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运动图像问题

3、运动图像问题

3、运动图像问题
3、运动图像问题

§1-2.3 运动图象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t v t s --、图象的特点并理解其意义

2、会应用t s -图象和t v -图象解决质点运动的有关问题 【自主学习】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t s -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t v -图象)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t s -图象

t s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

运动的t s -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即v = ,如右图所示。 二、 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1. 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 。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

移,其位移为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 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a = , 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区分t s -图象、v t -图象

⑴如右图为v t -图象,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B A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作 运动。A 的加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 B 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 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

⑵如右图为t s -图象,A 描述的是 运

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B A 、的斜率为 (“正”或“负”)

,表示物1v

v

s

S 1S 2

体向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向 运动。A 的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 B 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B A 、两运动物体的t s -图象,由图象分析 A 图象与S 轴交点表示: ,B A 、两图象与t 轴交点表示: ,B A 、两图象交点P 表示: ,B A 、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典型例题】

1][例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s 6m/后,又以这个速

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2][例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 和BC ,A 和C 两点在同一

水平面上,斜面BC 比斜面AB 长(如右图示),一个滑块自

A 点以速度A v 上滑,到达

B 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

BC 滑下。设滑块从A 点到C 点的总时间是C t ,那么在下列

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v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

v

A

B c c c c c c

c c C D

【针对训练】

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1-0t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21-t t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2-0t 时间内火箭上升,32-t t 时间内火箭下落 C .2t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3t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0=t 时, 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 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1t t =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0t 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0t 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0t 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0t 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⑴、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⑵、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⑶、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0t 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 , 相距最大。 【能力训练】

1.如图所示,b a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Q P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 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

D . t -0,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可以看出物体 (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1

C . 加速度大小不变

D . 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t x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0x 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t v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s t 2=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s t 2=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s t 2=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s t 2=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t s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s t 1 B.当s t t 2=时,两物体相遇 C.当s t t 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s

D. 当s t t 3 时,两物体相距m s 1

6、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t v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b a 、所示. 在t 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7.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 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t v -图线如图所示,

则由图线可知( )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

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8.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t v -图线。已知在第s 3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

A .从同一地点出发

B .A 在B 前m 3处

C .B 在A 前m 3处

D .B 在A 前m 5处 9、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s 10~0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s 40~10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s 60~40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10.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①第h 1内. ②前h 6内 ③前h 7内 ④前h 8内

参考答案:

例1、如图所示,根据升降机的速度图象,则矿井的深度h 可由梯形面积得出:

h =

1

2

(10+25)?6 =105(m) 本题也可用平均速度求解,即先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每段的平均速度02

t

v v v +=,然后

根据s = vt 计算即可: (1)匀加速上升阶段:

h 1 = v 1t 1 = 02

v + t 1= 062

+?5 = 15(m)

(2)匀速上升阶段:h 2 = v 2t 2 = 6 ?10 = 60(m)

(3)匀减速上升阶段:h 3 = v 3t 3 = 02

v +t 3 = 602

+?10 = 30(m)

所以,矿井深度h=h 1+h 2+h 3=15+60+30=105(m ) 例2、C 针对练习:

1、B

2、A

3、AB

4、⑴正、负、正⑵负、正、负⑶a 、相同 b 、此时二者速度相同c 、增大、t 0 能力训练:

1、AC

2、BC

3、ACD

4、BD

5、ABD

6、AC

7、C

8、C

9、3m/s 2、为正;0,1.5m/s 2,负向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 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 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 图象和v-t 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一、运动学图象 1. 直线运动的x-t 图象 (1) 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 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2. 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1) 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 两种特殊的v-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图1

①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 . 自测 1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 —时间 (x -t)图象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第 4 s 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 0~ 2 s 内,甲、乙同向运动,在 第 4 s 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选项 乙的位移都是 2 m ,故平均速度相等, 选项 C 正确; 根据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 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 D 错误 . 自测 2 如图 3 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由此可知 ( ) A. 前 1 s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1 m B. 前 2 s 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2 m/s C. 前 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3 m/s D. 前 3 s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 在 v - t 图象中,相应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前 1 s 内物体的 位移大小 x = 12× 1× 2 m =1 m ,选项 A 正确;在 1~3 s 内由题图得,物体的加速度 a =ΔΔv t = 2~ 4 s 内两者反向运动,选项 A 错误; B 错误;由题图知在 0~4 s 内,甲、 如图 2 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 在

