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10、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11、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

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

第4课:花里的“育婴房”

1、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2、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2、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果皮)和(种子)。

3、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形成的。

4、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课后题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

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答: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6课:酸奶的秘密

1、制酸奶的步骤:

第1步:准备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瓶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晚,保温瓶。

第2步: 把鲜牛奶煮开,在凉至35℃左右。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

2、“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制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最关键的步骤——(添加新鲜酸奶)。

3、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1)把牛奶煮开,再凉至35℃。(2)要添加适量的酸奶。(3)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4)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4、(病毒)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所以病毒可能会给受侵害的生物带来较大的影响。人类的(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疾病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5、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如何做好家里的防霉工作?

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高温煮沸)、(加糖)或(盐腌制)。

6、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

7、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真菌也一样,即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界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8、细菌(真菌)的利与弊?

利:人们可以利用细菌来生产(药品)和制作(食品);生产(腐殖质);弊:细菌可以导致(疾病)。

第7课:发面的学问

1、发面团实验步骤:

第1步:准备两个小盆,每两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盆不加。

第2步: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第3步: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第4步: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2、两块面团有什么不同?

没有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发生明显的变化;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3、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和细菌一样,(酵母菌)也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另于一种生物——(真菌)。

4、除了酵母菌外,(霉菌)、(蘑菇)等也属于真菌。

5、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6、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7、课后题1小明去了一些面粉,加了一些清水后,把面粉揉成面团。常温下放置两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发起来。这是为什么?

小明的面团没有发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往面粉里添加酵母粉。在这个活动里,酵母粉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里面含有具有活性的酵母菌。要靠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才能使面团膨胀起来。

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

第8课:电路的研究

1、(灯泡)、(电池)、(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简单电路。让2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有两种连接方法(并联)和(串联)。并联灯泡一样亮,串联不一样亮。

2 、除了我们常见的(手动开关)外,还有(声控开关)、(触摸开关)、(光控开关)、和(红外线)开关等。

3、开关的作用: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并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4、能让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如(回形针)、(铁片)等;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如(橡皮擦)等

5、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所以要安全用电。

6、注意用电安全:

(1)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不要湿手触摸电器,(4)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5)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7、为什么要安全用电?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所以要安全用电。

第9课:有趣的磁现象

1、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示方向。

2、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3、两块磁铁的实验

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 ——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磁极靠近的方式实验现象: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4、为什么有时磁铁隔着物体仍能吸铁呢?

在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磁力)。在磁场中,一些非铁磁性物质,如(玻璃),(纸)、(塑料)等不被磁化,不产生磁力,不影响磁场的作用力。所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玻璃、纸片等仍能产生吸引力。

5、哪里运用了磁?

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磁性擦窗器)等。

第10课:指南针

1、磁铁有(指示方向)的特性:N是指(北),S是指(南)。

2、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指向的南极(或北极),就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性质,发明了指南针——(司南),来测定方向。

第11课:神奇的电磁铁

1、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吸铁?

因为电磁起重机里存在着线圈和铁芯。在铁芯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通电时能吸住铁,断电时铁就会掉下。

2、电磁铁确实也出现与磁铁一样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所以电磁铁也有磁极)。

3、怎样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1)用增加线圈匝数的方法;(2)用增加电流的方法;

(3)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电流的方法。

4、课后题2用小卡片剪成小鱼的形状,在“小鱼”身上别上回形针。讲“小鱼”放到盛着清水的杯子里,你能不弄湿手和工具,把“小鱼”从杯子里“钓”出来吗?设计方案:(1)做一根磁的鱼竿,将带回形针的“小鱼”钓出来;(2)用较大的磁铁,隔着玻璃杯把“小鱼”移出杯子。

第四单元:各式各样的能量

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

1、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2、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声能)、(光能)、(热能)、(磁能)、(电能)、(潮汐能),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3、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4、(核能)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第13课:能量的转换

1、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的步骤

准备材料:一根轴、一个安装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小水轮就做成。2、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

小水轮就回转动起来。

3、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4、发电实验步骤

(1)将棉线紧紧地缠绕在小发电机的轴上。(2)将灯泡与发电机连成一个电路。

(3)试着用手转动轴,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再快速拉动棉线,使轴高速转动起来,观察灯泡。水中具有的能量转变成电能。

