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如果《第四交响曲》中表现出来的青春气息,依然带有一份年轻的冲动和炙热,那么从《第六交响曲》开始,作曲家向我们更多的展示出一种音乐上的返璞归真和自然韵律。从作品号上可以看出,编号68的《第六交响曲》是紧接着《命运》之后立刻创作出来的。而贝多芬亲自为这部作品加上了“田园”这个表达作品主旨的副标题。在经历了与命运之神的搏斗之后,作曲家显然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让自己获得轻松,从充满斗争的战场回到安定祥和的大自然。

从这部《田园交响曲》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作曲家对于幸福的爱情生活、对于纯朴的民风、对于美妙无比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热爱!是啊,虽然贝多芬依然在和耳聋疾病作着不断的斗争,但是当时安逸的生活、美妙的爱情依然围绕着他,出于一种对人生追求自然的天性,乐圣创作了这部作品。虽然缺乏《第三交响曲》的英雄气概、《第四交响曲》的热情如火,也没有《第五交响曲》中的强烈旋律对比,但《第六交响曲》似乎用大交响的方式在向我们讲述最平凡的景色和最朴实的生活。其实在贝多芬的创作随笔当中,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这就是一部反映乡村、田园生活风貌及其风情场景的作品。如果说《命运》是通过叙述一个斗争的过程为表现手法,那么《田园》则是通过描写景色反映出贝多芬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让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音乐描述,来遐想乡间生活的乐趣。

非常喜欢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第一次听,就被它深深吸引!我想,无论您是一个初入门的古典新手,还是在交响乐海洋中徜徉已久的爱乐人,都无法抗拒这个美妙乐章!简短的引子之后,迅速转入正题,开门见山。一段主旋律迎面而来,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不得不再次佩服贝多芬的音乐天赋——能够如此细致地、准确地用五线谱、用一个个音符来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象。紧接下去的旋律,围绕着主题不断反复、回旋,但却丝毫不会让听众感到厌倦,反而思绪会不断的跟随着音乐飞翔。这个乐章的标题为“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非常切合旋律的主题。

第二乐章是慢板,标题为“溪畔小景”。贝多芬曾经说过,这个乐章是在户外创作完成的,地点是在一个被称作“维森山谷”中的一棵大树下面。贝多芬就是在这里体味着大自然的气息,即使他的听力

已经非常微弱,但依然感受到了很多自然声响。所以在柔和而温馨的第二乐章,您可以听到通过各种各样乐器模拟出来的风声、鸟鸣声、波涛声。如此的简约,却又如此的打动人心。

第三乐章开始到曲目结束是连续演奏的。贝多芬首先打破了交响曲一贯以来“四大乐章”的典型格局,使《田园》具有了五个乐章,随后他又让后三个乐章连续不断的演奏,可见贝多芬是多么的勇于创新,也可见《第六交响曲》与其他作品的与众不同点。第三乐章的主题是“乡民欢乐的聚会”,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舞曲节奏的跳跃,人们欢乐而无忧无虑的狂欢。可以说,通过前两个乐章的铺垫,贝多芬把在田园的惬意感受,全部积累了起来,放在这第三乐章来进行描述。突然旋律转向阴暗,似乎天空云层密布、阳光被遮挡,紧接着两声巨大的轰鸣由定音鼓发出——第四乐章“暴风雨”接踵而至,发出咆哮!紧接着的旋律如同夏天的雷阵雨一般,倾泄而下,在经过了最磅礴的雨势之后,慢慢趋于舒缓。这时候,应景的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兴奋的心情”开始奏响了。一切恢复了平静,雨过天晴、似乎还有一轮彩虹,人们迅速从从第四乐章的惊恐、躲闪中缓过神来。优美而抒情的旋律重新把人们带回田园生活的美好,旋律中蕴含着泥土的芳香,全曲在无比柔和中悄悄的结束了,甚至让人感觉无声无息……

