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的回音—唐装之我见

历史的回音—唐装之我见

历史的回音—唐装之我见
历史的回音—唐装之我见

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

历史的回音

——唐装之我见

株洲市十三中欧帽辉易霞

【研究目的】

1.了解中国唐装的发展史,显示出中国传统服装的特色与魅力

2.了解唐装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如此流行的原因

3.通过研究,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批注:扼要地阐述研究目的、背景,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要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等。)

【研究主要步骤】

1.成立课题组:

组长:万佳

组员:邓思思、李娜、曲紫娟、包婷、周艳、曹诗慧

指导老师: 欧帽辉易霞

2.学习研讨相关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讨论资料——得出初步结论——对一切相关事项最后确定、修改——得出结论——展示成果——总结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图书资源、网络资源)

2.对比分析法

3.成果总结法

【研究成果形式】

1.研究性学习报告

2.课件PPT汇总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唐装的含义

1.从唐装本义上来说,即是中式服装的总称,凡是能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服装都可以归入唐装大范畴,那么很自然的,汉服也是唐装的一个系列之一“唐装”的兴盛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

2.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

3.“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

二、唐装的发展史

(一)汉晋时期

(二)唐朝时期

"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袍服的用途非常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可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对域外的民族来说,则不太适宜。随着南北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这种紧身、窄袖的袍服样式,被汉族人民所接受,成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变化万千,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窄袖衫襦、长裙;

2、胡服;

3、女着男装。

这三种服装,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三)宋朝时期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又显得典雅大方。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四)明清时期

1.明清的胡服

胡服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后亦泛称外族的服装。胡人所穿的衣服,即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上称北方的民族为“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多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史称“胡服”。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彭大雅《黑鞑事略》中对这种服装的形制有比较具体的描述:“其服,右衽而方领,旧以毡毳革,新以苎丝金线,色用红紫绀绿,纹以日月龙凤,无贵贱等差。”徐霆在这段记载下加了一段注释:“腰间密密打作细折,不计其数,若深衣止十二幅,鞑人折多耳。又用红紫帛拈成线,横在腰,谓之‘腰线”盖马上腰围紧束突出,采艳好看。“这是明清制服中颇具特点的一种服装,不仅用于男子,也用于妇女。可见其流行程度。

男子胡服

三、现代唐装

现在的唐装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既吸取了传统服装富有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体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

现在大陆流行的“唐装”,即是这种清末的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即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于“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

旗袍: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

女子胡服

时尚唐装的类型和风格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唐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印面花料、小立领、中间扣的样式,所以现代人选择唐装,也少了很多限制,而现在时尚流行的服装中大多都有中装元素的细节体现,越来越少的人们也喜欢选择唐装来装扮自己的生活。

要想穿出你自己的个性,那么就要先分清时尚唐装的几个类型:

第一类:全面复古型

织锦缎、盘扣、刺绣等基本中装元素一应俱全,完全沿袭旧时的唐装样式。新人结婚或逢年时节穿着。外籍人士多钟情于这类,因为可以体味到地道的老中国风情。

第二类:民族型

这类唐装在洋装中加入了中装元素,如中国文字或诗句,将现代面料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用料多以绵麻为主。这类服装不仅局限于唐装,在休闲装中也较为多见。

第三类:时尚型

这类中装与时尚更为贴近,像绸缎加双面闪光麻为面料的样式,更富现代感。传统线条加上现代的元素,选择购物者多为时尚的年轻人。

如今时尚的唐装已经在保留中国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元素。

喜欢传统一点的话,就可以用“老派”的首饰做配件,如玉镯、玉器挂件、绣花荷包、披肩、花卉头饰、绣花鞋等,不过这些配件只可以适度地出现在你的身上,一两件即可,不要因为贪心而大量堆砌。

喜欢时尚流行风格的,介绍几种穿法:

1.唐装+牛仔裤:绣花钉珠仔裤加上花花绿绿的唐装,可能这真是一个绝配。

2.唐装+灯笼裤:镂玉错金的面料,与裤管口有细绳如抽褶的灯笼繁密丰满的图案有不谋而合的地方,精巧的短外套,配灯笼裤,这是一个和谐的搭配哦。

3.唐装+七分裤+靴子:裤管大大的七分裤,配上合身贴体的唐装,再加上有搭扣的长靴,走路时可以说有虎虎生风、摇拽生姿的感觉。

4.唐装+小黑裙:不如把小黑裙与相对比较宽的唐装搭配,小黑裙所呈现出的内敛深沉,与唐装质地的灿烂光华,西方的优雅情调与东方的古典味道可以完善的融合。

四、唐装流行的原因

1.近一两年,唐装可谓是我国最流行的一种时尚,电视上那些往日里西装革履的先生,风姿绰约的女士,都清一色地换上了唐装。有人领潮,就有人跟潮,于是乎,满街里到处可以看到穿唐装的人。

2.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唐装的流行,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传达出当今中国人一定的文化心理。唐装,是指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一种服装样式,以“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表征,大概是唐代处在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比较能体现传统文化昨日辉煌的原因。

3.唐装作为一种物质制品的文化形式,之所以能在这一两年流行,是与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绩分不开的,是与我国近年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分不开的,特别与2001年我国的两件大事是分不开的。

A.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和我国加入WTO,使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政治和经济的变化,使中国人民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急于要寻找一种能够代表民族特色的东西来显示自己民族独特的存在方式。

B.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提供了这种展示民族性的机会。国家领导人以穿唐装来体现这次会议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使唐装自然成了体现中华民族性的一种文化符号。

五、研究体会

(一)不能盲目追求流行,乱穿唐装

唐装如今在全国确实“火”了起来,尤其过年过节,大街小巷穿起唐装的人比比皆是。然而,在“唐装风”的背后,不少人盲目跟风错穿,甚至乱穿唐装的现象。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喜欢最新流行,对于时装,多少有点好奇心理,你看现在市场上卖的“唐装”,差不多全是缎的、绸的、大团花、大绦边。许多人喜欢模仿,却不知道某件衣服自己穿起来是否好看,只是追时髦、追流行。比较普遍的乱穿唐装的现象有年轻人穿中年人的样式,在正统场合出现“家居”式的休闲唐装等等。

唐装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穿着唐装的。唐装有其独特之处,穿着唐装时应该考虑到年龄、身份、场合等一系列因素。男的应该选择厚实的织棉缎,女的最好偏向于飘逸的丝绸;青年就不适合穿太方正的唐装,而应该挑选那些滚边细腻的、短小的,从而显示出特有的氛围中,晚宴等正规场合应该穿晚礼服式唐装,喜庆场合当然选择亮色。(二)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它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将文化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承认近中国落后了,但并不是我们的文化就一无是处,而是因为我们文化的有价值的东西没有机会被世界所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的东西如太极拳、中医、烹饪、陶瓷,甚至孔孟儒学,老庄道学等思想中的生存智慧,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的重视。唐装作为一种流行时尚可能是一时的,但其包含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则是长久的,我们不能肯定未来世界文化就是东方文化的复兴,但我们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优秀的成分一定会发扬光大,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西方文化

对现代中国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确定有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因此,学习西文的现代化仍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我们绝不能固守传统,而坚持文化守旧主义,一味地自得清高,盲目自大。但我们也绝不能搞民族虚无主义,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说得一无是处。唐装之所以在近年流行,本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结果,它告诉我们,固守传统,只能是死路一条,全盘西化,必然失去自我。而正确的出路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民族文化建设的辩证法。唐装是我国独有的服饰,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和传统色彩,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还要保护和爱惜——它是中国的象征!

附:指导意见

中期报告意见:

1、幻灯片的制作:研究过程不完善(目的——准备——包含内容——研究体会);

幻灯片色彩对比不清晰。

2、唐装的概念不明晰。

3、对唐装的发展线索较明确,但后期对唐装的发展及未来要多花点功夫。

终期结题:对中期提出的意见基本解决,不论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线索都有了很大改进。

