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一基本概念题典例点拨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一基本概念题典例点拨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一基本概念题典例点拨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一基本概念题典例点拨

专题一基本概念题典例点拨

方法指导

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

(一)一些基本概念

1.常见的数值

常见物体的长度,如楼层高度;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普通中学生的质量、体重和对地面的压强;人体温度;一张报纸平铺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值;将一个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所做的功;一些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等。

家庭照明电压值220 V、每层楼高3 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g、成人身高约1.60~1.80 m、人体的密度约为、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4 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 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 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 Pa等。

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2.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

速度:v=密度:ρ=压强:p=功率:P=

3.正确理解几个物理概念(物质物理属性)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物质的密度:ρ=

物质的比热容:c=燃料的热值:q=

导体的电阻:R=

4.知道初中物理计算公式(详见本书“专题四基本计算题”)

5.弄清一些数据与表格的物理意义

晶体的熔点表、液体的沸点表、一些物质的密度、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粒子的大小和结构、物质的比热容表、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燃料的热值表、热机的效率表、常见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导体的电阻表、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值、电磁波谱等。

(二)切实理解一些重要规律

理解基本物理规律:

第一要搞清以下问题:(1)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2)规律成立的条件及结论;(3)文字表达形式及含义;(4)公式表达形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各量的单位;(5)规律的适用范围;

(6)如何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要知道以下主要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二力平衡的条件;(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阿基米德原理;(5)杠杆平衡条件;(6)光的直线传播规律;(7)光的反射定律;(8)光的折射规律;(9)平面镜成像规律;(10)凸透镜成像规律;(11)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12)欧姆定律;(13)焦耳定律。

比如:①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②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三)重视能源与现代通讯相关知识

1.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①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②可再生(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二次能源:汽油、焦炭、煤气、蒸汽、电能等。

2.能源的利用

①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A:获取内能——燃烧:化学能→内能;B:做功——热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C:发电——火电站: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②新能源:核能——一是核裂变(链式反应)(A:人工控制——核电站: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B:不加控制——原子弹)。二是核聚变(热核反应)(氢弹)。

3.知道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与传输

(1)三种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内能);

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

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光能→化学能)。

(2)太阳能传输:从太阳到地球,主要借助红外线来传递能量。

4.理解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不会凭空消灭和凭空产生,只会转化或转移,总量保持不变。

(2)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运动反映出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是目前能源的利用存在的问题:

①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能量转化效率不高。

(注意:能源转化效率=×100%)

二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注意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

7.注意区别常见易混概念,异同对比

蒸发和沸腾;电功和电热;磁场和磁感线;功率和机械效率;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实像和虚像;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典例点拨

【例1】 (2016·北京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大

B.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跳远运动员起跳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D.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小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考查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惯性、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等力学的多个概念,本题选C。

【答案】C

【例2】如图专1-1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②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a.简易“电动机”

b.滑动变阻器

A B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c.磁悬浮列车

d.验电器

C D

图专1-1

【解析】本题考查电与磁的作用、电阻、电荷间相互作用、磁极间相互作用等多个电学概念,本题选A、B。

综上所述,北京中考对概念的考查既涵盖多个概念又涵盖各个概念的多个方面,因此,抛开一些具体题型的答题技巧外,掌握概念是关键。因此,概念练习主要以多选题为主,扩大学生们对知识了解的广度,逐字逐句通过方可达到好的效果。

【答案】AB

同步训练

(一)力学

1.(2015·朝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篮球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

C.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会慢慢停下来

D.人不小心踩到沙堆里,通过跺脚清除鞋上的浮沙是利用了鞋的惯性

答案:AB

2.(2015·房山一模)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不受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C.踢出去的足球,先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阻力作用一定做减速运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篮球速度为零,合力为零

答案:ACD

3.(2015·海淀一模)如图专1-2所示,在篮球比赛开场时,裁判员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对

篮球离开手后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向下落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专1-2

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B.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篮球在下落过程中,篮球所受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D.篮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答案:ABC

4.(2015·海淀一模)在图专1-3所示的四个情境中,说法正确的是( )

两人拉小车竹排在江中游两人提水桶两人拉弹簧甲乙丙丁

图专1-3

A.甲图中小阳和小军一起拉一辆小车向前运动,撤去拉力后小车立即停止运动

B.乙图中以小红或小阳乘坐的竹排为参照物,两岸青山在运动

C.丙图中小阳和小红提水桶用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与一个人提此水桶用的力效果相当D.丁图中小阳和小红一起拉弹簧,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答案:BCD