5、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6、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7、课后1:请运用所学习的能量转换的知识,设计一个能量自给房屋。

设计的文字概述:用风来发电、用水流来发电、用太阳能来提供热能等。利用的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主要特点是:能量互相转换,能源合理利用,清洁环保。

第五单元:变化着的地表

第14课:大地的变迁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2、大陆漂移学说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第15课: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震中),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是,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

4、(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5、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蒡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6课:火山的喷发

1、(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

4、火山的利与弊

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8、岛屿不断“长大”的原因:江河的泥沙(搬运)作用可以形成陆地。所以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1、岩石碎裂的原因:自然界的岩石受到昼夜(气温变化)的影响。

2、岩石碎裂原因实验: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3、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像这样岩石不断(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风化)。

4、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有(搬运)作用。

5、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主要河段。(上游)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中游)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下游)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6、(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

7、石笋形成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100克明矾、柔软的棉纱线、开水、小石块2块。(2)去两个烧杯,各加100毫升水,往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加入100克明矾。(3)棉线两头各绑上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到两个烧杯中。

(4)将两个烧杯之间的棉线打个小环结,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纱线的小结和桌面上会形成仿似钟乳石或石笋的固体。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姓名:成绩:

一、填空:(40分,每空1分)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3、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4、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5、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6、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7、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8、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9、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10、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11、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果皮。

二、选择:(16)

1、下列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的是(A )

A、大豆

B、玉米

C、水稻2、植物的运输器官是(B )

A、根

B、茎

C、叶3、植物的(C )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

A、根

B、茎

C、叶4、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完全花的是(C )

A、百合花

B、南瓜花

C、白菜花5、果实里有(C )

A、种子

B、果皮

C、果皮和种子6、植物靠(A )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

A、根

B、茎

C、叶7、花的雌蕊和雄蕊有(C )的作用。

A、保护种子

B、保护果实

C、繁殖

8、植物的叶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能产生()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三、判断:(6分)

1、蔬菜中的苦瓜、丝瓜、茄子等都是植物的果实,而我们吃的水果如:橙、杨桃、葡萄等不是植物的果实。(×)

2、木棉属于不完全花。(×)

3、花萼可以保护幼嫩的花蕾。(√)

4、从根的顶端到省油根毛的的一段,就是根尖。(√)

5、花能够繁殖后代,是由于具有雄蕊和雌蕊(×)

答: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4、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

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5、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答: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6、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样?(8+3=11分)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如果没有植物,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们这个美丽纷繁复杂的世界。没有植物就没有氧气,没有氧气生物就无法生存;没有植物的话,自然界就会灭绝。

6、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有绿叶制造的。

(√)

四、综合:

1、什么叫根系?植物的根系分为哪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答: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

2、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须根系的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须根系的特

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专训

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2、草原上、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答: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

地面上。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3、绿叶的作用是什么?

3、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根尖。

4、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6、根在土壤里的分布越广,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8、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试题库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15、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0、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5、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6、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2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8、物体受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9、(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30、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33、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34、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一首儿童歌曲《小种子》。 2.提问,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二、设疑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呢? 例如: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还有什么呢?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还需要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这些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2.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一下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绿豆种子为例,做几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不到水,叫对照组。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 结论:种子发芽要有一定的水分 第二个探究实验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册)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 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 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气体的热胀冷缩 C、固体的热胀冷缩 2、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A、加快 B、减慢 C、不改变 3、我们用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经典实验 C、模拟实验 4、右图中一个是铁环,一个是铜球,铜球比铁环的内空略微大一 点点,要想让铜球通过铁环,下面办法最不可取的是()。 A、把铁环放到火上烤一下 B、把铜球放到火上烤一下 C、把铜球放到冰箱里冰一下 5、右边图一、图二是不同季节在同一地点拍得的电线照片,那么()。 A、图一可能是冬天拍的 B、图一可能是夏天拍的 C、图二可能是冬天拍的 6、压入水中的泡沫块,一松手就浮了,是因为()。

