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章 劳动力需求

第1章 劳动力需求

第1章 劳动力需求
第1章 劳动力需求

特此证明:本人只写选择题与计算,简答以

及论述不侯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人口称为(D )

A 劳动力

B 劳动适龄人口

C 人口 D劳动力资源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3.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A )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

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

4.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该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B.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C.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正值

D.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

5.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 B 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 需求的下降

6.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B )

A 工资率

B 生产技术

C 货币资本规模

D 企业的性质

7.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 A )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

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8.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

力量定义为(B )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10.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A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11.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 )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12.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A )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二.多项选择题

13. 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 AC )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除工资率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

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14.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为(BC)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规模效应

D.自然失业

E.季节性失业

三.名词解释

15.劳动边际收益 16.劳动的边际产量

四.简答题

17、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有派生性?

18、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五.论述题

19、分析工资下降对劳动力需求的替代效应(用图与文字描述)?

20、分析工资下降对劳动力需求的规模效应(用图与文字描述)?

2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如何?

2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由哪些因素决定?

24.如题37图,给定企业长期等产量线为Q1、C1、C2、C3为企业三种可能的等成本线,且C1

六计算题

26.某劳动力市场有A、B两类劳动力,当A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8元提高到10元,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12000人降到10000人,同时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18000人增加到19000人。

要求:(1)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2)判断这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

互补关系。

参考下题

某劳动力市场有A、B两类劳动力,并且相互影响。当A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10元提高到14元,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东15000人减少到12000人,同时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8000人增加到10000人。(1)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2)判断这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互补关系。

1、交叉工资弹性是A类劳动力的工资变动对B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交叉工资弹性=B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率/ A类劳动力工资变动率。

2、由题知,A类劳动力工资变动率为(14-10)/10=40%,B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率为(1000 0-8000)/8000=25%。显然,A、B两类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25%/40%=62.5%。

3、由于A类劳动力工资的变化与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变动成正比,可知A、B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A类劳动力工资上涨,A类劳动力需求下降,A类劳动力失去工作。为了取得收入,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工作,而只有当A类劳动力与B类劳动力是替代关系时他们才能进入B类劳动力市场重新寻找工作,这样增加了B类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工资降低,最终B类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一.单项选择题

1.《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 D )。

A 非常低 B偏低,但低的很少

C 非常高

D 偏高,但高出很多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3.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D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4. 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A )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5.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是指( A )

A.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B.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政府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总时间

C.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D.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劳动人口的总和

6.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B)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7. 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C)

A.生产技术革新

B.资本规模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

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

8.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B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总互补关系

D.总替代关系

9.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0.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11.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 A )

A.正向影响

B.负向影响

C.没有影响

D.影响情况不确定

12.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13.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4.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二.多项选择题

15.下列关于附加型劳动力假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

A.其假设前提是男性成年劳动力参与率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不灵敏

B.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

C.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D.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E.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较灵敏的反应性

16.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是( ABCDE )

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B.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

C.个人非劳动收入 D.社会保障制度

E.宏观经济状况

17.等成本线反应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ACD )

A.等于零 B.为正值

C.为负值 D.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率

E.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

18.总供给等于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其公式中的生产要素包括( ABCD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土地

E.管理

19.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BCDE )

A.教育年限

B.教育成本

C.人口总量

D.保险与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三.名词解释

20.劳动力供给

21.劳动的机会成本

四.简答题(每题5分)

22. 悲观型劳动力假说的前提与内容是什么?

