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做一个钟摆

做一个钟摆

做一个钟摆
做一个钟摆

做一个钟摆

【说教材】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学生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摆幅无关。本课教材是在第六课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了新问题——有无圆片及圆片的位置对摆快慢的影响。通过对多种不同摆的研究,学生认识到这几种摆是从不同方面改变摆长,影响摆的快慢,而后利用所给材料通过调节摆长的方法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由于材料和时间限制,制作活动最后将确定为做15秒的钟摆。根据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摆长是指固定点到重心的距离。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3.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多种不同摆的研究比较,认识到这几种摆是从不同方面改变摆长。2.运用图表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3.对摆长不断地调整,尝试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小组内分工明确,乐于合作、积极讨论和交流。

2.逐步养成仔细观察、准确测量、善于分析的科学习惯。

【教学过程】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复习导入,回顾旧知;出示新摆,引发冲突;小组合作,解决冲突;拓展与应用四个大的环节

来展开教学活动。

环节一:

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环节二:

出示新摆,引发冲突 1.老师做了3个摆,他们的摆绳长度是一样的。现在请你猜测一下:这3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猜测下哪个快!为什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证实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2.师总结:看来摆的快慢不仅和摆绳的长短有关,还和摆锤的长短、有无圆盘也有关系. (设计意图:3个摆两两出现,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引出摆锤的长短与摆动快慢有关。从而结合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影响摆的快慢的真正因素其实是摆长。)

环节三:

小组合作,解决冲突(一)研究圆盘的位置对摆的快慢的影响实验活动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我采用“引”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来继续研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圆盘的位置,接下来我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并提示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将每组的实验结果以磁贴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小组实验得出的数据,让学生总结出:圆盘位置越往上,摆的越快。(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也训练了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全班参与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二)认识“摆长”和“重心”回顾摆锤的长度、有无圆盘以及圆盘的位置对摆快慢的影响,出示摆长的概念(摆长是从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结合示意图找出这几个摆的摆长变化,学生根据变化归路得出结论:摆长越长,摆动越快;摆长越短,摆动越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胜利,并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环节四:

拓展与应用最后我展示学习任务:制作一个15秒摆15次的钟摆。让学生先讨论如果钟摆的摆动快了或慢了要如何调整,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分组制作,然后让相邻小组互相检验其他小组的“钟摆”。最后全班进行评价与反馈。(设计意图:将知识层面提升到应用层面。)

五、说教学流程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课前热身,复习导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课堂小结;畅谈感受四个大的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环节一:课前热身,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2.老师做了两个摆,他们的摆绳长度是一样的。现在请你猜测一下: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猜测下哪个快!为什么?我们现在来做

个实验证实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3.师总结:看来摆的快慢不仅和摆绳的长短有关,还和摆锤的长短也有关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引出摆锤的长短与摆动快慢有关。从而结合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影响摆的快慢的真正因素其实是摆长(既摆绳长度和摆锤长度之和,并不单单是摆绳的长度或摆锤的长度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为了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我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在摆锤底端固定一块磁铁,这个摆的摆动次数会发生变化吗?实验二:磁铁的位置不同,对摆动快慢有影响吗?

实验活动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我采用“引”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来研究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

次数,接下来我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并提示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这两个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得出结论,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小组实验得出的数据,让学生总结出:摆长越长,摆动越快;摆长越短,摆动越慢。摆长是从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胜利,并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环节四:畅谈感受

