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O4606

AO4606

AO4606
AO4606

Symbol Device

Typ Max Units n-ch 4862.5°C/W n-ch 74110°C/W R θJL n-ch 3560°C/W p-ch 4862.5°C/W p-ch 74110°C/W R θJL

p-ch

35

40

°C/W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n-channel and p-channel Maximum Junction-to-Lead C

Steady-State Parameter

Maximum Junction-to-Ambient A

t ≤ 10s R θJA Maximum Junction-to-Ambient A

R θJA Maximum Junction-to-Ambient A

Steady-State Steady-State Maximum Junction-to-Lead C

Steady-State Maximum Junction-to-Ambient A

t ≤ 10s AO4606

Symbol

Min Typ

Max

Units BV DSS 30

V 1T J =55°C

5I GSS 100nA V GS(th)1 1.9

3

V I D(ON)

20

A 22.528T J =125°C

31.338

34.542

m ?g FS 10

15.4S V SD 0.76

1V I S

3

A C iss 680

pF C oss 102pF C rss 77pF R g

3?Q g (10V)13.84

nC Q g (4.5V) 6.74nC Q gs 1.82nC Q gd 3.2nC t D(on) 4.6

ns t r 4.1ns t D(off)20.6ns t f 5.2ns t rr 16.5ns Q rr

7.8

nC

Total Gate Charge V GS =10V, V DS =15V, I D =6.9A

Input Capacitance V GS =0V, V DS =15V, f=1MHz V GS =0V, V DS =0V, f=1MHz

SWITCHING PARAMETERS V GS =10V, V DS =15V, R L =2.2?, R GEN =3?

I F =6.9A, dI/dt=100A/μs

Gate Source Charge Gate Drain Charge Turn-On DelayTime Turn-On Rise Time V DS =5V, I D =6.9A

I S =1A V GS =10V, I D =6.9A

Diode Forward Voltage

R DS(ON)Static Drain-Source On-Resistance

Forward Transconductance

m ?V GS =4.5V, I D =5.0A

Gate Threshold Voltage V DS =V GS I D =250μA On state drain current

V GS =4.5V, V DS =5V μA Gate-Body leakage current V DS =0V, V GS =±20V Drain-Source Breakdown Voltage I D =250μA, V GS =0V I DSS Zero Gate Voltage Drain Current V DS =24V, V GS =0V

N-Channel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 J =25°C unless otherwise noted)Parameter

Conditions STATIC PARAMETERS Reverse Transfer Capacitance Gate resistance

Output Capacitance Maximum Body-Diode Continuous Current

DYNAMIC PARAMETERS Body Diode Reverse Recovery Charge Total Gate Charge I F =6.9A, dI/dt=100A/μs

Turn-Off DelayTime Turn-Off Fall Time

Body Diode Reverse Recovery Time

A: The value of R θJA is measured with the device mounted on 1in 2

FR-4 board with 2oz. Copper, in a still air environment with T A =25°C. The value in any a given application depends on the user's specific board design. The current rating is based on the t ≤ 10s thermal resistance rating.B: Repetitive rating, pulse width limited by junction temperature.

C. The R θJA is the sum of the thermal impedence from junction to lead R θJL and lead to ambient.

D.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in Figures 1 to 6 are obtained using 80 μs pulses, duty cycle 0.5% max.

E. These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device mounted on 1 in 2

FR-4 board with 2oz. Copper, in a still air environment with T A =25°C. The SOA curve provides a single pulse rating.

Symbol

Min Typ

Max

Units BV DSS -30

V -1T J =55°C

-5I GSS ±100nA V GS(th)-1.2-2

-2.4

V I D(ON)

30

A 2835T J =125°C

37454458

m ?g FS 13S V SD -0.76

-1V I S

-4.2

A C iss 920

pF C oss 190pF C rss 122pF R g

3.6?Q g

(10V)18.5

nC Q g (4.5V)9.6nC Q gs 2.7nC Q gd 4.5nC t D(on)7.7

ns t r 5.7ns t D(off)20.2ns t f 9.5ns t rr 20ns Q rr

8.8

nC

P-Channel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 J =25°C unless otherwise noted)Parameter