这就是田园!我想,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当中的现代都市人都向往回归美妙的大自然。如果您能够静下心来,花上半个多小时坐在音箱前,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一遍贝多芬的这部《第六田园交响曲》,您的大脑一定会经历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礼,当你从旋律中回来的时候,会有所感慨、有所慰藉的。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简介: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F大调,OP.68,作于1807—1808年。当时贝多芬已完全失聪,这首作品其实是贝多芬在失聪情况下对大自然依恋的表达。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什么都听不见了,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他已经灭亡了的世界。要听见它们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在他心里歌唱。”这部首作品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首演,指挥是已失聪的贝多芬自己。在首演节目单上,贝多芬这样解说这首作品:“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贝多芬为其中每一乐章都确定了标题:“1.不太快的快板,到达乡村的愉快感受。2.极活泼的行板,溪畔小景。3.快板,乡民欢乐的聚会。4.快板,暴风雨。5.小快板,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几乎以一个乡间迈步的简单乐句组成,一个短小的五音音型反复了80次,在反复中调

性和乐器色彩巧妙地变化。第二乐章描绘溪边小景,以流水声为主体,小提琴短小的颤音好似昆虫的叫声,乐章末尾能听到类似鹌鹑、夜莺、杜鹃的啼鸣。第三乐章,贝多芬用音乐记叙了维也纳近郊酒店乡村乐队伴奏下的农民舞曲氛围。第四乐章对风声、雷鸣、暴风雨的描述多少有点印象派的味道。第五乐章是面对大自然,感谢上帝,感谢雨后复出的太阳,感谢大自然的庄严赞歌。三、四、五3个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古往今来的作曲家们留下了无数交响曲,但贝多芬的“九大”犹如群峰中耸立人云的擎天巨柱,令后人叹为观止,令代代乐迷敬仰赞叹。有“交响曲之父”美称的海顿写了一百多首交响曲,莫扎特也有41首,但其中传世之作不过寥寥数首而已。只有贝多芬,9首交响曲,部部都是人类音乐史上公认的杰作,集伟大和通俗于一体,无一平庸之笔。从淳朴典雅、生气勃勃的早期交响曲、巨人般的“英雄”、壮怀激烈的“命运”、优美如画的“田园”、犹如酒神狂舞的第七、清新幽默的第八、直到崇高壮丽的“合唱”。在贝多芬之后,能达到这样高平均水准的,也只有勃拉姆斯、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廖廖几人。贝多芬交响曲唱片的种类很多,让我们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分为3部分讨论:立体声版本、古乐器版本和历史录音版本。 先讨论立体声的唱片,即50年代未到90年代的版本。在这个范畴内最著名的版本,我想毫无疑问是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乐团为德国唱片公司(DGG)录制的3套全集,61/62年、77年、82/83年各一套。总体上说,82年的那套数码录音版是最不值得投资的,不仅最贵(属高价版),而且演绎相对最差。1年和77年的两套水准各有上下,有些交响曲是61年的好些(如“英难”),有些77年的更理想(如“命运”),

但平均都在很高的水平上。从音质上说,61年版似乎得到了更多好评。虽然难免有点背景噪音,低频略有些散,但音质柔顺,柏林爱乐的美丽音色显霹无遗,卡拉扬的一贯指挥风格也成功地表现了出来。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是与卡拉扬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他的立体声版贝多芬全集灌录于1956年至1961年间,乐队是当时正处于顶峰的爱乐乐团。EMI已将这个录音再版为中价版的CD。音质柔顺,虽然不算发烧级,但一般来说已令人满意。他采取的速度通常较为稳重缓慢,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对音乐结构的把握极为出色。克伦佩勒在54/55年还录过一套单声道的贝多芬九大,其中不乏更为惊人的表演,如第3、第5和第7交响曲。 塞尔(GeorgeSzell)这个名字总是和美国克利夫人甚至把塞尔的版本形容为立体声版的托斯卡尼尼,虽然简单武断了些,却也不无道理。却使在60年代卡拉扬版大行其道时,塞尔版依然稳立于市场,可见其魅力。现在可以买到的是收购了哥伦比亚公司的索尼公司出版的CD。法国指挥家蒙特(PierreMonteux)是一个非凡的指挥家。在85岁那年他竟然和伦敦交响乐团签定了一份长达25年的合约1他没有留下完整的贝多芬九大全集,不过,在DECCA公司出版的廉价双片系列(DoubleDe cca)里,可以找到他指挥的8首交响曲,1、3、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2012-02-17 9:48 卞祖善中国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 提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著名的作曲家。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九部交响乐。贝多芬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又有所创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给王室贵族,而是写给全社会,写给全人类的。尤其是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更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第九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可以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他将永远鼓舞人类向着光明、向着幸福前进。 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贝多芬交响乐,这个话题我想从一本专著讲起。这本专著就是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榜里的前10名是这样一些人物:第一名穆罕默德、第二名牛顿、第三名耶稣基督、第四名释迦牟尼、第五名孔子、第六名保罗、第七名蔡伦、第八名谷登堡,他是德国活字印刷的发明家、第九名哥伦布、第十名爱因斯坦。共有八个中国人进入了这个排行榜,除了孔子、蔡伦以外,还有秦始皇、成吉思汗、隋文帝、

