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细则-27个配套文件汇总整理-201605

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细则-27个配套文件汇总整理-201605

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细则-27个配套文件汇总整理-201605
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细则-27个配套文件汇总整理-201605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

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为切实推进全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促进全省煤炭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晋发〔2016〕16号)。为认真贯彻落实文件中确定的30项工作任务,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各牵头单位制定了30项工作任务《实施细则》。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1)

第一批8个政策 (3)

1、关于严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的实施细则 (3)

2、关于全省煤矿企业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的实施细则 (6)

3、关于全省煤炭行业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的实施细则 (7)

4、关于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的实施细则 (11)

5、关于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自律机制的实施细则 (13)

6、关于提高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和现代化水平的实施细则 (15)

7、关于建设新一代全省煤炭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的实施细则 (18)

8、关于设立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的实施细则 (19)

第二批12个政策 (23)

1、关于探索建立煤炭战略储备体系的实施细则 (23)

2、关于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的实施细则 (25)

3、关于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的实施细则 (28)

4、关于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实施细则 (31)

5、关于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实施细则 (34)

6、关于创新煤炭交易机制的实施细则 (38)

7、关于抓好现有政策落实到位的实施细则 (40)

8、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法人 (42)

9、关于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 (44)

10、关于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实施细则 (47)

11、关于强化企业管理的实施细则 (50)

12、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实施细则 (53)

第三批7个政策 (54)

1、关于从严控制煤矿项目审批的实施细则 (54)

2、关于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56)

3、关于实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细则 (58)

4、关于充分发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平台作用的实施细则 (60)

5、关于全力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的实施细则 (62)

6、关于符合条件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的实施细则 (68)

7、关于进一步制定出台新政策的实施细则 (70)

2016年5月16日

第一批8个政策

1、关于严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的实施细则

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省国土资源厅

第一条明确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范围。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包括未办理相关核准审批手续的新建、改扩建和超能力生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生产的煤矿。各市政府、省直相关部门要将核实确定的违法违规建设煤矿报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在其门户网站设立专栏,接受全社会对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的举报,并接受社会监督。举报内容查实后,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负责将其名单反馈省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第二条公告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名单。各部门在其门户网站设立专栏,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公告未经核准但已开工建设的煤矿项目名单;省煤炭厅负责公告超能力生产煤矿名单;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负责公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煤矿名单;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和山西煤监局负责公告未履行相应的法定审批程序而开工建设的煤矿项目名单。对已取得各项审批要件、通过核准或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的,由相关部门核实无误后,及时将名单予以更新。

第三条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予以处罚。凡未按规定履行项目核准手续,或基本建设手续不齐全擅自开工建设的煤矿,一律停工停建。对未按规定取得用地批准和采矿许可证的,由省国土资源厅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对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的,由省环保厅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对未依法办理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或未按批准方案开展建设的,由省水利厅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对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同意的,由山西煤监局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凡属停建、停产整改范围但拒不停建停产整改,或擅自组织生产的煤矿,由煤矿属地政府予以关闭。

第四条对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实施联合惩戒。对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停止审批民用爆炸物品购买申请;电力部门采取停电和限电措施,除保安负荷和生活负荷外的电力供应予以限制,停供采掘用电;铁路运输企业对其销售的煤炭,在受理运输需求和订车装车时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予以停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对其在3年内发行企业债券、获取政府性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五条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全省各生产煤矿必须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省煤炭厅要对调整后的各煤矿生产能力及时予以公告。全面实行煤炭产能公告和依法依规生产承诺制度,所有生产煤矿必须严格按照公告生产能力组织生产。超能力生产的煤矿,一律停产整改,由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处理。处理结果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六条停止生产建设未经国家核准的煤矿。对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违法违规建设煤矿专项稽查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16〕167号)列出的我省未履行核准手续、擅自生产建设的16座煤矿,要责令其立即停工停产。公安、电力等部门要停供民用爆炸物品、采取停电和限电等措施。各有关市、县政府和省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要派驻人员现场盯守,严禁擅自组织生产建设。各市、省属各煤炭集团公司对是否还存在其他未经核准的、手续不齐全的煤矿进行全面自查,该停产的立即停产,该停建的立即停建,并将自查情况于2016年6月底前上报省政府。

