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正弦和余弦第1课时正弦练习(新版)湘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正弦和余弦第1课时正弦练习(新版)湘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正弦和余弦第1课时正弦练习(新版)湘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正弦和余弦第1课时正弦练习(新版)湘教版

4.1 正弦和余弦

第1课时 正 弦

知|识|目|标

1.在回顾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理解正弦的定义,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的正弦值.

2.在理解正弦定义的基础上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已知边与锐角的正弦值求未知边长(线段的长度).

3.通过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边之间关系的探索,理解30°角的正弦值并能运用它解决问题.

目标一 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例1 教材例1针对训练如图4-1-1所示,在Rt △ABC 中,∠C =90°,BC =12

AB ,求sin A 与sin B 的值.

图4-1-1

【归纳总结】

1.在直角三角形中求锐角的正弦值的步骤

(1)找出直角三角形中所求的角;(2)找出这个角的对边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3)利用

定义sin A =∠A 的对边斜边

求出比值即可. 2.求锐角的正弦值的“两点注意”

(1)求锐角的正弦值的前提是此锐角在直角三角形中,若题目中没有给出直角三角形则应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求解;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给出的边的条件不足,应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边的长度,再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得锐角的正弦值.

目标二 能根据正弦的定义求边长

例2 教材补充例题已知△ABC 中,∠C =90°,sin A =13

,BC =2,求AC ,AB 的长.

【归纳总结】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边长与一锐角的正弦值求未知边长的情形与方法

1.已知一边长与一锐角的正弦值求未知边的长,有两种情形:①已知锐角的对边,求斜边;②已知斜边,求锐角的对边.

2.常用公式是sin A =a c 及其变形公式:①a =c ·sin A ;②c =a sin A

(c 为Rt △ABC 的斜边). 3.若求邻边b ,则先求出a 或c ,再利用勾股定理变形公式b =c 2-a 2计算(c 为斜边). 目标三 运用30 °角的正弦值解决问题

例3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4-1-2,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求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正弦和余弦 二. 重点、难点: 1. 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 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填空题。 (1)如图,△ABC 中,∠C =90°,BC =3,AC =5,则 sinA =_________,cosA =_________; sinB =_________,cosB =_________。 B 3 C 5 A ()如图,在△中,∠°,,,则,2A B C C 90BC ====sin A AB 45 10 cosB =_________。 A B C (3)如上题图,若AC :BC =1:2,则sinB =_________。 ()是锐角,且,则度。432 ∠=∠=B B B cos (5)sin30°=_______,cos45°=_______,sin60°=_______。 (6)比较下列各组值的大小。 ①sin15°_________ sin20°; ②cos40°_________ cos50°; ③cos32°_________ sin58°; ④sin10°_________ cos10°。 (7)sin 210°+cos 210°=_________,sin 220°+sin 270°=_________。 ()∠为锐角,若,则。843 A sin cos sin cos A A A A +=?= ()是锐角,且,则。9513 ∠==A A A sin cos ()化简:。10121010-??= sin cos 解: (1)此题主要考察对正弦、余弦概念的理解。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包括:正弦、余弦、正切。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 c a A A sin == 斜边的对边∠;把∠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 b A A cos =∠=斜边的邻边;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b a A A A t an =∠∠=的邻边的对边。 2.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60° sin α 1 2 22 32 cos α 32 22 12 tan α 33 1 3 4. 记忆方法: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2000年成都市)如图,在△ABC 中,∠C =90°,∠ABC =60°,D 是AC 的中点,那么tan ∠DBC 的值是________。 锐 角 α 三 角 函 数

