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分析论艺术的以丑为美

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分析论艺术的以丑为美

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分析论艺术的以丑为美
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分析论艺术的以丑为美

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分析论艺术的以丑为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丑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形态,《茶花女》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浓郁的“审丑”意蕴:文章通过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丑的类型(玛格丽特、阿尔芒等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美丑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规律;通过展示人们对物欲的种种追求的“丑态”,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虚伪、势利;通过描写资本主义上流社会各种“丑言丑行”,展现社会下层人们(玛格丽特)的高尚人格。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尔芒、审丑、高尚(美)

前言

一、总说艺术的以丑为美的历史必然性

二、具体分析《茶花女》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的以丑为美

(一)、丑中见美,美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1、从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的以丑为美

2、从阿尔芒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的以丑为美

(二)、以丑审美,以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丑态衬托玛格丽特的人格美

1、到玛格丽特住所参观的女宾们的拜金、虚伪,债主们的势利

2、人们的冷漠无情;玛格丽特生病前后人们的态度;玛格丽特去世前后人们的态度;人们对老公爵和玛格丽特的怀疑

3、阿尔芒的父亲的封建思想和传统偏见

三、结束语

《茶花女》通过描写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以文中出现的人物种种丑陋的行为,以艺术上的以丑为美的审美方式通过浓郁的审丑意味,表现当今人们的人格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高尚”。

正文

审美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在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是审美形态主力军的时代,人们并没有把丑作为审美形态加以审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生的荒谬和无奈、人性的丑恶、人对非人的负面价值的追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对于这些现象的超越和否定,在超越和否定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成为现代美学思考的基本主题。丑等审美形态,也就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审美形态,艺术的“以丑为美”也就大量的存在在人们现实的审美世界。

《茶花女》(A)是法国作家小仲马(B)作品,这部小说主要写的是巴黎高级妓女玛格丽特(人称茶花女)为爱情而死的故事。人们看到高级妓女四个字就自然联想到淫荡、放纵、无耻之类的词,认为她们出卖肉体为生,为人所不齿,过着肮脏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把这部小说看成淫秽之作,但是当人们进入小说,认真体会后便会改变原有的想法,产生别样的情怀,在丑中发现它独特的美,从而认识到作品的价值。

一、丑中见美,美丑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一)、玛格丽特外表美,形式丑却有着内在美。正如作者所说的玛格丽特是个绝色的女子,文章开头作者用了近乎三百多字密集描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玛格丽特外表妩媚、服饰华丽、举止自然,无论在哪都以惊人的美貌和魅力使人倾倒。她是一个美丑的混合体,外貌上是美的,但作为一个高级妓女,形式上是丑的,她必然有着职业陋习,在她的生活里到处卖弄姿色、炫耀她的金银珠宝、播扬她的“风流韵事”,在她的生活挥霍享乐、喝酒跳舞、热情纵欲。她的住所、马车、长裙、开司

米披肩、首饰等等财物无不令在拍卖现场的贵妇人、花街柳巷的名媛们向往和羡慕的,然而她的所有令人嫉妒的财产都是通过肮脏的手段从她的情夫们那里得来的,文中说她的财物时是这样描述的:房间陈设富丽堂皇,布尔雕刻的玫瑰木家具、中国的花瓶、萨克森的小雕塑、绸缎、天鹅绒和花边绣品;真是应有尽有。奥科克和奥迪奥制造的各种各样的珠宝在桌上闪闪发光,这上千件小玩意无一不是用黄金和白银制成。①在她生病时还是像往常一样的熬夜、抽烟喝酒、跳舞唱歌,当真心爱她,为她健康着想的阿尔芒劝说时,她说这种糜烂的生活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再也无法改变,她也不愿意改变。她明知道这种生活不利于她病情的好转,却依然一如既往的享受着。

虽然身为一名妓女是丑陋的,但是她却有着常人没有的高尚情操,以她的内在美赢得人们的赞美。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口中说鄙视放荡淫秽的妓女,却又亲手把淳朴贫苦的乡下姑娘诱骗为娼,如果让玛格丽特换个时代出生,也许她就是圣母了,但是生存在一个如此肮脏、虚伪的社会,即使她真的是圣母也一样会被玷污。与其说她不自爱倒不如说是时代和社会的错误,与其说她过着糜烂的生活是一种习惯倒不如说那是一种无奈。作为不幸落入了滚滚红尘的乡下姑娘,在金钱、肉欲横飞的年代,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她不得不这样做,她的这些陋习都是身为妓女所无法避免,她必须打扮得花枝招展,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染上了随意挥霍金钱的恶习,以满足情夫们的虚荣心。她疯狂的寻欢作乐只是为了麻痹自己,为了忘却自己的所为,但内心却极度厌恶这种空虚、伪装的生活,丑陋中却藏着高尚的个性。玛格丽特就像在荆棘丛生的沼泽里挣扎,但却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心灵,她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生计,看惯人间的虚情假意,心中更加渴望浪漫纯洁的真正爱情,美好和谐的生活,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虽然她是烟花女子但从她每逢首场演出必看,观看时身边必带一副望远镜、一袋蜜饯和一束茶花,而且总是放在包厢的前栏上,一个月的二十五天里总是带着白茶花,另外五天带着红茶花,除了茶花还没有人见过她带过别的花等生活习惯,还是看得到她身为逢场作戏的烟花女子内在独有的那份专情;在还没遇到阿尔芒前,玛格丽特在受到对她像女儿一样又无条件供养她的老公爵盘问时,她不忍心欺骗公爵,而是承认自己违背了承诺,依然过着以前那种疯狂糜烂的生活,还坦率地劝公爵不要再关心她,她没有力量信守承诺,也没有理由再接受被她欺骗的老公爵的好意。其实,玛格丽特完全可以借助公爵对女儿的爱,胡乱找个理由搪塞公爵,好让他继续供养自己甚至偿还债务,让自己继续无条件的享受优渥的生活。但是,玛格丽特没有这样做,即使沦落为妓女,她也有她的善良和自尊,她不愿意继续伤害一个真心关爱她的人;和阿尔芒初次见面,对阿尔芒的恶作剧不是她卖弄风姿,其实那只是对每天迫使她受侮辱的男人们的一种报复,是一种自我防卫;玛格丽特虽然身为妓女,却不甘堕落,绝不自暴自弃,她冷漠地对待帅气、富有并时刻准备为她倾家荡产的年轻伯爵,她明确命令女仆告诉他,自己不愿意接待他,她说:“看到这些人老是来向我提出这种要求,我实在受不了。他们付钱给我就认为和我可以两清了,如果干我们这种可耻行当的女人起初知道是这么回事,我们宁可去当女仆。”②;当阿尔芒说要做她的情人时,她真诚的劝说阿尔芒不要为了她倾家荡产,她仅仅只是一个烟花女子,不值得;当她爱上阿尔芒时,决意离开那些有钱有势的公爵、伯爵,并告别自己过去疯狂糜烂的生活习惯,甚至想和阿尔芒一起远走他乡去意大利生活,摆脱奢华和令人窒息的环境,她并没有准

