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科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定义及产科临床路径

定义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心理、生活护理

临床路径管理

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是由组织内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路径完成后,组织内成员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和评价每一例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例患者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维持或改进医疗质量。

执行流程

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时间、流程;治疗目标;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执行内容

临床路径的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患者病历及病程记录,以日为单位的各种医疗活动多学科记录,治疗护理及相关医疗执行成员执行相关医疗活动后签字栏,变异记录表,分开的特殊协议内容。

临床路径所设立的内容应当不断更新,与疾病的最新治疗标准或治疗指南保持一致,同时临床路径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行之有效的记录模式,该模式允许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

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涉及医生,护士,及整个医疗团队。施临床路径并不能提高医疗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性,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营造团队凝聚力和建立共同价值观

临床路径具有以下四个要素:

其对象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操作,如针对某个ICD码对应的各种疾病或某种手术等;

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学科包括临床、护理、药剂、检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甚至有时包括法律、伦理等,

路径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规定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

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实施临床路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断遵循疾病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细则,使之符合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提供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加强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减低费用;实施临床路径,还可以为无相关经验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机会;同时,改善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内容。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一、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足月)行阴道分娩(ICD-10:O42伴Z3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主诉有阴道流液。

2.阴道窥器检查见羊水自宫颈口流出。

3.石蕊试纸测pH值>7。

4.显微镜下阴道液干燥涂片见羊齿状结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观察临产征象。

2.引产。

3.剖宫产。

(四)标准住院日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42伴Z37胎膜早破(足月)疾病编码。

2.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心电图、B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阴道流液12小时后。

2.宫缩诱导药物:胎膜早破12-24小时内未自然临产者,应积极引产,终止妊娠。

(八)分娩方式的选择。

1.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采用阴道分娩。

2.有剖宫产指征者行剖宫产。

(九)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产后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

2.无感染征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本路径以阴道分娩方式终止妊娠,若为剖宫产则进入剖宫产临床路径。

2.实施本路径时,若产程中、引产中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难产等),即退出路径。

3.有感染者退出路径。

4.引产至阴道分娩结束时间不确定,跨度可为1-3天,故标准住院天数存在变异

二、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足月)(ICD-10:O42伴Z37)拟12-24小时内临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一、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ICD-10:O80.0伴Z37)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孕龄≥37周。

2.规律性子宫收缩、宫颈扩张伴胎头下降。

3.临床检查除外臀位和横位。

(三)分娩方式的选择。

阴道分娩(包括阴道手术助产)。

(四)标准住院日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80.0伴Z37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编码。

2.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

(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B 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宫缩诱导药物:用于宫缩乏力时造成的产程延长。

2.镇静药:根据产妇状态酌情。

3.分娩镇痛:酌情。

(八)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产后用药:酌情使用促进子宫复旧药物。

(九)出院标准。

1.产后恢复良好。

2.会阴伤口愈合良好。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产程中若出现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等),转入剖宫产临床路径,退出本路径。

2.阴道手术助产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3.产后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ICD-10:O80.0伴Z3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4天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4.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3.并发产褥感染;

4.切口延期愈合。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妇产科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 入评估; 2. 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开具诊疗项口,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 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 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 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 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LI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 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口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

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 的; 3. 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 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 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 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 准确、简明。 2. 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 报告: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 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4.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 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 篇一: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

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

妇产科教学工作总结

妇产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XX年妇产科教学总结 XX年妇产科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XX年,妇产科教研室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XX级山区1班学生的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其中理论课33学时、见习课21学时。本年在医院及科教科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围绕妇产科学的课程建设与规划的纲要,认真且圆满的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任务,我教研室被评为优秀教研室。为了能更好的扬长避短,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 一、理论教学方面 本年度,我们依据下达的教学任务,严谨且合理的制定了妇产科学的授课计划,并随时督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互相听课与评课,随时抽查教师的教案、讲稿。常组织教研室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期末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命题,顺利的完成的期末试卷的阅卷、试卷分析工作。 二、临床教学方面 重视临床技能的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妇产科的工作多设计个人隐私,且实习同学在临床实践中多不自信,一些技能操作无法正常完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

