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对策研究

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对策研究

Economic aspect ?Intemet fortune

?网络财富

经济纵横样化的娱乐活动发展。到20世纪末,世界海洋旅游业收入已达1000亿美元以上,成为高效益的无烟工业。

海洋产业将成为21世纪全球的主导产业。一批新兴海洋产业的兴起,将带动相关产业与之配套,如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机械工业、海洋电子工业、海洋仪器仪表工业、海水防腐工业、海上救捞业、海上勘探业、海洋咨询业、海洋信息业、海洋预报业、海洋保险业等,并将进一步拉

动钢铁、冶金、化工等工业形成庞大的新产业群,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目前全球海洋产业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5%,预计到21世纪末,可达16%。估计到21世纪末,人类基本上能像目前控制陆地一样控制海洋,人们的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都离不开海洋,到那时,整个世界的面貌将发生巨变,海洋产业产值可能与目前陆地产业产值相当,人类也就真正进入了海洋世纪。

参考文献

[1]叶向东:《现代海洋经济理论》,2006.9出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2]栾维新.中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3]倪健中主编,《海洋中国》(上、中、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

[4]叶向东:“蓝色理念与海洋经济发展”,第六届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2005年7月.

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对策研究

蔡发群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南苏北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基本状况的分析,找出引起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措施,希

望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产业化;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外资;城镇体系;增长极;人才

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

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

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2.2 外资利用额低

“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这就是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经济学家内尔森指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则认为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是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创造发展机会。无论是经济学家内尔森还是赫希曼或汉斯?辛格打破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观点都是“外部投资”,因此,总是外资利用额较高的地区先摆脱贫困。表1中可以看出苏南的外资利用额远高于苏北。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产值苏南是苏北的17.7倍,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苏南是苏北的6.3倍。因此,苏北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没有被打破,制约了苏北的经济发展。

表1 苏南苏中苏北主要经济社会指标(2007年)指 标苏南合计

苏北合计

苏南苏北数据对比土地面积(平方公里)28090543570.516768769城镇化率(%)67.541.7 1.618705036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349.54

807.68

0.432770404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9339.912432.68 3.839350017第三产业产值(亿元)6241.631735.87 3.5956782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6875615126 4.545550707财政总收入(亿元)2766.21

573.47

4.82363506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1346.29501.86 2.682600725#科学技术33.647.53 4.467463479#教育203.29125.46 1.620367#社会保障和就业108.4254.25 1.998454#医疗卫生60.0424.34 2.467162#城乡社区事务250.5532.107.804196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亿元)18489.6

1045.32

17.68798071

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亿元)11295.13654.5917.25527429

一级公路(公里)32521813 1.793712079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147.9723.51 6.293917482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23.16 5.84 3.96575342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204.5689.96 2.2738995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7713655 1.4703039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92935352 1.736360239

超大城市200万以上人口(个)1(南京)

特大城市100万~200万人口(个)

21

网络财富?

Intemet fortune?Economic aspect

经济纵横

2.3 科技人才与科技产业缺乏

苏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远优越于苏南,为何经济发展却远落后于苏南?其实,经济发达与否主要取决于科技人才及科技产业。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苏南的科技人才是苏北的2.27倍,高技术产业产值则是苏北的17.3倍;而科技人才及科技术产业又取决于教育和科技投入。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苏南的高校毕业生有23.16万人之众,远远高于苏北的5.8万人,且当年苏南的科技投入为33.64亿元,是苏北的四倍多。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科技人才多的地方经济就发达,经济发达地方就能吸引人才。苏北由于经济条件差本地的人才都留不住,更不用说吸引外地的人才了。

2.4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供水、电信、环保、防洪、灌溉、防林、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研等。基础设施具有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的性质,一方面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能反映区域经济的现状;另一方面投资基础设施又能有效地刺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外资吸引,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表1中表明土地面积仅为苏北一半的苏南拥有的一级公路长度是苏北的1.8倍,另外,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苏南也优于苏北。