备依赖阿尔芒,花他的金钱,而是倾自己所有;面对阿尔芒的父亲蛮横无理的行为,她的无助、过分的善良和爱阿尔芒的真切,让她为了挽回爱人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渴望已久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一个普通的女人有这样的行为,人们都会大加赞赏,作为一个沦落红尘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心肝、没有理性的榨取金钱的妓女,能做到如此的牺牲更是让人看到她丑陋外衣下内在独有的真善美,体会到她的高尚人格。玛格丽特死在富丽豪华的环境里,心中却盛满空虚,也许她的选择是对的,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死去总比年老病残时死去要好得多,玛格丽特在捍卫她的真爱时,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她用自己的生命祭奠的人性的尊严,控诉时代的遭遇,她用自己的生命带走了人们对她的轻蔑,留下了人们对她们怜悯和惋惜,人们对她的尊敬与赞赏,虽然在爱情路上走得头破血流,却把丑陋的罪孽留在沿途的荆棘中,赤裸裸地到达路的尽头,却满载着人们的赞美与崇敬。

(二)、生活在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阿尔芒同样是美丑的混合物。二十四岁的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凭着文凭和祖传每年八千元的收入在巴黎过着懒散的日子,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的情妇,整天和朋友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这些在人们看来都是丑的,作为一个年轻人本应该好好生活,努力工作,而阿尔芒却过着如此荒唐又颓废的日子。虽然他的生活方式是丑的,但是他对玛格丽特的爱却有着美的一面,人们发觉他真爱的美的同时,就把他生活方式的丑掩埋起来了。一天,他从交易所广场旁的一家著名时装店门口邂逅了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小姐,便深深地爱上她,并立刻展开了对她的追求。阿尔芒用他的真情打动了玛格丽特,让玛格丽特成为他的情妇。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是美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得知玛格丽特死后,悲痛欲绝的阿尔芒为得到玛格丽特的遗物,匆匆忙忙从家里赶到“我”家,哀求说想买下那件遗物做最后的纪念,其实它仅仅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他嘱咐蒙马特公墓的园丁好好照料玛格丽特的坟墓,在上面铺满白茶花,只要有一朵枯萎就换新的;千辛万苦为她换长久性出让,面积更大的墓地,以便继续让园丁精心照料下去,这些待遇是以往任何妓女都无法拥有的;在玛格丽特生前,一直在暗地里爱慕了玛格丽特两年多,在她生病期间每天都打听她的病情却从不留姓名;后来为了她的健康劝她过规律的生活,在乡下五六个月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爱和实际行动让玛格丽特的生活慢慢变得规律起来;甚至于想把玛格丽特占为己有而做出很多傻事;面对严厉的父亲的一再的阻止,他极尽全力为玛格丽特辩解,他却不听从父亲的命令,依然决定和玛格丽特生活在一起。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是美的,但却是有瑕疵的美,这可以说是美中的丑。不可否认他对玛格丽特的爱带有一定的虚荣性,就像他对玛格丽特所说的,她生活得奢华比生活得朴素更使他心爱;就像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你,你不想让我了解你的处境,你希望我保持原样好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总之,你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的爱情,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宁愿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你成了偏见的奴隶。你以为我会用一辆车子和几件首饰来同你的爱情比较吗?你认为我的幸福就在于那些虚荣吗?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是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③其实他对巴黎名

妓的占有欲望超出他对玛格丽特本身的爱,他始终把玛格丽特当作妓女,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去爱,也许是因为爱得太深才引发了更多的猜疑,面对玛格丽特的真爱,他始终不相信妓女会有真爱,不相信她会真正爱自己,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担心她以为我劝她与公爵重归于好是要他来负担她的各种费用。不管她的爱情给我带来怎样的后果,我都会对她的生活负责,我尤其害怕她认为我会在她对我的爱情给她造成后果时放弃我对她生活的责任”,④总觉得他真挚的爱情遭到她的戏弄和践踏,从占有她的第二天起,心中就充满猜忌,第三天就发出绝交信羞辱和谴责玛格丽特。俗话说得好:爱愈深,狠愈切。在玛格丽特生命垂危时,他还不明事理、不明真相地加以讽刺、污辱。人们都说:真正的爱情往往使人变得崇高,阿尔芒不但没有变得崇高,反而变得更加堕落,整天到地下赌场赌博,不务正业,从来没想过怎样让玛格丽特脱离苦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更没想过让她拥有自己的家庭。阿尔芒的爱情在玛格丽特的爱情面前显得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是美,玛格丽特的爱是更高层次的美,她的爱情可以让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以前拥有的一切,她的爱情可以让她为了挽回爱人家庭的“荣誉”而放弃自己的爱情。在阿尔芒不完美的爱的映衬下更显出玛格丽特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心灵,对美好人生的真挚信念。

