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间

空间

第六章_线性空间同步复习1

第六章 线性空间 一、内容提要 §6.1 线性空间与简单性质 1. 定义 设V 是一个非空集合,K 是一个数域。在V 上定义了一种加法运算“+”,即对V 中任意的两个元素α与β,总存在V 中唯一的元素γ与之对应,记为βαγ+=;在数域K 和 V 的元素之间定义了一种运算,称为数乘,即对K 中的任意数k 与V 中任意一个元素α,在V 中存在唯一的一个元素δ与它们对应,记为αδk =。如果上述加法和数乘满足下列运算规则,则称V 是数域K 上的一个线性空间。 (1) 加法交换律:αββα+=+; (2) 加法结合律:()()γβαγβα+=+++; (3) 在V 中存在一个元素0,对于V 中的任一元素α,都有αα=+0; (4) 对于V 中的任一元素α,存在元素β,使0=+βα; (5) α?1=α; (6) βαβαk k k +=+)(,∈k K ; (7) ()∈+l k l k l k ,,βαα+=K ; (8) () ()ααkl l k =, 其中γβα,,是V 中的任意元素,l k ,是数域K 中任意数。V 中适合(3)的元素0称为零元素;适合(4)的元素β称为α的负元素,记为α-。 2. 简单性质。 性质1 零向量是唯一的。 性质2 负向量是唯一的。 性质3 对V 中任意向量γβα,,,有 (1) 加法消去律:从γαβα+=+可推出γβ=; (2) 0=?α0,这里左边的0表示数零,右边的0表示零向量; (3) 00=?k ; (4) αα-=-)1(;

(5) 如果0=αk ,则有0=k 或0=α。 §6.2 基与维数 1.定义 (1)基与维数 设V 是数域K 上的一个线性空间,如果V 中的n 个向量n εεε,,,21 满足 (1)n εεε,,,21 线性无关; (2)V 中的任意向量都可由n εεε,,,21 线性表示, 则称n εεε,,,21 为线性空间V 的一组基,n 称为V 的维数,记为n V =dim ,并称V 为数域K 上的n 维线性空间。 (2)坐标 设n εεε,,,21 是n 维线性空间V 的一组基,则对V 中的任意向量α,存在唯一数组 n x x x ,,,21 ,使得 n n x x x εεεα+++= 2211, 我们称n x x x ,,,21 为向量α在基n εεε,,,21 下的坐标,记作()T n x x x ,,,21 。 (3)同构 设U V ,都是数域K 上的线性空间,如果存在一个从V 到U 的一一对应σ:U V →,使得对任意的向量V ∈βα,以及数K ∈k ,均有 ()()()()()ασασβσασβασk k =+=+,, 则称线性空间V 与U 同构,记为U V ?。 2.推论 (1)n 维线性空间中的任意1+n 个向量必线性相关。 (2)n 维线性空间V 中的任意n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成V 的一组基。 3.定理 (1)数域K 上任一n 维线性空间都与n K 同构。 (2)数域K 上两个有限维线性空间同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有相同的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步练习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步练习 基础精练 . 关于相对论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参考系中观察到的时间进程 都是相同的 .在一个确定的参考系中观察,运动物体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进程跟物 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同一力学规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可能不同.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力学规律都一样,电磁规律不一样.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 是相同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有差别的解析:由狭义 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可知错,对,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可知对错。 答案: . 通常我们把地球和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参考系看成惯性系,若以下列系统为参考系,则其中属于非惯性系的有( ) .停在地面上的汽车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在大海上匀速直线航行的轮船.以 较大速度匀速运动的磁悬浮列车解析: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相 对地球做的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因而是非惯性系,牛顿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 适用。 答案: .设某人在速度为0?5c的飞船上,打开一个光源,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飞船正前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为1.5c .飞船正后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为0.5c .在垂直飞船前进 方向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是.在地面上任何地方的观察者看到的光