5.(2015·密云一模)关于功、功率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且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B.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总是垂直时,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

C.跳水运动员从最高点下落到水面的过程中,通过重力做功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用运载火箭发射宇宙飞船加速升空时,宇宙飞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ABC

6.(2015·平谷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锅炉水位计、茶壶、船闸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在空中竖直下落的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够听到声音

D.两同学各用2 N方向相反的力,沿同一直线拉水平放置的测力计时,其示数是2 N 答案:AD

7.(2015·石景山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C.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鸡蛋向碗边一磕就破了,说明碗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碗的作用力

答案:BC

8.(2015·顺义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网球运动员用力把球打回对方场地,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护士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时,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C.百米运动员冲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大于运动阻力

D.小明在蹦床上做游戏,从接触床面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减小,蹦床的弹性势能增大

答案:AD

9.(2016·朝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B.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与它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反

C.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它的速度为零,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D.小阳乘电梯匀速上升时,他对电梯的压力和电梯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答案:BC

10.(2016·海淀一模)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漂浮”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惯性消失了

B.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

C.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

D.排球运动员用力击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答案:BD

11.(2016·海淀一模)用水平力拉着物体M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所用时间为,做功为,功率为;若改用水平力拉着物体M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以速度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所用时间为,做功为,功率为。已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BD

12.(2016·石景山一模)如图专1-4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将小球系在橡皮筋一端,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的O点上,M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N点是小球从O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关于小球运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专1-4

A.从O点到M点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从O点到M点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因为小球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运动到N点时,小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运动到N点时,小球对橡皮筋的拉力等于橡皮筋对小球的拉力

答案:AD

13.(2016·平谷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宇宙飞船的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惯性逐渐变大

C.宇航员在太空中会出现失重现象,但宇航员仍有惯性

D.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案:AC

14.(2016·平谷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拧瓶盖时,垫上一块毛巾目的是减小压强

B.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都是连通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也可以改变

D.用吸管可将饮料吸到嘴里,是因为嘴对饮料的吸力大于饮料重力

答案:BC

15.(2016·怀柔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刹车能使汽车迅速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骑自行车下坡,不踏脚蹬子,车速越来越快,这一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火车站,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是为防止列车运行时车体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会把人推向列车

答案:CD

16.某同学在科技馆参观时发现这样一展品,在水平轨道上有一列小火车,车厢顶部有两个孔P和Q,小火车在轨道上沿直线匀速运动,如图专1-5所示,当小火车即将经过“∩”型框架的下方时,从Q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个小球。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专1-5

A.小球将落入P孔中

B.小球将落回到Q孔中

C.小球将落到“∩”型框架上

D.小球将落到Q孔后方的车厢顶上

答案:BC

17.(2016·石景山二模)图专1-6为一种充满刺激的游戏项目云霄飞车。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人着迷。游戏中通常先由电动机将设备和人提升到最高处后释放,人随设备飞速滑落并依次绕过不同的轨道。关于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专1-6

A.在轨道的最低点,人的重力势能最小

B.在轨道的最高点,人的动能最大

C.在轨道上加速滑落时,人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D.电动机将设备和人匀速提升过程中,人的机械能不变

答案:AC

18.(2016·西城二模)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下落的排球所受合力可能为零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C.踢出去的足球由于具有惯性,还能在水平草地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C

19.(2016·西城二模)如图专1-7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与水平面在M点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弹簧为原长时右端在N点。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静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小物块又返回到斜面上,最高到达Q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专1-7

A.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

B.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C.小物块从N向M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增加

D.小物块从M向Q运动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减少

答案:ABD

(二)电磁学

1.(2015·朝阳一模)下面是一位顾客与卖微波炉的售货员之间的一段对话。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物时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太费电,一使用微波炉家里的总开关就容易跳闸”。关于他们的说法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售货员所说的微波炉“省电”是指微波炉消耗的电能少

B.售货员所说的微波炉“省电”是指微波炉的电功率小

C.顾客所说的微波炉“费电”是指微波炉消耗的电能多

D.顾客所说的微波炉“费电”是指微波炉的电功率大

答案:AD

2.(2015·大兴一模)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B.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导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C.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D.电动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C

