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发展基金为例——

东北财经大学刘晓梅

慈善事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西方和中国各有所差异,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使它得到升华。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发展基金,就是慈善文化和社会政策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它使慈善文化得到升华,更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

一、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

中国的慈善事业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建立在志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它通过合法的社会中介组织,以社会捐献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途径,用于无力自行摆脱危难的受助者。它不仅是一种送温暖的关怀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自立自助。

社会保障则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全体国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他包括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非正式制度则包括慈善事业、社区服务、商业保险和企业年金等。非正式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这是我党第一次把慈善事业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如下几点:

第一、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正式制度的补充,需要从新认识和定位。

积德行善、扶贫济困是中华的美德。它虽然古已有之,但建国后的40年时间里却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官办的救灾济贫和福利。原来的救灾、扶贫等一些社会福利性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系统的各部门在做。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持续拉大,贫困人口、灾民、孤老残幼、失业人口等社会脆弱群体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援助,但政府不可能全部包下来,从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了内在需求;同时在一部分人的带动下,中国国民的慈善意识再度觉醒,中华优秀传统逐渐回归,慈善事业由此在中国由南到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政府和社会舆论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事慈善事业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不断涌现,慈善事业在中国开始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了。

第二、要做好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衔接

虽然东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不同,但每个国家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时,必须确认的是政府的社会救助事业和民间团体的慈善救助事业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国家和民间团体的责任明确,功能定位准确,促进慈善事业良性发展。

二、政府的社会救助和民间团体的慈善救助的功能和作用

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从宗教的慈善救助开始,《救贫法》的出现,标志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然而,《救贫法》也出现了狭路。一方面它的保障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它与慈善救济有重复支付的现象,所以必须明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救助和由民间团体实行的慈善救助之间的功能。同时,对救助对象的有关情报必须是官民共

有的。举办救助活动的有关团体,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应该能相互利用各自救助对象的名单,完善各团体之间的联络体制,相互介绍各自的业务,通过这些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

一般来说,在国家救助制度中购买不到的物品,或者不能支付的一些费用,可以期待民间慈善团体来解决。另外二者援助的对象有所差别,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被称为“穷困者”(destitutes)的阶层。而作为民间团体实行的慈善救助对象,是那些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只能确保有不充分的生活手段;处于接近依存性贫困(pauperism)的边缘位置,却过着独立生活的人们。他们是处于独立生存和“穷困者”这两个极端中间位置的,有向依存性“穷困者”转落的潜在可能性的阶层(处于低保边缘)。为了保障他们能保持自立,提高他们自助能力,由民间团体实行的慈善救助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就是抑制和预防这一阶层的转化。慈善组织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诞生的。所以慈善组织把它的活动的重点放在民间各个团体的慈善救助活动的协调上。慈善组织本身也实行救助活动,但这也只是协会活动的一小部分。

为了防止慈善救助的过度救助,或者说为了防止受救助的人堕落,慈善事业要组织化。也就是说慈善的救助活动和它的资源要有效率地分配。这里所说的有效率地分配是指活动和投入的资源能够期待有一定的效果。而所说的能够期待的效果,不言而喻是抑制和预防向依存性贫困层的跌落,并通过预防措施迈出走向独立劳动生活的第一步。从这一意义上说,慈善活动必须是讲究费用和效果相对应的科学预防。慈善救助活动虽然是民间的自发的行为,但决不是情绪性的共鸣或怜悯之心的流露。要对贫困和救济进行分析,救助活动也要进行彻底的记录、观察和调查。

另外,慈善的救助活动不仅要对资产和所得进行调查。而且还要对将来是否有道德上的改善可能进行判断。比如,把就业援助作为救助内容的时候,还要追求道德上的品质。也就是说,慈善的就业援助是救助那些有恢复就业生活潜在可能的人,或者说必须是为了“创造自助能力”的,所以,慈善援助是有选择的,要选择那些通过救助有达到自立的可能性的人。不象政府办的社会救助是一种无差别的,普遍的救助。有需求,符合条件就要给予援助。

从这一观点出发,慈善组织协会从三个角度定义了援助的必要。即成为慈善对象的必要条件是“一时的(temporary)”“例外的(exceptional)”“非自己原因的(causeless)”。像那些疾病、老龄和事业等可预测的,本人或集团可以通过加入保险等来预防。还有一些因为个人的原因如酗酒、懒惰造成的贫困,也不能成为慈善救助的对象。

三、慈善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慈善文化,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也关系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在当代中国,发展慈善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我国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由此而形成的志愿精神,慈善文化也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是体现了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是积极而健康的,对于发扬我国帮扶贫困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道德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总之,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慈善文化要有所作为。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具有稳定社会生活的补充作用,发展社会道德的基础作用,推动社会进步的载体作用。慈善事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挥着作用。

首先,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内容之一,可以补充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出现从市场核心位置被剥离出去的弱势群体,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政府虽然有社会保障的正式制度安排,但不可能全部包揽,通过慈善事业对不同的困难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帮助,使他们自立自助,实质上就上为国家分忧,下为普通百姓解愁。

其次。虽然我国有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但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慈善事业可以组织有能力帮助他人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捐献等途径,进行第三次分配,缓解和缩小这种差距,促进人们共同进步。

另外,慈善事业可以激励人们慈悲为怀,向善为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聚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发扬慈善文化、创新慈善文化,升华慈善文化

文化渊源无论如何长远,如果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慈善文化也是如此,而要使慈善文化得到创新、就必须努力做到在领导方式上有新转变,在发展思路上有新谋划,在实现途径上有新手段,在破解难题上有新举措。其中,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使慈善文化得到升华是最关键也是最紧迫的。

