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引言

自从电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是最干净、最洁洁的能源,它易于控制,便于转换能源形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因此使得电力的发展和应用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 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特别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应有所缓和;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电力供应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两件大事。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与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电网结构薄弱,特别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21世纪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变化,对我国电力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基础。21世纪我们要以较快的速度赶超发达国家,因此,在研究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山产出量的增长、产出结构、投入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因素所组成的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2.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中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变化都与其它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各个行业的发展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宏观经济的整体趋势又反过来影响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发展。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必然要与其它子系统相互作用,最终使整个系统获得平衡,达到最优,即电力与经济实现协

调发展,这里的协调发展不仅包括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协调发展,也包括了电.力与由各行业组成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电力行业的运行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其它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电力工业,对电力工业的生产、销售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电力部门的发展;同时,电力部门的发展,又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电力与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是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二者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受到这比例关系的制约。只有按比例的增长速度才是合理的,不按比例的快速度,只能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电力与经济的按比例发展,一方而意味着按照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正确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具有良好的宏观效益:另一方面,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处于良性的循环中,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这就为电力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电力行业也能维持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三元”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内部结构,努力实现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保持与其它行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因此,电力工业必须解决好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实现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电力系统应该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电量的要求,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2、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要不断提高单位电力的产出,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努力开展节能工作,采用节能高新技术,建立高效节能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电力资源节约相统一。

3、电力发展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2.2评价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正确评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2.2.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能充分反映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具体指标能够反映电力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电力与经济一协调发展的涵义和目标的实

现程度,这样才能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动态性原则

经济、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指标建立时,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

(3)简明性原则

要求指标体系内容简单、准确、明了、具有代表性,经过加上处理后,能将问题清楚地反映出来。

(4)可比性原则

为了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应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与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具有延续性和可比性。

2.2.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含义

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是研究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结构,能最为贴切地模拟电力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因而利用这种结构指标体系所得的结果也十分真实。

根据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指标设计的原则,构造出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1、目标层

目标层是整个体系的最高目标,即电力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2、指标层

在目标层下共设立了四个指标:

①单位产值电耗

单位产值电耗,是指实现单位产值的平均电力消费量,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产值电耗=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

它可用来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值及其用电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地淘汰一些耗能高的旧设备,采用新技术,改进工艺过程,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发展节能技术,降低了单位产值的电耗;而生产的电气化水平日益提高,则使产值单耗提高,加之价格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产值单耗不断变化着。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产值电耗相对较高。

它的倒数一单位电力GDP产出,是消耗单位电能所生产的产值,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电力GDP产出=国内生产总值/总用电量。

它反映了我国电力电能的利用效果,是衡量电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指标,一个国家的单位电力GDP产出越高,表明该国电能利用的效率越高。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可以得到我国电力的利用效率水平的高低。

②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弹性系数是电力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即:

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它反映了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宏观性指标,它的意义是取得单位国民经济的增长所需要的电力生产及消费的相对增长幅度。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小于1,则情况相反。

电力弹性系数可分为: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影响电力弹性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用电特性变化的作用。主要受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值单耗变化和居民用电水平提高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电力弹性系数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大体应保持在相应的水平上。如果某个时期其数值偏离正常值,则表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电力增长之间的比例失调。

③经济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大,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在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电力工业的作用。

④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一个国家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反映了该国电力的发展水平,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电力供应能力大小的

3.我国电力发展前景及战略性建议

3.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宏观环境、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本文所做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可以看出电力工业正在进入一个优化和调整电力结构、实现电力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和有利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导致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增幅是平稳的。因此,21世纪初期,电力工业发展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由以前重视数量扩展转到提高数量和效率上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也决定了电力增长方式的转变。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15年中国的电力工业将实现,主要电网经济合理,开始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互联网;城乡电网经济安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电力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发育较完善的发电竞争市场,输电与售电分开已取得较大进展。

3.2我国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建议

为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远景目标,未来电力工业应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认清只有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电力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树立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电力部门自身发展,忽略与其它部门联系的状况。应将电力工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的大环境中,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与电力发展紧密相关的其它部门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使电力工业的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2、市场机制可以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电力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形成,而要靠法律规范和政策导向,依靠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能源节约与开发的规划,制定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包括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