3.(2015·东城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人眼可以看到红外线

C.DVD光盘应用了磁性材料

D.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答案:AD

4.(2015·石景山一模)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B.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C.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D.如果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则线圈的机械能是由电能转化来的

答案:BD

5.(2015·顺义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铁周围的磁场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

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当导体中的电荷做定向移动的方向改变时,其产生的磁场方向也改变

D.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回路中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ACD

6.(2015·通州一模)下列生活中的做法符合用电器安全使用和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手插、拔插头

B.更换灯泡前断开电源开关

C.不能在停电时用抹布和洗洁剂清洗厨房电器

D.带有三线插头的投影仪插在两孔插座上工作

答案:BC

7.(2016·朝阳一模)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工作的电烙铁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B.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具有力的作用

C.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D.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答案:ABD

8.(2016·海淀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名磁极间相互排斥

B.长度相同的铜导线比铝导线的电阻小

C.仅受地磁场作用,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

D.通电铜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与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一致

答案:AC

9.(2016·东城一模)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强弱有关

D.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BC

10.(2016·东城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宋代沈括最早记述了磁偏角

B.鸽子和绿海龟都是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C.地磁的南极与地理的北极重合

D.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AB

11.(2016·海淀二模)关于图专1-8所示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奥斯特实验

甲乙

静电实验简易电动机的线圈转动丙丁

图专1-8

A.甲图中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乙图中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丙图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引,说明橡胶棒有磁性D.丁图中简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AB

12.(2016·海淀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B.金属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电压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答案:BCD

13.(2016·石景山二模)关于电和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

B.指南针能指南是由于地磁场对指南针磁极有力的作用

C.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

答案:BD

14.(2016·西城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B.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AB

(三)热、光、声等

1.(2015·房山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65 ℃

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从高压锅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BC

2.(2015·石景山一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可能不变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少

C.水可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AC

3.(2015·西城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B.两手互相摩擦时,手会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在热传递过程中,都是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热

D.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BD

4.(2015·燕山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满屋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C.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ABC

5.(2016·丰台一模)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很多发明制作都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对如图专1-9所示发明描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图专1-9

A.甲图: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出来的

B.乙图:司南是利用磁体受地磁场作用来辨别方向的

C.丙图:日晷是利用影子的位置变化来计时的,它的主要原理是光的反射

D.丁图:孔明灯是利用空气浮力上升的

答案:ABD

6.(2016·门头沟一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有很大引力

B.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

D.晶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升高

答案:BD

7.(2016·房山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走进花店,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天气炎热时向地面洒些水可感到凉爽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AB

8.(2016·东城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B.铁棒、铜棒等固体不易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大约为 m,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分子

D.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就越剧烈

答案:AB

9.(2016·顺义二模)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放在水盆中的水慢慢变少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答案:AC

10.(2016·顺义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使用的汽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汽车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小向前加速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答案:AB

11.(2016·西城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金属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沙漠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沙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答案:BD

12.(2015·海淀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B.卫星与地面站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煤、石油、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B

13.(2016·丰台二模)如图专1-10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专1-10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答案:ACD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三