A、浮力大于重力 B、浮力等于重力 C、浮力小于重力 7、下面哪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8、北京在东8时区,如果北京时间下午2时,那么在东11时区的某个地方当地时间是()。 A、上午11时 B、下午3时 C、下午5时 9、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原理。 A、杠杆 B、浮力C、重力 10、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11、当摆长为22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65次;当摆长为26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58次。如果我想制作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我应该将摆长调整为()再测试。 A、大于26厘米 B、小于22厘米 C、22厘米到26厘米之间 12、()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A、地球运动时离太阳的远近 B、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C、太阳东升西落的结果 13、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容器的大小 B、漏水孔的大小 C、滴漏中的水位 14、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1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知识清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457623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2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3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太阳》教案设计

III Hill Hill III II Hill Hill Illi I III Hill lllll Illi Illi III I III III Hill lllll II III Sllll Illi I III Hill Hill Hill III II Hill Hill II III Hill II III Illi III I Illi IIIID Hill Hill III II Dlllll Hill Illi I III I III I Hill III I Illi Illi Hill II III Hill Hill II III Hill Illi I III I I I III lllll lllll III II lllll Illi Illi I III lllll lllll Illi Illi III I II III lllll lllll II III lllll Illi I III lllll lllll lllll III II lllll IIII9 II III lllll lllll Illi III I Illi lllll lllll lllll lllll Dlllll lllll Illi I III lllll lllll III I Illi Illi III I 太阳 教学目的: 1. 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 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 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 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 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 , 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 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丫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b5E2RGbCAP 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 2.273 X 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 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p1EanqFDPw 三、作业: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在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面上,随着时间的的变化,影子的长短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5.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隔2度为一个时区。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的交替变化,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8.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或者从温度较低的物体向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10.由于地球的形成了四季现象。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的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是不会改变的。(√) 2.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3.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已排开了一部分水量。(√)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是向后移动的。(√)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11.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12.人们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A )。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下列因素中,能影响摆的快慢的是(C )。 A、摆重 B、摆幅 C、摆长 5.用小塑料袋密封装着的热水,将它放入冷水里,将会看到它是(B )。 A、沉的 B、浮的 C、在冷水中间部位停留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C )。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A )。 A、铁 B、铝 C、锑 8.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叫(A )。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9.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A )。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10.下列三种金属,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A )。 A、铜 B、铝 C、钢 11.有摆锤的钟每天都要走快几秒钟,为了使它走得准时,应该(B)。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 12.三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80℃的水,散热最快的是(B )。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备课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吴栋才 日期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吴栋才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半径约为(6400)千米。 3、地球叫(“水球”),也叫(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级)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8、出海的渔船,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地球的表面是弧形) 9、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应该叫(水球)。 10、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11、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1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1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110亿)年,太阳现有的年龄约(5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中年时期”。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1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5、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16、(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17、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个月。农历的每个月的(十五)我们看到的月亮都像个圆盘。 18、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19、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的变化。月亮的圆缺有规律的变化叫(月相)。 20、人类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公元15世纪,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2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也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2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纸盒罩住。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A、温度 B、水 C、光照 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3、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点亮的日光灯 B、发光的萤火虫 C、月亮 4、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A、光速极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5、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沉积作用的程度也各不一样,下列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是()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6、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大小时,错误的操作是()。 A、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不是指着“0”刻度 B、读数时视线要高于指针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7、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哪种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太阳光倾斜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8、撑杆跳高是一项比较刺激的奥运比赛项目,在此项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利用撑杆的()。

A、弹力 B、压力 C、摩擦力 9、白纸、黑纸、红纸这三张纸,吸收光的本领从强到弱依次是()。 A、白纸、黑纸、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 C、红纸、白纸、黑纸 10、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原因和目的是()。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11、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12、下列不属于岩石风化作用的是()。 A、开山放炮使岩石破碎 B、日晒雨淋使岩石破碎 C、冬天在石缝中的水结成冰后使岩石破碎 13、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二、判断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物体。 ()2、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3、昆明的石林风景区奇石云集,这些石头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而形成的。 ()4、物体表面材料的光滑程度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也不同。 ()5、太阳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物体得到的热量是相同的。 ()6、植物的根和动物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7、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 ()9、用垫圈拉动的小车,垫圈挂的数量不影响小车运动的速度。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 学知识点全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必须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1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一兔子一鹰②落叶一蚯蚓一小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