3、针对电力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低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彻底改变电力过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局面,要不断大力发展电力工业,要优先解决贫困落后地区用电难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供应基本充足地区的负荷预测工作,为这些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4、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推进全国联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加快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建设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质量,降低农村电价,从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拓宽电力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针对目前电网负荷率持续下降,峰谷差越来越大,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加强有调峰能力的电厂,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改造现有机组增加调峰能力;另一方面,实行需求侧管理(DSM ),鼓励需求侧用户采用各种有效的节电技术和负荷调节措施,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电力和负荷需求,改善负荷特性,取得明显的节电经济和环境效益。实际上,实施DSM使电力公司和用户在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5、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不可能走发达国家高能源消费之路,为了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高效利用电力能源,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国民经济要向节能型发展,尤其要降低电力工业自身的单位产值电耗。为此,电力行业要加强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加强全行业节能意识和电力节能法制建设。按照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公正、公平、公开、竞价上网的原则,加强电网优化

经济运行调度及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并且各级电力部门要建立节能检测中心,加强节能检测员的培训考核,强化对各电力企业的能源利用状态和供能质量的检测,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术改造。

6、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调整电价结构,制定合理电价水平。电力企业要运用价格杠杆对市场作出灵敏反应,建立灵活的电价机制,对某些电费支出占成本比例很大的客户可以实行分段折扣销售;将峰谷、腰电价,丰、枯电价拉开合理的档距,向用户让渡一定的价值,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要取消不合理的价外加价,刺激用户用电;农村电价要和城市实行“同网同价”;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也应制订鼓励措施,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给予优惠政策。

7、现代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现代电力企业制度,提高电力企业管水平,建立一支懂得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总结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切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现代物质社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是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21世纪,电力将继续发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决定了仍将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经济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涵盖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限于时间及作者的知识面,本文仅就其中一些作者认为重要的问题做了研究。21世纪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电力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研究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力工业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以足够的电力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需要大量的学者和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高严: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电力工业带入21世纪[J].中国电力.2000,1:25-27.

[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中国电力工业50年[J].中国电力企业管

理.1999,12:41-45.

[4] 胡兆光:电力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J].宏观经济研究.2004,7:12-13.

[5] 张福伟:耿兴初. 电力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评估[J]. 中国电力.2001,34(4):1-4.

[6]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何永贵:电力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4.

[8]李济英:电力经济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分析[J].经济师,2004.

[9]吴汉洪:经济学基础(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

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村主任助理 XXX 我是一名 2009年 9月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现担任滇滩镇XX村主任助理、滇滩镇团委副书记和XX村团总支书记。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县委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 问计于群众, 了解群众的愿望, 倾听群众的呼声, 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腾冲县城 43公里,距镇政府 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牛山、金孙、下XX和上XX 五个自然村,共分成 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 537户,总人口 2490人,党员有82名。耕地 3798亩(其中水田 2231亩,旱地 1567亩,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 村主路全长 13公里, 9公里基本建成沙石路面,另有 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 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XX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 2009年为贯彻县委提出的“ 323”战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 3947亩 (其中连片 2506亩, 零星 1441亩。 2009年种植业销售收入达到 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 1厂 6车间,特色养殖户 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 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农村经济发展总结文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 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无不令国人欢呼,令世人惊讶。中华民族振兴显示出光明的前景,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前赴后继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谁忽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谁就没有良心!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不能小觑的,是任何人无法磨灭的! 那么,作为中国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沉溺于这种成就之中,大奏凯歌,洋洋得意呢?显然不是这样的。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阶段没有变;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凸显的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国家周边领土争端不断,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凡此种种,无不在告诫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荆棘密布,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依旧任重道远。 作为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我在入校之初就在心中立下誓言,要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今天,我在此就我国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

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浅析,鄙陋之处,承蒙指正。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泰戈尔的一首经典诗作,其文学意义毋庸多言。然而,着眼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对其作出相应的解读。生活在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孩子都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像同根生长的树枝,然他们伴随着他们的出生,与生俱来的