分析:在Rt △ABC 中,由∠ABC =60°,可知3BC AC 60tan == ,即AC =3BC ,又CD = 1 2 AC ,tan ∠DBC 可求。 解:在△ABC 中, ∵∠C =90°,∠ABC =60°, ∴tan ∠ABC =tan60°=3BC AC =, ∴AC =3BC 。 又D 是AC 中点, ∴DC = 12AC =32 BC 。 ∴2 3 BC BC 23 BC DC DBC tan = ==∠。 评析:在解题中紧紧扣住tan α的定义。 例2. (2001年四川)在Rt △ABC 中 ,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已知3 2 ACD sin = ∠,那么=AB BC ______。 分析:由Rt △ABC 中CD ⊥AB 于D ,可得∠ACD =∠B ,由sin ∠ACD = 2 3 ,那么sinB =23,设AC =2,AB =3,则BC =32522-=,则AB BC 可求。 解:∵∠ACB =90°,CD ⊥AB 于D , ∴∠ACD =∠B 。 又sin ∠ACD =sinB = 23 , 可设AC =2,AB =3, ∴BC =32522-=。

九年级数学上册:4.1.3《正弦和余弦》教案

4.1.3正弦和余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正弦和余弦; 2.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 经过探索,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是什么? 2.正弦和余弦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复习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根据题意(如图) 可知,∠BOD=60°, OB=OA=OD=2.5 m, ∠AOD=1/2×60°=30°, ∴OC=OD·cos30° =2.5≈2.165(m).

∴AC=2.5-2.165≈0.34(m). 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0.34 m. 【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求下列式子的值. 2.在Rt△ABC中,∠C=90°,BC=6,sinA=3/5,求cosA. 3.如图,在Rt△ABC中,∠C=90°,cosA=12/13,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 4.已知: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求证:BC2=AB·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解:在Rt△ABC中, sinA=BC/AB, 在Rt△BCD中, cosB=BD/BC 根据上题中的结论,可知: 在Rt△ABC中,sinA=cosB, BC/AB=BD/BC 即:BC2=AB·BD. 【教学说明】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28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概念总结 1.Rt△ABC中 (1)∠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正弦,记作sinA= \f(∠A的对边,斜边) (2)∠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余弦,记作cosA= 错误! (3)∠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的正切,记作tanA= 错误! (4)∠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的余切,记作cota= 错误!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a sina cosa tana cota 30°1 2 错误!错误!错误! 45°错误!错误! 1 1 60°错误!1 2 3 错误! 3.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4.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5.三角函数值 (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i)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ii)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iii)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 0≤sinα≤1, 1≥cosA≥0, 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高中数学知识点梳理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高中数学知识点 梳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

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 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为锐角,且,则的度数是( )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4.若A为锐角,且,则A=()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 ,E 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正弦与余弦教学设计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正弦与余弦(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砚山县蚌峨中学韦贵宏 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有关正切的知识,学会了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关系来描述梯子的倾斜度(即倾斜角的正切) 2、学生想知道的: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关系呢?是否也能用来刻画梯子的倾斜度呢?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是随锐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正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发现,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导学探究过程中,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 2、能够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及时检测;第四环节:归类提升;第五环节:总结延伸;第六环节:随堂小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1、如图,Rt △ABC 中,tanA = ,tanB= . 2、在Rt △ABC 中,∠C =90°,tanA =4 3 ,AC =10,求BC,AB 的长. 3、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倾斜角)为∠A ,∠A 越大,梯子越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 . 4、当Rt △ABC 中的一个锐角A 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第4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 探究活动1:如图,请思考: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 ; (2)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B 1 B 2 A C 1 C 2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3、态度、情感、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 )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具:课件、多媒体展台、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与讨论结合 学具: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 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 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 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 中,∠C=90o ,∠A=30o ,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 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如图,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90o ,∠A=45o ,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能得到什么结论? 341米 10米 ?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与正切的概念】 【基础练习】 【例1】(2012?营口)在Rt△ABC中,若∠C=90°,BC=6,AC=8,则sinA的值为() A . 4 5 B. 3 5 C . 3 4 D. 4 3 【例2】(2012?遂宁)在△ABC中,∠C=90°,BC=4,AB=5,则cosB的值是() A. 4 5 B. 3 5 C. 3 4 D. 4 3 【例3】(2012?青海)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5,AC=6,则tanB的值是() A. 4 5 B. 3 5 C. 3 4 D. 4 3 【例4】(2012?宁波)如图,在Rt△ABC中,∠C=90°,AB=6,cosB= 2 3,则BC的长为()A.4 B.5C. 1813 13 D. 1213 13

