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标准成本系统

标准成本系统

标准成本系统
标准成本系统

标准成本系统

从现代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成本的控制比单纯的成本计算重要得多。要实现成本的控制,关键不在于事后如何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而在于围绕各个“责任中心”,把成本的事先预算、日常控制和最终产品成本确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据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

所谓标准成本是一种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目标成本,主要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

(一)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成本计算是以货币形式计量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消耗量,根据计算的基础不同可以区分为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计量的是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资源数量,其中包括了必要的消耗,也包括了已发生但不应当发生的资源消耗量。

标准成本指以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主要区别:标准成本基本上剔除了不应该发生的资源消耗量,也称作“应该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作用

1、标准成本是评价企业成本管理业绩的标准;

2、标准成本通常也用作责任中心的责任标准。

(三)标准成本的分类

1、基本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指正常效率、正常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正常价格条件下的产品生产成本。“正常”是指结合较长历史时期内的实际数据,并要估计到未来的变动趋势而计算的平均值,计算过程中通常应剔除异常情况的影响。

在经营环境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基本标准成本接近于真实成本。但评价短期成本管理时,该成本概念往往会出现过度或不足的偏差,而不适于管理成本的要求。

2、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根据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标准和生产能力的最佳利用水平制定的标准成本。该成本概念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成本均应达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理想状态,不允许任何浪费的存在,既要做到“零缺陷”,又要做到“零缺陷调整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指未来期间在良好的经营效率下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利用水平下的产品生产成本。它充分考虑了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完全避免的超额耗费,比较贴近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成本管理,而且可用来确定盘存资产的价值。

二、标准成本系统

标准成本系统是用以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具体由标准成本制定、差异分析和差异处理三个部分组成。

标准成本系统将成本计算、成本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通过预先制定标准成本,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并记录、分析成本差异,可以正确评价和考核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

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过程中,将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分类列示,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及相关费用都可以以标准成本直接入账,以此大大简化日常会计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

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原理

标准成本的确定主要决定于两个尺度:具体的业务活动、对该业务活动量的数量描述。

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是料、工、费结合的过程,标准成本也是相应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组成。其基本形式:

标准成本 = 数量标准╳ 价格标准

“数量”标准主要由工程技术部门研究确定,“价格”标准则由会计部门会同有关责任部门(如采购部门等)研究确定,同时还要尽量吸收负责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数据来源。常见的标准有:

1.历史标准

该标准是建立在“未来是历史的延续”假设基础上的。历史标准要求的数据较容易取得,但该标准往往容易忽视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此标准仅适用于生产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企业。

2.参考定额

以参考定额为基础确定标准成本的企业通常有意将定额定得偏高,以至于在现时条件下难以马上实现,但这种标准通常更能激发劳动者的能动力。

3.综合标准

综合标准是严格衡量了各个环节的基本组成后建立起来的预定标准。如直接人工小时数可以通过对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的时间研究来确定生产环节联合动作的时间定额。

4.外来指标

借用企业外部数据作为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

二、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假设生产一种产品需用n种原材料,则该产品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1耗用量标准*材料标准单价+材料2耗用量标准*标准单价+。。。

其中:直接材料的耗用量标准根据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分别确定;材料的标准单价(含买价和运费)也根据耗用的材料类别分别计算。

三、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的标准可用公式计算:

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工资率

其中:“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包括产品的直接生产时间、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时间。

如果产品的生产环节中涉及不同工资标准的直接人工,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产品直接耗用工资标准1耗用标准工时*工资标准+工资标准2耗用标准工时*工资标准+。。。

四、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一)编制原理

确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基本原理与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一样,遵循“标准成本 = 数量×价格标准”这一基本公式。但由于制造费用的特殊性,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不同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1.数量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数量标准是根据分摊标准的分配数量,如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此时数量标准就是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机器小时。

2.价格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价格标准就是制造费用的分配率。该分配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 生产量标准:即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最大生产力。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就需要以一种具有综合性的指标来表示(如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

② 制造费用预算:企业区分固定性费用和变动性费用分别编制制造费用预算。预算编制基础应建立在现有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其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宜采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

(二)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假设企业的制造费用以机器小时为分配基础,则单位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分配率为:

单位机器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机器工作小时合计

单位产品分配的变动制造费用为:

单位产品分配的变动制造费用=单位机器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单位产品消耗的机器小时

(三)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一项期间费用,与产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预算期间生产的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仍以机器小时作为分配标准。

五、标准成本的制定

结合实例具体说明标准成本的制定。

某企业正准备在生产管理中推行标准成本制度,该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有关会计及生产管理资料如下:

1. 生产一件产品,需耗用直接人工2小时,小时工资率10元;

2. 生产一件产品,需耗用两种材料:

材料M-1,每件耗用5kg,单价8元∕kg,每kg 材料运费0.3元;

材料M-2,每件耗用3kg,单价10元∕kg,每kg 材料运费0.8元;

3. 在材料采购后10天内支付货款可以获得2%的现金折扣,该企业准备利用现金折扣;

4. 生产耗用的材料M-2,使用中会发生合理损耗20%,实际应用到产品生产只有80%

5. 生产中会产生10%的废品,且这些废品没有残余价值;

6. 企业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天用于机器调整及准备的时间大致需要0.8小时;

7. 生产的变动性制造费用总预算是100 000元,以直接人工小时为分配基础;

8. 企业期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发生额为60 000元;

9. 预计期间销售产品10000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合格产品的标准成本。

题解:

1.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材料M-1标准耗用量=5∕(1-10%)=5.56(kg)

注:生产每件产品要产生废品10%,5.56kg才会产生一个合格产品

材料M-1标准单价=采购单价×(1-现金折扣率)+单位运输费用=8×(1-2%)+0.3=8.14(元)

材料M-2标准耗用量=【3/(1-0.2)】/(1-0.1)=4.17(kg)

材料M-2标准单价=10×(1-2%)+0.8=10.6(元)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14×5.56+4.17×10.6=89.46(元)

2.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单位合格产品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标准∕[(1-废品率)×有效工作时间率]

=【2/(1-0.1)】/(0.72/8)=2.47(小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2.47×10=24.70(元)

3.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100000/10000*2.47=4.05(元/小时)

单位产品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2.47×4.05=10.00(元)

4. 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60000/10000*2.47=2.43(元/小时)

单位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2.47×2.43=6.00(元)

因此,单位合格产品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89.46+24.70+10.00+6.00=130.16(元)

第三节差异分析

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可以确定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确定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常见的差异原因有:(1)标准定得不正确;(2)业绩达不到标准。

一、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由于标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因此,进行差异分析时要区分出“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而引起的差异,分别称作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属于混合差异,数量差异属于单纯差异。

二、直接材料的差异分析

(一)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若为正值,则为不利差异(超支),若为负值,则为有利差异(节约)

(二)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材料数量差异若为正值,则为不利差异(超支),若为负值,则为有利差异(节约)

(三)进一步分析

有关数据:本月计划生产400件D产品,实际生产500件,如图表

C材料的价格差异=500×(10-8)=1000(元)

C材料的数量差异=(500-400)×8=800(元)

标准耗用量

材料=400*8=3200(元)

数量=400

差异

实际耗用量=500*10=5000(元)

材料消耗量=500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00*(5000/500-3200/400)=1000(元)

0 实际价格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 0 B 0

0标准价格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标准数量400 实际数量500

上图表明:以实际消耗量为基础计算价格差异(A+B)、以标准价格为基础计算数量差异C,实际上将图中A+B的部分归入价格差异。这在理论上来说并不很严密。因为这样计算出的价格差异中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数量差异的影响。

实际工作中将“价格-数量差异”直接归入价格差异的理由是:数量差异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为突出数量差异,就要使计算的数量差异尽可能纯粹。

以标准成本评价和考量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时有必要分清责任,区分有关差异的产生是否属于该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如材料采购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在考核直接生产部门(成本中心)的差异时,由于材料质量不合格引起的成本差异就不应该由该成本中心负责。并且每个差异的数额都可分解为更为细致的组成部分,乃至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因此,对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可以作为管理部门对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改善经营过程,以及对各当事人实施奖惩的依据。差异数据越具体,涉及的责任中心就越明确,说服力就越强,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越有益。

三、直接人工的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差异分析原理同直接材料的差异分析,同样要区分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直接人工数量差异为效率差异,价格差异为工资率差异。