二、以丑审美,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丑行衬托玛格丽特的美

去玛格丽特住所参观的女宾们各个打扮得光彩照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内在却是丑陋的。在“我”为珍玩而去玛格丽特住所参观时看见去参观的女宾们即使身穿天鹅绒服装,披着开司米披肩,坐着华丽的四轮轿式的马车还是对玛格丽特的财物产生羡慕和嫉妒。表面上说玛格丽特这类女人恬不知耻,说这些女人的住所不值得参观,实际上她们却通过各种途径推脱是为了拍卖才来的,根本不知道谁是主人,只是看到了广告,想见识一下广告上介绍的东西而已;贵妇们说厌恶她但却暗暗的羡慕她,悄悄的模仿她,羡慕她生活的奢侈、物质的享受和行为的放荡,但却始终没有看到玛格丽特的高尚,她们庸俗得只剩下拜金、虚伪和势利。她们到玛格丽特的住所参观,她们的丑陋行为只会让玛格丽特增添光彩,看起来更美,人格更高尚。玛格丽特尸骨未寒,债权人为了抬高拍卖品的价格,就让人们参观她的住宅,每一件拍卖品叫到他们意想不到的高价时,他们就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充分暴露出他们的势利。这些人不仅外在丑,内在也恶。玛格丽特虽然身为妓女,却可以为爱抛弃所有甚至负债累累。他们的丑陋欲求衬托出玛格丽特的高尚。

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有的不是关心,更多的是冷漠无情。玛格丽特的死去把世情的冷漠无情无限度的扩大,在她生前人们总爱在饭后茶余聊起玛格丽特,但是作者旅游回到消息灵通的首都,却没有人把生前名声响亮的玛格丽特去世的消息当做重要新闻告诉他;玛格丽特生前,男人们争先恐后,像哈巴狗一样围着她团团转,陪客们只要她有需要就舍命陪“君子”,但是她生病的时候却是“门庭冷落鞍马稀”,她生病两个月里,谁也没有在她床边给过她一点真正的安慰,第三个星期后便再也无人看望她;在玛格丽特不能满足情人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消愁解闷时,他们不顾旧情狠心地把她撇下,那些曾今玷污她身体和灵魂的男人没有一个愿意把他们曾有的关系公开,反倒是得到她的死讯后,松下一口气,因为她的死亡把那些人的丑恶和秘密一起带进坟墓中去了;不能再从她身上得到好处的陪客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丝毫不挂念往日她给的照顾和帮忙;就连唯一一个像慈父一样关心和爱护她的老公爵与她的纯洁的关系,人们都把它归之于老年人的好色和妓女的

恬不知耻,这种世俗的眼光不仅污辱了老公爵也否定了身为妓女也有纯洁的事实。他们的冷漠无情显示了作为妓女的玛格丽特的有情有义,重情重义,他们的丑行显现了玛格丽特的高尚美。

有着封建思想和传统偏见的阿尔芒的父亲,他认为只有在完全贞洁的女人那里才可能有完全贞洁的情感,明知道玛格丽特对阿尔芒是真心,为了维护所谓的家庭的“荣誉”依然盛气凌人、傲慢无礼地威胁玛格丽特,利用她的的善良和对阿尔芒的真爱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致使玛格丽特的死亡。这些所谓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如此贪婪残暴、荒淫无耻、冷漠无情的丑陋,映衬出生活在社会底层受人蹂躏的玛格丽特的高尚的人格。

从艺术的以丑为美的角度看,《茶花女》这部小说中无论是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还是男主人公阿尔芒和其他生活在他们周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向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丑行”,渗透着浓厚的审丑意蕴,揭示了美丑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规律,从中表现出当今人们人格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高尚”。

注释:(A)《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凝聚永恒爱情的作品,讲述一个来自贫苦乡下的巴黎名交际女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故事。

(B)小仲马:中文名:亚历山大.小仲马,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的私生子。

致谢:杜娟教授·郑国岱老师·父母亲·百度

参考文献:①《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导读版主编:刘心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2页第3页

②《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导读版主编:刘心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81页

③《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导读版主编:刘心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37页