【例5】(2012?哈尔滨)如图,在Rt△ABC中,∠C=90°,AC=4,AB=5,则sinB的值是() A . 2 3 B. 3 5 C. 3 4 D. 3 4 【例6】如图,已知P是射线OB上的任意一点,PM⊥OA于M,且PM:OM=3:4,则cosα的值等于() A. 3 4 B. 4 3 C. 4 5 D. 3 5 【例7】在△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a=c·sinB B.a=c·cosB C.a=c·tanB D.以上均不正确 【例8】在Rt△ABC中,∠C=90°,cosA= 2 3,则tanB等于() A. 3 5 B. 5 3 C. 2 5 5D. 5 2 【例9】如图,在△ABC中,∠C=90°,BC:AC=1:2,则sinA=_______,cosA=______,tanB=______.【例10】如图,在Rt△ABC中,∠C=90°,b=20,c=202,则∠B的度数为_______.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学案】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

23.1.2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 2.能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和余弦 学习重点:正弦、余弦的概念. 学习难点:准确运用正弦、余弦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比. ☆预习导航☆ 一、链接:如图,在Rt△ABC中, tanA = (), tanB=(). 二、导读:(用边的比表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15页内容后,再思考下列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 a BC A = = ∠ 斜边 的对边 2、如上图,在Rt△AB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的余弦. 记作cosA,即 cosA = b AC A = = ∠ 斜边 的邻边 ☆合作探究☆ 1.已知: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 (1)sinA= BC AC = () () (2) AB CD) ( ) ( B sin = = (3) BC BCD CD ACD ) ( cos , ) ( cos = ∠ = ∠ (4) ) ( ) ( tan , ) ( ) ( tan AC BD B AC CD A= = = =

教学思路(纠错栏)2. 在△ABC中,∠C = 90°,sinA = 5 3 ,求则cosA= 3.请你分别求出图中∠A和∠B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归纳反思☆ ☆达标检测☆ 1.ABC Rt?中,∠C=90°,AC=4,BC=3,B cos的值为(). A、 5 1 B、 5 3 C、 3 4 D、 4 3 2.如果把ABC Rt?的三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A sin的值()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n倍 C、缩小到原来的 n 1 D、不确定 3.在Rt△ABC中,∠C=90°,AC=3,BC=1, 则sinA=_____,cosB=_______,cosA=________,sinB=_______. 4.在Rt△ABC中,∠C=90°,tanA= 4 3 ,AB=10,求BC和cosB。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2,5),连接OP,求OP与x轴正方向所夹锐角a 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九年级数学下册 正弦与余弦的习题(无答案) 苏科版