速都是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光速不变原理可知,观察者在地面上,飞船中观测光的速度均为,故、正确,、错误。 答案: ■ 如图,假设一根长的梭镖以光速穿过一根长的管子,它们的长度都是在静止状态下测量的。以下叙述中最好的描述了梭镖穿过管子的情况的是( ) .梭镖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管子能完全遮住它 .管子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梭镖从管子的两端伸出来.两者都收缩,且收缩量相等,因此在某个位置,管子恰好遮住梭镖.所有这些都与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有关 解析:“尺缩”效应公式=中的和是具有相对性的,到底是管子收缩变短还是梭镖收缩变短,要看观察者所处的参考系。如果你是在相对于管子静止的参考系中观察运动着的梭镖,那么梭镖看起来就比管子短,在某些位置梭镖会完全处在管子内部。然而当你和梭镖一起运动时,你看到的管子就缩短了,所以在某些位置,你可以看到梭镖两端都伸出管子。 答案: . 假设甲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看地面上乙手中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尺,同时地面上的乙看甲手中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相同的 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看到乙手中的尺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长度大 .甲看到乙手中的尺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长度小 .乙看到甲手中的尺长度比甲看到自己手中的尺长度大.乙看到甲手中的尺长度与甲看到自己手中的尺长度相同解析:由狭义相对论,甲、乙看到对方尺子都比自己的尺子长度小。 答案:

写出下列各试验的样本空间及指定事件的样本点

练习一 1. 写出下列各试验的样本空间及指定事件的样本点: (1) 掷一枚骰子两次,观察出现的点数。 A =“其中恰有一次是1点”; B =“点数之和为7”; C =“点数相同”。 Ω=______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 (2)10个产品中有3个次品,每次任取一个直到取出3个次品为止(不放回),记录 抽取的次数。 A =“前两次没有取到次品”; B =“不超过6次取到所有次品”; C =“直到第8 次仍未取到次品”。 Ω=______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 (3)将一尺之棰折成3段,观察各段的长度。 A =“能组成三角形”; B =“三段长度都不超过a(3/1≥a ) ”。 Ω=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2.一射手连续向目标射击三次,i A =“第i 次击中目标”(i =1,2,3)。用文字叙述下列事件: (1)321A A A ++ (2)321A A A (3)________321A A A (4)21A A (5)32A A - (6)_________21A A + 3.在管理系学生中任选一名,令A =“选出的学生是男生”,B =“选出的是二年级学生”,C =“该生是运动员”。 (1)叙述事件C AB 的意义;(2)在什么条件下C ABC =成立?(3)在什么条件下B C ?成立?(4)在什么条件下B A =成立? 4.房间里有10人,分别佩带着从1号到10号的纪念章。任选3人,记录其纪念章的号码。求:(1)最小号码为5的概率;(2)最大号码为5的概率。 5.两封信随机地投入标号为Ⅰ、Ⅱ、Ⅲ、Ⅳ的四个邮筒,求第二个邮筒恰好投入1封信的概率。 练习二 1.甲、乙两艘轮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靠两艘轮船的码头,设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的时刻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的时间是1小时,乙船停泊的时间是2小时,求它们中的任何一艘都不需要等候码头空出的概率。 2. 在1到2000中随机地取整数,问取到的整数不能被6或8整除的概率是多少? 3. 设对于事件A ,B ,C 有:)()()(C P B P A P == =1/4,)(AC P =1/8, )()(BC P AB P = =0,求A ,B ,C 三个事件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 4. 向三个相邻的军火库投掷一枚炸弹,炸中第一个军火库的概率为0.025,炸中其余的两个军火库的概率各为0.1。只要炸中一个另外两个必然爆炸,求军火库发生爆炸的概率。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

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了解随机现象及随机事件。 2、了解事件的基本事件空间。 教学重点: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正确的求出某试验中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基本事件空间中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判断下列现象是必然现象还是随机现象 1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结果 2 行人在十字路口看到的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3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4 函数(a>1)在上是增函数 引例一: 在10个同类产品中,有8个正品,2个次品,从中任意抽取3个检验 问题1:抽到的次品数是多少?能否抽到3个次品? 问题2:有人说一定会抽到正品,这种说法对吗? 引例二: (1)一先一后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试写出所有可能结果。 (2)掷一颗骰子,掷出的点数可能有哪些?

