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课__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__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事实上中国领先世界地位的手工业不仅仅是瓷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手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了解古代手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什么是手工业: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古代有哪些手工业:它包括金属冶炼业、纺织业,还有陶瓷业等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金属冶炼是生产力显著进步的标志。它是我国较早形成的手工业部门,它经历了由冶铜到冶炼铁的历程。

1、冶铜技术:

(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概念解析

青铜:是以铜为主的一种合金,古代的青铜主要是指铜与锡的合金,青铜原来大多呈金黄色,由于长期腐蚀,表面往往成一层青绿色的锈,故称之为青铜。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典型代表。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众多知名学者认定为夏文化。

(2)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

①时间:商周时代青铜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

②表现(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礼、兵、乐、饮食器、生产工具),技艺精湛,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商代"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3月出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农民吴培文家的田中.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铜鼎是商周时期的重要的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大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三千多年前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戊"而铸("

司母戊"又有"后母戊"的别名,也有学者认为"后母戊"应读"母后戊").司母戊大方鼎现已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近年来,随着安阳殷墟正加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司母戊大方

鼎再次引起人们的热烈关注. 高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四羊方尊商代。盛酒器。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造型奇特,工艺高超,是商代青铜器的极品。

2、钢铁冶炼

(1)技术成就

①表现:

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这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从春秋时期开始,人们开始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冶铁经历了由块炼铁到生铁的进步。炼钢经历了春秋时的块炼钢到西汉的炒钢,再到北朝的灌钢法的进步。其原理是改变铁的含碳量。

这也恰恰印证了就是汉朝打匈奴的时候,使用铁兵器发挥着巨大优势作用。

为什么铁兵器它比铜兵器要好使,最重要的是就是铸铁它脱碳制成钢之后,具有的延展性,使得铁兵器能加工成比铜兵器要更长的尺寸。我们知道兵器的优劣,长短是非常重要的。再者我们知道铁的密度和铜的密度比较的话,铁的密度比铜的密度要低,同样尺寸的铁兵器,拿起来比铜兵器要轻便,便于士兵的携带。所以在史书上有记载,一个汉兵可以以一敌三对付匈奴兵。这是在军事上由于有了先进的铸铁以及铸铁脱碳制钢这样一系列的技术,我们能够战胜这个匈奴兵,稳固住中原地区或者是汉民族的这个领土,造就了中华帝国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

②意义:铁器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分析教材小字部分内容“美国学者……估算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

各国产量的总和”,认识我国古代钢铁冶炼水平的世界地位,认识我们先人的伟大。

(2)燃料的演变

①木炭:春秋战国时期,用木炭做燃料。

②煤:A、历程:汉代开始;北宋时相当普遍。

C、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③焦炭: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为什么不是先去炼铁而是先去炼铜呢?为什么青铜时代是在铁器时代之前那么多年呢?是纯粹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判断吗?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在小亚细亚地区在两河流域,我们现在有6000多年以上的青铜文明使用的这个证据对吧,在中国也找到4000年以前的,比如说现在齐家文化中间找到四千多年以前青铜匕首和青铜铜镜,那是仅仅因为它们在土里头埋着,然后我们现在找到了它,它没有全部毁掉,或者是没有被全部腐蚀掉。而铁是比青铜更难以保存,更容易腐蚀掉的东西。我们没有找到比它更前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我们人类使用青铜在前而使用铁器在后。您觉得是一定是使用青铜在前吗?

这是必然的。因为铜和铁,它的这个和它化学组成,这是有直接的关系。显然是铁比铜更容易跟氧结合,形成铁的氧化物。反过来说你要把它破坏还原成金属,那也是铁要比铜来得难。所以你要炼铁或者说把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你需要的温度需要的条件就要高。当人类的冶金的这个冶炼的温度你达不到这个时候,你的铁肯定出不来,铜是要先出来的。这个我们也有证据。在湖北的有硫化铜铁的或者说硫化铜和硫化铁的这种复合矿,一起冶炼,条件完全一样,铜的出来铁的跑到渣里去。

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可见,丝绸在古代的东西方交往中充当了重要的媒介。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二、纺织业

1、丝织业

(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2)发展:

①上古时代: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体现我国丝织业的历史悠久。

②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是单衣的意思。经常被误写为“禅”),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襌(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轻纱薄如空”,其质地及纺织技术都让现代人称奇。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一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紧接着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研究竟耗费专家们13年的心血!

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生活在22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

④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

(1)宋末元初:

①棉花种植的推广: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

兴的手工业部门。

(2)元代:

①成果: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和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线。

②影响: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

★阅读提示

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对西方近代棉纺织水平的介绍,了解认识近代以前西方棉纺织技术与中国的差距,认识中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先进程度。

(3)明代:

明代后期,棉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

1、陶器:

(1)时期: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

(2)代表: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

①纹饰缤纷的彩陶:仰韶文化的人面彩陶壶

②薄如蛋壳、黑亮如漆的黑陶: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怀

③熠熠生辉的白陶:龙山文化的白陶鬶

2、瓷器:

(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历程:

①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时期:烧制出白瓷,实现了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阅读小字部分介绍)

③隋唐时期:A、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质的硬度、釉色的纯度都远胜前代。(如:唐代邢窑白瓷)

B、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C、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北宋时,瓷器的产地分布更广,定窑(今河北曲阳)、汝窑(今河南临汝)、哥窑(今浙江龙泉)、官窑(今河南开封)、钧窑(今河南禹县)等是当时最著名的瓷窑。江西景德镇,宋代即成为“瓷都”,到元代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⑤元代: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如元代青花瓷海水龙纹瓶)

