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湖梅梁湾冬季水_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太湖梅梁湾冬季水_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太湖梅梁湾冬季水_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太湖梅梁湾冬季水_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太湖梅梁湾冬季水 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李香华1

胡维平

2**

杨龙元2 张发兵3 胡志新

2,4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南京210008;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3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030;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 要 应用静态箱式法对太湖梅梁湖区冬季(2003年12月23日8:00~26日6:00)的水气界面CO 2通量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共测得60组数据,分析了梅梁湾湖区CO 2通量的冬季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较好,风速较小情况下,白天梅梁湾湖区为CO 2的汇,极大值出现在14:00时,其平均CO 2通量为-3.01mg m -2 h -1;夜间梅梁湾湖区CO 2通量值为-0.897~1.006mg m -2 h -1,其平均通量为-0.02mg m -2 h -1;在阴天、风速较大时,湖区CO 2通量日变化与前面有较大差异,表现为CO 2的强源,最大CO 2通量达到76.53mg m -2 h -1。关键词 太湖梅梁湾,水 气界面,CO 2通量,日变化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12-1425-05

Diurnal variation of carbon dioxide f lux on w ater air interface of Meiliang Bay,Taihu Lake in wintertime.

L I Xiang hua 1,HU Weiping 2,YAN G L ong yuan 2

,ZHAN G Fabing 3,HU Zhixin 2,4(1Jiangs u Hy drology &Resources Sunkr y Bur eau ,N anj ing Br anch,N anj ing 210008,China;2N anj ing I nstitute of Geogr ap hy and L imnology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N anj ing 210008,China;3S hangnai Environmental M onitor ing Centr e,Shanghai 200030,China;4Gr 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Beij ing 100039,Chi 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12):1425~1429.

Emplo ying statistic box method,this paper monito red 72h cont inuously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arbon diox ide flux on the w ater air inter face of M eiliang Bay,T aihu L ake in wintertime.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in clear and breezy days,water was the sink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at daytime,and its carbon diox ide flux was about zero at night,w ith the mean values of carbon diox ide flux being -3.01and -0.02mg m -2 h -1,re spectively.But,in cloudy days and after a durative gale,w ater was a strong source of atmospher ic carbon diox ide,w ith the max imum value 76.53mg m -2 h -1.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wind speed had a sig nificant ef fect on CO 2flux in wintertime.

Key words M eiliang Bay of T aihu L ake,w ater air interface,carbon dioxide flux ,diurnal variation.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ZCX1 SW 01 1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100)。**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4-12-13 改回日期:2005-02-28

1 引 言

自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人为CO 2排放量的增加,大气中CO 2含量也正逐年增加,CO 2、CH 4等气体的 温室效应!已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10,13]。据估计,到下世纪,人类活动将使大气CO 2浓度增加1倍,到那时,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2~3?

[7]

。这将使全球产生一系列可

怕的变化,例如,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变小等[23]。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蓄积是全球变化科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湖泊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水 气界面、水 陆界面、水 沉积物界面的碳交换不可忽视[17,19]。据初步研究,全

球湖泊对大气CO 2的贡献达每年1 4#1014g,这个量相当于由陆地江河向海洋输入有机碳和无机碳总

和的一半[16]。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湖泊对大气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湖泊水 气界面CO 2通量不仅对碳循环规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研究湖泊富营养化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家,湖泊总面积达9 1#104km 2以上[3],所以研究湖泊碳循环对我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将关系到我国未来的能源政策和农业政策的制定,以及怎样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 gy 2005,24(12):1425~1429

架公约。

本文应用静态暗箱法,对太湖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梅梁湖区进行了单点水 气界面CO 2通量冬季日变化观测,并分析了其成因和影响因子。

2 材料与方法

2 1 采样点设置

采样点设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附近,位于梅梁湖区。梅梁湖区是太湖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区,藻类水华暴发频繁。2003年8月份该湖区总氮含量达到3 88mg L -1,总磷含量达到0 302mg L -1,叶绿素含量达到90 1 g L -1,为超5类水。

2 2 样品采集 分析方法

样品采集 分析方法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10],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农田静态箱法类似是用已知容积和底面积的密闭无底箱体(一般由不锈钢制成)将要测定的水表面罩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抽取箱内气体,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然后根据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计算被罩表面水-气间微量气体的交换速率。该方法具有易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本次实验的采样设备主要由采样箱、导气管和针筒组成[6,12]

。采样箱为高50cm 、直径30cm 的不锈钢铁桶,由于水具有流动性,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也能进入采样箱内,因此采用暗箱观测水 气界面CO 2通量与观测陆地有所不同。采样前先使桶内充满空气,然后倒置于固定在水面上的支架上。采样时开启箱内混合设备,使箱内气体混合均匀。然后用针筒抽取桶内气体100m l 。3箱同步采样,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为15min,3个桶采完一遍后,即进行下一轮采样,共采集4次。在最后一针采气的同时采集桶外空气样。完成一次完整采样需60m in 。