2009年11月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与风 格。读了这本书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每一个时期 都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上海时期”流行音乐(1937年——1949年) 中国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上海,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 吸收了美国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发展起来的。 上海,由于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和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极为特殊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先后在上海划定租界。在这80年间,上海慢慢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商 业化都市的特征,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和主要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以基本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上海市 民的文化生活中开始流露出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因此,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最早的国际化 大都市——上海,产生了萌芽。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因为上海是租界之地,租界之外的外国人以及沪宁、沪杭铁路沿线 的大地主、大富豪为了躲避战火,都涌进了上海租界,使得这里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消费需求空前增长。租界内的旅馆、电影院、茶楼、舞厅迅速呈现出了生意兴隆的局面,促 使娱乐业迅速发展,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时流行音乐虽然受到广大老 百姓的喜爱,但是在那个面临亡国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它脱离了社会大环境,显得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点格格不入,遭到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批评与指责,于是中国流行音乐便从此带上 了“靡靡之音”的帽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海沦陷。“汪伪政权”接管上海,为了麻痹老百姓的“抗日”精神,“靡靡之音”的流行音乐开始充当了“麻药”角色,而在沦陷区 的百姓为了躲避危险、暂时逃避社会紧张感,流行音乐成了他们发泄苦闷的重要载体,因此流行音乐在“沦陷”的上海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教案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2-3 教学过程:赤壁怀古 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叶振棠-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楮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文学常识: 1.复习回顾苏轼相关文学常识,背诵《赤壁赋》 2.《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它有双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此词牌高亢,适合抒情。“赤壁怀古”是题目与内容相关。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二、学习研读 1.齐读正音。 2.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长江这里,自古出现过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在开始寻找英雄们遗迹的时候,词人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周郎”。但他在这里却先埋下一笔,暂时不展开写,引起悬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用此句感叹语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合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迫人”之感。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 2、以美女衬托英雄,更表明他当时春风得意。 3、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和孙权外看是君臣之别,内观则是连襟之亲。周瑜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问题研讨: a.豪放风格的体现(拍电影用什么镜头,比较“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风格)? b.为什么“一时多少豪杰”独写周瑜不写曹操? c.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与史是否一致?(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文脱胎于史,又高于史) d.是否与苏风格冲突?(乐观――平和、旷达) e.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觉得可以不可以? “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f.:“三国周郎赤壁”周郎?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公瑾”?“周郎”?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g.词下阙为什么写小乔?初嫁/出嫁?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导读: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范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板块清晰,线索互相穿插;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研究发现:现代化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营造一个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历史发展的线索、历史史料会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课件,能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习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谈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因而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育教学中,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理布局多媒体教学素材 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必不可少辅助教学手段。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吸收能力、知识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创新能力和意识,尽可能地将所要教学历史知识展现出来。首先,在多媒体制作之前,必须全面考察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延拓知识,并把握好整个课堂的重心和中心,梳理出课本中需要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来展现的内容,进而进行课件制作。其次,多媒体教学必须围绕学生来开展,因此,历史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进行素材选择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年龄层次、智力水平、心理需求、品味格调、兴趣爱好等等,让多媒体素材不仅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而且还能吸引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更加易于掌握知识内容;再次,就是在多媒体课件内容容量的抉择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切莫过多过滥,必须尽可能地使课件内容更加突出重点、更加详细形象、更加浅显易懂。 二、科学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历史人物图像、历史地图、历史声音、历史事件、影视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声形并茂地形式清晰鲜活地再现场景和历史事件,有效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穿越时空隧道,达到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欲望和探索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丰富课堂气氛,加强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培育,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更加易于理解、熟记与运用,就必须科学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积极探索多种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历史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比如要经常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入。如上海世博会,每个国家的展馆可以用图片形式给学生们看,并且对各国的历史进行引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信息,有效拓展历史教学空间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教材包含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这些教学内容很难

