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文/伊明明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中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宗教信仰

在我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但高校中出现了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并且大学生信教群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价值观受到冲击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在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冲击,对宗教具有一定兴趣,很可能成为潜在的宗教信仰人群,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如网络论坛、电视以及书籍关于各宗教大量的新鲜信息的讲解和宣传,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兼容多元化的群体,民族宗教文化中的诸多内容迎合了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追求。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势必会使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引起信仰多元化,导致他们信仰宗教。

(二)学校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的不利。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向大学生灌输的几乎都是“正面”的东西,摆大道理,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内容枯燥、乏味,加之,真实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政治课描绘的理想目标的反差,经常让大学生感到政治课是“假、大、空”,脱离社会实际,使许多大学生受周边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宗教信仰。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家庭影响是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受家庭成员影响,也将精神寄托在“神灵”之上,这无疑会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的并且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大学生好奇心强,爱幻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面临苦恼和困惑的时候,不是向党组织或共青团组织寻求帮助,往往借助于宗教来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思想的困惑,乃至精神的不安,已获得心灵的解脱。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慰藉,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宗教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的民族艺术和唯美的民间传说。这些人类的文明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也使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宗教宣扬以神灵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观。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为特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恰好相反。这些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他们政治观念的模糊、思想行为的偏激,导致大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同时,现代媒体如网络上的铺天盖地的各宗教信息中,混杂着太多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有享乐主义,也有极端个人主义的奢靡生活方式。大学生心里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长期接触这类信息,最终使大学生失去自制力,渐渐抛弃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这种道德观的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过分的痴

迷宗教内容,会使大学生在学习上无法集中精力,思想行为往往过多的从狭隘的“宗教主义”出发,与周围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小矛盾,长此下去,极有可能导致出现自闭、孤僻、偏激的行为。这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对于这部分大学生及时的进行思想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思考

(一)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大学生盲目信仰宗教的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高校应注重培养一支即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又了解宗教文化的思政队伍,即心理健康工作者,对大学生心中出现的困惑和苦恼进行及时矫正,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民族宗教政策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问题的论述,使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观,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要丰富教育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录像、电影等载体,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强化民族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另外,高校应该定期举办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学讲座、科技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宣讲科技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高校应重视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创造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形成的许多优良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因充分挖掘利用,使之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中,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宝贵精神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只要我们高等院校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敢于转变观念,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正确处理好大学生中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就一定能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伊明明(1985—),黑龙江饶河县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显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J].前沿,2007.3.

[2]侯志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如何[N].宗教周刊,2009.3.

[3]贺彦凤.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是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查小组,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进行这次抽样调查,衷心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查小组 2010年12月26日(问卷说明) 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所有数据均用于统计研究。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回答问题,答卷时只需对所选的选项打“√”,如果填写问卷中“其他”选项时,请在其后面的横线上“___”填写您的具体情况或看法.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2006级 B.2007级 C.2008级 E .2010级 D.2009级 F.其它_________ 3.您所学的专业: A.理工科类 B.文科类 C.艺术类 D.其他_________ 4.您认为以下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 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学术报告 B.党团、社团等组织主办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活动 C.校、学院(系)年级或班级等组织的大小规模不同的各种大学生主题教育活 动 D.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 践活动 5.您是否经常关注和浏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网站或网页? A.会经常关注和浏览 B.有时间就关注和浏览 C.较少关注和浏览 D.基本没有

