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电影《香火》中的黑色幽默及荒诞性反讽

谈电影《香火》中的黑色幽默及荒诞性反讽

谈电影《香火》中的黑色幽默及荒诞性反讽
谈电影《香火》中的黑色幽默及荒诞性反讽

86

各自独特的迥异的特征,分别指示了两种法律文化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法律的产生与社会关系密切,它总是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相联系,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历史发展历程,孕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异域文化的无知或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必定会导致法律文化的冲突。[7]但基于对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文化冲突具有可协调的一面。电影《刮痧》充分体现了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我们既要深刻挖掘、比较那隐藏的法律文化差异,又要建立中美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机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法律文化的冲突和障碍。

前言:电影《香火》获得过“最佳电影奖”、“亚

洲DV 竞赛单元金奖”,以及“2004年最佳电影”等荣誉,同时是唯一一部入围五十六届洛迦诺电影节的中国影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上获得佳评。故事讲述一个边缘生活中的草根人物和尚,为修缮寺庙四处奔波,在求助之旅中遭遇艰难险阻,最终与信仰背道而驰。

一、黑色幽默理论解读

“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文学流派,繁盛于20世纪70年代,因1965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黑色幽默》而出名。“黑色”的内涵是绝望、恐怖、残酷和痛苦,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朱维之,赵澧,崔宝衡 540)。黑色幽默的基调是悲观的,人类面对现实和荒诞,虽痛心疾首却无所作为,无可奈何,这种流派表现出世界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和玩世不恭的

主题。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悲喜剧交加、承受着莫大讽刺的“反英雄”人物。李乃坤将其定义为:“反英雄人物是和传统式主人公相对立的,他缺乏传统英雄勇敢、刚毅、有理想等高尚品格,而经常抑郁、荒唐可笑、怪僻或厌恶社会”(李广财 38)。

二、 黑色幽默在电影中的体现

首先,信仰物质化。在该片中,佛像对于和尚来说有双层含义:一是代表着出家人神圣、纯洁的信仰,和尚修缮寺庙是基于忠诚的信仰,觉得有寺庙就得有佛像和香火;二是和尚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来源,为了靠香火钱,迫不得已将信仰嬗变为自己的职业。这个悲惨的故事发生在山西南小寨村,而全村人都靠杀生来维持生计,唯独和尚持出家之道,然而滑稽的是寺庙却是杀生的最佳固定场所。一双破鞋引出了荒诞、戏剧化的故事,佛像的倒塌如同天塌一样,使和尚走上求助之旅,同信仰背离之道。他去宗教科和文物科反映佛像倒塌问题却遭政府官员的互相

注释:

[1]王亚东,司晓博,李龙,叶剑敏. 刮痧刮出来的中西法律文化差异[J].法制与社会,2008,(5),第226页.

[2][美]《独立宣言》第二自然段开头语.

[3]参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5037043.html,/p-774894312119.html, 2013年10月12日访问.

[4]王亚东,司晓博,李龙,叶剑敏. 刮痧刮出来的中西法律文化差异[J].法制与社会,2008,(5),第226页.

[5]乔瑞.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D].北京语言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第12页.

[6]邓伽.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法律价值观的差异[J].电影评介,2010,(15).

[7]左宇思.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以影片《刮痧》为例[J].丝绸之路,2011,(8).第46页.

参考文献:

[1]邓伽.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法律价值观的差异[J].电影评介,2010,(15).

[2]刘钥明.从《刮痧》看中西法律意识的区别[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3).

[3]钱凤莲.从电影《刮痧》看中西人权观念的冲突[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4]乔瑞.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5]马新.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2,(23).

[6]王亚东,司晓博,李龙,叶剑敏. 刮痧刮出来的中西法律文化差异[J].法制与社会,2008,(5).

[7]左宇思.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以影片《刮痧》为例[J].丝绸之路,2011,(8).

作者简介:刘建军(1983-),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

向为法律英语及语言应用。

谈电影《香火》中的黑色幽默及荒诞性反讽

扎依达·阿勒玛斯 新疆大学

摘 要:导演宁浩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杰出者,本文力图以他的电影处女座《香火》为标本,研究此现实主义作品中蕴含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即黑色幽默和荒诞性反讽,前者分信仰物质化和“反英雄”式的人物两部分,旨在抨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仰问题的冷漠;后者通过多重反讽方式来解析世界的荒诞不经。

关键词:香火 黑色幽默 荒诞性反讽

影视文学推诿,找大师兄帮忙碰闭门羹,于是落入生存和信仰的双

重危机之中,开始了信仰的物质化;化缘却被公安机关没

收,算命赚钱却被小道人士抢,直到最后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的和尚回家途中遇见搭讪的司机,正好请他给邻家看