做一个钟摆教案

3.7 做一个摆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2.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对比摆长不同会影响摆的快慢,调整摆长,做一个30秒摆30次的摆。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教学难点】 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根宽1厘米长13厘米的钢条、棉线距离顶端长14厘米、两个钩码、一个小挂钩、一个计时器、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 揭示板书:摆绳长短有关 二、研究摆长与摆速的关系 1.教师出示钢条做摆锤的摆,问:在这个摆中摆锤是什么? 教师演示钢条做摆锤摆的实验,全体师生测出摆的次数。 2.在钢条不同位置上挂钩码增加重量,学生猜测摆的速度并细说理由。 如果老师在钢条上增加摆锤的重量(挂钩码)这时摆锤是什么?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如果在不同位置增加摆锤的重量,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 3.设计实验,验证预测:测出钩码挂在不同位置时,20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做三次。 要求改变钩码的位子,先把钩码挂在1格处(钩码加在最下端的摆)做三次实验;再把钩码挂在第9格处(从下往上数第9格)做三次实验。 小组讨论说说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A.摆幅不要太大,摆锤容易碰到铁架台。B.小组各同学要分工合作,配合到位,特别是计时员和实验员。C.摆锤在摆动的过程中,铁架台容易晃动,要有同学按住铁架台。D.实验完毕后小组长马上把数据汇报给老师,其他同学分析数据,讨论结论…… 4.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完成的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数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检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3.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D.蜀、魏、吴、东晋、西晋 4.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弋文化博物馆”之称。下列关于山西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天的西晋城高平市 B.魏晋时期內迁到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鲜卑、匈奴、氐族 C.山西在元朝时归属中书省管辖 D.发生在山西地区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6.西晋“八王之乱”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西晋走向衰落②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③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④人们生产生活遭到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8.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②夏商西周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春秋战国时期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9.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战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0.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的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11.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12.下列诗句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是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A.秦朝B.西周C.西晋D.元朝 14.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A.秦朝、汉朝B.秦朝、西晋C.汉朝、西晋D.西晋、北魏 1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D.阶级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 做一个钟摆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每分钟摆动30次 教学后记:

西晋和东晋·教案示例之一

西晋和东晋·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地激化。 2.社会矛盾:(板书) ①八王之乱(板书)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昏庸腐朽。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3课西晋和东晋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地激化。 2.社会矛盾:(板书) ①八王之乱(板书)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昏庸腐朽。 性质: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混战。 危害:混战长达16年,给人民带来灾难;经济遭到破坏,西晋衰落。 ②内迁各族(板书) 内迁各族,东汉、魏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称他们为“五胡”。 让学生看142页《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图,找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以加深印象,但不要记忆此图。 这些内迁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逐渐融合,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西晋政权却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为奴婢。 八王之战使西晋衰落,西晋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压迫,又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就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3.西晋结束:316年被刘聪所灭。(板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 (I)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9分) 1. (2分)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运,而齿轮操纵器又与________相连。当________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 2. (1分)哪些因素会影响一分钟计时器的准确性?________ ①长针和短针的长度 ②摆的形状和大小 ③悬挂下垂物体的线的长度 ④钟面上计时的刻度不均匀 ⑤各部件连接的位置 ⑥摆的重量 ⑦材料的硬度不够 ⑧摆绳的长度 3. (4分)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________以一定的________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________控制与齿轮相连的________运转的。 4. (2分)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或塑料棒),竖直悬

挂在支架上,如图所示,让其能自由摆动。________摆动得快,________摆动的慢。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 (2分)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6. (2分)摆锤摆1次,摆钟就是1秒。 7. (2分)齿轮操纵器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一个转动。 8. (2分)摆锤来回摆动,并牵动齿轮操纵器。 9. (2分)随着摆幅的增大,摆动的速度会变快。 三、选择题。 (共6题;共18分) 10. (2分)齿轮由()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连带牵动。 A . 垂体 B . 操纵器倒钩 C . 长针 11. (2分)摆锤每摆动(),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 A . 四次 B . 三次 C . 两次 D . 一次 12. (2分)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少的是()。