例,设某责任中心有焊接和组装两道工序,其标准人工小时工资率分别为6元、5元,单位产品需要的标准工时分别为0.05小时、0.1小时;本月该中心共完成产品100000件,实际焊接4800小时、组装10500小时,分别发生直接人工工资31200元和50400元。

焊接工序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 4800╳(31200∕4800 - 6) = 2400

效率差异 = (4800- 0.05╳100000)╳ 6 = -1200

组装工序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 10500╳(50400∕10500 - 5)= -2100

效率差异=(10500- 0.1╳100000)╳ 5 = 2500

四、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性制造费用是指那部分发生额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制造费用,其发生额受到实际业务量与标准业务差异的影响。

(二)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与形成企业生产能力的资产联系在一起的,它与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区别在于: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水平条件下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指那部分发生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有三种表现形式:

1.耗费差异,指实际发生额与预算额的差异;

2.效率差异,指的是根据实际机器小时确定的分配数与根据标准机器小时确定的分配数之差;

3.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指根据预定应完成的机器小时分配的费用额与根据实际机器小时分配额之差。

标准成本法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1. 导论 2. 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环境 第一篇总论 3. 生产成本核算原理 4. 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程序和方法 5.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6.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第二篇 成本核算 第三篇 成本计划与控制 7. 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8. 标准成本法 9. 责任成本制度 第四篇 成本报表与分析 10. 成本报表 11.成本分析

12. 其他行业成本计算 13. 作业成本法 14. 物流成本15. 质量成本会计 16. 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第五篇 成本会计专题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作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体现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解 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标 准成本控制和调节实际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从管理的角度 来看,增强成本控制要比单纯实行成本计算更为重要。标准成本系统 至今仍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而且它的形成与发展也标志着从 原始意义上的成本计算向成本管理方向更迈进了一步。 一、标准成本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正常经营条件下理应 发生的成本。因而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把实 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实行对比,揭示出成本差异。使差异成为向 人们发出的一种“信号”。以此为线索实行分析研究。企业能够进一 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并据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其基本内容是:依据材料、人工、费用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制订各 生产阶段的标准成本,并用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它是 各车间实现“等价补偿”的价格尺度;在企业外部,它是制订产品销 售价格的最低界线。 标准成本是由会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及具体生产经营部门等相关责任部门,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 具体条件实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应 吸收负责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在制订标准成本时。 一些成本项铟需要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 标准。即:成本标准=用量标准X价格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直 接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标准用量。在制订时,主要 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订。并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职工参加。价格

标准成本制度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管理文件文件编号:SYZ08020 第1版签发:何宇城 标准成本制度 1 总则 1.1 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以下简称“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评价和决策支持作用,支持不锈钢事业部运营活动的有效开展,持续提升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1.2 标准成本制度是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的基础制度。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以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成本对标,不断挖掘成本潜力,促进成本的持续改进,同时结合作业成本管理、专项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不断发展和完善标准成本制度。 1.3 本制度规范标准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及标准成本管理活动与其它相关业务的基本关系,为标准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 基本定义 2.1 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科学的方法预先制定的,为衡量实际成本高低的一种成本尺度。标准成本制度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动因的细化分析,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及成本动因,运用标准与实际对比揭示差异并分析的方法,实施对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成本中心成本绩效衡量,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2.2 成本标准:是为满足不锈钢事业部成本核算、控制、评价等设定的各种消耗、费用和价格基准,成本标准分为数量标准、费用标准和价格标准。 页脚内容1

2.3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成本标准制(修)订、实际成本核算、绩效衡量与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构成PDCA管理循环。 3 标准成本管理原则 3.1 例外性原则:即在成本分析、成本评价和标准制订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本差异率和成本差异额较大的成本中心和成本项目。出现例外事项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2 先进性原则:即在成本标准制订时体现技术进步和主观努力,对标世界一流,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上具有先进性。成本标准不具有先进性的必须在制订时进行说明和分析。 3.3 精度原则:即成本标准和成本绩效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精确度,以避免出现较大连续偏差。如出现以上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和分析,并视具体情况重新修订标准。 3.4 价值最大化原则:即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单个指标最优服从综合指标最优,数量指标最优服从价值指标最优,单个作业最优服从价值链最优。 4 职责分工 4.1 经营财务部是不锈钢事业部标准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标准成本管理的策划、组织、协调及推进工作;负责价格标准的审核、评价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的核算、成本绩效衡量和分析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成本标准制(修)订、审核的组织工作;指导各部门推进、完善标准成本管理,对各部门标准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考评。 4.2 制造管理部负责原料标准与生产作业标准的审核、评价工作;负责各工序原料标准、生产作业标准及其他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成本标准的管理推进和评价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生产作业绩效评价及分析工作。 4.3 能环部负责不锈钢事业部能耗类成本标准的审核、评价工作;负责各工序能耗类成本标准的管理推进和评价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能源成本绩效衡量及差异分析工作。 页脚内容2