Conditions STATIC PARAMETERS Drain-Source Breakdown Voltage I D =-250μA, V GS =0V I DSS Zero Gate Voltage Drain Current V DS =-24V, V GS =0V

μA Gate-Body leakage current V DS =0V, V GS =±20V Gate Threshold Voltage V DS =V GS I D =-250μA On state drain current

V GS =-10V, V DS =-5V V GS =-10V, I D =-6A

m ?V GS =-4.5V, I D =-5A

V DS =-5V, I D =-6A

R DS(ON)Static Drain-Source On-Resistance

Forward Transconductance

Diode Forward Voltage I S =-1A,V GS =0V

Maximum Body-Diode Continuous Current

Output Capacitance Reverse Transfer Capacitance Gate resistance

DYNAMIC PARAMETERS Input Capacitance V GS =0V, V DS =-15V, f=1MHz V GS =0V, V DS =0V, f=1MHz

Total Gate Charge (4.5V)Gate Source Charge Gate Drain Charge SWITCHING PARAMETERS

Total Gate Charge (10V)V GS =-10V, V DS =-15V, I D =-6A

Turn-On DelayTime V GS =-10V, V DS =-15V, R L =2.7?, R GEN =3?

Turn-On Rise Time Turn-Off DelayTime Turn-Off Fall Time

Body Diode Reverse Recovery Time

I F =-6A, dI/dt=100A/μs

Body Diode Reverse Recovery Charge I F =-6A, dI/dt=100A/μs

A: The value of R θJA is measured with the device mounted on 1in 2

FR-4 board with 2oz. Copper, in a still air environment with T A =25°C. The value in any a given application depends on the user's specific board design. The current rating is based on the t ≤ 10s thermal resistance rating.

B: Repetitive rating, pulse width limited by junction temperature.

C. The R θJA is the sum of the thermal impedence from junction to lead R θJL and lead to ambient.

D.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in Figures 1 to 6,12,14 are obtained using 80 μs pulses, duty cycle 0.5% max.

E. These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device mounted on 1 in 2

FR-4 board with 2oz. Copper, in a still air environment with T A =25°C. The SOA curve provides a single pulse rating.

DIMENSIONS IN MILLIMETERS

DIMENSIONS IN INCHES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代换验算公式 一、钢筋代换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构件截面宽度 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 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 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砼承担的剪力;2、箍筋承担的剪力;3、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换应满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 fy2Asb2≥fy1Asb1 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及实例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分两种情况,一是钢筋设计强度相同,采用不同直径的其他钢筋进行代换(等截面代换),二是钢筋设计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直径或不同间距的其他钢筋代换(等强度代换)。 钢筋代换过程中,直接使用到的参数为钢筋间距(或根数)和强度。但通过简化,可将以上的强度参数转化为钢筋理论重量和强度系数的乘积。因此列出两者的计算公式和参数值如下: 进行钢筋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2.4 Ⅱ级钢3.4 Ⅲ级钢3.8 情况一: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 (1)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间距: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情况二: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不同,但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时的代换 (1)按强度代换钢筋间距,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2)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 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 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代换报告

关于百合公寓1~4#楼钢筋代换的报告 一、原因分析 由于设计楼层现浇板负弯距钢筋均为Φ8光圆钢筋,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于泵管对钢筋的压弯引起钢筋变形及浇砼人员踩踏,造成钢筋保护层过大现象,负弯距钢筋下沉,虽然采取以些措施,但不能保证负弯距钢筋的正确位置,严重的可能造成该部板面裂缝,对主体结构质量制造了不利因素,所以我项目部针对以上原因,经过市场调查,参照JGJ95-2003行业标准要求,提出在现浇楼板中的负弯距钢筋原设计Ф8改为冷轧带肋钢筋ФR8,分布筋Ф6改为ФR5。 二、技术参数、性能 建设部专家组专门对冷轧带肋钢筋在混凝土构件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布置端部约束边缘构件,板面配筋满足规范要求,按现行规范计算中的受剪承载力和受弯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三、代换方案 1、根据规程6.3.4条规定负弯距钢筋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规定,结合本工程要求,间距适当加大,原125mm 改为150mm,原150mm改为200mm,分布钢筋原200mm的改为250mm。 2、设计要求等截面、等间距代换。 3、钢筋施工工艺执行规程第7款规定。 四、经济分析:

现行市场价冷轧带肋钢筋比普通钢筋高400元/吨。 方案1: 间距125mm改为150mm,可节约钢筋用量17.7%; 间距150mm改为200mm,可节约钢筋用量25%; 分布筋间距150mm改为250mm,可节约钢筋用量20%; 而二种钢筋的市场差价,只有提高10%(400/4000=10%) 结论:方案1比原设计经济实惠,对总造价起下降作用, 方案2:设计要求的等截面、等间距代换: 以3#楼为例,每标准层负弯距钢筋总量为5吨,每层增加费用为:5吨×400元/吨=2000元,每层建筑面积为750m2,增加每平方米价为:2000元/750m2。 结论:对整个工程造价影响不大,建议采用该方案。 中天绿城·百合公寓项目部 2005年4月16日 绿城百合公寓

CRB600H钢筋等强度替换表

楼板钢筋等强度替换表一 CRB600H 替换 HRB400 板内替换后钢筋 板内原设计钢筋 钢筋布置 钢筋面积 替换 钢筋布置 钢筋面积 RH 6@130 210 替换 8@200 251 RH 6@125 222 替换 8@190 265 RH 6@120 234 替换 8@180 279 RH 8@200 248 替换 8@170 296 RH 8@190 263 替换 8@160 314 RH 8@170 280 替换 8@150 335 RH 8@160 301 替换 8@140 359 RH 8@150 324 替换 8@130 387 RH 8@140 351 替换 8@120 419 RH 8@130 383 替换 8@110 457 RH 8@110 421 替换 8@100 503 RH 8@100 468 替换 8@90 559 RH 8@90 526 替换 8@80 628 RH 8@80 601 替换 8@70 718 RH 表示CRB600H 级钢筋,fy=430N/mm2 楼板钢筋等强度替换表二 CRB600H 替换 HRB400 板内替换后钢筋 板内原设计钢筋 钢筋布置 钢筋面积 替换 钢筋布置 钢筋面积 RH 8@150 329 替换 10@200 393

RH8@140 346 替换10@190 413 RH8@130 365 替换10@180 436 RH10@200 387 替换10@170 462 RH10@190 411 替换10@160 491 RH10@170 439 替换10@150 524 RH10@160 470 替换10@140 561 RH10@150 506 替换10@130 604 RH10@140 548 替换10@120 654 RH10@130 598 替换10@110 714 RH10@110 657 替换10@100 785 RH10@100 731 替换10@90 873 RH10@90 822 替换10@80 982 RH10@80 939 替换10@70 1122 RH表示CRB600H级钢筋,fy=430N/mm2 楼板钢筋等强度替换表三 CRB600H HRB400 替代 板内替换后钢筋板内原设计钢筋 钢筋布置钢筋面积替代钢筋布置钢筋面积RH10@160 473 替代12@200 565 RH10@150 498 替代12@190 595 RH10@140 526 替代12@180 628 RH12@200 557 替代12@170 665 RH12@190 592 替代12@160 707 RH12@170 631 替代12@150 754 RH12@160 676 替代12@140 808 RH12@150 728 替代12@130 870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方法

钢筋代换 一般规则及方法 李承德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目录 一、代换原则: (3) 二、代换注意事项 (3) 三、常用代换方法: (4) 1、等强法 (4) 2、等截面法 (4) 3、等质量法 (5) 4、半径简易法 (5) 5、半径+系数简易法 (5) 三、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5) 四、钢筋代换实例 (6) 五、钢筋代换的验算: (8)