2.5 城市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会加速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城市化导致企业和人口的集聚,形成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求,进而促进经济整体发展。(2)城市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外资。(3)城市化会产生聚集效应,导致相关产业或企业集中,降低生产成本。(4)产业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城市会形成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表1显示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2007年已达67.5%,而苏北只有41.7%。同时,苏南大城市较多,有1个超大城市,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2个,另外,苏南靠近经济辐射力很强的上海,因此,苏南的经济发展较快;而苏北的大城市较少,且腹部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2.6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产业化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是不言而

喻的。工业的产业化早在18世纪末就开始

了,农业则要晚一些。在我国,由于政

策、人口、土地资源的特点等各种因素的

影响,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极低,在我国绝

大数地区的农业仍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

主,占用众多劳动力资源,生产效率也很

低。从表3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的第

一产业所占份额极小,而苏北的第一产业

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产业化水平较低,

农业资源优势根本得不到发挥。

3.缩小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的措施

3.1 加快苏北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

发展二、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作为苏北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仍

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生产效率低,占

用的劳动力资源多,要想发展必须走产业

化道路。产业化一方面可以吸引资本对农

业的投入,加速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科学

化,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产生

规模效益,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

方面也可以使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

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优化苏北地区

的产业结构。在农业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同

时,可以发挥苏北的农业优势,发展农副

产品加工业。另外,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

丰富、价格低廉,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提供优势,可以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制

作、来件装配等“三来”企业,建立综合

开发区,推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业股份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新思

路,就是农民用自家的农田入股后,集体

租出去,再以股东身份获取租金。

3.2 集中力量发展苏北的主导产业

任何地区都必须形成一个能主宰地区

经济发展,能代表区域发展方向,富有生

命力,与区域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

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的主导产业。

苏北地区的农业有较高区位商,但专

业化水平低,且需求收入弹性在不断下

降,因此,农业不能作为苏北地区的主导

产业。但是可以利用苏北的农业优势,将

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发展成主导产业。一

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符合现代人的

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

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衣、食的要

求会越来越高,对速成食品、绿色食品的

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农副加工产品的需

求收入弹性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

高。另一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的发

展可以拉动农业的产业化。因地制宜地发

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必将带动地区农业

生产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

化。第三,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可以

发挥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缓

解因农业产业化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3.3 加强苏北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苏北的投资环境

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

供水、通讯等,几乎被用于每一个生产过

程和生活过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

件,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

年来江苏省政府对苏北的投资力度已经加

大,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相继开工建设

了淮江、沂淮、连徐、汾灌、宁宿徐、宁

靖盐等高速公路;投资62亿元兴建的新长

铁路,结束了苏北无铁路的历史,起到沟

通苏北、苏南与全国铁路网的联系;通讯

实施建设投入126亿元,加快了通讯现代

化的步伐;电力投资达169亿元,完成了

彭城、徐塘、淮阴电厂部技术改造;水利

基建投入62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0%。目

前,苏北交通不畅、电力紧张、信息闭塞

等“瓶颈”制约因素已得到有效缓解,投

资环境得到优化。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交

通网络,区内基础实施建设明显落后,这

就需要省政府和各市、县级政府共同努力

使苏北地区的交通网更加完善。

3.4 加大苏北地区引进外资的力度,

提高苏北地区利用外资的效率

苏北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均

衡状态,要想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必

须要有外来资本的注入。政府投资选择公

共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其他外

来资本则用于具有带动作用的制造业。

近些年来,江苏省政府对苏北的投资

力度已经加大,苏北的投资环境已明显改

善,要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额,就必须从

提高软环境入手,为外资进入提供各种政

策性优惠,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学习苏南

吸引外资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南北城市

挂钩,让苏北的官员到苏南学习招商引

资,苏南的干部到苏北了解民情,帮助当

地招商引资。

当然,苏北地区经济整体不发达,全

面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所以苏北地区只能采

用非均衡增长模式,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

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可以带动地区经

济发展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投资主导产

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优先发展主导产

业。主导产业集中的城市将形成增长极,然

后带动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带

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3.5 加快苏北地区的(下转第55页)

Economic aspect ?Intemet fortune

?网络财富

经济纵横管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类子公司和非银行类子公司,分别保持原有的监管模式。