病,于是和尚再一次与信仰背道而驰,借助于所谓的“佛

法无边,功德无量”口号,和尚骗人卖假佛器治病,狮子

大开口要了3000元正好筹到了修佛的价钱,但他心中的

那个原本坚固的佛却塌陷了,圣洁的信仰淡化了。

与此同时,滑稽离谱的电影场景反映了现实中不少人

对信仰问题的冷漠、功利性态度。和尚在求助途中,由于

寺庙没有功德碑,三个舞女从原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到最

后放弃做善事;再如,遇见的陌生路人也因没有功德碑,

把和尚当乞丐一样只捐了五毛;两箱水果使得政府官员的

信仰立马物质化发生质的改变:在修缮教堂还是寺庙时,

选择了修葺教堂,而和尚的苦苦哀求在贿赂面前被挤兑得

荒诞又滑稽。由此,导演通过和尚的遭遇来反映现实中人

活着成了物质化生活的奴隶,信仰不再是那么重要;也说

明,正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很多政府

官员借助自己的工作优势,爱财如命,财迷心窍,价值取

向败给了金钱和贿赂,间接却深入地抨击了如今社会悲惨、

荒诞的一面。

其次,“反英雄”式的人物。该片中的主人公乃疏离

社会主流,相对边缘的草根小人物——个破小庙里生活落

魄、弊衣箪食的和尚,给观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畅然

却怪诞的感受。迫于生计,和尚想尽各种办法筹修缮佛像

之款;在途中每遭遇一次失败总会受别人灵感支托但又很

快破灭,例如,和尚化缘受卖艺人的影响,而算命是因为

小青年给他报酬和瞎子算命挣钱,这些都是盲目性地跟随

别人的脚步,在荒诞和虚无缥缈中苦苦挣扎。和尚想通过

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修佛像的费用,但面对政府官员、大师

兄以及社会其他人的漠视、嘲笑时,和尚发自内心的发现

现实与理想是有距离的,自始至尾,他蒙受着所有人对他

的蔑视和嘲讽,导演讲述的不止是一个和尚的生活落魄,

而是以和尚滑稽的言行举止展现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阶级

的生活窘迫;当政府组织各种春节联欢会,大谈精神文明

建设时,社会底层人物却为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苦恼,边缘

人物面对如今的高消费生活,尝试着各种生存方法,却没

有适合的工作,也从反面说明中国的就业问题尚待解决。

三、荒诞性反讽的理论解读

美国文学批评家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把后现代

主义的艺术特点归为11个方面,其中反讽是六个重构趋

势之一。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反讽指明这样一种情况:多重

性、散漫性、或然性、荒诞性。反讽或透视,表现了真理

终于断然躲避心灵,只给心灵留下一种富于讽刺意味的自

我意识增殖或过剩(杨仁敬88)。反讽又是多重的,罗

伯特?迪雅尼把反讽分成四类:(1)语言反讽,即说反话。

(2)情境反讽或命运反讽,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表象

与事实之间制造的反差,其二是叙事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希

望某件事会发生,结果相反的事却发生了。(3)戏剧性反

讽,即故事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形成反差。(4)语调反讽,

即叙述者以一种语调方式暗示所指与能指的分裂(林华瑜

56)。由此可见,反讽是通过某种语言、情境、语调等间

接的演绎出荒诞、戏剧性结果,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差距形

成最佳的讽刺效果。

四、荒诞性反讽在电影中的体现

该片中反讽随处可见,而且主要都是针对信仰问题

和政府官员态度问题,如情景反讽中,和尚逼不得已走上

化缘的窘迫之道,悖入悖出的是和尚千辛万苦化缘而来的

1000多块钱被公安机关没收,极具讽刺的是因非法被拘

留却与三个舞女关在一起;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却在拘留所

谈论如何凑齐筹款,这一情景对于和尚来说是莫大的讽刺,

而从头到尾,唯独只有被羁押的舞女愿意帮助和尚,舞女

的善心和公权力的绝情和冷漠再一次讽刺了官员的无情。

除此之外,语言反讽也不尽其数,最典型的是和尚找

到宗教科时,科长对和尚说:“现在国家有精神,对这些

寺庙是抓大放小,大寺庙现在修都修不过来,你这个小的

估计都排行排不上。”就在这时,正在打麻将的一个科员

插话说:“这给咱们科长找难题了,找这了,这地势,清

水衙门,哪有钱呢?大年发点东西还小看人,你看烂的都

比别人都烂。” 这些鲜明的语言对比突显出导演讽刺当

今社会上层人物对下层的无视,揭露了贿赂问题的严重。

一个人说话时的语调可以反映对他人的态度,正如和

尚找文物科的小安时,当别人问小安:“你家谁们出家了?”

文物科小安愤怒地回答:“你们家才有出家的!”从办公

室出来看到和尚后,从头到脚恨恨的看一眼说:“就你,

做啥?” “那我不管,做啥?”就在这时别人问他:“排

练呢?”他却很郁闷的说:“接待群众呢!”强烈的语调

反讽说明了工作人员的不耐烦,和尚承受着巨大的讽刺。

导演通过戏剧性反讽结束了整个电影,和尚通过给人

看病的钱修葺好了佛像,按常理,观众心目中的一块石头

落地了,然而导演却再一次揪起每个人旋落的心,和尚给

佛像开光的日子也是心中的信仰瓦解的时刻,县里因要修

建“致富路”,和尚的寺庙前也画了大大的“拆”字,和

尚心中的信仰最终走向崩溃的边缘,生存、信仰一并落空,

喇叭中传来“阿弥陀佛”之声回荡在每一个观众耳中,而

这更多地体现导演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奈。

结语:《香火》用黑色幽默和反讽的口吻讲述了一

个怪癖的“反英雄”人物和尚,当他个人和环境之间互不

协调时,对环境和现实做出消极、无谓的反抗,最终走上

了同信仰相悖的道路。它宛如一把匕首,和尚每遭一次挫

折就一针见血地直戳每个人现实的内心,一个国家弊端的

缩影展露无疑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导演巧妙地将现实生活

与电影中的虚构情节衔接,把信仰和生存问题打诨相融,

结合本土特色以及音乐“爱拼才会赢”的搭配,产生出一

种无可奈何的笑声和人性被异化后的荒谬感。

参考文献:

[1] 林华瑜.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反讽跨度[J].《影

视评论》,2008.

[2] 李广财.论黑色幽默在《黑暗中的笑声》中的运用[J].《作

家杂志》,2011.

[3] 杨仁敬等.《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

版社,2003.