一、代换原则: 两个基本原则: ①、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同意原则; ②、钢筋代换应遵照等强代换原则; 十个必须遵照的原则: ①、当构件配筋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原则。 ②、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原则; ③、钢筋代换后的钢筋不混合原则;(即代换后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钢筋并肩工作现象) ④、钢筋代换后钢筋还应保持原有的平衡原则;(如梁下部原为2根16的钢筋,你不能用1根18+1根14) ⑤、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最大间距的原则;(如板米不少于三根,受力筋最大间距在不大于200,最小间距不小于50;梁箍筋最大不大于300,小于不小于50;梁主筋间距不小于25,等等) ⑥、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要求的原则; ⑦、钢筋代时时应考虑特殊构件的特殊要求;(如吊环只能用Ⅰ级钢筋,吊车梁的钢筋不允许代换) ⑧、钢筋代换应按受力面代换原则;(如非正压柱,必须按单侧面钢筋进行代换) ⑨、构造钢筋、措施钢筋代换不能减少根数;(如挑檐角筋、温度控制筋、梁内侧面构造筋)⑩、钢筋代换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原则。(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也不低于2%)。 ○11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二、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钢筋代换原则

钢筋代换原则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9-3-2-1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9-3-2-2等强代换方法 1.计算法 2 221 2112y y f d f d n n ≥ (9-11) 式中n 2——代换钢筋根数; n 1——原设计钢筋根数; d 2——代换钢筋直径; d 1——原设计钢筋直径; f 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9-28); f 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22 2 112d d n n ≥(9-12)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2 11 2y y f f n n ≥(9-13)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表9-28

筋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5钢筋代换实例 [例1]今有一块6m 宽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PB235级φ12钢筋@120mm ,共计50根。现拟改用HRB335级Φ12钢筋,求所需Φ12钢筋根数及其间距。 [解]本题属于直径相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9-13)计算: n 2=50×210/300=35根,间距=120×50/35=171.4取170mm [例2]今有一根400mm 宽的现浇混凝土梁,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Φ22钢筋,共计9根,分二排布置,底排为7根,上排为2根。现拟改用HRB400级25钢筋,求所需 25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解]本题属于直径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9-11)计算: 300 25300 229222???=n =5.81根,取6根。 一排布置,增大了代换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 0,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例3]已知梁的截面面积尺寸如图9-57a 所示,采用C20混凝土制作,原设计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 20钢筋,共计6根,单排布置,中间4根分别在二处弯起。现拟改用HRB335 级Φ22钢筋,求所需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图9-57矩形梁钢筋代换 (a )原设计钢筋;(b )代换钢筋 [解]1.弯起钢筋与纵向受力钢筋分别代换,以2 20为单位,按公式(9-11)代换Φ22钢 筋,300 22360 202222???=n =1.98,取2根。 2.代换后的钢筋根数不变,但直径增大,需要复核钢筋净间距s : s =(300-2×25-6×22)/5=23.6<25mm ,需要布置为两排(底排4根、二排2根)。 3.代换后的构件截面有效高度h 02减小,需要按公式(9-14)复核截面强度。 4.角部两根改为Φ25钢筋,再复核截面强度 小结:代换钢筋采用4Φ22+2Φ25,按图9-57(b )布置,满足原设计要求。

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方案 郑州一建承建的西西里传说.幼儿园项目,由于φ10钢筋现场的储备不够,而8钢筋现场的剩余较多,由于 18钢筋现场的储备不够,而 16钢筋现场的剩余较多,因此进行8的钢筋代换φ10 钢筋、 16的钢筋代换 18钢筋; 1、等强代换方法 1.计算法 2 221 2112y y f d f d n n ≥ 式中 n 2——代换钢筋根数; n 1——原设计钢筋根数; d 2——代换钢筋直径; d 1——原设计钢筋直径; f 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1-1); f 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22 2 112d d n n ≥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2 11 2y y f f n n ≥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 表1-1 项次 钢筋种类 符号 抗拉强度设计值fy 抗压强度设计值fy' 1 热轧钢筋 HPB235 φ 210 210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2、现场屋顶WKL18(2A)、WKL24(2)、L3(2A)、中的16的钢筋代换18钢筋 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公式:n2≥(n 1*d2 1* f y1 )/(d2 2* f y2 ) n 1 原设计根数2/3 d 1 原设计钢筋直径18 f 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n 2 代换后根数3/4 d 2 代换后直径16 f 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公式:n2≥(n 1*d2 1* f y1 )/(d2 2* f y2 ) n 1 原设计根数 2 d 1 原设计钢筋直径18 f 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n 2 代换后根数 3 d 2 代换后直径16 f 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公式:n2≥(n 1*d2 1* f y1 )/(d2 2* f y2 ) n 1 原设计根数3/2 d 1 原设计钢筋直径18 f 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n 2 代换后根数4/3 d 2 代换后直径16 f 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CRB H钢筋等强度替换表