历史--西晋和东晋

历史--西晋和东晋 第课西晋和东晋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 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讲授新课(板书)第课西晋和东晋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年)(板书).统一过程:(板书)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 (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 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年,统一是在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做一个钟摆》教研经历的反思 成功源自于创新 《做一个钟摆》教研经历的反思 【案例】 2008年4月2日,我为省欠发达地区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展示了“做一个钟摆”一课。 试教中,学生虽然通过实验能够重新建构起对摆及摆锤的认识,但我始终觉得学生学的机械,学的单调,是在被动地接受变化后的摆锤可以影响摆的摆动快慢,而非在操作中、在思维的争扎中深化对摆锤、摆的认识;也始终觉得研究活动对孩子们在诸如思维、情感、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冲击力不强,效果不怎么理想。包括在对教材内容、实验材料、活动设置等进行修改后,决定让教材中的四个实验紧紧地围绕着“真的与摆锤得量无关吗?”这一问题展开。 1、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分别为30 cm和20 cm),让学生说说摆动快慢是否相同。按理说,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应该相同,学生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摆的研究”一课中,学生已经形成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但与摆锤的重量无关的结论,所以摆绳的长度相同,那摆动的快慢应该相同。但看着形状悬殊的两个摆,有很多学生又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怀疑——真的跟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学生实验后发现摆的摆动快慢真的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摆动快慢的不同呢?摆锤的重量、体积?不是,用“摆的研究”一课的结论马上可以对此否定。于是,有的学生提出跟摆锤的长度有关。真的与摆锤长度有关吗?假设真的与摆锤长度有关,那——(我出示一个摆锤为10 cm的摆)学生接着说,应该摆的更快。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和学生一起检验后发现确实如此,也由此得出,摆的摆动快慢虽然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但与摆锤的长度有关,摆锤短,摆的快,摆锤长,摆的慢。 (附实验数据记录) 2、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如果在30 cm长的摆锤上固定两块圆形磁铁,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按理说,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所以摆的摆动快慢应该不会发生变化,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经历后,变得聪明了,他们没有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小声讨论后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这明显是在否定前一节课的实验结论,可以想像,学生嘴上虽这么说,但内心是忐忑不定的。我则追问道,既然你们认为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那是变快还是变慢呢?有的说变快,有的说变慢,学生因猜测不统一,而要求用实验验证。我没有立即提供材料回应学生的实验请求,而是继续追问道,那该如何做这个实验?该怎样进行实验呢?学生在沉思和小声讨论中,设计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实验,发现加上圆形磁铁后变慢了。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现在改变了摆锤重量为何摆动的快慢也发生了变化?再一次置学生于欲罢不能的情境中。学生虽想解释,但不知如何解释;心里似乎明白其原因,但嘴上不知如何表达。 (附实验数据记录) 3、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在摆锤的底部(30 cm处)夹上圆形磁铁会使摆速变慢,如果把圆形磁铁夹在摆锤的中部和上部,即20 cm处、10 cm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变化。学生毫不迟疑地答道。请问摆锤的重量改变吗?没有。既然摆锤的重量没有改变,那为什么摆动快慢会发生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 一、填空题。 1.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或塑料棒),竖直悬挂在支架上,如图所示,让其能自由摆动。________摆动得快,________摆动的慢。 2.如图所示,在图中30厘米长的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这个摆的摆动会变________ 3.在探究影响摆的摆动速度因素时,小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调整摆的长短,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下图所示的摆摆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摆动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如果不改变摆的长短,只改变摆的重量,摆动的速度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4.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不同的高度将同一个摆的摆锤放手,则摆锤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二、判断题。