[4] 朱维之,赵澧,崔宝衡.《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7

谈电影《香火》中的黑色幽默及荒诞性反讽

作者:扎依达·阿勒玛斯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刊名:

北方文学(中旬刊)

英文刊名:Northern Literature

年,卷(期):20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5037043.html,/Periodical_bfwx-z201309063.aspx

10部经典午夜场电影

午夜电影起源于70年代,是私人影院“支柱”,影片多半是非主流的,另类的。但随着80年代中期电报和录像机的兴起,私人影院的减少,午夜电影的强盛之势也渐渐衰败。在此例出10部最佳午夜电影,时候让它们也全新的面孔展示给大家。 10:《鼹鼠》(1970) Alejandro Jodorowsky的超现实意大利式美国西部片被看作是午夜场电影的先驱。在纽约切尔西地区的埃尔金,连续九个月每晚都放映《鼹鼠》,而且门票一律售罄。在约翰·列侬称自己至少看过三遍,并坚信“披头”公司经理会通过ABCKO电影公司购买影片后,《鼹鼠》得以正式在影院放映。列侬和优子·小野后来还赞助了Jodorowsky 的《圣山》(1973)。 9 《活死人之夜》(1968)

乔治·罗梅罗导演以《活死人之夜》发起了现代僵尸电影。影片讲述了一群生还者避开复活的死人去寻找人肉。由于资金短缺,罗梅罗决定拍摄黑白电影,让影片具有现实性与纪实性。与其他九部影片不同,该片在发片初期因其入流而取得成功。而它成为午夜电影很大程度是由于初期制片人忘了在影片上录入版权通告,致使影片变为公有财产。 8《不速之客》(1972) 主演吉米·克利夫—著名的瑞格舞者—扮演的是一名胸怀大志的歌手最终沦为通缉犯。由于演员浓重的牙买加口音,因此该片是少有的带字幕的英文电影。影片利用黑人的兴趣,最初由新大陆影业销售,但最终夭折。之后《不速之客》一度成为午夜电影的“主打”,使得瑞格舞音乐名噪一时。 7 《大麻狂热》(1936) 引用影片的开场语“接下来的影片可能会给你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因为只有以此才能深刻地突出新毒品的惊人危害,此毒品正摧毁着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年”。此毒品正是大麻

_性征_分析中的权力运作_福柯颠覆传统权力理论的尝试

“性征”分析中的权力运作———福柯颠覆传统权力理论的尝试 文 兵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2249) 摘要:福柯对传统的权力理论进行了批判,坚持认为权力首先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同时,知识也是与权力相联的,所谓纯粹的、客观的知识是没有的。福柯选择了“性”作为自己颠倒传统权力理论的重要 场所。福柯翻转传统的权力理论,是与他的消解主体地位的理论主旨是一致的,从积极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对 个体涉入的具体的制度、场所和机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关键词:福柯;权力;性征 中图分类号:B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3)08-0016-05 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福柯的思考重心转向了权力问题。福柯最初在权力问题上,把权力视为禁止、压制、排斥,也就是从否定方面来理解权力问题,这主要体现于他在1970年12月当选为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话语的秩序》。但在1971-1972年间,通过对监狱的体验,感受到权力可以不从法律方面来思考,而是可以从技术方面、从策略和战略方面来思考。他在《规训与惩罚》中努力做的,而后又在《性征史》卷一《求真意志》中加以运用的,就是用这种权力的技术和战略的维度来代替权力的法律和否定的维度。福柯曾坦言:如果没有重新思考权力的需要,单凭对性征进行写作的乐趣是不足以鼓励自己去写六卷本的著作的〔1〕。“性征”的问题成了福柯思考权力问题的一个场所。性的问题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性”比起其它东西似乎更是人们禁止的对象(如乱伦、淫乱等)。因此,在性的问题上翻转权力关系就尤为重要。 权力的运作:压制与煽动的游戏 福柯在《认知意志》中,首先对“性压抑说”提出了质疑。这种假说认为,进入19世纪,性完全被视为繁衍后代的严肃的事情,人们对于性一般都要保持缄默。权力对于性,就是禁止、拒绝、否定。他认为,“性压抑说”的提出,有它的来自历史和政治的郑重保证:一是这种假说是与资本主义的秩序联为一体,是为了配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不能容忍劳动阶层仅仅为了性的快感而浪费精力,因为这种耗费是与资产阶级榨取劳动的要求不相符合。但福柯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统治阶级首先是把对快感进行限制的原则运用于自身,它首要关心的不是被剥削阶级的性压抑,而是统治阶级的肉体、活力、长寿、生殖和繁衍。在后来,资产阶级的这种性征机制才逐渐地渗透到下层人民之中。二是这种假说是与某些人的利益相关的,因为承认了性受到压制,那么反抗现实、颠覆秩序、承诺自由、召唤未来,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某种话语之中。性压抑说是潜藏着一定的战略意图的。 福柯要追问的是:性的压抑是否是一种历史事实?禁止、审查和否定是否就是权力运作的基本形式?权力要压制性,首先就要把“性”从我们的言谈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1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 孙甜 [摘要]:“疯狂”是宁浩电影中的一大标签,令观众最为疯狂的无疑是巧合到夸张的情节,正是这种多线索叙事结构让平淡无奇的社会事件变得荒诞,或者说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这些貌似无奇的场景其实都是这个荒诞世界的表现,而这种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却着实彰显了宁浩剧作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宁浩;黑色幽默;疯狂的石头;荒诞 “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它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整部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具体体现在语言、情节的叙事结构以及小人物的造型上。 一、语言的强烈讽刺性 影片中一些语言“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的是否定语言能指的含义,构成了最常见的语言反讽。如影片中三个土贼中的老大被命名为“道哥”,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讲道义的大哥;讲究道义本是江湖世界中的通行法则,可事实上,这个道哥一点都不讲道义。在黑皮被困下水道向他求救时,他只想着翡翠,却不管黑皮的死活。道哥自身的行为否定了“道哥”这个语词的含义,从而完成了对道义的解构。在工艺品厂两次被贼光顾之后,作为保卫科长的老包用沙哑的声音狂吼:“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语言能指是公共厕所,而语言所指恰恰相反,表明这不是公共厕所,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土贼小军对国际大盗麦克“你还挺专业。”貌似夸奖,实则嘲讽。结果,有着先进装备并且身手不凡的大盗栽在土贼手里。表面上,保卫科长相对于贼来说意味着专业,大盗相对于土贼来说意味着权威。实际的情形则是,保卫科长在贼的眼里是形同虚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土贼对于大盗是不屑一顾———轻松攫取大盗到手的翡翠。影片通过这两项二元对立模式,完成了对专业、权威的解构。同时在语调上也可以看得出其讽刺的意义所在。比如奸商在卖给大盗麦克绳子时,一边坏笑,一边说:“真正的保质保量。”趁着大盗一不留神就把绳子给剪短了。透过叙述人坏笑的腔调,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说的话有多么言不由衷。这样的反讽也就把信誉给解构了。在准备偷翡翠时,黑皮说:“费那事干嘛?用榔头一砸,抢了东西就跑,谁能追得上?”道哥却严肃地教训他,“要注意素质,素质。”一个连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不知道的土贼却要讲究素质,可见这个地方的素质不能等同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中的素质,而是指一种特殊的技巧、技能。在一本正经的腔调背后,