纵观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几乎美国金融监管中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首先某银行发放次级房贷时没有受到有效地监管;对信用评级机构等信用中介机构基本没有监管,再加上将次级房贷证券化并销售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游离于监管之外,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则是美国金融监管中更深层次的漏洞。

(三)美联储在21世纪初实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2001年开始,美联储选择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低再贷款的门槛,美国进入了降息通道,在两年半的时间里,美联储总共进行了13次降息。美联储在降低向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同时,并允许金融机构无限量的向其借款,最终导致了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异常增长,市场的流动性剧增。同时金融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和极低的利率及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也激起

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通货膨胀。

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政府应正确有力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

对于我国来说,在金融开放的同时应该时刻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金融机构的操作水平和内部监控水平,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

2、充分认识不良债权的危害,达到不良债权的最终治理。

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发现不良债权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危害极大,我国应该重视不良债权的治理,在学习借鉴先进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达到其最终治理。

3、中国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毫无疑问,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和迅速的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

经济增长付出了河流、大气、土地污染的沉重代价,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存在消费所占比重太低,净出口所占的比重太高,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原本被高增长所掩盖的各种问题显现出来。

正如现在政府所承诺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一样,目前我国虽然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没有出台相关可操作的政策,但是相信我国政府未来会在有意识的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长方面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李凤云.金融危机深度解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菲利普?科特勒,赫马万?卡塔查亚.重塑亚洲——从泡沫经济到可持续发展[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张明.次贷危机的根源及其演前景[Z].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2008-01-24.[4]苗永旺,王亮亮.百年来全球主要金融危机模式比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4).

(上接第52页)城市化步伐,完善苏北的城镇体系建设,形成苏北地区的增长极

城市化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变,推广城市文明,促进生产、生活的现代化。苏北地区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为41.7%,还属于工业化初期水平,因此,要加快苏北的城市化步伐。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包括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城市化,利用政府投资或外商投资发展工业,扩大城市规模,加大城市的拉力。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履行着商品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的职能。大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也较大,能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苏北地区可以先走发展中小城市的路子,当然也不能全面开花,可以挑选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培养。另外,盐城、连云港可以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向特大城市迈进,而淮安地处苏北的腹部地区,如果能发展成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中心,将会对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辐射力,对苏北的农业产业化产生极大的拉动力,南通可以利用上海的辐射力来加大发展步伐。

3.6 加强科教发展和人才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实苏北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在一定程度优于苏南。苏北的高考状元占了全省的多数,可是,由于苏北经济条件差不能给予这些状元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匮乏是制约苏北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路子。首先,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人事关系、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积极引进外地先进技术和设备。其次,要加快苏北本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对有重大科技成果的个人和企业要给予奖励,并积极宣传,以激发人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营造全民学习的好气氛。

3.7 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

苏北属于全国沿海、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临日本和韩国,有利于苏北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接受国际资金、技术、信息等的辐射和转移。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区位条件优越,南通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盐城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拥有海上苏东优势,连云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但,由于苏北沿海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南通百年之港仍以河港形式而存在,盐城定位为农业发展区,连云港虽被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定为数条铁路的起点,但至今除了陇海铁路连接间接腹

地外,并无其他铁路通过,由此江苏沿海地带成为了中国沿海经济的边缘化地带。为了调整苏北工业布局,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北搞两个大的产业带。一条就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也就是从徐州到连云港,东陇海线的加工产业带;另一条就是从连云港到南通的沿海经济产业带,应该加快这两条带的发展。通过这两个产业带布局引进一些大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包括汽车装备。使苏北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兆恒:《加快苏北对外开放缩小南北经济差距》.载《江苏统计》,2001,(8).

[2][美]罗伯特.索洛等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12).

[3]戴立泉等编《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加快发展苏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9).

[4]《江苏统计年鉴》.1993、1994、1995 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5]卞建军:《后发优势:苏北的今天和明天》.载《江苏经济》,2001,(3).

[6]孙久文,叶裕民著.《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7]王永作著.《江苏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

[8]苏良军,黄渝祥著.《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