我国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为了和国际接轨,国内相继成立了一些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空缺。但由于多年人们的观念滞后和国内慈善事业的起步晚和运作机制的不健全,目前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仍然十分落后,慈善文化还没能形成一种氛围。主要表现在第一、慈善机构的数量少,慈善机构动员资源的能力差。落后首先表现在中国慈善机构的数量上。中国的慈善公益组织大约100个,而美国1998年豁免减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就有120万个。1998年,美国豁免减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掌握的资金总额为621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9%,而中国的同一指标不到0.1%。

第二、观念落后、慈善意识普及率低。观念落后也是造成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步履蹒跚的重要原因。尽管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慈善传统,但却一直未能发育出一个具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受法律保护的慈善领域。中国的慈善更强调给予者的大方和仁慈,更突出街坊邻里熟人间的互助。并不习惯向陌生人捐赠金钱。这种中国特有的由远及近,有亲及疏的慈善原则导致中国慈善事业的封闭性和内敛性。慈善的道德原则背离了慈善事业的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与慈善事业的开放性、广泛性、效率和公正等基本特征不相符合。由于慈善意识普及率低,慈善活动不多,慈善事业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慈善组织、慈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第三、慈善组织和活动缺乏法律规范。表现在中国没有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实体内容的法规条款或行政文件,如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如募捐善款、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支撑慈善事业、慈善机构的相关法律的不完备、乃至缺失,使得民间的慈善组织难以壮大。尽管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建立有关慈善组织登记管理方面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受到法制的积极促进或保护。相反,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慈善事

业的发展。它们所带有的控制、限制的基调和繁琐的手续规定及其制度性框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成为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同时,各种不同的法规制度之间以及其实施主体之间经常出现的摩擦和不协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邓国胜教授曾说,中国企业捐赠不积极,很多是制度上的原因:一是税收,目前国内法律不像欧美等国家,对慈善捐助并无免税待遇,善款仍然上税;二是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影响力不够,必须要发展民间组织。事实上,与发达国家慈善基金主要由私募基金组成相反,目前,国内各种慈善基金几乎全是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占有“一统天下”。税务部门规定,只有捐钱给国家主办的少数几个慈善机构才能得到免税的待遇。

第四、行政色彩浓厚。改革前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政府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当时的营利组织并不以营利为目标几乎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分支的慈善组织更无独立地位和自主权,一切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改革开放后,尽管有关的认识和政策有所松动,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倡导和支持很大,但大部分民间捐献仍被作为政府关怀和救助发散给受助对象。其实慈善事业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排斥政府干预的,因为政府的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性质背离捐献者的意愿。所以政府的管理理念与政府导向仍然是限制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说,我国绝大多数慈善公益机构为“官办”性质,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发展民间公益组织,就没有中国第三次分配的发展。社会学家卢汉龙也说,公益事业应该做“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事情,但在中国,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政府工作的延伸部分。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十分有效,但多少会挫伤人们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没有人会喜欢“压力捐赠”。

学者阮光明也说,由于基金会有官方色彩,政府首先考虑自己的形象问题,对公益基金的要求很严格,从人员福利、行政支出到基金的保值、增值手段都加以限制,现在看来有些做过了头。比如,其他国家允许基金会将募集到的资金的10%-40%用于行政和活动开支,但这里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这有助于树立基金会的良好形象,但也有负面影响:很多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无力聘请基金会所急需的法律、财会、评估、心理学等专门人才;为了基金安全这个至高无上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基金存在银行里。

最后,我国的慈善组织也存在内部缺陷。例如:部门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还不规范,慈善募捐的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慈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慈善事业的运行还缺乏透明度,慈善公益系统的自律还有待强化。概括而言,就是慈善组织还面临规范化、专业化、自律化建设的任务。北京市民政局宣教处主任孙志祥说更有利于鼓励企业长期捐赠的办法就是允许企业设立公益性或慈善性的基金。据了解,香港出现首位不幸殉职的医护人员后,香港工商界即发起“工商界关怀非典型肺炎受难者基金”。但目前在大陆成立基金会比较困难,国家的相关法律还有待进一步修订。

以上诸多问题的解决呼唤社会政策,需要社会政策高屋建瓴,使慈善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的同时得到升华。

五、大连市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发展基金的实践

1.大连市社区公共服务社的实践

大连市社区公共服务社是一个低保群体的社区互助组织。社员由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津贴的下岗失业人员组成,他们大都年龄大、无技能或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多数身受疾病和精神疾患(包括低智能者)的困扰,生活和精神状态都很困顿。

大连市第一个社区公共服务社产生于工人村街道,2001年5月以来在全市推开,至今85个街道和580多个居委会都设立了社、站两级机构,共有4万余人成为社员。

社区公共服务社社员参与的工作主要有1)保洁保绿、捐赠物资消毒装运、打扫卫生、

帮助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等社区公益劳动或活动;2)学习、联谊、观光、家庭互助互访等组织内的支持活动;3)手工编织、服装外加工、爱心超市、流动餐车、居家养老服务、粮油蔬菜配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以互助合作方式承揽的灵活性有偿劳动。

可是,公共服务社因没有实行专人专管,又缺少必要的物力财力的支持,最近的进展情况不尽人意。只有很少一部分服务社办的比较好,大部分也仅限于搞一点义务劳动,而义务劳动因没有回报,社员的积极性也不高。我们办公共服务社的宗旨就是要整合资源,为有劳动能力的社员找到工作,为一定就业愿望但并不能胜任持续岗位的成员提供社会支持和灵活性有偿劳动服务;更不能忽视的是为40%没有就业愿望的最弱能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和自我支持。