天花的流行历史

天花的流行历史 一.全球天花流行史 天花是一种古老而又猖獗的疾病,推测可能出现在公元前一万年正值人类从游牧生活转为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时代。至20世纪,天花至少造成全球3亿多人死亡。 有文字可考的天花瘟疫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日本、欧洲和北非(公元700年),再由北非传至加勒比(公元1518年)、墨西哥(公元1520年)、秘鲁(公元1524年);此间,中北非洲将天花传到巴西(公元1555年)和北美(公元1617年);印度在公元1713年将天花传到南部非洲;欧洲则在公元1789年将天花传到澳洲。中国葛洪在《肘后方》中曾记载了公元256-313年间典型天花瘟疫肆掠中国的情景。上述天花传播路线图,明显地提示了天花在人类中的流行与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增加相伴随。天花从非洲传至美洲与贩卖黑奴相关,从欧洲传至澳洲与其殖民活动相关,印度最早与中国的交往可能是天花传入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原因。 天花曾是历史上的超级武器。公元570年,阿比西尼亚的军队攻打阿拉伯圣地麦加,由于军队中天花流行而全军覆没。公元1520年,500人的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在墨西哥军队英勇抵抗胜利再望时,天花因一个感染的黑奴水手在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间疯狂流行,300多万印第安人死于天花,西班牙因此征服了墨西哥。一些国家的要人也未幸免天花:英国女王玛丽于1694年32岁时死于天花,法国国王约瑟夫一世和路易十五、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等均死于天花。公元17至18世纪,天花曾在世界上大流行,仅在欧洲,每年有40万人死于天花,感染者三分之一致盲;1853年,夏威夷当地居民80%死于天花;1903年,天花使南美卡亚波部族几乎全部灭绝,15年后生存者仅剩500余人。 二.人类消灭天花的历程 在与天花长期不懈的斗争中,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首先发明了把轻型天花病人痘疱液经鼻少量接种正常人,使接种者仅得轻型天花而不得严重天花的方法,当时称为“人痘”。这种方法使当时天花30%以上的病死率降到了2%以下。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疫苗接种史。此后,种“人痘”的方法传至欧洲,并有多处文字记载被广泛使用。1729年天花在欧洲流行时,威尔士公主给自己3岁女儿种了“人痘”,不久王室成员全都种了“痘”。欧洲各地医生曾到英国皇家学会学习种“痘”技术。此技术随后也在美洲逐步推行起来。1777年,乔治×华盛顾命令全体军队都种“痘”,种“人痘”的方法,在人类预防控制天花流行的斗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群免疫力的增加,2%左右的死亡率虽比自然感染天花30%的死亡率减少了很多,但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观察到感染过牛痘(在人中只产生局部痘疱)的挤奶女工很少感染天花,由于牛痘疱与天花痘疱很象,詹纳怀疑是否感染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于是他将牛痘痘疱液给人接种,并发现在用天花病毒攻击时,接种者都没有发生天花。两年后(1798年),詹纳的文章公开发表。这是人类在预防天花中,第一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明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实际上也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历史中第一次科学证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此开创了疫苗学研究的新时代。

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板块一”后人之鉴“《六国论》

六国论 苏洵 教学目的: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设想:尝试请古文功底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同学解答疑难, 尝试请特别喜欢历史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战国历史主要是秦灭六国那段历史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历史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年,北宋策论大师苏洵注目这个历史课题了,于是有《六国论》出。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篇不鞭策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它不足600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这“三”合一,使得本文兼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作者简介 (学生自读注释一)补充 1、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闢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1)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 张枚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初中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必须要通过重点和难点来体现。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常常流于形式,尤其对难点的处理,往往不尽人意,在教学设计时有难点,在课堂上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学生更无从下手,只好冷眼相看了。如何解决?针对重难点我们应该搜集相关资料,细致地挖掘,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制定行之有效的突破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力争难点重点当堂突破。 一、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我在上每节课前都会认真的把与该课有关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读一下,把教参中提到的重点和难点用红笔划出来,对每一课所涉及的重点难点要做到胸中有数。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例如,当原来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再如,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估计到的疑难问题,又需要在课堂上讲请楚时,这些地方就是教学的难点。 二、运用“导”和“联”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学当中,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优化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资源和教学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初中历史教学环境,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开辟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计算机教学程序中的一种,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内容设计,通过音频、视频、特效等多媒体资源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能力。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运用最多的是PPT软件,统称为多媒体课件,是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这种初中历史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相比,其具有以下的几方面的优势: (一)有利于创造高效的课堂气氛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广博无限。初中历史老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去,学生便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耳濡目染到