二、概念形成 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空间: 三、应用举例 例1、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设事件A表示“出现偶数点”,用集合表示事件A,它与Ω有什么关系? (3)事件A包含几个基本事件?什么叫事件A发生了(或不发生)? 变式:一个盒子中装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以号码1、2…10,从中任取一球,观察球的号码,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 例2、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出现正面还是反面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变式:1、袋中有红、白、黄、黑颜色大小相同的四个小球 (1)从中任取一球 (2)从中任取两球 (3)先后各取一球。分别求上述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 2、掷两颗骰子时“点数总和小于7”与掷十颗骰子时“点数总和小于7”是同一类事件吗?为什么? 四、随堂练习:课本P94: 练习A1,2,B1 1.判断下列现象哪个是随机现象 ( ) A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 .一般,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C .某路段一小时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 D .一天有24小时 2.汽车司机在十字路口看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是 ( ) A .必然现象 B .随机现象 C .既是必然现象也是随机现象 D .既不是必然现象也不是随机现象 3.一先一后抛掷两枚硬币,把国徽面作为正面(如果正面向上就记为正),那么这个试验的 基本事件空间是 ( ) A .()( )}{反,正,正,反=Ω B .()()()}{反,反,正,反,正,正=Ω C .() ()()}{反,正,反,反,正,正=Ω D .()()()()}{反,反,反,正,正,反,正,正=Ω 4.同时掷2枚色子,其点数之和的基本事件空间是 ( ) A .}{12,11,10,9,8,7,6,5,4,3,2=Ω B .}{ 6,5,4,3,2,1=Ω C .}{11,10,9,8,7,6,5,4,3,2=Ω D .}{12,11,10,9,8,7,6,5,4,3=Ω 5.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①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②某电话总机在60秒内接到至少15次呼唤 ③同性电荷,互相排斥 6.判断题:必然事件是基本事件空间的某一真子集 ( )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空间

物理课堂中“学”与“思”的平衡 摘要: 教学现状分析: 跟随现代生活的节奏,“提高效率”演变为现在课堂的一种发展趋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般教师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空间的压缩。教师会发现学生的短期接受效果还可以,但深度与灵活性受到约束,知识点的掌握仅局限于表层的部分,即使针对应试的要求,难点的突破显得更加不易,学生往往做了错,反复地错。教师常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了。但深度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存在问题的,它违反了人认知的规律,片面地强调了“学”,而淡化了更重要的“思”。认识不是靠强记形成的,因此在必要的“学”的基础之上,课堂必须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动手空间与动脑空间,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理论依据 实验验证 具体措施设想: 一、科学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需要科学设置,精心设计,有思考的价值,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问题太难学生思维达不到,出现问而无答,效果差,而问题太容易,无挑战性,学生易产生疲劳,同时思维达不到训练。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脱口而出,而是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去思考、去揣摩。有价值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充分的思考与讨论。 二、合理运用延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给学生留足用于充分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课堂上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思考,在适当的时间回答提问,合理延迟评价,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合理延迟评价,就是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就问开展讨论,这时教师再评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迸发。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造的热情。但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效性受到质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一部分学生依赖别人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这是组织合作学习中要关注的问题,要弄清什么条件下合作才是有效的,怎样保证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切实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是物理的根本,切实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不仅能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不能流于形式,实验的安排与操作,要符合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规律。对实验的过程应注重引导与评价,淡化实验结果的强行记忆,减少对实验步骤的规律性总结,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结合载体。长期的实践会发现,遇到新的问题,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5.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5.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6分) 1. (2分) (2020高二下·眉山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 . 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 . 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大小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D .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 2.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万有引力可以用狭义相对论做出正确的解释 B . 电磁力无法用狭义相对论做出正确的解释 C . 万有引力理论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 D . 狭义相对论是非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理论 【考点】 3. (3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矮星表面的引力很强 B . 在引力场弱的地方比引力场强的地方,时钟走得快些 C . 在引力场越弱的地方,物体长度越长

D . 在引力场强的地方,光谱线向绿端偏移 【考点】 4. (2分)回旋加速器给带电粒子加速时,不能把粒子的速度无限制地增大,其原因是() A . 加速器功率有限,不能提供足够大的能量 B . 加速器内无法产生磁感强度足够大的磁场 C . 加速器内无法产生电场强度足够大的电场 D . 速度增大使粒子质量增大,粒子运行的周期与交变电压不再同步,无法再加速 【考点】 5.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知道,当星球质量不变、半径变为原来的时,引力将变为原来的4倍 B . 按照广义相对论可以知道,当星球质量不变、半径变为原来的时,引力将大于原来的4倍 C . 在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引力半径时,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差异很大 D . 在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差异不大 【考点】 6. (2分)假设甲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看地面上乙手中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尺,同时地面上的乙看甲手中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相同的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看到乙手中的尺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长度大 B . 甲看到乙手中的尺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长度小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概率_随机事件的概率1.事件及样本空间