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促进社会流动能到最底层次,给最底层人以希望,使他们脱离现在社会的困境的同时,让市民看到我们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激励市民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具体的就是为了支持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健康发展,扶助该组织的社员通过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学习教育活动与灵活性有偿劳动,提高互助和自助能力,摆脱精神上的孤寂和困顿状态,逐步脱离贫困陷阱。在大连市慈善总会设立了“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基金”,对公共服务社给予支持和帮助。大连市这种帮助不但对全市4万余名社员,更对他们的家庭人口尤其是孩子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使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们不致因为眼前的困苦失去努力向上的信念和期望。

2.“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基金”

基金成立的目的,是通过支持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健康发展,扶助该组织的社员通过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学习教育活动与灵活性有偿劳动,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达到提高弱能人士互助和自助能力,摆脱精神上的孤寂和困顿状态,逐步脱离贫困陷阱,并以此促进社会互助风气,激发友爱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基金以支持大连市社区公共服务社以及公益慈善及社会福利相关事业,推动和谐社会为宗旨,所支持的各项事业是:促进公益慈善及社会福利相关事业,支持社区公共服务社参与的公益活动、公益劳动1和自我组织的自治性群体活动;协助弱势群体增进谋生技能,改善生活,支持社区公共服务社参加的和集体组织的适合社员特点的有偿劳动2,助其自立发展;推广帮助弱者和助人自助的社会风气,支持社区公共服务社参与的社区福利服务3;保护社区公共服务社社员的权利,支持街道专职社工为保障社员的基础权利和发展权利4而努力的各项活动;关注公益慈善及社区公共服务社相关议题的研究,支持街道专职社工进行社区公共服务社的发展策划;5支持街道专职社工和义务社工的培训活动,优先支持由街道社工规划和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社进行各项活动和劳动;接受大连市慈善总会指导办理的事项;其它有关公益慈善事项。

3.“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基金”的评价

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资金体现了慈善文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也使慈善文化得到了升

1指适合社员特点的集中性、集合性、一次性、简单操作性的集体劳动项目。

2指适合社员特点的手工式、家庭式、分散式、断续式的个体加工项目的组织工作。

3指对于社区的鳏寡孤独、残疾人、患大病重病者以及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服务。

4基础权利指维持社员生活和生存需要、使社员具备提升能力基础的权利,最低生活津贴仅仅是基础权利的一部分,社员还需要得到与其他社会成员同样的医疗卫生、家庭服务、文化参与的权利。发展权利指每个社员有不同于其他人的需求和爱好,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支持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5指帮助社员主动开发自己,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既参加公益劳动和公共服务又参加培训和文化活动,同时还参与经济活动和本社的管理活动。

华。同时它也符合我们党新时期的大政方针。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维持、推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有两种力量:物质与精神。弱势群体同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我们在给无助人群以物质援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不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不给他们以自立的力量,他们就永远不能自立。

社区公共服务社的社员们首先接收的是政府通过法律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只有低保是不够的。一方面给付额度有限,满足不了贫困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享受人员数量太多,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再加上这些人员也有一些就业和精神上的需求。需要通过社会政策,发扬慈善文化的优秀美德,发动社会力量,来实现和谐社会。

另外对企业来说,投入公益事业是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渠道,这种公众形象很健康。原来做企业宣传采用过很多形式,也很随机,需要找一个稳定的渠道。做慈善对企业是难得的机会,是非常好的渠道,有广阔的空间。

我们国家已经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们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要从"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支柱"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慈善工作的重要性。要按照"以德治国"和代表先进文化的要求,培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文化。慈善是高尚的德行,慈善事业是"阳光工程""民心工程"。推进现代慈善事业,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张占斌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发挥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经济调节和社会关系中的协调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要认真研究整体的制度保障、社会信用和发展理念三大问题 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和政府的推动,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稳步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三种类型的民间组织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国慈善公益组织和事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从国家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很不适应,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抓紧认真研究探讨解决。 第一,慈善公益组织和事业发展的法律框架急需构建与完善。我国政府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于1998年颁布了新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一年还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颁布了《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又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目前正在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修订。此外,民政部还有一些社会团体管理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法制环境。尽管目前已出台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但是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仍然不确定。根据我国现有的社团管理法规要求建立社团组织时,必须通过一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后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大量的官办民间组织的出现,政府仍然垄断着民间组织成立的决定权。由于这些限制,使许多真正从民间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由于无法找到主管单位,而无法在民政部登记获得合法的身份。另外,我国政府对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将组织的成立、管理、运行以至于最后解体都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合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往往不是半官半民的组织就是准政府机构。而真正的从民间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恰恰是由于现行制度的限制无法“合法地”纳入体制的控制之中,也很难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同时面临着法律和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现在,政府在针对民间组织的具体管理措施的立法上远远滞后于民间组织的发展。个案明显地表明,凡是比较成功的组织,都与创办者的特殊地位能取得政府的支持分不开,而他们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也在于如何被承认为非营利组织,取得合法运营的条件。在这方面,政府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过程。以前历次所颁布的社团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其主要精神大多以防范为主。2004年颁布的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件》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并借鉴国际经验而制定,在精神上和具体细节上比以前都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除强调“管理”外,增加了“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基金会的财产和收入受到法律保护的内容;纯民间的公益基金会的地位首次得到承认。尽管现在《新条例》还不完善,但也足以对民间公益力量起到鼓舞作用,引发新的捐赠行为和基金会的成立。同时,当前造成各种民间组织的艰难处境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政府的法规和实际作为,《新条例》对此并未予以解决。概括起来仍是两大问题:一是注册难,二是税收优惠难落实。注册难主要难在必须有“主管单位”。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是上级干预过多,而是找不到单位愿意承揽这种增加责任,甚至担风险的事。何况公益事业面非常广,现有的政府部门无法涵盖丰富多彩的社会需求。许多很受社会欢迎的组织为找不