每次采气过程中,同时采集表层湖水,与样气一起送入实验室,分析其pH 值、电导率、碱度、叶绿素含量,实验分析方法参见文献[9]

2 3 计算方法

根据分析结果(气体的浓度值),求出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C / t ),再根据下式计算水气界面CO 2的交换通量[6,8,11,12,20]。

F =

V

A #P P 0#T 0T # C

t

式中,F 为气体的交换通量,其中V 为箱内口气体积, 为标准状态下各气体的密度,A 为箱子覆盖面积,P 为采样点处的大气压,P 0和T 0为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绝对温度和气压。T 为采样时该点的绝对温度, C 为气体在采样时间间隔内的浓度差, t 为采样时间间隔。

3 结果与分析

3 1 CO 2通量及部分水质状况

太湖梅梁湾湖区的初始观测时刻(12月23日8:00)天气晴好,水面风平浪静,12月23日8:00~25日5:00之间大部分时间风速为零,最大风速在3 0m s -1左右,直到25日凌晨6:00开始刮大风,风力骤增至5 95m s

-1

,最大风速达到8 15m

s -1,而且天气也开始由晴转阴。3d 来该测点的风速、水温、叶绿素含量、碱度及CO 2通量见表1(文中所有的CO 2通量值正值均代表CO 2从水体进入大气,负值均代表CO 2从大气进入水体)。

表1 12月23日8:00~26日6:00梅梁湾湖区风速、水温、叶绿素、碱度及碳通量

Tab.1 Valu es of wind speed,temperatu re,Ch la,alkalinity and CO 2flux in Meiliang Bay from 8:00of 23to 6:00of 26December 时间风速(m s -1)叶绿素( g L -1)碱度(mg L -1

)CO 2通量

(mg m -2 h -1)23日8:002 009 902 311 9710:000 6511 382 36-3 4712:000 3517 332 34-4 6314:003 005 782 23-8 9016:0009 902 26-

5 3618:000 3310 462 260 3621:0002 892 300 260:000 232 292 25-0 343:0003 182 26-0 666:00

02 232 28-1 9524日8:000 652 932 28-1 2510:002 0013 062 26-6 7012:000 858 482 24-3 0814:0006 032 28-4 1716:0009 492 290 3818:000 102 232 27-1 2421:001 672 262 30-1 690:002 670 002 230 343:005 901 982 25-0 106:00

7 150 002 283 9725日8:008 000 002 30-3 8110:008 152 122 300 4312:007 002 122 30-4 2914:006 000 002 3210 9716:005 4313 062 4859 4918:003 2317 632 4676 5321:002 1019 592 3839 660:004 0017 022 4357 053:006 5010 042 4033 031426 生态学杂志 第24卷 第12期

从表1可见,第一个24h 的观测通量与第二个24h 观测通量比较相似,白天均为CO 2的汇,夜间CO 2通量几乎接近零值。这表明在日照较好风速较小时,冬季梅梁湖区为CO 2的汇,早晨随着日照逐渐增强,水体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水体吸收CO 2的量逐渐增多,到14:00时左右CO 2通量达到极大值为-6 54mg m -2 h -1,后随着光合作用的减弱,呼吸作用的增强,水体由CO 2的汇逐渐转为源。且由于冬季水生生物较少,呼吸作用较弱,温度变化导致的CO 2的溶解度变化对CO 2通量的影响也较大,夜间温度的降低,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所以夜间部分时间仍为CO 2的汇,到凌晨6:00左右,达到一天源的极大值为1 006mg m -2 h -1。在风力较强、日照较弱情况下,梅梁湾湖区CO 2通量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由于天气转阴,光合作用较弱,8:00~12:00,CO 2通量为弱的汇,12:00以后,湖区逐渐转为CO 2的强源,到晚上6:00达到源的极大值为76 53mg m -2 h -1。之后风速下降,CO 2通量也开始下降,26日早晨6:00时CO 2通量为7 37mg m -2 h -1。3 2 影响CO 2通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与水体之间CO 2的交换通量受风速、水温、碱度、碳酸盐的分解及生物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5]

。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得出一个生态系统是纯粹的源或汇的结论[21]。由这次水 气界面CO 2通量观测结果可见,风速是影响水 气界面CO 2通量的重要因素。在风速较小且天气晴朗时,冬季梅梁湾为大气CO 2的汇,但在风速较大的阴天,则为大气CO 2的强源。Wanninkhof

[22]

认为风速与海 气界面

CO 2通量的计算公式可表达为:

F co 2=k 87 6a([CO 2W ]-![CO 2a])式中,!为CO 2的溶解系数,a 为CO 2的化学加速系数,k 为气体交换系数,k 与风速有密切关系,其与风速关系的表达式为:

k =0 17u u <3 6m s

-1

k =2 85u -9 653 6m s -1

-1

式中,u 为风速[14,18,22]。由此可见,风速与海 气界面CO 2通量的绝对值成正比关系。从观测结果来看,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 太湖梅梁湾湖区中,CO 2通量绝对值与风速间的对应关系在风速较小时相当明显(图1a)。风速增大,水 气界面CO 2的交换速

