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6加速启动民间投资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对投资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换位思考

06加速启动民间投资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对投资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换位思考

加速启动民间投资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对投资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换位思考

加速启动民间投资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对投资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换位思考



来源: 时间: 2003-5-23

投资是最活跃的经济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福建省投资增长速度趋缓。为扭转这种趋势,扩大投资需求,尤其是如何加速启动民间投资,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社会各界对什么是民间投资,还没有一致的说法,本文在分析时,将城乡集体和个体私营投资作为民间投资的主体,并以个体私营投资作为分析的重点。
一、当前福建省加速启动民间投资的紧迫性

近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增长,确保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但同时也应看到,扩大投资需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以发行特别国债、增加政府投资为主要措施,随着国债资金集中投放高峰期的过去,政府投资有可能逐渐减少。因此从长远看,为促使投资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立足于启动民间投资需求的投资增长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一)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投资增长乏力。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福建省投资体制未能较好的适应其变化,民间投资热情不高,城乡集体、个体投资总量徘徊不前,增长持续乏力。2002年福建省集体经济投资51.37亿元,虽比上年增长7.8%,但仍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全省个体私营经济投资154.93亿元,比上年下降1.8%,比全国低17.5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城镇集体投资继2001年下降21.0%后,又下降16.4%;农村集体投资虽然比上年增长1.2%,但增幅比2001年减少42.5个百分点。城镇个人投资在2001年下降24.3%的基础上再度下降12.1%;农村个人投资在上年下降7.4%的基础上,虽然有所恢复,但仅比上年增长1.7%。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的问题,直接影响投资总量的增长。1999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出现0.8%的负增长,
2000年和200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仅分别增长4.0%和4.8%,分别低于当年GDP增长率5.5和4.2个百分点,200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虽然达到12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8.5%,跨上一个新台阶,但投资增速仍然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并且也低于同期全省GDP增长速度2.0个百分点。
(二)
福建省内资金外流严重。福建省曾经是全国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地

区之一,当年的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一起构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如今浙江民营经济强劲增长,相比之下,近几年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其中民间资金外流是一大因素。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来泉州民营企业纷纷到境外投资建厂。到2002年底,已有23家民营企业经批准在境外投资建厂,占全省在外投资民营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仅2002年批准的就有7家,总投资额170万美元。这些企业大多以轻工为主,其产品包括纺织服装、鞋、食品、工艺品等,且在国际市场上较具竞争优势。此外,2001年9月运盛实业将公司总部从福州迁址上海;2002年4月天香集团公司注册地从福清市镜洋工业区迁往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9月利嘉(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将公司注册名改为利嘉(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址准备由福州市五一中路169号迁到上海海宁路358号国际商厦。不少知名中小企业也纷纷迁址上海,如七匹狼集团在上海设立商务中心,成立企划中心、研发中心等专业性很强的机构的计划正在实施。而劲霸时装有限公司、晋江爱都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也把企业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企划中心等核心部门从泉州迁往上海。这深刻反映了在市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资金流向投资环境好、利润率较高的地区,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福建省民间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在弱化。民间投资的增长乏力和大量民间资金的外流,对福建省的经济增长势必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改善福建省的投资环境,启动民间投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三)民营企业成长速度与质量不高。福建省是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民间投资起步较早,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200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5.6%,二、三产业在非公制经济就业的人员比重达79.4%,民营企业作用日益强化。但是,福建省民营投资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产品技术档次不高,有影响力的企业不多。2002年全国工商联公布了根据营业额大小排列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我省仅有14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占2.8%;能进入百强的民营企业只有黎明企业集团一家(居全国第58位)。而我们邻省的浙江省则多达174家,占34.8%。再如,长期以来福建省的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与浙江省相比,景气度明显偏低,今年一季度仍低15点。因此,急需通过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做强做大福建省民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入WTO后竞争环境严峻。面对加入WT