经济、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经济、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社会历史,就是指人类活动进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类生活的社会所进行的一切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等等都包含在其中。 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是全面的,包括经济、科技、文化、艺术、政治等。那么什么能够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呢?因素有很多,如生产力,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人民群众,英雄人物。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历史的发展。生产力代表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也就是一个国家能创造的财富。所以说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代表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发展会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一、经济基础通过决定政治、文化来决定社会历史。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出发: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了其他一切活动。 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哲学、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都是社会各阶级之间斗争的表现;而这一些阶级的产生、存在,及他们之间的冲突,都是由他们的经济发展程度所制约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这些生产关系原本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但此时变为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关系的进步与生产力是不可能同步的,所以束缚关系的产生是必然的,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所以我们说,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变革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变革产生的,即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 谈到经济学研究的交叉领域,人们可能会想到政治、哲学和数学等,从经济学的起源来看,这种流行观念是有道理的。但是,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同样存在重要的相关性。 回顾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凡是对经济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都是在对前人的思想或经济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其理论创新的。例如萨缪尔森曾这样评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是一部具有吸引力的编年史,充满了睿智的见解和生动的历史事实。人们能够读懂,并且确实被广泛阅读。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它,而且,不考虑它的影响,就无法理解议会的立法和公众的意见。”西方伟大的经济理论学家在提出其理论时都严重依赖社会历史知识。在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卡尔·马克思、索尔斯坦·凡勃伦、克拉克和威斯利·米切尔等理论家的著作中,对历史的这种依赖显而易见,同时在那些精通数学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包括奥古斯汀·古诺、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欧文·费雪等人,亦是如此。 历来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活动,它的运行和绩效是检验经济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而能够被拿来用作检验实例的,只有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即历史。一种经济学理论如果获得了历史的证明,那么它的说服力大大增加就将是毫无疑义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指出:“新经济史”的研究者——其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思——通过他们的杰出工作,“证明了经济分析中加入历史因素的需要”。当人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审视时,历史不仅不再遥远,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它的认知价值。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通过决定政治、文化来决定社会历史,而社会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又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所以,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历史的进步。 有意识地思考和研究自身的历史,是人类的特点。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人类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关注,长期创造形成了一种产物,就是

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现阶段,整个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比较崭新的发展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电力工业作为一个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电力工业必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为了促进电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整个城市电网的稳定和谐的发展,提高城市电网供电的直流,因此要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城市电网,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为社会和经济的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 标签:城市电网;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关系 一、城市规划和电网协同规划的意义 在城市化建设当中,没有电力电网的供电,就没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不论是人们日常的生活还是一些商业部门的贸易,利用电能的地方比比皆是。所以说,保证电网规划的合理是十分重要又必要的。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电的使用。一般来说,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通常会通过了解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消费程度以及相关商圈的项目发展情况,利用一定的标准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才能全面客观地保证整个地区的经济是否平衡发展。但是,以上一些指标都离不开电能的使用,可见,电网规划和城市发展应该相互协同。通常来说,没有电能的供应就没有一定的资源以及劳动力的带动,因此,城市的规划从本质上是离不开电网规划的。而电网的规划又是包括电能的运输和供应。总而言之,要严谨处理城市建设和电网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1规划目标上的差异 电网建设规划是电网企业从单项的电力供需方面考虑其建设和发展的,是以满足社会电力需求为建设目标的,它由电网企业自行编制并独立完成,是以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建设为依据,虽然参考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但对其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定位把握不是很准确,因此电网规划目标与城市规划目标总会有过高或过低的差异,同时电力线路从安全考虑具有排外性,存在一定的单项性和不兼容性。城市建设规划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行为,规划从城市的等级、性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定位(方向)等多重要素综合考虑,其规划目标是侧重城市发展和城市整体素质的提升。 2.2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的性质特点、涉及的范围与深度不同 城市规划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在深度上不能像建设工程专业规划那样具体,只能对城市结构、形态、用地等作原则性的安排。城市电网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能源的重要保证,电力企业需要提供“充足、可靠、廉价”的电力。城市电网的发展规模依赖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

