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较洋务运动30年与改革开放30年

比较洋务运动30年与改革开放30年

比较洋务运动30年与改革开放30年

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而仅仅是上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

人们基本是比较同意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之后,一个竭力鼓吹和推行了这么多年“洋务运动”国家,最终的结局依然是被自己的近邻日本所打败,所以这次失败震动了晚清朝廷。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中国向何处去,的确为世人所关注,因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列强对中国觊觎的局面,让感到中华的民族的存亡,仅仅是用所谓纯粹发展经济的方式是不能真正强国的。中国的强国梦一直在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发展和兴起,在当时并不触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形下,企图依靠洋务运动就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命运,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不行的。但是,向西方学习这毕竟是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的。

有人曾把中国所谓的“洋务运动”也称之为“自强运动”,自强的思想其实在中国人面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建立起来之初,一些有为之士就有了这样的认识,但是中国的朝廷对于洋务运动与清朝命运的认识并非深刻。因为当时所谓的“洋务”在

中国,不过是一些朝廷重臣和一些外省督抚,以他们个人的能力和眼光,在看到了中国时局的一些弊端,以及睁眼看世界之后提出的主张,但是作为中央集权专制的统治阶级,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放弃自己“家天下”的,这种专制主义,其实正是中国近代化不能真正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同时,当洋务派在中国的沿海一代继续进行的时候,清帝国内部,则是在忙于陆续镇压各地的起义和重建帝国的秩序。试想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政治环境中洋务运动的拮据以及命运,其实在开始进行的时候,结局早就有了答案。

“洋务运动”的三十年,最终以中日甲午之战中的失败,遭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告终,但是“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近代化,以及它为了自身的安全所做出的努力,包括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样是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在所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后来也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些企业甚至成为现代企业的雏型。以山东为例,一些在洋务运动中所建起的一些军用工业和开采的矿山业,都为建国以后轻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政治层面的意义来看,“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毕竟阻止和延缓殖民化的进程,并且以自己渐渐发展的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实力,提高了与列强较量的能力。自然就其思想意义来看,洋务运动毕竟让国人开了眼界,认识到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而落后就要挨打也日益成人国人的共识。

说到“改革开放”,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统治阶级对

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成“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发展工商业,维护专制统治。

相似的是,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反右、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后,重新掌握党内实权的风云人物邓小平,开始了在党“解放思想”,全力推行改革开放,扬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发展经济为纲”,将共产党从“斗争党”转化为“经济党”。这一步一步的转变,经济和国力逐渐得到发展和增强。

同时,恢复大学高考、知识青年返城、提倡科技振兴、安排大批青年出国留学,从公派到自派,开办四个经济特区,鼓励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农村分田到户,城市个体户兴起,引进外资,意识形态趋于淡化,全力搞经济,新设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上海浦东开发,长江三角洲崛起,为中国经济全面腾飞的最后推力。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了。很巧的是,洋务运动也进行了三十余年,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证明破产。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如今的改革开放呢?

记不起是谁的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说得一点不错。

一、两次开放运动的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泱泱大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殊不知,其间西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给处于夜郎自大的中国人当头棒喝,中华民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骄傲自大的中央帝国,第一次面对着比自己更先进文明的入侵,中国人第一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朝上国”,闯进国门的也不是蛮荒边夷,而是在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西方列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发思,从林则徐、魏源到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开始懂得要像西洋人学习,是以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的。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稍有起色,而正当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推进现代化时,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闭关锁国,我们拒绝与文明社会沟通,我们号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世界上仍有许多人口被资本家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待我们解放。只有中国人当家作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又在“大跃进”和“文革”的错乱中白白耽误了20年,又成了新一轮落后。文革的破产使一批有思想的中国人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开始,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

两者的区别是鸦片战争前夕整个中国从上到下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对世界文明一无所知,而1949年后的三十年是由于当时的当政者使用愚民政策,而使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文明世界一无所知。

二、两次开放运动的实践过程: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1862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

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洋务派领导人李鸿章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在他的坚持下,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抓住了要害。1992年春,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航向。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决定“包产到户”,到深圳特区肩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嘱托放胆一搏,从谈“股”色变到证券市场人气旺盛,从“一大二公”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各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转化职能,从国有企业大刀阔斧的改组改制到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资、土地、流通、分配、社保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选择了深化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开放也是改革,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大门搞建设不行。只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后发优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里库佩罗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几十年来最广受关注、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她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两次开放运动的局限:

首先,洋务运动本身是功不可没的,它是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技术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功学习的一大进步、是中国较大规模地出现重工业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各种学术领域出现重大发展的一次大潮。但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专制统治,改革不触动专制制度,是洋务运动局限性。正因为如此,这次改革运动虽然在历史上值得记上重重一笔,但没能带领中国走入现代化,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只是延缓了清帝国的统治。

八十年代后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每个中国人肯定、歌颂。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昌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这点无人否认,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但是,这位老人和他的继任者却迟迟不提政治改革,即使提到,也以中国特色顾左右而言他,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严重脱轨。到现在,我国落后的政治体制已开始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腐败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卫生医疗问题都非常触目惊心。

两次改革开放均局限在经济领域,均拒绝政治体制改革。

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洋务运动成效不大,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改革开放30多年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实力大大增强。都是政府主导发起的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要维护清王朝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洋务运动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会失败;改革开放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制度,通过改革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以一定会成功。

第二,洋务运动是满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动地向西方学习,因而具有被动性的特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主动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改革自己的制度,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第三,洋务运动的改革领域只限于科学技术、军事领域;改革开放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还包括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文科学,可以说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表”,改革开放不仅学习西方的“表”,而且根据自身特点批判地继承和学习西方的“里”,即社会制度、人文科学。

第四,洋务运动只注重学习西方、模仿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注重创新,而改革开放不但注意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还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比如海尔集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第五,洋务运动只是封建统治阶级中部分开明人士和一些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搞,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有效的参与进来;改革开放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参与的伟大事业,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才有成功的基础。

第六,洋务运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王朝的腐败,使得很多有益的改革无法真正实行或虽然实行但受到很大的阻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干部的主体是廉洁的、对人民负责的,这也是改革开放能成功的有利保障之一。

根据以上的比较,我们应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我对今天深化改革有如下建议:

第一,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改革开放才一定能成功。

第二,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密切注意世界科技、制度的新发展,主动的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要等落后了迫不得已再去学,这样才能获得主动权。

第三,我们学习西方不能只看到西方一些表面的东西,如先进的科技,而且要思考西方先进的内在原因,如社会制度、文化,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地学习和移植国外的先进制度和文化。

第四、我们不但要注重学习西方,而且要活学活用,加强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优势技术,这样才能使改革真正成功,我国也不至于受制于人。

第五、一定要保证全中国各族人民都能有效参与改革开放,使全国各阶层人民都能从改革开放中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开放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才能进行下去。

第六、党要努力培养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会对改革开放事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