度都增加,风速减小,其交换速度相应减小。从而使

得水 气界面CO 2通量相应地增加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风应力将使水表面破碎,增加水气接触面积,易于溶于水中的CO 2进入大气,而风浪过后,藻类漂浮于水面,藻类的光合或呼吸作用将使表层水CO 2分压降低或增加,从而使水 气界面CO 2通量明显得增大或减小[6]

。但在风速>3 6m s -1

时,CO 2通量与风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图1b),刚起风时,CO 2通量数值与前面相差不多,但在大风持续一段时间后,CO 2通量大幅度增大,这可能由于在浅水湖泊,较大的风速持续一段时间后,可使水体风浪随之大幅度增大,搅动水体,引起底泥悬浮,底泥中碳酸盐溶解于水体,造成水体碱度升高,碱度升高后,促使更多的CO 2由水体释放到空气。

图1 CO 2通量与风速的变化

Fig.1 Variation of CO 2flux and wind sp eed a)12月23~25日;b)12月25,26日.

由图2a 可见,随风速的变化,CO 2通量与碱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风速较大时,太湖梅梁湾水体的碱度逐渐升高,CO 2通量也随之升高,CO 2通量与碱度的相关性达到0 78(图3a),说明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太湖梅梁湾CO 2通量与碱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温度为影响CO 2溶解度的另一重要因素。温度一方面可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太阳光辐射增强,水体温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增强,有利于CO 2从大气进入水体;太阳光辐射减弱,水温降低,光合作用减弱,有利于水体中的CO 2进入大气。另一方面气体在水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温

1427

李香华等:太湖梅梁湾冬季水 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图2 水体温度、碱度与CO 2通量随时间变化Fig.2 T emporal variation of alkalinity,w ater temperatu re and CO 2flux a)碱度与CO 2通量;b)12月23~25日水体温度与CO 2通量;c)12月25,26日水体温度与CO 2通量

.

图3 水体温度、碱度与CO 2通量的相关性

Fig.3 Correlations between CO 2flux and alkalinity and water tem perature

a)碱度与CO 2通量;b)12月23~25日水体温度与CO 2通量;c)12月25,26日水体温度与CO 2通量.

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有利于CO 2从水体进入大气;温度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有利于CO 2从大气进入水体。由图3b 可见,在风速较少情况下,CO 2通量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说明在冬季水体温度对气体在水体中的溶解度的影响较小,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在风速较大时,CO 2通量与温度几乎不再具有相关性。 CO 2在水体表面和大气圈之间交换的另一个重要控制因子是水生生物的生物泵作用[4,5]。生物泵主要依靠水生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湖泊水体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湖泊水体中溶解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水体CO 2分压降低,大气中的CO 2进入水体。在湖泊的初级生产过程中,还需从湖水中获取磷酸盐和硝酸盐,这将使水的碱度降低,并导致CO 2分压降低,促使CO 2从空气进入水体。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刚好相反,它释放CO 2,使水中CO 2的分压增加,进而使CO 2从水体进入空气。

此次实验结果可看出在风浪较小情况下,CO 2

通量与水体表面的叶绿素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图4a),其负相关性达到0 70,这主要由于白天太

阳辐射增强,藻类趋光上浮,并利用光合作用,吸收水体的CO 2,水体CO 2含量减少,导致CO 2从大气

图4 碳通量与叶绿素变化

Fig.4 Temporal variation of CO 2flux and Chl a a)12月23~25日;b)12月25,26日.

1428 生态学杂志 第24卷 第12期

进入水体。夜间水体的CO2通量主要由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控制,呼吸作用释放CO2,导致CO2从水体进入空气。而在风浪较大情况下,叶绿素与CO2通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图4b)。

4 结 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冬季晴好天气,太湖梅梁湾水 气界面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是CO2的汇,夜间则接近为零,总体上仍为大气CO2的汇。在水面风速较大时,由于受底泥悬浮后底泥中碳酸盐溶解的影响,太湖梅梁湾湖区主要为CO2的源。从此次CO2通量观测实验分析结果可看出,在湖面风速较大时,CO2通量日变化趋势与风速较小时已完全不一样,可见风速对浅水湖泊CO2通量的影响颇为重要。其次,按照生物泵原理夜间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已停止,其呼吸作用产生CO2气体,此时水体应该为大气CO2的源,但从此次结果来看,夜间CO2通量有部分为负值,即为大气CO2的汇。这主要由于在冬季,水生生物相对较少,生物泵对CO2通量的影响相对较弱,夜间水体温度降低,水体中CO2的溶解度升高,导致CO2由空气进入水体。这同时也说明在冬季自然因素风速、碱度、温度等对CO2通量的作用明显比春季藻类较多情况下[6]要高得多。

参考文献

[1] 于贵瑞.2003.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

[M].北京:气象出版社,2~3.