7.2正弦与余弦的习题课 一、复习练习 1、在Rt△ABC 中,∠C=90°,分别写出∠A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sinA =_____,cosA=_____, tanA =_____。 ∠B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 2、①在Rt△ABC 中,∠C=90°,BC=6,AC=8, 则sinA=_____,cosA=_____,tanA=_____。 ②在Rt△ABC 中,∠C=90°,BC=2,AC=4, 则sinB=_____,cosB=_____,tanB=_____。 ③在Rt△ABC 中,∠B=90°,AC=2BC,则sinC=_____。 ④在Rt△ABC 中,∠C=90°,AB=10,sinA= 5 3,则BC=_____。 ⑤在Rt△ABC 中,∠C=90°,AB=10,sinB=5 4,则AC=_____。 ⑥在Rt△ABC 中,∠B=90°,AC=15,sinC=5 3,则AB=_____。 ⑦在Rt△ABC 中,∠C=90°,cosA=32,AC=12,则AB=_____,BC=_____。 二、例题 例.1 在△ABC 中,∠C=90°,cos B=13 12, AC =10,求△ABC 的周长和斜边AB 边上的高 例2. (2011四川雅安)已知△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3,AC=4,则sinB= 例3.(2011甘肃兰州)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 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 AB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 60°= . (2)对于0°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习题(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习题(无答案) 苏科版 一、复习练习 1、在Rt△ABC 中,∠C=90°,分别写出∠A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sinA =_____,cosA=_____, tanA =_____。 ∠B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2、①在Rt△ABC 中,∠C=90°,BC=6,AC=8, 则sinA=_____,cosA=_____,tanA=_____。 ②在Rt△ABC 中,∠C=90°,BC=2,AC=4, 则sinB=_____,cosB=_____,tanB=_____。 ③在Rt△ABC 中,∠B=90°,AC=2BC,则sinC=_____。 ④在Rt△ABC 中,∠C=90°,AB=10,sinA=53,则BC=_____。 ⑤在Rt△ABC 中,∠C=90°,AB=10,sinB=5 4,则AC=_____。 ⑥在Rt△ABC 中,∠B=90°,AC=15,sinC=5 3,则AB=_____。 ⑦在Rt△ABC 中,∠C=90°,cosA=32,AC=12,则AB=_____,BC=_____。 二、例题 例.1在△ABC 中,∠C=90°,cos B= 13 12,AC =10,求△ABC 的周长和斜边AB 边上的高 例2. (2011四川雅安)已知△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3,AC=4,则sinB= 例3.(2011甘肃兰州)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 AB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 60°=. (2)对于0°

九年级数学下《正弦函数》训练

《正弦》基础训练 知识点1 正弦的定义 1.[2018安徽淮北相山区一模]在△ABC 中,∠C=90°,AB=3,BC=1,则sinA 的值为( ) A.13 D.3 2.[2017山东日照中考]在Rt △ABC 中,∠C=90°,AB=13,AC=5,则sinA 的值为( ) A. 513 B.1213 C.512 D.125 3.[2017河南怀化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4),那么sin 的值是( ) A.35 B.34 C.45 D.43 4.在Rt△AB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2倍,则锐角A 的正弦值( ) A.没有变化 B.扩大2倍 C.缩小2倍 D.不能确定 5.[2018山东青岛平度期末改编]如图,△ABC 的顶点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则sin∠BAC 的值为____.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BD=2,则sin∠CAB 的值为____. 7.如图,在Rt△ABC 中,∠C=90°,AC :BC=3:2,求sinA 和sinB 的值.

8.如图,在△ABC 中,AB=AC=3,BC=4,求sinB 的值. 知识点2正弦的应用 9.[2018江苏泰州兴化月考]在Rt△ABC 中,∠C=90o ,sinA=3 5 ,BC=6,则AB=( ) A.4 B.6 C.8 D.10 1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CD 为斜边AB 上的高,若BC=4,sinA=23 ,则BD 的长为____. 11.如图,已知AE,CF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且AE:CF=3:2,试求sin∠BAC:sin∠ACB 的值.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的相互关系公式

