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文军)

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文军)

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文军)
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文军)

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

文 军

内容提要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与批评主义三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而且,从整个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学实质上一直是处于这三种不同传统的张力之中。尽管这一局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学今天的分裂,但它也因此给社会学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样式与形态。

关键词 实证主义社会学 人文主义社会学 批评主义社会学 张力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上,从一开始就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①一种是以孔德(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5036149.html,te)、斯宾塞(H.Spencer)等社会学创始者为代表,并经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涂尔干(E.Durkheim)发展后日趋成熟,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遵循着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社会学这门学科只有在认识到把社会事实当作实在的物来研究时才能诞生。”②因此,在方法论取向上,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并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且在很长时期里成为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另一种是以韦伯(M.Weber)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③因此,韦伯将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动做出解释性理解,并由此形成了人文的、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且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与抨击。

第三种则是由马克思(K.Marx)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认为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强调社会学理论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强调理论和理论家在改造、变革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那种旨在维护、修补现存社会结构的单纯解释性的“科学”研究和把现代工业社会的既定现实当作合法的做法。主张以辩证的“总体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即将社会现象置于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中,从它们在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当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来确定它们的性质、意义,来考察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学研究中这三种传统的并存代表了研究社会的三种不同取向,即实证主义研究取向、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和批判主义研究取向(见表一)。而且,从整个社会学

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轨迹就像一条正弦曲线,④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上述三种取向的社会学研究交替出现,轮流占据上峰的历史的、逻辑的发展过程。随着三种取向的社会学研究的交错发展,一定时期后又总要出现一种对各种取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的社会学研究。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社会学研究发展的一个周期。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迄今为止,实证主义取向的和非实证主义取向(包括批判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研究至少出现了三次高峰和三次明显的理论综合。⑤直到现在,这三大研究传统仍然处在交织发展的过程中,而且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与特征。

表一 三种不同社会学研究传统之比较⑥

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人文主义研究传统 批判主义研究传统

本体论 朴素的现实主义,即认为现

实是“真实的”,而且是可

以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的。

相对主义,即认为现实

具有地方性、情景性的

特点,是具体地被建构、

阐释出来的。

历史现实主义,即认为

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

政治、文化、经济、种

族和性别等价值观念塑

造而成的,是在时间中

结晶而成的。

认识论 二元论的、客观主义的认识

论,强调研究结果是真实、

可信的。

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

认为其研究结果是被创

造出来的。

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

认为其研究结果是受到

价值观念的过滤。

方法论 实验的、操作性的方法论,

强调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

主要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

理解的、人文的、阐释

的、辩证的方法论。

对话的、辩证的、批判

的方法论。

从研究特征来看,实证主义社会学对“科学建构”的强调依赖于把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理论构造的模式,认为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对现象的因果性做出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由于对自然科学这种因果性、精密性和普遍性的极端追求,许多社会学研究就一直是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的,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并在研究方法上尽量使研究的程序与结果合乎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replicability)”和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⑦相反,人文或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导致人们行动的内在意义,它强调人类行为中那种使人类能唯一进入创造性领域的性质,认为人们应该从日常的、平凡的事物出发,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还原于自然规律的水平。⑧因为在他们看来,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understanding)”而非“说明(explanation)”。而批判主义社会学传统强调社会学研究的“批判”和“解放”功能,认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标准不是证实,也不是证伪,而是消除参与者无知和误解的能力,主张对一切现实应持有批判性,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知识的反思性发展,以引导社会秩序的建立。

这三种研究取向的争论从社会学诞生之初就存在了,并且始终贯穿了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整个历程。而且,从总体上来看,实证主义研究取向较为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使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研究结果进行严谨的验证,而人文主义与批判主义研究取向则更加重视反省自己(行动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主义注重用研究结果来扩展知识,讲究知识生成的“科学性”和知识推广的“普遍性”。批判主义则主张将研究结果用来唤醒人们,认为社会科学知识的本质在于“批判”,目的在于改造社会中的不公平。而人文主义则着眼于当下的构成性理解,强调对社会行为本身的“理解”与“诠释”,并通过这种“诠释”来生成新的社会现实。