[2] 王伟强,黄宣宝,张远辉.1997.东印度洋海 气二氧化碳分压

差及其通量研究[J].台湾海峡,16(4):403~408.

[3] 王苏民,窦鸿身.1998.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

~2.

[4] 孙云明,宋金明.2002.中国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

究的主要进展(1998 2002)[J].海洋科学进展,20(3):110~

118.

[5] 严国安,刘永定.2001.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2

的汇[J].生态学报,21(5):827~833.

[6] 张发兵,胡维平.2004.太湖春季水 气界面碳通量日变化研究

[J].生态环境,13(2):27~33.

[7] 张 滨,马黎明,乔 然.1996.海水中总溶解CO2的测试方

法和计算[J].海洋预报,13(1):76~79.

[8] 金 心,石广玉.2001.生物泵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J].大

气科学,125(5):683~688.

[9] 金相灿,等.1990.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M].北

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0] 陈泮勤,郭裕福.1993.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和进展[J].环境

科学,4:16~23.

[11] 陈毅凤,张 军,万国江.2001.贵州草海湖泊系统碳循环简单

模式[J].湖泊科学,13(1):15~19.

[12] 曹景蓉,洪业汤.1996.贵州郊区水稻田甲烷释放通量的研究

[J].土壤通报,27(1):19~22.

[13] 詹滨秋,赵永平.1989.CO2、海洋和气候[J].海洋与湖沼,20

(1):92~99.

[14] Bates NR,M erlivat L.2001.T he influce of short term w ind vari

abili ty on air sea CO2exchange[J].Geop hys.Res.L ett.,28

(17):3281~3284.

[15] Bisw as H,M uk hopadhyay SK,De T K.2004.Bio genic controls

on the air w ater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in th e Sundarban man

grove envi ronment,northeast coast of Bay of Bengal,India[J].

L imnol.Oceanogr.,49(1):95~101.

[16] Coleetal JJ,Caraco NF,Kling GW,et al.1994.Carbon dioxide

supers aturation in the surface w aters of lakes[J].Science,265:

1568~1570.

[17] Frankignoulle M,Abril G,Borges A,et al.1998.Carbon dioxide

emission from European estuaries[J].Science,282:434~436.

[18] M aclntryee S,Wanninkhof R,Chanton JP.1995.Trace gas ex

change across the air w ater interface in freshw ater and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s[A].In:M aston PA,eds.Biogenic T race

Gases:M easuring Emissions from Soil and W ater[C].UAS.

Blackw ell S cience,52~97.

[19] M e ybeck M.1993.Ri verine 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carbon:Source,

global typology and budget[J].Water Air Soil Poll.,70:443~463.

[20] M ukherjee B,Pandey PN,Singh S N.2002.M athematical model

i ng and s ystem analysi s of inorganic carbon in the aquatic envi

ronment[J].Ecol.M odel.,152:129~143.

[21] M ukhopadhyay SK,Bi sw as H,De TK,et al.2002.Impact of

sun darban mangrove biosphere on the carbon dioxide and me

thane mixing rati o at the NE coast of Bay of Bengal,India[J].

A tmos.Env iron.,36:629~638.

[22] W anninkhof R.1992.Relationship betw een w ind speed and gas

exchange over the ocean[J].Geop hy.Res.,97:7373~7382. [23] Wong CS.1983.M arine carbon research[A].In:Page JS,eds.

Annual Review of Activities[C].S idney:Institute of Ocean Sci

ences,48~49.

作者简介 李香华,女,1974年11月生,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E mail:x iang zi00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13197418.html,

责任编辑 李凤芹

1429

李香华等:太湖梅梁湾冬季水 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426-89 1989-12-05发布1990-06-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宜和范围 1.1 主题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控制区划分和标准分级、污染物分类和标准值、其他规定、标准的实施。 1.2 适宜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境内排放水污染物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 2 引用标准 GBJ48 医院水排放标准(试行)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BG4914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BG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控制区划分和标准分级 本标准根据地面水水质规划、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水质现状、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差别,将全省划分为五类控制区。 3.1 特殊控制区,指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水体保护区,不得设置排污口。其他水体保护区,在本标准颁布之日后,不得新建污染水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的排污口。本标准颁布之日前已建成的排污口和非工业设施的排污口,执行一级标准。 3.2 一类控制区,指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经济渔业水体保护区和海水浴场。 本控制区内,在本标准颁布之日后设备的排污口,执行一级标准;本标准颁布之日前已建成的排污口,执行二级标准。 3.3 二类控制区,指附录1规定的除特殊控制区和一类控制区以外的地区。本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执行二级标准。 3.4 三类控制区,指附录2规定的除特殊控制区和一、二类控制区以外的地区。本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执行三级标准。 3.5 四类控制区,指除特殊控制区和一、二、三类控制区以外的全省其他地区。本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执行四级标准。 3.6 各控制区当执行相应级别标准,受纳水体不符合功能水质要求时,可对排污口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满足功能水质标准。 4 污染物分类和标准值 4.1 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水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有害物质。 4.2 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污口取样,其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不准稀释排放。 表1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mg/L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二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大,污水处理水平低,江湖水质日趋恶化;三是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四是局部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五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和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及水价偏低等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多方面技术,将基础信息的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局部地表与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图形显示等融为一体,集成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等。 为更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和功能,建成一个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平台,系统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与先进性并重原则 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先进,把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融入到系统的开发中,真正做到数据与图形相融合、GIS与数学模型相结合,把科学计算的结构通过三维情景表现和动态显示的形式直观表现。 2.开放性原则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因此,本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软硬件方面,保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今后系统不断地升级完善。 3.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硬件建设、数据库开发、代码编码、计算方法、分析评价、系统集成等均将采用标准化方法。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的,都将严格执行,没有标准或规范的,采用通用做法。 4.易学易用易维护原则 系统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系统开发应考虑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友好的系统界面,使其操作直观、简便,易维护。