④《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导读版主编:刘心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26页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 内容摘要:面对爱情,我们该如何对待?是不是义无反顾就能最终获得幸福?鲁迅先生的《伤逝》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伤逝》悲剧虚伪凄凉 老实说,一直以来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可是,他的作品除了读书以来课文上所选的,我很少去选读。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我发现自己的文学素养真的还不够,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的自己看的并没有那么深,很多内在的东西都读不出来,只能浅尝辄止。 上大学后,写作课上,陈怀奇老师就极其推崇鲁迅先生的作品,鼓励我们多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我个人比较喜欢陈怀奇老师的课,对于他推荐的书一般都会去借来看看,于是渐渐地,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比较多了。但我必须说,我发现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很吃力,我的阅读还只是停在表面上,无法真正的深入作品中去。我只能一点点地,慢慢去阅读,也许我读得会比别人满上许多,但又何妨呢? 这个学期,我们的专业课又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颜敏老师的课上,还有专门的一章介绍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心虚上的变化,最近读了《伤逝》,感触良多,但是能够真正说出来的却很少。我无法说出有关涓生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多么的生动细腻,也无法说出有关涓生和子君爱情过程的叙述有多么的委婉感人,更无法说出故事本身带给人们的启示有多么的深刻。我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内心想到的记录下来。 其实,对于鲁迅先生的《伤逝》,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也只是知道涓生,知道子君,知道他们的爱情悲剧,却没有真正去读过原文,也从未去在意过他们之间细微的感情。某天,当我如获至宝地从图书馆借来一本鲁迅先生的《彷徨》,翻着里面的小说,就被涓生的话给吸引住了,便仔细阅读了一下,感觉,好凉。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并不喜欢这句话,包括说这句话的涓生,但我就是被这首句吸引的,当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后,悔恨这一类的词语便都显得虚假而苍白。 《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关于爱情主题的小说,通篇弥漫着一种凄美、苍凉的悲剧气息。寂寞空虚的会馆破屋,窗外半枯的槐树和紫藤,是那样的凄凉。涓生用“手记”的形式,在幽深的记忆中娓娓道来他与子君的故事。从初恋时的美好,到共同生活的繁琐,到残忍的撇开子君,再从等待子君的急切美好的期待中到回忆结束后的悔恨、悲凉与孤寂,从鲜明的昔今对比中表现爱情的憧憬在现实中破灭。涓生那颗震颤、孤寂的心在得到稍许的安慰后又再次经受更为残酷的孤寂虚空。整篇小说,篇幅虽短,却叙述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恋情,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和抒情,真实地记叙了涓生和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而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恋爱,并不是小说的重心,出现在小说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的身上分明带着“五四”时期小资产阶级只是分子的显著特点。他们在时代潮流里敏感地接受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等新思想,为了争取获得个人幸福,他们勇敢地向封建势力展开了挑战。家庭的束缚、社会的非议都被他们置之脑后了。 我们都了解,鲁迅先生对于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因此他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探索。《伤逝》很是深刻地告诉我们,个人反抗在当时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但是如果不超越个性解放思想的水平,并把视野扩大到社会解放的高度上来,他们终将悲剧。涓生和子君的悲剧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涓生是“五四”时期具有某种民主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思想,使得他得以与子君结合。他们结合的力量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

论_桃花扇_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周轶群王方玲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本文剖析了明清传奇剧 桃花扇 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作者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其中又以李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她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她是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妓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 李香君是 桃花扇 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个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她和侯朝宗在反对#魏家种?的一致立场上结合了,从此,她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一、出淤泥而不染%%%腼腆羞涩的美丽少女 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 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 #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旦羞,遮袖下) (净)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 众人拿香君和侯方域开玩笑,虽然香君已经羡他#风流雅望、东洛才名?并心中暗许,却仍然不愿当着众人表达感情。即使是别人谈及此事时,她的表情是#羞?,随即的行动是#遮袖下?,俨然是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 香君虽然成长于旧院,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显示出纯真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这与普通女子如出一辙。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强不屈的忠贞烈女 李香君虽然品性高洁,洁身自好,但她身在旧院,摆脱不了妓女的身份,因此,亦有着普通女子不曾有过的烦恼。然而,在经历爱情考验时,她处变不惊,誓死抵抗,这种贞烈在妓女身上是少有的。 李香君在侯方域走后,一心想要立志守节。她对待丁继之、卞玉京再次提亲的试探,态度坚决,#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面对他们的百般劝说,言语激烈,#这题目错认,这题目错认,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面对他们的威胁,更是义愤填膺,#尽你吓唬,奴的主意已定了?(第十七出)。然而,无论李香君的态度是多么坚决,言辞是多么义愤,她的#甘愿等待?的小小愿望也不会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以致后来出现了抢亲。 然而,李香君并没有屈服,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危险作斗争。 在第二十二出 守楼 中,李香君面对着#忙忙的来交聘礼,凶凶的强夺歌妓?的局面,惊恐不已,#唬杀奴也?。面对着杨龙友、李贞丽的妥协退让,义正词严,#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她坚决表示,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其气性,又像#却奁一时,摘翠脱衣怒斥阮大铖的光景?。然而,纵使香君的内心多么愤怒,话语多么坚决,李贞丽和杨龙友依然不肯就此罢手。此时,李贞丽早已不顾及香君的感受,杨龙友亦不见了平时温文尔雅的举止,想要强行抱香君下楼。李香君面对李贞丽、杨龙友的抢亲开始还心存幻想,将他们当作素日的亲友,只是言语上的反抗。随着他们所采取的蛮横无理的行为,李香君拿着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前后乱打、左右招架,把一把诗扇变成了防身的利器,最后在紧要关头,为了不负誓言,李香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倒地撞头,碰破花容,血溅诗扇,绝不辱于权奸,表现出忠贞不渝、刚强自尊的高贵品质。 李香君虽是风尘女子,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她的行为表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三、巾帼不让须眉%%%凛然正气的女中豪杰 李香君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她气性刚烈。兼有女子的温柔贤淑和男子的英姿飒爽。对政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将个人感情和政治得失联系在一起,必要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是香君作为妓女形象的独特性表现。 侯方域因为受到了权奸阮大铖的陷害而远走避难,当杨龙友把消息告诉李香君和侯方域等人时: (小旦)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生)说的有理。(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旦正色介)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第十二出辞院) 此时,李贞丽老于世故,应对自如。侯方域新婚燕尔,尚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忍离去。而李香君面对二人的表现,显示出极其严肃的面容,直接告诫侯方域不应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应以事业为重。此时香君的告诫是从侯方域的政治事业的前途角度出发的。因为,此时的虎口脱险,不仅是保全自己,更是保存与权奸斗争的实力。只有以#复社?的中坚力量为核心的正义之士存在,才能稳定时局,才有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希望。因此,香君毅然决然选择让侯方域暂时离开。但是,香君此时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第十二出)此时,香君的心里自然想起了新婚燕尔的美好生活,可是她考虑到侯方域的前途事业、整个国家的存亡命运,她只能默默忍受离别的痛苦。由此可见,当爱情与事业相冲突时,香君是以事业为重的。 此外,在#却奁?这一场戏中,又显示出李香君注重政治名声的思想。阮大铖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重金促成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结合。侯方域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下,表现出了政治立场上的动摇,几乎丧失了名节。他想要为人人唾骂的阮大铖说情:#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同相见,即为分解。?在这关键时刻,李香君不为儿女浓情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文史纵横