老子、毛泽东、孟子。其中第45位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贝多芬。评论中第一句话这样说“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这位作者在用词方面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最”字用烂了,总是说“最伟大的什么什么之一”,其实那就不是最伟大了。最伟大就是唯一的,不应该有“之一之二”这种说法。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作曲家,而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他的九部交响乐。 一、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讲贝多芬之前,必须要简略的介绍一下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从1750年开始形成的。其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其实在他之前有一位奥地利作曲家摩恩,于1740年首创了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这样一个套曲。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称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呢?是因为他写的多,写的好。他一共写了107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交响曲是104首,早期的交响曲还有3首。通过海顿的交响乐创作,交响乐的乐队编制完善了,而且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十首必听经典交响乐

十首必听经典交响乐,送给歆然教育的孩子们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而交响乐是音乐中的音乐,是音乐中神圣的殿堂,而且它具有博大的、高远的、深厚的精神境界。” 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海顿就写过六个乐章的交响曲,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等等。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扼住命运的喉咙”,是对这部作品最简洁有力的概括,前不久看到一位朋友的博客,说人类精神史上最为性感的两个男人是《老人与海》里面的桑提亚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他所谓“精神上最为性感的男人”,应当可以通俗地描述为“这男人是条汉子”,贝五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不仅仅在于其波澜壮阔的音乐旋律中,更在于贝多芬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 Carlos Kleiber(小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的贝五版本,1975年以来就被全世界爱乐人奉为最有格的伟大演奏,有着一气呵成的速度感和纯出自然,不事雕琢的平衡感。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梦想家的狂放不羁 有句话说的好: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毫无乐趣,所以大家不妨做一个快乐的梦想家! 法国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柏辽兹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又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表现更具感染力,其《幻想交响曲》就是一部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五彩斑斓的音乐织体、光怪陆离的大胆想象,总是让笔者想起唐代诗人李贺:一位带着病态苦闷的梦想去燃烧生命热情的鬼才。

贝多芬的《田园》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题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我们熟悉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这些题目都是出版商或者是后人添加的。有些是与其内容有关,有些则不然,懂古典音乐的人应该知道月光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跟月光毫无关系,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不过那时候给交响曲命名还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为交响曲命名要等到浪漫主义后期的时候才普及。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出发,我尝试分享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我个人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我想既然作者亲自为其命名,那我们就遵循他的思路,去感受心中的田园气息。 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小提琴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想成田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最欣赏《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第四乐章狂风暴雨,是田园交响曲“很不田园”的部份,也说明了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白描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一开始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 于是,透过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之整体结构,我们主观性的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曲简介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C大调,,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当时贝多芬26岁,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这首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据说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与海顿的保护人。 贝多芬这首交响曲中,明显可以看出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共4个乐章:1.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传统特征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不明确的和弦。第一主题具舞蹈性,副主题是优美的双簧管与长笛的对答。展开部几乎用第一主题写成,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2.如歌的行板。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展开和扩张,再现部主部主题有很多装饰。3.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的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谐谑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4.柔板,活泼的快板。这个乐章开头,一段简单的音阶的重复,引出一个舞蹈性主题,表现出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的笑声。其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鸣曲—回旋曲曲式,但却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这首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第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吵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贝多芬这首作品则是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而作的。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维也纳近郊“海利根斯塔特”小村。1802年,贝多芬已预感他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它与“海利根斯塔特遗言”几乎同时完成。这首交响曲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首作品:“一头粗野的怪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这首作品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 这首作品包括4个乐章:1.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包括浪漫与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泼的第一乐章,主题刚劲、喧闹、活泼,副题是木管奏出的歌唱。2.小广板,宽广而流动的旋律先由弦乐组奏出,后由木管乐器作出反应,整个乐章充满了旋律美。3.谐谑曲,快板。这个乐章充满出人意料的力度与节奏变化,中段有一段精致优雅的18世纪为木管而作的三重奏。 4.极快的快板,柏辽兹称它为第二谐谑曲,充满活泼与快乐。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降E大调,,作于1803—1804年。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本来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这首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指挥是贝多芬自己。包括4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没有引子,一开始就是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它的发展充满着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布兰诗歌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而交响音乐则是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段优美的交响乐,我们进入了交响音乐与赏析这门课。 交响音乐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 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打开自然科学那扇门的钥匙”。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也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布兰诗歌》是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他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整部作品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欣赏了杰克逊的歌曲。杰克逊的音乐是专业之乐,一般人难以模仿;是本能之乐,对人性对世界的呐喊;是哲学之乐,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是风格之乐,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是视听之乐,不光好听,现场画面同样震撼人心;是政治之乐,抨击着社会的阴暗角落。黑格尔曾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杰克逊就将这句话阐述到了完美。