O的新形势,更加重了启动民间投资的迫切性。因为与政府投资相比,民间投资受利益驱动比较明显,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市场,更容易受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律的影响。加入WTO后,面对我国潜在的市场,外国资本会以不同形式大量涌入,各行各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只有尽快启动民间投资,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尽快熟悉市场、占领市场,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的经济实力。
二、制约福建省民间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外在环境不理想直接制约民间投资增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结构性过剩经济的特征逐渐显现,国内市场上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投资者难以找到好的投资项目。虽然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没变,但受国际经济环境不理想及国内市场结构饱和的双重制约,商品物价持续下降,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生产厂商的利润收益较低,甚至难以维持利息水平,民间投资热情不高,是导致福建省民间投资总量徘徊不前,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的最主要原因。据最近对全省154家民营企业投资意向问卷调查表明,只有8.4%的企业认为当前福建省民间投资的总体环境理想,79.9%的企业认为一般,11.7%的企业认为不理想。认为民间投资环境比福建省优越的主要省(市)依次是,广东占68.8%、浙江占57.2%、上海占42.2%、江苏占32.5%。民营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的认同率达75.3%,是影响企业扩大投资的的第二大原因,而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的原因,一是市场趋于饱和及投资回报率低,占29.9%;二是投资新项目风险大没有把握,占26.0%;三是受政策限制,企业难以拓展,占18.2%;四是信息渠道不畅,投资决策需要的信息缺乏,占18.2%。

(二)受制于融资渠道单一。调查表明,企业资金不足是制约福建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的首要原因,认同率达77.9%。民营企业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较为单一的融资渠道。目前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占74.0%,民间借款占14.9%,其他的融资渠道占15.6%。说明福建省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仍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渠道为主。我国银行体系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国有银行改革后贷款权限上收,分支机构布点向中心城市收缩,使得惜贷现象更严重。民营投资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程度有较大差异。前期经营较为谨慎,还款意愿高,贷款风险较小;后期随着规模的扩大,融资需求膨胀,且还款意愿下降。创建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申请,银行一般不受理,主要靠自有积累、合伙人集资、亲友间借贷和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等解决。成

长型民营企业的银行融资需求较大,主要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新机器设备、技术改造、资金周转短缺等,但因财务管理不健全、财务信息失真、有效抵押资产不足和缺乏信用记录等原因而难以取得银行贷款,银行对其融资需求的满足率较低,且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承担。42.9%的调查企业认为从银行筹措不到贷款,从银行筹措不到贷款最大制约因素是银行认为企业担保抵押不落实,占19.5%。在福建省不少地方虽然也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尚未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贷款担保面较窄,被担保的贷款企业较少;被担保的贷款品种单一,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和企业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也很少,以致企业资金紧张加剧。企业景气调查表明,福建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长期在不景气区间运行,今年第一季度全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88.0,其中私营企业为84.5,分别低于全省企业平均水平10.5点和14.0点。

(三)缺乏公平竞争平台。(1)在税赋方面,民营企业相对较重。民营企业除一般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相当部分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国家对企业技术开发费、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的政策优惠,往往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所得税减免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对民营企业则是从开办日期起。再如,大部分民营企业要上缴50种税费,不少地方收费多达70余种,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合理收费。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民营企业在增资时还需要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调查表明,民营企业每年交纳的各种费用总和与交纳税金总和相比,增多的仍占12.3%,基本相等的占20.8%。而外商投资企业增资不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还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2)在市场准入方面,民营企业准入条件甚至高于外商投资企业。我国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对最低注册资本没有要求,被形象地描述为一元钱的注册资本。但是这两类企业都要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他们进入的行业和经营的范围必然受到极大限制。从国际经验看,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小企业最为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而我们的有限责任公司法要求其最低注册资本为30-50万元,相对比较之下,在国外也属较高之列。调查表明,产业准入限制的认同率达65.6%,是影响企业扩大投资的第三大原因。受产业准入限制的主要领域,一是垄断性行业,占32.5%;二高新技术行业,占14.3%;三是经营性社会事业领域,占13.6%,四是优势行业,占13.0%,五是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

,占7.1%。(3)缺乏公平竞争的直接融资渠道。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从一开始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促进其机制的转换,要求股票市场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十分狭小,且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已经连续三年盈利,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本应在5000万元以上。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都较小,产业层次低,与国家规定的企业上市规模和优先产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客观上加大了中小企业上市的难度。福建省民营投资企业能在沪、深股市上直接融资的企业为之甚少。(4)在进出口贸易政策方面也不平等,民营企业虽可争取到进出口自主权,但门槛依然很高。另外,在对外劳务合作、工程承包等领域,民营企业也很难涉足。

(四)政府支持力度仍不到位。近年来,福建省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对促进福建省民间投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对民间投资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和面积的限制不仅严于国有投资,甚至严于外商投资,大大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启动与发展。9.7%的企业认为当前福建省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难。有些企业反映企业已到资,手续均齐备,由于采取捆绑式审批,结果已到资的企业要受未到资的拖累。福建省在税收政策执行方面也不够灵活。85.1%的企业按营业额纳税,8.4%的企业定税。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流动方面仍存在不适应之处,26.0%的企业认为我省当前的户籍、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业人员出国(境)管理办法方面,与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与对外交流不适应。政府对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行业布局引导和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也有欠缺,78.6%的企业认为当前福建省有必要成立民营企业综合性服务机构。
三、加速启动福建省民间投资步伐的几点建议