楼板钢筋等强度替换表一 HRB400 CRB600H 替换 板内替换后钢筋板内原设计钢筋钢筋布置钢筋面积替换钢筋布置钢筋面积RH6@130 210 替换8@200 251 RH6@125 222 替换8@190 265 RH6@120 234 替换8@180 279 RH8@200 248 替换8@170 296 RH8@190 263 替换8@160 314 RH8@170 280 替换8@150 335 RH8@160 301 替换8@140 359 RH8@150 324 替换8@130 387 RH8@140 351 替换8@120 419 RH8@130 383 替换8@110 457 RH8@110 421 替换8@100 503 RH8@100 468 替换8@90 559 RH8@90 526 替换8@80 628 RH8@80 601 替换8@70 718 注:RH表示CRB600H级钢筋,fy=430N/mm2

楼板钢筋等强度替换表二 HRB400 CRB600H 替换 板内替换后钢筋板内原设计钢筋钢筋布置钢筋面积替换钢筋布置钢筋面积RH8@150 329 替换10@200 393 RH8@140 346 替换10@190 413 RH8@130 365 替换10@180 436 RH10@200 387 替换10@170 462 RH10@190 411 替换10@160 491 RH10@170 439 替换10@150 524 RH10@160 470 替换10@140 561 RH10@150 506 替换10@130 604 RH10@140 548 替换10@120 654 RH10@130 598 替换10@110 714 RH10@110 657 替换10@100 785 RH10@100 731 替换10@90 873 RH10@90 822 替换10@80 982 RH10@80 939 替换10@70 1122 注:RH表示CRB600H级钢筋,fy=430N/mm2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方法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法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目录 一、代换原则: (3) 二、代换注意事项 (3) 三、常用代换法: (4) 1、等强法 (4) 2、等截面法 (4) 3、等质量法 (5) 4、半径简易法 (5) 5、半径+系数简易法 (5) 三、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5) 四、钢筋代换实例 (6) 五、钢筋代换的验算: (8)

一、代换原则: 两个基本原则: ①、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同意原则; ②、钢筋代换应遵照等强代换原则; 十个必须遵照的原则: ①、当构件配筋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原则。 ②、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原则; ③、钢筋代换后的钢筋不混合原则;(即代换后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钢筋并肩工作现象) ④、钢筋代换后钢筋还应保持原有的平衡原则;(如梁下部原为2根16的钢筋,你不能用1根18+1根14) ⑤、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规定的最小、最大间距的原则;(如板米不少于三根,受力筋最大间距在不大于200,最小间距不小于50;梁箍筋最大不大于300,小于不小于50;梁主筋间距不小于25,等等) ⑥、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要求的原则; ⑦、钢筋代时时应考虑特殊构件的特殊要求;(如吊环只能用Ⅰ级钢筋,吊车梁的钢筋不允代换) ⑧、钢筋代换应按受力面代换原则;(如非正压柱,必须按单侧面钢筋进行代换) ⑨、构造钢筋、措施钢筋代换不能减少根数;(如挑檐角筋、温度控制筋、梁侧面构造筋)⑩、钢筋代换必须符合规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原则。(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也不低于2%)。 ○11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二、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

钢筋代换公式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代换与钢筋代换原则

1、钢筋代换与钢筋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同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4、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 (2)、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不应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钢筋等强度代换:n2=n1*原直径的平方*原钢筋强度值/代换钢筋直径的平方*代换钢筋的强度值 例子:8根HPB235钢筋Φ20要等强代换为HRB335钢筋Φ18,那么代换后的钢筋根数n2=1*310*100/42.5*305=2.39,取7根 1)同类钢筋替换用等面积法,不同类时用等强度法。(同类钢筋指的是同种材质的钢筋) (2)替换前后保证钢筋重心位置不变。 (3)如粗换细,间距要满足构造要求;如细换粗,要进行裂缝开展验算。