《活着》影评:黑色幽默。

影评知识 《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富少福贵(葛优饰演)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巩俐饰演)屡劝无果后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当夜,福贵输光所有家产气死父亲,被迫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一年后,家珍手拉凤霞怀抱刚出世的儿子有庆回到家中,福贵痛改前非,开始靠演皮影戏过起安份守己的日子。但好景不常,内战时期,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一番辗转终回到家乡与一家人团圆后,凤霞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 《活着》电影中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主角来说,一般要使用组合拳才能使人物变得更加圆形。但是对于配角,由于笔墨不多,所以精准的语言描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很温和,但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大跃进、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

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 在上完最后一次选修课后,我在脑海里汇总了下我这几周来看过的电影,每部都有其精彩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部dejavu。 Dejavu法语译为似曾相识,非常贴切该剧的主题。在我眼里这部剧前期平淡无奇,就是一部悬疑犯罪电影。但是从中期开始走向就变了,主角道格为了救助无辜的女主角克莱尔借用政府提供的时间迁越机器回到过去,从这里开始,各种之前的伏笔被一一揭晓,故事也渐渐地向我们展示出他的全貌。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构思巧妙,伏笔连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另一部电影《恐怖游轮》同样是一环接一环的谜题,通过轮回一一被揭示。我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后期高潮迭起,情节设计之精巧让人大呼精彩,但同样剧情把握是否适度伏笔是否得当也是决定这类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也非常考验编剧与导演的能力了。 剧情方面,毫无防备的美国大兵,天真无邪的儿童,一张张快乐的脸;跌落水中的娃娃,迎面驶来的轮船,在凝重的音乐里,那艘渡轮离悲剧越来越近。 影片一开始就将气氛做的很足,波澜不惊里带着不安和杀机。突如其来的惨烈的大爆炸,为影片奠定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不过在主角拯救大众完成英雄使命的最后一击之前,故事情节却稍稍转了一个弯,由FBI、ATF、CSI的高科技进化到了科幻的时空穿越,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警探除了要面对情感和责任的挑战,更要回到过去打破宿命的桎梏。 现在的警匪片有些落魄。飞车、爆炸、枪战见的太多了,要讨好现在的观众很难。《致命武器》、《虎胆龙威》里的打不死的动作英雄们,在银幕上已被更加非人类的、拥有变态超

推荐30部心理电影

推荐30部心理电影 1.《本能》basic instinct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2.《雨人》rain man 心理学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 3.《第八日》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学看点:唐氏综合症 4.《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学看点:条件反射,厌恶疗法,行为主义经典。 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直接表现了UCS UCR CS CR的关系经典中的经典 5.《心理游戏》the game 心理学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 6.《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学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轻的才华震撼到了 7.《蓝丝绒》blue velvet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 心理学电影开山鼻祖 8.《一级恐惧》primal fear 心理学看点:法庭中的心理学家,职业资格,犯人伪装多重人格 犯罪心理学典型代表作 9.《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心理学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希区柯克 10.《梦旅人》picnic 心理学看点: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由此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 11.《一树梨花压海棠》lolita (<洛丽塔>) 心理学看点:乱伦、性心理变态 12.《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学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13.《记忆碎片》memento 心理学看点: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14.《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有时,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15.《海滩》the beach 心理学看点:假人性的贪婪,完全是一个心理学实验 16.《灵异第六感》the six sense 心理学看点:儿童心理学。 17.《失眠》insomnia 心理学看点:严重失眠症。 睡眠障碍还是比较严重的事情请大家都不要忽视 18.《异度空间》inner senses

二十部经典电影鉴赏表

二十部经典电影鉴赏表 1,《返老还童》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教我有了“因果”的概念。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一个超越时空的爱恋。故事设想很大胆,一个逆生长的人和正常人的生活交集。 2,蒂姆伯顿-约翰尼德普系列。 这对老搭档配合的很默契。导演导的好,演员演得好。 他们合作的电影有《断头谷》(很喜欢)、《艾德.伍德》(很喜欢很喜欢、很感人很感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理发师陶德》(没怎么看)、《剪刀手爱德华》(喜欢)、《爱丽丝梦游仙境》。 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电影,我喜欢加勒比海盗系列。 记得在电影院看《加勒比海盗四》,当电影即将完结,德普说完最后一句台词,全场齐刷刷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像约好了一样,让人震撼。这是唯一的一次,在电影院遇到全场为电影齐声鼓掌的场面。 3,黑泽明的电影。 黑泽明的电影,我最喜欢的是《梦》,由几个小故事组成,这是他晚期的电影,有点返璞归真的韵味,类似童话,但是又很深刻。 《影子武士》,看完后有点悲凉,主题和《霸王别姬》有点像。它告诉我们,要给自己定好位,有时我们需要戴起面具,但是如果入戏太深,就会迷失自己。我想到了陈晓旭,她就没能从戏里走出来。 4,希区柯克的电影。 悬疑鼻祖希区柯克,紧紧拽着你的注意力跟着剧情走,在电影里寻找这位导演的身影也成了我的乐趣之一(好玩的是他喜欢把自己扮成个路人出现在电影里,每部电影里都有,一闪即过)。我最喜欢的是《群鸟》(有美女),《惊魂记》,《迷魂记》,《失踪的女人》。 5,《廊桥遗梦》,《魂断蓝桥》,《绝代佳人》 美丽的爱情故事,无法超越的经典。 6,《入殓师》