23.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24.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五.计算题

25.此表是某地区某年末人口统计数据(单位:万人)

男性女性

年龄段

人口数劳动力人口人口数劳动力人口15-25岁22 8 21 6

25-35岁28 27 28 26

35-45岁32 31.6 33 30.8

45-55岁30 28.7 29 26.2

55-65岁37 34.1 37 1.5

根据表中数据:

(1)分别计算15-25岁年龄段和25-35岁年龄段的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6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比较(1)中两个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3分)

(1)8加6除以21加22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32.65

27加26除以28加28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94.64

26. 假定某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成本(C)为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力(L)和专用设备(K)。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W)为每人20000元/年,每台专用设备的成本(R)为50000元/年。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等成本线的斜率。

27..在某一劳动力市场,当工资率为1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0万人;当工资率为12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1万人。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劳动力供给弹性。

(11-10)/10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10

(12-10)/10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20

百分之10除以百分之20等于百分之50

28. 假设在某一类劳动力市场中,当工资率为2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2000人;当工资率提高到3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5000人。

要求:(1)计算该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2)判断该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类型。

(1)计算方法同上

(2)供给缺乏弹性

六.论述题

29.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与总的边际产值相比,( B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远大于后者 D.前者小于后者

2.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3.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4.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发散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B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工资弹性

5.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B)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直线型

6.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7.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A)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8. 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D )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9. 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是(B )

A.企业对雇员有所有权

B.企业对雇员有支配权

C.雇员对企业有所有权

D.雇员对企业有支配权

10.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11. 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D )

A.上升

B.不确定

C.不变

D.下降

12. 劳动力市场中,会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的是(A )

A.工会组织控制劳动力供给的能力下降

B.工人的组织程度增强

C.工会的组织规模扩大

D.企业优先雇佣工会会员

二.多项选择题

13.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其原因是(ACDE )

A.工资刚性比较大

B. 工资可以灵活地上下波动

C.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D.劳动力供给数量受人们主观偏好的影响

E.劳动力市场信息不足

14.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DE )

A.存货调整 B.商品数量调整

C.商品价格调整 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劳动投入量调整

15.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 ABC )

A.范围只限定企业内部

B.形成基础是企业与雇工的持续劳动关系

C.劳动力流动的成本较低

D.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不存在雇用关系

E.主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劳动力资源

16.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AD )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

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

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

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

17..企业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内部劳动要素进行再组织时,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 BD )

A.雇员的招聘、调动等活动通过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

B.雇员和企业之间是从属关系

C.雇员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选择关系

D.企业对雇员具有使用支配权

E.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的

三.名词解释

18. U-V分析

19. “蛛网不稳定条件”

20. “蛛网稳定条件”

21. 一般均衡分析

22. 发散性蛛网

23. 内部劳动力市场

24..“收敛型蛛网”

四.简答题(每题5分)

25. 简要回答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26.画简图分析当劳动力需求不变时,劳动力供给变动如何在新条件下重新实现均衡?

27.简述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中降低雇佣调整成本的对策。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四、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劳动力安排是否合理以及素质的高低同样也是影响工程安装质量与进度计划落实。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安排: 1. 本工程的主要工种:电工、穿线工、安装工、装修工、技术员等。 2. 合同签定后,即派项目经理、施工员、工程师及部分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并与甲方、监理协调施工方案,做好工作节点的交接工作。 3. 施工人员:将派驻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技术熟练、安全意识及综合素质都具备高水准的施工人员进驻现场施工。 4. 劳动力基本要求: a、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 b、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特殊工种持有相关部门认可的上岗证等。

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 在正式施工前,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对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明确设计内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劳动力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在劳动力进场时和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劳动力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对危险工种、危险区域操作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在施工中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安全评比等活动,提高劳动力整体施工水平。利用施工间隙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施工人员遵章守纪,保障社会治安。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各施工队、工种之间相互协调,由项目部统一调度,合理调配劳动力,减少窝工和劳动力浪费现象,同时,随工程进展,在统一安排、调度下,多余劳动力尽快安排退场。 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创精品工程的首要措施。工程开工前针对工程特点,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编写本项目的质量意识教育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公司质量方针、项目质量目标、项目创优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技术法规、规程、工艺、工法和质量验评标准等。通过教育提高各类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以确保项目创优计划的顺利实现。项目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及现场经理负责教育;施工操作人员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教育,现场责任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分包进行教育地情况予以监督与检查。 落实高技工等级的劳动力队伍 本工程劳动队伍落实如下,人员配备见劳动力计划表。施工队组之间要建立以规范标准为尺度的比、学、赶、帮、关系,形成人人钻研专业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讲究职业道德的风气。