2007-2013七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物理)分类全解全析-考点3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3 牛顿运动定律 1 .(2008·新课标全国卷·T20)(6分)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小车向左运动,N 可能为零 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 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 D .若小车向右运动,T 不可能为零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对小球受力分析, 当N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右,加速度向右,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A 对C 错;当T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左,加速度向左,故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或向左加速运动,B 对D 错。解题时抓住N 、T 为零时受力分析的临界条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说明小球和小车只能有水平的加速度,作为突破口。所以正确答案为AB 。 【答案】:AB 。 2.(2009·新课标全国卷·T14)(6分)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解析】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A 错误;B 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错误;D 正确。 【答案】:BD 。 3.(2009·新课标全国卷·T20)(6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 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B 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知道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C 正确;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D 错误。 【答案】:BC 。 4.(2009·新课标全国卷·T24)(14分)

机械运动重难点考点

机械运动重点内容: 考点一: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长的估测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 换算:(换算时最好用指数幂,科学计数法) (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考点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常考分度值,刻度尺使用时的放、读、记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 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 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 ....; 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考点三: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中考常考内容)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考点四: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速度的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时间都有关系)(选择题) 考点五: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选择题)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中考常考内容) Ⅰ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1、会用图像计算速度; 2、会用图像比较速度大小; Ⅱ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考点六: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了解为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1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及问题类型 2.解题策略——数形结合解决动力学图象问题 (1)在图象问题中,无论是读图还是作图,都应尽量先建立函数关系,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规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读取图象信息或描点作图。 (2)读图时,要注意图线的起点、斜率、截距、折点以及图线与横坐标轴包围的“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尽可能多地提取有效信息。 考向动力学中的v-t图象 【例1】(多选)(2015·全国Ⅰ卷,20)如图1甲,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1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由v-t图象可求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v0 t1 ,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 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 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s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 度为s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 =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 答案 ACD 考向 动力学中的F -t 图象 【例2】 (多选)(2019·全国Ⅲ卷,20)如图2(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 =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图2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 s ~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 C.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3讲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第4讲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学习目标 运动图像图像Ⅱ、追及相遇问题Ⅱ 二、自学填空 大一轮P11 三、预习问题 1、x-t图像 (1)该图像能否描述曲线运动?(2)如何从图像上判断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3)如何通过图像计算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请比较它们20s内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4)请画一个表示物体做往返运动的x-t图像。 2、v-t图像 (1)该图像能否描述曲线运动?(2)如何从图像上判断速度的方向?(3)如何从图像上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判断加速度的方向?(4)如何理解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5)如图所示,乙物体何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何时加速度方向发 生变化,甲物体是否在做往返运动? 3、追及相遇问题 (1)匀加速追匀速、匀速(或匀加速)追匀减速,是否一定能相遇?被追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2)匀减速追匀速是否相遇,可能有几种情况?