很感人的一部电影。通过入殓师的故事来讲述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们的生死与情感。 故事中有个老头,陪着他走了一生的老伴死去了,在她即将火化的那一刻,他饱含深情地凝望着她的脸,却只说了两个字:“谢谢”。……即刻泪奔。 7,《天堂电影院》 怀旧的电影,你渐渐长大,面对岁月的变迁,得失悲喜,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8,《钢琴家》 艺术遇到战争,是怎样在夹缝中辗转生存?终究,艺术顽强地活了下来。 9,《莫扎特传》 有爱好却没有天赋,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感慨莫扎特死亡的同时,也同情凶手。 10,《海上钢琴师》 钢琴师好帅。只是结局,好悲凉。 11,《肖申克救赎》 好电影,励志电影。当时觉得,掌握一门切实的技艺真是一件可以救命的事。 12,《搏击俱乐部》 其实不是特别喜欢,只是,布拉德皮特真的好帅。 13,《中央车站》 感人的一部电影。 与此类似的有《菊次郎的夏天》,整个夏天的味道被诠释的很浓,有趣的经历,有趣的夏天。人物不落俗套,小混混也有善良的一面。久石让的配乐,轻松活泼。 14,《热天午后》 两个匪徒抢劫银行的电影。很搞笑,匪徒很单纯很可爱啊。阿尔帕西诺主演的,但我更喜欢他的那个搭档。 15,《三十四街奇迹》

福柯疯癫与文明讲义

福柯于196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疯癫和文明》是他的第一部著作,由此开始他关于理性与系谱学的探索 福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逝世。福柯振奋多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福柯的学术兴趣在一些生僻的领域,诸如精神病学、疾病、监狱、性错乱问题等福柯的相关经历为早年研究过精神病理学,并在精神病医院实习过。他有机会在那里既不作为病人,也不作为医生,而是以一种没有成见、比较中立,不受传统约束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这为日后创作《癫狂与文明》打下了基础。 在本书中,福柯想要追溯的是疯癫的发展历程,具体来说,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疯癫的认识和处置方式。追溯的起点是人们尚未将疯癫与理性区分之时,终止于二者的截然分离。。。。由于福柯是按照历史顺序来书写的,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 中世纪末: 福柯是从论述“麻风病”开始的。中世纪结束时,麻风病从西方世界消失了,但是用来隔离麻风病人的巨数麻风病院却留了下来,并很快被绝症患者和精神病人所充斥。然而“麻风病引退了,但是它不仅留下这些下贱的场所,而且留下了一些习俗。这些习俗不是要扑灭这种病,而是要拒之于某种神圣的距离之外,把它固定在反面宣传之中。在麻风病被闲置多年之后,有些东西无意比麻风病存留的更长久,而且还将延续存在。这就是附着于麻风病人形象上的价值观和意象,排斥麻风病的意义,即那种触目惊心的可怕形象的社会意义。为后来的大禁闭做了铺垫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末至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中世纪末,疯癫和疯人作为巨大不安的象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疯癫形象被广泛应用于造型艺术、文学、哲学、道德等领域。此时,人类对疯癫的认识是模糊的,疯癫体验被多重意义所笼罩:人类的原始堕落和上帝的意志,兽性及其各种变形,以及知识中的一切神奇秘密。可以说,这一时期,“疯癫”尚不存在,只存在着每个人身上都有的那种东西。疯癫也尚未被与理性相区分,它只是一种荒诞的社会骚动,是理性的流动。 福柯运用了一个鲜明的意象来说明中世纪疯人的边缘地位,那就是“愚人船”。在文学作品中,它富有浪漫色彩;但在实际生活中,它曾是城镇处理精神错乱者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放逐他们,让他们从一个城镇航行到另一个城镇。福柯认为,疯人远航实际上具有过渡和社会区分的象征意义。 中世纪的人对疯癫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人们在疯人的怪异形象中发现了关于人本性的“一个秘密,一种禀性”,即认为“人类具有某种动物发狂的可怕形象”。人们对它们感到恐惧,因此用“愚人船”把他们流放远方。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大量地谈论疯人,这反映在各式各样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究其原因,是因为疯癫具有魅力,“疯人的智慧指示着什么呢?毫无疑问它是被禁止的智慧,所以它既预示着撒旦的统治,又预示着世界末日,既预示着终极的狂喜,又预示着最高的惩罚,既预示着它在人世间的无限威力,又预示着万劫不复的堕落。”总之,中世纪的人们对疯癫是又恐惧又好奇。

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原是一个文学术语,它的首次使用源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评家安德烈·布勒东。在上世纪60年代,它成为美国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是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一般认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产生既与当时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有关,也与上世纪反理性的哲学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有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先是在朝鲜战争中失败,后又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的伤亡,使得国内的局势产生动荡,加之二战的惨痛记忆,很多人开始怀疑西方的民主理想和理性神话,一时间似乎陷入信念危机、信仰危机。正是在这种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对现实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嘲笑态度的黑色幽默,其作品往往流露出深沉的悲观情绪。而存在主义哲学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为风行的哲学流派之一,其对人类最基本的存在问题的阐发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等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以下哲学思想与命题: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没有意义,没有终极目标;茫然、恶心和恐惧等成为人们最大的心理特征;世界和人类的处境都是荒诞的。这些命题长久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学艺术,当然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创作。 一、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顾名思义,黑色幽默的首要特征是“黑色”与“幽默”两种因素的结合,至于这两者是什么以及怎样结合却有不同的说法,有论者说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有论者说是审美反应或效果上幽默与恐惧的混合,有论者说作家的世幂观及作品的内容是悲观的,而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幽默的。笔者以为,黑色幽默肯定是由悲喜两种因素混合的,但这两种因素主要还是应从审美效果上去考察,毕竟黑色幽默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悲剧反应和幽默反应或喜剧反应的新的反应式,其悲喜两种效果的混合不是一种简单相加,不是一种我们通过分析而既找出悲剧因素又找出喜剧因素