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和主要周转材料的需求计划表相关说明

4、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和主要周转材料的需求计划表、相关说明 第一章主要机械设备需求计划表及相关说明 主要机械设备的数量配置和性能 机械设备是进行施工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物质基础,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全面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以及现场文明施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施工工期长,工作范围大,平行施工面广,施工段多,故要求现场: (1)机械、机具数量充足; (2)质量可靠; (3)维修及时; (4)电力保障等四项基本条件 我公司各类机具品种齐全,数量充足且都是正规渠道进货,质量有保证,各项目部在管理机具方面,制度齐全、处罚严明,因此完全能够满足施工时数量与质量的保证(详见施工机械设备表); 对于维修,本次将随队派专门负责机械常规维修人员2名并携带易损零部件,对现场出现故障机具及时进行维修。为保险起见准备在当地联系一些信誉有规模的修欲业店、与之签定维修协议书、保证项目部所有机具的维修、更换和新增。电力问题经前期勘察计算,认为现场电力完全能满足施工机械设备负荷,故机械、机具设备不会成为影响施工的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1、正确选择设备; 2、合理使用,组合使用设备; 3、实行单机和机组核算: 4、机械化施工管理; 5、工具和周转材料的管理; 6、本投标书投入的机械为一个标段所用机械。 其任务是:按质按量,及时地供应施工现场的需要,及时回收,妥善保管,加强清洗维修,避免损失;在施工现场设专人管理,负责发放和监督使用、回收、检验、组织维修、保管,使工具和周转材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机械调度计划的保证措施 1、我公司专设机械供应组 施工现场所需的机械,由我公司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审定的机械需用计划,机械供应组向机械经营管理单位签订租赁合同后按时组织进场。 2、机械施工组织准备 机械施工组织准备以施工计划为依据,有利于施工指挥、调度和协作。 1)编制作业班组: 机械作业班组一般按机械类型或作业地点编制。由于施工机械种类繁多,工作性质和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施工任务和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总的要求是:规定各班组的机械和人员组成、作业内容和职责要求等。 2)确定作业班组: 机械作业班组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并在实施中根据施工进度情况随时调整,以保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机械作业班组可分为单班制、双班制和三班制,在一般情况下,以采用双班制效率较高。 3)配备维修力量: 根据机械数量及作业班次配备相应的维修力量。机械数量较多的施工现场应设置维修所,维修人员一般为操作人员的1/3~1/4,工种应根据需要配备,维修机具也应尽量配套。 3、机械计划的协调 1)机械施工进度计划和维修计划的协调 在编制机械施工进度计划时,对于施工高潮阶段,保养、修理应穿插进行,保养、修理周期也可适当提前或滞后。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合理调节,使机械施工与维修作业基本均衡。 2)机械施工作业计划和供应计划的协调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1.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1 劳动力计划表 本工程施工劳动力投入平均在500 人左右,高峰期达到600 人。 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施工准备地下结构地上结构装修及机 收尾电安装 钢筋工35160140200 木工201401208010混凝土 108060100工 架子工152535200 电工26522防水工103530155瓦工52058030抹灰工000505油漆粉 0004540刷工 电气焊 64422工 电气工510206030 水暖工510208030其他6010090100120合计173590529564274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其他 水暖工 电气工 电气焊工 油漆粉刷工 抹灰工 瓦工 防水工 电工备构构装尾 架子工 混凝土工准结结安收 工下上电木工 施地地机 钢筋工 及 修 装 1.2 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 (一)、根据本工程工程量情况,结合工期确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为此,我们将选择足够多的、长期合作的有实力的、人员众多的优秀施工队伍进场, 做好劳动力的储备,以保证施工现场劳动力的需要。 (二)、根据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求计划,以公司目前所使用的劳务合格 分包商、顾客推荐或指定的劳务分包商、自荐的分包商作为评审和选择对象,由企业劳务主管部门对其营业执照、经营历史、现状,资质等级证书等进行审查,对其合作经历,业绩和信誉的正式资料进行核查,并采用招标形式选择出合格的劳务施工队伍。 (三)、根据工程项目的作业要求和劳务分包商的技术、质量、施工管理 等能力,由劳务主管部门拟定合同文本,经与劳务分包商洽谈协商后,确定合 同的标的和施工措施,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经审核认定后,由劳务主管部 门正式签订合同。 (四)、按月对劳务分包商的作业签发《工程结算单》,并以任务书的形式不定期安排施工任务,并检查监督分包商作业队的操作质量,安全生产和现场 用料等情况,并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核查,做出补充调整劳务分包商的决定。 (五)、对劳务施工人员的农忙季节和春节长假等可能出现减员的情况提 前进行预测预控,从既有的劳务基地提前进行组织,确保施工进度需要。 (六)、对所需生活、后勤作充分的考虑,包括可能遇到的农忙季节和节 假日等劳务施工人员的生活、后勤,保证施工需要。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1、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 A )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B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价格之比 C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工资率之比 D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工资率之比 2、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则均衡就业量( A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3、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B ) A.正向 B.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4、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5、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6、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7、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B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8、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 )。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9.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10.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11.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 B )。 A.等于零 B.较大 C.较小 D.等于1 12.在水平形状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下,( D )