慈善公益宣传口号

慈善公益宣传口号 1. 大善若水,泽及万物; 2.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3.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 扶贫济困,功载千秋 5. 乐善助人,功德无量 6. 乐善好施,增福添寿 7. 天下一家,爱心无价 8. 携手慈善,共建和谐 9. 携手慈善,大爱无疆 10. 慈善,蓝天下的至爱 11. 慈善献爱心,真情暖人心 12. 慈善你我他,和谐千万家 13. 乐善好施,功德无量 14. 扶残济困,有你有我 15. 慈善在行动,你我不能少 16. 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 17. 社会总动员,慈心一日捐 18. 慈善奉献爱,情连你我他 19. 慈善献爱心,情系千万家 20. 温情系天下,爱心献中华 21. 慈心奉献爱,善行暖人心 22. 献一片爱心,留百世芳名 23. 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24. 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 25. 弘扬慈善之花,遍结慈善之果

26. 弘扬慈善文化,构建大爱中华 27. 铲除毒害,禁毒为民,造福社会 28. 帮困助学好风尚,敬老扶残真善举 29. 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 30. 参与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31. 春风吹暖大地,慈心感动云霄 32. 关注弱势群众,奉献一片真情 33. 播撒慈爱种子,浇灌善良花朵 34. 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 35. 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慈善事业 36. 慈善阳光耀云城,扶贫济困暖人心 37. 慈善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 38. 慈善公益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39. 慈善吹遍千万家,爱心温馨你我他 40. 春风吹遍千万家,慈善温暖你我他 41. 慈善·爱心·和谐,我参与我见证我分享 42. 你我多一份慈善,城市多一份和谐 43. 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 44. 建设富有人文关怀的慈善爱心城 45. 汇聚爱心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46. 弘扬人道主义,倡导帮困助残风尚 47. 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48. 关心社会,热心助人,鼎力支持公益事业 49. 发展慈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50. 发展云霄慈善事业,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51.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崇高事业 5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捐赠活动规划实施方案

慈善捐赠活动规划实施方案 策划书是写目标策划的书,是达成目标的路灯。以下是带给大家的慈善捐赠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慈善捐赠活动规划实施方案1 1.活动的目的; 增加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甘肃偏远山村的贫困儿童 二、活动的意义; 献出你的爱,倡导更多人为了公益而现身。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捐款 3.活动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视情况而定,周六和周日) 四个地点; 丹江市学校食堂门口等。 5.参与者; 组织材料电司团委针对人员;全校学生和一些校外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及其家属 6.活动的目的; 1.慈善捐款开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这件事交给宣传部,不管怎么样。但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捐款。提高物资运输票价,应由物资电力局团委全体成员组织。在市区筹集赞助大概需要4000元左右。商家赞助时可以直接提供商品和资金。如果商家有意愿,无法获得完全信任,可以登记相关信息,回来后报部门统一安排。安排统计员和值班人员(秘书处)寻找捐赠物品的存放地点(刘邓)。信息部门负责捐赠期间的人员流动调整

措施 2活动由组织部运营,从团委接移动敞篷车,借用后,活动当天在食堂门口搭帐篷。有秘书处安排值班人员,一般两小时五人值班为宜。五个人一个是领导,一个是记录员。有三个人负责整理材料。平时没任务的同学也可以帮忙。一天结束后,他们把所有东西都搬到共青团书记借的储藏室。青年研究部负责统计当天的记录。活动时间安排在每周六上午9点到下午6点。人员安排如上,负责人为组织部负责人。重要情况需要会上集体讨论解决,也有更详细的下一步工作安排 3善后工作总结。组织部协助秘书清点所有捐赠物资和现金,项目部负责将所有物品邮寄到甘肃指定地区,并关注交付情况。最后,青年研究部负责总结问题和优势,并提出未来活动的改进计划。 七个注意事项; 1记录每一笔捐赠 2分配的任务应由各部门认真完成 3在活动期间,应以合理的身份和良好的态度处理紧急情况 8.预期效果; 1 .能顺利完成捐赠活动并把东西送到甘肃 2提高我们的能力 为慈善事业尽最大努力 慈善捐赠活动规划实施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_ _区20周年慈善公益活动动员大会在_ _区行政中心召开,“慈善公益周”正式启动。今年的慈善活动以“爱葵乡,和谐新社”

公益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中国公益 公益,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缩写。 中国最早的公益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范蠡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慈善家,《史记》称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汉代时期,公益慈善家多为官员。到了明清后期,慈善事业逐渐公益化,民间出现了很多慈善组织。并发展为朝廷推动,有组织、制度化的公益事业。到了现代,公益慈善开始由单纯的政府、个人行为转向大众公益行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崛起,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企业践行社会的责任所在。 近些年,本着“弘扬大众公益心,倡导社会公益情”的公益理念,公益逐步在中国社会渗透开来,越来越多的大众都参与到公益捐助事业中,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学家卢汉龙认为,公益事业应该做“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事情。如今,公益机构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另一种力量,他们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唐山大地震、98年洪水、汶川、玉树大地震,涌现了大批企业家倾情捐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母亲水窑”慈善项目,将人们的心牵引至辽远的西部,帮助那里的母亲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生活不便及发展的限制;央视每次灾难发生后都会进行大型的募捐晚会,引起各界人士的热心参与等等这些都表明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践行社会 责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中国的公益事业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在中国,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工作的延伸部分。从表面看,这样做十分有效,但多少会挫伤人们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没有人会喜欢“压力捐赠”。中国扶贫基金会曾开展过为期近半年的公众公益捐助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表明近六成参与者属于“被动捐助”,即是单位克扣职工工资用作捐款,学校组织定额的捐款行为。同时近八成人认为被动捐款打消公民参与公益事业热情。渠道单一,无组织,信息得不到公开,缺乏监管制度,没有有力的制度保障,使得公益事业举步维艰。这就是中国公益现状,还处于开始阶段。 公益行为应该是个人的自发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态度。它驻扎在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本文以我国沪市A股1011家上市公司从201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两个因素对该企业慈善捐赠规模的影响。结论表明:企业财务绩效、冗余资源与企业捐赠支出均为正相关关系。 标签: 引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公益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公益活动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并将公益捐赠作为缓解竞争压力、提升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之一。2008年汶川地震为中国企业的公益捐赠打了一针强心剂。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公益的热情在逐年提高,捐赠规模不断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关注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旨在分析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进行捐赠,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捐赠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财务绩效与企业捐赠 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性慈善理论认为,财务绩效对企业捐赠的影响是正向的。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公益捐赠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进而增加净利润。因此,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提出第一项假设: 假设一:企业财务绩效与慈善捐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财务绩效越好的企业,公益捐赠的数量越多。 2.冗余资源和企业捐赠 冗余资源是指超出维持一个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多余资源,如闲置的资金、设备,未分配的利润等。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冗余资源的多少。Seifert et al. (2004)也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可进行自由支配的资金。由于公益捐赠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因此,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捐赠。 假设二:慈善捐赠和冗余资源间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越多冗余资源的企业,越愿意进行慈善捐赠。 二、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关于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