其实,社会学研究传统的这种分裂与对立,实际上反映着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方法论状况的这三种主要倾向之间的对立,但从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它似乎并没有妨碍社会科学的发展,反而从某种意义上给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的可能。这是因为就每一单独的社会科学学科而言,它实际上已经在上述三种倾向中做出了符合自己学科根本性质的方法论选择,并力求在学科内部保持方法论立场上的基本一致(如经济学就普遍仿效了自然科学的特征,而人类学却选择了具有浓厚人文主义传统的取向)。唯独社会学这一后发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与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特征,又富有人文学科韵味,也由于其学术抱负一直是试图以统一的方式来刻画整个人类社会体系的状况,所以,不得不单独面对在基本方法论立场上分裂与对立所造成的困境。因此,社会学研究实质上是处于三种不同传统的张力之中。一方面,它注重对研究现象作实证的、经验主义的考察与分析,强调的是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传统,注重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它又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性理解(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强调的是人文主义、阐释主义的传统,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和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⑨而与此同时,它又意识到了任何研究都要受到一定政治、文化、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影响,注意研究中的权力关系以及研究对知识建构和社会改革的重要作用,因此,它同时又具有一种后现代式的社会批判意识,强调一种强烈的价值介入。⑩毫无疑问,社会学研究取向上的这一长期存在的分裂与对立的紧张局面业已造成了社会学领域内在“实质性”理论建构、具体的研究程序乃至学术共同体从业人员中潜在的或明显的分裂。尤其在当代,这一局面又与社会学理论知识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论题纠缠在一起,形成了更为错综复杂的情势。11然而,尽管如此,这种局面也并没有妨碍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正如布迪厄(P.Bourdieu)所说,社会学的危机可理解为正统社会学的危机,而所谓多元化的“异端学说”的增加,反倒意味着学科的进步。

实际上,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这种分裂与对立主要源于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长期对立,而这种对立更深层次的原因恰在于现代性内在的矛盾性以及现代性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的张力。作为现代性和实证主义哲学产物的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危机,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滥用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恶化不仅造成了人文精神的异化,也造成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异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科学的批判是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相一致的,如继承批判主义传统的法兰克福

学派对科学的批判就是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数落结合在一起的,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使个体完全丧失了自由与创造性,人成了没有灵魂、无法自我支配的工艺装置,现代化的工业整个控制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了所谓的“工业文化”,使人成为处于异化状态的、没有思想、麻木不仁的“单向度的人”,整个社会也变成了没有反面思想的“单向度社会”。12

但是,又必须指出的是,这三种社会学研究传统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解释与研究不同现象时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且相互之间也并不是没有丝毫共同点的,它们也有表现出一致的地方,如都注重在自然情景而不是人为的实验情景下进行研究,都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而不是对其中的一些孤立变量进行调查。当然,这种研究上的共同点也是十分有限的,其分歧依然十分明显,这实际上由于它们共同源于对自然科学方法的误解(如认为自然科学本身存在着一种抽象的、普适的方法),都没有对自然科学模式的优势提出质疑,因此,都将描述与解释、说明与理解对立起来。从思维源泉上来看,它们仍然都停留在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之中,采取的均是主观(体)同客观(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忽略了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交往关系和运行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单一主体性、单一实践关系等缺陷(所幸的是,随着后现代思想的兴起,这种局面有所改变)。所不同的是孔德等实证主义社会学者抓住的是二元思维方式中客观性一端,故强调的是实证的一面;韦伯等人文主义社会学者抓住的是二元思维方式中主观性一端,故强调的是理解的一面;而批判主义社会学者在本体论上采取的是“客观主义”的立场,在认识论上却是“主观主义”的,他们一方面承认“真实”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又认为所谓的“真实”只能被历史地认识,从而表现出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性。13他们谁都没有真正超越主观同客观的二元对立。他们之间的分歧,在哲学上无非是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内部的分歧。尽管自韦伯、马克思和涂尔干以后,许多社会学家也看到了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这种内在的分裂与对立,并试图从各种不同角度来弥补三种研究取向的不足。例如,帕森斯(T.Parsons)就曾试图从结构功能主义立场来融合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社会学思想,他在早期社会学著作对行动和秩序的分析中,就包含着对韦伯和涂尔干等不同思想传统试图进行综合的努力。然而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从双方借鉴一些为他所用的观点,而并未在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做出深入的思考,随着其理论分析的不断深入,其最终继承的理论观点仍然是以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为主,并把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到了极其深远的地步。14