6.您每月愿意花费多少钱购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书籍和影片?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200元 D、200元以上 7.您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与学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B.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创新 C.教育过程形式主义 D.理论空洞抽象,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 E.没有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F .其他_________ 8.思想政治教育在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 A.非常大 B.比较大 C.一般 D.影响不大 E.没有影响 9.您认为目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必要 A.必要 B.必要但有待加强 C. 不必要 10.如果学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您会选择参加? A.经常参加 B.有时候 C. 从不参加 11.您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是:(限选三项) A.教师教育态度和水平 B.内容是否丰富 C.形式是否多样 D.个人认同的大小 E.社会风气 F.领导的重视程度 G. 其他________ 12.教育者(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是否与您课后交流? A.经常与学生当面进行思想交流 B.经常与学生通过电话、短信、邮件进行交流 C.基本上不与学生进行交流 D.从不交流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课题制学习参考选题 选题: 1、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 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力调研思考 3、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4、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5、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情况抽样调研报告 6、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 7、新校区建设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8、校学风状况及建设的调研报告 9、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10、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的调研 11、浙江实行省管县的情况调研。 12、某地乡镇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13、某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14、某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 15、某地对外开放遇到的新挑战新对策调研。 16、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17、某地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经验。 18、某地如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问题的调研? 19、某地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研。 20、某地农村贫困问题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21、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22、农村或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生活状况调研。 23、农村选举村委会状况的调查研究。 24、某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25、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研。

嘉兴学院社科部制 基 本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趋多样,各种文化观念、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像甚大,特别是宗教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做了关于嘉兴学院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在食堂发放调查表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 宗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各种宗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本文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力图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宗教观和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演变,了解他们的信仰原因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进而呼吁社会各阶层正视并尊重大学生的信仰。也为中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史料。 一、大学生信教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人数发展最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图所示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1%,其中信仰基督教的约占信教者的62%。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指导教师孙忠义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班级11计本(3)班 姓名(学号)第一小组吴波孙毅威孙元进程绪海章记红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关于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增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信仰的

特点以及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和正确对待宗教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82份,收到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96%。主要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1级学生,有少数其他年级其他系的学生参与。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资料分析 ①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比例不高。统计结果显示,有89.8%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 ②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关于宗教的本质,60%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教义,有自己的规则。11%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愚昧迷信。另外29%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宗教是什么。这表明多数大学生能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宗教的本质,少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有些片面。 ③大学生对宗教和迷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调查宗教与迷信的关系上,有35%的大学生认为两者都有信仰的成分,46%的大学生认为迷信是骗人的,宗教可以帮助人。2%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与迷信连在一起。17%的大学生对两者关系不太清楚,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都能明确区别宗教和迷信。 ④大学生对宗教功能的认识。46%大学生认为是提供心灵安慰,14%的大学生认为是帮助发展自我人格,7%的大学生认为是让人完善自我,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帮助,8%的大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 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①大学生信教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在信教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有4人,其次是佛教,有3人,道教1人,其他宗教1人。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信仰比较多元化,但还是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并存,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中世纪又陆续传入。中国各族群、各社区的居民都以此为基础而形成自身的道德伦理、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但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始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公认的道德标准。 ②大学生中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不多。真正的宗教徒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承认信仰宗教; ②明确信仰何种宗教;③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④定期参加所信仰宗教的活动。在信教大学生中,只有1.3%的大学生定期参加宗教活动,51.9%的大学生偶尔接触过宗教活动及相关资料,48.1%的大学生从没参加过宗教活动。在调查“如果您参加过宗教活动,

当前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思考

当前**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思考 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这是当前**部队政治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作了调研。 我省**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对政治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摆不到应有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家对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帮助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各级领导的思想更为统一。基层政工干部登台授课,形成了领导重视政治教育的宏大声势。但真正做起来却显得不到位,没有充分体现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一是党抓教育的持久不够,年初布置任务时比较重视,教育展开后又容易放任自流;上级检查时就抓一抓,上级不检查就放松;对大的专题教育比较关注,而对基础性教育却常常忽视。二是政治机关对教育检查的不经常。据对基层中队调查,大家反映机关在抓思想政治教育时基本处于“五多一少”,即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没有真正把基层当作工作重点,有的支队党委成员很少给基层官兵讲课,有的领导一年都不见,甚至政工干部也很少去,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只是到了年终去当“总裁判”。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同志都谈到,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教育时间从根本上没有保证。有的单位还存在交差应付现象,存在“三不搞”现象,即不发生问题不搞、上级不检查不搞、不重要的教育不搞。我们在平时工作检查中也发现,基层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致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工作不扎实。教育内容基本落实,但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先后查看了部分基层中队教育笔记本,发现上级部署的学习内容都有。但从战士交谈看,教育中不深入、不扎实、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有的基层政工干部,对上级布置的教育不是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而是“照葫芦画瓢”,把上级下发的讲课提纲原原本本地念了一遍了事,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二天的内容,只按排一天的计划;要求必学的科目,却利用十几分钟就学完。表面上看,每项教育都有着落有回声,但时间往往被“截流”,程序被“减化”。因而学习内容就大打“折扣”。三是学习质量不高、效果欠隹。一些单位尽管教育声势造的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事务,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容。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进程方面做出贡献。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信仰情况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