有关太湖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汉语1602班田浩然1150116208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a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用水资源短缺,废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水环境急剧恶化等许多问题。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水资源管理中对复杂用水过程,不同用水目标、不稳定的自然来水条件、水体承载能力等及时作出科学决策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业务系统,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决策,系统分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侧重于水资源的管理,水量的计算和分配,用水过程的管理;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侧重于水体的承载能力计算,水环境质量监测,纳污能力分析,污染源管理和事务处理。 功能结构见下图: 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 ★旱情、墒情监测子系统:通过遥感、遥测手段采集旱情、墒情数据,建立旱情、墒情分析模型,对的土壤的旱情、墒情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根据地下水长观井的水位、水量、水质和地下水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测数据,建立地下水运动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模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化作出反映并对区域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 ★引水口水量监测子系统:对引水口的实时引水流量、日均引水流量、累积引水量等引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 ★需水量统计: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分别建立相应的需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子系统:通过年度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和调度方案自动生成模型体系的运算,得到各种不同的年度流域可供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方案集及其计算结果,从而为调度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系统显示流域降水、月旬径流预报结果、水库前期蓄水量、水质等实时信息以及用水计划、水库运行计划和水库特征、灌区作物灌溉定额、流域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等背景资料,将计算结果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进行显示,并对部分重要结果实现三维模拟仿真显示。 ★方案评估子系统: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各种方案的分类入库存储和调出、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优选出的实施方案,可根据方案计算结果直接生成固定规格的调度文件。对系统自动生成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供调度部门选用作决策支持。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307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307—2005 1 范围 本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级规定了75种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辖区内现有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 技术内容 2.1 标准分级和限值 2.1.1 北京市五大水系各河流、湖泊、水库水体功能划分与水质分类见《北京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京政函[1998]18号)。 2.1.2 在划定的II、III类水体功能区内,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的排污口应按照水体功能的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在已进行污水截流的其他水域也禁止新建排污口。 2.1.3 排入北京市II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其中:向《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排放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A;排入其他II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B,限值见表1。 2.1.4 排入北京市III、I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二级限值,限值见表1。 2.1.5 排入北京市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三级限值,限值见表1。 2.1.6 排入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限值,限值见表2。 2.1.7 排入未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体的功能,分别执行本标准2.1.3、2.1.4、2.1.5的规定。 2.2 其他规定 2.2.1 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须符合GB 8703的规定。 2.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执行本标准中一级限值A,限值见表1。 2.2.3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外的II 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执行GB 18918—2002表1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以及表2、表3的有关规定。 2.2.4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III、IV、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执行GB 18918—2002表1中一级标准的B标准以及表2、表3的有关规定。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简介)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1 方案概述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信息采集监测,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展示、统计分析与整理,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查询服务,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预警信息,满足相关人员对水资源信息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 2 总体框架 门户库 综合业务库数据服务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基础层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基础网络环境以及服务器硬件环境 对内业务应用门户系统对外公众信息门户系统 应用交互 业务应用 信息服务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水资源信息服务 水资源业务 管理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水资源应急 管理 系统首页 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应急数据库 调度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信息门户发布数据库业务门户发布数据库 CA 服务工作流引擎门户环境GIS 平台 报表制作工具 …… J2EE 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业务管理数据库 基础服务专题数据服务实时数据服务中央级信息服务流域级信息服务其他服务 服务接口 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 系统管理 图 1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图

图 2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图 3主要功能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首页、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1)首页 首页包括调配信息、红线信息、监测信息、统计信息、应急事件动态、资料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展示。 2)三条红线管理 三条红线管理包括用水总量红线管理、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用水效率红线管理。 3)监测信息服务 监测信息服务包括水量监测、水质监测、用水效率监测。 4)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包括流域概况、项目概况、取用水户、水功能区信息的专题展示。 5)综合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包括业务管理、调配信息、应急管理信息。 6)信息发布管理