其实,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分裂与对立必然会在社会学理论上有所反映,虽然,理论与方法的多元化并不一定会妨碍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但同时理论上的长期分离与不一致无论如何也会有碍于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整体面貌的出现。长期以来,以实证主义研究取向为主要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一直占据着社会学的主流地位,其所采取的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性描述和对社会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探寻被视为社会研究的主要目标。这种理论所推崇的研究模式将研究对象当作可操作的物,而不是当作有主体意识的人来研究。研究者将自己的目的和意愿强加给被研究者身上,这是一种

“形同强奸的研究”。它虽然力主追求所谓的客观性,让研究者“不带任何偏见”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和证据,但是正是由于观察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得观察者的价值偏好掩盖了对象所处的真实情况,使研究结果成为研究者的主观构造。15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这种立场事实上反映了西方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情感、事实与价值、文化与自然、公共与私人等相互分离的二元论特征。

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便遭到了人们的纷纷批评,尤其是诠释学(hermeneutics)、现象学、后经验主义、后结构主义、后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非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一向居于社会学核心地位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进行了猛烈抨击,这首先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批判:一是发生于美国,由奎因(W.V.O.Quine)的科学哲学及语言学引发,经库恩(T.Kuhn)在科学哲学上进一步发展而创造出的一套与实证主义研究完全不同的后经验主义(post-empiricism)理论。二是出现在欧洲,孕育于欧洲大陆的批判理论和诠释学。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特点就是强调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时,必须要有强烈的价值介入。16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典范地位由此开始受到质疑,此后,各种后现代的思潮更是风云叠起,极大地冲击了实证主义研究,并因此形成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完全不同的研究立场。然而,各种非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严重的不可通约性,它们各执一词,难以在解释共同的社会现象上达成共识,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无序态势日益严重,社会学研究由此也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之中(必须指出的是,造成社会学这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存在着这三种不同的研究传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实际上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整个社会学研究的状况就是这样一直处在一种张力之中,时而相互融合,时而彼此排斥,但不管怎样,却共同地促进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繁荣和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社会学研究成为今天人们所熟悉的多元化样式与面相。17试想,如果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是沿着一条线索发展下来的,那还能称之为社会学吗?

注释:

?本文系作者本人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新进展——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及趋势”(03CSH002)系列成果之一。

①也有学者直接将马克思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传统看作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因为就马克思本人而言,其对社会的基本观点仍然是以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为主。马克思认为对社会的研究之所以可以成为“科学”,是因为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因果决定性,它们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并且可由普遍规律来说明。

② [法]涂尔干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③ [德]马克斯·韦伯著:《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台北:远流图书公司,1993年版,第19页。

④侯均生:《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研究》,北京:《社会学研究》,1999

年第4期。

⑤相关这方面的详细分析请参阅拙作《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基本原则论略》,

南宁:《学术论坛》,2002年第6期。

⑥该表的绘制主要是根据Guba,E.G.& Lincoln,Y.S.(1994)“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K. Denzin & Y.S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Sage,p.109上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

⑦阮新邦等著:《批判诠释论与社会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⑧参见玛格丽特·波洛玛著:《当代社会学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⑨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社会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⑩ Emerson,F.(1983)Contemporary Field Research: A Collection of Readings, Prospect Heights, Illinois: Waveland Press,pp.1-2.

11覃方明:《社会学方法论新探》,北京:《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12 [德]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3 Smith,J.K.(1990)Alternative Research Paradigms and Problem of Criteria, In

E.G.Guba (ed.) The Paradigm Dialogue, Newbury Park: Sage.