第七条开展全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专项督查。由省煤炭厅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若干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实施督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机抽查、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煤矿依法合规安全生产和违法违规生产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八条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和超层越界开采行为。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组织全省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私挖滥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结果在其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引导媒体和公众进行监督。对超越批准矿区范围开采的,责令退回其本矿区范围,没收超层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密闭越界井巷,并依法进行处罚;对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

内开采的,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关于全省煤矿企业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

制度的实施细则

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

第一条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所有生产煤矿要严格按照276个工作日组织生产,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日原则上不得安排生产。所有生产煤矿要科学安排作业和检修计划,保证均衡生产。所有采掘工作面不得以每天两班作业减少的时间代替停产放假。

第二条煤矿因生产特定煤种、与下游企业机械化连续供应、有特殊安全要求、搬家倒面以及实行集中连休等可预知原因需要连续作业的,必须提前制定弹性工作日生产组织方案,并按规定备案。因地质条件变化等突发原因需要连续生产的,必须在一周之内进行补充备案。

第三条弹性工作日生产组织方案要明确具体原因、调整后的生产和放假日期、生产和检修计划及安全保障措施。市县监管煤矿向当地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向省煤炭厅备案。

第四条重新确定并公示煤矿生产能力。省煤炭厅按期完成所有生产煤矿能力重新确定工作,并在“山西煤炭信息网”同原有生产能力一并进行公示;煤矿建设项目投产时,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

生产能力,并与竣工验收确认的能力一并进行公示。

第五条重新确定的煤矿生产能力作为煤矿企业组织生产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的依据。

第六条做好煤矿节假日停产和恢复生产的安全工作。煤炭企业要建立停产期间和恢复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恢复生产的方案和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应急值守、安全调度和恢复生产前的检查工作。停产期间,必须保证正常的通风、排水,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安排瓦斯检查员正常巡检。恢复生产前,必须安排人员对通风等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地点、机电硐室和关键岗位进行检查,确保消除各类隐患。经企业组织全面检查,在确保各系统都正常的情况下,方可组织恢复生产。

第七条加强监督检查。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等相关部门及主体企业要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暗察暗访等机动灵活的方式,落实监管监察责任。发现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处,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3、关于全省煤炭行业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的实施细

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

第一条严格控制新增产能。2020年前,原则上停止审批或核准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已经审

批或核准的在建煤矿项目按照现有批复产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数取整作为新的矿井建设规模。国家已核准的在建煤矿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予以公告,资源整合改造矿井等在建煤矿项目由省煤炭厅予以公告。

第二条依法淘汰关闭一批煤矿。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2016年底前依法关闭退出。对60万吨/年以下的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要在1—3年内关闭退出。对“僵尸煤矿”、资源枯竭煤矿、开采高硫高灰煤矿、严重资不抵债煤矿,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关闭。

第三条重组整合一批煤矿。对部分开采条件好、资源储量较多的煤矿,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合并、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减量重组。

第四条减量置换退出一批煤矿。对于列入国家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等确需新建的煤矿,严格按照“减量置换”政策进行产能置换,确保全省煤炭总产能规模只减不增,减量置换方案按国家公布的相关政策实施。

第五条依规核减一批产能。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具有强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的矿井依规进行核减产能。推行法定节假日和周日煤矿停产休假措施,全年按276个工作日组织生产。

第六条搁置延缓一批煤矿。对于资源储量较多、开采条件较好,但目前开采不经济且不具重组整合条件的煤矿,搁置延缓开采或通过市场规律自然淘汰。

第七条妥善处理与各类保护区的关系。认真落实责任主体。省环保厅负责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各类环境风险源等情况进行自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对城镇规划区内煤矿开发建设是否符合城乡总体规划等情况进行自查;省林业厅负责对自然保护区内煤矿开发建设情况进行自查;省水利厅负责对泉域水资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煤矿开发建设情况进行自查。2016年6月底前,各保护区主管部门对各类保护区内与已设置煤炭矿业权重叠的煤矿进行摸底排查,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定,分别提出各自保护区内拟关闭退出煤矿名单,并上报省政府研究确定。

第八条实行分类处置。对于开采范围与各类保护区全部重叠的煤矿,要依法关闭退出;对于部分跨入保护区但切除与保护区重叠范围后达不到最低服务年限的煤矿,要依法关闭退出。各类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新的煤炭矿业权,已设立的要尽快依法注销。省煤炭厅负责保护区内生产与建设煤矿的关闭退出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保护区内新设矿业权但尚未开始建设的矿业权退出工作。

