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四文言文练习

必修四文言文练习

必修四文言文练习
必修四文言文练习

必修四文言文练习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后十余辈.(人)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法令亡常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信义安所见乎

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F.与旃毛并咽之

G.空自苦亡人之地

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 B.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 C.武等实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皆为陛下所成就

..以归汉

..行也 D.何面目

..高 C.我丈人

.. B.且陛下春秋

5、下列句子,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6、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以状语.武

B.得夜.见汉使

C.天雨.雪,武卧啮雪

D.杖.汉节牧羊

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通使相窥.观②朝服衣冠,窥.镜

B.①置币遗.单于②小学而大遗.

C.①凡.随武还者九人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年

D.①恐汉袭之,乃.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9、下列句子,属于使动用法的两项的是:()

A.大臣亡罪夷灭

..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者数十家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E.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11、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相同的一组:()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⑤士亦以此不附焉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12、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氏求救于齐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望长安于日下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⑥而耻学于师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1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

16、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

..无际

..,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

18、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20、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2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B.顾吾念之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

2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请允许我们

C.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死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毕礼而归.之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臣愿奉璧往使

C.从径道亡

D.可予不

26、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徒见欺

D.大王来何操

选作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30题。

万贞文先生传

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

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惟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27、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农人告余以.春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3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姓名:班级:得分:

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29: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您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她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就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您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与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就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她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与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她归服;使她来了之后,就要使她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她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就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就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就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

译文: 译文: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译文: 译文: 武曰:“ 译文: “ ” 译文: 译文: 译文: 课外文言文训练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

人教必修四文言文试题复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撰写 B .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①十年乃成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 .①于是皆服其妙 ②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 .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 .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4.翻译画线句子。 (1)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一)基础知识运用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属.文(zh ǔ) 典宪.(xi àn) 连辟.(b ì) B .逾. 侈(y ú) 邓骘.(zh ì) 不徙.(x ǐ) C .都.柱(d ū) 合契.(q ì) 陇.西(l ǒn ɡ) D .骸.骨(h ài) 肃.然(s ù) 收禽.(q ín)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一项是( ) A .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 .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 .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 .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 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 .员.径八尺 C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D .形似酒尊.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虽才高于. 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 ? 以. 精铜铸成验之以. 事 C.?? ? 公车特征. 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 ? 因. 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 此觉知 9.从句式结构看,不. 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 .果地震陇西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文雅,不俗 B .其牙机.. 巧制 牙机:枢纽和机件 C .施关发. 机 发:拨动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再.迁为太史令 B .言甚详明.. C .覆盖周密..无际 D .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 12.下列语句属于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B 、相如奉璧奏. 秦王: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 C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D 、引. 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14、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蔺相如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②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乃请秦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方上璧 ④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15.下列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辩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必修四文言文测试题含答案

练习12、必修四文言文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虎兕.(sì)木椟.(dú)苑囿.(yòu)相.夫子(xiànɡ) B.狗彘.(zì) 孝悌.(tì) 饿莩.(piǎo) 庠.序(xiánɡ) C.迁谪.(zhé) 惘.然(wǎnɡ) 谙.熟(ān) 雕阑玉砌.(qì) D.玉簪.(zān) 叨.扰(tāo) 干涸.(hé) 针砭.时弊(biā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为之辞.(托辞) 河内凶.(荒年)不可胜.食(尽) 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B.浩气四塞.(充满) 直.可惊天地(简直) 贼氛方炽.(旺盛) 危.乎高哉(高) C.尚.能饭否(还) 低眉信.手(自信) 不堪.回首(忍心) 此去经年 ..(年复一年) D.这次第 ..(情形,光景) 序属.三秋(属于,是) 金铁 ..皆鸣(武器) 烟霏.云敛(很盛的样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犊车,从吏卒 C.赢得仓皇北顾.大行不顾.细谨 D.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陈利就列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春生秋实.