果,我们加强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让学生多在模型上操作,让老师给学生更多可以实际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制定实习任务,并在实习期间进行抽查,统一辅导,让学生对实际操作更有信心、更加熟练,从而更形象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取得颇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对老化的教学模型进行了更新。 三、教材建设方面 不断更新教材、课件、辅助资料,并根据临床教学实际,鼓励学科进展自编教材和讲义,突出妇产科学教学优势与特色,以适合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四、师资力量建设方面 XX年参与理论授课和见习教学的老师有10位,高职占70%;参与实习带教的老师16位,高职占56%,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李爱阳和孙万卉老师已经成为首医全科医师研究生导师,我科现有教授一名(李爱阳),副教授两名(孙万卉、王允锋)。我科教师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精心准备课件,充分做到图文并茂,教学效果得到好评。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鼓励年青教师参加临床工作的进修,获得实践经验。今年,翟亚楠老师通过了物诊和外总的技能培训考核,准备逐步参与教学工作。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XX年教研室王晓宇老师考取首医在职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准备毕业。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评估报告 (20XX年、20XX年上半年)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公室、信息科、党委办公室、医院办公室、精神卫生办公室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各试点科室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容 成员: 艺 萍 (二)相关职能科室工作职责: 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临床医师路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护理部:负责组织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党办:分别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工作; 信息科:负责相关病案的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财务科:负责入出院管理、监审科:负责合理收费的实时监控工作; 医院办公室、精卫办: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 (三)实践小组 试点科室成立实践小组。组成人员包括:科室(治疗组)临床医生、护士。 临床辅助科室、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均应指定专人给予积极协作。 小组组长由各科室科主任担任。

我院20XX年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3个,开展病种数10个,20XX年增加4个病种,完成情况如下: 为的随意性,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精神病人以及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自伤自杀或严重药物副反应等,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就可能发生变异或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由于卫生部未制定精神科病种临床路径方案,我院是摸索中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因此,下一步会根据以往开展情况修订精神科临床路径方案。 二〇一二年九月

产科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 自然临产分娩者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胎心、宫口扩张、胎位。检查胎位是否评估正常、孕周,有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1、胎心监测。治疗 2、遵医嘱做好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各种标本的采集。 检查及时送检各种标本。 l、顺产后予以缩宫素20单位宫底注射。药物 宫口扩张3CM前在产房内走动。活动入院当天 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饮食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 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会阴部清洁并做好阴道分娩的心里护理。护理 3、产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排尿。 4、新生儿护理。 做好各种入院宣教及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健康宣教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高蛋白、易消化,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饮食 1、会阴护理2次?日、监测生命体征指导产妇哺乳。 2、观察产妇情况、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性状。护理 第2,3天 3、新生儿护理。 1、做好产褥期卫生知识的宣教。 2、加强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及卫生知识的宣教。健康宣教

3、做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其余同前 1、发放出院通知单。护理 2、发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征求病人意见。 遵医嘱告知出院随诊计划治疗 第4天 做好出院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及出院手续指导。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饮食精等。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胎心、宫口扩张、胎位、羊水。检查胎评估位是否正常、孕周,有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 1、胎心监测、羊水的观察。治疗 2、遵医嘱做好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各种标本的采集。检查及时送检各种标本。 l、顺产后予以缩宫素20单位宫底注射,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药物 破膜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床上翻身等活动。活动 入院1,2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天饮食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 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会阴部清洁并做好阴道分娩的心里护理。 3、观察临产征兆及产程进展。护理 4、做好接产准备。 5、产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排尿。 6、新生儿护理。 做好各种入院宣教、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及胎膜早破相关注意点。健康宣教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 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 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 胎儿因素; 3. 羊水过少; 4. 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 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 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2014年度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医院 2014年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15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

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15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完成路径****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13.17%,出径率3.14%,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15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做的好的科室及时予以表扬,逐步规范了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五)加大对临床路径病种的筛选,增加入径人数。针对个别科室入径人数少的问题,我们下科室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卫计委新增临床路径病种,筛选适合本科室的病种作为路径病种,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三个开展临床路径不好的科室分别新增了三个病种,4个月共完成***人。现内二科一月完成的路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人数。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为了追求入径数量而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