补充案例_第二章_劳动力供给_《劳动经济学》_胡学勤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案例 案例1:巨额遗产会导致一个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吗? 非劳动收入性质的巨额遗产会削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吗? 一项研究首先讲在1982年-1983年间继承过遗产的人分为两个群体,即接受了小额遗产的群体(平均价值为7700美元)和接受了大额遗产的群体(平均价值为346200美元)。然后这项研究分析了这两个群体在1982年-1985年检的劳动参与率变化情况。 毫不奇怪,那些继承遗产较多的群体更有可能退出劳动力队伍。更为具体地说,接受小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在此期间从76%上升到了81%,而接受了大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却从70%下降到了65%,更令人惊奇的一个事实也许是,由于能够预见到自己将来会获得大额遗产,这些后来实际得到大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参与率从一开始就比较低。 案例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当工资提高时,个人劳动力供给先随着工资的上涨而增加,当工资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开始减少。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曲线。 问题: 张三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三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三的收入也相当高了,这个时候,张三面对涨工资的反应,不是选择加班,而是更多的来休闲和体育运动。 在工资较低的时候,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哪个更大? 当工资上涨的足够高的时候,如果接着上涨,又是如何呢? 案例3:男性和女性的时间使用情况(每周小时数)

案例4:丈夫、妻子、邻居和凯洛格食品公司6小时工作制的终结 经济理论指出,工作小时数量的供给部分地取决于人们对家务劳动时间,包括闲暇时间的价值认可程度。这一点可以非常清楚地在凯洛格食品公司的工人们身上反映出来。在大萧条时期,凯洛格食品公司因放弃了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改行6小时工作制,从而引起了举国关注,工人们愿意通过接受更少的工资性报酬和更多闲暇的方式,来与那些失业者“分享工作”。 在二战期间,该公司转而实行每周48小时工作制,但是承诺在紧急状态结束后,重新恢复6小时工作制。1946年,员工们重申了自己希望每天工作更短时间的愿望,公司中87%的女性员工和71%的男性员工赞成每天工作6个小时。然而,到1957年时,大多数部门都选择重新回到8小时工作制——结果只有25%的员工,其中大多是女性员工,仍然保持在每天工作6小时的工作制。 到底二战后到50年代末期,哪些因素导致工人,尤其是男性工人,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决策呢?对其进行访谈之后发现,影响他们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 他们的配偶对于应当如何使用家庭时间的观念与男人产生了冲突。许多男性抱怨说,由于自己在家待的时间太长而导致了很多摩擦:“这些女人不愿意看着自己的男人整天待在家里碍手碍脚的”,以及“如果我在家里闲待着,老婆总是会找点什么事儿让我干”。这些都是男性工人的典型回答。 此外,这些男人还非常关心自己的邻居在干什么以及怎么想。在没有了与失业者和从战场上回来的退伍士兵分享工作这一正当理由之后,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时间比其他男人的工作时间少而感到尴尬。在家里待的时间过长会被人家认为不正常或者不像是个男人,即使他们的收入是在上升的。这些男人感到,自己要想购买到与邻居相同的那些物质财富,可能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所以家庭时间的效用不仅会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家庭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 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承担了81%的洗衣服,74%的整理房间和照料孩子,66%的购物、买

