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第一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二、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与友期行.xíng太丘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友人惭.cán

2、学生试读课文,其余评点

3、学生听读课文,学习技巧

4、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积累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陈太友与友期.:约定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诚信

友人惭.:感到惭愧,意动用法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3、小组合作学习,翻译课文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正午(见面)。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先)走了,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了。”友人便发怒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你觉得文中的“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

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明事理、懂礼仪。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1、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2、你能说出这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你父亲”。

君: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称呼,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我父亲”。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鄙人②卑职③家父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令堂⑩犬子

敬词:④⑥⑦谦词:①②③⑤⑧⑩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与家父约在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主讲老师;陈少屏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 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1、释题: (1)、《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指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期;约定。 2、感知理解课文: (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呢?你们是否因为文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实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1.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 2.我们要注意什么?

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

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 余老师的开课是那么朴实,那么自然,那么简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我们一起读‘陈太丘与友期’,读——”接下来他出示了三个课堂阅读活动:朗读,练习,品析。 第一个环节:朗读。这个环节余老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两个层次。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划分好层次了,就等于概括了内容。余老师教学的推进很细致。首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用朗读表现课文的两个层次”。二是分工明确:“前三排读第一层次,后三排读第二层次。要求同起同落。”三是让学生读文、思考,尤其是让学生先商量一下读到哪儿,这是做到“同起同落”的一个保证。四是学生读课文,老师评价,“不错,很整齐,一下就读出了内容和层次。”五是请一位学生谈一谈为什么这样划分层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余老师提升式的小结:第一层讲的是陈太丘和他的朋友之间的故事,第二层讲的是陈元方与陈太丘的朋友的故事。这个环节的教学落实得扎扎实实。它的巧妙之点就是通过朗读让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很有新意。这又让我们知道,原来朗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文章读得有感情,还可以读出层次的美感。 第二个环节:辨析。余老师首先提出五个练习活动:一是找出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二是找出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三是找出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四是找出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五是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当时我们听课的老师在想,是不是问题难度有点大了,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叫“难易适中”。此版块的教学依然丝丝入扣的进行。先是引导学生读文,自主学习,每个同学任选一项。几分钟后,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的活动非常充分。最后是余老师的精彩讲解,体现出厚重而实在的文言词语的教学。如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字“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相委而去”的“相”,尤其是这个“相”,不听余老师讲课,我还真不知它可以译成“我”,“相委而去”就是“委相(我)而去”;如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尊”“家”,有浓浓的“古代称呼”文化;再如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信”和“礼”,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品析。余老师出示话题:从文章中的一个字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个词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句话读出了……之后,余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我从这个“久”字读出了元方的爸爸是个很讲信用的人,朋友发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思考,余老师巡视。几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充分自由的对话。这里,很细腻的品析了几处字词句的妙处。“尊君在否”的“尊”表现这位朋友还是有很高的修养的,用语文雅;“入门不顾”的“顾”用动作表达自己发脾气,写出了小元方是一个有脾气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是元方在给爸爸的朋友讲道理,他很有礼貌,也说明他受到的家教很好;“下车引之”的“引”还是用动作表达内心的感情,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用一个动作向孩子示好,求得原谅,朋友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还有一个“怒”字,“友人便怒”,“怒”字比用“骂”字好,一是写出友人的性格,是一个很率性的人。二是让我们想出了此时的外貌形态和心理活动。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余老师很自然地小结:“尊”“怒”“惭”“引”,写出了一位知书达礼的客人,写出了一位很率性的客人,写出了一位知错就改的客人,客人的多个层面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个小节可谓精巧,在品词析句中生成了对“客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这是最值得我们欣赏的一个亮点。 最后,余老师用“议”的活动收课——“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余老师让大家做笔记: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虚写手法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守信重礼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品行修养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元方的话语来点题的故事……

《世说新语两则》译文

《世说新语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不久,一会儿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才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

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顾:回头看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注释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