产科护理应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和循证护理相结合

产科护理应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和循证护理相结合 发表时间:2012-02-03T09:37:50.3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许炳娥[导读] 回顾以上36例高危孕产妇临床诊疗成功,母子平安,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很欣慰。 许炳娥(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长春 130042)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13-02 【摘要】目的探讨最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产科护理模式,降低产科危重病人死亡率。方法对36例住院的高危产妇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分析其产前、产时、产后的病程进展及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 3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只有按临床路径进行产科诊疗,并做好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才能做好高危产妇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从而提高高危产妇的治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关键词】产科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循证护理高危孕产妇 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风险大,医护人员要观察细致,诊断及时准确,临床路径清晰,抢救和护理措施准确并及时到位。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熟练。在护理方面要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病人,同时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要镇定,头脑清晰,操作迅速无误。这样母婴安全才能保证。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我院产科收治高危孕产妇36例,36例高危产妇中有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其中4例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2例;双胎妊娠3例;羊水过多2例;胎儿窘迫3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1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产后出血10例。 2 抢救与护理 2.1产前、产时、产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胎心音、胎动及产程的情况,目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给予病人间断吸氧,使用胎心监测,15min~30min听胎心音1次;密切观察病人面部皮肤颜色、面部表情、意识是否清晰;密切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情况、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及血压、脉搏、体温和病情相关体征变化、是否有水肿、蛋白尿、尿量、血糖变化、血常规是否正常等;并根据医生诊断进入临床路径护理过程中。 2.2循证护理目前对循证护理的定义比较多[1],其中穆黑尔(Mulhall)等将循证护理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2]。也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三个要素(1)可利用最适宜的护理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严格按照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2]制定了临床路径治疗和护理方案;尤其对4例子痫前期病人成立专护小组,针对不同病例实施个性化护理。病房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间断吸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预防子痫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或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HELLP综合征、肾功能衰竭、DICD等并发症[3];熟练护理技术;护理操作轻柔,准确;同时胎儿胎心率变化,及时纠正胎心率,使8名孕产妇母婴转危为安。 2.3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回顾我们资料中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例双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症的24例危重患护理中,我们除了按照各个不同诊断制定不同的产科临床路径护理方案,严密观察孕妇、胎儿病情和产程进展情况;并按照循证护理三要素预定了治防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护理预案,如预防产后出血护理计划和预防胎儿窘迫的护理计划;并逐一实施,都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回顾以上36例高危孕产妇临床诊疗成功,母子平安,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很欣慰。 3 体会 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变化快、风险大,诊断需要迅速准确,抢救要及时;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观察要细致,决策要果断,操作要无误。要求产科医护人员熟知产科各种疾病病生理及其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丰富的临床经验,敏感的观察力,果断的决策力,高度的责任心;并且要有熟练的医疗护理技术和急诊急救技术。产科护理贯穿整个产程过程中,关系到母婴安全,责任重大。需要临床路径清晰,同时更需要应变能力强,需要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参考文献 [1]殷婷婷,严谨,孙水英.循证护理发展的哲学思考.当代护士,2008,06:110. [2]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 [3]张爱荣.妇产科诊疗思维技巧.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7.

妇科临床路径

(2009年版)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XX人民医院XX年临床路径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我院于XX年X月开始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从而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X月X日--X月X日我院将X个专业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共X个病种;同期出院病例总数XX例,病种数XX例,入径病例数为XX例,已完成病例数XX例,中途途径病例数XX例,变异病例数XX例。 以上数据显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完成率相对较好,符合相关要求,但变异率相对偏高,产生变异得主要原因有: 1、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初期,各科维护上没有将相关得药物进行备用维护,运行过程中不熟悉,出现操作不恰当等情况。