14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曾一度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同义词,但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遭到了大量否定性批判。而到了80年代初,西方又开始出现了重新评价帕森斯理论的动向,并对其理论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建设性分析。例如,亚历山大(J.Alexander)就认为帕森斯从社会行动理论到社会系统理论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他立意把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人文主义社会学两大传统的思想综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概念框架,成为社会学中的一般理论(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无疑为社会学理论克服当前的混乱局面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5吴小英著:《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6-187页。

16所不同的是,后经验主义仍然认为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模式来进行社会研究,因此,其价值介入是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理论或价值介入(这导源于其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本质性差异的认同),而相对而言,批判理论与诠释学在反实证主义理论与方法上要坚决和彻底的多。

17 文军著:《承传与创新:现代性、全球化与社会学理论的变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原文发表在《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2008-01-06 22:15:47| 分类:社会调查理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骆玲发布时间:2007-12-31 信息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摘要: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方法论"二元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学科的思辨性与学科的实证性对立统一的特征.在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或曰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或曰解释学的方法论及其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则是各有千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在不同的社会学大师们手中,二者交替地充当着重要的研究导向.我们应该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这两大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传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研究对象,新的眼光有助于新的发现. 关键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种类繁多,基于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截然不同的假设,大致可分为形成于19世纪英、法、美等国的实证主义或曰科学主义(统一科学论)的方法论和形成于19世纪德国并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人文主义或曰解释学(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它们构成了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二元结构”中两个“极端”之间的对立统一及互补关系。 一、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代表人物。法国学者孔德是“社会(物理)学”术语和实证社会学的创立者,而同为法国学者的杜尔凯姆所著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和《自杀论》则被公认为酣畅淋漓地表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经典著作。 孔德相信“物理学或化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物质世界,同样,社会

学也应该采用类似手段研究社会”。杜尔凯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和研究,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实,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都应该被看作事物,同样也可以被直接地加以观察和客观地加以测量,正如物质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同样,人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即人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事实的外界强制作用的反应。假如对人和社会的性质采取这样的看法,那么社会事实也就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了。继杜尔凯姆《自杀论》一书开创了西方社会学经验研究之先河外,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亦倡导经验社会学并对人口与犯罪、工业化等社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崛起的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十分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关于城市社会的经验研究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社会学界形成了一种风气,即特别强调数量化、模型化的分析方式,相继有布劳、邓肯、霍曼斯、科林斯、西蒙、兰德等学者采用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系列的社会学实证研究。可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2.理论基础。实证主义理论“起源于经验主义哲学,是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在对客体的认识方式上,承认在人的外部存在着一个真实世界,它独立于并外在于人类的感官和意识,通过科学方法人类可以直接地认识这一真实世界。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前提是:“研究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其内在固定的、可以重复发生的规律;事物的量化维度可以用来考察事物的本质。因此,量的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该方法论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物质,都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和自然界的变化都受着同样原则的支配。人的行为是由社会事实决定的。人类行为、社会变化与自然物质变化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并能够被客观地计量,因而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和研究程序也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建立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社会学完全可以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一、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密切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其他的优良传统 重视学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立足中国实情,锐意改革进取的务实态度。 三、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偿; 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 不调戏妇女; 不虐待俘虏。 六、值得参考的还有焦裕禄的《干部十不准》,可以算作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惯例吧! 1、不准用国家的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 2、不准参加或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 3、不准赌赙; 4、不准用粮食做酒做糖,挥霍浪费; 5、不准拿生产队现有的粮款或向社员派粮派款,唱戏、演电影办集体和其他娱乐活动,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一律不准向社会摊派;