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一、例题 例1.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请请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⑴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⑶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 ⑴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⑵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划线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凹透镜对光束是发散的,不可能会聚,作者将凹透镜和凸面镜混淆,显然为一误。 ⑶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暴露居民的生活隐私,聚光甚至要引起火灾。 ⑷要限制开发商在居民区造商务大楼。对玻璃墙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范围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光污染进入居民家或公共设施内。 例2.夏天,我们使用的吊扇配有一个调速器,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慢时,过一会儿,调速器摸上去有点热。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到最慢时,调速器摸上去温度最高。而当吊扇转速最快时,调速器几乎不发热。你是否发现这个问题,请试一下,并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与解答]:吊扇的调速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变阻器,它与吊扇串联连接,通过的电流相等。当它的 电阻变大时,吊扇的转速变慢,根据公式P =I 2 R 调速器的电阻也将消耗电功率,而这部分电能将转化为内能,所以调速器发热,当吊扇转速最小,调速器的电阻最大,消耗电功率最大,所以调速器温度也最高,反之亦然。 例3.家庭使用的可调的台灯是有一个小灯、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成的,若小灯上标有“220伏,0.44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00欧,请你分析图1 所示两个电路的台灯在使用时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得R 灯=U 灯/I 灯=220伏/0.44安=500欧,如图a 所示,在变阻器电阻为零时,小灯两端电压为220伏。此时小 灯最大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变阻器电阻最大时,小灯 电流最小I 1’=U/R 总=U/(R 灯+R 滑)=220 伏/(500欧+1000欧)=0.15安小灯不会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小。 对于图b 所示电路,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为并联电路,小灯两端为电源电压。此时小灯电流最大I 2=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滑片位于最左端,小灯短路,此时灯两端电压为零,则I 2’=0,小灯完全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大。 在小灯同样亮度下,图a 所示电源输出电流小于图b 电路。如:(1)在小灯最亮时,图a 电源输出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图b 电源输出电流I 2=I 灯+I 滑 =U/R 灯+U/R 滑=220伏/500欧+220伏/1000欧=0.44安+0.22安=0.66 安。⑵在通过小灯电流为零时,图a 中电源输出电流I 1’=0图b 中电源输出电流I 2’=U/R 滑=220伏/1000欧=0.22安,因此图b 电路较消耗电 能,不经济。 例3.饮水机的电路如图2 所示,水沸腾前红灯亮、绿灯灭,加热管正常 1 温控开关2 加 热 管 图2 (a ) 图1 (b)

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二实验设计与证伪实验

专题3 实验设计 方法指导 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 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 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 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 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数据记录表 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 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 间变量,因变量。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 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 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 【例1】(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 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的实验设计题,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本题中,三个变量非常直观,“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是自变量,“水蒸发的快慢”是因变量,“水的 温度、水的表面积”是控制变量,改变空气流速,观察哪部分水先蒸发完。 【自主解答】实验步骤:用滴管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水,并使每块玻璃片上的水摊开的面积一样,用扇子对一个玻璃片上的水滴扇风。 结论:发现被扇风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得出结论。 【例2】 (2015·丰台二模)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思路分析】本题的开放程度较大,首先要将“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转化为一个可观 测的物理量:即保温杯里水的末温,应该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相同的环境条件、放置相同的时间”,需要测量的是保温杯里水的末温。 【自主解答】(1)温度计,秒表,热水 (2)实验步骤: ①在保温杯中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并把两个保温杯放在同一个室内; ②经过相同时间后,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量两个保温杯中水的温度; ③所装水的温度较高的保温杯保温效果较好。

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 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 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前后两次的滑轮组是同一个滑轮组,则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变,则机械效率不变;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物体提升的速度增大,若两次提升高度相同,则后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小于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根据 W P t 可知,功率变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 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在太空中,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没有阻力作用,没有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守恒。 【详解】 A.火箭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空气给火箭以反作用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火箭入轨后做圆周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北斗卫星在地球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所以机械能守恒,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在四川抗震救灾现场,一块水泥板质量为 0.5 t ,起重机在 5 s 内把它匀速提高 2m , 此过程中(g =10N/kg )( ) A .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为 1×104J B .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为 1×103J C .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为 2×102 W D .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为 5×102 W 【答案】A 【解析】 【详解】 AB .水泥板的质量 0.5t 500kg m == 水泥板受到的重力 500kg 10N/kg 5000N G mg ==?= 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 45000N 2m 110J W Gh ==?=? 故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 CD .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功功率 43110J 210W 5s W P t ?===? 故C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动,如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两次具有的动能一样大 B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C .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 .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D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2020年整理).doc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针对性——重视对考情(考纲、考题)和学情的分析研究。 2、科学性——明确任务,高效备考,寻找一条离成功最近的路。 二、复习进度 初三物理总复习分为四个阶段

三、复习策略 加强对考试说明、中考试题的研究,强化三轮复习,向细节要质量,始终坚持: 1、对学科重点的强化训练 ; 2、对题目的归类讲解和对学生的分层次指导; 3、讲练结合的基本复习模式; 4、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与科学应试指导

四、具体措施 (一)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中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中考试题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中考卷中的大多数试题都可以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总复习题中找到它们的“影子”,甚至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等都可成为中考命题的素材;文字表述、规范答题都可以课本为参照。 1、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 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2、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构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 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切忌偏题、难题和怪题; 切忌只盯课外题;切忌“眼高手低”) 4、各类资料等文字表述、答题格式与课本上的形式有出入的,以课本为准;实