关于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各项政策的缺漏,还具备维系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减少社会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等多方面的功能。为了了解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让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发挥更大功用,并提供政府福利政策的依据,造福大众。我们分别向广大社会公民和部分公益慈善机构捐助人和慈善组织进行调查活动,请您奉献宝贵的时间,认真填写第一部份: 公益慈善机构捐助人意见调查问卷 就下列捐款动机而言,您是否也有相同看法? 非常同意 同意 没意见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能捐款帮助别人,证明自己小有成就□□□□□ ()过去曾受帮助,如今出自感恩与回馈心来捐助□□□□□ ()捐款助人能得到心灵上的平静与喜悦□□□□□ ()基于宗教慈悲济世的精神而助人□□□□□ ()自己或亲友曾遭逢类似苦难,故感同身受□□□□□ ()捐助行善本来就是自己的职业□□□□□ ()因为自己经济宽裕,故捐款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捐款可以得到社会的赞赏□□□□□ ()捐款收据可以抵税□□□□□ ()不好意思拒绝募款人的请求□□□□□ ()周遭朋友都捐,自己只好多少也捐一些□□□□□ ()捐款是为了行善积德□□□□□ ()我现在帮助别人,是希望以后也会有人帮我□□□□□ 下列有关公益慈善机构劝募讯息来源的重要性,您的看法如何? 非常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非常不重要 ()报纸□□□□□ ()电视□□□□□ ()广播□□□□□ ()街头海报□□□□□ ()信函或电话访谈□□□□□ ()慈善团体的刊物□□□□□ ()杂志报导□□□□□ ()举办慈善公益活动□□□□□ ()文件背面印刷广告(如统一发票,机场登机卡.) □□□□□ ()计算机网络□□□□□ ()亲友口耳相传□□□□□

公益机构捐赠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一、政策规定 涉及捐赠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繁多,从法律位阶分类可分 为以下两类: (一)法律、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二款所说的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捐赠扣除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如果实际捐赠额大于捐赠限额时,只能按捐赠限额扣除;如果实际捐赠额小于或者等于捐赠限额,按照实际捐赠额扣除。 (二)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限额扣除30%的政策规定。如:个人向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

金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阎宝航教育基金会、中国高级检察官教育基金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公安英烈基金会等的捐赠,在个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具体文件见附件一。 (2)全额扣除的政策规定。如:个人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红十字事业的捐赠、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捐赠、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的捐赠,准予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具体文件见附件二。 二、政策解读 (1)捐赠对象:必须是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等的捐赠。 (2)捐赠途径:捐赠必须通过境内的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进行。直接向受赠单位或个人的捐赠,不能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学专业学生肖海逍 指导教师戚晓明 摘要:慈善捐赠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互动的行为模式,“捐赠者”与“被捐赠者”彼此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角色的慈善捐赠行为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民众的抽样调查,发现影响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各项因素主要是性别、宗教、收入和心理状况等,其中收入因素对个人的慈善捐赠行为影响最大,直接决定了个人会否最终实施慈善捐赠行为与捐赠数额的多寡。 关键词:慈善捐赠;影响因素;非营利慈善组织 A Research on Individual Behavior of Charitable Don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XIAO Hai-xiao Tutor QI Xiao-ming Abstract:Charitable donation is one of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human interaction, "donor" and "to be donated," each plays a different social role and many factors make effects on it. Based on a research on a sample of people in Nanjing, I found that the foremost factors of individual charitable donations were sex, religion, income and mental state, etc. The income has most 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 because the acts of individuals’charitable donations and the amount of donation depends on it. Key words:Charitable Donations;Influencing Factors;Non-Profit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前言 目前国内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慈善捐赠的研究成果有逐渐增多的现象,见诸报端的有关慈善事业的新闻也在不断增多。2006年民政部公布了首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7-2010)》,[1]这标志着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蹒跚学步期”,正在步入“快速成长期”。据《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披露: 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达到了223.16亿元,约占GDP总量的0.09%,与2006年相比,增长123%,其中全年平民捐赠额近32亿元,人均捐款近2.5元,有大约10%的个人参与了捐助。[1]2008年,受自然灾害、新税法、行业(非营利)组织发展等影响,我国慈善市场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慈善大环境、公众与企业界的捐赠热情、慈善组织,都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空前局面。以汶川大地震为例,截至2008年8月11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额592.73亿元,超过了2007年度的捐赠总和。[2]但目前学术界对慈善捐赠问题的研究