C.欧阳子方夜.读书D.填然鼓.之 6.对于下列句子中“胜”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驴不胜怒,蹄之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十旬休假,胜友如云④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无乃尔是过与 D.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去朝来颜色 ..故 B.老大 ..嫁作商人妇 C.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D.腾蛟起凤,孟学士 ..之词宗 9.选出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 A.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旺盛) B.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C.邻国之民不加.少(增加) D.然而 ..不王者(这样却)11.下列各项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常以身翼.蔽沛公 12.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明白)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敬重兄长)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必修4文言文单元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 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10.秦王不怿() 二、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谢() 2.从径道亡() 3.间至赵矣() 4.臣请就汤镬() 5.左右皆靡() 6.为赵王寿() 7.秦王竟酒() 8.位在廉颇之右() 9.一介之使() 10.徒以口舌为劳()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含义和用法。 于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归璧于赵() 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6.苛政猛于虎也()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6.何陋之有() 对 1.何以知之?对曰() 2.对镜贴花黄()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诸将请所之()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3.军书十二卷() 许 1.宁许以负秦曲()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时人莫之许也() 4.曳屋许许声() 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设 1.乃设九宾礼于廷()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奏 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顾 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计 1.计未定() 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六、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 1.秦璧西入秦() 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6.怒发上冲冠()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使动,使……破)之,取阳晋,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为上卿,以(凭借)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送给)赵王书,愿以(介词,用、拿)十五城请易(交换)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地)见(被)欺;欲勿予,即患(担心)秦兵之(主谓之间,取独)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后,寻求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凭什么)知之?”对曰:“臣尝(曾经)有罪,窃计欲亡(逃跑)走(奔向,趋向)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凭借)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宠幸)于(被)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是)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形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侥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幸好)赦臣。臣窃以为(认为)其(代词,这)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怎么办)?”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表假设,如果)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比较,权衡)之(代词,这)二策,宁(宁可,宁愿)许以负(使动,使…背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一定,实在)无人,臣愿奉(双手捧着)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使动,使……完整)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名作状,向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进献,呈献)秦王。秦王大喜,传以(连词,来)示(给……看)美人及左右,左右(侍从)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于是)前(名作动,走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于)王。”王授璧。相如因(趁机)持璧却(使动,使……退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全)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倚仗)其强,以(介词,拿,用)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尚且)不相欺,况(何况)大国乎?且以(因为)一璧之故逆(违背,触犯)强秦之欢(欢心),不可。于是赵王乃(于是,就)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尊重)大国之威以修(整饬)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一般的宫殿),礼节甚(很,十分)倨(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使动,使……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使动,使……破)璧,乃辞谢(婉言道歉),固(坚决)请,召有司案(通“按”审察,察看)图,指从此以往(从这里起到那里止)十五都予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

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 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 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 指给大王看。”秦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 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 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必修4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武传》《衡传》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传》 (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 (12)“已”已经 (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必修4 课内文言文 挖 空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 4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使动,使??破)之,取阳晋,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为上卿,以(凭借)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送给)赵王书,愿以(介词,用、拿)十五城请易(交换)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地)见(被)欺;欲勿予,即患(担心)秦兵之(主谓之间,取独)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后,寻求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凭什么)知之?”对曰:“臣尝(曾经)有罪,窃计欲亡(逃跑)走(奔向,趋向)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凭借)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宠幸)于(被)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是)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形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侥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幸好)赦臣。臣窃以为(认为)其(代词,这)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怎么办)?”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表假设,如果)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比较,权衡)之(代词,这)二策,宁(宁可,宁愿)许以负(使动,使?背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一定,实在)无人,臣愿奉(双手捧着)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使动,使??完整)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名作状,向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进献,呈献)秦王。秦王大喜,传以(连词,来)示(给??看)美人及左右,左右(侍从)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于是)前(名作动,走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于)王。”王授璧。相如因(趁机)持璧却(使动,使??退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全)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倚仗)其强,以(介词,拿,用)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尚且)不相欺,况(何况)大国乎?且以(因为)一璧之故逆(违背,触犯)强秦之欢(欢心),不可。于是赵王乃(于是,就)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尊重)大国之威以修(整饬)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一般的宫殿),礼节甚(很,十分)倨(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使动,使??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完整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景翳翳以将入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③或命.巾车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④乐乎天命.复奚疑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二、通假字: 乃瞻衡宇() 景翳翳以将入() 三、词类活用: 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倚南窗以寄傲 ④审容膝之易安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乐琴书以消忧 ⑦或棹孤舟 ⑧善万物之得时 四、一词多义: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恨晨光之熹微()

四方之事()奚: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引壶觞以自酌() 抚孤松而盘桓()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教化从来有源委() 委命下吏() 五、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今义: (5)幼稚盈室 古义: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今义: (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今义: 六、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2)复驾言兮焉求()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5)将有事于西畴() (6)农人告余以春及() (7)乐夫天命复奚疑() (8)寓形宇内复几时() (9)稚子候门() (10)遂见用于小邑() (11)既自以心为形役()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辅佐,v.)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n. v.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n. v.,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n. v.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adj. v.重视 衣帛食肉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王,n. v.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n. v.,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蟹六跪而二螯古:腿,蟹脚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