6、业余剧团只能在本乡本队演出,不准到外地营业演出,更不准借春节演出为名大买服装道具,大肆铺张浪费; 7、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勤俭过年,一律不得请客送礼,一律不准拿国家物资,到生产队提取国家统购统派物资,一律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一律不准送戏票,十排以前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或几个机关经常包完,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 8、坚决反对利用职权贪污盗窃国家的或生产队的物资,坚决禁止利用封建迷信欺骗和剥削社员的破坏活加; 9、积极搞好集体的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反对弃农经商,反对投机倒把;10、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_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一、“家风家训”释义 1.什么是家风? (1)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古代的家风:五常八德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3)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二、案例分享 (一)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把家庭教育提到“国事”“天下事”的高度,家庭教育成为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 1、古人正面例子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 -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

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诀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徐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 -名抗金名将。 2、身边的例子 对于我们普通人,能够树立什么样的家风?怎样树立家风?有的父母自以为现在还能罩得住,就溺爱娇纵孩子。岂不知溺子如杀子的道理,若是培养出个惹祸败家的孩子,晚年能指望他孝养吗?不给父母弄出个晚景凄凉就是幸运了。(一)家访见闻一:隔代教育好模式,家庭和谐有保障: 小互动:1、猜一猜,《西游记》中人物 孩子---唐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沙僧 2、爱自己家的宝贝吗?表达爱的方式?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怎么处理?…… 案例分享: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我们的祖辈养育了自己的儿女,又要替儿女养育孩子,但是祖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讨好”的事例俯拾

试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浅析论文

试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浅析论文论文关键词:传统家训学前儿童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极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而传统家训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流传下来的家庭教育文献。时代发展了,技术进步了,当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再去看待这 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疑是对学前儿童教育又一次的精神洗礼。 论文正文: 试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一、概述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形式,是我国古代家庭、家族长辈为教育子孙而专 门撰写的文献。家训这种教育形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献的种类和文体格式非常丰富。所谓学前儿童教育,是指儿童在未入小学读书以前,促使儿童知识、智力、体质、品德诸 方面尽早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我国传统的家训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如:胎期教育、品德教育、认知教育、技能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流传至今,为我们的学 前儿童教育提供了范本,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一胎教思想 1.重视胎教理念 传统的的胎教理论和实践都很丰富,相传周文王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是他的母亲太任 成功胎教的结果;其孙成王的胎教也是非常讲究;后来的亚圣孟子的母亲也继承了传统的胎 教理念。他们强调的主要是孕妇所生活的外界环境因素,如: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事 实证明这种理念对胎儿的正常成长有着显著的作用。 2.重视胎教方法 传统的家训文化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胎教的必要性,也提出了很多胎教的方法。西汉 贾谊在《新书》中专设“胎教”一章,提出妇女怀胎后要“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刘向也在《列女传》中提到胎儿能够通过母体感应外界,因 此孕妇应尽量避免给胎儿不良的刺激,要保持身心愉悦;最先在家训中系统阐述胎教理念 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将“教子篇”作为首篇,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应为孕妇提供 良好的人文环境,摒弃了先前胎教中极端的讲究,方法更加切合实际。 二品德教育思想 1.重视家庭关系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加减法”及其运用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加减法”及其运用 论文摘要: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渊源,受中国哲学思想思维模式的影响。“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的这一诗句可以说是中国画“空白加减法”很好的写照。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中“空”所蕴含的哲学观、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抽象运用等级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空间及其运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绘画,空白,加减,运用 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空白”运用深层积淀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的,也就必然重视作品中“意象空白”的美学意义,因为中国艺术的存在形式是以这种“自知加减”的思维方式来决定的,其中进一步领悟到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审美意义。它总是会继承过去的优秀部分,而加入时代进步的部分,在创作的程式中强调笔墨意识的同时,也把“空白”的审美价值放在了重要位置。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表现形式 1.疏可走马 在绘画中疏密关系的表达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符合客观情理的疏密变化,根据现实中景物的不同而构造的疏密情况,通常我们在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中便能察觉,另一类是经过缜密的艺术构思,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将画面中的繁密或疏简布置于作品全局,使画面达到繁不嫌塞,疏不嫌空,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艺术高度。疏密与繁简互有异同,相辅相成。 传统水墨画特别强调用笔用墨的疏密关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便是对这一关系的总体概括,中国传统绘画的疏密关系是靠空白来完成的,“空白加减法”的运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整幅作品的节奏感。“加法”不一定密,“减法”不一定疏。上部密下部疏,但是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加中有减,减中有加。这就是布局中所谓的繁简和疏密相间,繁密的布局中,可山峦重叠,简疏的画中疏树横坡,就如王蒙与倪云林的画,一密一疏间,各有其趣,何其乐哉。 2.计白当黑 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历代画家们正是在这一传统哲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空白的规律,有时候“减法”也可以当做“加法”来运用自如。画家们提出“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等法则,使中国画的创作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清人汤贻汾深有感触地说,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王昱在《东庄论画》中也这样讲:“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1]戴照似乎说得更为贴近国画创作实际。在他们看来,传统绘画中最突出的地方,不在实处,而在无笔无墨的空白处。笔墨不着的空白处,为何却成了一幅画最紧要之处?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中道出了个中原委:“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之龙脉矣。”[2]有黑才有白,有了黑色的“加法”在画中的绝妙运用,“减法”才能在画中因此而妙了起来。画面中的空白并不是虚无他物,只是偶然的表现,其中贯彻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说:“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正是居于上述认识,历代国画家都很重视构图布白的问题。”[3]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谓是一幅减笔水墨图,运用大片空白,渲染了寒江雪霁的气氛。 3.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