对于保护区设立之前已取得煤炭矿业权的,应保障矿业权人合法权益,按照矿井剩余资源储量,退还矿业权人资源价款,依法对其关闭退出。对于保护区设立后取得煤炭矿业权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将其依法关闭退出。国家及省已设立的各类保护区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第九条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方案细化和报送工作。按照国家煤炭

退出产能认定标准,由省煤炭厅负责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细化分年度关闭退出、减量重组、职工安置等内容。省属煤炭集团公司负责编制本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方案,由董事长签字后报送省煤炭厅和省国资委;各市政府负责编制本行政区监管煤矿化解过剩产能方案,由市长签字后报送省煤炭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煤炭厅进一步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负责我省与国家煤炭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第十条抓紧做好方案启动实施。省煤炭厅抓紧启动实施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选择省属煤炭集团生产煤矿作为首批关闭退出试点,2016年6月底前,在焦煤集团和阳煤集团各选择一座煤矿先行开展关闭退出工作试点,并认真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

第十一条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省煤炭厅是全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方案实施的牵头部门,指导各市政府和省属煤炭集团公司制定关井安全措施并组织实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核实关闭退出煤矿职工人数和基本信息,指导企业制定并落实职工安置方案,细化做实职工安置渠道,依法处理劳动关系,接续社会保险,制定应对预案,处置突发问题;省财政厅负责中央专项奖补资金落实到位,筹集省内配套资金,做好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注销关闭退出煤矿的矿业权,确认剩余储量,协助退还剩余储量对应已缴纳价款,指导企业做好关闭退出煤矿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加强已关闭煤矿的监管,严防死灰复燃;省国资委负责指导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关闭退出煤矿移交“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等

办社会职能,指导协助企业做好关闭退出煤矿资产债务处置;省金融办负责协调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做好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落实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各部门均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各市、各煤炭集团公司开展工作。

第十二条确保退出煤矿关闭到位。各市、县政府、省属煤炭集团公司均要成立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组织机构,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煤矿关闭退出后,有关部门应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停止供水、供电、供民用爆炸物品,拆除设备、封闭填实井筒、填平场地,并保留照片和视频资料,存档备查。省煤炭厅负责在其门户网站及省内主流媒体及时公告关闭退出煤矿名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做好应急预案和舆情监控。各相关单位要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针对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及时处置突发问题,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做好舆情监控和正面舆情引导,及时追踪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关于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的实施细则

省国土资源厅

第一条严格审批煤炭采矿权新立。未经项目核准机关批准的煤矿建设项目,不再受理审批其采矿权新立。

第二条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严格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制度。实行

产业规划、政策指导下的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年度总量控制制度。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年度总量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煤炭资源矿业权年度出让总量可以为零)。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公布的煤炭资源矿业权年度出让总量、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及设区的市级政府报请设立的煤炭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编制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年度实施计划,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条暂停公开出让和协议出让煤炭矿业权,暂停煤炭探矿权转采矿权(划定矿区范围)审批。从2016年开始,3年内暂停公开出让和协议出让煤炭矿业权,暂停煤炭探矿权转采矿权(划定矿区范围)审批。期间探矿权到期需要延续延长保留期的,由申请人作出说明后可予以保留。已划定矿区范围的需要延长有效期的,由申请人作出说明后可延长有效期。

第四条鼓励煤矿企业进一步兼并重组整合。严格控制煤矿企业分立采矿权,采矿许可证数量原则上不增加。进一步兼并重组整合煤矿之间的空白资源可出让给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主体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关闭淘汰矿井退出的剩余煤炭资源,可通过公开出让的方式,出让给相邻煤矿企业。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五条加大对煤层气开发的支持力度。按照“先抽后采”科学合理综合利用煤炭、煤层气资源的原则,加大对煤层气开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煤层气企业对煤层气、煤炭矿业权重叠区域采用兼并、重组以及合作等方式,加快煤层气开发进程。

5、关于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自律机制的实施细则

省发展改革委

第一条积极探索建立能够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价格监测分析。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每月采集燃煤电厂电煤到厂价格;每月撰写煤炭市场价格监测分析报告。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负责建立和完善煤炭交易价格采集渠道,优化和发布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体系;依托煤炭交易平台,建立煤炭市场分析预测专家库;对煤炭价格数据实行周报制度。