2、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延长住院时间,维护得路径时间不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范围内,药物未维护在备用项目中,使用药物时发生变异。 3、部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病情所需提前手术或推迟手术,未在路径维护范围内,部分患者住院后多科会诊合并其她疾病,导致无法按路径维护进行,导致变异。 4、部分内科病人使用中药,出现变异。 5、患者因自身原因,提前要求出院,不在病情维护出院前后范围内。 6、患者需要使用得手术设备维修,无法进行手术等。 二、存在困难 1、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得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得收集、利用。 2、能正常完成临床路径得病例相对较少,分析原因主要就是临床纯粹得单一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她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历经要求实施诊治。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得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得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 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她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得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她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 径工作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3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呼吸内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确定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怀岭担任组长,范建新、单长波、李静担任副组长,李红建任个案管理员,闫庆红、刘贞、刘磊、孟亚、赵琰、郝敬林、李明慧任临床路径医师医疗组成员,王露露、孙静、张瑞任临床路径护理组成员。明确了我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上半年,完成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9例,未有变异退出,平均住院总费用元,平均抗生素费用元,平均住院日天。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呼吸内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入径人数、入径率,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呼吸内科每季度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底组织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目前(2009年12月)已经组织专家制定出呼吸、消化、皮肤等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如皮肤科的带状疱疹、,儿科的、,妇科的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但并非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进入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 症时,或需要出院、转院时,应当退出当前临床路径。每家综合试点医院至少选择2个治疗专业的病种, 作为试点规范临床治疗路径。 其中22个专业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内分泌、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心脏大、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 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州卫字【2010】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 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 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 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 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 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 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妇科临床路径汇总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N80.003)行子宫切除术 (ICD-9-CM-3 :68.3/68.4/68.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 片。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 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4-6月份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目前我科在医院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目前4-6月份纳入临床路径病种仅为LC术,目前第二季度共有4人纳入临床路径,占LC术病人总数的10%左右。分析原因:(1)我科目前临床路径表有缺陷,医师在将病人的入路径时用药及治疗受限制;(2)纳入临床路径病例患者,退出路径的较多,经我科上级医师分析考虑,均不再纳入临床路径,将目前路径表的缺陷向医院汇报。 目前我前在开展临床路径时仍处于探讨阶段,对于临床路径表中的有关硬性规定我科上级医师建议修改后再执行,目前LC术病人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0天左右,目前平均医疗费用9500元左右,与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相比,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无明显改变。 对于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目前对于护理工作规范,及时有明显提高,对于病人而言,诊断、治疗规范明确,目前路径表中存在缺陷,对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规避,是目前临床路径开展不顺利的主要原因,已将目前情况向医院进一步汇报,拟调整路径表,明确医疗工作,规避医疗风险。 7-9月份临床路径分析 目前我科在医院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目前7-9月将纳入临床路径病例为4人,目前仅占LC术病人总数的10%左右。目前临床路径表经医院指导后,再以调节,我针对了临床路径开展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对于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风险仍有一定顾虑,目前相关工作均在协调中。 目前我科仍然将LC术有关病例纳入临床路径,目前停止其它临床路经工作,拟得省卫生厅审查临床路径表后,再开展临床路径。目前拟将甲状性肿块(甲瘤)纳入临床路径相关病例,已将情况向医院汇报。

目前患者满意度好,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工作开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纳入临床路径相关病例均未发生变异。 关于39床蒋志祥病情说明 患者蒋志祥,男性,16岁,因转移性右下股疼痛3天,于2011年11月12日住院。 患者入院时病情:T38.5?、P8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合作,急性痛苦面容,腹平,腹肌稍紧张,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明显,麦氏点为甚,腹部B超提示:急性阑尾炎,Blood—R提 9示:WBC12.4×10/L,中性0.92,入院时诊断考虑: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不排除阑尾穿孔的可能性。于2011年11月12日21:00在连硬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阑尾根部变黑、有穿孔、有恶臭味,术中吸尽腹腔脓性液体约80ml,术后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腹腔引流管共引流2ml左右黄色渗出性液体,于术后第三天(2011年11月15日)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伤口换药,伤口无明显红肿及渗出,患者于2011年11月20日伤口疼痛,伤口换药时可见伤口有少许红肿,撑开伤口有淡红色液体引流,考虑伤口感染的可能大,于2011年11月21日行伤口折线、引流。 目前的病情:目前伤口已拆线、引流,伤口无明显黄色脓性液体,伤口线结反应严重,有渗液,目前治疗上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伤口换药Bid、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目前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于2011年11月26日在局麻下行伤口II期缝合,目前正在治疗中。 患者本人无特殊不适,患者父亲对我院医疗行为提出异议:(1) 患者伤口感染是否是因为医生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患者于2011年11月16日停用抗生素);2、患者术后伤口换药次数太少。对于患者家属所提出的异议,我科医务人员反复向患者家属解释。(1)阑尾炎伤口感染的原因考虑阑尾化脓后、脓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