中国学生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The Spider's Bite(中英对照)

The Spider’s Bite 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 a poisonous spider bit my right hand. I ran to my mom for help—but instead of taking me to a doctor, my mom set my hand on fire.After wrapping my hand with several layers of cotton, then soaking it in wine, she put a chopstick into my mouth,and ignited the cotton.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一只有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我去找母亲帮忙,但是她没有找医生,却把我的手放在火上面。她用酒浸过的棉纱绕着我的手缠了好几层之后,在我的嘴里放了一根筷子,然后点燃了棉纱。 【语言点解析】 Poisonous表示有毒的;恶毒的;讨厌的。例句:A lot of poisonous waste water comes from that chemical factory. 那个化工厂排出大量有毒的废水。 Heat quickly penetrated the cotton and began to roast my hand. The searing pain made me want to scream, but the chopstick prevented it. All I could do was watch my hand burn - one minute, then two minutes –until mom put out the fire. 棉纱上的温度很快上来了,我的手也开始发烫。这股灼痛让我想要大叫,不过我嘴里含着的筷子让我叫不出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我的手骨,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直到母亲熄灭火。 You see, the part of China I grew up in was a rural village, and at that time pre-industrial. When I was born, my village had no cars, no telephones, no electricity, not even running water. And we certainly didn’t have access to modern medical resources. 所以你看到,我是在中国的一个小山村里成长的,在那个时候,并不发达。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村没车、没电话、也没电,甚至都没有自来水!且理所当然地,我没有接触现代医疗资源的办法。 There was no doctor my mother could bring me to see about my spider bite.For those who study biology, you may have grasped the science behind my mom’s cure: heat deactivates proteins, and a spider’s venom is simply a form of protein. It’s cool how that folk remedy actually incorporates basic biochemistry, isn’t it? 当我被蜘蛛咬伤时,并没有医生可以来治疗我。对于学生物学的人来说,你也许能找到我母亲治愈背后所包含的科学原理:热量能够让蛋白质失活,而蜘蛛的毒液都是蛋白质组成的。将这个土方子和生物化学基础联系起来很神奇,不是吗? 【语言点解析】 Folk remedy表示偏方。例句:The active component, willow bark, was used as a folk remedy as long ago as the 5th century BC. 它来自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被用于民间配方的柳树皮,是这种树皮的一种有效成分。 But I am a PhD student in biochemistry at Harvard, I now know that better, less painful and less risky treatments existed. So I can’t help but ask myself, why I didn’t receive one at the time? 不过我现在是一个在哈佛学习生物化学的博士生,我现在知道了一个更好的、不那么痛、危险系数更小的治疗方法。所以,我忍不住问我自己,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不能接受更好的治疗吗?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涵探析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的进行家教最早的诫子书。《母训》,即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训诫儿子的记录。至于南北朝时代最有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和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清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更是影响深远。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启蒙读物更是汗牛充栋。研究、筛选、汲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劝勉读书。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关于教子劝学勉学的格言、传说故事、家书家训更是不可胜数,仅从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三字经》来看,其中就列举了数十个劝学、勤学、苦学、励学的故事来勉励孩子学习,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些故事,通过《三字经》琅琅上口的传颂,使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颜氏家训》中,专有一节“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

