4个为示范村,14个创建村,其中*****\****\***为创建重点村,其他村为清洁村,分类建设“示范村、创建村、清洁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机制,帮助建设。建成《美丽乡村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制度》,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监管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立配套资金专项帐户、政策扶持、督促落实,发动群众(企业老板)捐资、志愿者队伍等机制。 镇村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管理机制。镇一级成立***乡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专设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于镇统筹办专人专职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相关事宜。村一级经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级干部、村民代表、村志愿者组建一支美丽乡村建设队伍。形成有人、有制度、有成效的管理机制,帮助美丽乡村

建设。 (二)以规划,引领作用。***、***、**、**、4个村做为示范村做了详细的规划,分别定位为:商贸美食,现代黄垟;孝行天下,桃源冯宅;古桥榕影,魅力水乡;绿色水乡,生态尤里。14个创建通过一张图五种颜色,规划标志要保留建筑、规划建筑、拆除建筑、特色建筑、重点保护建设等进行区分。其他村以清洁村规划建设为主。 (三)以任务,落实建设。村容整治。“三拆”:共拆除11120平方米(其中周垟:7000平方米,冯宅:1800平方米、叶垟1800平方米),主要拆除的是房前屋后的简易棚,部分违建房屋、厂房。“三化”:绿化共投入244万元,种植15400多株苗木。美化:村入口工程已完成,共投入38万元;外立面改造共130850平方米,共投入442万元;住宅门立面改造都已动工,建设样板房,投入26万元,涉及131民房。洁化:落实专门的清扫保洁队伍,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垃圾不落地”,形成一种生活保洁的习惯。农房改造: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做好农户建房需求调查,初步确定2014年***乡镇美丽乡村农房集聚点规划总面积133亩,一期需局调指标67.2亩,2014年急需建设计划指标69.5亩。县国土资源局已公布整体规划局部修改听证公告的村。完善基础设施:污水治理,设计图稿已出,工程通过招投标,下步实施。管线整治:在村主干道空间上主要存在以供电线路、移动、电信、广电为主的管线,经协调如埋入地下费用高,要400百多万元,下一步主要采取在主干道上实形线路归档捆绑整理的方式;硬化道路建设1000米,投入29万元。滨水公园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