2019北京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教案复习专题2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教案 浮力 教案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模块一、【本讲重、难点】 一、本讲重点 1.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2.物体的沉浮 二、本讲难点 对于浮力的题,计算方法不固定,着重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进而选取相应的公式求解。 模块二、【知识点睛】 (1)压力差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对它各个面的压力(前后,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F 下,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F 上,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的浮力。 即向下向上浮F F F -=。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向上浮F F =。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如果上下表面都与水面相平行的规则物体,且知道它的上、下表面在液体内的深度、上、下表面的面积及液体的密度,便可根据深度计算压强,再算出上、下压力差,即浮力来。 (2)称重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G ,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的示数为G 示,测F 浮=G-G 示。 (3)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ρgV 排 这是计算浮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只要ρ液 和 V 排 已知,或者可以由其他条件求得,即可利 用 F G gV 浮排排 ·=进行计算。 一.原学校复习进度及近期习题的只是漏洞(10分钟) 二.知识点睛:对整体知识的回顾,注重 分析每种方法在运用时的局限性(10分钟)

说明: (1)本原理包含三点内容:①浮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②浮力的方向;③浮力的大小。 (2)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质量、密度及物体的形状均无关。 (3)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4)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 (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4) 利用平衡条件计算浮力: 对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由于重力等于浮力,只要测出物体的重力,就可以 得到所受浮力的大小,F 浮=G 物=ρgV 物 1)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只受重力和浮力,F G 浮物=。如果知道重力或根据其它条件求出重力,即可求出浮力。 2)当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也可以利用三个力的关系求出浮力,例如,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时,F G F 浮拉=-(F 拉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又如,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下面还挂着另一个物体,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F G F 浮物拉=+,只要知道G 物和由其它条件得到另一物对它的拉力F 拉,即可求出浮力。 四种方法的区分: (1)揭示了浮力的成因和实质 (2)较直观; (3)揭示了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4)反映了特殊情况下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方法. 物体的浮沉条件 1. (1)物体上浮条件:G F >浮,对实心物体液物ρρ<。 (2)物体下沉条件:G F <浮,液物ρρ> (3)物体悬浮条件:G F =浮,液物ρρ=。 以上三点给我们指明判断物体的沉浮或悬浮既可从力的角度,即重力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也可以从密度角度,即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训练-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重50N ,物体B 重30N ,动滑轮重10N ,物体B 在匀速下降了40cm 的过程中,拉动物体A 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忽略绳重及滑轮轴上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 移动了20cm B .绳子拉力对物体A 做的功是8J C .物体A 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30N D .若对物体A 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使物体B 可以匀速上升,则力F 的大小为4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有两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物体 B 下降了40cm ,则A 移动的距离为 2240cm 80cm=0.8m S h ==?= 故A 错误; B .物体B 重30N ,动滑轮重10N ,忽略绳重及滑轮轴上的摩擦,则拉动A 的力的大小为 'B 11()(30N 10N)20N 22 F G G =+=+=动 绳子拉力对物体A 做的功为 '20N 0.8m 16J W F S ==?= 故B 错误; C .物体A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和向右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为 '20N f F == 故C 错误; D .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拉动物体A ,则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F 、向右的物体B 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物体B 匀速上升,物体A 也匀速移动,这时物体A 受到平衡力,则拉力为 '20N 20N=40N F f F =+=+ 故D 正确。 故选D 。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2019年中考已经迫近,如何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做到“四重视”。 一、重视课本 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在考查形式上,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对物理学史的重大发现的了解,这类试题绝大多数是源于教材内容,所以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 二、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理清考点。 在物理复习中,如果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解题上,特别是用在解难题上,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其结果是: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概念混淆不清。对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复习中,把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需记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等梳理出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同时