第三章劳动需求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3.1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3.1.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含义: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劳动力需求主体:企业、政府和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劳动者本身。 对劳动力需求含义的理解: 1)是一种派生需求:直接需求,社会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出来的,也称引致需求;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水平随市场产 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2)与物质产品需求的本质区别: ●对物质产品需求:满足生产和消费 ●对劳动力需求:本质上生产剩余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能够提供比其自身价值更 大的价值(利润) 3)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规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是:工资率提高,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4)劳动力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宏观上: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 量,首先是由社会生产的总规模决定的。 ●微观上:对劳动力需求的两个层面:有相应的货币 支付;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5)劳动需求的直接基础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 ●就业岗位:指能够保证劳动力充分发挥效益的社会 必要水平和强度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构成。 ●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其货币表现形式 为生产基金。 ●生产基金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 ●提高劳动力需求量以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的本质 方法是扩大生产以形成新的就业岗位。 3.1.2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假设 1)技术条件假设 ●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替 代。 ●在分析劳动力基本需求模型时,应该假定技术条件 不发生变化。 ●考察劳动力需求的动态性特征时,假定技术条件可

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用量计划及保证 措施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1.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1劳动力计划表 本工程施工劳动力投入平均在500人左右,高峰期达到600人。 1.2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 (一)、根据本工程工程量情况,结合工期确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为此,我们将选择足够多的、长期合作的有实力的、人员众多的优秀施工队伍进场,做好劳动力的储备,以保证施工现场劳动力的需要。 (二)、根据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求计划,以公司目前所使用的劳务合格分包商、顾客推荐或指定的劳务分包商、自荐的分包商作为评审和选择对象,由企业劳务主管部门对其营业执照、经营历史、现状,资质等级证书等进行审

查,对其合作经历,业绩和信誉的正式资料进行核查,并采用招标形式选择出合格的劳务施工队伍。 (三)、根据工程项目的作业要求和劳务分包商的技术、质量、施工管理等能力,由劳务主管部门拟定合同文本,经与劳务分包商洽谈协商后,确定合同的标的和施工措施,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经审核认定后,由劳务主管部门正式签订合同。 (四)、按月对劳务分包商的作业签发《工程结算单》,并以任务书的形式不定期安排施工任务,并检查监督分包商作业队的操作质量,安全生产和现场用料等情况,并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核查,做出补充调整劳务分包商的决定。 (五)、对劳务施工人员的农忙季节和春节长假等可能出现减员的情况提前进行预测预控,从既有的劳务基地提前进行组织,确保施工进度需要。 (六)、对所需生活、后勤作充分的考虑,包括可能遇到的农忙季节和节假日等劳务施工人员的生活、后勤,保证施工需要。 (七)、按照需要组织劳动力分批进场,并建立相应的领导体系、培训和管理制度。 (八)、劳动力进场安排好生活的同时,必须进行入场教育培训工作。 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和文明施工五个方面的教育。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参建人员,必须进行施工前的安全和质量培训,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制性规范的学习和考核。组织学习各种管理制度,以提高参建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九)、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素质,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及上岗操作证书。

劳动经济学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 C )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 B )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 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 ( B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 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C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 )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D )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 )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C )