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仰佛教: 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 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 2(人)占1.07% 信仰道教: 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 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有如下特点。 1. 调查的主要情况: 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感兴趣 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3.5%。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81.8%,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11.4%,两者合计高达93.2%。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但有些大学生对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认为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49%,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从这里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文化冲击,因此对具有一定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高校党的建设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科学理论和崇高品格灌输给广大高校学生,促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重要。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都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力的冲击,使得他们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新形势下,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社会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变得多元化和深刻化,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深刻的烙印,进而出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1.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在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捷和好处。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网络也给我们特别是大学生带来的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网络文化的霸权主义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二,网络上大量的污染信息极大的降低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影响大学生学业、扭曲大学生身心健康;第三,网络的个人道德责任少被追究,这使得部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 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在日益分化,使得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特定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这些现象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泛功利化”倾向较为普遍,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更多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 3.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和渗透,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模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得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地在我国思想界进行传播和渗入。从表面上来看,大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多了,但部分大学生往往没有认清西方的大部分思潮的实质。这些所谓的西方思潮都是以冲击共产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和传统道德的重要作用为目的的。 4. 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下滑的现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为独生子女,容易造成重视个人利益的不良品格,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淡薄,对社会问题和人际交往考虑不够周全,想法过于简单,认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提高与创新。在新时期经济及网络发展迅猛之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 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三、调查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 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 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 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一)调查概况: 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 实际收回187份; 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 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 和群众; 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 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 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在高校。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入手,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正确掌握学生思想现状并做出分析,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并自觉践行,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标签:十八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義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狭义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样是党政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的集合体。包括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以共青团,学生联合会,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重要力量。同时依靠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落实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人民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高校仍存在一些不足。 1.课程、人员方面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人员的安排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的调查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兴趣不足,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过于死板,脱离实际,也有学生认为课堂质量与教师教学态度有关,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不够,大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只是起到传达通知相关事宜的作用。说明当今高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存在内容陈旧僵化,考试形式死板,脱离实际的现象。辅导员工作也由于辅导员人数不足,难以顾全所有学生等主客观原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缺陷。 2.学生对国事关心程度受学科影响 在对学生关心国事程度的调查中,多半学生可以做到每天关注国内外新闻,有时关注的同学次多,也有少部分学生极少或一点不关心。但是,大部分高校学生对时事还是很关注的。同时也说明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的教