慈善活动策划方案

“行善有道,善行天下” 大型公益慈善活动策划方案 慈善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中国人历来在遇到各种天灾人祸的时候,都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中国的慈善事业目前方兴未艾,除了政府主导的公益组织外,民间慈善力量也纷纷崛起——很多知名人士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建立起慈善基金如壹基金等,践行自己的慈善理念;NPI 致力于扶植民间公益项目的发展和完善;“巴比慈善晚宴”同一天王一飞自发组织平民慈善晚宴获得多方响应,共同分享平民慈善的理念和心得。可见中国不缺爱心,不缺愿意投身慈善事业的热心人士。 但是,中国的慈善事业任重道远,如何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呢?我们认为,中国人的力量很大,募集到一定数量的善款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很多,关键是行善有道——善款如何善用?才能善行天下——达到切实发挥慈善行为的最大效用。基于此,我们定于2010年11月10 日晚7点30分举办一场名为“行善有道,善行天下”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旨在分享和推广民间慈善捐助项目的先进经验,推进民间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基本事项 一、活动发起与承办方——我们 我们,是一个由18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北京智慧IN12,通过一门进行自我挑战的社会实践类课程走在一起的同学,包括(排名不分先后):陈县委、

邓晓玲、高之光、胡玉、姜广伟、李方正、梁馨月、孙慧敏、王靓、王秀清、吴以亮、武生、徐昕、杨俊霞、姚燚、张涓、张嵩林、郑艳东。举办一场大型公益服务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前11期均已举办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大型公益服务,我们本次活动定于2010年11月

10 日举行。 二、主题的确定 我们将活动主题设定为“行善有道,善行天下”,即“善款如何善用,才能达到切实发挥慈善行为的最大效用”。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如需更大发展,就必须有很好的款项运用模式,把善款花好,花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提升了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促使大家更愿意参与慈善事业当中。 该主题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善款的运用模式 壹基金每年都会选取一些典范项目进行资助,今年选取了六个(有瓷娃娃等),每个资助一百万,邀请壹基金介绍他们在善款运用方面的运作经验。 2、人才培养、吸引、可持续 王振耀先生在慈善领域领跑多年后,华丽转身致力于慈善人才的培养。特邀请王振耀先生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在这方面的心得。 3、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如加强参与政府采购的投标能力、专业化细分、引入专门的联合劝募模式等) 徐永光先生从最初的希望工程到如今创办新公民学校,一路走来,对中国慈善组织的建设方面颇有心得,听徐永光先生讲述他的心路历程和对慈善组织能力方面的建言。

中国社会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中国社会慈善组织存在得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我国慈善组织得发展现状及问题,立足国情,为我国慈善组织得发展提出了相应得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促进慈善组织得健康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与与谐社会服务.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了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滞后,政府干预过多,慈善机构发展不完善、公信力不高,慈善组织运行成本解决困难等问题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得原因; 第二部分针对我国慈善组织存在得问题提出了慈善组织发展得对策与建议; 第三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慈善组织;存在问题及原因;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得积累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慈善事业也获得了很大得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得重要组成部分,在衔接社会保障制度、改善贫困群体得生存状况、缓解社会矛盾与提高社会凝聚力、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构建。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得载体,作为联系人民与社会得中介组织,她得发展也越来越收到人们得关注。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得大环境下,我国慈善组织得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尤其就是在去年得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慈善组织存在得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首先,从外部与内部两个层次粗略得研究了我国慈善组织存在得问题及原因。 一、外部环境 1政府干预过多。 1、1在我国,慈善机构注册得前提就是,必须找到一个主管单位,而且这个主管单位必须就是政府部门,这样一来,慈善机构就必须与政府建立很好得关系.也有很多慈善组织由于找不到主管部门而无法注册。 1、2我国法律规定,只有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这一类得“官办慈善组织”才有合法募捐得权利,这样其她得民办慈善组织就失去了竞争力,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募集得资源明显不足得现状.全国每年募集到慈善资源不到全国GDP得0、1%(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掌控得资源高达美国GDP得8%—9%)。 1、3慈善组织得发展与政府得大力推动密切相关。大部分民间捐献被作为政府关怀与救助发放给受助对象。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得模式对于现代得慈善组织仍然就有很大得影响。但就是其实慈善事业得具体操作过程就是排斥政府干预得,因为政府得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得性质,背离捐献者得意愿.所以政府得管理理念与政府导向就成为限制慈善事业发展得主要因素. 2 制度环境存在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 2、1迄今我国尚没有针对性、特定性得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得实体内容得法律与法规条款,即使就是已经颁布得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亦因缺乏具体得、可供操作得配套政策而难 以落实. 2、2慈善捐赠得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实。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得手段与能力还有待 加强,尤其就是政府购买服务这套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完整得志愿者服务体系也没有建立起 来。这些问题使慈善得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与激发。 2、3制度框架得限制,冗长得程序以及繁琐得手续也严重制约了慈善组织办事效率得提高,