SAP标准成本核算知识

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 众所周知,ERP 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模块一般按企业内部的职能划分,比如从企业运作整体来看可以分物流,会计和人力资源等模块,而物流下又可以分出生产,销售,采购和储运等模块。同样的会计下也可以分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资金管理等模块。各模块之间数据是集成和共享的。在上两期我们分别探讨了ERP 中的盈利分析和企业预算,它们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述两个专题都涉及到了ERP 中的产品成本信息,事实上产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是ERP 的一个重要模块。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是生产和管理会计的交叉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产品成本控制中标准成本的概念和其制定过程。和实际成本不同,这个子模块的作用主要有:<1> 计算每种产品标准的产品制造成本 ( 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 )和产品销售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 )。<2> 决定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并计算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的附加价值(Value Added)。<3>通过成本比较优化产品制造成本。<4> 给ERP 系统其他模块提供信息,比如:为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及生产效率控制建立比较基准;更新物料主记录中的产品成本;为盈利分析和企业预算提供产品成本信息(参见《ERP中的盈利分析》 和《ERP中的企业预算》);为销售模块设定价格底线。 在介绍具体计算过程之前,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和产品标准成本计算有关的概念和数据准备工作。

计算产品成本的数据准备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 BOM ) 物料清单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关于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 清单是MRP的基础,对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 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 这样就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Multilevel BOMs )。图1就是一个多层 物料清单。对于多层物料清单,ERP系统首先计算物料清单中最低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standard cost control system)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standard cost control system)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199企业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标准成本的概念被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接受,并被广泛使用。标准成本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标准成本公式通常,标准成本只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三大项制定,标准成本针对有偿人工和生产成本三大项制定,制定标准的依据是根据成本的特点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虽然三大项目的具体属性不同,但它们的标准成本主要是由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乘积来表示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基于方的标准,即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管理水平和正常的价格所规定的成本,他们不仅要考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平均水平,还要消除他们的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估计未来的生产发展趋势。在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中,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各种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与这些材料的正常价格之和。直接劳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消耗的各种劳动的标准时数与其相应的标准小时工资率的乘积之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数和预定标准分配率的乘积。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和预定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上述费用的标准分摊率是总费用预算与标准总工作时间的商。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可变制造成本的标准成本相加,得到可变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再将固定制造成本的标准成本相加,得到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的制定可以以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卡的形式进行。 (2)成本差异计算在实施该控制系统的企业中,与成本明细账相关的几个重要账户的借项和贷项按照标准成本进行记录,包括生产成本、成品、自制半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等。另一方面,应设立专门账户,收集和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开。借方记录不利差异,贷方记录有利差异,以便每天分析、控制和评估各种成本指标。月末,各成本差异账户之间的抵销净额计入本月的损益表,并作为销售成本或销售毛利的调整项目,从而将损益表中的标准成本金额调整为实际成本金额如果净额结算后的净差额很小,也可以在年底结转,而不是按月处理。 (3)标准成本控制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成本控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应按照预定的标准控制实际生产成本。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我们还必须根据例外管理的原则,重点关注异常和不符合共同愿景的关键差异。追查根本原因,分析原因,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可变成本,通常可以确定用于监控的每单位产品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对于固定成本,通常可以根据监控的总成本确定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控制范围一般可以根据企业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目标的历史数据来估计,例如,可以通过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来确定。