第二条开展煤炭生产成本及环境损害成本的调查研究工作。省煤炭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发展改革委围绕正确反映煤炭环境损害成本,重点选择省内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煤种的煤矿作为调查对象,全面分析近3年煤炭价格成本、费用项目构成及标准,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建立动态分析制度。

第三条建立健全煤炭价格自律机制。省煤炭厅、省煤炭工业协会负责制定煤炭行业价格自律公约,主要内容包括:倡导企业守法经营、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不得以压价竞销或哄抬价格等不正当手段扰乱煤炭行业整体经营秩序、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缔结垄断性销售价格协议、禁止捏造并发布虚假价格信息等,引导企业价格自律。加强价格自律监督,省煤炭工业协会要对违法经营及违反公约的企业,在

行业内部进行通报,促其整改和遵守行业价格自律公约,对涉及违法经营的企业,要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第四条开展建立完善价格自律机制试点。在潞安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开展建立完善价格自律机制试点,由晋煤集团牵头,联合潞安、阳煤集团共同作出守法经营承诺,共同遵守煤炭行业价格自律公约,不得以压价竞销、哄抬价格等不正当手段扰乱煤炭行业整体经营秩序等,要按省煤炭工业协会要求,定期报送企业履行价格自律公约情况。

第五条建立健全煤炭价格监管机制,规范煤炭市场价格秩序。加强煤炭价格监管,畅通12358价格投诉渠道。省发展改革委要对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欺诈行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价格规定、实施哄抬煤价或者低价倾销行为,从事煤炭运输的车站及其他运输企业强制服务煤炭经营、谋求不正当利益行为,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中间环节和额外加收费用行为等进行监管。对各类煤炭价格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要公开曝光。

第六条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要进一步强化国税地税联合稽查协调机制,从2016年7月1日起,联合进户稽查,增强稽查执法合作效能;建立煤炭行业稽查对象名录库、煤炭行业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税务稽查执法人员分类名录库,按照推行税收风险管理的统一路径,对涉税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信息研判,针对高风险的纳税人开展定向稽查,整顿规范煤炭行业税收秩序;切

实加强资源税征收管理,将煤炭资源税作为全省地方税主体税种,列为全年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分解任务,严格考核,集中力量抓好税收征管;积极开展明察暗访,畅通稽查举报电话,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查找偷逃资源税问题线索,组织力量深挖细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6、关于提高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和现代化水平的实施细则

省煤炭厅

第一条强化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所属重组整合煤矿安全管理。深刻汲取同煤集团“4?19”和“3?23”事故教训,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所属重组整合煤矿全部停产停建整顿,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二条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所属重组整合煤矿要制定整顿方案并严格执行,重点整治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隐患;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对所属重组整合煤矿的“三真”(真控股、真投入、真管理)情况逐矿甄别、确认。重组整合煤矿停产停建整顿结束后,复产复建验收工作由集团公司负责。

第三条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于2016年5月底前对重组整合煤矿的停产停建整顿情况进行抽查,未停产停建整顿的,对有关单位责任人进行通报和约谈,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6月份对复产复建验收情况进行督查,对达不到“三真”要求和验收条件的煤矿,一律不得通过复产复建验收。

第四条加强全省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从2016年4月至12月底,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在全省煤矿集中开展以瓦斯防治、水害

防治、防灭火、冲击地压防治、提升运输等为主要内容的重大灾害防治行动。

第五条各市煤炭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要制定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同时督促各煤矿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安全重点整治工作。

第六条全面推进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强化瓦斯抽采利用,以用促抽、以抽保安,2016年瓦斯抽采量完成106亿m 3,利用量完成60亿m 3。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在用非金属瓦斯抽采管路改造工程,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

第七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严格执行事故矿井停产停建整顿制度,发生一般事故的停产停建整顿至少1个月;发生较大事故的停产停建整顿至少3—6个月;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停产停建整顿至少1年。

第八条严格落实煤矿挂牌管理责任制。市、县政府和煤炭管理部门以及煤矿企业的挂牌责任人,要定期检查挂牌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检查要有时间、地点、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等痕迹记录;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对挂牌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挂牌管理责任人不认真履职、不到矿检查的,要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