。 调查对象 农村经济、环境问题 一.调查内容 1.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我国环境现状 3.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二.调查结果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球经济危机没有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 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 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2)2013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社会商品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购买 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二)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特 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 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 经济日益交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 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这几年尤为明显。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中国北方城市更是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 (3)淡水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注:教育是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 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表现二者之间作用与反作用,即政治经济制度队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表现: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现控制和管理。同时直接指导教育法律法规,决定教育者的培养和作用。统治阶级利用经济的力量达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利用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资本主义社会:受教育权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实现工农教育,享有了平等的受教育权。 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的意志的体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大法。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决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封建社会:愚民政策 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相对独立:不平衡性、继承性。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以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力量 封建社会:等级性、专制性、道统性、刻板性,反民主。 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人权。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民主化。民主的教育又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催化剂”。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最全版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2、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结果。 3、掌握历代土地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基本措施。 4、概括归纳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5、概括归纳古代商业的发展。 6、了解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特点及意义。 ★学法指导: 1、注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古代一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学会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4、通过理解或记忆,掌握基本史实。 ★高考展望: 1、注意古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和税费制度的改革,注重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3、注意梳理古代各时期封建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注意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知识整合: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基础知识 (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①夏商周:农具大多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少量的青铜农具。 ②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 ③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④两汉:犁壁的出现,赵过发明耧车;牛耕法有二牛抬杠式、一牛挽犁法。 ⑤魏晋南北朝: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⑥唐朝:创制了曲辕犁、筒车。 (2)农作物的推广 ①夏商周:五谷 ②魏晋南北朝: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多 ③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经济作物茶叶生产规模大。 ④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外来农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官种植;清朝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土地开发 ①魏晋南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由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到岭南和闽江地区;边疆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以开发。 ②隋唐:江南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③明清:外来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的种植,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4)农产品商品化 ①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特别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中期以后征收茶税。 ②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扩展至江北。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专业生产区域。(5)古代重大的水利工程