建立公司标准成本核算体系计划

建立公司标准成本核算体系计划 ———第一阶段:生产成本核算基础的建立 一、目的: 1-1、强化原材料、完成品、在制品在业务流程过程中单据、数量和价格等方面控制。 1-2、建立成本中心,核算各成本中心的“产值能力”、“人均产值”等绩效考核等目标,供各成本中心参考,以改善提高生产能力。1-3、核算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及标准成本,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原因,提出改善方案,供企业决策参考。 1-4、配合“ERP第二次开发”完善其生产环节业务流程流畅性规范化。 1-5、配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对我公司检查资料的提供。二、名词解释: 2-1、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将制造过程中的“必要发生”的费用计入到产品之中,它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和一种预测成本。 2-2、实际成本:是指在制造过程发生所有的费用、包括合理的费用,如:工资、物料、电费、机修等费用,也包括不合理的费用,如生产过程的材料浪费、废品等费用。 2-3、成本中心:通常是指没有收入、发生无限费用的中心。是指按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对部门实行财务指标的考核。 三、标准成本核算体系(第一阶段)推进小组: 总体责任:参与成本核算、分析,推进和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各部门须统一指定人员负责。下列是成本核算体系各部门目前职能: 3-1、财务部: ①、收集和建立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实施的单据和表格。 ②、测试和跟踪生产制造的业务流程(物料领用—生产—完成品入库)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③、核算出各产品的单个成本、核算出各成本中心的产值和人平产值能力。 ④、分析各成本中心和各个产品实际能力与标准能力之间的差异,提供参考数据和意见,供各个部门改善。 ⑤、召集或定时召开有关成本工作和成本建议性会议。 3-2、原价部: ①制定和提供原材料标准采购价格。(纸制文件和EXCEL档)②制定和提供各个完成品的标准工时。(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3、品保部: ①提供各完成品的BOM清单。 ②提供半成品(实型和成型)和产成品(组立1、组立2)《检验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4、实机检查: ①提供PDP完成品《检验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4、生管部: ①提报《生产单》,同时提交《生产单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5、仓库: ①、提供《领料单》,《超领单》、《转仓单》及车间其他领料的凭据(复印件) ②、提供《产成品入库单》。 3-6、总务部: ①、负责对各车间安装电表(主要是针对组立1、组立2、实装、和成型) ②、每月抄写各电表数,核算出各车间实际用电度数。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法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 标准成本制度是以预先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标准成本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标准成本制度只计算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 2.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发生的各种差异,分别设置各种差异账户进行归集,以便对成本进行日常控制和考核。常见的差异账户有:“材料数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人工效能差异”、“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能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计划差异”等。 3.可以与变动成本法相结合,达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的种类主要包括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在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达到最优状态下的目标成本水平。 2、正常标准成本是以正常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它是在正常标准成本基础上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目标成本。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 通常有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出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数量标准X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X工资率标准工资率标准=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X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X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 四、标准成本差异的内容 标准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按成本项目进一步划分可分为八大差异或九大差异。它们是: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

关于标准成本的管理概述

标准成本管理知识 、标准成本概念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它是一种目标成本,也叫“ 应该成本”,它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 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四部分内容。 三、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 规范, 利用健全 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制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最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时,应充分考虑在有效作业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 况下所应分摊的间接费等因素。标准成本的制定。应有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劳动工资、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 门的人员参加,共同商定。标准成本制定的不能高不可攀,避免 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但也不能门槛太低,失去成本管理的意义, 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大部分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同时企业要定 期对标准成本进行评审和维护,以保持标准成本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成本标准的首要问题是制定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在实践中,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 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 本中心。 成本标准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消耗标准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料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 用标准;其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指标、历史消耗资料。具体方法为:第一,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 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它 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按技术规程制 第二,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SAP标准成本核算知识

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标准成本 众所周知,ERP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模块一般按企业内部的职能划分,比如从企业运作整体来看可以分物流,会计和人力资源等模块,而物流下又可以分出生产,销售,采购和储运等模块。同样的会计下也可以分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资金管理等模块。各模块之间数据是集成和共享的。在上两期我们分别探讨了ERP中的盈利分析和企业预算,它们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述两个专题都涉及到了ERP中的产品成本信息,事实上产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是ERP的一个重要模块。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是生产和管理会计的交叉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产品成本控制中标准成本的概念和其制定过程。和实际成本不同,这个子模块的作用主要有:<1>计算每种产品标准的产品制造成本(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和产品销售成本(Cost of Goods Sold)。<2>决定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并计算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的附加价值(V alue Added)。<3>通过成本比较优化产品制造成本。<4>给ERP系统其他模块提供信息,比如:为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及生产效率控制建立比较基准;更新物料主记录中的产品成本;为盈利分析和企业预算提供产品成本信息(参见《ERP中的盈利分析》和《ERP中的企业预算》);为销售模块设定价格底线。 在介绍具体计算过程之前,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和产品标准成本计算有关的概念和数据准备工作。