第九条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于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煤矿,要依法责令停产停建整顿,并按照监管权限进行挂牌督办。挂牌督办部门对隐患整改治理进行全过程跟踪。整改完成后,按照“谁督办、谁验收”的原则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摘牌

销号。

第十条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五人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五人小组”制度,实行包保负责制。安全监管“五人小组”要履行日常安全监管职责,每周至少对所包保的每座煤矿现场检查一次。

第十一条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全省生产煤矿到2016年底前必须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

第十二条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要根据现有资源赋存条件和布局结构,按照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优先建设安全高效、资源利用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现代化矿井,提高全省煤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2016年力争新建成5-10座。

第十三条做好老矿井减人提效工作。重点要对目前已掌握的11座单班下井超过千人的矿井进行专题研究,2017年上半年完成简化矿井生产环节,实现减人提效。对简化生产环节后单班下井人数仍超过千人的,一律核减采掘工作面数量,核减煤矿产能。

第十四条严格限制开采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煤炭。对现采煤层达不到煤质要求的,要与其他煤层科学合理进行配采,降硫降灰。采取措施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要引导其有序退出。

7、关于建设新一代全省煤炭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的实施细则

省煤炭厅

第一条建设山西省煤炭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是我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省煤炭厅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各市、县政府、煤炭企业严格按进度推进,确保2016年底前建成初步投入使用。

第二条落实建设资金,完成招投标工作。5月31日前,省级平台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市、县、煤炭企业落实建设资金。6月30日前,市、县、煤炭企业完成招投标工作。

第三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8月31日前,省煤炭厅完成监控中心改造、数据中心机房改造、局域网改扩建、煤炭专网扩容改造主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第四条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9月30日前,省煤炭厅完成全省煤炭行业云计算平台的主数据中心及异地灾备中心建设任务。

第五条完成煤炭安全监管、经济运行数据系统建设工作。省煤炭厅完成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集成,完成煤矿安全监管系统、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煤炭产运销经济运行数据系统等12个系统的开发、运行、调试工作;市、县、煤炭企业完成系统软件、硬件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实现与上一级平台的对接。9月30日前,全部完成省、市、县、煤炭企业的软、硬件建设任务.

第六条全面开展联网调试工作。10月1日—10月31日,省、市、县、煤炭企业分别对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运行,开展测试性调试工作,发现问题,完善调整。

第七条11月1日,平台全面投入试运行,为省委、省政府经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安全生产方面,市、县、煤炭企业平台实现对安全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实时报警及处置,并向有关部门推送安全生产管理数据;省级平台实现对各市和省属五大煤炭集团上传的安全生产数据的汇总、分析,宏观掌握全省安全生产状况。在经济运行方面,与煤炭企业运销管理系统对接,与交通部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对接,与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对全省煤炭产运销的有效监管。

8、关于设立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的实施细则

省财政厅

第一条设立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该项投资基金是围绕山西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创新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投资母基金。基金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投入,通过收益让渡等方式,引导省内外社会资本在本省落地,围绕煤炭清洁利用参股或共同设立若干专业化子基金,实现基金的放大效应,加速我省煤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条基金规模及政府引导资金来源。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其中政府引导资金20亿元,按照1 4的比例募集社会资金80亿元。

政府引导资金来源:省财政安排10亿元,先期到位5亿元,以后按基金投放进度逐年到位;中央财政出资总额10亿元,按我省财政资金投放进度配比下达。

政府引导资金由基金理事会授权理事会办公室委托国有投资类公司代表政府作为出资人,行使出资人职责。

第三条基金理事会及职责。在省政府领导下,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煤炭厅、省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组成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理事会召集人由省财政厅担任。理事会主要负责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原则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不干预所投资基金的市场运作和日常管理事务,审议批准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收益分配、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退出机制、业绩考核机制等事项,根据需要,可聘请适量的业内专家作为成员。

理事会下设办公室,作为理事会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由理事会确定。理事会办公室主要负责贯彻执行理事会的决策,负责理事会日常事务及政府引导资金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建立符合基金支持方向产业的项目库;建立对基金公司的经营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负责对政府引导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管理公司的选择。管理公司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招募,由理事会办公室通过公开招募方式择优选取,吸引业绩良好、有专业管理经验和投资能力的管理公司管理运营基金。