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不能隐也”。颜之推历仕四朝,始终靠自己的才学立足于乱世,他亲眼目睹了梁代士大夫子弟因不学无术造成可悲的局面,因此,深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积财千金,不如薄技在身”的思想和勤、精、博、虚、实的学习方法。历代家训中,都十分重视教育子弟读书做人。大多数家训都认为,教孩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寻上达之路,更主要是读书做人。《朱柏庐劝言》中说:“所谓人者,不但中举人、进士要读书,做好人尤要读书”;“子不读书,则不知义理,一传再传,童贵蠢蠢,有亲不知事,有身不知修,有子不知教。愚者安于固陋,慧者习为黯诈,循是以往,虽违禽兽不远,弗耻也。”不读书就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是古今不易之理。 修身立德。“德”指的是人的德性、德行,“崇德”就是人要尊崇德性,敬重德行,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纳入道德的规之中。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首位,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德”的容,如在谈到节俭时,有“俭以养德”、“俭,德之共也”的论述;在谈到谦恭时,有“恭为德首,慎为行基”(羊祜:《诫子书》)的论述;如窥人隐私,借物不还,与人争利等“皆无德之一端也”(吕祖谦:《辨志录》);在谈到人际关系时,认为“忍让为居家美德”(吴汝纶:《谕儿书》);在谈到人的生命时,认为“大德曰生”(曾子);为官从政者要“以一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英文对照)

比尔·盖茨和夫人梅琳达·盖茨在斯坦福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整个演讲以“乐观”为主线,强调了他们对科技的乐观态度,以及对世界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盖茨夫妇轮流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告诉学生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同身受那些处境不及自己的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全世界所有人类同胞都有一样的美好未来。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BILL GATES: Congratulations, class of 2014! 比尔·盖茨:2014届毕业生,祝贺你们顺利毕业 (Cheers).(欢呼) Melinda and I are excited to be here. It would be a thrill for anyone to be invited to speak at a Stanford commencement, but it's especially gratifying for us. Stanford is rapidly becoming the favorite university for members of our family, and it's long been a favorite university for Microsoft and our foundation. 我和梅琳达怀着激动的心情与你们欢聚在此共贺毕业。能受邀到斯坦福大学学位授予典礼上做演讲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对我们而言,这尤为荣幸。斯坦福大学正日渐成为我们家庭成员最喜爱的大学。而长久以来,斯坦福也是微软以及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最喜爱的一所大学。” Our formula has been to get the smartest, most creative people working on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t turns out that a disproportionate number of those people are at Stanford. (Cheers). 我们一直致力于让最聪颖有创造力的人攻克最为重要的问题。结果证明,一大部分这样的人才都来自于斯坦福校园。(欢呼) Right now, we have more than 30 foundation research projects underway here. When we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immune system to help cure the worst diseases, we work with Stanford. When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o that more low-income students get college degrees, we work with Stanford. This is where genius lives. 如今,我们在这里进行着30多个研究项目。当我们想要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研究来寻找治愈世界上最可怕疾病的方法,我们需要斯坦福。当我们需要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来帮助低收入学生上大学时,我们亦需要斯坦福。这便是人才的摇篮。 There's a flexibility of mind here, an openness to change, an eagerness for what's new. This is where people come to discover the future, and have fun doing it. 在这里,有着灵活的思维,对于改变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在这里,人们善于发现新事物,并乐享这份经历。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学方法论 一、方法 人人离不开方法,事事离不开方法。克罗德.贝尔纳就说过好方法的重要性,可见学习方法论很重要。方法论上的人物有维纳、海森堡、拉普拖斯、库恩等。其中有著名的库恩“范式”,表明的是提出一种假说,证明一种假说。 方法的构成要素是:1.主体与目的;2、主体要把握的客体;3、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媒体。 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论密切相关。方法并不等同于客观规律。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性或基本特征,简单归纳:1、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方法应该是可操作的,这样可以使人们能够有所遵循;2、明晰性,方法本身可以辨识;3、富有创造性或富有成果;4、可靠性;5、经济型或称以花费最小的物力和时间得到最大最好结果;6、移植性,多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7、动态性;8、多样性,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可以很多;9、选择性,这就需要方法的运用者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所具有的客观条件进行选择,以获得自身条件的方法;10、满意性。 二、方法论 方法论是培根首创,以方法的体系武装科学。方法论的性质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属于应用哲学的范畴,具有导向性,间接性,普遍性,主体能动性。 三、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包括哲学方法,哲学方法又包含自然科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地理学方法等; 思维科学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方法、辩证逻辑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 而社会科学方法包含了社会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和法学方法。 四、早期的社会学方法论观点 (一)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成为科学,因为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因果决定性,它们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并且可由普遍规律来说明。 (二)另一创始人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他在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 《命子迁》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两重性分析

