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

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

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说明

5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Palace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出示照片)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预设】愧疚、自责、思念、怀念 为什么作者对母亲有这么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重点把握母子之间的情感 1、(幻灯片上出示)“怀念的秋天”,意在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 【教师预设】“怀念的秋天”,重在“秋天”,会让人联想到某种景、人、事。而“秋天的怀念”重在“怀念”,是一种情感。 2、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你感受到哪些情感?(幻灯片出示) 【教师预设】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心疼,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愧疚 三、品读语句,体会母爱 1、品读母爱,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用批注法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幻灯片出示) ①学生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在“重读、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重点引导。 ②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份感人的母爱。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引发情感共鸣,接受情感的洗礼。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唤,感受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与作者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在“秋天的怀念”中,感悟母爱的平凡伟大,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心品读课文,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好好活”。 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怀念》。 二、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一)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任务: 1、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习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交流。将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组内探讨一下,看看大家都感受到了什么。 (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三)感知“我”的形象 师:首先我们来感知“我”的性格脾气怎样?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板书:我:暴躁无常)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呢? 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史铁生的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面对双腿瘫痪这个事实,他有点怎么样?你能读出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 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2.感悟母子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会感恩与爱。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 2.品味生动的描写语言,理解深厚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1.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 2.体会“我”与母亲当时的心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史铁生生平。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让大家回家了解了下史铁生,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跟我们介绍一下。(出示课件--史铁生资料) 2.出示PPT(《我与地坛》片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3.出示文章。 环节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播放课文音频,边听边思考: (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方法导航:人+(时间+地点)+事件 本文讲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我”,并鼓励我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①课文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母亲即将去世前(第一段第二句“望着望着天边北归的雁阵”和第三段第一、二句中“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的飘落”和“北海的菊花开了”体现出来的);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第七段“又是秋天”)

②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线索:看花 “我”不同意母亲带“我”去看花--“我”答应同母亲 去看花--妹妹推“我”去看花 小结:“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事件中心,是母爱的集中 表现,是“我”新生的象征。 环节三:合作探究,研读品味 过渡语:一起去看花,多么平常的小事啊!伟大的母爱 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现在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句子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动你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 有感情的读给同桌听,再说说该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 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动作、神态、语言) “悄悄躲出去”,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母 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体贴、宽容);“偷偷地听着”(母亲对病残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让我读懂了母爱就 是理解、宽容、牵挂、关切、小心翼翼!

秋天的怀念 学案附带答案

《秋天的怀念》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史铁生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 作家。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曾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代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2.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他在21岁的时候,高位截瘫,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3.文体知识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真情。 【自主学习】 (一)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准字音,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方法提示:圈画、积累文中的生词、难字,特别关注字词的读音与解释。) A字音、字形:(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瘫痪(tān) 憔悴(qiáo) 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仿膳(shàn) 诀别(jué)暴怒(bào)恢复(huī) B词义:(记忆并补充) (1)侍弄:经营照管。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3)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规律。 (4)喜出外望: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6)淡雅:素静典雅。 (7)沉寂:十分寂静。 (8)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里啰嗦。 (9)央求:恳求。 (10)泼泼洒洒:水泼洒的样子。文中形容花开得茂盛。 (11)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任选以上6个词语,写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即可,字数不限。 略。 【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秋天?为什么要选择秋天这个季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明确:1.天上的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开了。 从北归的雁阵和菊花可以看出史铁生写的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菊花是在秋天盛开。 2.因为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且母亲总想带我去看菊花,舒缓我的心情,她也是在秋天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2、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关二小张俊琴 本课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教学目标: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并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懂得热爱生活。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悟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层次: 1、在“秋天”的故事中,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3、在“秋天的怀念”中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题回忆,母亲的哪句话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秋天的怀念》一二三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辅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瘫痪、侍弄、捶打等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学习运用插叙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怀,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课型:新授 教学手段:教学常规用具 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啊,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理秋天,却有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词。 2.说说你了解的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本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讲解疑 1.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安慰我 第二部分:(3-6)母亲打算带我看菊花因病去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2.介绍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 - 公开课获奖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从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怀念》,去感受作者对母亲那最深切的思念。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师:现在请孩子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到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生:两次。第一次没有去成,第二次去了。不过是和妹妹去的。第一次母亲要推着他去,没去成。 师;这是为什么? 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是啊,作为21岁的年轻人,本来是活蹦乱跳的年纪,突然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我们来读一读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句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生:“双腿瘫痪后……”(学生读的好)

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当时的史铁生仅仅只有21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啊!可是现在我却没有了双腿,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生1:……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飞舞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2: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我的命运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小结: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却突然只能坐在轮椅上,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发再大的脾气我们都可以理解。 6.那当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是怎样的?请大家也找出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c.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d.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7.母亲得了肝癌,已经是晚期。有没有同学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 8.这些痛苦她的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疼痛,更重要的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即将要死去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秋天的怀念》两课时