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打点计时器有哪几种类型?都使用什么电源?打点周期是多少?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都记录了哪些信息? (2)如何通过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3)如果需要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像,描点之后如何作图?得到图像后如何根据图像求加速度? (4)什么叫系统误差?什么叫偶然误差? 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属于什么误差? 四、典型例题 《大一轮》P.12—例2、跟踪训练2-1;P.13—例3;P.18—例2、例3 五、提升训练 A组 《大一轮》P.14和P.19—高考模拟,提升训练 B组 《课时作业》(三)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六、课后反思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运动学图像得理解与应用 [方法点拨](1)x-t图象描述了位移得大小与方向、速度得大小与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t图象不就是运动轨迹。(2)v-t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得速度大小与方向,加速度大小与方向,位移大小与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得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得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t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得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B,A在西B在东,一辆匀速行驶得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得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图中t2=2t1,由图可知() 图1 A.小鸟得速率就是汽车速率得两倍B。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得大小之比就是3∶1 C。小鸟飞行得总路程就是汽车得1、5倍D.小鸟与汽车在0~t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t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得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得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得就是() 图2 3.(特殊图象)t=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得直线运动,时间t内相对初始位置得位移为x、如图2所示,错误!与t 得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得倾斜直线.则t=2s时质点得速度大小为() A。8m/s B.6 m/s2C。4 m/s D.2m/s 4.(a-t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得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得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得v—t图象正确得就是( ) 图3 5.如图4就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质点得位移—时间图象,P(t1,x1)为图象上一点.PQ为过P点得切线,与x轴交于点Q (0,x2).则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t1时刻,质点得速率为\f(x1,t1)B.t1时刻,质点得速率为错误! C.质点得加速度大小为错误!D.0~t1时间内,质点得平均速度大小为错误! 图4 6.如图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得直线运动得v-t图象与x—t图象(速度与位移得正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图5 图6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专题三牛顿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 (2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 2/严格相等。 m Fr GM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合 (2)公式:F ma = 合 理解要点: 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①因果性:F 合 3. (1 4.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 一般两种方法配合交替应用,可有效解决连接体问题。 5.超重与失重 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秤)的压力。(测力计或台秤示数)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N=G,视重等于重力,不超重,也不失重,a=0 当N>G,超重,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当N<G,失重,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 注:①无论物体处于何状态,重力永远存在且不变,变化的是视重。 ②超、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超重可能:a↑,v↑,向 例 度为 f1- h1= 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 v1=a1t1,③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2=v2(t2-t1)。④

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2=ma2,⑤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3=2 h=h h= 例B。它 A m A 令x2 定律可知 kx2=m B gsinθ② F-m A gsinθ-kx2=m A a ③ 由②③式可得a=④ 由题意d=x1+x2⑤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试题整理

考点1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点名片 考点细研究:本考点是物理教材的基础,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的考点有:(1)超重、失重;(2)连接体问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滑块滑板模型、传送带模型等。其中考查到的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25题、2015年全国卷Ⅱ第25题、2015年海南高考第9题、2014年北京高考第8题、2014年四川高考第7题、2014年大纲卷第19题、2014年江苏高考第5题、2014年福建高考第15题、2013年浙江高考第17题和第19题、2013年广东高考第19题、2013年山东高考第15题等。 备考正能量:牛顿运动定律是历年高考的主干知识;它不仅是独立的知识点,更是解决力、电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核心规律。可单独命题(选择题、实验题),也可综合命题(解答题)。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以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及应用为主,试题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上。 一、基础与经典 1.小明家住十层,他乘电梯从一层直达十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他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他先后处于超重、平衡、失重状态 D.他先后处于失重、平衡、超重状态 答案 C 解析小明乘坐电梯从一层直达十层过程中,一定是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匀速,最后向上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最初向上,中间为零,最后加速度方向向下,因此先后对应的状态应该是超重、平衡、失重三个状态,C正确。

2.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 A 解析放上小木块后,长木板受到小木块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在两力的共同作用下减速,小木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后,可能以共同的加速度一起减速,直至速度为零,共同减速时的加速度小于木板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故A正确,也可能物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较小,达到共同速度后物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给木板向右的摩擦力,但木板的加速度也小于刚开始运动的加速度,B、C错误;由于水平面有摩擦,故两者不可能一起匀速运动,D错误。 3.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方法点拨] (1)x -t 图象描述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 -t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2)v -t 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的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 -t 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 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 路牌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 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图中t 2=2t 1,由图可知( ) 图1 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 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 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 -t 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2 3.(特殊图象)t =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时间t 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 .如图2所示,x t 与t 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 A .8 m/s B .6 m/s 2 C .4 m/s D .2 m/s 4.(a -t 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图3 5.如图4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新课标)2020年高考物理考点汇总考点3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3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 (2020 ?福建理综?T16)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i 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 A 处滑上传送带。若 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 v -t 图像(以地面为参考 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 2 > V i ,则 A. t 2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t 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t 3时间内,小物块 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由运动图像得小物块的运动情况;结合 传送带判断相对运动情况,根据相对运动情况分析物块的对地位移与相对位移及摩 擦力的情况。 【精讲精析】选B 。由图乙可知t 1时刻小物块向左运动最远,t 1?t 2这段时间物块 向右加速,但相对传送带还是向左滑动,因此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 达到最大,A 错,B 对;0?t 2这段时间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t 2?t 3 小物块与传送带一起运动,摩擦力为零, C D 错。故选B 。 2. (2020 ?福建理综? T18)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 悬挂质量为m 和的物体A 和B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 m 且分布均匀,滑 4