高中数学讲义 版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 1.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 必然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 随机现象是在相同条件下,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 2.试验:我们把观察随机现象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验统称为试验,把观察结果或实验的结果称为试验的结果. 一次试验是指事件的条件实现一次. 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始终不会发生的结果,称为不可能事件;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发生的结果,称为必然事件; 在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来表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用来描绘其它事件的,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 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常用Ω表示. 版块二: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1.如果事件A B ,同时发生,我们记作A B ,简记为AB ; 2.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有()()()P AB P A P B =,就称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简称A 与B 独立.当事件A 与B 独立时,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都是相互独立的. 3.概率的统计定义 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 从概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随机事件的概率()P A 满足:0()1P A ≤≤. 当A 是必然事件时,()1P A =,当A 是不可能事件时,()0P A =. 4.互斥事件与事件的并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或称互不相容事件. 由事件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 发生,或B 发生,或A B , 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C ,称为事件A 与B 的并(或和),记作C A B =. 若C A B =,则若C 发生,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事件A B 是由事件A 或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 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若A 、B 是互斥事件,有()()()P A B P A P B =+ 若事件12n A A A ,,,两两互斥(彼此互斥),有1 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 事件“12n A A A ”发生是指事件12n A A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6.互为对立事件 知识内容 板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但受空间上相邻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还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称轮廓的掩蔽当客观上不存有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将它们完整起来,变成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图形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 图形识别: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信息识别知觉到的图形。还存有启动现象。 特征捆绑问题:注意参与到其中,直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微动和跳动。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稳定性,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合有重要的意义。跳动是一种更重要的眼动,与信息提取相关。 2、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实行大小知觉时,环境中的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线索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有影响。 邻近物体的大小比较对大小知觉也有影响。体态变化对知觉大小有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提供深度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肌肉线索: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辐合,指眼 睛随距离的改变将视轴汇聚到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获得距 离的信息。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会出现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看远处的物体模糊;相对高度,照片上位置较高 的景物给人以远的感觉;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如砖墙上面的砖投影较小, 密度较大;运动视差,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而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运动透视,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近处事物流动的速度快,远处事物流动的速度慢。 双眼视差:当物体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看到单一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但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增大,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 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能起作用。 4、方向定位 视觉定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听觉的方位定向,几个规律是: 随声源偏离头部中切面的角度增大,判断左右声源方向越容易。 头部中切面2~3度范围内的声音容易混淆。 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圆锥面上出发的声音容 易混淆。 人的两耳相差27.5厘米,便产生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这是人耳实行声音定位的主要线索。