交响乐基础知识

交响乐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基本简介 主要特征 发展起源 古典交响曲 全面成熟阶段 海顿交响乐 概述 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交响乐 浪漫主义交响乐 基本常识 交响乐队的形成 交响乐队的编制 发展历史 经典交响曲结构 如何欣赏 展开 基本简介 主要特征 发展起源 古典交响曲 全面成熟阶段 海顿交响乐 概述 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交响乐 浪漫主义交响乐 基本常识 交响乐队的形成 交响乐队的编制 发展历史 经典交响曲结构 如何欣赏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编辑本段主要特征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顿挫分明,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编辑本段发展起源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 巴赫 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编辑本段古典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生命科学学院胡忠生 2010302630024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第六交响曲》展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全曲共五个乐章,所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田园的一片生机让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十分欢快,而贝多芬在平静安宁中,尔后大管吹出田园牧歌版的惬意。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美好。当然,在本乐章最后的部分句子里,你仍然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有时似乎对生命的遗憾。 第二乐章,在溪边 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据贝多芬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他当时就躺在溪边的草丛中,美丽的风景和四周的鸟鸣,贝多芬说:当时感到美妙极了。 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大管对主题的重复,仿佛让人看到一个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据《贝多芬传》的

贝多芬作品列表

贝多芬全部作品目录 作品, 贝多芬, 目录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资料讲解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 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C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一、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 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二、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 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但也有人认为,《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走了两个极端。但无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他更富有内涵和哲理。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在经历了死亡的阴影后,作曲家对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所以在独创性方面也显得越加个性化和大胆。总之我觉得,《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 三、属于英雄的时代强音——第三“英雄”交响曲 1803年,距离上一部《第二交响曲》一年不到,贝多芬开始正式写作这部策划已久的交响曲。这年夏天,作曲家来到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中的一个葡萄园,在一间农舍中开始了创作。宁静的田园几乎与世隔绝,就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一部大作悄然问世。《第三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

贝多芬最细致讲述及人物分析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交响乐之王。一生共写有九部交响曲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而这些交响曲的艺术形式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而这四个词也与他的人生紧密相连。它们是命运:《第二、五、七、八交响曲》,表现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力量;革命:《第一、三、九交响曲》,宣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爱情:《第四交响曲》,是他爱情写照;大自然:《第六交响曲》,体现他对大自然的至深情感。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九交响曲《合唱》。此外,他一生还涉猎很多其他音乐形式,共创作有9首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科隆波恩,祖父是当地为宫廷演奏的乐队队长。而他父亲为男高音,键盘和小提琴的才华也较出众,担任宫廷的乐师负责教授贵族子弟声乐与小提琴,但长得并不好看,脸上有疤,发辨稀疏,眼神严肃,所以贝多芬长相丑陋,与他父亲有一定关系。 他父亲在贝多芬小的时候,就想把他当作自己的摇钱树,便在音乐方面严格要求贝多芬。每天让他在小板凳上弹键盘,拉小提琴,父亲在一旁监督,当他拉错音时,出口就骂,抬手便打。6岁时便安排他登台演奏,并开始学习理论、声乐、作曲。11岁之后再也没上过