大量的历史教学资料,复原历史现象的原貌,使原本枯燥单调的学习模式变得生动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最大限度的吸收历史知识。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偶尔附加某些简单的挂图就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全部。形式单一,不具有吸引力。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从丰富的历史资料中搜索相关的信息,针对自己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解决。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创新思维能力,并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地对史料进行有效的判断、论证和推理。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薄薄的几本历史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多媒体历史教学则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充满求知欲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更好的吸收学习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

历史的回声

《历史的回声--汴京包公湖情思》 王大海 包公湖畔,游人如织。 青年、老者、干部、外宾、农妇……还有身披艳丽时装的靡登女郎等等。 一 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在询问那位老者:?爷爷,包公官有多大?他是党员吧??老人呵呵一笑:?他可不是党员,他的官嘛,打个比方,和现在的北京市长差不多。不过那时和现在不一样,市长还兼法院院长。要不他怎么该审陈世美的案子呢……? 红领巾眨着好看的大眼睛还问:?那包公也是个当大官的,他怎么不向着当官的,敢是他们内部闷矛盾了吧??老者收敛了笑容,拉起孙女匆匆走开了:?小孩家,莫刮说。? 二 蜡像厅是人们驻足较久的地方。那衣着入时的女郎高举纤手在向她的男友侃侃而论:?秦香莲,窝囊!换了是我,俩孩子交给老包处理,自己走自己的路,找个比陈世美强的气气他。? 男友红着脸,声音低八度:?那不是因为爱情嘛!? 女郎的声音提高八度:?他不爱她,她还爱他个屁,贱

脾气!? 三 在正殿里,在呈古铜色的、庄严肃穆的包拯像前,两位干部模样的人在低声交谈。 甲:?我看这包公祠可以附设党校分校或特别班,联系历史,联系实际学习,对不断整顿党风大有好处。?乙:?人大会议选出新的主任、市长、法院院长,应该到这里举行宣誓就职典礼。? 四 另有两位中年人,一个较胖一个较瘦,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思辨性争议: 胖者:?‘四人帮’那会儿提出‘清官比贪官可恶’,到底是什么道理我至今没有弄通。是否因为清官多了,国泰民安,就延长了封建皇朝的统治;倒不如多几个贪官,民不聊生,老百姓就会起来闹革命,因此,客观上就是贪官推动了历史前进。? 瘦者:?那是他们故弄玄虚的‘理论’,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实质上叫‘做贼心虚’。‘反清官论’者,其实不过是怕‘影射’,怕人们论清官骂昏官,骂来骂去骂到他们头上,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五 一位戴者有深度近视眼镜,看样子像历史教员,独立中

高分作文范文-历史的回声

当一种光辉,靓得让你翘首企望;当一种高度,高耸到让你无所适从;当声声旷达之音,强劲到让你无法拒绝地归顺,你是否意识到,这正是来自那历史的回声? 几百年花开花落、雨起雨歇,早已洗尽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潮涨潮欢、情生情灭,早已抹去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历史的回声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耳旁…… (一)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团火漆。就是在这样一个轻盈的下午,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了,百余名起义者带着镣铐走向了荒凉的西伯利亚。他们虽然失去了胜利的希冀,但却没有放弃对生命回声的企望。他们用自己的佩剑刺穿天幕,呼唤自由,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回声—— 没有经历过苦难,就不能确知自己的存在;没有挣扎和重负,就不能识别自己的名字;面对一个黑暗龌龊的时代,我们必须迫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迫使崇高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 (二) 一个平民出身的启蒙者,早年受尽了权贵显达的凌辱,但这一切都未能摧毁这个“摧毁者”——伏尔泰。他战而愈强,老而弥坚。或斡旋于皇室,或韬晦于宗教;时而以《哲学通信》启迪民众,时而以《百科全书》召唤同道。他用生命为自由铺展了道路,用智慧和理性留下了历史的回声—— “笑和让别人笑”,“思考和让别人思考”。 未哭过长夜者,不足以语人生。 如果你因失去了自由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生命的回声了。 (三) 几百年前,一个清晨。一个衰朽的书生,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天涯海角。面对人生的逆境,韩愈或写心明志,直言疾呼;或泰然处之,尽力而为。他没有只停留在李白的蜀道叹难、屈原的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他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诚于心。春风度玉门,戈壁绽绿荫,冥冥历史之空传来属于韩愈的回音—— “八月为民兴四令,一片江山尽姓韩。” 一个人不管有多大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他哭泣,历史只认得人的贡献! 掩卷沉思,低吟徘徊…… 回声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回声的生命是一种真正的遗憾。历史的回声是一种镜鉴,它能让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娇纵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