“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发表时间:2018-04-05T14:54:16.2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黄国庆 [导读] 本文从建筑创作过程中功能房间布置与外部形态构思的割裂状态出发,分析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建筑创作过程中功能房间布置与外部形态构思的割裂状态出发,分析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指出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一种对应关系。 关键词:伯纳德·屈米;事件;空间 引言 芝加哥学派的沙里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对功能主义建筑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建筑中主体部分的空间组合形式和房间位置安排必然依据于该类型建筑的功能关系图。功能关系图与建筑空间组织是一一对应的线性操作关系。 基于功能的建筑创作过程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递进式阶段:功能分析的房间布置阶段与形体创作的外部形态阶段。建筑师关注的重点更在于建筑本体和构图原则,追求形态构想实现。 一、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伯纳德·屈米曾经批判功能主义,宣言“建筑不能离开行为,没有建筑离得开事件,没有建筑离得开谋划”。一定程度上说,带有归纳意味的事件说法可包容更多的功能需求,对空间也会产生更广泛的理解。 1.1 事件的引入 “没有不进行活动的建筑,没有不发生事件的建筑,没有存在秩序的建筑。” 屈米事件观源于对20世纪60-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他希望把建筑从中解放出来,将其提升到一种与数学或是其他科学相同的知识形式高度,人们可透过它对世界进行思考。 《空间与事件》一文,屈米认为建筑学中存在一种悖论,空间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space)彼此分裂,同时他暗示一种对应的可能性,即将空间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space)置换为空间(space)与事件(event)。他认为,事件既包含传统使用的含义又特别强调了人的行为。事件的列表或事件的计划就构成任务书(program)[任务书,牛津词典定义为“为了达到目的而设置的一系列活动”,建筑任务书暗示功能需求但没有他们的关系和比例。同时事件/任务书的引入,意味着将人的行为引入建筑学的悖论中。屈米引入“暴力”的概念,“建筑物和人的关系就是一种暴力关系,身体在进入空间瞬间就是暴力的开始。”这是事件与功能空间的冲突,是随机行为和机械目的的冲突。“暴力”将行为引入建筑空间,即将事件引入建筑空间。 1. 2 事件和空间的关系 屈米认为事件和空间相互限定,不可分离。人的行为,打破几何体内在精密逻辑关系,建筑在这里成为行为的有机容器。但身体打破空间原有纯净的同时,空间同样限制身体,如狭窄的走廊规则随机的身体移动。屈米看来,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对应的关系。他反对在行为、事件与空间模式、功能与形式之间建立预设的、对应的等级性因果关系。 在《曼哈顿手稿》中,屈米认为“建筑不只是简单地关于空间和形式,也是关于事件、活动和空间中发生的一切。”在书中,他将建筑的功能和组织转为指导事件的发生或目击事件的发生,将建筑的用途、形式和社会价值分离,将人的行为和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即事件和空间的关系)作为研究起点。《手稿》试图对建筑提供一种全新解读,即将空间、活动、事件独立,站在新角度审视它们的关系,这样传统的元素分崩离析,从而建立新的关系。 屈米在对待空间和事件的关系中将其分为三类:无关、互惠和对立。无关是指一种使差异性消失的因素,该关系中的空间和事件相互独立。互惠则表现出空间和事件的互动影响,它们互相依赖,成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建筑师眼里的使用者需求决定所有的建筑细节和使用者态度。对立则存在于绝大多数的建筑学和城市中的复杂关系。 屈米遵循自己的理论,但纯粹理论仍需要借助手法才能转变为真实的建筑实体。他的实践作品反对从几何学形态出发设计立面或平面的传统设计方法,主张通过组织事件,使建筑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到组织社会活动上。空间的目的在于“诱发事件”。

开放的课堂灵动的空间

开放的课堂灵动的空间 体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体育。体育课是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不再单一、呆板,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开放的热身运动 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其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其表面出来的教学形式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的教学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口令要求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开放式的准备

活动,是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如在“听数抱团”的小游戏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听到数字马上和同学抱成团,还要让学生想到听到的数字怎样才能和邻边同学快速合理准确地抱团。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游戏的更高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查,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折纸飞机,在相互比谁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的情况下,来领会飞机飞得更高、更远需要掌握的技巧。 二、激情的活动过程 体育课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就是承认学生存在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也可以及时来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在《跨越式跳高》中、把橡皮筋的高度分成五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当学生

自由空间时间频率同步

自由空间时间频率同步 在当今时间频率体系中,时间频率同步,尤其是自由空间时间频率同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针对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射电天文学等领域的需求,开展了基于相位补偿的微波和光载射频两种自由空间时间频率同步方法的研究。 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相位补偿的自由空间微波频率同步。这一工作在距离为108 m的大气中实验演示了L波段频率信号的高稳定度传输。 通过探测与补偿传输路径中的相位噪声和一系列频率变换,两条传输链路同时将相位锁定于同一频率参考源的不同频率信号由发射端发出,在接收端分别复现了参考频率,测得两复现的频率信号间的相对稳定度——即采用相位补偿方法的自由空间频率传输稳定度优于3×10-13/s、4×10-17/d。此方案可以将目前各种商用原子钟,如铯束钟、主动型氢原子钟等的频率信号传输至客户端并保持其频率稳定度,在异地原子钟的高精度频率比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射电天文学和海陆空天立体时间频率网络建设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基于相位补偿的星地微波频率同步链路可行性论证。为了预估主动相位补偿的微波频率传输方案在星地链路等远距离传输中的稳定度,将实验设备集成为可搬运系统,并在中国计量院昌平基地进行了从10 m到640 m不同传输距离上的测试。 在气流相对平稳的夜间,测量了系统短期传输稳定度,并参照大气湍流标度律构建了传输稳定度与积分时间和传输距离的二元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若将这一模型外推到星地链路,传输稳定度有望达到1×10-12/s、6× 10-16/d,这一指标较卫星双向时间频率比对法和基于GPS的时间频率传输方法有一到两个数量级的提升。