伤逝人物心理分析

《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人物心理评估 涓生:在最初,涓生还未与子君相恋前,他对子君的爱是强烈而懵懂的,对其未来的打算与也是感性的,“子君不在我这破屋的时候,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翻了十多页,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可见,涓生当时的心情正如我们平时自习时见到喜欢的姑娘迎面走来的时候一样,我们无法专注于书本,因为心早已转移至那位姑娘,这里涓生便是心不再书中,翻书的动作表达了他当时的紧张与焦急,更确切便是浮躁。“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她在她叔子的家里大约并未受气;我的心宁帖了”在这对于鞋声的描写中,涓生不经意间便表现出了对子君的强烈的喜爱,正如我们所说的,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她的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正因这种喜爱,当涓生听到子君对家人所说“我是我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时,便毫无疑问地更爱一层了,他爱子君这种独立的性格。所以涓生骄傲,为子君骄傲,也为自己骄傲,心里暗想“看,我家女朋友为了我竟然敢跟家人抬杠,你家的敢吗?哈哈哈!” 两人在一起后,两人开始要共同面对生活了,他们开始找住处。爱是盲目的,花了大半积蓄,住在了一个条件并不好的房子里,两人开始自己想象中的过日子。以至于对朋友的忠告与劝阻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小两口还买了四只油鸡和一只狗。狗叫阿随,名字是子君索取,涓生并不喜欢这个名字,但还是随着子君叫了。注意,这就是文章中涓生对子君的第一次,第一次妥协。 涓生为了这个家开始辛勤的工作,子君也尽力的做着一个妻子该做的东西。涓生开始有了归属感,开始有了责任感,开始有了家的感觉。同时也开始心疼自己女朋友为家务的操劳。这时涓生被辞退了,涓生失去了工作。这个时候涓生其实是很慌的,而文中“这在会馆里时,我就早已料到了;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到现在才发生效验,已经要算是很晚的了。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况且《自由之友》的总编辑便是见过几次的熟人,两月前还通过信。”便是涓生受挫后条件反射般的自我安慰,他第一时间便把罪魁祸首推给了自己一向不中意的“雪花膏”,第一时间把责任指向了别人,因为他这个时候怕,他怕自己是真的没有能力做好事情,没有能力维护好这个家,同时也说明了涓生爱逃避的性格。文中多次提到了“怯弱”二字。在这个时段,我觉得涓生的怯弱便是指向这个遇事爱逃避的心理。但现实不允许他逃避,他要支撑这个家庭。 丢失局里工作后,涓生写信打广告寻求工作,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机会,给《自由之友》译书。之后的一大段时间都是涓生为了这个家每天埋头于翻译中,并渐渐感觉到子君没那么体贴了。“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这时涓生开始对子君产生了爱慕以外的感觉,开始产生一丝的厌倦。 冬天来了,为了生计,涓生不得不把阿随丢掉,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子君的冷暴力,“我终于从她言动上看出,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这时涓生开始觉得子君不像从前那样理解他,开始觉得子君是个负担了。他开始了逃避,他开始逃出这个所谓的家,图书馆成了他取暖和躲避的场所。 这种情形愈发强烈,涓生与子君的感情也愈发疏远,此时只有一首歌能表达他的心理了。便是beyond的《冷雨夜》——“冷雨夜我不想归家,怕望你背影,可知道我的心,比当初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 《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柳如是与李香君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光彩照人,令人起敬。但在写作指导思想上又存在差异:《柳如是别传》之重点在论证柳如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观念之形成;且以史识启发人,论人论世,必求真实,恢复了钱、柳的面目。《桃花扇》之重点在摹绘南明亡于“昏君乱相”,故渲染侯方域、李香君对南明权奸的斗争,作者以情节感染人,叙事塑人,不拘泥于真实,美化了侯、李的形象。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孔尚任虚构了赠扇、溅扇、画扇、寄扇、骂筵、入宫等一系列重要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反映人民的愿望。为了反映国破家亡的悲剧,孔尚任将侯方域两朝应举,改为出家入道,虽对侯方域的行为有所掩饰,却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历程。作者对史实的虚构与加工,使情节更为精练,人物更为典型,戏剧特征更为鲜明。同时作者还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典型丰富的细节描写,揭示这些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看,突出了李香君正直,刚强的性格;其次,从立场观点来看,反衬了李香君明大义,识大体的高尚气节;再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折射了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南明的社会形态。可见戏剧所展现的并不只是爱情,而是南明灭亡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塑造来体现结构的重要性,意旨突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反映南明历史的社会面貌。 一、才艺双全、机警聪慧、德才兼备