灯具数量计算公式与光通量表

计算公式: 灯具数量=(平均照度E×面积S)/(单个灯具光通量Φ× 利用系数CU ×维护系数K ) 室内灯具平均照度计算公式 平均照度(Eav)= 单个灯具光通量Φ×灯具数量(N)×空间利用系数(CU)×维护系数(K)÷地板面积(长×宽) 因为误差总是存在:20%-30%,所以建议使用专业的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精确计算,而对于特殊或场地条件所限,而不能采用照明软件模拟计算时,在计算地板、桌面、作业台面平均照度可以用下列基本公式进行,略估算出灯具照度(勒克斯lx)=光通量(流明lm)/面积(平方米m^2) 即平均1勒克斯(lx)的照度,是1流明(lm)的光通量照射在1平方米(m^2)面积上的亮度。 公式说明: 1、单个灯具光通量Φ,指的是这个灯具内所含光源的裸光源总光通量 值。 2、空间利用系数(CU),是指从照明灯具放射出来的光束有百分之多少到达地板和作业台面,所以与照明灯具的设计、安装高度、房间的大小和反射率的不同相关,照明率也随之变化。 常用灯盘在3米左右高的空间使用,其利用系数CU可取0.6--0.75之间; 悬挂灯铝罩,空间高度6--10米时,其利用系数CU取值范围在0.7--0.45; 筒灯类灯具在3米左右空间使用,其利用系数CU可取0.4--0.55;

光带支架类的灯具在4米左右的空间使用时,其利用系数CU可取0.3-- 0.5。 3、维护系数(K),是指伴随着照明灯具的老化,灯具光的输出能力降低和光源的使用时间的增加,光源发生光衰或由于房间灰尘的积累,致使空间反射效率降低,致使照度降低而乘上的系数。 一般较清洁的场所,如客厅、卧室、办公室、教室、阅读室、医院、高级品牌专卖店、艺术馆、博物馆等维护系数K取0.8; 一般性的商店、超市、营业厅、影剧院、加工车间、车站等场所维护系数K 取0.7; 而污染指数较大的场所维护系数K则可取到0.6左右。 (光源光通量)(CU)(MF) /照射区域面积 适用于室内,体育照明,利用系数(CU):一般室内取0.4,体育取0.3 1. 灯具的照度分布 2. 灯具效率 3. 灯具在照射区域的相对位置 4. 被包围区域中的反射光 维护系数MF=(LLD)X(LDD)一般取0.7~0.8 举例:1、室内照明,4×5米房间,使用3×36W隔栅灯9套 计算公式: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426-89 1989-12-05发布1990-06-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宜和范围 1.1 主题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控制区划分和标准分级、污染物分类和标准值、其他规定、标准的实施。 1.2 适宜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境内排放水污染物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 2 引用标准 GBJ48 医院水排放标准(试行)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BG4914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BG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控制区划分和标准分级 本标准根据地面水水质规划、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水质现状、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差别,将全省划分为五类控制区。 3.1 特殊控制区,指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水体保护区,不得设置排污口。其他水体保护区,在本标准颁布之日后,不得新建污染水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的排污口。本标准颁布之日前已建成的排污口和非工业设施的排污口,执行一级标准。 3.2 一类控制区,指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经济渔业水体保护区和海水浴场。 本控制区内,在本标准颁布之日后设备的排污口,执行一级标准;本标准颁布之日前已建成的排污口,执行二级标准。 3.3 二类控制区,指附录1规定的除特殊控制区和一类控制区以外的地区。本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执行二级标准。 3.4 三类控制区,指附录2规定的除特殊控制区和一、二类控制区以外的地区。本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执行三级标准。 3.5 四类控制区,指除特殊控制区和一、二、三类控制区以外的全省其他地区。本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执行四级标准。 3.6 各控制区当执行相应级别标准,受纳水体不符合功能水质要求时,可对排污口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满足功能水质标准。 4 污染物分类和标准值 4.1 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水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有害物质。 4.2 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污口取样,其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不准稀释排放。 表1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mg/L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 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 for electroplating (征求意见稿) DB44 ICS 13.040.40 Z 60

前言 .............................................................................................................................................. I 引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内容 (3) 4.1 区域划分 (3) 4.2 污染物排放限值 (3)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5) 5.1 污染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5) 5.2 污染物监测要求 (6) 6 标准实施与监督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质铝的测定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质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12)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规则进行起草,是在《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的基础上制定的广东省地方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本标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xxxx年xx月xx日批准 本标准于xxxx年x月x日首次发布,自xxxx年x月x日实施。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2版)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1号 (1996年6月14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7年9月2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5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9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2年1月1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太湖水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太湖流域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太湖流域实行分级保护,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五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至五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太湖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第四条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