5.摆锤的重量减为原来的,摆锤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也减为原来的. 6.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快。 7.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与不挂重物的摆速度一样。 8.在摆绳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越快。 9.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三、选择题。 10.钟摆的长度越短,摆动的速度就( )。 A. 越快 B. 越慢 C. 不变 11.在摆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各摆中摆动速度最慢的是( )。 A. B. C. 12.科学课上,王老师讲了摆的研究后,要求每位同学放学回家后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高飞同学在父亲的帮助下做的摆每分钟不能摆动30次,则高飞同学应该( )。 A. 改变摆锤的重量 B. 调整摆绳的长度 C. 调整摆幅的大小 13.如图所示的两个摆中,( )。 A. 1号摆摆动得快 B. 2号摆摆动得快 C. 摆动快慢一样 14.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按制作顺序填序号。 (________)用秒表测量自制的摆在一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________)准备好铁架台、线、木条、金属片、秒表等材料。 (________)当摆动次数为每分钟30次时,进行重复测量。 (________)根据摆的摆动次数,不断地调整金属片的位置。 (________)利用各种材料组装好一个摆。 15.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机械摆钟变慢了,想要把它调准,小明应该怎样做?

西晋和东晋1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晋的短期统一;内迁的各族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使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共同进步。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淝水之战中东晋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战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指导学生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提高辩证地看问题和归纳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淝水之战”,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淝水之战。难点: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东晋胜利原因的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 2.导入新课挂出《三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图示,教师归纳:魏——广屯田、修水利、造翻车;蜀——修堤堰、织蜀锦、和西南夷;吴——垦荒地、造船舶、通夷洲。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国力日益强大,而后来南方吴、蜀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逐渐衰落。从而导致后来的西晋短期统一。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板书) (一)司马氏势力的发展(板书)讲述:曹垩建魏得到大将军司马懿的支持,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曹丕死后,司马懿和年轻的皇室曹爽共同辅佐。(指导学生看插图),这是司马懿装病的形象。曹爽见司马懿的权势一天天扩大,企图削夺司马懿的权柄。司马懿以退为攻,以年老多病为掩护,居住家中,装病不上朝。曹爽派亲信去刺探情况,司马懿故意让两个侍女挽扶见使者,并装出病严重,言语荒唐,说不上几句话就气喘吁吁,好像命在旦夕,骗得曹爽对他完全失去了警惕。司马懿就同儿子加紧策划,于249年发动政变,夺了曹爽兵权,将他处死。提问:司马懿父子是怎样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的?(指导学生看小字内容,讨论)教师归纳:司马氏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 ①司马懿和年轻的皇室曹爽共同掌权时,司马懿的权势一天天增大; ②司马昭当政期间,时时露出篡位野心,魏帝决心除掉他,结果,魏帝还没有来得及下手,反被司马昭杀死。 ③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 (二)司马氏灭蜀,代魏,灭吴(板书)(挂图《西晋的疆域》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140页第二、三自然段。)问题:西晋是怎样实现短期统一的?(学生答出:263年,魏灭了蜀。)教师补充:三国中魏的实力最强,而南方的蜀和吴,由于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国力日渐衰落,其中蜀衰败最快,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兵18万三路入蜀,(挂出《西晋、东晋、十六国》图示,指图示),终于灭掉蜀。(学生再答:265年,晋代魏。)教师补充:魏国自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大权就落在了司马氏的手里。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即司马昭的儿子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取魏的政权,自称皇帝(即晋武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历史上叫作西晋。(学生又答:280年,晋灭吴。)教师补充:吴国在孙权死后,政治十分腐朽,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很尖锐,晋朝利用这一有利形势,280年灭掉吴。小结后同学复述:三国鼎立的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培优课教案_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和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内容分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下启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目标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分析西晋速亡原因、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研习史料及识读地图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重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灭亡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三国鼎立示意图,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天下三分,国家实现了局部统一,问:这样的局面会长期维持下去吗?从而导入: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晋,了解西晋是怎样建立、统一、以及西晋灭亡的过程?出示第17课课题。 学习新课: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让学生说一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哪些熟悉的司马家族人物及故事?然后出示人物图片及资料。