学。贝多芬天资聪慧并不懈努力,11岁之后已小有名气,13岁作为弦乐团的键盘手参加演出,14岁开始得到薪水,15岁独立教学生养家,而此时父亲因酗酒也辞去工作。母亲又多病,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独自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在此期间他也曾来到维也纳游学,并展现了不平凡的音乐才华,当时两大著名音乐家都对他的未来给予了肯定:莫扎特就曾说,“注意他,有一天整个世界都会谈论他”。海顿也预言,“贝多芬迟早会在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他17岁时,家中出现了变故,母亲离世。贝多芬的母亲外貌美丽,说话得体,虽是女仆的身份,却十分受人欢迎。贝多芬非常喜爱母亲,但40岁时因肺病去世,对当时的贝多芬影响很大。他因此也短暂地离开奥地利。 1792年大革命波及到德国,在海顿的鼓励和帮助下又投身到维也纳,并凭借音乐才华迅速站稳脚跟,但随之而来是命运对他无情的捉弄,1796年后开始出现耳聋症状,并不断加重,不断折磨他的身心。做为一个音乐家来说听不见声音必定是无比痛苦的,以至于后来上台指挥听不到乐队演奏被赶下台,承受了无比的痛苦,而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还创作了如此多著名乐曲(他的经典作品几乎都是在他耳聋后创作的)非常令人尊敬。后来在1823年,他指挥演奏了自己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演奏完毕,观众全部都起来欢呼、鼓掌,而背对观众的贝多芬完全听不到。最后一位独唱演员将贝多芬转向观众,当他看到听众的反应后,感动的痛哭流涕,因为只有他明白,他把痛苦留给了自己,把欢乐送给了大家。用他自己的话

贝多芬音乐赏析(音乐鉴赏)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109811 姓名:苏毅杰 学号:105090840054 指导老师:王侃

贝多芬音乐赏析 【内容摘要】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关键词】贝多芬音乐作曲艺术创造命运交响曲 【正文】 贝多芬代表作《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 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十一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出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这就是人士的动力。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2)。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2篇: 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