正弦和余弦的相互关系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余弦相互关系的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并能利用它们及其变形公式解答一些基本问题;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提出猜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结构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重点;而公式的应用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投影)问: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图6-13) ①c >a ,c >b 答:(1)边的关系:②a+b >c ,… ③a 2+b 2=c 2. (2)角的关系:∠A+∠B=90°. (3)边角关系:sinA=a/c ,cosA=b/c ,… 教师归纳指出:由此可见,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由于三边之间,两个锐角之间和边角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而正弦和余弦又是表示直角边和斜边的比值,因此自然要问:正弦和余弦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互为余角的正、余弦相互关系公式的教学过程 1.复习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边问边按下列格式打出投影片 sin30°= ; cos60°= ; sin60°= ; cos30°= ; sin45°= ; cos45°= . 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答:sin30°=cos60°,sin60°=cos30°,sin45°=cos45°. 2.从特殊到一般提出猜想. 猜想:设A 和B 互为余角,则:sinA=cosB ,cosA=sinB. 3.证明猜想,形成公式. (采取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互为余的正、余弦相互关系的三种表达形式.) 互为余角的正、余弦的相互关系: (1)若∠A+∠B=90°,则sinA=cosB ,或cosA=sinB. (2)sin α=cos (90°-α),或cos α=sin (90°-α). (3)数学语言叙述: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练习1(口答) sin37°=cos ; cos62°=sin ; sin47°-cos43°= ; 72sin 18cos = .

九年级数学: 第1课时 正弦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正弦函数 1.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重点) 2.能运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牛庄打算新建一个水站,在选择水泵时,必须知道水站(点A )与水面(BC )的高度(AB ).斜坡与水面所成的角(∠C )可以用量角器测出来,水管的长度(AC )也能直接量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弦函数 如图,sin A 等于( ) A .2 B.55 C.12 D. 5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再加上百分之 九十九的努力

解析: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可得sin A =12 ,故选C. 方法总结: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a 与斜边c 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A 的对边斜边 =a c .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 探究点二:正弦函数的相关应用 【类型一】 在网格中求三角函数值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ABC ,则sin ∠ABC 的值等于( ) A.31010 B.1010 C.13 D .10 解析:∵AB =20,BC =18,AC =2,∴AB 2=BC 2+AC 2,∴∠ACB =90°,∴sin ∠ABC =AC AB =220=1010 .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有关网格的问题往往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相联系,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边长度,再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类型二】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在Rt △ABC 中,∠C =90°,BC =4,sin A =2 3 ,则AB 的长为( ) A.83 B .6 C .12 D .8 解析:∵sin A =BC AB =4AB =23 ,∴AB =6.故选B. 方法总结:根据正弦定义表示出边的关系,然后将数值代入求解,记住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6题 【类型三】 三角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25cm ,底边长为30cm ,求底角的正弦值. 解析:先作底边上的高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BD =12 BC =15cm ,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D ,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若α为锐角,则0______ sinα_______ 1; 0_____ cosα_______ 1. 2.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1,b=2,则cosA=________ ,tanA=_________. 3.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B=5,BC=3,则sinA=________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A=30°,b=4,则a=__________,c=__________. 4.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若sinA=5 3,则cosB=_________. 5. 已知cosA=2 3,且∠B=90°-∠A ,则sinB=__________. 6.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cot(90°-A)=1.524,则tan(90°-B)=_________. 7. ∠A 为锐角,已知sinA= 135,那么cos (900-A)=___________ . 8. 已知sinA=2 1(∠A 为锐角),则∠A=_________,cosA_______,tanA=__________. 9. 若α为锐角, tan =3 3,则α=__________ , 10. 若0°<α<90°,sinα=cos60°,则tanα=_________. 11. 若tanα· tan35°=1,则锐角α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 12. 若cosA>cos6°°,则锐角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3. 用不等号连结右面的式子:cos4°°_______cos2°°,sin37°_______sin42°. 14. 若cotα=°.3°27,cotβ=°.32°6,则锐角α、β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5. 计算: 2sin45°-21cos60°=____________. 16. 计算: 2sin45°-3tan60°=____________. 17. 计算: (sin30°+tan45°)·cos60°=______________. 18. 计算: tan45°·sin45°-4sin30°·cos45°+6cot60°=__________. 19. 计算: tan 230°+2sin60°-tan45°·sin90°-tan60°+cos 230°=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C=4,BC=3,则sinA=( ) A . 43; B . 34; C . 53; D . 5 4. 2.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sinA=2 2,则cosB 的值是( ) A .21; B .23; C .1; D .2 2