电网建设规划对供电可靠性的作用 闫珺

电网建设规划对供电可靠性的作用闫珺 发表时间:2017-12-06T09:27:20.0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闫珺高丽萍王月萍 [导读]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电网整体的铺设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而在电力电网这方面,电网的整体建设和规划对供电的可靠性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其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每一户居民,而且对电力发展的未来大方向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让大家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对电网建设的规划做详细的分析。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电网整体的铺设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而在电力电网这方面,电网的整体建设和规划对供电的可靠性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其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每一户居民,而且对电力发展的未来大方向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让大家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对电网建设的规划做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电网建设;规划;供电;可靠性 前言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无法对供电作业的可靠性加以保障,不但十分不利于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大众对于电能商品的需求无法得到安全、且及时的满足。对于供电管辖单位而言,要求我们在直面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导致电网系统供电可靠性水平低下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立足于电网规划建设,寻求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案,尽全力的构建一个坚强的电网运行系统。 一、影响供电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一)电网在建设设计上的不科学性 在我们当下的环境中,有很多的电力企业对经济效益表现的非常热衷,但是却忽视了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的建设人员,在对电网建设和规划时,思想创新意识非常淡薄,这样就会给电网系统的运行,埋下非常大的隐患。下面就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现在的电力企业,在落实电网建设工作之前,通常是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在电网建设中,所应用到的施工设备,还有线路以及技术系统等,都没有做一个系统性的建构,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在实际的电网建设中,出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而且在进行电网建设设计的同时,又缺乏相关的资料,或者相关的数据比较分散,这些客观因素对电网的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企业在设计之初根本就是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那么在施工时,就很容易导致电力工程施工的图纸,在设计中就已经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对供电的可靠性,以及供电的稳定,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1]。 (二)城区配网线路设备大量老化 由于城区配网的建设运行时间已相当长,配网线路设备大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化问题,同时,由于技术装备的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其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始终存在故障率高的问题。由设备老化问题所引发的停电时间占到了全年度总停电时间的20%左右,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三)电力设备和电源布置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在近几年的速度呈现出了明显加快的趋势。在未来,这些建筑对电力的需求可以说是越来越多的,所以只有保障电力系统在实际的工作中,保持其供电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这些地区的供电的安全和稳定。而这些任务就要有赖于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但是就我们国家的目前电力设备而言,是有点捉襟见肘的危险了,因为这些电力设备,无论是其更新的速度,还是其维修的速度,都不能跟上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所以这一问题不得到有效的解决,人们想要用上稳定安全的电源恐怕还要有段时间,你像在城市的周边,电力主要的网络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在对变电站电源方面的布置,不仅在规划上出现不合理,而且这些变电站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进而造成其供电的稳定性不可能都面面到位,尤其是10k V的供电线路,存在着严重的数量缺口,这些原因都大大的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有些地方的配网设备是非常陈旧的,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故障,例如停电断电的问题,就是供电效果不可靠的主要表现现象。除此以外,有很多技术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还是非常的不成熟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以这种现状建设出的电网,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二、加强电网建设规划,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一)完善电网建设规划中的内容,严格落实规划的任务 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很多的施工内容,又因为要施工的范围大,所以施工人员在进行电网的建设和规划时,一定要把大体的施工目标制定好,然后严格按照电网规划的内容落实执行。电网建在设规划的内容中,主要有你像对电源的布置问题,还有对配网线路的建设内容,还会涉及城网的改造工程,因为其它原因而制定的停电计划等。我们可以通过对电网系统实行加大城网建设的力度,然后合理的增加设置电源,同时对电源也要科学的安排,进而为配电网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把配电网络的结构更加完善化,增强其环网率以及转供电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配网线电路的更改计划等,同时也要更新和维修老电路和老设备,进而把电线老化的问题解决掉,如果有电线老化的非常严重,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拆除和重建工作,再不断的优化配电网的线路[2]。 (二)做好电网规划,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方面的“龙头”作用。 为了能够以电网规划为手段,通过科学且合理的电网规划,达到保障供电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的目标,就要求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对主网、配网架构加以合理的完善。需要通过增加对市区变电站建设力度的方式,通过扩展变电站电源布点,达到为城区配电网络提供技术支持的目的。同时,在合理分区的基础之上,注重对主干网架的优化工作,密切城区配电网系统中,各个变电站相互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提高配网系统环网率以及转供电能力的目的;②在对电网结构进行改造与优化的过程当中,要求安排专人做好电网敷设区域周边的地形、气候调查研究工作,对电网结构合理的优化,做好对低洼区段,敷设线路的迁移工作,对于架空线路进行绝缘改造,以达到提高线路对各种灾害进行有效抵御的目的。 (三)建立一支专业的施工团队,强化电网设计规划 针对电网建设规划而言,它是一个非常专业,而且内容非常丰富的科学项目,所以一定要建立一风有专业素质的施工规划团队,通过对电网细致的规划和建设,加上一些前瞻情指导思想,进行目的性比较强的工作,这些措施对电网的规划和建设,都有切实的提高。任何一个团队都是由人而组成的,所以说人的素质就决定了这个团队的对平,所以加强这支团队里面,所有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有这样一直技术过硬的团队,在后期电网的规划工作中一定会做出卓越的贡献的。所以说成立这个部门是非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下面是给你带来的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概况 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亩,山林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内容。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①教育通过培养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②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观点、道德风尚,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②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③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内容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能够引导儿童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2)学校教育能够给儿童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地培养(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②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内容③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广义的教育活动(2)教育的文化功能①保存和继承文化②传播和交流文化③选择和融会文化④发展和创新文化 4.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1)发展的统一性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2)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充分利用可塑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4)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给予合理的教育和良好的影响(5)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是指进行教育工作所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主要是回答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是培养各种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 . 教育方针的内涵?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什么是德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 我国当代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 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应坚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正确理解和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2)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3)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4.试述五育之间的辨证关系 (1)统一性(2)不可替代性(3)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3.1 社会发展预测 3.1.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根据目前开化县域人口增长的特点,综合比较各种人口预测的模型,开化县人口的预 测规模为:2005年为34.43万人,2010年为35.12万人,2020年为36.54万人;城市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为33% 2010年为43% 2020年为55% 3.1.2城市化发展战略 1、县域中心:城关镇; 2、市级中心镇:华埠镇、马金镇; 3、县级中心镇:池淮镇、村头镇、桐村镇、封家镇、杨林镇、苏庄镇、齐溪镇等7个城镇。 开化县域城镇等级及规模结构规划分别见表 3.1、表3.2 。 表3.1 开化县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至2020年) 表3.2 开化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至2020 年)

?县域中心城市职能 城关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促进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风景园林式的、具有生态特色的城市、开化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级中心镇职能 ①华埠镇:开化县域南部经济中心镇、交通重镇、边贸重镇,是浙西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也是县域内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突出边界贸易,发展第三产业。 ②马金镇:开化县域北部经济中心镇、西北区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基地、边贸重镇。 ?县级中心镇职能 ①西北部特别生态保护区(以苏庄镇、齐溪镇为中心,包括何田乡、霞山乡、长虹乡、张湾乡): 该区以保护为重,切实把源头生态屏障作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产业发展以森林、水力、特产资源开发型为主。