启动民间投资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促进民间投资增长,亟待把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具体化。要焕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形成新的投资高潮,提高民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民间投资成为拉动福建省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动力。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放宽对民营投资产业准入的限制。总的讲,对民营投资企业应该实行更加开放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允许民

间资本进入;并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取消对非国有单位不合理的投资限制,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进入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高科技和高新技术领域以及金融等新兴服务行业。对这些领域中凡是预期有收益或通过建立收费补偿机制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破除地区和部门垄断,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在道路、桥梁、供水、电站、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针对目前民间资金较为分散的特点,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投资基金,设立政府专项引导资金,使民间投资形成稳定的收入预期。在进入方式上,可以实行特许招标和投标,选择项目法人吸引民营资本直接投资参与基础领域建设经营;也可以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吸引民间大量闲散资金;还可以大力推行BOT、TOT、BLT等方式推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在信息技术、电子、新材料、生物制药、计算机等高科技和高新技术领域,可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以智力资本作价参与投资,拓宽国内外风险融资渠道,强化保护知识产权。而金融、保险、教育、卫生、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领域,既是外资急于进入的产业,也是民间投资发展空间最大的领域,要尽快改革相关体制,完善配套政策,打开民间投资进入通道。

(二)合力建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政府应牵头,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承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从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入手,将散落在工商、税务、银行、法院、海关、公安、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政府其它部门记录民营企业经济、金融等活动的台账信息资料进行集中、归并和整理,序时记录和反映民营企业的信用情况,按市场化原则形成和使用民营企业的征信产品,建立较为完整的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同时,应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使社会信用环境有明显的实质性变化。

(三)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鉴于目前福建省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现实情况。为此,一要建立和完善为民间投资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要设立专门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制定适应民间投资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方法。也可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成立专门中小企业银行,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使得中小企业有了资金的来源。在规范经营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二要利用资本市场拓宽

融资渠道,允许具备必要条件的民营企业运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手段进行直接融资,上市核准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三要积极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民营企业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四)应适时调整民营企业的银行信贷政策。首先,银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营企业。重视和培育民营企业,建立稳固的银企关系,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商业银行在破除"唯所有制论"、"唯规模论"的同时,还应破除"零风险论",树立合理风险的观念。风险与效益相伴而生,在追求效益之初,就要有承受风险的准备、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其次,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应作出相应调整。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前几年提出的"双大"战略、"三大"战略等等,在现行的形势下,应作相应的调整。经营重点应由"大"向"优"调整,由"重大"向"重优"转变,"双大"与"双优"(优良效益、优良信誉)并重;信贷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大"不一定"优",中小则不一定"劣";今天优良的中小民营企业,也许就是明天优良的大企业。商业银行应将民营企业信贷工作的重点前移到信贷营销上来,要深入市场,研究市场,及时发现优良民营企业,在深入了解基础上,作出客观的分析和正确评判,要加强对成长性良好的民营企业的指导和培育。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区别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其相应的信贷准入条件,开发满足其需要的新的贷款品种,如民营企业创业贷款、民营企业担保基金专项贷款、提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账户透支、个人支票等。

(五)政府应加大规范指导和支持力度。(1)规范部门指导。工商、税务、银行和行业协会、商会等部门和组织,应从不同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指导规范力度,尤其在财务管理、信用管理方面,合力来解决财务信息失真和经济交易行为失信等问题。对民营企业必须先规范指导,后培育发展。同时,应整顿规范中介机构。对有些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垄断性中介机构要进行整顿治理,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2)规范税费征收。全面清理各种名目繁杂的税种税目,坚决制止对民营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严禁向民间投资者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取消按所有制划分的差别税收政策。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的各种税收减免政策,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用税后利润扩大再生产给予优惠;对新创办的民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

等优惠政策。(3)努力解决民间投资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当前政府在民间投资企业土地使用方面,应统一规划民间投资企业用地,简化土地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浪费;要降低土地使用费,延长土地使用年限;研究制定土地入股办法;与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地对待用地问题。(4)适当增加财政支持,建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切实解决民营投资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问题。福建省的沙县在用财政出资和企业参与设立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方面,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1999年县财政出资50万元,民营企业筹资150万元,组建了富民担保有限公司,担保额度1000万元,该公司为29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1162万元,既缓解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又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较好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困难的问题,促进了民营投资企业的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关闭本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