辅助必要的练习来夯实基础。另外,还应注意如下几点:1、纠正从生活经验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例如,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等等。 2、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电学知识,学生往往害怕的是电路部分,尤其是故障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这主要是由于分析电路的环节不够熟练。因为分析电路是解决一切电路问题的关键,电路分析正确了,后面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题才有意义,正确率才能提高。当然,在重视主干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对“了解”类知识复习到位,不要遗漏。 3、对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整理和比较。例如,实像和虚像、压力和重力、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通过比较和整理建立正确的认识。 三、重视解题规范 近几年芜湖市中考,不少同学考后都表示物理很容易,但为什么不难的试卷,却没有考出满意的分数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训练解题中不规范。例如:解计算题时不书写必要的物理公式,或只写公式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再者计算单位不统一,漏写结果的物理量单位等;不知道如何应用物理学科语言表达,只说结果不说原因的大有人在,有的同学怕麻烦,回答问题时极为简单。这些问题,在平时训练时必须高度重视。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力学(含解析)及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力学(含解析)及解析 一、力学 1.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B.墙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手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受力物体是手,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弹力的概念,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关键。2.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球杆击球时,台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是由于受到球杆施加的力 B. 台球被击出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向前的力 C. 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台球没有受到摩擦力 D. 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 【答案】A 【解析】【解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当用球杆击球时,台球受到球杆施加的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球离开球杆后,就不再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能继续运动是由于球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不是绝对光滑,在上面运动的台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C不符合题意;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的复习计划及安排

中考物理的复习计划及安排 中考物理的复习计划及安排 第一个半月,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学生疏理、识记、温故、归纳,教师精讲、检查弥补。 注意课标要求: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第二个月,板块复习,利用中考方略进一步明确主要知识,培养能力。注意落实课标要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第三个月,综合复习,以实战演练为主。认真使用中考方略中的五套综合试题。在讲解点拨过程中,注意渗透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通过探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标中已明确指出: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做文章,避免烦琐的物理计算。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应该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 适当注意复习内容的新颖性和前瞻性,同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结:中考物理复习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找到自己高效的复习方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届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 专题18 电学大综合(原卷版)

压轴专题18 电学大综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电阻是50Ω.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1的功率是P1;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2和R3的功率之和是3.2W;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的功率是P1′;已知R2:R3=3:1,U1:U1′=3:2,P1:P1′=1:36。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12V B.R2的阻值是30Ω C.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2.1A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64W 2.(2018?南京)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1;当滑片P移至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变化了3V,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2,且P1:P2=5: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B.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 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位置 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由P1变为P2的过程中,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化了0.6W 3.(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

右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至中点时,R3的功率增大了0.05W,且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已知P1:P2=2:1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2=5.4W B.U=12V C.U1=6V D.R2=20Ω 4.(2019?硚口区二模)定值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器R3接入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1,电流表的示数I1=1A;滑片P 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5.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两个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3:1.通过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及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为4.5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压为10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4Ω C.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 位于 a 点时,R3消耗的功率为8W D.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滑片P 位于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2W 5.(2017?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已知U1:U3=2:3,U1′:U3′=5:2.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北京市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实验设计

北京市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实 验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设计 方法指导 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 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 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 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 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 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

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间变量,因变量。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 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 【例1】 (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的实验设计题,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本题中,三个变量非常直观,“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是自变量,“水蒸发的快慢”是因变量,“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是控制变量,改变空气流速,观察哪部分水先蒸发完。 【自主解答】实验步骤:用滴管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水,并使每块玻璃片上的水摊开的面积一样,用扇子对一个玻璃片上的水滴扇风。 结论:发现被扇风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得出结论。 【例2】 (2015·丰台二模)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思路分析】本题的开放程度较大,首先要将“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转化为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即保温杯里水的末温,应该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相同的环境条件、放置相同的时间”,需要测量的是保温杯里水的末温。【自主解答】(1)温度计,秒表,热水 (2)实验步骤:

中考物理复习电路类问题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图甲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 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 随身高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大B.身高越高通过R0流越小 C.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D.体重越大压敏电阻两端电压越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压敏电阻R支路的电流,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人的身高变化即滑片移动时,R0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各支路 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由I=U R 可知,通过R0的电流不变,故B错误;当身高越高 时,滑片上移,滑片P下方电阻丝的阻值变大,由U=IR可知,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正确; C D.当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可 知,R的阻值越大,由I=U R 可知,通过R的电流越小,即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故C错误; 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仍等于电源电压,故D错误.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标有“10 Ω 0.4A”字样;R2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可达到0.6A B .电压表的示数不能小于2V C .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4Ω D .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10Ω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定值电阻1R 与电阻箱2R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与电阻箱2R 并联,测电阻箱2R 两端的电压,由题意知允许通过1R 最大电流是0.4A ,允许通过电阻箱2R 的最大电流为1A ,电流表量程为0~0.6A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可得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4A ,故A 错误; B .当电阻箱阻值最小,电路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4A 时,定值电阻1R 两端电压最大为 1U 大=1I R ?大=0.4A 10Ω?=4V 电源电压6V ,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可得,电阻箱2R 两端电压最小为 2U =小6V -4V=2V 即电压表的示数不能小于2V ,故B 正确; C D .电阻箱2R 两端电压最小为2V ,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4A ,由I = U R 可得电阻箱2R 的最小阻值 2R 小=2U I 小 大=2V 0.4A =5Ω 电压表量程0~3V ,则电阻箱2R 两端电压最大为3V ,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 I 小=11U R 小=6V 3V 10Ω -=0.3A 电阻箱2R 的最大阻值 2R 大=2U I 大 小=3V 0.3A =10Ω 即电阻箱2R 的阻值范围是5Ω~10Ω,所以不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4Ω,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10Ω,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BD 。 3.关于如图所示的课堂小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在刚接触一部分新知识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学,再加以习题辅助练习,能使学生很快理解所学知识,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那时,学生所做的习题都是针对个别知识点,是为学懂一个个知识点服务的。但是,当学生把初二、初三全部物理知识学完,应对中考的综合复习过程中,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去做题,搞题海战术,不要说师生疲惫,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见效快,所以各科都在抢时间,学生只能在所剩无几的课外时间疲于应付作业,忙于复习语、数、外三大科。要求学生课外复习物理知识,还真是“强学生所难”。这就要求我们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下面是我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的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也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学新课时可能没有全面正确的掌握,在复习时就有必要强化和加深。如在复习《长度的测量》一章介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教师可以设疑:“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取平均值可减小误

差外还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和比较(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多次测量目的的理解。再比如复习《机械效率》时,(对于滑轮组而言)η=(w有)×100%=(gh/fs)×100%=(g/nf) ×100%,用/w总 即若想测量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定要把物体的重力---g物、物体移动的距离---h、绳子的拉力---f、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全部测出,根据公式的推导,我们只需测出物体的重力---- g物、绳子的拉力---f和明确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就行了。从而加深学生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测定的理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景、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

北京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路类问题的综合题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V 1的示数为6V ,V 2的示数为3.4V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为6V B .将电压表V 2换成电流表,则L 1与L 2并联 C .将电压表V 2换成电流表,则L 1亮,L 2不亮 D .L 1两端电压为2.6V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电压表V 1测量的是灯泡L 1和L 2组成的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电压表V 1的示数为6V ,即电源电压为6V ,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C .将电压表V 2换成电流表,则灯泡L 2被短路,电路为L 1的简单电路,因此灯泡L 1亮,L 2不亮,故B 错误,C 正确,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 D .电压表V 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 2测量的是灯泡L 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 1的示数为6V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3.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因此L 1两端电压为2.6V ,故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如图所示电路中,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灯泡12L L 、和3L 。开关S 闭合后,三个灯泡都发光,两电流表都有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只将灯泡1L 与2L 的位置对调,灯泡3L 的亮度会发生改变 B .若只将灯泡1L 与3L 的位置对调,灯泡2L 的亮度不会发生改变 C .若用电压表12V V 、分别替换电流表12A A 、,电压表1V 的示数比2V 的大 D .若用电压表12V V 、分别替换电流表12A A 、,三个灯泡的亮度会相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详解】 AB .由电路图可知,三个灯泡并联,由于三个灯泡规格相同,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则通过三个灯泡的电流也相同,所以无论怎么调换灯泡的位置,其电流都不变,则亮度也不变,故A 不正确,B 正确; CD .若用电压表12V V 、替换电流表12A A 、,则三个灯泡变成串联连接,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则通过三个灯泡的电流相等,因为三个灯泡规格相同,则三个灯泡的亮度一样,而V 1测灯L 1、L 2的总电压,V 2测灯L 1、L 2的总电压,所以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那么12V V 、测得的电压相等,故C 不正确,D 正确。 故选BD 。 3.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下图连接好了电路,闭合开关S 后,观察实验,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他做了以下操作:将电压表接到b 、c 两点,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将电压表接到a 、b 两点,观察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 .灯L 2断路 B .灯L 2短路 C .电流表烧坏了 D .灯L 1断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说明电路是断路.将电压表并联在b 、c 两点,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相连,即灯L 2断路,L 1 完好,或L 1短路;将电压表接到a 、b 两点,观察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灯L 2 断路,故选A .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