初三数学上册:《正弦和余弦》教案

初三数学上册:《正弦和余弦》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正弦和余弦; 2.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 经过探索,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是什么? 2.正弦和余弦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复习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根据题意(如图) 可知,∠BOD=60°, OB=OA=OD=2.5 m, ∠AOD=1/2×60°=30°, ∴OC=OD·cos30°

=2.5×≈2.165(m). ∴AC =2.5-2.165≈0.34(m). 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0.34 m. 【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求以下式子的值. 2.在Rt △ABC 中, ∠C=90°,BC=6, sinA=3/5,求cosA. 3.如图,在Rt △ABC 中,∠C=90°,cosA =12/13,AC =10,AB 等于多少?sinB 呢? 4.: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求证:BC2=AB ·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解:在Rt △ABC 中, sinA=BC/AB , 在Rt △BCD 中, cosB=BD/BC 根据上题中的结论,可知: 在Rt △ABC 中,sinA=cosB , BC/AB=BD/BC 即:BC2=AB ·BD. 【教学说明】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2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正弦函数导学案

C B C B A C B A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正弦函数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⑴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⑵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正弦(sinA )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学习难点】 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C=10m ,?求AB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20m ,?求BC 二、合作交流: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 管? ; 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

(2)13 5 3C B A (1) 3 4C B A 斜边c 对边a b C B 边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 2 ,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Rt △ABC 和Rt △A ′B ′C ′,使得∠C=∠C ′=90°, ∠A=∠A ′=a ,那么 '' '' BC B C AB A B 与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 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弦函数概念: 规定:在Rt △BC 中,∠C=90, ∠A 的对边记作a ,∠B 的对边记作b ,∠C 的对边记作c . 在Rt △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即sinA= = a c . sinA = A a A c ∠=∠的对边的斜边 例如,当∠A=30°时,我们有sinA=sin30°= ; 当∠A=45°时,我们有sinA=sin45°= . 四、学生展示: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内容与已学"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内容联系紧密,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既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 sinA 、 cosA 、 tanA 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至于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28.1 锐角三角函数(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2.难点与关键: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训练有答案

《正弦》基础训练
知识点 1 正弦的定义
1.[2018 安徽淮北相山区一模]在△ABC 中,∠C=90°,AB=3,BC=1,则 sinA 的值为( A.
1 3
)
B.2 2
C.
2 3
D.3 )
2.[2017 山东日照中考]在 Rt△ABC 中,∠C=90°,AB=13,AC=5,则 sinA 的值为( A.
5 13
B.
12 13
C.
5 12
D.
12 5
3.[2017 河南怀化中考]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 A 的坐标为(3, 4), 那么 sin ? 的值是(
)
A.
3 5
B.
3 4
C.
4 5
D.
4 3
4.在 Rt△AB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 2 倍,则锐角 A 的正弦值( A.没有变化 B.扩大 2 倍 C.缩小 2 倍 D.不能确定
)
5.[2018 山东青岛平度期末改编]如图,△ABC 的顶点都是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的格 点,则 sin∠BAC 的值为____.
6.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BD=2,则 sin∠CAB 的值为____. 7.如图,在 Rt△ABC 中,∠C=90°,AC:BC=3:2,求 sinA 和 sinB 的值.
8.如图,在△ABC 中,AB=AC=3,BC=4,求 sinB 的值.

知识点 2 正弦的应用
3 9.[2018 江苏泰州兴化月考]在 Rt△ABC 中,∠C=90o,sinA= ,BC=6,则 AB=( 5
)
A.4
B.6
C.8
D.10
2 ,则 BD 3
1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90°,CD 为斜边 AB 上的高,若 BC=4,sinA= 的长为____.
11.如图,已知 AE,CF 是锐角三角形 ABC 的两条高,且 AE:CF=3:2,试求 sin∠BAC:sin∠ACB 的 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