第五条基金设立方式及募集资金。基金采取公司制或有限合伙制,由管理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 和理解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三、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经济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 理解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盘活体育资源,丰富和优化体育供给,更好地服务民生,满足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观赏体育赛事表演、展示健身活动成果、交流体育文化感悟等多元需求,拉动和促进体育消费,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立足我市体育发展实际,整合体育资源,增加和优化体育供给,促进体育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促进供需均衡发展,为大连“两先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优化结构,增量供给。优化我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布局,依据市民从健身阶段向时尚阶段过渡的多样性需求,调整、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特需服务、个性服务等多元体育供给结构,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协调供需,盘活机制。建立均衡的需求与供给体系,促进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盘活体育协会

和社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引导市场积极作为,形成有效的多元治理局面。 创新驱动,增强活力。推动体育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驱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构建生态。统筹兼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城乡地域协同发展,促进体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融合发展。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构建大连体育快速发展的生态体系。 服务搭台,赛事驱动。构建大连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立完备的职业和业余赛事体系,充分发挥赛事的驱动、引领作用,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拉动和促进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三)工作目标。 体育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建立均衡发展的供需关系,依据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个体需求调节供给结构,形成需求、供给、消费良性互动局面。 体育供给总量明显提高。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有效分离,体育场馆服务能力普遍提高,存量资源得到盘活。体育资源供给总量增加,向社会提供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等不同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体育供给活力显著增强。协会机制活力显现,赛事驱动明显,产业资本活跃,高端体育产能逐步释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最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X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X —X年)》,为加快商品房去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努力扩大住房消费,有效释放市场购房需求,切实优化住房供给侧改革,加强结构性引导,提高供应品质,营造房地产市场发展良好环境,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X年底,市区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保持在12个月以下,两县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保持在18个月以下,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更加合理,供应品质进一步提高,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二、工作措施 (一)规划先行,分类调控 1.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城镇化进程,统筹考虑住房总需求、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商品住房库存以及供求关系缺口等因素,科学编制住房规划和年度计划,努力使各类房屋建设总量、速度及空间布局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两县于X年3月底前要编制并公布当地“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住房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解决。各县区要结合规

划和地方实际,科学统筹安排改善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比例以及相应的土地供应计划,力求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管理中心,各县区政府) 2.加强土地调控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统筹做好规划和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出让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科学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节奏,促进土地供应平衡。对商品房库存总量大、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且商品房销售连续3个月同比不升反降的县区,要减少直至暂停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商服、办公等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县区,要适当压缩乃至暂停新增商服用地供应规模。已经供应的商品房待开发土地,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房管等有关部门要合理控制项目开工和建设供应节奏,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库存消化能力相衔接,避免产生新的大面积的库存。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腾空的建设用地,鼓励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于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应纳入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严格控制供应规模和节奏,确保商品房有序投放市场。(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管理中心,各县区政府) 3.促进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市、县国土、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房管等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状况,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导向,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并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也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避免陷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陷阱之中。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另

一方面又必须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生产力这个层面上,而是必须深入认识生产关系这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完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已经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巨大能动甚至决定性作用。仅仅从生产力角度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因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迷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基础。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按照《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发〔X〕38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发〔X〕21号)精神要求,为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释放发展活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部署,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步伐,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市政策措施,在降低行政审批成本、用工成本、税费、融资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经营成本等方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为我县追赶超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目标任务。到X年6月底,各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实体经济企业实现“减压减负,轻装上阵”,激发新动能。到X年底,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成本明显降低,发展质量和效益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扩张发展意愿趋于强烈。 二、政策措施 (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3.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承接中省市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县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适时调整、取消和下放一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牵头单位:编办) 4.优化和加快行政审批。对于备案制项目,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对于核准制项目,全面实行并联办理,推动建立“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模式。合并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的证照资质,实行联合审批。所有审批事项均符合法定时限要求,项目备案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选址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环评报告书在60日内办结。(牵头单位:经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 5.降低项目准入门槛。全面对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能源、交通、公共事业等领域,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外,一律取消最低注册资本、股东结构、股份比例等限制。(牵头单位:经发局,配合单位:市场监管局) 6.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序实施“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信息办) 7.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取消所有与行政职能挂钩且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建立并公开县级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对中介服务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实现公开透明收费。审批过程中需要委托开展技术性服务活动的,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遂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2018年)