国际城市规划—多样性城市事件及事件空间研究_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

Research of Diversi ?ed City Events and Event Space: The Case of the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刘乃芳 张楠 多样性城市事件及事件空间研究——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 Liu Naifang, Zhang Nan 目前相关学者对于城市事件的研究大都只关注于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城市事件,探讨这些重大事件对大城市形象与竞争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1-3]。我们认为仅研究这些大城市的重大城市事件是不够的,中小城市、甚至城区也有其重大事件、重要事件,同样值得关注。在本文中,我们将之称为多样性城市事件。文章通过历时分析,梳理了案例城市南宁历史上发生的多样性城市事件对南宁历史城区空间演变的影响,之后运用地图叠加法来研究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对南宁历史城区空间特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修复南宁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的方法,以促进南宁历史城区空间特色的挖掘和品质的提升。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曾被忽略的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系统性、定性定量研究,找到一种有利于城市空间品质、空间特色提升的方法。 1 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 本文对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定义受到亚历山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把各种作用力、情境、电闪雷鸣、爱人争吵、婴儿降生、祖父破产等都归结为一种事件,他认为每个人、动物、植物、创造物的生活是由相似的一系列事件组成的[4]。他对事件的定义相当宽泛,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们对城市事件的理解。实际上,由于城市的级别不同,对重要、重大的城市事件划分的等级应该也有所区别。对一个小城镇来说,外来投资建一所中学可能就是一个重大事件。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事件(世博会、奥运会等)才算是重大事件。而对于南宁或者级别更低一点的城市,或者仅对于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来说,“多样性的城市事件”就足以影响这个城市或者城区的建设与发展。由此,本研究对“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城市空间中,历史上所发生的有影响的、重要的、公共性的重大事件。多样性城市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名人事件、历史事件、建设事件、文化事件、商业事件、战争事件、民俗事件、节庆事件等。 每一个事件总有其发生的空间场所,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就是承载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事件与空间绕合、叠加的空间。事件空间的大小常常 取决于事件在空间中的辐射度。就像一颗石头投入水中,石头就是事件,而水面上漾起的圆形的波纹就是事件空间。通常来说事件的强度越大,事件空间的辐射 摘要:本文提出了多样性城市事件这一新的概念及它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并且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利用地图叠加法研究南宁历史城区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根据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功能特征和南宁历史城区事件空间结构群,提出了修复南宁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的方法,这将有利于促进南宁历史城区空间品质的提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concept of Diversified City Events (D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t takes the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ses its DCE and its event space with the Map Overlay method. It provides the Method and Strategies to repair the D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DCE and the urban event agglomeration in the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It will also promote the space quality of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关键词:多样性城市事件;事件空间; 地图叠加法;南宁历史城区Keywords: Diversi ?ed City Events; Event Space; Map Overlay Method;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178465)《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之阶段成果 作者:刘乃芳 ,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土木工程 学院。liunaifang927@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432058.html, 张楠 ,博导,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从空间社会学视角解读课堂空间形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432058.html, 从空间社会学视角解读课堂空间形态 作者:苏琴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19年第03期 摘要:课堂空间是集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于一体的空间领域。从空间社会学视角对课堂空间形态进行解读可知,课堂空间有同心圈式课堂空间、扇形式课堂空间等多种类型。当前,我国的课堂空间存在学生权利和价值观边缘化、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角色单一化及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此,从建立空间精神链、转变教师角色以及实现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建立生物链式课堂空间可以解决当前课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空间形态;同心圈式课堂空间;扇形式课堂空间;生物链式课堂空间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6-0071-03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场所。传统课堂空间是指由黑板、讲台、桌椅等要素形成的物质空间。亨利·列菲尔德将空间的代表和在空间中的生活经验列入空间实践的领域,扩大了空间的范畴,因此也形成了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于一体的空间领域。[1]课堂空间不应 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也存在于课堂之中。围绕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主体性交往活动的总和就形成了课堂的社会空间。社会空间内的每个个体都具有特殊性。 一、当前常见的课堂空间形态 (一)同心圈式课堂空间 同心圈式课堂空间是指各种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课程空间形态。教师为全面掌握与控制整个课堂空间,会形成中心区域,中心区域主宰边缘区域,从而形成同心圈式课堂空间形态。同心圈式课堂空间通常由三层区域构成,即中心区域、中层区域及边缘区域。中心区域由在课堂中拥有绝对主导权的教师占据,全面掌握和调配整个空间的资源。中层区域由与中心区域价值取向一致的学生组成。这类学生有班级组织成员及优生。班级组织成员由教师遴选而产生,和教师接触最为频繁。优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好,能够获得教师较多的关注。边缘区域由所谓的差生构成,他们位于整个空间的最外层区域,远离课堂的中心。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边缘区域的学生获得教师关注的机会小,容易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 一般来说,如果教师自我意识太强,突出强调自身地位,牢牢把握住话语权,认为自己是课堂空间唯一的主导者,自然就不会主动接受学生的意见,反而会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强加给学生,最终导致部分学生被排挤至边缘区域。这样同心圈社会空间形态就容易形成。 (二)扇形式课堂空间