分析鲁迅《伤逝》中子君涓生的形象

分析涓生,子君的形象 涓生:电影中的涓生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正派,有思想、有活力、有激情的勇敢的向封建社会挑战的战士形象。他敢于表达自己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新生活,敢于挑战封建思想而向子君大胆示爱,虽然是毫无新意模仿电影情节似的单膝跪地突然冲到子君面前,不过从中可以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之强烈,他为子君努力付出过,尽管艰难不易,就算当自己失去工作时仍然饱含信心,他相信他们可以一起度过难关,可是子君的表现让他失去了继续的勇气,他不知道怎么再去面对子君,以至于他最后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之类的话,他选择与子君分手,此时他已无力对抗封建社会,子君的勇气不在了,他的信心也不在了,尽管之前的他是多么有激情,最后还是无力对抗这个封建社会了,也许是封建社会的摧残让他们最后成为悲剧把!子君离开之后绝望选择了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涓生毫无疑问的要对子君的死负主要责任。书中鲁迅先生对于涓生的一系列描写让我发现涓生并不像电影中的那么好,形容涓生最多的一个词是空虚和虚空,我开始怀疑涓生对子君的爱,也许涓生只是想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倾诉对这个世界不满的人吧,也许涓生只是想让自己可以在子君的崇拜中沉浸的久一点吧,也许涓生在子君身上看到了世人都没有的纯真和稚气吧,也许涓生对于子君并不是男女之间的爱!他的冲动让子君毫不犹豫的接受了他的爱,让子君和家人也因此决裂,让子君不顾一切和他同居生活,他让子君从天堂忽然坠入地狱,子君承受不了而选择离开,他的行为有些不负责任,先是将子君唯一可以寄托感情的阿随丢弃,可见涓生残忍,随后又将子君抛弃,文中有些句子也可以看出,在他想到对子君示爱方式的时候,他会愧,记忆上却偏有这一点永远留遗,他甚至怕子君看到他那可笑的电影一闪,他认为自己可笑甚至可鄙,而子君从未这样认为过,或许就是子君这样不同于他自己对自己看法而让涓生喜欢吧,涓生缺少子君所拥有的很多美好之处,在他们寻住所的路上会遇到讥笑和轻蔑,涓生会感到身体瑟缩,只好提起自己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而子君是自豪的大步向前,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封建社会不仅摧残了广大人民群众,就连仅有的进步青年也遭受毒害,涓生没有背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他是一个卑怯者。 子君:无论是电影中的还是书本中的子君她都是一个勇敢,进步,充满活力的一位女性。起初受涓生影响,她常常与涓生一起谈论家庭专制,谈论男女平等,谈论泰戈尔雪莱等,是涓生给力她奋斗的希望,让她说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壮语,也是她这一句话让涓生看到了辉煌的曙色,让她一步一步的陷入爱情的深渊,是她自己选择的路,怪不得谁,她有勇气时常去找涓生谈论,不顾家人反对和旁人的冷眼,她甚至有勇气做出与家人决裂的勇气从而与涓生同居生活在一起,她的勇气的确是当时那个社会女性甚至男性都不能具备的,涓生因此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可是她自由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她没有发现当她自己开始接受涓生的同时,自己已经开始在步入封建妇女后尘之中,从此她整天忙于家庭琐事,围着自己的丈夫转,就像涓生说子君的一样“子君的功业完全建立在吃饭中了,她似乎将先前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可见子君思想的局限性,与其说她天真不如说她无知,她轻易的接受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她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男人是否值得自己这样牺牲,完全不顾自己的家人,完全被爱情冲昏头脑,就连她最后的选择也让人很无语,为了这样一个男人选择了死,她这样做是否值得,也许当初她

林冲人物评价(课堂参照)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自成书以来,一直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苦难深沉现实及其被逼造反起义的社会根源——那就是“犯由上作”,“逼上梁山”。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形象各异的农民英雄和起义将领,如阮氏三雄、李逵、解珍解宝、鲁达、武松、石秀、杨雄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光彩逼人。在《水浒传》的百零八位好汉中,个性鲜明者多达二三十个。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成熟,完备的,我认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荣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娇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现在我就从这里开始,简要分析《水浒传》中林冲的形象: 一、呵护爱情,钟情娇妻 林冲的出场,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 由此可见,林冲对于矫妻,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真是好一个护花使者!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如有,也多见于妻强夫弱之家,丈夫往往是被逼而往。但林冲不属此例,林冲本是英雄了得,矫妻在家也是小鸟依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看出来!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此处一个“慌忙”,一个“急忙”,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矫妻在他心中之地位!须知在讲兄弟义气的封建社会,社会上流行的是:“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裳。”结拜兄弟在上至大丈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目之中,也是重于妻子的。何况林冲又是一个以“义气”为重的好汉英雄。但林冲虽很重视兄弟情份和朋友义气,亦看重夫妻之情,矫妻在他的心中和兄弟、朋友一般重要,这在封建夫权社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如此夫妻情深的也不多见,如宋江与阎婆惜,武大郎与潘金莲,杨雄与巧云等等,都因夫妻情疏而后反目成仇,引来杀身之祸,这其中虽有很多原因,但也有其大丈夫、男子汉的夫权观念在作怪,林冲却绝不是这样,而是处处为矫妻考虑,时时将妻放在心中。 最能说明林冲钟爱矫妻的,是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刺配沧州,辞别众邻居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之时: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600字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600字 林冲的人物性格分析 金圣叹曾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样。”的确,施耐庵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时代。 水浒之中共有108将,但是之中我认为人物形象刻画最为细腻、内心世界描写最成功的则是林冲这个人物。 一、“义”——重义重情的好汉男儿的英雄本色 酒生儿李小二是个年轻人,以前曾经在东京的一家酒店里做事。李小二不该偷了店主人家里的东西,被店主人捉住了,要把他送官府治罪。林冲知道以后,尽管李小二和他不沾亲带故,但是林冲看到他是个青年人,还没有完全成人,偷东西也许有一些难言之隐,便主动替李小二向店主人求情,赔礼道歉,又自己掏钱偿付了店主人所丢失的物品,这样,使李小二避免了一场在小小年纪里就会留下严重创伤的官司。林冲又是一个做人须做彻,办事办到底的人,看到李小二没有盘缠,又打发给他一些钱,使他离开了东京,到外地去谋生。后来,李小二到了沧州,真的改过自新,和妻子开了一个茶酒店,做着正当的生意。林冲也许不会记得这件事,这反映了被林冲救助过的绝不止李小二一个人,也显示了林冲救人不图人回报的高尚品质。