如何区分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

如何区分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是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可以说是荒诞派戏剧的孪生兄弟。作家们以他们的作品来嘲讽社会,但发出的却是一种阴沉的、绝望的大笑。所以,西方评论家又称它为“荒诞小说”、“黑色喜剧”、“绝望的喜剧”等。 黑色幽默电影以"幽默"的手段来表现"黑色",体现为一种荒诞、病态或是残酷,是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比如在电影《家有僵尸少爷》中,僵尸的形象一反传统,主角喜欢吸血,但是并没有直接去吃人,而是偷偷地用脚把女主擦过血的纸巾偷偷藏入怀中。"幽默"则由电影中人物的身份、行为与处境以及故事情节与受众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形成的双重"悖论"体现出来,因此,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艺术思潮和美学风格;而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则是电影众多表现元素之一。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影片不一定是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电影一定有黑色幽默元素,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里就有许多黑色幽默元素,但这些电影本身并不是黑色幽默电影。上文中提到的电影《家有僵尸少爷》才是黑色幽默元素。 有人将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联系到一起,因为两者都是强调人的生存价值。 存在主义剖析人的忧郁和绝望,强调为个人的生存而斗争,但黑色幽默电影似乎是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去讽刺荒诞的现实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其中所表现的绝望要比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忧郁更让人感到恐惧。从表现形式上看,黑色幽默电影经常用荒诞怪异的想象,对人物和环境进行冷嘲热讽,通过极力批判式的描写来表现当代世界的冷漠、荒谬和残酷无情,通过离奇、怪诞的情节来表现其主题。 与西方黑色幽默电影相比,中国的黑色幽默电影是在继续保持中国"本土化"传统的同时,不停地吸收西方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电影语言表现技巧。不同于传统的悲喜剧,黑色幽默电影着重突出的是"黑色"和"幽默"这两个艺术特征,虽然"黑色"带有悲剧色彩,但与非理性的"幽默"结合在一起,正好消解了悲剧的严肃和崇高,从而表现现实的荒诞。黑色幽默电影大都是将视点聚集在最普通的老百姓身上,片中的主人公(或扮演英雄的人)大多都是人格卑微、在面对现实时往往显得无可奈何的小人物,影片也正是从这些人的人生历程中去发掘故事并升华其所要表达的本质主题。 黑色幽默电影在影像表达上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一种对风格化的追求,它将电影特有的视听语言以某种特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滑稽却又可怕的审美感受。黑色幽默电影的基调是在无奈中透露辛酸,引人发笑的同时却让人满含泪水。"荒诞滑稽与冷漠恐怖的融合,构成了'黑色幽默'的独特性。"这也正是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典型模式。

权力与身体的双重拷问_福柯_性史_解读

理 论沙 龙 权力与身体的双重拷问 ———福柯《性史》解读 秦 静 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名著,却以《性史》这样充满诱惑的书名风行于世。当读者们满怀期待地踏入这个思想的迷宫中时,不是失望地半途而归,就是在终于读完最后一行后,发现其中既没有他们通常所理解的“性”,也没有他们熟悉的“史”。不过,他们却得到了一种全新的东西,这东西令他们心中原有的“真理”大厦轰然坍塌,它让人有如醍醐灌顶,又让人觉得不知所措。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身上,似乎流淌着浮士德博士的血液。他不停地追寻,甚至不惜与魔鬼签约。他身为法兰西学院的思想史教授,却醉心于市井生活的“极限体验”,最后被爱滋病夺去了生命。在学术生涯中,他将研究对象锁定在那些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的精神病人、罪犯、性反常者们身上,不倦地思索着疾病与健康、罪与非罪、反常与正常之间的界线,特别是这些界线的由来,由此开展了一场对历史、真理、知识、权力等普世话语的严峻拷问。不过,福柯的命运却与浮士德正好相反。浮士德将灵魂交 给了魔鬼以换得现世的快乐,福柯被魔鬼带走了生命,却在世界上传播了他的思想。他被誉为“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自从他的《癫狂与文明》于1961年出版后,几乎每发表一部著作,就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一番震动,特别是他的代表作《性史》,更是受到思想界的推崇。在以季羡林和费孝通为主任的“西学基本经典委员会”选出的25本西方哲学经典中,该书被列为最后一部,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一些西方学者评价该书时,说它“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革命性的工 作”①。 有关“性”的话题,在人类思想史上不知有多少人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思考与探索,福柯的《性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关注呢? ①《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人 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72页。