当前高校宗教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高校宗教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余学明 在这个全球化、现代化、世界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时代,整个世界处于传统与现代、多元与统一、秩序与混乱、普遍与个性等张力之中,一个新旧并存的社会生存图景正在形成。世界宗教的发展也表现为多元复杂的特点,宗教存在的形式多样化,传统宗教欣欣向荣,新兴派别层出不穷,某些邪教派别对社会造成了深重的危害。“繁荣”、“多元”、“复杂”的宗教状况,影响了我国宗教生态的变迁,也使得我国高校的信仰形势变得非常复杂。高校信仰者的人数、信仰程度、对宗教的认识、信仰的方式、信仰群体的活动等等,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有关宗教信仰和社会的关系近年来显得更为微妙,给高校的宗教工作带来了不堪承负之重。 要讨论如何科学对待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问题,首先要正确把握和区分几个事实:与5年前相比,高校学生接触宗教更为便利,途径也更为多元;高校学生接触宗教之后,存在着宗教好奇、宗教朦胧、宗教参与、宗教虔信、宗教执信等不同层次的区别;大多数学生参与宗教活动往往来自于某种心理需求,只有少部分学生才是在寻求纯粹信仰的满足;高校学生参与的宗教活动的复杂情况,使学生无法区分打着宗教旗号的政治活动和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动;高校学生对宗教的历史、文化、社会功能等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接触宗教、参与宗教活动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面对复杂的宗教信仰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对宗教工作虽然已经引起重视,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其一,对宗教问题认识片面。由于长期以来对宗教缺乏关注和深入的思考,总体而言,目前高校部分教师,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宗教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宗教被视为异质于社会的存在,因而对宗教抱持着恐惧或好奇的心理。同时,当代宗教的发展,存在着与西方政治势力、与民族问题等的结合因素,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对高校宗教问题的关注客观上又使宗教的异质性成为高校宗教工作的前提性认识。 其二,对学生信仰宗教认识简单。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现象,存在着多层次、多原因、不稳定等特点。学生参加宗教聚会、阅读宗教书籍,有宗教信仰的成分,也有好奇、求知、社会交往等的因素。然而,部分教师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既不区分宗教接触、宗教朦胧、宗教信仰、参加宗教组织等学生与宗教信仰关系的复杂层次,又不区分社会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宗教性因素等在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抑或归信上的不同作用,大而化之地对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简单归类,并采取抑制性的措施,反而放大了学生对宗教的好奇和同情。 其三,对高校宗教问题的处理措施单一。当前,有些高校对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往往采取简单的措施,或放任不管,或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出现问题则以“堵”、“禁”作为主要手段。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宗教工作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问题却仍未得到正确处理的重要原因。 开展宗教学教育,培养学生理性宗教观

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 问题及其对策_调研报告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如何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和十五大精神,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现状、特点,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以改革的精神和挑战的姿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跨世纪话题。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