最新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难点归纳

最新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难点归纳 总结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xxxx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xx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xx终点是xx和xx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xx,在隋朝时被称作是xx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xx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xxxx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xxxx创立的xx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xx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xx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辛志霞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是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是,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重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点。如果处理不当,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视学习为苦役,甚至产生不学的念头!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突破的方法也不同。现就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解决办法作简单说明。 难点问题 一、历史课标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 中国近代社会;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及全面加深;中国近代化及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重庆谈判)与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等。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五年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资本原始积累;反抗殖民统治;反抗殖民侵略;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经济全球化;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生物工程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等。 二、具有转折性的重大事件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丑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成立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的意义;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局部抗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七七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等。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等。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苏联解体的影响等。 破解难点的常用方法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

[浅谈初中历史中多媒体的应用]浅谈智慧课堂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历史中多媒体的应用]浅谈智慧课堂在初中历史 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其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等多感官作用于一体,既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用POWER POINT、超级解霸等软件对存储历史资料的录像带、音带、VCD、CD、图片等进行,剪辑而制成的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知识或难以归纳、比较的知识点,利用投影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加深其印象,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记忆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能增大知识容量,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连接,前后切换方便,达到过去手工板书无法企及的地步。因此,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教学必须重视直观性。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达到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流行病学 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 )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强毒株引起的、以感染禽类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 。新城疫不仅可对家禽造成严重危害,对国际贸易也有严重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新城疫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新城疫被列为优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在公共卫生方面,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接触大量病毒时可引起结膜炎等症状。1 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 新城疫最早于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 )和英格兰的滨海小镇新城(Newcastle-upon-Tyne )发现[2-3],但对于全球首次发生的时间 目前尚有争论。首先,本病于1926年首次在欧亚两个地区同时出现,这在流行病学上很难解释。另外,有证据表明本病在1926年之前可能在部分地区就已存在,如韩国可能在1924年就有新城疫的存在和流行,甚至还有更早的疑似新城疫发生的报道,如19世纪中期在欧洲和亚洲报告的在家禽中广泛传播的高致病性疫病可能部分是由新城疫引起的[4] 。1898年在苏格兰西部群岛导致家禽大量死亡的神秘疫病可能也是由新城疫引起的[5] 。之前没有公开报道或者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当时国际贸易局限,疫病传播速度较慢,没有造成大面积暴发和扩散;二是受当时疫情信息交流不畅、养禽规模化程度不高、疫病识别报告能力欠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即使发生了新城疫,也由于误诊或者识别和报告能力欠缺等没引起高度关注。 尽管对该病的历史和起源还存在争议,但目前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33)通讯作者:王志亮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刘华雷,王志亮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摘 要: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本文对新城疫的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流行历史及现阶段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防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城疫;流行历史;流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 (2015)06-0001-04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Newcastle Disease Liu Hualei ,Wang Zhiliang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266032) Abstract :,with the main present Key words :Newcastle disease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李赟峰学校:上海市杨浦初级中学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 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 摘要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初中历史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巨大的变化,已逐渐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手段;历史教学;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让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 多媒体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渠道得到极大的拓宽,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 1.1 科学性强、实效好 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趣味性,以历史人物事件过程性知识为主,理论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重直观感、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大、节奏紧、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灵活机动的教学、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造了条件。学生不再是一个书橱,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品味人生,思索现实、预测未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潜移默化,影响自己人生发展的轨迹。 1.2 直观、形象、生动 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3 丰富有趣 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传统的单一死板的接受性学习,容易使学生厌倦,丧失对原本兴味盎然的历史学科的兴趣。而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将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图片绘画、新闻报道、知识竞赛、游艺活动、影视的收听收看等融入历史课堂,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察感悟历史,进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幽索隐、深化知识、发现规律。在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以直接兴趣为基础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4 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创设的历史情境,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拨动学生的情感,从内心自然接受和形成历史观感。过去单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