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需要用量计划

一、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障措施 1、劳动力投入计划 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时间情况、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我公司将派出本公司最优秀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进驻现场,进场前进行入场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入场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将保证劳动力的质量个数量不受季节的影响。具体劳动力计划见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表。 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已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的积极性。 2、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 工程开工前,根据劳动力投入计划安排,立即组织施工队伍陆续进场,劳动力配备要充足,参加施工的人员应具有类似的施工经验,且熟练。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还必须持有上岗证。 做好施工人员、技术工人、农民工的组织工作,建立工地劳动力检查制度,严格按计划组织投入使用劳动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发现劳动力不足时及时补充。做好后勤工作,建立工资保障制度,及时支付农民工和其他施工人员的工资。 依靠党团组织、工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及时了解施工人员、农民工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施工人员、农民工安心工作。(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表)

二、材料投入计划及保障措施 1、材料投入计划(详见附表) 2、材料投入保障措施 本工程的材料投入量较大,必须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材料的管理。为了更有效地对主要材料进行管理,拟采用如下措施: 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供应及时,在施工之前就与主要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联系,签订供货意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都有充分供应的保证。进场后立即投入大 量的施工机械进行现场施工便道的铺设,确保材料顺利地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前,由材料部门会砼技术部分进行主要材料的统计工作,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确定各期的材料用量,以便材料部门制定材料的计划。 施工中注意防止材料浪费的情况,对有用的余料加以充分利用,以降低材料成本。 材料需用量计划表

劳动力需求理论

第二节劳动力需求理论一、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 表11—8 劳动力边际产出量/收益 劳动力边际产出量劳动力边际收益 概念1.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 2.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1.称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收益(MRPL)2.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联系1.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即前者是后者的货币转化形式。 2.在竞争性产品市场中,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乘以单位 产品价格,即MRPL=MPL×P 其他它是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 心概念,同时也是最古老、最著名 的经济思想之一—边际收益递减规 律的主题 ------ 表11—9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根本思想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视为可变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增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或土地视为不变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将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 规律只要其他生产要素(通常指资本)的数量不变,随着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求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它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出现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然后达到零甚至为负的规律。 【例题11-2-1·单选题】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中,通常把()视为可变要素。 A.劳动力 B.资本 C.土地 D.技术 [答案] A

【例题11-2-2·单选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只要其他生产要素(通常指资本)的数量不变,随着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求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他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出现()的规律。 A.一直上升 B.先上升,后水平 C.先下降,而后上升 D.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然后达到零甚至为负 [答案]D (二)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的下降部分。 二、长期劳动力需求 表11—10 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替代效应 概念又称产出效应,指工资率变动首先直接作 用于生产规模或产出规模,然后再进一步 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图示: 工资率变动→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量 指工资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之 间的相对投入比例而对劳动力需求量产 生影响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图示: 工资率变动→资本和劳动力相对投入比 例→劳动力需求量 结论1.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方向是相同的,即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2.工资率变动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 3.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走向是向右下倾斜,其斜率为负。 【例题11-2-3·单选题】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D.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 B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五章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一节劳动力投入计划 1.劳动力的选择 进行劳动力的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劳动力素质:为保证现场施工质量,需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用素质较高、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劳动力,并通过现场短期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2)劳动力数量: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施工技术特性及进度安排,按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以避免窝工,又不出现缺人现象,使得现有劳动力得以充分利用。 3)劳动力组织形式:建立适合于本工程特点的精干、高效的劳动力组织形式,做到管理到位、人员调动灵活且能降低管理费用。 4)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调遣具有较高施工技术水平和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 2.主体结构及粗装主要工程量及总工日