遂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2018年) 一、年度目标 (一)破除无效供给方面。 加快实施川中建材钢铁产能置换项目,推进全市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稳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切实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加快盘活存量资产。 (二)培育新动能方面。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军民融合企业达到10户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5%,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25%以上。 (三)提升发展质量方面。 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高耗能行业占比继续下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5.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5%。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体系评价认定100家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25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新增科技服务机构3家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培育1家企业

争创天府质量奖,新申报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个,培育70家企业的80个产品争创第十三届四川名牌。每千户市场主体新增注册商标4件。 (四)降低成本方面。 切实降低制度交易性成本,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进一步减税降费,严格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政策、基金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实行严格保证金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相关的融资、用地、水电油气、用工、物流等要素成本。争取全年为企业降低成本20亿元以上。 (五)防范化解风险方面。 加强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依法处置金融犯罪和涉诉金融风险案件。建立债权人委员会,加快重点企业化解债务风险。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赖”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民间融资风险分类处置。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 (六)补齐发展短板方面。 高质量完成90个贫困村退出、2.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1840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18894户,实施农村危旧房第一批次改造4434户,完成土坯房及土坯混合房整治4.3万户。加快推进5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0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营造林15万亩,新建林业产业基地5万亩(其中贫困村1万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7.5%,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 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就有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但近几年,这种做法逐渐变为习惯,中国游客在全球大手笔“扫货”让全世界为之惊讶,而这种做法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商品质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时,我国迫切地需要对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根本进行改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这个良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无可置疑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应用也有着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同样也是有着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第二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非常突出,而技术产品的制造力量却很薄弱,这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百姓不得不到海外购买同类产品。这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就突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能够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市场从海外带回国内。以美的集团为代表,制造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美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智能电饭煲出货金额比重从27%提高到了45%,而上半年,中国家电业也出现了新变化,总体产量出现下降的同时,家电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5%,利润不降反升,这些巨大成果,直接地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减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副作用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15256684.html,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作者:闫妍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16期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各界人士、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解读。文章从供给学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经济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路径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各学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进行了梳理,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政策外延做出清楚阐释,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16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部分进行分析。“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指针对需求而言管理的侧重点在供给 上;“结构性”是改革方式,说明供给要素管理有结构性的特点;“改革”才是核心命题,内在地体现出“转型是目标、创新是手段、改革是保障”的逻辑关系。 1国内外供给学派的发展 贾康、苏京春(2016)系统地阐述了自19世纪初开创的供给学派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从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到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现阶段“供给侧”改革绝不是萨伊定律或里根经济学的复辟或套用,次贷危机之后提出的“供给管理”及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新供给经济学”,绝不是不切实际的偶然,而是遵循历史的长周期和发展逻辑,实质地构成了“供给侧”学派的理性回归。 车海刚(2016)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通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缓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供给匮乏、物质短缺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从激活和释放供给侧的潜能开始的。贾康(2015)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依靠供给端改革,在正确基本路线的指导下,从关于制度供给和结构调整的总“供给管理”角度,开创性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极大地释放了供给潜力。

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就业

供给侧改革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1.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平时需要多积累,积极进行自我投资,这样才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创造额外的价值,才真正做到了供给侧的改革。 2.供给侧改革之后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是要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还是先考研,因人而异。但不管是哪一项,必要的提前规划不可少。 3.供给侧改革委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学校的创业课程、创业指导、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等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不足。专业设置与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并不完全匹配,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对专业人才的市场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 二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过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不能适应新兴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和新兴职业的人才需求,人才供给差异化特征不明显,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部分高校盲目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而不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大学生就业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破解: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校转型发展,一是要明确发展类型之别、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二是引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型人才供给能力。 3.创新职业发展通识课程供给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产品产业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直接杀掉旧产业,而旧产业又是就业的重要解决方案,所以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的大幅失业。而政府最害怕的,莫过于失业。直接关闭某些工厂,则势必造成失业者的反抗。这也是政府投鼠忌器的一个东西。 对于广大找工作的90后年轻人而言,这些消息都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对于政府而言同样。供给侧改革实质上是对根本的改革,难度大,而且危险性高,一不小心就会乱。一般来说,政府选择凯恩斯主义调整需求的原因,正是因为害怕“动蛋糕”。那么,供给侧改革之中,我们可能会将承受通货紧缩,失业,投资赔本之痛。

相关文档