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

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 [摘要] “陌生化”是当下黑色幽默电影的重要叙事策略之一。通过增加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陌生化”强化和提升了观众对影片内涵的认识,黑色幽默电影的特色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陌生化叙事在黑色幽默电影中营造了重要的美学意蕴,这主要体现在:审美直觉的新奇性、审美体验的对话性、审美效果的反思性等方面。 [关键词] 黑色幽默陌生化美学意蕴 一、黑色幽默影片与“陌生化”理论 黑色幽默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喜剧电影,“黑色幽默在影像表现上主要体现为一种风格化的追求,它调动电影媒介所特有的各种视听元素,旨在营造一种‘既阴森可怕又滑稽可笑的基调’;而其深层结构又往往包含着一种悖论性的荒诞内核,它使你陷入理性的困境而备感滑稽。”[1]随着时代的发展,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素材、叙事策略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下,黑色幽默电影在吸收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素材,来为自己的叙事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无论是无厘头式喜剧,还是传统的悬疑、动作大片,都成了其吸取灵感的源泉。但纵观这些叙事手段我们会发现,“陌生化”可以说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对电影制作者来说,“陌生化”不仅可以增强影片的新奇感,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间离化的效果,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引起观众的共鸣。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简而言之,“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方式的艺术程序。通过这种程序,原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毫无新鲜感可言的事物,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关心和专注,使审美主体重新回到对事物原初感知的震颤瞬间。不仅如此,在消除“陌生”之后,接受者往往会达到对事物更高一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电影作为一种被观众体验和感觉的艺术形式,“陌生化”理论无论是对电影创作者来讲还是对观众来讲,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陌生化”在黑色幽默电影中的传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影像、人物、音响)的变异,结构的反常化及时空的难化。总之,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都可以通过一种“陌生化”的途径,来实现其与众不同的意义,进而为强化影片的思想内涵服务。近年来,具有浓郁黑色幽默色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影片就经常采用影坛少见的多线索并置+时空措置+巧合叙事+反逻辑的语言(台词和音响)等既带有前现代特征,又带有后现代意味的相互交叉、拼贴的叙事手段,来表现疯狂、荒诞的悲喜风格。又如,在姜文导演的带有黑色幽默式悲喜风格的影片《让子弹飞》中,无论是紧凑的叙事风格(高速的剪辑、频繁的对切镜头、简化的人物语言),还是影片的画面构图(西洋化的南部中国、赤裸着上身的鹅城百姓,马和列车的荒诞组合)等叙事策略,都一反观众的正常接受习惯,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时时刻刻牵动着观众的思绪,引导着观众去体验、融入影片,进而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可以说,在当下的黑色幽默剧作中,创作者总是绞尽脑汁地打破观众的接

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电影 (最全)

1、《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8.9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8.9 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3、《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8.8 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年8.8 无需多言的电影里程碑,神童奥逊?威尔斯可一不可再的惊世之作。 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2年8.7 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6、《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8.7 《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8.7 这可能不是大师黑泽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确实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对世界电影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方武侠故事。 8、《星球大战》Star Wars 1977年8.7 对每个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几乎都喜欢被人被称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战》的一代),星战系列应该是拥有影迷人数最多的系列电影了,还记得99年推出《星战前传》时掀起的狂潮么? 9、《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8.6 这部电影能入选到TOP10有点叫人惊讶,美国特有的中产阶级影片。 10、《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8.6 11、《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年8.6 库布里克讽刺冷战的黑色幽默经典,“未来三部曲”的首部,对一个没有那段历史经历的中国观众而言,此片未必会得到这样的高分。 12、《卧虎藏龙》Wo hu zang long 2000年8.6 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 13、《后窗》Rear Window 1954年8.6 希区柯克的经典,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莉的搭配就如同现今布拉德?彼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合作一样抢眼。 14、《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年8.6 在英国《完全电影》(Total Film)杂志评选的最伟大的50个银幕英雄(又是个TOP 一族)中,哈里森?福特饰演的印第安纳?琼斯雄居榜首,斯皮尔伯格还是拍这样的东西比较划算。 15、《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1995年8.5 到最后才叫观众恍然大悟的影片总是那么迷人,更有意思的是它还隐藏着两位日后的奥斯卡影帝凯文?斯派西与贝尼裘?狄托洛。

超级10大经典黑色幽默电影推荐

超级10大经典黑色幽默电影推荐 十部黑色幽默电影推荐一、《搏击会》主演爱德华.诺顿布拉特.皮特导演大卫.芬奇把这部电影推为第一位的理由很简单我最喜欢的演员我最喜欢的导演颠覆的思想只要你喜欢黑色电影就会喜欢大卫.芬奇。二、《掠夺》主演杰生.斯塔森布拉特.皮特导演盖里茨经典的黑色幽默电影。建议喜欢黑色电影的人一定要找来看看绝顶的搞笑绝顶的另类建议这部电影至少看3遍因为里面好的东西太多了你可以看到把昆汀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的电影。三、《非常嫌疑犯》主演凯文·史派西导演布赖恩·辛格我认识的那些坚持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看了第二遍里面好的东西也是太多了不管是瘸腿的凯文还是那段精彩的对白“ma the fuckgive me the key”。四、《落水狗》主演蒂姆.罗斯霍利.亨特导演昆汀.塔伦蒂洛为什么我会把这部电影排在《低俗小说》的前面估计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甚于《低》吧这部电影是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黑色电影比低俗小说早第一遍看得我昏昏欲睡结果不小心看到了后半段看完之后接着看了第二遍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居然是这样叙事的五、《不准掉头》主演肖恩·潘导演奥利弗·斯通看过《天生杀人狂》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定要找来看看你会在这部电影之中看到太多的导演的聪明之处一个完全黑色的故事非常搞笑的遭遇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每一点都可以唤起你的观看欲。六、《谋杀绿脚趾》主演杰夫·布里奇斯、约翰古德曼导演科恩兄弟我非常喜欢科恩兄弟的电影他们的影片里面总可看到一些其他电影之中无法获悉的东西如《冰血暴》、《金钱帝国》等这部《绿脚趾》里面充斥着太多的黑色幽默另类的剧情和搞笑的对白再加上杰夫·布里奇斯、约翰古德曼我们只要看就可以了。七、《低俗小说》主演约翰·特拉沃尔塔、布鲁斯.威利斯导演昆汀·塔伦蒂洛昆汀的电影我不用多说了这部《低俗小说》想必也已经名扬千里了特殊的叙事方式和经典的对白都成为这部电影的招牌。特别值得推荐就是塞缪尔·杰克逊在念“圣经”那两段。八、《两支大烟枪》主演杰生.斯塔森等主角太多导演盖.里茨如果要我评论我看过的电影之中最会讲故事的导演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盖.里茨就因为《两支大烟枪》和《掠夺》这部电影之中拥有了我希望看到的很多情节以至于可以让我回味很多遍你没有看过的话一定要找来看看。非常冷幽默黑帮片。九、《猜火车》主演伊万·迈克尔格雷格导演丹尼·鲍尔从交相辉映的开头和结尾到lou reed的《A perfect day》

