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背景简介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朗读课文,注意朗读和默读结合,朗读时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阅读完,请思考,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吗?

二、阅读课文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

?军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

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4.解释下列多义词。

?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之

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以

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幸

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5.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今义: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足以古义:今义: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今义:

?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古义:今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古义:今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今义: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活用形式:解释: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解释: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解释:

7.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鸿门宴》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2-8-30 主备教师:赵国翠组长签字:班级:

姓名:

第三课时

一、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玉玦.()④瞋.目视项王()

⑤目眦.尽裂()⑥沛公之参乘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

..项王()..攻秦()②范增数目

③因.击沛公于坐()④故.遣将守关者()

⑤而听细说

..()..()⑥坐须臾

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⑧若.入前为寿()

⑨常以身翼蔽

..沛公()⑩臣死且.不避()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通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4.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5.填空。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6.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7.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8.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9.“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刀俎.()靳.强()芷.阳()杯杓.()

2.解释下列词语。

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大王来何操?

(3)沛公安在?

(4)吾属今为之虏矣!

4.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5.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

讨论

总结一下刘邦、项羽两个人物形象。

题乌江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项羽为何不过江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自杀是想结束战争,消除百姓因战乱带来的痛苦。据《史记》记载,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于是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意思是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

但这种说法带有太多的猜测成分,也与项羽的好战残暴性格不符。项羽当年曾经坑杀二十万秦兵,火烧阿房宫三个月,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杀身亡。约战不成而自杀,这顶多是项羽走投无路又放不下脸面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将它视为项羽自杀的主要原因却是不妥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如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认为项羽并非在乌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远东城就被“搏杀而死”。垓下之围中项羽仓皇失措,带领八百兵马突出重围,往江东方向逃跑。长江以南是项羽的势力范围,是他发迹崛起的地方。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一次击败刘邦。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尚远,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

但这种说法同样充满了推测和猜想,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两汉时期的东城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行政区域,乌江是包括在东城县内的,因此司马迁所说的“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并不矛盾。

这样看来,项羽的确是死于乌江。而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实在是一个性格悲剧。自大孤傲、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显得慷慨壮烈,并为后人反复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一生却也让人扼腕叹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