城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城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李云范子武徐世凯万声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把数据库、GIS、水資源管理专业模型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出适用于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基础信息查询、地表水和地下水运动仿真、用水量统计、需水量预测、污染物扩散控制、水质监测、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二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大,污水处理水平低,江湖水质日趋恶化;三是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四是局部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五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和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及水价偏低等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等多方面技术,将基础信息的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局部地表与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图形显示等融为一体,集成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等。 为更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和功能,把建成一个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平台,系统开发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用性与先进性并重原则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_307-2005)

ICS 13.030.20 Z 60 备案号:17214-2005 DB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 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 307—2005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技术内容 (1) 3.1 标准分级和限值 (1) 3.2 其他规定 (1) 4 监测 (6) 4.1 采样点 (6) 4.2 采样频率 (6) 4.3 排水量 (6) 4.4 统计 (6) 4.5 方法 (6) 5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6) 附录A (9) I

DB11/ 307—2005 II 前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是在《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1985年10月15日发布)的基 础上,依据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规定了75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中一类污染物13项,二类污染物62项,比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多设立8项。 同时,本标准对北京市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等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对污染指标控制的总体水平严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中:44项指标的限值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当,23项指标的限值严于国家标准;对于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不设单位建设年限区分。 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北京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京政函[1998]18号)]。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声、董淑英、刘卫红。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指南

目录 第一章软件简介 (2) 第二章软件安装与运行 (3) 第三章基础数据 (5) 第四章取水许可管理 (7) 第五章收费台帐 (14) 第六章排污口管理 (17) 第七章节约用水管理 (20) 第八章辅助管理 (22) 第九章GPRS远程抄表系统 (24) 第十章虚拟VPN的组建方案 (32)

第一章软件简介 “SW5.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适用于Windows XP/2003/win7的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软件,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收费管理、节约用水管理、排污口管理等四大功能,涉及到取水许可登记、地下水位水质监测、远程抄表监控、计划用水考核、定额用水考核、自动建立缴费台帐、随时跟踪缴费情况等,可打印出月报表七类、季度报表五类、年报、其他报表十二类以及自动打印取水许可证,这些报表基本满足了水资源管理、节水统计工作的需要。只需输入原始数据,就能自动建立台账资料及统计各种数据,并打印出各类报表。 除上述的基本功能外,本软件的特点:一是建立了深井、取水口、排污口的电子分布图,并将每个点的信息动态地反映到分布图上;二是具备远程抄表监控功能,利用GPRS无线通讯服务,实时监测远程端的水表运行情况,及时掌握计量设施的状况。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监测深井地下水位。三是加强了收费管理、定额用水管理的功能,每个月根据抄表数据和缴费情况,自动给每个取水户建立缴费台帐,随时跟踪取水户的缴费情况,每个取水户的缴费情况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随时可以在局域网内查阅,加大对欠费的征收力度,提高征收到位率。自动计算工业产品取水单耗和生活户取水单耗,对使用市政管网水(自来水)的用户实行定额考核。四具有良好的用户数据接口,原有的基础数据可以自动导入本系统,本系统的数据也可以导出到excel等电子文挡。 为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提高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SW5.0水资源管理软件可以自由拷贝,免费使用,本软件只限于技术交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SW5.0 for windows,您在阅读SW5.0帮助文件时,建议您按照帮助文件的顺序阅读,特别注意绿色字体的重点部分。如果您在使用 SW5.0 for windows 时,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安装360杀毒软件的用户,运行本软件时,360会误报有病毒,请将本软件加入360白名单,大家放心使用,本软件绝无病毒。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前言 1998年国务院批复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九五”计划》),按照《“九五”计划》的要求,经过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努力,到2000年底,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水质有所改善。但是,距实现《“九五”计划》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部分目标没有如期完成。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体现了从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城市污染控制为主向城市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陆上污染控制为主向陆上与水上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湖滨带建设,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量,继续开展污染底泥疏浚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执法监督力度等措施。并对“十五”期间的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实施本计划必将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使太湖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一章总论 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 6.《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149-93); 8.《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 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1.《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 12.《国务院关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2号); 13.《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所引标准有新标准颁布,则执行新标准。 1.2 编制原则 1.2.1 以《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为基础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在《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中作了明确规定,应继续执行。经过“九五”期间的实践检验,“十五”计划需要加大城市及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补充有效控制磷、氮污染物的措施,启动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并发挥作用,重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使各项监督管理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上承“九五”,下接“十一五”,为实现2010年