《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情感和题目含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背景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拓展:母爱是什么仿例造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主编:初一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4年9月16日 使用时间: 姓名: 班级: 组别: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 】 读课文自主学习: 一读:勾画生字词,排除生字词语障碍。,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品味文中精美的句子,并作批注。每篇文章的批注不少于5出,力争把握文章主旨。 【知识链接】 1、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预习案 1.夯实基础: [ 瘫痪( ) m ǐn ɡǎn ( ) x ǐ ch ū w àn ɡ w ài ( ) 捶.打( ) 憔悴( ) 整宿.( ) d àn y ǎ( ) 2、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找出我和母亲各自的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几件小事表现母爱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领悟朴实的文字中所蕴含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接受母爱的熏陶。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题目解说 题目中的“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秋天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关于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瘫痪 ..()淡雅.()诀.别()..()憔悴 翻来覆.去()絮絮叨 ..叨()捶.打()烂漫.() 2、理解词语: 雁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侍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诀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絮絮叨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课时

秋天的怀念课时:2 姓名班级 课前热身: 1.走进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课前导读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学习过程。 聚焦目标一: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要求与步骤 (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读音和词义。 (2)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3)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 瘫痪憔悴捶打暴怒沉寂央求烂漫 絮絮叨叨砸碎 3.根据原文填空(不要看课本!) (1)双腿()后,我的脾气变得()。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我狠命地()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抓住我的手,()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4、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完成课前思考题:那花—— 那人——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 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 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 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 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 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 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板书) 2、读生字词 二、了解作者

1、作者简介 2、作者之所以在瘫痪后任然可以振作精神,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离不开他母 亲对他无私的爱,所以作者在母亲病倒后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用来怀念自己的母亲,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章结构 1、(1)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第一部分(1-2):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第二部分(3):“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三部分(4-6):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第四部分(7):“我”和妹妹去看花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身患绝症,彻夜难眠 儿子: 双腿瘫痪 2、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脾气:暴怒无常改变我的人:我的母亲 四、感知“母亲”诠释“母爱” 要求: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找出 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请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1、品读第一部分,母亲做了什么?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语言描写 母亲一直在关心自己的儿子,想通过观赏菊花,帮助儿子重新树立起活下去的信 心。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答案

《秋天的怀念》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1)内容:描写双腿瘫痪的儿子在母爱的精神感召下,终于从消沉绝望中重新振作起来。(2)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5、第①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知道的? 5、季节:春天根据:北归的雁阵;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6、第①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6、无常:变化不定。照应的词语:突然;猛地。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三次 明确:(1)出现在“我”发脾气时,这是让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2)出现在“当一切恢复沉静时”,母亲继续照顾、安慰、鼓励“我”;(3)出现在母亲不小心提及敏感话题时,为了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2、文章结尾处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补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 2、人要好好儿活,生活本身是美好的,像秋天菊花开放的那样多姿多彩。 3、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既照应前文母亲“带”“我”去看菊花,又深化了主题:从菊花中得到启事,人要好好的活。 1

第2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者:翟鸣建审核人: 课题: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听写字词 〈二〉新课引入 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怀念。 〈三〉阅读提纲 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自主学习 〈五〉讲授新课 2.从表格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板书:爱)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4.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文中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板书:怀念) 6.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

语文:上册第2课 秋天的怀念 导学案(有答案)

2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文中母亲形象。 活动方案 活动一:岁月回首,情感铺垫 1.作家简介: 2.写作背景 活动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1.注音

瘫痪()暴躁() 侍弄()整宿() 憔悴()絮絮叨叨() 2.释义 憔悴: 烂漫: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3.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三: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2.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学而不思则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在逆境中勇敢面对人生。 活动方案 活动一:岁月回首,情感铺垫 1.文章是怎样写“我”的?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2.文章是怎样写母亲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出理由。 活动二:熟读课文,内容探究 1.母亲活着时曾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到了“我”的拒绝,为什么母亲去世后,“我”让妹妹带着去看花? 2.写盛开的菊花有何作用?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A版

14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学习作者的坚强。 【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①在通读课文基础上,找感受最深的部分; ②小组说说感受最深的原因;③再次感情朗读感受最深的部分,抓关键词背诵这些句子;④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0年12月31日)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202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死后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2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秋天的怀念》,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秋天的怀念》当时是作者人生最波折的时候写的文章。字里行间里流露了他满心情绪的宣泄,以及对生活如此不公的报怨。可是他想表达的并不是在这层面上,他不只是告诉大家他的情绪、他的愤懑,他想说的是当你的不幸降临,并不真的天崩地裂了,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记住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史铁生的母亲只是想让儿子,看看“北海的菊花开了...."告诉他的儿子坦然面对生活。可是儿子与母亲并没有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但儿子从母亲的死真正领会了生活的真谛!也就是无论生活把你打倒多少次你都要勇敢的站起来,微笑面对生活。事实也是如此,之后史铁生的作品充满励志,《我与地坛》鼓舞了无数的人。《秋天的怀念》,感伤、淡淡、平静,“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借花朵的各种颜色体现出了作者希望活下去的情感。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了解大意;并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一、读拼音,写词语。 záshíyāng shàn ()碎()养()求仿() 2、找形近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