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

群体凝聚力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刘索华

2013年 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3-01-15 作者简介:刘索华(1984-),男,山东滨州人,助教,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李修习(1971-),男,安徽亳州人,助教,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研究。 赵灯峰(1987-),男,安徽阜阳人,助教,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功能研究”(项目号:SK2012B228)。 一、凝聚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凝聚力对于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研究 1.国外学术界对凝聚力概念的分析。国外学术界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对凝聚力含义进行研究。弗斯廷格、科特·勒温等从个体出发对凝聚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弗斯廷格指出,“作用于群体成员使其留在群体内部的各种因素的合力”即为凝聚力。此后的学者对弗斯廷格凝聚力分析进一步研究,明确指出“作用于群体成员使其留在群体内部的各种因素”是个体的各种需要,如安全、尊重、荣誉、交往、成就感等。科特·勒温认为,群体帮助个体实现目标是群体凝聚力的根源。罗特和卡特赖特等人则从群体的角度对凝聚力进了研究。罗特从“群体成员之间互持积极态度在量和程度上的特点”出发对凝聚力的含义进行界定。卡特赖特认为群体的凝聚力与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程度成正相关。 2.凝聚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理论界认为人际关系、组织结构和情感是影响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影响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和首要因素是人际关系。群体中人际关系受成员的同质性、依恋性、近邻性和接纳性的影响。一般而言,同质性越强,依恋程度越高,接纳性越强的群体的凝聚力就越高。在结构因素方面,群体凝聚力受领导者工作方式、群体规模、群体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领导者水平高、规模适度,共同目标明确的群体凝聚力高。情感因素、性格特点对凝聚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3.凝聚力对个体与群体影响的研究。凝聚力对个体和群体都具有影响。在对个体的影响方面,凝聚力强的群体中,个体更愿意接受群体的价值观,主动精神和责任意识更强烈。在对群体的影响方面,凝聚力既可以通过降低成员间的紧张程度提高效率又可以增强默契程度提高决策的质量。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从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对凝聚力概念进行界定,凝聚力也称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目标对成员吸引力。程正方在《管理心理学》中从成员对群体活动的参与度、交流频率、集体意识、责任感和荣誉感角度研究了高凝聚力团体的特征。他认为高凝聚力群体成员间民主气氛好、交流频繁、信息沟通快、关系和谐、对团体的荣誉关注程度较高,同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 感等。 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程正方从团体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出发分析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从外部因素分析,环境的压力、社会风气对凝聚力产生影响;从团体内部分析,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成员的数量、思想的同质性、集体主义精神等都对凝聚力产生影响。杨士魁在《浅议凝聚力》中从管理模式、群体社会地位、群体目标是否一致和交流的频率出发分析凝聚力的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学领域主要从群体和成员两个方面分析凝聚力的影响,群体方面主要包括群体的目标,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和群体自身的成熟度,成员方面主要分析了成员的同质性和互补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关于凝聚力的作用和意义,国内学者大多肯定了凝聚力与组织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如程正方认为,当组织目标与团体目标一致的时候,较高的凝聚力则会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反之则会产生较低的生产率。赵曙明等认为凝聚力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成员的满足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高凝聚力的群体中,个体越有利于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同时成员之间的交流加强,组织目标越容易实现,反之,带来的是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弱、矛盾增多、群体解散的可能性增大。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课题的研究首先研读国内外关于凝聚力、管理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理论,明确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掌握丰富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同时,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环境进行调研。主要调研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受教育者的凝聚力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程度和建议;教育方式,包括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教育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上对具有典型性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专项调研,掌握实践资料。在此基础上,首先从凝聚力的概念分析作为切入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概念,同时对课题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其次,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环境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最后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的角度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对策。 群体凝聚力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刘索华 李修习 赵灯峰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摘 要:受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受到挑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现状;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007-02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浅析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4478990.html,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浅析与思考 作者:范钰婧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4期 【摘要】随着思想文化交流的日趋国际化,宗教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大学生由于更加看重精神生活,更容易成为受宗教影响的群体。因此,防止宗教渗透成为各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价值观;宗教渗透 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是一类复杂的社会体系,其自诞生以来就以独特的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场所,集中着思维活跃,交流频繁,人群素质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多元化和宗教信仰广泛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遵循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基本原则,筑好高校与宗教间的堡垒,严防宗教在高校中的渗透。 一、高校宗教渗透的方式 近几年来,高校宗教渗透的活动日趋加剧,方法更加多样。最为常见的是当面拉拢和散发传单,传教人员多以朴素平常的打扮出现在学生面前,当面询问学生对某一宗教组织是否感兴趣,学生如果进一步询问,传教人员便会积极为其讲解,并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与当面宣传相比,散发传单的方式则更为广泛,印有传教内容的宣传单和小册子大量出现在高校的卫生间和学生的自行车筐里,无声地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 随着传教人员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传教组织的势力不断扩大,传教途径也日益高端:一是打着学术交流、出国学习、社会实践的幌子,利用宗教布道来传播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二是在学生日常课程和活动中渗透宗教意识,如通过外教课程、“英语角”、外籍教师家庭聚餐等小范围活动,向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渗透宗教思想,待时机成熟便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宗教信徒。 二、高校学生信教的原因 (一)受民族、家庭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是众多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许多大学生受到民族和家庭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有了宗教信仰。有一些大学生虽然本无民族和家庭的宗教熏陶,却在出国交流学习或旅游的时候受到当地教会和教徒的影响而被发展为教徒。