浅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论

浅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论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5-12 16:49:00 ] 作者:江希和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健词:慈善捐赠行为理论 论文摘要:慈善捐赠行为的理论依据影响着捐赠人的捐赠行为,同时对国家有关政策(如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的制定也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影响企业捐赠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主要有三种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利润最大化理论和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企业是社会团体公民,它对于整个的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体社会都负有责任,而慈善捐赠行为则是这些责任的具体表现,因此赞成将捐赠支出作为费用以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第二种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的前提假设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捐赠行为也应遵循此一前提假设.要将其作为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整体决策的一部分;第三种理论则认为捐赠行为对股东权益并没有帮助.如将捐赠支出作为所得税的扣减因素,无疑是鼓励企业资源的不当使用,所以企业的捐赠行为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所做的决策不符合股东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本文对这三种理论进行简要剖析,期望有益于有关政策和募捐策略制定。 一、企业相关利益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就是能够影响企业并受企业决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Freeman , 1984 )。相关利益者论与传统?…股权至上?…论具有根本的区别。股权至上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应无条件地维护股东利益。而利益相关者论则认为企业是一个由众多投入了一定专用性资产的参与者所组成的组织(Clarkson, 1994)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 者的投入与参与,管理者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形成”多元信托”(multi-fiduciary )关系(Goodpaster, 1991)。换言之企业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利益协调和均衡机制管理者应该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是某个主体的权益。 利益相关者,根据与企业的不同关系类型将学者们一般将其区分为?…一级”和”二级”利益相关者(Post, 1996; Trevino, 1999)。前者指与企业形成正式契约关系的市场交易主体.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而后者则是指与企业形成非正式契约关系的非市场交易主体如政府、居民、社区、媒体、自然环境以及非人物种等。一般而言,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得到满足,如股东通过分红、资本和经理市场来获得收益和控制权。非市场交易主体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一方面要通过强制方式来得到满足,如政府和环保主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企业慈善捐赠是其权益得以满足的重要方式.如企业对社区、环境、生态等问题的关注等。Jones (1995)还令人信服地证明企业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要求,有利于企业与其建立长期互信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体现为缔约、监督、搜寻等方面费用的交易成本.并因此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显然,企业慈善行为能够有效兼容社会公益与企业商业利益。 二、企业利润最大化 厂商行为无论人们对它赋予怎样的解释,但从长期和根本上看,还是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生产目的,其意义并不仅止于工具理性层面,而且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生产目的.国民财富增长等问题。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生产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只有每一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资源才能更有效地被利用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被满足。所以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

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慈善事业的首部法律将走上前台。 慈善法将是今后我国慈善事业的“定盘星”,必将对慈善公益事业带来深刻影响。 我省慈善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了解,目前,全省基金会数量已达115个,慈善总会155个,社会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434个。慈善募捐方式不断创新,2015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募捐款物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以慈善项目为主要载体的慈善活动日趋活跃,鹤壁、荥阳等地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受到了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充分肯定,我省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21项。 那么,慈善法出台后我省慈善公益事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我省众多慈善公益人士,看他们如何解读。 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河南省慈善总会作为我省慈善界的“老大哥”,可以说是我省慈善事业的开拓者。以200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成立为标年发展历程。16志,我省现代慈善事业已走过.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刘高贵认为,慈善法对慈善组织和慈

善活动进行全面规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引领、法律推动和法治保障。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既给我们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刘高贵对此解释说,我省慈善事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和活力,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热情,促进营造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慈善生态链,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广领域延伸。 另一方面,各类慈善组织将大量涌现,慈善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必然加剧,在社会选择机制下,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募捐和救助水平等,时刻面临社会公众的考验。 “尽早实现向枢纽型慈善组织的转身。”刘高贵提出了省慈善总会下一步发展目标。他说,随着慈善法颁布实施,慈善事业外部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将发生变化,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进一步做好省总会本级募捐救助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全省慈善会系统联动救助、实施公益伙伴计划、举办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引导、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刘高贵还透露,他们正以民非形式筹建河南慈善信息中心,并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授权,收集和发布全省慈善信息,努力打造河南的透明慈善。

两岸三地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与借鉴

两岸三地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与借鉴 摘要:慈善捐赠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两岸三地的慈善捐赠事业发展历程虽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民族文化底蕴。相比之下,港台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有许多值得大陆学习。通过比较与借鉴,提出大陆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完善措施,从而推动大陆慈善捐赠事业的蓬勃发展,使之成为市场、政府以外的第三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两岸三地;慈善捐赠;税收优惠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虽然两岸三地慈善捐赠事业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慈善捐赠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大陆而言,无疑有很多需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三地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比较,以期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大陆慈善捐赠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一、两岸三地慈善捐赠概况 香港的乐善好施举世闻名,这与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鼓励商界与各界人士向慈善团体捐款密不可分。近年来,特区政府先后两次提高捐赠扣除限额比例,现已升至35%。据统计,20XX—20XX年度获批扣除的捐款数额已大幅增至亿港元,较九年前增加35亿港元。 台湾慈善公益机构相当活跃,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主力军。研究显示,台湾目前约18%的民众参与义工服务。民间捐款成为慈善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每年有500多万人捐款,总额超过435亿元新台币(近100亿元人民币),大多流向宗教、救援、残障及儿童福利领域。 大陆的慈善捐赠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后随着《公益事业捐赠法》的颁布实施步入飞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XX年来自国内外捐赠总量达亿元,较上年日常捐赠总量321亿元增长%,主要流向教育、扶贫、救灾和社会服务领域。 二、两岸三地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 (一)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法律体系 香港与慈善相关的条款分散于如下法律:《属公共性质的慈善机构及信托团体的税务指南》、《税务条例》、《印花税条例》、《遗产税条例》、《个人入息税条例》、《薪俸税条例》及《利得税条例》。台湾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条款散见于多