生阅读第78页教材,讨论探究:三国后期,魏蜀吴三个政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由谁统一了全国?然后出示三幅图来演示变化经过,梳理线索:263年魏灭蜀,之后司马氏专权266年西晋建立(建立者、都城)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问题:统一后的西晋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 通过分析史料及图片:石崇与王恺斗富,《钱神论》节选内容,学生讨论问题,分析出西晋的社会风气。预测西晋将来的命运。 过渡:西晋统治集团的腐败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隐患。 二、八王之乱 复习:西周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分别对这些朝代造成怎样的危害?从而分析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的危害,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了中央政权。由晋惠帝的故事介绍他的昏庸无能,由以上梳理出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播放视频《八王之乱》,了解动乱经过,学生分组探究其实质及造成的危害。强调动乱使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示意图》,指出同时期不仅有中原人口的南迁,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通过民歌、图片介绍生活地点及生活状况。 出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学生找出内迁时期、内迁方向、内迁后分布地区,由一段材料分析内迁后的生活状况,引出西晋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然后再展示有关民族交流、相互学习的图片,指出这一时期既有民族矛盾也有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出示西晋从建立到灭亡的年代尺,学生合作探究: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7课时做一个钟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9分) 1. (4分)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________以一定的________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________控制与齿轮相连的________运转的。 2. (1分)哪些因素会影响一分钟计时器的准确性?________ ①长针和短针的长度 ②摆的形状和大小 ③悬挂下垂物体的线的长度 ④钟面上计时的刻度不均匀 ⑤各部件连接的位置 ⑥摆的重量 ⑦材料的硬度不够 ⑧摆绳的长度 3. (2分)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运,而齿轮操纵器又与________相连。当________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 4. (2分)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或塑料棒),竖直悬挂在支架上,如图所示,让其能自由摆动。________摆动得快,________摆动的慢。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 (2分)摆锤来回摆动,并牵动齿轮操纵器。 6. (2分)摆锤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 7. (2分)齿轮无规律的带动指针转动。 8. (2分)齿轮操纵器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一个转动。 9. (2分)摆锤摆1次,摆钟就是1秒。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3分) 10. (2分)摆锤每摆动(),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 A . 四次 B . 三次 C . 两次 D . 一次 11. (2分)齿轮由()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连带牵动。 A . 垂体 B . 操纵器倒钩 C . 长针 12. (2分)科学课上,王老师讲了摆的研究后,要求每位同学放学回家后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高飞同学在父亲的帮助下做的摆每分钟不能摆动30次,则高飞同学应该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思路: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手做出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2、上节课我们用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做实验,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7.做一个钟摆-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摆长与摆动速度的关系。 【解答】摆动的速度与摆长的长度有关,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而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2.【答题】古代的水钟比现在的石英钟计时精确。()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时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解答】古代水钟是通过水滴的保持一定的速度流动,用水量来计量时间,这种方法错在较大的误差,随着科技的进步,慢慢出现了机械时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而且石英钟在提高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更是提高了精确度。 3.【答题】想要改变单摆的摆动速度,可以改变单摆摆锤的重量。()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单摆摆动的速度与摆捶重量无关。 【解答】单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无关,而与摆长的长短有关,所以无论怎样改变摆捶的重量,摆动的速度依然不变,因此改变单摆摆锤重量不能改变摆动的速度。 4.【答题】摆绳的长度等于摆的长度。()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 【解答】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之间的距离,而摆绳只是绳子的长度,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5.【答题】随着摆幅的增大,摆动的速度会变快。()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摆动幅度与摆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摆动的速度的快慢与单摆的长度有关,而与摆动的幅度无关,所以无论怎样变化摆动的幅度,摆动的速度依旧保持不变。 6.【答题】单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下列哪项有关()。 A.摆角 B.摆重 C.摆长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单摆的影响因素。 【解答】单摆摆动的速度是受摆长的长短所影响的,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而与摆角和摆重两者无关。 7.【答题】摆的快慢与()有关。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解答】摆的摆动快慢是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的,改变摆长能影响摆动的快慢,而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无关。