钢筋代换公式

钢筋代换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0.00617x钢筋直径x钢筋直径 钢筋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 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x原设计间距 例如: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的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钢筋代换,代换间距是多少? 0.359/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x原设计根数 例如:某设计配筋10根圆10的钢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钢筋代换,代换后是应是多少根? 0.617/0.359*10=15.62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 或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x原设计间距 例如:某设计圆10钢筋间距180(Ⅰ级钢),拟用圆8(Ⅱ级钢)

代换,代换钢筋间距是多少? (0.359*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x原设计根数 例如:原设计采用4根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3.85*3.4)/(2.98*3.4)*4=3.65

钢筋代换原则

9-3-2-1 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9-3-2-2 等强代换方法 1.计算法 2 221 2112y y f d f d n n ≥ (9-11) 式中 n 2——代换钢筋根数; n 1——原设计钢筋根数; d 2——代换钢筋直径; d 1——原设计钢筋直径; f 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9-28); f 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22 2 112d d n n ≥ (9-12)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2 11 2y y f f n n ≥ (9-13)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 表9-28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 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5 钢筋代换实例 [例1] 今有一块6m 宽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PB235级φ12钢筋@120mm ,共计50根。现拟改用HRB335级Φ12钢筋,求所需Φ12钢筋根数及其间距。 [解]本题属于直径相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9-13)计算: n 2=50×210/300=35根,间距=120×50/35=取170mm [例2] 今有一根400mm 宽的现浇混凝土梁,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Φ22钢筋,共计9根,分二排布置,底排为7根,上排为2根。现拟改用HRB400级25 钢筋,求所需 25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解] 本题属于直径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9-11)计算: 300 25300 229222???=n =根,取6根。 一排布置,增大了代换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 0,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例3] 已知梁的截面面积尺寸如图9-57a 所示,采用C20混凝土制作,原设计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 20钢筋,共计6根,单排布置,中间4根分别在二处弯起。现拟 改用HRB335级Φ22钢筋,求所需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钢筋等强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跟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 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带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 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 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CRBH钢筋等强度替换表

RH6@130 8@200 RH6@125 8@190 RH6@120 8@180 RH8@200 8@170 RH8@190 8@160 RH8@170 8@150 RH8@160 8@140 RH8@150 8@130 RH8@140 8@120 RH8@130 8@110 RH8@110 8@100 RH8@100 8@90 RH8@90 8@80 RH8@80 8@70 注:RH表示CRB600H级钢筋,fy=430N/mm2

RH8@150 10@200 RH8@140 10@190 RH8@130 10@180 RH10@200 10@170 RH10@190 10@160 RH10@170 10@150 RH10@160 10@140 RH10@150 10@130 RH10@140 10@120 RH10@130 10@110 RH10@110 10@100 RH10@100 10@90 RH10@90 10@80 RH10@80 10@70 注:RH表示CRB600H级钢筋,fy=430N/mm2

RH10@160 12@200 RH10@150 12@190 RH10@140 12@180 RH12@200 12@170 RH12@190 12@160 RH12@170 12@150 RH12@160 12@140 RH12@150 12@130 RH12@140 12@120 RH12@130 12@110 RH12@110 12@100 RH12@100 12@90 RH12@90 12@80 RH12@80 12@70 注:RH表示CRB600H级钢筋,fy=430N/mm2