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 大小分别为T i和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 i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A. T (m 2m2)m i g 1 m 2(mi m2) B. T (m 2m i)m2g 1 m 4(g m2) C. T (m 4m2)m i g 1 m 2(mi m2) D. T(m 4m x)m2g 1 m 4(g m2)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整体和隔离法、极值分析法等物理方法进行处理。 【精讲精析】选C。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的质量较大,由 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 匹一g,隔离物体A,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i 2m,m2 g, m1 m2m m2 将m=0代入四个选项,可得选项C正确,故选Co 3. (2020 ?江苏物理? T9)如图所示,倾角为a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 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 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a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 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 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明确两物块与绸带相对静止的条件,然后确定在不同条 A和B的拉力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版)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专题诠释】 1.x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 v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a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高考引领】 【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0到t =40 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 移是( ) A .0 B .30 m C .750 m D .1 200 m 【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 【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 s 内的位移为 ()()1104030m 750m 2 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BD 【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x-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CD 【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技巧方法】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类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将物体运动过程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过程或多个不同的状态,深刻理解加速度与合外力对应关系,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求解所求问题. 2.学会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归纳 一、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2.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哪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3.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v t =v 0+at ,s =v 0t +12at 2,v 2t -v 2 0=2as ,v -=s t = v 0+v t 2 等. 二、程序法解题 1.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 2.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状态. ②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③前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3.说明:在求解物体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即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为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程序法”是一种重要的基本解题方法. 分类剖析 (一)正交分解法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运动学图像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运动学图像的应用 执教者:田志刚 速度——时间图象特点: ①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 轴上方代表的“正方向”,t 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 ②“速度——时间”图象没有时间t 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画图要注意这一点; ③“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的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 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④“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1.(09·全国卷Ⅱ·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 B ) 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 3和0.28s D .3和0.28s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 t v a ??= 得 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 甲m F m F 31= ,得 3 =乙 甲 m m ,由 t s m a -===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2.(09·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 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BCD ) A .当A 、 B 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A 、B 的速度差最大 C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A 的速度达到最大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复习

2019年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复习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

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理想实验法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专题一: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一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突破1 对运动学图像的理解 专项1 位移—时间(x-t )图像 (1)位移一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一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 轴上方代表正方向,t 轴下方代表负方向;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位移一时间图象 (3)位移一时间图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典例1](全国卷Ⅲ)(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解析】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可知t1时刻乙牛速度大于甲牛逐度,A 错误.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B 错误.t1和t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明两车均在同一位置,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故C 正确;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相等的一个时刻,即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故D 正确 [答案]CD 专项2 速度—时间(v-t )图像 (1)速度一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也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一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为正,反之为负 (3)速度一时间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所围区域在时间轴上方(v 轴正向一侧)表示位移为正,所围区域在时间轴下方(v 轴负向一侧)表示位移为负 无论使v-t 图像还是x-t 图像,描述的一定为直线运动 (1)若x-t 图像为直线则质点做 匀速运动,斜率表示速度,若为 曲线,则为变速运动。 (2)在x-t 图像中,交点表示两 物体相遇 全方位理解x-t 图像 位移:2~4s 物体运动的位移是4m 速度:0~2s,v=1m/s,方向为正,3s 时v=-2m/s,方向为负 斜率v t x k =??=,k 的大小 速度的大小 K 的正负 速度的方向 性质:0~2s 做速直线运动,2~4s 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6s 静止 注:x-t 图中图线与时间围成的面积元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