探析高校宗教信仰问题

探析高校宗教信仰问题 高校的青年教师与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能够帮助我国进行大力发展中国教育事业,通过科学教育和培养珍贵人才来强大我国的重要方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高校的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社会主义教学的方向,校园内部是否和谐稳定,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还关系到我国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高校青年教师大学生宗教信仰 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而青年教师的宗教信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质量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信仰,或信仰什么,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方向,还关系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继承者,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如今,宗教信仰文化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被关注,冲击着我国宝贵人才的精神思想,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就会改变他们的社会的行为模式。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问题,还关系到

国家的命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要在深入分析它的基础上,想出一个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并且要符合十八大的新要求,这是当前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却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现在的青年教师和大学生都比较新潮,喜欢追求时尚,喜欢挑战新鲜事物,而现在流行的宗教文化拥有很多外在的,感性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神秘性都恰恰满足了他们日益多元的价值追求。同时,高校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使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各种宗教文化。并且由于目前高校对于宗教事物的宣传和管理还不太到位,对于青年群体的宗教信仰的管理和引导还没有一个完善是体制,所以导致理性不足,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青年群体,在社会文化飞速发展变化,拥有多元价值取向,难辨真伪,充满诱惑的时代背景下,参加宗教节日活动,进出宗教场所,追逐信仰某种宗教。 而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在信仰宗教方面存在了很多不同之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现在的职称竞争十分激烈,要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较好的科研成果,这使青年教师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当代青年大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毕业后的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精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最新教育资料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摘要: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新时代新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国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最直接渠道,更是时下促进人们进步的好帮手,就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其发展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了新的挑战,能否把握好机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于任何事件中,任何事情都伴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现今,我国正处在经济改革逐渐深入的时期,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尤其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将来所要面临的社会将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而在教育上面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课改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一些人分不清楚好与坏,对与错,盲目批判,这些弊病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也必须为此负些责任,做出必要的选择来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进而辅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下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必将应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新时期的多元化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陈旧

而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管理手段横亘于前,新时代新主人的思想观念,虚假的信息等。 一、现行社会下,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 必须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已经发生改变。教育的主客体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侵入,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已经深入中国社会中。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固然是重要的力量,但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家长、学校、社会也必须给予正确的导向和有力的帮助。教育力量的广泛化也导致了教育的复杂性,并不是哪方面的教育都能给学生一致的想法,可能会有矛盾。学生在选择和理解方面也就会出现问题。而对于教育的对象而言,学生不再惧怕老师的权威,用自由民主两大法宝来应对老师的教导,他们学会应付,同时也会沾染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诟病,在现实面前,他们不能用理性的目光来看待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困惑越来越多,要做出的选择越来越多,被引诱的几率就越大。而对于教育者而言,要承担的就更多,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还需要各方面的素养,比如,了解学生的叛逆心理,要及时给予帮助。 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网络时代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信息资源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管理制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关键词:发展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简介:[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内容: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一、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的展现,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论得到了持续的丰富,与此同时,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也在各个高等院校中火热的开展。从当前我国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普遍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和应用热情,这不仅是因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也是因为新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将新媒体融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当中也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另一方面,当前许多高校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内的自媒体都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在此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是脱离实际需求,方式固定化,易造成逆反心理,内容编排不很合理,内容较滞后,缺乏系统性,方式与实践脱节,家校沟通不够,弱化心理教育,心理疏导仍存在盲区,重视不够,评价方法不全面。 【关键词】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突出;问题 我们党提出: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把教育摆在首要地位。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列主义主义常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对青少年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素质的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阶段。各个学校都在深化思想政治的理论研究,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发现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迫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德育方式固定化,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旧是以课堂教育为重,用单一固化的传统说课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知识灌输,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为例行公事。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学生由于自身心智不成熟,易受家庭、同龄人。社会传媒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接受教育是出现逆反心理,反感思想政治课,在犯错时,不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过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教育内容编排不是很合理,教学内容较滞后,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 起基本内容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难见实效,内容与实际脱节,随着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思想政治课教材为教学蓝本,难以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地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流变给予针对性的解答,不足以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滞后的教学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不成体系,使学生难以认同施教者的价值观念和说教内容。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与实践脱节 我国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