计算产品成本的数据准备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 BOM) 物料清单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关于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 清单是MRP的基础,对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 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就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Multilevel BOMs)。图1就是一个多层物料清单。对于多层物料清单,ERP系统首先计算物料清单中最低

ORACLE_EBS_标准成本核算制度

公司标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成本会计事务处理准则及程序,除普通会计事务处理准则、程序、法令及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及程序处理。 第二条、本公司的成本会计事务由会计部成本核算课处理。 第三条、本公司的成本会计核算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在标准成本下,库存价值按物品的标准成本反映。 、采购订单接收入库时,按采购件的标准成本增加库存价值; 、采购订单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将进入专门的采购价格差异帐户; 、在进行发票匹配时,发票价格与采购订单价格差异将进入专门的发票价格差异帐户; 、在进行生产任务发料时,按所发物料的标准成本结转库存成本到在制品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以资源、资源管理费、物料管理费的形式,按事先确定的费率分摊进入在制品成本; 、完工入库时,按制造件的标准成本结转在制品成本到库存成本。 、未结转(或是超量结转)的在制品成本,在生产任务单关闭时确认为“制造差异”。这部分差异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成本的量差; 、当发生销售业务时,将按成品的标准成本结转库存成本到销售成本。 第四条、对于采购件,其标准成本通过手工进行定义;对于制造件,其标准成本是根据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通过成本卷积方式,由系统自动计算获得。 第一部分 标准成本要素

公司将标准成本划分为五大成本要素:物料、资源、外协资源、制造费用、物料管理费;对于采购件而言,一般只包含两项成本要素:物料、物料管理费。对于自制件而言,前三项被视为直接生产成本,主要是根据其物料清单、工艺路线确定,包含了物料、生产设备折旧、生产线工人工资、外协加工费等;后两项被视为间接生产成本,按一定方式,以一定比例分摊进入成本。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成本要素的具体构成。 一、物料 采购件成本包含了两个部分:物品采购价(不含增值税) 物料成本子要素: 按材料性质不同,区分电子料、结构料、包装料、其他。 二、物料管理费 物料管理费成本子要素: 是指关税、长途运输费、物料供应部及 ??部发生的与材料采购、计划、仓储费 等费用。 关税 海外采购件的关税成本,作为一项物料管理费成本子要素,体现在海外采购件标准 成本之中。 此项物料管理费,计费基准是物品价值,费率就是关税税率 长途运输费 所有的海外采购件,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运费。 运费的计费基准是物品价值 物品管理费 根据物料供应部、 ??部职能,其发生的费用属于物料采购的间接成本。因此, 为了提高间接费用进入成本的分摊合理性,将这些部门发生的费用,以物料管理费成本 子要素——“物品管理费”的形式,分摊进入成本。 采购件物品管理成本的费率=物料供应部、 ??部等部门的年费用总额 ?( 年 物料采购总价值+外协加工费用) 三、资源

标准成本制度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 部管理文件 内部事项 注意保存 文件编号:SYZ08020 第1版签发:何宇城 标准成本制度 1 总则 1.1 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以下简称“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评价和决策支持作用,支持不锈钢事业部运营活动的有效开展,持续提升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1.2 标准成本制度是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的基础制度。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以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成本对标,不断挖掘成本潜力,促进成本的持续改进,同时结合作业成本管理、专项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不断发展和完善标准成本制度。 1.3 本制度规范标准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及标准成本管理活动与其它相关业务的基本关系,为标准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 基本定义 2.1 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科学的方法预先制定的,为衡量实际成本高低的一种成本尺度。标准成本制度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动因的细化分析,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及成本动因,运用标准与实际对比揭示差异并分析的方法,实施对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成本中心成本绩效衡量,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2.2 成本标准:是为满足不锈钢事业部成本核算、控制、评价等设定