公益慈善发展史

[公益历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 08-12-12 作者:编辑:点滴公益 在我国传统的慈善活动中,主要有四类施善团体起着主要的济贫帮困作用,它们是家族、宗教组织、政府以及社会团体。虽然这四种慈善类型并不表现为单一形态的依次更替,在同一时期处于并存状态,但大致上还是看得出其历史变迁的逻辑: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国家慈善和社会慈善。 宗族慈善 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 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因此,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宗教慈善 宗教团体济贫是古今中外社会所常见的。西方古时代的济贫医院主要由基督教教会主办,至于修道院、寺院等收容穷人、残废人、被遗弃的妇女,发散食物衣服给地方的贫户等救济活动,更是不胜枚举。论及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无论国外汉学者还是国内研究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学者,都常强调中国宗族的重要性异于西方,西方教会的重要性异于中国。但与这种“有宗族而无宗教”的“中国特色”观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从社会公益角度看,宗教组织的作用实比宗族组织更大。诚如中国经济史专家指出:中古时期中国的寺院“实兼宗教与慈善团体于一身,其所兴办之慈善公益事业,对当时、以后之社会民生,均有极大之贡献”。 政府慈善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中,很早就出现政府应是社会福利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提供者的想法。这一观念在早期的儒家传统中已可见,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救贫,孔子止之,说:“汝之民饿也,何不白于君,发癝仓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说私自以一己之财济贫有影射政府无德的嫌疑。 在慈善实践中,政府统筹的做法可追溯到唐末。八世纪初期,社会上纷纷出现的佛教慈善组织已引起政府的猜忌,官方开始设专门官员来监督。 从九世纪中期以后,政府从佛教组织的手中承接了慈善组织的管理工作,用公款支付慈善组织的开销,并挑选了地方耆老管理事务,佛教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消减,而政府的社会责

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

摘要:进入21世纪,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分析影响企业捐赠的因素有哪些。 0 引言 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慈善捐赠行为日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代理念仍处于萌芽状态,受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跨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内外部情况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1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富豪与企业的慈善意识正逐步强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并积极进行慈善捐赠。2006年4月11日,胡润百富榜在清华大学公布2006胡润慈善企业排行榜。在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10家民营企业,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慈善领域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和额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调查了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发现有过捐赠行为的公司已占92.4%,从未进行过捐赠的仅占7.6%,但大部分公司的捐赠金额在5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5%;且企业捐赠最多的领域依次是扶贫、救灾、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大部分企业均没制定社会捐赠计划。葛道顺指出我国慈善捐赠水平较低,还未达到GDP比重的l%;国内慈善公益机构发展才刚起步,数量少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大多数还没有得到社会的信任;社会慈善理念过后,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清华大学的邓国胜认为,造成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不积极的原因有三:一是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不足;二是受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三是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存在遗产税,另一方面是减免税的问题。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事业还不太积极,受到内外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2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是比较积极的,以“求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为何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捐赠呢,笔者认为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七点: 2.1 企业经营状况 约翰逊(Johnson)调查研究了产业结构和业绩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税前利润是企业慈善行为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马克(Mark)和凯利(Kelly)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笔者认为企业慈善行为水平与企业可利用的资源(现金流)和经营业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当企业的现金流越多那它参与慈善捐赠的力度也越大,反之就减少,当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时,企业更加关注提高社会声誉和提升企业形象,因此,他们会通过参与慈善事业来树立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从企业财务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目前大部分处于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还不够完善,企业为了力求自保,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应对社会慈善事业的关注度不高。 2.2 企业形象 布雷默(Brammer)和米灵顿(Millington)总结了很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因是为了企业声誉。参与慈善事业已成为企业获得高曝光率、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经常以此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公众的好感,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进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社会心理学的晕轮效应表明,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因此这种晕轮效应同样会使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这就造成了慈善机构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背慈善机构章程宗旨,捐赠人意愿的错误决定。慈善基金会的半官方化及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慈善立法。我国现在涉及慈善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三部法规。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原则。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慈善组织。现阶段,我国要着重培育劝募市场,强力推进募捐活动,逐渐实现募捐机构与实施机构和协调机构并存的格局。在慈善组织形式上,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可分为专门的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和南京爱德基金会等; 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如从事人道主义救助事业的红十字会;其他参与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等。慈善组织的官办性再加上慈善组织建立时的非竞争性,导致慈善组织的低效率。因此,要实现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就必须推进慈善组织的民营化,实现以独立的民营慈善团体为主体,辅之以附属于某些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基金会、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

慈善捐赠活动动员发言文稿

慈善捐赠活动动员发言文稿 慈善事业是一项扶贫济困、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岁末年初,各项工作都十分紧张繁忙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心手相连、情暖万家”慈善捐赠暨“人道万人捐”活动动员大会,充分说明慈善事业在全局工作中的份量和意义,充分说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主任向各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各部门下达了劝募目标书,书记对即将开展的慈善捐赠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近年来,我街道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经过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慈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慈善资金总量不断扩大,慈善组织逐步建立,慈善救助深入开展,初步形成了由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机制。特别通过组织开展“情暖万家”慈善捐助活动,我们进一步募集和扩大了慈善基金总量,并广泛开展了一大批扶贫济困、安老恤孤、助医助学项目,颗颗爱心、桩桩善举,在人民群众心中播下了慈善的种子,谱写了情满人间的动人乐章,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是更应该看到,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相比,与广大弱势群体的需求相比,我街道的慈善事业还只是刚刚起步,发展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长。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慈善

宣传片,我想,应该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志。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少数群众的生活困难总是客观存在的。这部分群众能否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恰恰是考验我们执政能力的晴雨表、试金石。下面,我就开展好本次慈善捐赠活动和今后一个时期慈善事业发展,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感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事业是人们出于慈爱善良之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化、系统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是一项光彩的事业、高尚的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到这项造福人民群众的事业中来。 1、发展慈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要求。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论是儒家“仁者爱人”的主张,还是道家“道济天下”、佛家“普渡众生”的追求,无论是从普通百姓的相互接济到有钱人家的施舍赈济,还是从名人的慈善宣传到佛教寺院的慈善救济,无不体现着人们慈心为人、善行济世的美好愿望。这种慈善精神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今天,我们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就是要继承传统美德,注入时代内涵,变自发的行善积德为自觉的、有组织的社会慈善救助行动,集涓涓细流为滔滔爱河,既要为弱势群体送雪中之炭、解燃眉之急,又要体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