钢筋代换原则

楼主,我建议你下载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WORD),在本论坛里面有下载的。有些问题,其实在基本的工具书里面就有权威的解释。我在这里授人以渔了,呵呵。 9-3-2 钢筋代换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9-3-2-1 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9-3-2-2 等强代换方法 1.计算法 (9-11) 式中 n2——代换钢筋根数; n1——原设计钢筋根数; d2——代换钢筋直径; d1——原设计钢筋直径; f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9-28); f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9-12)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9-13)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表9-28 项次钢筋种类符号抗拉强度设计值fy 抗压强度设计值fy' 1 热轧钢筋 HPB235 φ 210 210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 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3 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截面强度降低。通常对这种影响可凭经验适当增加钢筋面积,然后再作截面强度复核。 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可根据弯矩相等,按下式复核截面强度。 (9-14) 式中 N1——原设计的钢筋拉力,等于As1fy1(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N2——代换钢筋拉力,同上; h01——原设计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02——代换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20混凝土为9.6N/mm2,对C25混凝土为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方法

各种钢筋代换 一般规则及方法 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值等 编制人:王根明 2014年9月8日

目录 一、代换原则: (3) 二、代换注意事项 (4) 三、常用代换方法: (5) 1、等强法 (5) 2、等截面法 (6) 3、等质量法 (6) 4、半径简易法 (6) 5、半径+系数简易法 (7) 三、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7) 四、钢筋代换实例 (8) 五、钢筋代换的其它验算: (10)

代换原则: 两个基本原则: ①、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同意原则; ②、钢筋代换应遵照等强代换原则; 十个必须遵照的原则: ①、当构件配筋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原则。 ②、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原则; ③、钢筋代换后的钢筋不混合原则;(即代换后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钢筋并肩工作现象) ④、钢筋代换后钢筋还应保持原有的平衡原则;(如梁下部原为2根16的钢筋,你不能用1根18+1根14) ⑤、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最大间距的原则;(如板筋不少于三根,受力筋最大间距在不大于200,最小间距不小于50;梁箍筋最大不大于300,小于不小于50;梁主筋间距不小于25,等等) ⑥、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要求的原则; ⑦、钢筋代时时应考虑特殊构件的特殊要求;(如吊环只能用Ⅰ级钢筋,吊车梁的钢筋不允许代换) ⑧、钢筋代换应按受力面代换原则;(如非正压柱,必须按单侧面钢筋进行代换)

⑨、构造钢筋、措施钢筋代换不能减少根数;(如挑檐角筋、温度控制筋、梁内侧面构造筋) ⑩、钢筋代换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原则。(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也不低于2%)。 ○11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二、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

钢筋等强度代换表

钢筋等强度代换表 1原设计fy=210N/mm2ф10 @150 78.54 x 6.667 x 210 = 109956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25 38.48 x 8.000 x 360 = 110835 0.008 2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10 @200 78.54 x 5.000 x 210 = 82467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60 38.48 x 6.250 x 360 = 86590 0.050 3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8 @130 50.27 x 7.692 x 210 = 81198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60 38.48 x 6.250 x 360 = 86590 0.066 4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8 @150 50.27 x 6.667 x 210 = 70372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60 38.48 x 6.250 x 360 = 86590 0.230 5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8 @180 50.27 x 5.55 6 x 210 = 58643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60 38.48 x 6.250 x 360 = 86590 0.477 说明:1、代换依据:JGJ95-2003 3、板厚为120mm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ф-I、II级钢фR-冷轧带肋钢筋 钢筋等强度代换表 1 原设计fy = 210 N/mm 2 ф10 @180 78.54 x 5.556 x 210 = 91630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50 38.48 x 6.667 x 360 = 92363 0.008 2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10 @200 78.54 x 5.000 x 210 = 82467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70 38.48 x 5.882 x 360 = 81497 -0.012 3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8 @150 50.27 x 6.667 x 210 = 70372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90 38.48 x 5.263 x 360 = 72918 0.036 4 原设计fy = 210 N/mm2 ф8 @180 50.27 x 5.556 x 210 = 58643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90 38.48 x 5.263 x 360 = 72918 0.243 说明:1、代换依据:JGJ95-2003 3、板厚为100mm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ф-I、II级钢фR-冷轧带肋钢筋 钢筋等强度代换表 1 原设计fy = 210 N/mm 2 ф10 @130 78.54 x 7.692 x 210 = 126872 代换为fy = 360 N/mm2 фR-冷轧带肋钢筋7 @110 38.48 x 9.091 x 360 = 125949 -0.0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