的各种消耗、费用和价格基准,成本标准分为数量标准、费用标准和价格标准。 2.3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成本标准制(修)订、实际成本核算、绩效衡量与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构成PDCA管理循环。 3 标准成本管理原则 3.1 例外性原则:即在成本分析、成本评价和标准制订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本差异率和成本差异额较大的成本中心和成本项目。出现例外事项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2 先进性原则:即在成本标准制订时体现技术进步和主观努力,对标世界一流,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上具有先进性。成本标准不具有先进性的必须在制订时进行说明和分析。 3.3 精度原则:即成本标准和成本绩效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精确度,以避免出现较大连续偏差。如出现以上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和分析,并视具体情况重新修订标准。 3.4 价值最大化原则:即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单个指标最优服从综合指标最优,数量指标最优服从价值指标最优,单个作业最优服从价值链最优。 4 职责分工 4.1 经营财务部是不锈钢事业部标准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标准成本管理的策划、组织、协调及推进工作;负责价格标准的审核、评价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的核算、成本绩效衡量和分析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成本标准制(修)订、审核的组织工作;指导各部门推进、完善标准成本管理,对各部门标准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考评。 4.2 制造管理部负责原料标准与生产作业标准的审核、评价工作;负责各工序原料标准、生产作业标准及其他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成本标准的管理推进和评价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生产作业绩效评价及分析工作。 4.3 能环部负责不锈钢事业部能耗类成本标准的审核、评价工作;负责各工序能耗类成本标准的管理推进和评价工作;负责不锈钢事业部能源成本绩效衡量及差异分析工作。

ERP标准成本体系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ERP标准成本体系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 成本管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合,齐步前进,推动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为了实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一、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用来描述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产品过程中,其作业与产品价值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例如:存货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只起到有备无患的预防作用,它的存在并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种作业成本。半成品在企业生产部门的传送作业也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应运用网络规划的科学方法合理布局企业的生产车间,来减少半成品传送作业使其传送成本最小化。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增值作业与价值不增值作业,应尽量减少价值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2、零库存与准时生产 由于存货管理是价值不增值作业,所以目前许多企业追求零存货,但是,零存货给企业产品

生产带来很大风险,一旦供货商违约延时供货或所供材料有质量问题,这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零存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货商与客户。与此相关的就是及时生产方法—JIT ,在这种生产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只有在接到订单时,才准时生产,并且生产线上的各种生产部件都在下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时生产。这种生产方法要求企业不但能及时、有序的获得各种订单并开发设计产品,同时也要求各种零部件具有高质量高水准、生产工人的技能熟练程度也要达到极高。因为一旦一个生产环节出错,整个生产过程都要停下来。因此,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还要具有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旦出现故障或产生废品要及时处理。 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成品的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加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至于最终减少成本。 4、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被认为是上世纪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它的核心是产品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西方制造业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 is free) ,也”就是说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获得的收益问题,因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返修、销售退回等,要付出额外成本、大幅度冲减收益。其内涵就是“为顾客提供质量上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对待质量问题,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长期利益进行运用,追求质量上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不顾一切代价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意味着企业要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占有份额,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应顾客的需求而设计产品,其终点是保证这种产品令顾客满意。 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满意的程度。追求质量当然要付出成本的,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它们是企业为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付出的费用。世界上许多成功的大公司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英国的英国通讯公司、日本的富士和丰田公司等都把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他们90 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标准成本控制法 --摘自《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着) 变准成本控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事中控制成本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控制对象事先确定标准成本,并设立标准成本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作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 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之分。正常标准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企业通过一定的努力,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后应该达到的成本。使用正常标准比较现实。理想标准可以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标准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费用三项,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应根据技术部门确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物资部门的标准价格算得;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应根据劳动人事部门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财务上称为标准工作时间)乘上标准工资率求得;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可以按设备的生产能力分摊。应该运用弹性预算原则,把标准分摊率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为了便于阐释,下面结合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卡形式已在事先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用量 下面给出了上面例子中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结果。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 直接材料差异中的用量差异由制造车间负责分析,价格差异应由供应部门负责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总差异=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资率-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作时间差异=(实际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比较复杂,有产量因素和效率因素。下面列出总差异计算公式:(计算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成本差异使用同一公式)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费用分摊率-实际费用