1)砼结构阶段主要劳动力投入计划

2)各工种劳动力拟投入计划表 3)劳动力柱状图

第二节劳动力保障措施 1.劳动力投入及培训保证 序号内容名称劳动力投入及培训保障内容 1 稳定的劳务分 包 我司拥有本土优劣,并利用我局集中采购平台在广东片区和许多劳务公司拥有长期合作的劳务分包,建立了优质诚信劳务分包名录,劳务 分包从名录中选择。 2 工资保证 准备充足的资金,及时支付各专业队伍的劳务费用,保证不拖欠施工人员的工资,为施工作业人员的充足准备提供保证。 3 良好的后勤保 障 搞好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便 充分调动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4 组织学习组织工人学习本单位规章管理制度及项目规章管理制度。 5 集中教育对所有员工集中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消防教育。 6 各项交底各分项工程在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7 强化培训 把项目的质量,文明施工目标层层分解、交底,让每一个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对关键性的工艺,工法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工种人员进行培训。 8 树立正确思想 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施工机械投入保障措施劳动力需求计划保证措施材料设备进场计划保证措施

施工机械投入保障措施、劳动力需求计划保证措施、材料 设备进场计划保证措施 施工机械投入保障措施、劳动力需求计划保证措施、材料设 备进场计划保证措施 施工机械设备投入保障措施 一、机械设备投入 1.该项目所使用的机械已经全部落实,所有自有设备均为空置设备,其余设备已与有实力、有资质的大型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保证中标后上述所有设备均能按时投入到该项目使用。 2.一旦中标,我司可承诺将该项目列为公司的重点工程,必定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主要为施工机械)投入到该项目的施工中。 3.确保自有施工设备的良好率。我司拥有一家机械子公司,有一套完整的机械保养制度和技术(包括熟练技术工人),确保所有的空闲、正运行的机械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确保了投入该项目的施工设备的良好率。 4.我司将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机械维修、保养制度,并派出熟练的、有资格证书的机械维修技术工人专门负责对现场所有施工机械进行正常保养和紧急维修,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运作。 二、设备使用原则 1.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按要求实行安全管理和安装验收制度。 2.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机械安装要按审核后的施 工平面布置图进行。

3.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办好验收手续登记。经验收确认机械状态良好,能安全运行的才准投入使用。 4.所有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机械操作人员要进行登记存档,按期复验。 5.机械设备使用期间,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维修、保养,保证其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以及安全运作。 三、设备的保养 机械设备保养目的是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运转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提高机械施工经济效益。保养分为例行保养和强制保养。 四、例行保养 例行保养属于正常使用管理工作,它不占用机械设备的运转时间,由操作人员在机械运转间隙进行。其主要内容是:保持机械的清洁,检查运转情况,防止机械腐蚀,按技术要求润滑等等。 五、强制保养 强制保养是隔一定周期,需要占用机械设备的运转时间而停工进行的保养。强制保养是按照一定周期和内容分级进行的。保养周期根据各类机械设备的磨损规律、作业条件、操作维护水平及经济性四个主要因素确定。 六、设备的修理 1.机械设备的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对机械设备的领检和修理,可以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2.机械设备的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和零星小修。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 力供求。 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力 数量。 3.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 引发的派生性需求。 4.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 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 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 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 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 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 关系。 19.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 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省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市外8762人。 本季度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为广大毕业生举办了移动分公司、中国银行分行、广电集团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发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然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劳动经济学 重点知识 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吐血整理)

第一章导言 一、劳动经济问题的重要地位: 例: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显性就业? 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通过逐渐发育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所创造的/另一方面,城镇实际失业率也持续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效果不显著,从而导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显性的就业增长。目前的高失业率,有很大的部分是自燃失业率,主要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不利于就业扩大的规制而产生。这个失业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过宏观反周期政策予以消除。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范围内,又由于政策导向不是就业最大化,以致当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起经济增长时,就业增长效果并不显著。 三、现实中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 2)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的相关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给将会逐步萎缩。 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把研究方向指向未来劳动力供求状况。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得到了未来4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据,经作图发现劳动力供给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次在将未来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同作图后我们发现我国在2020年之前劳动力供求状况一直都是供大于求,而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与需求的增加,在2020年后劳动力供给缺口将不断扩大。实际上,根据现在的社会报道,在我国劳动力供求市场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已日益突出,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将同时共存,部分沿海城市已出现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升高,我国的社会保障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也在加重,而在那时劳动力供求失衡现象的出现又在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不可不说是对社会经济的双重打击。 ?影响养老制度的选择。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含义和特征 一、劳动经济学的含义: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行为、供给行为、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2、理解时应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对于“劳动”概念的把握: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是指劳动力,劳动是一种“准商品”。 ?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是一种过程或活动。 2、理解时应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2)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经济学的层次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劳动经济学的特点: 1、研究问题集中于劳动就业相关领域,可同时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这与一般商品作为最终产品需求不同。 四、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劳动力需求: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2、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供给的量:

(完整版)第三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第三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3.1 劳动力投入计划 3.1.1 劳动力组织方案 施工劳务层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为了保证工程优质、安全、快速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我单位在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1、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2、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水平;3、具有类似于本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 我单位从事施工生产多年,有大量的人员稳定、技术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以及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和供应商,能够有效快速地组织劳动力资源进场,在接到业主进场通知后,施工管理人员将及时就位,而施工操作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按时进场,并在项目内部备足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 劳务层的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专业化强的技术工种,其中包括机操工、机修工、维修电工、焊工、起重工等,这些人员均为我单位曾经参与过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丰富的经验,持有相应之上岗操作证的人员。 第二类为普通技术工种,包括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瓦工、粉刷工、电工、管工、通风工等,并以施工过类似工程的施工人员为主进行组建。 第三类为非技术工种,此类人员的来源为长期与我单位合作的成建制施工劳务队伍,进场人员具有一定的素质。 劳务层组织由人力资源部根据项目每月提供的劳动力计划,在全单位进行平衡调配,同时保证进场人员的各项素质达到项目要求,并以不影响施工为最基本原则。 3.1.2 劳动力投入计划 根据图纸工程量测算,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同时考虑现场环境、技术间歇、天气等各种因素,并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和工

程进度安排情况,高峰期我单位投入的劳动力为606人。 本工程承建范围内的劳动力需求计划详见表3.1.2 表3.1.2 劳动力计划投入表 3.1.3 劳动力组织投入保证措施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从管理层到劳务层,人的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根据项目的情况,我们拟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四、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劳动力安排是否合理以及素质的高低同样也是影响工程安装质量与进度计划落实。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安排: 1、本工程的主要工种:电工、穿线工、安装工、装修工、技术员等。 2、合同签定后,即派项目经理、施工员、工程师及部分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并与甲方、监理协调施工方案,做好工作节点的交接工作。 3、施工人员:将派驻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技术熟练、安全意识及综合素质都具备高水准的施工人员进驻现场施工。 4、劳动力基本要求:a、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b、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特殊工种持有相关部门认可的上岗证等。工种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单位:人)管槽施工线缆敷设设备安装机房建设系统调试试运行持证上岗率电工256122100%穿线工2205223 安装工20520521100%装修工2352051100%文员111111100%技术员225555100%保管员111111100%档案员111111100% 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在正式施工前,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对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明确设计内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劳动力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劳动力进

场时和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劳动力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对危险工种、危险区域操作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中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安全评比等活动,提高劳动力整体施工水平。利用施工间隙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施工人员遵章守纪,保障社会治安。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各施工队、工种之间相互协调,由项目部统一调度,合理调配劳动力,减少窝工和劳动力浪费现象,同时,随工程进展,在统一安排、调度下,多余劳动力尽快安排退场。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创精品工程的首要措施。工程开工前针对工程特点,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编写本项目的质量意识教育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公司质量方针、项目质量目标、项目创优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技术法规、规程、工艺、工法和质量验评标准等。通过教育提高各类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以确保项目创优计划的顺利实现。项目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及现场经理负责教育;施工操作人员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教育,现场责任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分包进行教育地情况予以监督与检查。 落实高技工等级的劳动力队伍本工程劳动队伍落实如下,人员配备见劳动力计划表。施工队组之间要建立以规范标准为尺度的比、学、赶、帮、关系,形成人人钻研专业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讲究职业道德的风气。劳动力队伍完全是经过多年培训,以优胜劣汰的原则经过磨练而保存下来的精干人员,其劳动力队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