②南部生态建设区(以池淮镇、桐村镇、杨林镇为中心,包括青阳乡): 该区是我县第二大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区域。生态建设主要突出南华山自然资源保护和龙山溪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省级保护示范基地。 ③东部生态环境恢复区(以村头镇为中心,包括塘坞乡、大溪边乡、芳林乡、黄谷乡、菖蒲乡、金村乡、林山乡、底本乡): 该区宜加快生态恢复性建设;综合治理马金溪等流域,改造疏林、残次林,建设水土涵养林、经济特产林,扩大森林资源,恢复山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1.3 产业空间布局 开化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丰茂的林木、清新的空气,是开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修建疗养、度假地的理想场所。 1、西北部特别生态保护区(以苏庄镇、齐溪镇为中心,包括何田乡、霞山乡、长虹乡、张湾乡): 对该区作产业布局时以保护为重,切实把源头生态屏障作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该区独有的森林生态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逐步建成生态旅游、避暑度假、休闲疗养、科研考察的旅游风景胜地;对原有的经济及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彻底改造传统粗放型森林工业,开发林木系列深加工产品;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本区特有的有机食品产业。 2、南部生态建设区(以池淮镇、桐村镇、杨林镇为中心,包括青阳乡): 该区是我县的主要产粮区、主要蚕桑生产区、毛竹主产区。区内分布有三大工业重镇,主要产业有绝缘材料、建材工业、林业化工、木制品加工等。在产业布局时可加大对三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依托集镇,调整结构,构建特色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绿色农副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和竹木制品精深加工,打造“中国密胺制品之乡” ,合理利用开发南华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把南华山建成华东的生态旅游胜地。 3、东部生态环境恢复区(以村头镇为中心,包括塘坞乡、大溪边乡、芳林乡、黄谷乡、菖蒲乡、金村乡、林山乡、底本乡):

什么是可研级的电网规划

可研级的电力规划 一、可研设计在电网工程中的作用 一、可研设计在电网工程中的作用 1.1 可研设计在电网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作用 电网项目的决策和分析需要通过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前评估等阶段的工作进行确定。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建设或项目核准提供技术方案依据和投资决策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 可研设计的作用 可研设计直接影响初步设计原则和概算,进而影响施工图设计工程量和投资,对工程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研设计如果深度不够,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后期设计技术方案重大变更以及工程决算与批复概算、概算与可研估算偏差较大的情况,这是基建工程主要考核内容,是设计单位应避免出现的情况。 二、电网项目可研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工作 2.1 可研设计的主要原则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的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 推广应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促进标准化建设。 积极稳妥地采用电网新技术,不断提高电网技术水平。 注重环境保护,促进节地、节能、节材,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 降低输电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效益。 2.2 可研设计文件编制依据及主要内容 编制依据: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输电规划设计和城网规划设计. 设计文件内容:总论、系统一次部分、系统二次部分、输电线路部分、变电站部分及投资估算。 电网项目变电、线路专业的可研设计工作重点是站址选择、线路路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1)在电网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及投产年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同时应分析项目及方案的节能降耗效益,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推荐方案、远景规模和本期规模。 2)提出影响项目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的重要参数要求。

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

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 作者:韩晓建 来源:《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下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大大提升,是各行各业开展生产生活的基础。因此,对于电网资源的分配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使得电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成为了当前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电网安全就是使得电网工作过程中,所有的运行参数都符合标准要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进行好电网的规划设计,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电网安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能源。因此,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要对于电网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完善的规划。 关键词:电网规划;电力设计;电网安全;重要作用 在电网管理中电网规划、电力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这对于电网安全性来说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意义。电网规划、电力设计必须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从多个角度制定预防、管理措施,减少二者对电网安全方面的影响,保障电网能够稳定运行。电力单位必须给予电网规划、电力设计更高的重视,在推动电网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重要性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基础物质与能源,电能作为现代能源最重要的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支点与重点。电网规划设计对电网能否安全运行、稳定管理而言意义重大,是保障电网建设顺利进行,提高电网建设水平的依据。电网项目中必须予以管理控制更高的重视,确保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实现配电管理、输电管理、变电管理能够系统化运行。 二、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运行安全的影响 (一)电网的安全性进行统筹 进行电网规划和电力设计,可以对于电网的安全性进行统筹的分析。在电网规划的发展过程中,在工程开始之前,就要做出电网系统的设计图,在电网规划和电力设计时,一些电网规划为了简略工作步骤,节省时间和工期,就尽可能的去掉一些人为的工作部分,这就使得工作不够系统完整,导致影响到整体电网质量的安全,导致建设的进度和实际的需求不相符合,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