⑥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⑦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如清代粉彩开光花尊)

(3)外传及其影响:

①外传:至迟从唐代起开始大量出口;到15世纪在欧洲还是稀世珍宝;17世纪风靡欧洲;18世纪遍销全世界

②影响: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除了青铜之外,中国人还很喜欢陶瓷,而喜欢陶瓷的原因是因为崇拜玉。中国是世界上最崇拜玉的国家。英国马戛尔尼公爵访华,乾隆皇帝赏赐给他很多玉如意。但马戛尔尼不识货,以为是几块破石头。他在日记里写道,中国皇上真吝啬,我们给皇上的礼物价值1.6万英镑,结果皇帝给我一堆破石头,把我给打发了。由此可见,洋人不懂玉,不知道玉的价值。咱们中国人讲究君子玉不下身,小人连佩戴资格都没有。但是玉不是任何人都玩得起的,化土为玉,这就是瓷。所以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白瓷。好的瓷器肯定得具备这么几个品质:光如镜、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罄。光如镜就是说平滑度得跟镜子似的,可以用来化妆。薄如纸就是薄得跟纸似的,越薄越贵。温如玉,玉的温度得是恒温声如罄,就是说真正像玉的瓷,你用手敲击它,能听到类似金属的声音,铛铛响的瓷。因为对玉的崇拜,导致对瓷的偏爱。

好了,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后,我们不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了:这些成就都是怎样做出来的,通过什么样的经营方式制造出来的。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①作为农业的辅助,与家庭农业相结合;

②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③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2)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这个一般是农民家庭的,大家知道,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是“男耕女织”,在种地的同时搞点副业,这就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用来卖的吗?不是,主要是自己使用,少数是为了缴纳赋税。大家想想这种经营方式的技术好吗?规模大吗?)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一般是在城镇里,打个比方:大家应该都看过《水浒传》,里面的武大郎,是干什么的啊?对了,卖烧饼的。大家想想,他种地吗?不了,他已经是城市人口了,清河镇人。他就是专门搞烧饼生产的,自己吃吗?不,卖的。这就是最小规模的专业的私营手工业)

2、私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①产生:

A、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

B、时间: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

②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②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增多,并人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3)作用:导致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工商业地位上升,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

(4)特点:①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无细致的分工,劳动者是帮工、学徒或奴婢。

②产品走向市场,是城镇的专业手工作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独立经营,逐渐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而这个时候,私营手工业还真的发展起来了。在唐代以前还是农村里搞搞家庭副业,城镇里还是像武大郎的家庭小作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啊,比方说,武大郎发明了一种新的做烧饼的方法,烧饼做得十分的好吃,一时清河镇的武大郎烧饼远近闻名,人们慕名来清河镇吃烧饼,一时武大郎烧饼供不应求,于是武大郎和潘金莲一商议,干脆咱不干了,咱请人干,咱当老板算了。于是就出现了书本上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关系。这在以前的学术界称为时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经营管理:

①官府统一管理:

按行业设工官管理工匠;原料官府提供;产品制作官府指定,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

③经营方式的变化: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演变。

A、时间:唐宋时期出现雇募制

B、原因: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

公的,给公家生产,不记成本,只要是好的。如生产一件瓷器,工官以提高质量为借口高叫没钱,以饱私囊。

假如你是一个出色的工匠。在官营里,你只有一口饭吃,外面的私营,你可以拿一万的高薪,你会怎么做?跳槽。有同学说,官府不让跳啊,怠工、逃亡、起义总归可以的啊。于是大量的技术工匠就流向了私营手工业中。所以到最后,官营手工业也不得不作了些调整。这就是我们书本上说的:由征役制到雇募制,给钱了。

C、意义:是生产系上的一大进步

(3)特点:①政府统一管理,资金、技术力量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占据主导地位。

②生产不计成本,不与市场发生联系

③从征役制到雇募制,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效益低下。

1、官营的手工业的老板是谁啊?官府或者是皇家。所以原料丰不丰富?(丰富)资金雄厚不雄厚?(雄厚)规模大不大?(大)规模大了,分工细不细密?(规模小什么事得自己干,武大郎既要和面,又要煎饼)

2、官府和皇家还有什么权力啊?我们不要忽视了,他们还掌握了政治资源。(天下是我打下的,我掌握了政权,政策的制定就是我说了算。)好了,技术就不成问题了。听说某某地方有个工匠青花瓷技术天下第一,获专利了,一道命令叫来。叫来还是小事,不许把技术外传,只能传给你的儿女,你的儿女也得为我干活。你们这一家就是“匠籍”,职业世代相传,世代为官府作牛作马。(不给报酬的)劳动力呢?也很容易,把奴婢和刑徒叫来,免费的劳动力。强制劳动、超经济的剥削。

3、管理呢?谁管啊?工官,由他们来监督生产。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经是江南织造,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工官。大家知道,工官对他监督的产品是负有直接的责任的。古代的官方的手工业品上往往有刻有工官的名字的。所以造的不好的话不像现在那样,顶多是辞职而以,弄不好的话是要杀头的,你说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产品的质量能不好吗?所以我们书上讲:官营的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

(4)评价:

①积极: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局限: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反抗。

五、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越来越细。

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随着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场手工业和雇佣劳动关系开始出现;

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分布也发生相应变化。

6、受统治者重农抑商等政策的影响,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始终未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课堂小结:

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文明是建立在高水平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并成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正是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生产原料、劳动力、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手工业自身也迅速发展,并为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明清之际,在江南一些地区的某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情况,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探究。

青花瓷

以钴矿作为颜料绘于生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

釉:熔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斗彩瓷,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