假字,通“否”。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时年:这年(那时)。非:不是。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示修饰。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感到惭愧。礼:礼貌。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已去:已经离开。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曰:说则:就是信(则是无信):信用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ou(三声)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七年级(上)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七年级(上)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与儿女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家中年轻一辈。2.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3.欣然:高兴的样子。 4.拟:相比。 5.差:大致,差不多。 6.未若:比不上。 7.聚:急速。 8.因:因为。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⑴文章第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⑵《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⑶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⑷主题:本文通过一日大雪,谢太傅与儿女共同讲论文义,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敏过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2.日中,正午时分。 3.至:到。 4.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5.戏:玩耍,游戏。 6.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7.已去:已经离开。 8.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9.信:讲信用。10.惭:感到惭愧。11.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12.顾:回头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⑴主题:本文通过元方斥责父亲朋友失约的事,反映了元方聪敏、机智的性格。告诫人做人要重礼守信。⑵文章中陈太丘之友与元方的性格?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1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读通读懂,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合作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1)关注下列词语的读音 与友期行相委而去非人哉友人惭太丘舍去尊君在不 (2)读准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1)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逐句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与:和时年:这年(那时)。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转折。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感到惭愧。礼:礼貌。引之:拉住。不:通“否”,是不是。已去:已经离开。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曰:说则:就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撰。古今异义词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剖析课文 1.对于故事结尾的“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你如何看待? 解答: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 2.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交代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背景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的朋友 ②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对话的地点是:门外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注意这些生字的常见搭配习惯。 2、反复朗读文言文,能够对照现代汉语译文和文下的注释,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对陈元方、友人做简单的评价。 3、理解“期”“舍”“顾”等一些古代汉语实词的意义,结合练习了解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或者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同意义。 4、能够对文言文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过程和方法: 1、导入故事,引出文言文教学 2、简介《世说新语》及作者 3、多朗读,这是学好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语感的最好方法; 4、重点字词的解义 5、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乃做人、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方法: 1、谈话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朋友相约一起外出,约定在某个地点集合,可是,过了5分钟,10分钟,朋友还是没有来,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怎么想?你是不是会继续等下去?如果迟到的是你,你会怎么说?如果在你迟到后,赶到目的地,发现朋友已经走了,你怎么办?怎么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陈太丘的儿子遇到这样的事情后的处理方法吧。 二、《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完美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结合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透过联想,获得体验。 2.掌握通解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发挥联想,注重体验,强调积累。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对文中“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 【教学难点】 对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通过联想,获得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 教师吟诵纪晓岚的《咏雪》,让学生猜测诗中写的是什么事物?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是的,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三读”通“文” 1.一读:阅读课下注释和手中的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二读: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并且描摹人物拟诗的语气。 3.三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七绝”通“意” 教师导学: 老师读完文章后,颇有心得,不禁诗上心头,为文章缀写一首“七绝”。 谢宅寒日齐聚会, 群子赏雪共拟句。 似是无奕女才气, 其然更有佳句在。 (教师引导以“七绝”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内容。) 1.谢宅寒日齐聚会。 教师提示问题: (1)谢太傅一家在“寒日”内聚集做什么? (2)你能够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家族?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引导。 2.群子赏雪共拟句。 教师提示问题: (1)学生谈自己对“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的理解。 (2)你能不能也以“雪”为喻,用一段文字描绘这“冬之灵”的美妙。(学生先自己写,然后交流。)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8课《短文两篇》之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阅读水平不高,文言语感弱,所以应多鼓励学生朗读并及时给予校正指导。在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极力激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感悟,认识到诚信懂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亲的朋友责难的故事。本文语言文字简洁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懂礼守信的优秀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很适合初一学生学习。 教学设想: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的尊严,机智应对父亲的朋友责难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我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朗读情感,通过预习检测、小组讨论明确和巩固文言词句,通过翻译了解故事大意,通过研读与探讨课文内容,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探究精神,最后加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信懂礼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拓宽思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 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 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 奋不顾身

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 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

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一〕京尹时期15-30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7岁升任尚书左朴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朴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2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撰有《世说新语》八卷,今本作三卷,还有36门.《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先想想,再来讲讲。 (先由学生想想,再由他们说说。) 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四岁画画的王冕、七步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也是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儿童叫什么吗?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先由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我们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2、推荐朗读 由学生自己推荐朗读课文,我们要大胆得尝试尝试,,在座的各位有个任务,要洗耳恭听,听后要谈谈,评评他们的朗读。(由两位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

同学的朗读已经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朗读,各位的工作要开始了。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的方面) (声音、语速、流利、字音、停顿、情感、自信、韵味等) (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讨论朗读中的注意点,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两句的语气要注意。) 4、分角色朗读 5、集体朗读 我们知道了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展示我们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齐读课文 6、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 1、质疑 文言文跟现代文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下面要做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找找不懂的字词句,四人一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的地方,再由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体学生中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2、检测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刚才问大家说没有疑问了,但是被我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下面来测测你们对短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期:乃:至:不:通假字“否” 去:惭:引:顾: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 3、同桌之间互译课文 4、教师质疑:

陈太丘与友期 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二、主要内容: 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2、层意: 第一层:友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经离开。 第二层:友得知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看重承诺,守时。 友: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知错能改。 总结:(不讲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元方: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行为方正,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总结:【是非分明、机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年少气盛】 三、字词积累及运用: 1、关键实词: 与:和、同。期:约会、约定时间。过:超过。至:到。舍:放弃、舍弃。戏:嬉戏、玩耍。委:放弃、抛弃。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行:相约同行。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2、关键虚词: 乃:才。便:于是、就。则:就。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 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 四.【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五.深层探究

(精品)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整理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 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元方/入门/不顾 四、重点字词翻译: 1.与友期.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去后乃.至(乃:才。) 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信.(则:就。信:讲信用,守信用。) 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五、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2.而: ①俄而.雪骤(与时间词连用,不译) ②相委而.去(连词,表修饰) (三)古今异义: 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②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四)词类活用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②友人惭.(意动用法。惭:对……感到惭愧)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问题梳理: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2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二、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与友期行.xíng太丘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友人惭.cán 2、学生试读课文,其余评点 3、学生听读课文,学习技巧 4、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积累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陈太友与友期.:约定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诚信 友人惭.:感到惭愧,意动用法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3、小组合作学习,翻译课文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正午(见面)。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先)走了,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了。”友人便发怒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