西晋和东晋教学设计

西晋和东晋教学设计 西晋和东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 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 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 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 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地激化。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晋朝年号。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西晋凡四帝五十二年。东晋凡十一帝一百有四年。本文列举晋朝及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中文名,晋朝年号。分类,中国年号:晋朝。西晋,265年——317年。东晋,317年——420年。其他政权,五胡十六国。年号相关,永嘉之乱。 西晋年号。西晋年号一览:建兴四年十一月。 晋愍帝向刘聪投降。晋朝其他地区

依旧使用建兴年号。次年十二月被杀。前凉君主沿用该年号至建兴四十九年。其他年号:建始赵王司马伦之年号。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改元建始。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连战皆败。四月。被迫退位。 东晋年号。建兴五年三月。司马睿在建康即大晋皇帝位。 改元建武。史称东晋。其他年号:1。建康晋南阳王司马保之年号。晋元帝大兴二年。司马保自称晋王。改年号为建康。设置百官。次年五月。其部将张春和杨次软禁司马保。并将他杀死。时年二十七。2。大亨晋安帝元兴元年三月。桓玄入京师。称诏立为丞相。改元大亨。安帝此时并未被废。故大亨为安帝年号。《晋书》《资治通鉴》不用“大亨”年号。记事以元兴元年。二年。三年记。元兴后为义熙元年。 3。桓楚政权永始;天康元兴二年十二月。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自立为

帝。国号楚。改元建始。后因与赵王司马伦同。改作永始。次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晋书》《资治通鉴》均未言桓谦建年号。李兆洛《纪元编》载有天康一号。注云:一作天安。罗振玉《校增纪元编》作“天康”。注云:元兴三年僭号。明年二月平。 五胡十六国。本文列举与晋朝同期存在的十六国年号。 十六国。即: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五胡十六国兴亡表如下。表中国祚计算以表中公元起止计:附:不属于十六国的其他政权兴亡表:前赵。匈奴贵族刘渊所建。国号初称汉国。318年刘曜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赵。329年为后赵所灭。凡四主二十六年。注:前赵废帝刘和。汉天王靳准在位时间短且未建年号。不列入。光初十一年刘曜与后赵军交战被俘后。晋朝摄政太子刘熙未正式即帝位。 且沿用光初年号。亦不列入。光初十二年九月。石虎破上邽。俘太子刘熙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做一个钟摆

江先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做一个一分钟60次的摆。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材料: 宽1.5cm长20cm、30cm的木条各一个,垫片,金属丝,实验记录单。 2、教师材料:宽1.5cm长20cm、30cm的木条各一个,垫片,金属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复习:

1、填空: (1)实验发现: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与()、()无关。 (2)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得越(),摆绳越短摆动得越()。 (3)一个摆原来每分钟平均摆动45次,先将摆锤重量增加1倍,则这个摆平均每分钟摆动()次。 (4)用40CM、35CM、30CM长的摆线做摆的研究实验,15秒内摆动次数最多的是()厘米摆线的摆;最少的是()厘米摆线的摆。 2、判断: (1)同一个摆,摆锤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越多。() (2)同一个摆,摆幅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3)两个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摆动快慢相同。() (二)交流: (三)小结: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不同,是因为这两个摆的摆长不同。 二、探究尝试 活动一: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出示用宽1.5cm长30cm的木条做的两个摆,其中一个挂了垫片。 2、猜测: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3、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小组讨论我们的发现并认真记录。 4、实物展台:交流分析记录表。 5、得出解释:两个摆的摆长不同,所以摆的快慢不一样;摆的总长度不等于摆长;由于摆锤上加了重物,摆长也改变了,摆的快慢也就会跟着改变。 活动二:研究改变重物在摆上固定的位置是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 1、白板操作试验方法,指导将已有的数据填写到记录表中。 2、各小组领取材料进行试验,提示做好记录。 3、实物展台交流实验记录及我们的发现。 4、得出解释:(移动重物,可以改变摆长) 5、小结并板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