林冲的“义”还表现在对梁山事业的“大义”上,当晁盖,吴用等人推他为梁山寨主,但是林冲执意不肯,后来在众英雄的推荐下,他才勉强答应坐了第四把交椅,这一义举,突出表现了林冲“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大义”之气,这是对他的“义”的最为深刻的表现。 二、“忍”——委曲求全的封建官吏的奴性表现 面对高衙内对妻子的调戏,林冲打了他一拳,但是在知道他是太尉高逑的公子,却害怕得罪上司委曲求全。后来林冲被陷害入狱,妻子无人照料,他劝其另行改嫁,表面上是为了妻子着想,但是没有去努力改变现状,以致自己家破人亡。 林冲在发配往沧州的时候,押送他的两个差役一路上对他百般折磨。给他带厚重的枷锁、让他光脚走路、给他吃很少的食物,甚至用开水烫他的脚。这一切林冲都毫无反应,顺受了对自己的折磨。后来走到野猪林,两个差役要杀他时,林冲还是一点警惕都没有,要捆就捆吧,要是换成其他的好汉,在这种情形下是决不会听天由命的。他到沧州后因为没有及时送给牢头银子被牢头骂做贼配军,一番话说的林冲哪敢抬头。等他骂完了,林冲去取了银两,陪着笑脸说:“差拨小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上述的几件事充分表现出林冲的委曲求全的奴性。 三、“狠”——勇猛冷酷的盖世豪杰的凶狠手段 林冲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杀人手段狠毒,做事果断冷静,胆识过人,无不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狠”的大气,“狠”的透彻,要么不做,一做就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而林冲的“狠”与他在逼

《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林冲

《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林冲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探究人物性格的变化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探究主旨:官逼民反 教学重点:通过情节的逐渐发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形象,探究社会现象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缓缓地播放音乐《好汉歌》,慷慨激昂的曲调,渲染热烈的气氛,活跃课堂;教师进行导入: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水浒传》的主题曲。里面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梁山好汉的形象,请你说出最喜欢的人物及其绰号。 师小结:大家说的都很好,《水浒传》塑造了性格各异的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各个逼真。清代著名批判家也曾高度地赞扬其艺术成就,他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书》说道:“《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设计意图:以歌曲《好汉歌》导入,活跃气氛,让学生说出人物及其绰号,迅速进入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水浒英雄好汉的气魄,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叙述情节,感受人物 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对《水浒传》中人物的分析,来探究作者想借此反映怎样的社会现象?众多人物,由于时间限制,不能一一评析,今天就以林冲为例,走进文本。请大家拿出《水浒传》 师:请大家翻看目录,主要写林冲的是多少回? 生:主要写林冲的情节7、8、9、10、11、19。我们试着简单概括相关情节? (重视情节概括的完整性。要有主要人物、时间、地点和具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过渡语: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京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哪一个事件直接导致他获罪,刺配沧州? 生:“误入白虎堂” 师:谁能简单概述一下? 明确: a“误入白虎堂” 高俅为了让他的干儿子高衙内得到林冲的老婆,陷害林冲。叫亲信假装成卖宝刀的在大街上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 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

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

林冲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WORD

林冲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 姓名:林冲绰号:豹子头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 逼上梁山。林冲疾恶如仇,富有正义感,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主要事迹: 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人物简介: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 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 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他的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从委曲求全,妥协忍让到敢于反抗的发展过程?先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后来坚决勇敢,不卑不亢?武节超群?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天林冲出门打酒,下着大雪,当他回到草料场时见屋子被雪压塌了一块没法住了,想起 离草料场不远有处山神庙,便投向那里过夜。在山神庙中林冲忽然听到外面有爆响,一看是草料场起火了,便要去救火,刚要出门见得陆虞候等刚放了火过来,嘴里还说着 要烧死林冲如何如何,林冲见状明白了原委,将陆虞候杀死。后林冲在众兄弟的劝解下, 无奈上了梁山。 4、林冲雪夜上梁山:冲在草料场被烧之后,林冲冒雪出走。他喝酒喝得醉倒在 雪地上,险些送了性命,幸遇柴进。林冲感叹天下之大,竟无他容身之所。柴进向他说:有一处梁山泊,方圆八百里,是好汉的落脚处。走投无路的林冲就依照柴进的指点, 在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投奔了梁山。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 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 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

论鲁迅小说中子君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子君 吉木萨尔县马晓卿 【论文摘要】 本文拟通过分析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伤逝》中寻求个性解放的子君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封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进程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也在对封建愚民政策无情批判的同时,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的揭示和批判。这个典型形象既是独立的,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鲁迅先生对受势力压迫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十分关注和同情,他以激进的民主主义与深厚的人道主义,对压迫和迫害妇女的封建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 【关键词】:富有个性勇敢反抗揭露抨击 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发起之时,以反封建的如椽之笔首先对准封建礼教,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从他的作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论雪锋塔的倒掉》等一系列著名杂文中足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他的《呐喊》、《彷徨》两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以反映妇女不幸和悲苦生活以及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题材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妇女形象,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但又有其内在的联系,它巧妙地组成了一个旧中国妇女形象的艺术画廊。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是鲁迅先生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比较成功的。林冲由“忍”到反抗,最终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鲁智深豪爽仗义,但也粗中有细;宋江文武都不及卢俊义,相貌也不出众,却坐了梁山之主,因为他有权术,当然也有一定能力;武松因打虎而成英雄,杀嫂和西门庆替兄报仇,但在恶人的陷害下,最终只有上梁山。 关键词:忍辱负重造反上山率直粗犷玩弄权术敢作敢为 一、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

水浒传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一、外貌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二、主要情节 1.误入白虎堂【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为计嫌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宝刀卖与林冲,再几日后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2.棒打洪教头【第九回柴进门迎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还设了25两银子的彩头。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开始林冲让着洪教头,不用兵器和之争斗,但是洪教头不领情,结果林冲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3.风雪山神庙【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