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日期: 苏政发〔2007〕9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更是江苏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省在太湖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地区污染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恶化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是苏南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水污染治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太湖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太湖治理完成情况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下更大的决心,以更高的标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一场太湖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恢复太湖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使苏南真正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地区。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引流、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对太湖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和污染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建设调水引流工程,积极开展疏浚清淤和生态修复。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提高科技治污水平。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坚持依法治太、铁腕治污,切实加强环保执法监管,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太湖各市县行政交界断面的水质监测考核,确保水质达标。 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省政府调整、充实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太湖地区各市、县政府要全面落实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做到工作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督查考核落实,为太湖水污染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省级机关各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抓紧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太湖流域治污工作有关的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年要向上级政府报告目标责任履行情况。省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太湖流域各地污染物减排、主要断面水质和治污工程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切实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环保创建活动,形成治理太湖水污染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太湖水污染治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全民动员、全力以赴,以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推进水污染治理,努力实现太湖水质根本好转,为创造江苏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水资源是一类意义十分重大的资源,它的存在对于广大群众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因此必须要保护好水资源。而要想做好该项资源的保护工作,就要从管理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资源管理活动。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脱离不了信息系统,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来讲同样如此。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确保管理工作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作者在这个前提之下具体论述了系统构建有关的内容。 标签: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库;规划 最近几年,不仅我们国家,整个世界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源用量,如今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非常低,而需求量却相当大,供需矛盾十分显著。这就是当前的水资源现状,而要想积极应对这种现象,就要认真研究处理措施。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此我们可用正确的技术措施,确保水资源高效使用,这同样是当前整个世界的共识。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信息化体系,能够确保我们不定时的获取资源运用情况,了解水资源变化状态,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调控水资源,以综合全面的模式来掌握资源动态。结合随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特征,合理利用相关技术,努力打造既能够符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管理需求,又符合社会公众对相关信息需求的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水资源信息发布与水资源业务处理的协同管理。通过该系统,我们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获取水资源的变化情况,确保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1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构架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的网络信息和系统的硬件体系、应用软件系统、现场数据的收集与检测系统、数据的交换系统和整合系统组成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是根据水资源的目前状况,综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水资源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的技术,将对水资源基础信息的管理、水资源的规划等综合为一体,实现水资源基本信息、污染物的监测以及水资源的评价等功能,来实现水资源的技术管理。其中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由国家先进的系统分析、遥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分析技术以及科学的资源管理模型构成的。创建管理系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按照步骤开展。所以,在设计该系统框架的时候,必须秉承开放性理念,确保系统还能够继续发展,而且在开发系统的时候要意识到使用人的能力有高有低,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尽量的确保设计简单,界面直观,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各种人群都能够很好的操控系统。 2 系统支撑体系建设 通过上述,我们可知该系统非常复杂,它将信息体系以及决策体系和办公体

关于无锡水污染事件的案例分析

关于江苏无锡自来水污染的案例分析 环保安全g121杨光20120108103 事件概述: 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30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城区的大润发、家乐福等几家超市,发现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已被抢购一空。超市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上午开始出现市民抢购,到晚上货源就发生紧缺。一些小商店的纯净水也是一瓶难求,少数经营户还趁机提高了价格,原本6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了10元。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不少市民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买面包,他们担心用变质水做饭影响健康。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使用了包括平时用来深度净化的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污染来源和污染过程: 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根据专家的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的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这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警示作用: 客观分析,此次太湖突发性生态灾害,是天灾更是人祸,整个太湖流域地区都有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指出,太湖水环境关系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沿湖各地政府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远近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和事故防范工作,切实防止太湖流域水源地受到污染,确保城乡居民饮水用水安全,实行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污染问题。 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让无锡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提醒各级政府亟待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到环境优先,必须切实加大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力度,宁可适当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也不能为了税收和GDP指标而制造更大的环境危机。对于许多没有治理或治理不彻底的污染源,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治理或治理不达标就直接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太湖及

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 序号 控 制 项 目 标 准 值 25 总余氯 1 ) 2 ) /(mg/L) (直接排入水体的要求 ) 0.5 注: 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 余氯 6.5~ 10 mg/L 。 1.5h ,接触池出口总 2 )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做要求。 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污染物控制指标 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 1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1 粪大肠菌群数 /(MPN/L) 100 2 肠道致病菌 不得检出 3 肠道病毒 不得检出 4 结核杆菌 不得检出 5 pH 6~ 9 6 化学需氧量( COD ) 浓度 /( mg/L ) 60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g/( 床位· d)] 60 7 生化需氧量( BOD ) 浓度 /( mg/L ) 20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g/( 床位· d)] 20 8 悬浮物( SS ) 浓度 /( mg/L ) 20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g/( 床位· d)] 20 9 氨氮 /( mg/L ) 15 10 动植物油 /( mg/L ) 5 11 石油类 /( mg/L ) 5 1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mg/L ) 5 13 色度 /(稀释倍数) 30 14 挥发酚 /( mg/L ) 0.5 15 总氰化物 /( mg/L ) 0.5 1 6 总汞 /( mg/L ) 0.05 1 7 总镉 /( mg/L ) 0.1 1 8 总铬 /( mg/L ) 1.5 1 9 六价铬 /( mg/L ) 0.5 20 总砷 /( mg/L ) 0.5 21 总铅 /( mg/L ) 1.0 22 总银 /( mg/L ) 0.5 23 总α /( Bq/L ) 1 24 总β /( Bq/L ) 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