2011年第10期总第288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02011 Su m N o 288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两重性分析 朱明勋 (内江师范学院文新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 [摘 要]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其精华主要表现在:在为人处世上提倡与人为善、在自处上提倡慎独、在持家上提倡勤俭、在为官上提倡清廉、在读书上提倡读书做人等五个方面;其糟粕主要表现 在: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对妇女有严重的歧视、在择业上重仕农轻工商、教子有严重的迷信思想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传统;家训;两重性;精华;糟粕[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11)10-0054-03 [作者简介]朱明勋,男,湖北大悟人,文学博士,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训文献与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传统家训的两重性是说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我们在研究我国传统家训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所谓精华,就是指蕴含于我国传统家训中的值得今人或后人去弘扬的思想或精神。概括说来,我国传统家训中的精华部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为人处世上,我国传统家训教诫子孙要宽宏大量,忍让为怀,与人为善。如唐人朱仁轨在 诲子弟言 中说: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宋人苏洵在 安乐铭 中说: 宁可人来负我,不可我去负人。 杨继盛在 杨忠愍公遗笔 中说: 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 古人的这种忍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正因为基于上述考虑,故他们提倡 与人相 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 [1] 、 一人可处,则人人可处,独病在吾有所不尽耳。是以君 子不求人,求己;不责人,责己 [2] ,有人甚至还认为与人相处不但要让,还得积善: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善须是 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3] 、并且还要 我有德于人,无大小,不可不忘;人有德于我, 虽小不可忘也 [2] 。从这些教诫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的那种大人大量、与人为善的高贵品质。 在自处上,他们强调要 慎独 ,要完善自我,不可有丝毫欺心欺天之举。如明人杨继盛在 杨忠愍公遗笔 中说: 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深夜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若是合天理,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 清人曾国藩在 谕纪泽纪鸿 一信中对这个问题论述得更为明白,他说: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 大学 之 诚意 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 大学 之所谓自慊, 中庸 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清康熙帝也说,人若能 慎独 ,则行事可 不愧 5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 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

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英) 2011-06-19 00:47:16 标签:比尔盖茨休闲演讲比尔盖茨哈佛演讲生活 From: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5036149.html,/fllw/089262235563199.html President Bok, former President Rudenstine, incoming President Faust, members of the Harvard Corporation and the Board of Overseers, members of the faculty, parents, and especially, the graduates: I've been waiting more than 30 years to say this: Dad, I always told you I'd come back and get my degree. I want to thank Harvard for this timely honor. I'll be changing my job next year ... and it will be nice to finally have a college degree on my resume. I applaud the graduates today for taking a much more direct route to your degrees. For my part, I'm just happy that the Crimson has called me Harvard's most successful dropout. I guess that makes me valedictorian of my own special class ... I did the best of everyone who faile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