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4.火并王伦【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分高下。当晁盖等上山入伙时,又托词推拒,林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王伦,将他杀了,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拒绝。最后推晁盖为大头领,开拓了梁山的局面。 三、林冲性格 1.概述:①有勇有谋,②安分守己、委曲求全、循规蹈矩、谨小慎微,③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④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⑴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 ⑵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桃花扇》剧情梗概 卷一 试一出先声: 戏中赞礼戏外细赞《桃花扇》第一出听稗: 侯方域约友赏梅偏不成 柳敬亭敲板说书尽显志 第二出传歌: 风流杨文骢妆楼题画又赠字 清客苏昆生旧院教曲避朝政第三出哄丁: 复社人诚祭酒 阮大铖痛遭揍 第四出侦戏: 阮大铖暗侦戏纵有才子情难挡千夫指 杨龙友明访友只顾相交谊出谋解其围第五出访翠: 侯方域亲访佳丽李香君掷果定情 依例行酒各展才姻缘既定待佳期第六出眠香: 李香君艳妆新梳栊侯方域题诗永定盟 金樽劝不休春宵一刻短第七出却奁: 杨文骢替阮大铖忙,朝送资财遭却奁李香君为侯方域想,不耻权势显豪志第八出闹榭: 复社水榭会友,赏花船乐起风雅情 阮贼私船夜游,见复社惧做退避行第九出抚兵: 帐中无粮,纷纷饥荒兵骤引军中喧闹 帅令不从,忠心左良玉无奈金陵觅粮卷二 第十出修札: 为保金陵,侯方域代父发手谕 正缺信使,柳敬亭自荐愿传书第十一出投辕: 投辕门遭疑递手谕得尊

巧舌辩显才左良玉听劝第十二出辞院: 阮大铖恨起,马士英前诬忠良,史可法拂袖而去 侯方域意慌,李家院里辞香君,杨龙友善做指引第十三出哭主: 左良玉听妙书,痛恨立功无期 塘报人传帝崩,哭誓国仇早报第十四出阻奸: 侯方域“三罪”“五不可”拒迎福王 阮大铖深夜扣史门连遭碰壁第十五出迎驾: 马士英列表排官往迎驾 阮大铖人骂不羞充小官 第十六出设朝: 旧福王新设朝,论功叙赏 马士英拜首相,弹冠相庆第十七出拒媒: 杨龙友受托替香君说媒,众人同往李香君拒婚为侯生守节,诱、吓无功第十八出争位: 四镇争位竟惹同室操戈侯生力劝难防暗地生波 第十九出和战: 高杰混战险胜三镇 不从军罚反叛南下 第二十出移防: 鲁莽高杰南渡不成进退维谷 忠义元帅为免涂炭定计移防 闰二十出闲话: 兵荒年,陌路结伴,各叙身世 老堂官,闲话北京,尤梦旧主卷三 加二十一出孤吟: 戏如人生,真假难辨。老赞礼观戏中《桃花扇》叹戏外残山水 第二十一出媚座: 马士英设席,亲疏齐献媚 阮大铖泄愤,鼓噪害香君 第二十二出守楼: 马士英遣人强逼佳丽李香君守楼血溅素扇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析1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逐渐消沉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摘要: 在鲁迅的笔下 ,有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而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更是种类繁多,形象各异。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大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生活在这一社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 ,历史给他们提供了其先辈们所不可能有的机遇 ,同时,文化转型和社会的转型给他们极大的希望 ,也给他们极大失望与大痛苦 ,他们是“铁屋子”中被新思潮、新文化大潮“惊起”的“较为清醒”的人们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清醒后的路向,在生活和社会的重压下逐渐走向消沉。这种处境与心态让众多知识分子处于矛盾、孤寂、痛苦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旧社会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可悲性。在这里,我们针对有反抗意识或无反抗意识而逐渐消沉的小知识分子形象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 关键字:知识分子反抗无反抗消沉 《在酒楼上》中的吕韦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等,在他们身上存在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我想他们也曾有过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是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十分顽固,还有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和缺陷,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们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消沉了。 通过分析他们失败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悲剧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同时也是他们自身意志的悲剧! 1、“觉醒—动摇—沦落”的知识分子 《在酒楼上》这篇小说中,它成功塑造了吕韦甫这个由觉醒逐渐消沉的知识分子形象。起初,吕韦甫可以说是一个较早觉醒的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他曾和他的战友们连日讨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有时候甚至会争论的打起架来,并且他们还英勇地在城隍庙内拔掉过神像的胡子,从这些壮举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时候的吕韦甫思想是多么的进步,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文化的传播者。然而随着生活的不如意,再加上革命又处于低潮中,所以一个具有进步要求的知识分子终于将旧日的豪情壮志、人生目标、以及革命的精神统治抛却了,进而变成了一个情绪消沉,意志颓废,行动缓慢做事又敷衍的软弱的知识分子。昔日的吕纬甫是一个无神论者,可是消沉后的他,竟然为了敷衍母亲,千里跋涉回到故乡为一个三岁时便死去的弟弟迁葬,并且在看到旧坟中没有任何遗骸时,还是让工人把原尸体所处的泥土装到棺材中下葬。他的这一行为与之前的他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时也表现出了他消沉程度之深!但作者并未正面刻化他内心的矛盾痛苦 , 而是从他的“沉静”、“颓唐”的外貌刻化 ,从他语言行为的描写中,透出他的矛盾、痛苦、孤寂的灵魂信息。 与吕韦甫相比,《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也是一个消沉的知识分子形象。魏连殳可以说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性格独特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通过他短暂的一生描绘了一个昔日“留过洋”,有过觉醒和战斗,却在种种压迫下逐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