再谈晋方言中表示空间移位事件的“V 将 来去 -

晋方言表空间位移的 “V+X+来/去”结构* 乔全生(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文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描写了晋方言中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构形式、类型特点、句法功能及其否定形式,提出致动动词是表达空间位移语义的基础与核心,趋向词对位移的过程,有表方向的作用;在指示路径上,有定位的作用,趋向动词中表向、表位的形式比普通话丰富。 关键词晋方言空间位移趋向动词批示路径 15年前,拙文《山西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中国语文》1990年2期)曾讨论了晋方言该结构的分布、“将”的音变形式、该结构的语法特点以及与近代汉语的比较。本文在此基础上再对晋方言表示空间位移的同类结构作一分析考察。 一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构形式 基本结构形式是:空间位移动词+位移趋向动词,位移趋向动词又由两部分构成:非指示路径动词+指示路径动词。如:荷(拿,下同)将来/去、抬过来/去、吆喝进来/去,“荷、抬、吆喝”是空间位移动词,用V表示;“将、过、进”是非指示路径动词,用X表示,“来/去”是指示路径动词。这个结构可以简写为:V+X+来/去。 1 晋方言在V的位置上出现的引起物体移动的动词有四类:第一类是动作动词:荷、抬、拉、搬、摸、挟、爬、领、扔、接、踢、寻等;第二类是使动动词,多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横、顺、竖等;第三类是人发出的指令动词:吆喝、囗囗[ 21 ](指示)、训打、麻扎(抱怨)、吵等;第四类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如:寻思、想等。 2 晋方言在X位置上出现的表非指示路径的动词有:进、出、上、下、前、后、回、过、起、将、转等十一个。普通话只有“起来”没有“起去”,只有“V过来/去”没有“V 将来/去”,早期白话有“V开去”,但没有“V转开”的用法,也不能单独说“前去”、“后去”。晋方言这十一个词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单用:上、下、起——V上、V下、V 起;另一类不能单用,必须与后面指示路径的趋向动词连用,如:V进来/去、V出来/去、V前来/去、V后来/去、V回来/去、V将来/去,V转开。 3 晋方言中表指示路径的趋向动词有:来、去、走、着、开。普通话中只有“来、去”。如:“VX来、VX去”,没有“走、着、开”,如:“*VX走、*VX着、*VX开”。 二表示空间位移结构类型的特点 普通话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构形式可以是:V+X+来/去,也可以省去非指示路径的动词X,其语义由指示路径意义的“来/去”负载。例如: 抬进来——抬来拿过来——拿来领出去——领去 晋方言一般没有“V+来/去”的说法。要么说成:抬进来、荷过来、领出去。要么把表非指示路径的动词统统换成“将”,如:V将来/去。晋方言有“抬去俩”的说法,但不是“将东西抬去”的意思,而是“去抬东西了”的意思(下文详析)。晋方言与普通话在这一结构上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型。法语中,非指示路径的动词(进类)与指示路径的动词(来/去类)可以利用同一个句法槽,只能出现一个,这是不同于普通话、也不同于晋方言的另一种结构类型。(柯理思2003)法语中只能出现一个,普通话可以出现两个,也可以只出现后一个趋向动词,晋方言多数情况下必须两个同时出现。以下分别从“V、X、来/去”三个位置和角度谈晋方言的结构类型的特点。 (一)从V的位置看,表示位移的动词,其语义是多样化的。 *本文在日本东京大学2006年2月8日举办的汉语空间位移专题研讨会上宣读,承蒙柯理思、杨凯荣、刘勋宁、冯良珍、林英津等先生提出宝贵意见,后与沈力先生讨论多次,获益良多,谨致谢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