浅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录音

浅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不同时代的录音 杨煜 《英雄》简介: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我选取了三张不同时期的录音来进行了比较第一张是EMI的唱片: 碟名: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编号: CDM 763855 2 EMI 指挥:克伦佩勒 演出:英国爱乐乐团演奏 录音: 1955年录制 此张CD是由1955年录制的LP单声道的母带再版而成,依旧是单声道。此版虽说是半个世纪前的录音,仅仅只是单声道,但是乐队整体的层次感都还是有的。但是单声道毕竟是单声道乐队的层次感虽有但是对于乐队各声部的处理还是不到位。但是这个版本的音质在现在听来也是很好的。此版本由LP母盘再版而来,应该做过母带处理。不过总体上说这个版本在录音技术上的处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是无可挑剔,是个非常经典的版本。因为录音技术的较为落后,录制交响乐要在录音棚中进行,对于环境音,混响声的技术处理都不到位,演奏员不能以理想的演奏姿势和演奏状态来演奏。造成了这和以后版本录音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第二张是卡拉扬指挥录音最经典的一版第三交响曲: 牒名: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英文名称:Beethoven The Symphonies 版本:BPO.1963.DG.SACD 发行时间:2003年 演奏:Beethoven,Herbert von Karajan,BPO(柏林爱乐乐团) 出品:DG唱片公司 CD编号:DG 474 600-2 录音方式:ADD 盘片数:6 专辑介绍:这是2003年出版的卡拉扬指挥1963年录音SACD版,(SACD和CD机均可读)这个版本的录音应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典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录音版本,40多年以来,这套唱片几乎成为了欣赏贝多芬9首交响曲的基准。无论就其纪念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卡拉杨为我们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的聆听标准。 在录制这个版本的时候,立体声录音技术的相对成熟。录音以可以再音乐厅中进行,对于整体音响效果的整体反应是非常好的,传声器可以良好的记录出乐队声部的层次,乐队演奏乐曲的饱满度,音乐厅中的混响效果。演奏员可以按照正常的座位,很好的演奏,指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乐曲指挥之中。这些是录音技术的成功。在相对成熟的录音技术的保证下,卡拉扬倾情的指挥,造就了这个版本的录音的经典。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创作,却将贝多芬推入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本文将从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结构,以及演奏所传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结构赏析 前言 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伯恩,同时,也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因此,他父亲也很希望他走上音乐的道路,甚至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贝多芬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迫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公开表演。父亲为了实现他对儿子的期望,聘请管风琴师 C.G.内费做指导,贝多芬也因此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认识到了德国的民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贝多芬的一生,可谓是饱受痛苦,甚至可以说,怎一个“悲”字了得。四岁时开始,就受到父亲魔鬼式的训练,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1787年在维也纳,遇到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偶像,莫扎特。他在大键琴上演奏了一会后,向偶像莫扎特要了个主旋律进行即兴演奏,这次的演奏很成功,莫扎特也听得兴致勃勃,并当场对其他地音乐对这个新人大加赞赏:“这个年轻人有一天会在世界哈桑留下英名。”后来,也应了莫扎他所言,贝多芬很快就成名了。本以为是先苦后甜,在童年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贝多芬应该享受下一丝甜意,可是悲剧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在贝多芬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却在慢慢的变聋。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耳朵的音乐家,就像离开水的鱼。谁会去听他的作品,但是贝多芬没有像命运屈服,在自己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正如他这首曲子表达的意思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本文将着重分析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及演奏。 一、创作背景 1804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完成,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长期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贝多芬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带着他们的影子,《第三交响曲》的创作,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摆脱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实现了一大飞跃。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这部作品脱稿时,贝多芬就已经开始构思创作第五交响乐,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 1804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同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那时,他已经写好了“海利根遗书”1,命运似乎非要和贝多芬开玩笑,在他身上,似乎 1 1802年10月6日写给他亲爱的兄弟卡尔和约翰·贝多芬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1814年的贝多芬于,由Louis-RenéLétronne所画。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带Op编号的作品有138部。至于带有WoO.标签的作品则有205部,表示该作品是“Werke ohne Opus-Nummer”(不带Op编号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发表了,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个Op号[62]。而比较少见的是带“Hess”编号的作品,共14卷,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黑斯(Willy Hess)为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补充[63]。 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等。其32首编号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被汉斯·冯·彪罗尊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64]。他早期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很大,如第一交响曲。而在早期钢琴奏鸣曲,如《悲怆》中,其和声特点、八度的频繁以及丰富厚实的织体,体现了穆齐奥·克莱门蒂和杨·杜赛克对贝多芬的影响[65]。到了中后期,作品越发表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贝多芬甚至借音乐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贝多芬可以说继承了德奥作曲家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精髓,将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极限。当时巴赫的音乐还有待人们的发掘。但贝多芬的老师内弗在教学中已经让贝多芬感受到这位“欧洲音乐之父”的过人之处,贝多芬曾说过:“他不是小溪(Bach),而是大海。” 1855年,W·德兰兹提出了对贝多芬创作时期的著名三分法。虽然这一划分不断遭受批评,说其中有过分绝对化和不够确切的现象,但是它却非常有助于人们体会贝多芬创作风格的发展。第一阶段是1804/05年前,是早期阶段。这期间,贝多芬非常明显的显示出他对古典主义传统的依赖。1805到1814年则是旺盛的中期。贝多芬大部分有名的作品都诞生于此时期。经过低谷之后,1819年的贝多芬显示出晚期的创作特征,自省而神秘,作品规模进一步被扩大。 [编辑] 交响曲 贝多芬的交响曲大大扩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他的交响曲,除了《第六交响曲》分为五乐章,其余的八部都是四乐章,基本遵照海顿、莫扎特确立的交响曲结构,即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和第四乐章急板或快板写成的(但在《第九交响曲》中慢板与谐谑曲交换了位置)。 而在第三交响曲开始,形式和内容开始统一,一个分明的线索主题或思想贯穿整部交响曲,这在第五和第九交响曲里特别鲜明,而这,是贝多芬之前的的作曲家没有做到的。这样的结果是,贝多芬的交响曲有更多的现实表现力和情感刻画。听众不再是单一地去享受美丽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家的意图和动机。这大大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可以说,这也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他赋予了交响曲“神”,使之形神兼备。第六交响曲用标题对内容进行描述和在第九交响曲里面加入了人声,都是一大创举,后世纷纷效仿。 有人认为,贝多芬的交响曲有“奇数”和“偶数”之分,奇数的交响曲是革命性的,节奏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