中国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喜剧电影是电影中的调味剂。搞笑的动作、诙谐的语言、不失完整性的剧情,让人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对生活有一番感悟。一部优秀的喜剧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喜欢看喜剧的影迷们一起来看下小编整理的中国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吧。 一、疯狂的石头2006年 电影《疯狂的石头》由内地“新一代”电影导演宁浩执导,具有强烈贴近生活的幽默感,是一部“多线路”诙谐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一经上映,票房就不断飙升,受到媒体和观众的高度评价,是当年小成本电影获得成功的典范之作。并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在内的多个电影大奖。 二、渣男的100种死法 渣男横行的时代,孕育出了新秩序,那就是渣男必须死,而专业为除渣男而诞生的复仇联盟,天启联盟也因此成立,专门以接手渣男悬赏令的四位女神,目的就在于惩治完一百种渣男后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在经历无数对渣男的惩治后,最终完成了渣男的100种死法后成员各自解散。 三、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年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周星驰出品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之一,由周星驰、朱茵等主演,“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与“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这两部影片按最初的设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1995年2月4日在香港公映。《大话西游》的风靡内地今天看来仍然像一个奇迹,它的“后现代”和“无厘头”的语境全面颠覆了我们的审美习惯,至于它的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乃至以后。 四、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 该片由黄建新、杨亚洲联合执导,改编自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片长两个半小时,国产故事片里极为罕见的长度。影片通过一个基层干部在短短一段时间内的升降去留,揭示和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利益关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该片获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合拍片奖,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 五、太太万岁1947年 电影《太太万岁》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7年摄制。主要剧情是: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

心理学必看的30部经典电影

心理学必看的30部经典电影1.《充气娃娃之恋》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学看点:孤僻症,妄想症。 虽然不是RYAN的经典之作不过他表现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学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 《大象》elephant

心理学看点:电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电影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电影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gus van sant 这个GAY带给我们的全是心里上的震撼 4. 《秘窗》secret window

心理学看点:DID,多重人格。 5.《致命ID》Identity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6. 《火柴人》matchstick men

心理学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7.《歌西卡》gothika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8. 《失眠》insomnia 心理学看点:严重失眠症。 9.《异度空间》inner senses

超级10大经典黑色幽默电影推荐

十部黑色幽默电影推荐 一、《搏击会》 主演:爱德华.诺顿布拉特.皮特导演:大卫.芬奇 把这部电影推为第一位的理由很简单,我最喜欢的演员,我最喜欢的导演,颠覆的思想,只要你喜欢黑色电影,就会喜欢大卫.芬奇。 二、《掠夺》 主演:杰生.斯塔森,布拉特.皮特导演:盖里茨 经典的黑色幽默电影。建议喜欢黑色电影的人一定要找来看看,绝顶的搞笑,绝顶的另类,建议这部电影至少看3遍,因为里面好的东西太多了,你可以看到把昆汀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的电影。 三、《非常嫌疑犯》 主演:凯文·史派西;导演:布赖恩·辛格 我认识的那些坚持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看了第二遍,里面好的东西也是太多了,不管是瘸腿的凯文还是那段精彩的对白“ma the fuck,give me the key”。 四、《落水狗》 主演:蒂姆.罗斯霍利.亨特导演:昆汀.塔伦蒂洛 为什么我会把这部电影排在《低俗小说》的前面,估计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甚于《低》吧,这部电影是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黑色电影(比低俗小说早),第一遍看得我昏昏欲睡,结果不小心看到了后半段,看完之后接着看了第二遍,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居然是这样叙事的 五、《不准掉头》 主演:肖恩·潘;导演:奥利弗·斯通 看过《天生杀人狂》,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定要找来看看,你会在这部电影之中看到太多的导演的聪明之处,一个完全黑色的故事,非常搞笑的遭遇,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每一点都可以唤起你的观看欲。 六、《谋杀绿脚趾》 主演:杰夫·布里奇斯、约翰古德曼;导演:科恩兄弟 我非常喜欢科恩兄弟的电影,他们的影片里面总可看到一些其他电影之中无法获悉的东西,如《冰血暴》、《金钱帝国》等,这部《绿脚趾》里面充斥着太多的

世界经典电影250部

IMDB TOP250电影介绍 1.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评分:9.0投票人数:105,042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 魔戒3:王者归来@指环王Ⅲ:王者无敌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评分:8.9投票人数:78,480 魔戒圣战的最后一部。将描述甘道夫和索伦对抗的战略,记载了光明与黑暗双方的冲突,以及黑暗时代的终结。魔戒三部曲可说是二十世纪以来最壮丽的史诗作品,角色众多分明,情节丰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奇幻小说。 3.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评分:8.9 投票人数:129,886 影片从1946年讲起,缅因州一位银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车,还把手枪里装了子弹,接着有他妻子与人私通的画面,再下来他就被判刑入狱,成了肖香克监狱的重罪犯。在狱中,他与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为首的一群囚犯却经常袭击安迪。后来,狱警们发现了安迪的理财能力,都来找他做投资咨询,甚至孩子升学问题也来找他请教。监狱长让他做假帐,从中渔利。多年过去,有一天,安迪郑重地对雷德说:如果你出狱,一定到某地一棵树下把一个盒子挖出来。当天夜晚,安迪越狱。雷德获释后照安迪的话做,两个朋友在墨西哥海滨重逢了。 4. 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评分:8.8投票人数:61,919 《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5. 七武士@七侠四义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1)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 (2)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黑色幽默》。(3)“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故此,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4)艺术特征:“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5)代表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宰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等。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这一判断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对峙,并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着意将这种对峙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硬汉形象 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 起源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强烈的创作个性,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兴趣。 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 (3)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来自于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的《委内瑞拉的文学与人》一书。(4)魔幻现实主义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60年代,以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达到了更加完美的程度。 约克纳帕塔法 所谓“约克纳帕塔法”就是福克纳以他家乡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为依据,为他的小说创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