ORACLEEBS标准成本核算制度

O R A C L E E B S标准成本 核算制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公司标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成本会计事务处理准则及程序,除普通会计事务处理准则、程序、法令及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及程序处理。 第二条、本公司的成本会计事务由会计部成本核算课处理。 第三条、本公司的成本会计核算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在标准成本下,库存价值按物品的标准成本反映。 1、采购订单接收入库时,按采购件的标准成本增加库存价值; 2、采购订单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将进入专门的采购价格差异帐户; 3、在进行发票匹配时,发票价格与采购订单价格差异将进入专门的发票价格 差异帐户; 4、在进行生产任务发料时,按所发物料的标准成本结转库存成本到在制品成 本; 5、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以资源、资源管理费、物料管 理费的形式,按事先确定的费率分摊进入在制品成本; 6、完工入库时,按制造件的标准成本结转在制品成本到库存成本。 7、未结转(或是超量结转)的在制品成本,在生产任务单关闭时确认为“制 造差异”。这部分差异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成本的量差; 8、当发生销售业务时,将按成品的标准成本结转库存成本到销售成本。 第四条、对于采购件,其标准成本通过手工进行定义;对于制造件,其标准成本是根据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通过成本卷积方式,由系统自动计算获得。 第一部分标准成本要素 公司将标准成本划分为五大成本要素:物料、资源、外协资源、制造费用、物料管理费;对于采购件而言,一般只包含两项成本要素:物料、物料管理费。对于自制件而言,前三项被视为直接生产成本,主要是根据其物料清单、工艺路线确定,包含了物料、生产设备折旧、生产线工人工资、外协加工费等;后两项被视为间接生产成本,按一定方式,以一定比例分摊进入成本。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成本要素的具体构成。 一、物料 采购件成本包含了两个部分:物品采购价(不含增值税) 物料成本子要素: 按材料性质不同,区分电子料、结构料、包装料、其他。 二、物料管理费 物料管理费成本子要素: 是指关税、长途运输费、物料供应部及PMC部发生的与材料采购、计划、仓储费等费用。 关税 海外采购件的关税成本,作为一项物料管理费成本子要素,体现在海外采购件标准成本之中。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北汽集团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建立案例教学文案

北汽集团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如同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样,成本管理也是每个企业CFO的基本职能。最基础、最平凡的事项往往是CFO履职质量的关键点,成本管理与CFO的风险控制、价值创造、提高财务领导力的主要使命直接关联,尤其是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都对CFO的成本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中,除了全面成本管理主张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建立企业成本文化之外,建立企业的标准成本以实现对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投产前控制、制造过程控制与流程过程控制相一致,同时应引入价值工程/价值分析方法,才可能建立起企业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苏锡嘉讲的“压缩费用比降低成本更容易,比如出差住宿,可以五星变四星,四星变三星,三星变锦江之星。”道出了我们CFO成本控制的尴尬之处,在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3D制造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可能面临新的颠覆性的管理技术革命挑战,创新可能比知识产权更重要,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同样需要革新。只靠预算、标准成本规范、管理会计等手段,只关注费用的控制可能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成本控制目标,真正的全面成本管理,即成本技术优化模式已经在一些竞争类企业中探索。本期,笔者就谈谈自己对CFO成本理念的新思考。

价值工程思维 成本技术优化应在产品研发阶段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自诞生以来,价值工程之所以得到迅速推广,是因为它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传统的管理方式强调分系统、分工各搞一套,造成人为的割裂,管理人员注重经营效果,侧重产品产量和成本,而技术人员则只管技术设计,侧重产品性能方面的考虑,加上设计者的个人考虑,自然会提高设计标准,诸如保险系数、安全系数等标准,这就形成了技术与经济脱节的状态,而价值工程则着眼于从两方面挖潜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是符合现代化生产和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 以汽车产品为例,汽车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除了品牌影响、产品性能、档次等基本因素外,消费者选择购车的重要因素是商品的性价比,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哪个厂家的产品价格低廉,哪家产品就更具竞争力,而支撑产品低价的动因是单车成本。过去我们财务主管总是分析毛利率、关注变动费用与边际效益等直观财务指标,而对财务指标后面的价值分析关注不够,而当这些指标差强人意时又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那种纯财务思维的“单打一”的成本控制模式已不合时宜,作为制造企业的CFO,应推动企业建立价值工程思维。在价值分析中要关注两点:一是识别关键的成本驱动因素;二是对标竞争者并找准差距。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一般认为,标准成本法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幻灯片9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一)加强成本控制 (二)分清部门责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